黨員增強四個意識心得體會
2025-02-22 16:56:25
古語云:「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中國共產黨能夠發展到今天一個擁有8800多萬名黨員的大黨,常懷憂患之思,常備自警之心是共產黨人的一個重要法寶。以下是小編帶來的 增強四個意識心得體會,希望對你有幫助。
增強四個意識心得體會(一)
7月1日,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全面總結我們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不懈奮鬥的光輝歷程、偉大貢獻和歷史啟示,深刻闡述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必須牢牢把握的八方面要求,對全黨在新的歷史起點做好黨和國家各項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明確了行動指南。講話氣勢恢宏、意蘊深厚、體大思精,充分展現了共產黨人的本色初衷、雄心壯志和使命擔當,是引領黨和人民事業不斷發展的重要綱領性文獻,為決勝全面小康、實現中國夢凝聚起必勝信心和磅礴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大會上發出的號召:「面向未來,面對挑戰,全黨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黨心民心在此刻匯聚,人們紛紛點燃信仰的激情,討論如何才能更好地「不忘初心」。在新的歷史時期,每一個黨員要自覺增強四種意識,做一名合格的黨員。
政治上守規矩,增強黨員意識。黨員要清醒地認識到黨中央開展「兩學一做」教育實踐的重要意義,自覺學習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特別是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建黨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積極參加「兩學一做」教育實踐和黨組織活動,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要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決服從組織安排,不妄議中央。要認真學習黨的章程和黨的紀律,自覺遵守紀律,堅定理想信念,對著紀律檢查自己的言行,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在日常工作中,要時時刻刻自覺地把黨的規矩挺在各項工作的前面,不妄自菲薄,不越「雷池」,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維護黨的形象和權威。
黨員要牢記黨的性質和宗旨,牢記黨章黨規對黨員的要求,就是要講權為民所用,大公無私、公私分明、先公後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為公、事事出於公心,才能坦蕩做人、謹慎用權,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黨員出問題都與公私問題有聯繫,都與公款、公權有關係。切實做到政治上守規矩,永遠保持一個黨員先進性的本色。
工作上衝在前,增強擔當意識。黨員在平時工作中要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在平凡的崗位上兢兢業業、無私奉獻,時刻想著黨、一切為了黨,要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公款姓公,一分一釐都不能亂花;公權為民,一絲一毫都不能私用。必須時刻清楚這一點,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嚴格自律。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無私才能無畏,才能抵抗各種誘惑,才能保持乾乾淨淨。
黨員就是要在攻堅克難中砥礪品質、錘鍊工作能力。在現實工作中,有的黨員也存在著在工作上拈輕怕重,個人得失上斤斤計較,遇有棘手問題或出現失誤時,慣於推脫和撇清自己的現象,缺少應有的作為。要不怕苦累,不推不拖,積極幹、主動幹,敢於負責,不怕挫折,不怕承擔責任。要不斷培養責任意識,工作中不患得患失,要事事衝在前面、幹在前面,有功多讓,有過不推,處處發揮模範作用,團結帶領職工群眾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把工作做精、做細、做實,贏得職工群眾認可和讚譽。克服自私自利,打小算盤,算小帳的不良傾向。以身作則,用實際行動,為團隊的健康、快速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要在急難險重中體現出黨員的品質,直面問題,解決問題,關鍵時刻衝在前,是一面旗幟。
生活上嚴要求,增強幹淨意識。在物慾橫流的社會裡,我們能否放得下金錢,是否能夠經受住金錢的誘惑和考驗,我們不提倡做苦行僧,但追求物質享受應該有個度。尤其在工作中能夠把國家、集體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一切行為都能把國家、集體和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中至高無上的位置,不為私利而動心。
黨員在八小時之外也要有自律,切實管住八小時之外的時間,不追求享受,不搞排場,精神生活豐富,多讀書,多學習,修身養性,陶冶情操,積極參加有益健康的活動,多做健身運動,走出憂愁、煩惱,活出健康、活出快樂、活出自信,彰顯黨員的良好的道德品質。要杜絕錯誤的認為,八小時之外是私人空間,做什麼事情是自己的事情的認識。一個黨員無論在什麼時候,都必須把黨的要求始終放在心裡,黨有要求必須不折不扣的去對著完成,不給黨摸黑,保持自身的「乾乾淨淨」。
作風上有擔當,增強奉獻意識。有無擔當精神,是衡量一個黨員素質的重要標尺。要樹立起豁達的心態,一切看得開,看得遠。要處理好愛情、婚姻、友情等方方面面的私人情感,在工作上則要滿腔熱忱地投入,做到不把私人感情帶到工作中去,歷練出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情操的品格。
黨員要正確看待名譽,甘做綠葉,與人為善,不出風頭,不爭強好勝,與領導、同事、鄰裡等搞好關係,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融入和諧的團隊,樹立正確的榮譽觀,把國家、集體的榮譽視為最高尚的榮譽。無私奉獻,不計報酬,把職工群眾的口碑看作最高的褒獎。
黨有號召,我們就有行動。我們要自覺以「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為契機,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沿著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指引的正確方向,永遠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擺在最前面和最高位置,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兩個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奮發有為、建功立業。
增強四個意識心得體會(二)
