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骨骨折復位固定架的製作方法
2023-12-07 21:56:46 1
肋骨骨折復位固定架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肋骨骨折復位固定架,屬於臨床接骨用醫療器械。它是在連接杆上安裝有至少兩組固定裝置,其每組固定裝置包括有兩根固定釘以及用於將固定釘固定在連接杆上的下夾板和上夾板,固定釘上端安裝有鎖緊螺帽,其下端帶有卡在肋骨兩側的卡鉤,其連接杆可由兩段或多段通過連接頭連接構成。本實用新型可實現微創手術,操作方便快捷,可以萬向操作,適用範圍廣,骨折端不易旋轉移位,不需要二次手術,減輕了病人痛苦,有利於患者康復,並且結構簡單緊湊,加工生產成本低,便於普及推廣。
【專利說明】肋骨骨折復位固定架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臨床接骨用醫療器械,特別是涉及一種用於肋骨骨折復位固定的外固定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在胸部創傷中,肋骨骨折最為常見。肋骨骨折復位固定除採取傳統的護帶綑紮方式外,多採取手術切開放置內固定板固定。前者不能保證有效復位和固定,容易造成畸形癒合,止疼效果差,限制病人活動和咳嗽,且不適合多處肋骨骨折;後者手術複雜,對病人損傷大,需二次手術取出固定材料,增加患者痛苦。為解決上述問題,近年來人們對肋骨骨折復位固定的外用固定裝置進行了積極探索。專利號為99215804.4的實用新型專利率先給出了一種外置的肋骨骨折復位固定器,它雖然能夠簡便手術操作,提高治療效果,但因其結構複雜,體積大,過於笨重,安裝後病人攜帶不便,因而未能在臨床上得以推廣。專利號為200820140583.8的肋骨骨折復位固定裝置在上述基礎上簡化了結構,可以方便安裝,但因其固定爪為左右鉸接的圓弧形結構,並通過套筒抵緊固定,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容易出現鬆動脫開現象,使用不夠安全可靠,影響治療效果。上述兩種裝置還存在一個共同的不足,即其橫齒條或固定片是剛性直型整體結構,不能夠任意改變角度以適用肋骨不同部位,限制了其復位固定效果。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手術操作更加簡便、對患者損傷小、復位固定效果更好的肋骨骨折復位固定裝置。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是:肋骨骨折復位固定架具有連接杆,在連接杆上安裝有至少兩組固定裝置,其每組固定裝置包括有兩根固定釘以及用於將固定釘固定在連接杆上的下夾板和上夾板,下夾板和上夾板對應位置分別帶有兩個長形孔,固定釘上端穿過該長形孔並安裝有鎖緊螺帽。固定釘中部帶有抵在下夾板下面的凸臺,連接杆安裝在上下夾板和兩固定釘中間,在固定釘的下端帶有卡在肋骨兩側的卡鉤。
[0005]所述肋骨骨折復位固定架,其連接杆可以由兩段或多段通過連接頭連接構成。比如連接杆可以由左右兩段通過萬向連接頭連接構成,所說的萬向連接頭是由左段端部帶有外螺紋的螺紋接頭、右段端部的球頭和連接在螺紋接頭上的用以將球頭壓緊在螺紋接頭端部球面凹槽內的壓緊螺帽構成。連接杆也可由三段構成,每兩段之間通過連接頭連接,連接頭由螺栓、安裝在螺栓上的下夾塊和上夾塊以及裝在螺栓端部的鎖緊螺帽構成,在螺栓頭上帶有連接杆插裝孔,在下夾塊上面和上夾塊下面分別帶有用於夾緊連接杆的弧形槽。
[0006]所述肋骨骨折復位固定架,其上夾板的上表面為從中間向兩端下傾的斜面。上夾板採用具有彈性的金屬板製作。
[0007]所述肋骨骨折復位固定架,其下夾板的上表面中間帶有用於限定連接杆位置的限位槽。[0008]上述肋骨骨折復位固定架,在固定釘中部的凸臺上面與下夾板對應位置帶有限制固定釘轉動的止轉平面。
[0009]與現有肋骨骨折復位外固定裝置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突出優點:一是手術方便快捷,使用時根據骨折部位,將兩固定釘下端由肋骨橫向兩側外的微切口伸入人體內,其卡鉤卡在肋骨側,只需旋緊鎖緊螺帽,由於上夾板從中間向兩端下傾,兩固定釘下端即會自然向內夾緊,操作非常簡單,手術時間明顯縮短,並且固定可靠,不會出現鬆動現象;二是由於其連接杆為多段結構,可以萬向操作,適用範圍廣,無論是輕微肋骨骨折還是粉碎性肋骨骨折均能達到滿意的固定效果,且骨折端不易旋轉移位,骨折對位佳,癒合快,治療確切;三是可實現微創手術,且不需要二次手術,減輕了病人痛苦,有利於患者康復;四是結構簡單緊湊,加工生產成本低,而且手術條件要求不高,局麻即可完成手術,便於該產品的普及推廣。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主視圖;
[0011]圖2為圖1的左視圖;
[0012]圖3為圖1中萬向連接頭的剖視圖;
[0013]圖4為固定釘的主視圖;
[0014]圖5為圖4的左視圖;
[0015]圖6為下夾板的仰視圖;
[0016]圖7為圖6中的A-A剖視圖;
[0017]圖8為下夾板的俯視圖;
[0018]圖9為上夾板的俯視圖;
[0019]圖10為上夾板的主視圖;
[0020]圖11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個實施例的主視圖;
[0021]圖12為圖11的俯視圖;
[0022]圖13為圖11的左視圖;
