敷貼的製作方法
2023-12-03 07:12:51 3
敷貼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敷貼,包括敷貼本體,所述的敷貼本體包括分別由複合無紡布製成的表面層和接觸層,且其上設置有用於放置氣管套管的圓形開孔和便於更換的鋸齒形切口;所述的表面層包括針刺無紡布層和第一複合材料層,所述的接觸層包括針刺無紡布層和第二複合材料層,且所述的表面層與所述的接觸層相貼合的一面為針刺無紡布層。本實用新型敷貼採用兩層複合無紡布組成,無紡布吸液量高且沒有線頭,複合工藝使得敷貼表面沒有毛屑,敷貼吸液迅速、吸液量大,能有效吸收氣管套管中流出的分泌物,且不存在掉毛屑、線頭等異物的隱患。
【專利說明】敷貼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敷貼,屬於一種醫療器械,應用於氣管插管領域。
【背景技術】
[0002]人工氣道是指通過鼻、口腔或直接上呼吸道置管用於輔助通氣及治療肺部疾病,常見人工氣道為經鼻氣管插管、經口氣管插管、氣管切開插管。患者在行氣管切開後,一般置管時間比較長,為吸收氣管套管中流出的分泌物、保護氣管造口、防止異物進入造口等,臨床上常用的方法是在氣管造口上放一層普通紗布或者Y型紗布。
[0003]通常,紗布表面有很多毛屑,紗布切邊有很多線頭,雖然紗布能吸收氣管套管中流出的分泌物,但是紗布的毛屑、線頭容易進入氣管造口,存在較大隱患。紗布能遮擋顆粒性異物,但卻無法阻擋液體,一旦液體經紗布吸收滲透進入氣管造口,易對患者產生危害。紗布過於柔軟,支撐作用差,患者容易因氣管套管壓迫而產生不適。另外,雖然紗布使用前是滅過菌的,但患者在氣管切開後一般置管時間較長,紗布使用期間有可能會再次被細菌汙染,從而引發氣管造口感染。
【發明內容】
[0004]為了克服現有氣管插管領域中為吸收氣管套管中流出的分泌物、保護氣管造口、防止異物進入造口等而採用的的紗布存在的上述缺點,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新型的用於吸收氣管套管中流出的分泌物、穩定支撐氣管套管、保護氣管造口的敷貼。
[0005]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6]敷貼,其特徵在於:包括敷貼本體,所述的敷貼本體包括分別由複合無紡布製成的表面層和接觸層,且其上設置有用於放置氣管套管的圓形開孔和便於更換的鋸齒形切口。
[0007]進一步,所述的表面層包括針刺無紡布層和第一複合材料層,所述的接觸層包括針刺無紡布層和第二複合材料層,且所述的表面層與所述的接觸層相貼合的一面為針刺無紡布層;所述的第一複合材料層為下列材料中的一種:複合TPU薄膜、拒水PET無紡布或拒水水刺無紡布;所述的第二複合材料層為下列材料中的一種:複合鋁網膜、銀網膜、PE網膜、親水PET無紡布、親水水刺無紡布、殼聚糖無紡布或藻酸鈣無紡布。
[0008]進一步,所述的敷貼本體為正方形或長方形,其四個角可設計為圓角結構。
[0009]進一步,所述敷貼本體的長為2cm?20cm,寬為2cm?20cm。
[0010]進一步,所述圓形開孔的直徑為0.5cm?5cm ;鋸齒形切口的長度為Icm?IOcm,且含I?20個鋸齒形。
[0011]本實用新型敷貼採用吸塑包裝或滅菌袋包裝,經環氧乙烷滅菌;具有吸液迅速、吸液量大、透氣性好、柔軟舒適、不掉毛屑、佩帶方便等特點。
[0012]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敷貼,採用複合銀網膜的敷貼具有廣譜抑菌特性;複合TPU薄膜、拒水PET無紡布或拒水水刺無紡布的敷貼具有表面拒液特性,阻止液體透過敷貼進入傷口 ;複合殼聚糖無紡布或藻酸鈣無紡布的敷貼具有止血、抑菌、減輕傷口疼痛、促進傷口癒合特性。敷貼的這些特性是傳統的紗布所不具備的。
[0013]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體現在:
[0014]1、敷貼採用兩層複合無紡布組成,無紡布吸液量高且沒有線頭,複合工藝使得敷貼表面沒有毛屑;因此,敷貼吸液迅速、吸液量大,能有效吸收氣管套管中流出的分泌物,且不存在掉毛屑、線頭等異物的隱患;
[0015]2、敷貼採用兩層複合無紡布組成,表面層的複合材料層可以採用複合TPU薄膜、拒水PET無紡布或拒水水刺無紡布,使得敷貼表面層具有拒液特性,阻止液體透過敷貼進入氣管造口;
[0016]3、敷貼採用兩層複合無紡布組成,鋸齒形切口設計使得敷貼具備一定的鉸合力度,不僅柔軟舒適、佩戴方便,而且具備一定的支撐能力,可以減弱或避免長時間氣管置管帶來的壓迫感;