95年坎坷曲折,95年奮勇向前,我們黨用鮮血和汗水詮釋著嘉興南湖紅船上的誓言和信念;95年艱辛求索,95年滄桑巨變,我們黨用執著和拼搏書寫著中華民族抗爭、奮進、崛起的不朽詩篇。回首95年的崢嶸歲月,重溫共產黨人的初心誓言,為的就是永遠保持建黨時中國共產黨人的奮鬥精神,始終牢記對人民的赤子之心。在全力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中,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道路上,我們共產黨人又該如何積極作為、敢於擔當,為新時期的「趕考」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不忘初心,以強烈的憂患意識鞭策自己,常備自警之心
古語云:「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中國共產黨能夠發展到今天一個擁有8800多萬名黨員的大黨,常懷憂患之思,常備自警之心是共產黨人的一個重要法寶。
以憂患意識鞭策自己,牢記自身所肩負的使命重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是13億多中國人民的共同期盼。但幸福不會從天而降,夢想也會自動成真。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歷史任務,必須準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要求我們必須時刻準備應對重大挑戰、抵禦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唯有此才能始終掌握應對前進路上各種考驗挑戰的主動權,才能不斷開創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新局面。
以憂患意識鞭策自己,直面「四大考驗」「四種風險」的挑戰。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不可否認,黨內一些弱化先進性、損害純潔性的問題不同程度地存在,這就對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須把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淨化黨內政治生態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來抓。如果我們管黨治黨不力,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黨內突出問題得不到解決,那麼我們黨遲早會失去執政資格,不可避免被歷史淘汰。因此,管黨治黨容不得絲毫的懈怠,必須始終心存憂患、嚴字當頭。繃緊憂患意識這根弦,時刻保持一種危機感、緊迫感,面對困難,不懼挑戰,以時不我待的精神,增強本領、幹事創業。
不忘初心,以果敢的擔當意識要求自己,常懷自省之心
高度的責任感和擔當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的鮮明品格、政治本色和寶貴品質。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就自覺把對國家、對民族、對人民的責任扛在肩上,擔負起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的歷史使命。
以擔當意識要求自己,築牢理想信念的思想根基。「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一個共產黨員能否忠誠履責、盡心盡責、勇於擔責,最根本的就是要看理想信念是否堅定。95年來,無數革命志士為了捍衛崇高的革命理想,大義凜然、慷慨就義。正是「對遠大理想的堅貞」,讓共產黨人有了視死如歸、無堅不摧的力量,築起了不朽的精神豐碑。今天,我們身處一個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時代,生死考驗雖難見,卻依然有著信仰堅守的考驗。選擇崇高信仰,就是選擇責任擔當。堅定信仰,是共產黨人成事之基和立身之本。
以擔當意識要求自己,堅守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終要落腳於實實在在的行動上。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加大收入分配調節力度,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當前,全面深化改革進入關鍵時期,要敢於涉深水區、啃硬骨頭,解決這些深層次的矛盾與問題,迫切需要我們以直面困難的勇氣、履職盡責的意識、敢於擔當的精神,乘勢而為,迎難而上,深化改革,銳意創新,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以人民幸福安康為念,扎紮實實地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如期實現。
不忘初心,以積極的拼搏意識激勵自己,常念自強之心
拼搏是幹事創業的動力。今天,我們發展起來以後的問題一點不比不發展時少。「逆水行舟用力撐,一篙鬆勁退千尋。」在涉險灘過深水的改革重任、稍縱即逝的發展機遇面前,缺少拼搏意識、沒有奮鬥精神,怎麼行?
以拼搏意識激勵自己,堅定「四個自信」的價值導向。自信,才有底氣和力量,也才能把握全局、決勝開局。「四個自信」體系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以及廣泛、深厚的文化自信為解決中國問題、開拓中國道路、完善中國制度、貢獻中國方案提供了切實可行的基本遵循。只要有闖的勇氣和幹的決心,始終保持昂揚向上、開拓進取的狀態,就沒有邁不過的坎、蹚不過的河。當然,自信不等於急功近利、盲目冒進。要把拼搏意識轉化為咬定青山的韌勁、審時度勢的眼光、統籌兼顧的韜略、勇毅篤行的魄力,不斷提升駕馭複雜局面的水平,統籌謀劃各項工作,妥善平衡各方利益,從而引領正確的奮鬥方向,找到改革發展的最佳路徑。
以拼搏意識激勵自己,彰顯中國外交的獨特優勢。今天的中國,不僅僅是國際秩序的參與者與維護者,還會更多地扮演創建者與改革者的角色,努力為完善全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作為一個新興崛起的大國,中國在收穫更多話語權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觸動一些西方國家的敏感神經,擔心中國走西方「逢強必霸」的霸權擴張老路。「中國威脅論」的渲染、中國對外戰略的解構成為一些國家攻擊中國外交的伎倆。但歸根到底,什麼樣的國際秩序和全球治理體系對世界好,對世界各國人民好,要由各國人民商量,不能由一家說了算,不能由少數人說了算。中國不惹事也不怕事,不要指望我們會吞下損害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苦果。今天的中國,將以足夠的戰略定力和戰略自信,向全世界宣示中國的立場,展現中國的形象,貢獻中國的正能量。
歷史,從未停止前行的腳步;時代,期待中國共產黨人新的出發。中國共產黨要無愧人民的期待、歷史的選擇,就要不忘來時的路,牢記我們為什麼要出發。在引領民族復興的徵程路上,以強烈的憂患意識、果敢的擔當意識、積極的拼搏意識奮勇爭先、砥礪前行,向歷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優異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