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牽掛優美作文【精選】
2025-02-28 23:17:25
牽掛是夜夜落在枕邊的悲和淚;牽掛是冷雨敲窗不成眠的呆;牽掛是望穿秋水的愚;牽掛是月光流水下的思念。今天小編就來分享家的牽掛優美作文,請各位讀者好好欣賞和借鑑。
家的牽掛優美作文(一)
溫馨。溫暖的家。這幾個詞早已從我腦海中消失了。對「溫馨」這個詞也沒有感覺了。我的家早在三年前,被一本藍色的小本子給淹沒了,那就是爸媽的離婚證書。就是因為那本小本子,我離開了曾經讓我歡樂的家。
在我以前的家裡,到處充滿了溫馨,普普通通的房間,但盛滿了我們的喜怒哀樂。我愛我以前的家,也曾經想過在那個家裡的事,讓我牽掛,讓我想念。我經常想到我們家過年時的情景,家裡的門上貼著福字,掛上了紅色的燈籠,貼上了漂亮的剪紙,在客廳的的茶几上放了好多好吃的糖和各種各樣的乾果,都用紅色的盤子裝著,又紅火,又喜氣。家裡大部分的東西都換成了新的。我總會想起我從外面回到家時的情景:媽媽正在忙著擺東西,爸爸在掛好看的裝飾品,門上有紅色的帖子,柜子上擺放著好多好看又吉祥的東西,有聚寶樹,金色的存錢豬,紅色的蠟燭,樂呵呵的財神爺,桌子上有五顏六色的好吃的,沙發也換上了紅色金邊的沙發墊,就連抱枕也換皮了。整個情景再加上紅褐色的木地板被有點發黃的燈給襯託出一種喜慶,一種溫馨。那是個多麼溫馨的家。
可現在,我住在一個很大的的房子裡,還帶著一層閣樓。當我坐在沙發上,都會感到空虛。大大的客廳,白色的牆壁,沒有了以前的家裡那好看的牆紙,淡黃色的木地板,再也沒有以前家裡的那樣溫暖,大客廳再加上顏色淡淡的家具還有一個液晶大彩電,顯得這房子裡是多麼寬敞,多麼的冷淡。就算家具再好,在豪華,也沒有了以前的那種感覺,我曾經想過讓爸媽和好,但都沒用,如今這辦法已經沒有一點可能性了,我的家也隨著爸爸和另外一個女人的孩子的出生而從此和我說了再見i。媽媽為了不讓我缺少父愛,就也找了個伴。但我不知為什麼,我非常討厭他,我知道他是為我好,但我就是不願跟他相處。我曾跟媽媽說:「只要你幸福就好,以後我也會住在學校,離開你們。」我無法和後爸相處,看見他我就心煩,我也知道他是關心我,但是,總覺得他壞,討厭,因為他不是我爸爸。大部分孩子都會覺得自己爸爸是最棒的,最好的,誰都不能替代,就算他又壞,又沒用,也是一樣,因為他是我爸爸。我的家離我遠去的事實我並不否認,我也接受事實,但我也有權利把這個家放在我的心裡,每當孤單時,我就會想起它。在那個家裡我度過了我的童年。
在那個家裡是,我並沒有認識到那時候的幸福,沒有珍惜,等到爸媽離婚後我才知道它是多麼的珍貴,每次看到小孩子和他一家人出去玩時,每當聽到好朋友說自己和家人出去玩時的有趣事時,我都會心酸。每次到同學家是我都會認真的看著他們家的裝潢。擺設,從而找到家的感覺。現在我的家以不完整,每次過節都不再像以前那樣喜慶。快樂,跟多的是寂寞,我也沒在感覺過家的溫馨。
但願全天下的家庭都幸福美滿,都有一個讓你時時想念牽掛的家……
家的牽掛優美作文(二)
一提過年,我們對家的思念便如秋水漫池,蕩漾開來。內心的柔軟在年關的叩擊下輕聲在弦,絲絲縷縷。
家的畫面最是簡單,一處小河,幾縷青煙,枯藤老樹,稀疏人家。一到吃飯時候,靜寂的胡同便熱鬧起來。門前的小青石泛著亮光,鄰居們拿著碗端坐其上:「聽說張家的女兒要出嫁了,可人家小夥子不願意。」「瞎說,是人家張家的女兒嫌嫁妝太少!」大媽你言我語,儼然成了聯席會議。年幼的我往往不在乎這些,而是死盯著別人家的碗筷,不知怎的,那個時候別人家的飯總比自己家的好吃。盯著盯著,自然引起了注意,盞把功夫,希望就會兌現。鄰居大媽總是大笑著說:「小子,我家的飯好吃吧,以後來我家吧,不要回你家。」也的確,那個時候常常有邁出一腳的衝動。
可現在,母親的手擀麵永遠是那麼香醇!