[0023]圖14為圖11中連接頭的左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4]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25]附圖1所示實施例,本實用新型在圓柱狀的連接杆I的兩端各安裝有一組固定裝置,所說的固定裝置包括有兩根固定釘2,固定釘2通過下夾板3和上夾板4固定在連接杆I上。下夾板3和上夾板4上對應地分別帶有兩個長形孔11、14,固定釘2上端穿過該長形孔11、14並安裝有鎖緊螺帽5,固定釘2中部帶有抵在下夾板3下面的凸臺9,凸臺9上面為弧面。上夾板4的上表面為從中間向兩端下傾的斜面13。在下夾板3的上表面中間帶有用於限定連接杆I位置的限位槽12,以保證連接杆I安裝在上下夾板和兩固定釘中間位置。當旋緊鎖緊螺帽5時,固定釘2上的凸臺9抵在下夾板3下面,在將連接杆I夾緊的同時,在連接杆I的支撐和上夾板4的斜面13作用下,固定釘2由上而下向內傾斜,即固定釘2的下端在鎖緊過程中自然向內夾緊肋骨。當然,上夾板4也可以採用具有適當彈性的金屬板比如鈦合金板製作,所謂適當彈性,就是在鎖緊螺帽5鎖緊過程中,上夾板4兩端在連接杆I的支撐作用下向下彎折傾斜,同樣可以保證固定釘2由上而下向內傾斜。固定釘2下端可設計為直徑大於其上部釘體直徑的球形夾緊頭7,夾緊頭7的內側帶有V型槽形成卡鉤
8。當然,也可將固定釘2的下端向內彎折形成卡鉤8。為保證安裝時固定釘2下端的卡鉤8朝向內側,在固定釘2中部的凸臺9上面與下夾板3長形孔11對應位置帶有限制固定釘轉動的止轉平面10。本實施例的連接杆I由左右兩段通過萬向連接頭6連接構成,所說的萬向連接頭6由左段端部帶有外螺紋的螺紋接頭61、右段端部的球頭63和連接在螺紋接頭61上的用以將球頭63壓緊在螺紋接頭61端部球面凹槽內的壓緊螺帽62構成,該萬向連接頭6不僅可以使兩組固定裝置的方向任意調整,方便操作,並且具有加壓作用。
[0026]附圖11所示實施例,本實用新型的連接杆I由三段構成,每相鄰兩段之間通過連接頭連接,所說的連接頭由螺栓64、安裝在螺栓上的下夾塊67和上夾塊66以及裝在螺栓端部的鎖緊螺帽65構成,在螺栓頭上帶有連接杆插裝孔,在下夾塊上面和上夾塊下面分別帶有用於夾緊連接杆的弧形槽,該連接頭同樣能起到方便調節的作用。本實施例在兩端的連接杆上各安裝有一組固定裝置,其固定裝置的結構與上述實施例相同。當然,在本實施例的基礎上還可以安裝三組固定裝置,甚至可以組裝成更多段更多組,以適用多段多處骨折及粉碎性骨折的需要,提高治療效果。更進一步,在本實施例的基礎上還可以將兩個或多個固定架連接在一起,用於多根肋骨復位固定,以提高治療效果。
【權利要求】
1.一種肋骨骨折復位固定架,具有連接杆(I),在連接杆(I)上安裝有至少兩組固定裝置,其特徵在於:每組固定裝置包括有兩根固定釘(2)以及用於將固定釘(2)固定在連接杆(1)上的下夾板(3)和上夾板(4),下夾板(3)和上夾板(4)上分別帶有兩個長形孔(11)(14),固定釘(2)上端穿過該長形孔(10) (14)並安裝有鎖緊螺帽(5),固定釘(2)中部帶有抵在下夾板(3)下面的凸臺(9),連接杆(I)安裝在上下夾板和兩固定釘中間,在固定釘(2)的下端帶有卡在肋骨兩側的卡鉤(8)。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肋骨骨折復位固定架,其特徵是連接杆(I)由兩段或多段通過連接頭連接構成。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肋骨骨折復位固定架,其特徵是連接杆(I)由左右兩段通過萬向連接頭(6)連接構成,所說的萬向連接頭(6)由左段端部帶有外螺紋的螺紋接頭(61)、右段端部的球頭(63)和連接在螺紋接頭(61)上的用以將球頭(63)壓緊在螺紋接頭(61)端部球面凹槽內的壓緊螺帽(62)構成。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肋骨骨折復位固定架,其特徵是連接杆(I)由三段構成,相鄰兩段之間通過連接頭連接,連接頭由螺栓(64)、安裝在螺栓上的下夾塊(67)和上夾塊(66)以及裝在螺栓端部的鎖緊螺帽(65)構成,在螺栓頭上帶有連接杆插裝孔,在下夾塊上面和上夾塊下面分別帶有用於夾緊連接杆的弧形槽。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肋骨骨折復位固定架,其特徵是上夾板(4)的上表面為從中間向兩端下傾的斜面(13)。
6.根據權利要求1或5所述的肋骨骨折復位固定架,其特徵是上夾板(4)採用具有彈性的金屬板製作。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肋骨骨折復位固定架,其特徵是在下夾板(3)的上表面中間帶有用於限定連接杆(I)位置的限位槽(12)。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肋骨骨折復位固定架,其特徵是在固定釘(2)中部的凸臺(9)上面與下夾板(3)對應位置帶有限制固定釘轉動的止轉平面(10)。
【文檔編號】A61B17/66GK203468717SQ201320633172
【公開日】2014年3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9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9日
【發明者】孫德修 申請人:山東航維骨科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