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水底無浮力儲氣裝置製造方法
2023-11-08 02:05:02 1
一種水底無浮力儲氣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水底無浮力儲氣裝置,屬於壓縮空氣儲能設備領域,特徵是用水泥石料在海底或湖底製作一平坦的水底地基面,同時將環形預埋件澆築在水底地基面上環形槽內。將邊緣制有法蘭、鍋底部制有N個小孔的有孔鍋扣放在環形預埋件中心部位的海底地基面上,進、排氣管分別通過海底與有孔鍋鍋內相連通;將邊緣制有法蘭的柔體密封鍋狀袋扣置在環形預埋件上面,用壓緊環將柔體密封鍋狀袋的法蘭壓緊,並通過螺栓組將壓緊環與環形預埋件固定連接,M根加固鋼絲繩圍繞在柔體密封鍋狀袋的外表面上,鋼絲繩的端點與壓緊環固連在一起。優點是借用了海底或湖底強大、恆定的水壓力,可保持柔體密封鍋狀袋內壓縮空氣的壓力近似恆定結構簡單,可選建在海底或湖泊底。
【專利說明】一種水底無浮力儲氣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於壓縮空氣儲能設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水底無浮力儲氣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目前,世界上已有的儲能技術包括抽水儲能、壓縮空氣儲能、超導電磁儲能、飛輪儲能、高效電池儲能等多種方式,其中傳統的壓縮空氣儲能通常需要將壓縮空氣儲存在地下溶洞中,而苛刻的地理條件就成為限制其推廣的主要因素。現代壓縮空氣儲能技術的解決方法是用地面儲氣罐或標準鋼管取代溶洞。但要儲存大量的壓縮空氣,儲氣罐尺寸需要很大,成本也很大。並且在瀕臨海洋或者湖泊的地方建設壓縮空氣儲能裝置困難很大。當需要使用儲存的壓縮空氣進行排氣時,隨壓縮空氣量的減少,使壓縮空氣壓力逐漸遞減,無法保證恆壓供氣,並且利用率底、投資大、見效慢。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水底無浮力儲氣裝置,可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
[0004]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如圖1所示,其結構特徵是用水泥石料在海底或湖底製作一平坦的水底地基面5,同時將環形預埋件4澆築在水底地基面5上環形槽內。將邊緣制有法蘭12、鍋底部制有N個小孔的有孔鍋6扣放在環形預埋件4中心部位的海底地基面5上,並用螺栓將其法蘭部與水底地基面5固連在一起;進、排氣管8、9分別通過海底與有孔鍋6鍋內相連通;將邊緣制有法蘭11的柔體密封鍋狀袋I扣置在環形預埋件4上面,用壓緊環3將柔體密封鍋狀袋I的法蘭11壓緊,並通過螺栓組7將壓緊環3與環形預埋件4固定連接;M根加固鋼絲繩2圍繞在柔體密封鍋狀袋I的外表面上,鋼絲繩2的端點與壓緊環3固連在一起。N、M為大於I的正整數。
[0005]本實用新型優點及積極效果是:①在海底或湖底安裝大型的柔體密封鍋狀袋儲存高壓空氣,借用了海底或湖底強大、恆定的水壓力,可保持柔體密封鍋狀袋內壓縮空氣的壓力近似恆定;②將儲氣裝置建造在水底,阿基米德原理不再適用,無浮力,可保證建造要求;③本實用新型裝置結構簡單,製造方便,安全係數高,適合於建造在瀕臨海洋或者有湖泊的地方。
[0006]【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7]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剖面示意圖;
[0008]圖2為柔體密封鍋狀袋及鋼絲繩布置示意圖;
[0009]圖3為壓緊環結構示意圖;
[0010]圖4為環形預埋件結構示意圖;
[0011]圖5為有孔鍋結構示意圖。
[0012]圖中:I一柔體密封鍋狀袋,2—鋼絲繩,3—壓緊環,4一環形預埋件,5—水底地基面,6一有孔鍋,7—螺檢組,8—進氣管,9一排氣管,10—小孔,11、12—法蘭。
[0013]【具體實施方式】:
[0014]如圖1所示,當需要儲存壓縮空氣時,壓縮空氣通過安裝在水底地基面5下的進氣管8進入到有孔鍋6內,再通過有孔鍋6上的小孔10進到柔體密封鍋狀袋I內,將柔體密封鍋狀袋I脹緊,柔體密封鍋狀袋I外表面圍繞的加固鋼絲繩2即會被脹緊;當需要排氣時,打開排氣管9的閥門,柔體密封鍋狀袋I內的壓縮空氣被抽取,柔體密封鍋狀袋I的體積減小,但由於海底或湖底水壓恆定,使柔體密封鍋狀袋I內的壓縮空氣能始終保持近似恆壓。
【權利要求】
1.一種水底無浮力儲氣裝置,其結構特徵是用水泥石料在海底或湖底製作一平坦的水底地基面(5),同時將環形預埋件(4)澆築在水底地基面(5)上環形槽內,將邊緣制有法蘭(12)、鍋底部制有N個小孔的有孔鍋(6)扣放在環形預埋件(4)中心部位的水底地基面(5)上,並用螺栓將其法蘭部與水底地基面(5)固連在一起;進、排氣管(8、9)分別通過水底與有孔鍋(6)鍋內相連通;將邊緣制有法蘭(11)的柔體密封鍋狀袋(I)扣置在環形預埋件(4)上面,用壓緊環(3)將柔體密封鍋狀袋(I)的法蘭(11)壓緊,並通過螺栓組(7)將壓緊環(3)與環形預埋件(4)固定連接;M根加固鋼絲繩(2)圍繞在柔體密封鍋狀袋(I)的外表面上,鋼絲繩(2)的端點與壓緊環(3)固連在一起,N、M為大於I的正整數。
【文檔編號】F17B1/00GK203836566SQ201420239541
【公開日】2014年9月17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12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12日
【發明者】齊向東, 劉礪平, 齊珊 申請人:太原融盛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