伴著長大,童年的腳步從胡同口延伸到了地頭。夏秋農忙時節,我便邁著輕盈的步伐跟著父母到了田間。藍天格格的,群山綿延,近處的全被填塞成金黃,風裡翻卷著清香,和著泥土味,愜意得很。可是到地裡,趴下腰幹了些農活的時候,就不是這樣的想法了。汗水裹挾著土灰黏在臉上,不小心流到眼裡生疼。爸爸分給自己那壟地像通向天邊的路,秋日裡山崖兩旁誘人的野果在此刻呼喚著自己。再看遠處,爸爸弓著背,像前方耕地的犁,穩重而挺拔。
「爸,我累了」,
「去玩吧。」爸爸沒有回頭就應了我的請求。於是,我的腳步再一次輕盈起來。回家的路上,唇齒間都是野果的清香,睡夢裡,常常是高峻的山崖和矮矮的我。
可現在,父親弓著的背真的彎了,兩鬢的白髮像野草一樣瘋長。
歲月翹起的尾巴將我蕩到了青春。我知道,我要出去求學了。家也開始填充思念。第一次在鋼筋混泥土的城市裡駐足,夜的霓虹充斥著我單純的神經。我第一次知道,我的同學原來這麼多,世界原來這麼大。茫然而孤寂的我開始生長在城市的土壤。多少次宿舍的窗口,多少回上層的床鋪,多少本靜讀過的書便成了那時替代的家。假期裡,父母的皺紋和昂貴的學費沉澱著家的厚度。
可現在,自己的世界越來越大,父母的世界卻越來越小。
家的故事就像老山的泉,一滴一滴,不快不慢,穿石之韌,鐫刻在生命在最深處。
家的味道就像老窯的酒,一次沉澱,幾年貯蓄,時光荏苒,不忘於命運的字節間。
家的音,雪落無聲;家的影,大愛無痕。
年,如很多傳統節日一般,是家成長的儀式。每舉行一次,就長大一分。也難怪年的記憶裡,總是春色如水,幸福如歌;也難怪年這些傳統節日,隨著歲月,不但沒有老去,反而歷久彌新。
家,希望的寄託與傳承,人生起點和終點的輪迴。
親們,趁著年少,趕緊回家。因為總有那麼一刻,我們會留在家中,就如現在的父母;總有那麼一刻,我們會佇立門口,思念著之前我們的思念,遺憾著之前我們的遺憾。
家的牽掛優美作文(三)
一個人遠離家鄉,過著漂泊的生活,再多的苦,再多的累,也只有自己扛著,每一次打電話回家都笑著對父母說自己過得挺好的,不要擔心我,你們在家不要不捨得花錢,在家要多注意身體,家裡的地少去勞作了,我現在也能賺錢了。每一次打完工資把三分之二發回家,自己省吃儉用著,還對父母說這只是我工資裡的一點,你們該用還是用著。
而父母也默默地把這些錢存起來,因為他們都知道,你一人在外不容易。每一年回家的時候看到父母穿著還是幾年前的衣服,我都忍不住說「爸媽,你們咋還穿著些衣服啊,都幾年了,我給你們買的衣服為什麼不穿啊」,然而他們每一次都笑著說習慣了,舊的衣服穿著更暖和。不知道為什麼看到父母這樣說著,心中卻微微疼痛。
現在我每年都會給爸媽買衣服,我知道衣服多了,爸媽總是會穿的,這就夠了。所以一個人在外,牽掛著父母,堅強,獨立的生活,就是給父母最好的安慰。如果不堅強,軟弱給誰看,外面的成長總是伴隨著心酸,想一想遠方的父母,沒有理由不堅強。
家的牽掛優美作文(四)
對於我這個年過半百的人來說,人生就象是一條永不回頭的河流,多少良辰美景,若不用心體會,便會無聲無息地從指縫間滑過,不會留下一絲記憶。但在我模糊的記憶中,家的味道依然如故,親情象一股涓涓的細流,時常給我心田帶來甜甜的滋養;親情象一個靜靜的港灣,永遠讓我遠航的疲憊煙消雲散。
在我的記憶中,父親仿佛是一道斑駁的老城牆,高大而敦厚,雖然磚已風化,但仍能抵禦風雨;母親仿佛就象是城牆下那條無聲無息的小河,默默的流淌著,滋潤著身旁的一方田園……
隨著我生命的年輪一圈圈加厚,家的概念也越發變得清晰起來,家的味道,隨著思念漸漸撲來。在無聲的夜晚,在一片寂靜中,我認真、仔細地追尋著家的身影,在那因奔波而凌亂的髮絲間,輕輕地嗅著,慢慢地捕捉到它那久違了的味道。
家是溫馨的港灣,家是親人的呼喚;家是父母期盼的雙眸,是親人對我的惦念;家是我心中的一盞指明燈,指引著我人生的航行;家是我漂泊累了,停泊休憩的港灣;家是我在他鄉時,心中永恆的夢想和掛牽。
我在新疆農行工作了三十多年,時常到外地出差,儘管吃住都較好,也受人尊敬,但始終想儘早返回,因為遠方有一個溫暖的家像磁鐵一般地吸引著我。有一句俗話:「金窩銀窩,不如自家草窩。」話雖糙,但理不糙。這是天涯遊子一句實實在在的心裡話。
家,是自己和親人棲息的安樂窩。是我人生旅途中的城堡,是我呼籲不平、發洩憤懣、治療創傷的庇護所。家猶如沙漠中的甘泉,湧出寧謐與慰藉,使人冼心滌慮,怡情悅性。一個人能在自己家中尋求到安寧、溫存、理解和信任,那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了。所以說,吃盡味道鹽最好,走遍天下家最親,熱土難離,窮家難捨。
記得詩人盧宗仁曾有一首描寫家的詩這樣寫道:「剛離開你時,心像一隻小蝌蚪,快活地在清溪裡搖尾。如今心已長成了一隻青蛙,白天在沉默中忍耐,晚上就放肆地喊你的名字。」當無意間翻開它時,我的心猛地一顫,自己對家的感覺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每逢佳節總要翹首回望遠方的家,用心體味著家的味道。含一片家的味道,那微妙地、絲絲地甜意順著舌尖,逐漸蔓延,溫暖了布滿灰塵的心壁,讓那冰冷的空氣盈滿愛意,只有家的味道,方能讓愛變得更加圓滿。
人生有許多讓人感動難忘的瞬間,母親那一抹溫柔牽掛的眼神,父親那異常興奮的臉龐,還有那未曾跟著遊子遠行的家,時時刻刻在腦中閃現。是誰將他們的臉龐刻滿滄桑,是誰將他們的腰身變的逐漸佝僂?我喉中像堵滿了無數的堆積物,身中迴蕩著那扯著心肝的痛。正值壯年的我,在女兒面前有時也顯得有些脆弱,似乎不斷地向歲月求饒。那一份苦澀,值得一生回味,卻永遠不能勇敢的面對!
每個善良的人,心中都會存有那份對家的牽掛。不論早晚,戀家是人走向天性的所在。讓我們無數次付出了愛和寬恕,就像藍天接納了厚黑的烏雲,大海包容了頑劣地礁石。鐵鞋終至踏破,鐵樹也會開花,那百感交集慚愧的淚,正是我們播撒親情收穫的果!
親情,象一支古老的藤,承載著我對歲月的牽掛,和對往事的纏綿。虯勁的枝蔓裡,寫滿了對父母的思念,凝聚了過去、現在、未來。親情,象一片深情的海,描繪著春天最美的畫卷。
自從我青年時走出校門,步入社會,那時初離家門,總有種空蕩蕩的感覺,對家的情感在心中尤為強烈。我的宿舍周圍有不少居民區,每到傍晚,每個有著燈光的窗口,都飄著淡淡的菜香,飄著的青煙以它跳躍的姿態,歡迎著歸家的人們。
夜風吹過,樹葉兒沙沙作響,一縷月光偷偷地從樹梢間投射過來,給茫茫的夜色增添了一抹白。仰望蒼穹,那點點的星光,那麼暗淡……周圍燈光閃爍著,飄渺之中滲透著家的溫暖,其中更是融入了一家人聊天的歡聲笑語。柔柔的一陣風吹過,飯香入鼻,驀然間,眼睛毫無防備地溼潤起來——眼前浮現出家鄉的傍晚,那黃磚平房掩映在茂密的綠樹間,各家做飯的炊煙,嫋嫋的飄向上空,如紗,如夢,如我思鄉的心弦。
我的老家是一座充滿親情的小屋,雖不算豪華但充滿了溫情,簡簡單單三間房,樸樸素素的裝扮是對溫馨最好的詮釋。母親總是會在勞累了一天之後,忙著給我們準備晚飯。她炒的菜,既有南方的甜膩,又有北方的辛辣,還把滿滿的愛融進了裡面,吃起來別有滋味。一家人團團圓圓,圍繞方桌而坐,其樂融融地品嘗著媽媽做的飯菜。那時我常常想,等我到了50歲還能吃上母親做的飯菜,那我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啦。
我還清晰的記得,兒時家中院子裡種了棵沙棗樹,春暖花開的時候,沙棗樹上開滿了淡黃色的小花,淡淡的香甜氣息悄然而至,滿院的清香,起風時,那些淡黃色的小花兒在風中搖曳,像一串串淡黃色的小風鈴。炎熱的夏天,大半個院子籠罩在沙棗樹的綠蔭下,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照進院子,灑落了一地的圈圈點點的光影,我們姐弟幾個在樹蔭下看書、寫作業、調皮的我對著透過樹葉的光線做各種手影遊戲……那些天真無邪的小動作和笑臉,常常讓我面容微笑。靜靜地感受沙棗花香的深處,那種家的溫馨氣息,像是爸媽的笑臉,充斥著我童年的記憶。
人生就好像在進行著一場場與人、與己,與時間的競賽,家是主角。拼搏疲憊的人們欲得一塊綠蔭棲息,勞頓憔悴的心靈需要撫慰的港灣,漂泊紛飛的兒女想要還巢……家,包容著我的所有,給予我前進的力量,讓我迎風起航。因為有愛,才有溫暖,才能讓遊子的腳步不知疲倦的回返。
夜漸漸深了,踱步窗前,毫無睡意,窗外的燈依舊閃爍,點點星光是父母在天堂裡的目光,遠處的燈火正是家中親人溫柔的期待……這一刻,突然那麼的想家,這種深深地牽掛,想必這就是家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