[0017]4、敷貼採用兩層複合無紡布組成,接觸層的複合材料層可以採用複合銀網膜、殼聚糖無紡布或藻酸鈣無紡布,這些複合材料均可以使敷貼接觸層具有抑菌特性;其中,複合銀網膜的敷貼具有廣譜抑菌特性;複合殼聚糖無紡布或藻酸鈣無紡布的敷貼具有止血、抑菌、減輕傷口疼痛、促進傷口癒合特性;若沒有嚴格抑菌要求,接觸層的複合材料層也可以採用複合鋁網膜、PE網膜、親水PET無紡布或親水水刺無紡布,這些複合材料可以使得敷貼接觸層柔軟舒適、不掉毛屑。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圖1是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俯視圖。
[0019]圖2是本實用新型側視圖。
[0020]圖3是本實用新型複合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1]實施例1:
[0022]敷貼,包括敷貼本體1,所述的敷貼本體I包括分別由複合無紡布製成的表面層11和接觸層12,且其上設置有用於放置氣管套管的圓形開孔13和便於更換的鋸齒形切口 14。
[0023]進一步,所述的表面層11包括針刺無紡布層15和第一複合材料層16,所述的接觸層12包括針刺無紡布層15和第二複合材料層17,且所述的表面層11與所述的接觸層12相貼合的一面為針刺無紡布層15 ;所述的第一複合材料層16為下列材料中的一種:複合TPU薄膜、拒水PET無紡布或拒水水刺無紡布;所述的第二複合材料層17為下列材料中的一種:複合鋁網膜、銀網膜、PE網膜、親水PET無紡布、親水水刺無紡布、殼聚糖無紡布或藻酸鈣無紡布。
[0024]進一步,所述的敷貼本體I為正方形或長方形,其四個角可設計為圓角結構。
[0025]進一步,所述敷貼本體I的長為2cm?20cm,寬為2cm?20cm
[0026]進一步,所述圓形開孔13的直徑為0.5cm?5cm ;鋸齒形切口 14的長度為Icm?IOcm,且含I?20個鋸齒形。
[0027]本實用新型敷貼採用吸塑包裝或滅菌袋包裝,經環氧乙烷滅菌;具有吸液迅速、吸液量大、透氣性好、柔軟舒適、不掉毛屑、佩帶方便等特點。[0028]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敷貼,採用複合銀網膜的敷貼具有廣譜抑菌特性;複合TPU薄膜、拒水PET無紡布或拒水水刺無紡布的敷貼具有表面拒液特性,阻止液體透過敷貼進入傷口 ;複合殼聚糖無紡布或藻酸鈣無紡布的敷貼具有止血、抑菌、減輕傷口疼痛、促進傷口癒合特性。敷貼的這些特性是傳統的紗布所不具備的。
[0029]實施例2:
[0030]參照圖1至圖3,敷貼的表面層11為針刺無紡布複合TPU薄膜,敷貼的接觸層12為針刺無紡布複合銀網膜,該產品表面層具有拒液特性,接觸層具有抑菌特性。表面層與接觸層經縫製、裁切、環氧乙烷滅菌後即得到敷貼產品。
[0031]實施例3:
[0032]參照圖1至圖3,敷貼的表面層11為針刺無紡布複合拒水水刺無紡布,敷貼的接觸層12為針刺無紡布複合藻酸鈣無紡布,該產品表面層具有拒液特性,接觸層具有止血、抑菌、減輕傷口疼痛、促進傷口癒合特性。表面層與接觸層經縫製、裁切、環氧乙烷滅菌後即得到敷貼產品。
[0033]本說明書實施例所述的內容僅僅是對發明構思的實現形式的列舉,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不應當被視為僅限於實施例所陳述的具體形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也及於本領域技術人員根據本實用新型構思所能夠想到的等同技術手段。
【權利要求】
1.敷貼,其特徵在於:包括敷貼本體,所述的敷貼本體包括分別由複合無紡布製成的表面層和接觸層,且其上設置有用於放置氣管套管的圓形開孔和便於更換的鋸齒形切口。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敷貼,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表面層包括針刺無紡布層和第一複合材料層,所述的接觸層包括針刺無紡布層和第二複合材料層,且所述的表面層與所述的接觸層相貼合的一面為針刺無紡布層;所述的第一複合材料層為下列材料中的一種:複合TPU薄膜、拒水PET無紡布或拒水水刺無紡布;所述的第二複合材料層為下列材料中的一種:複合鋁網膜、銀網膜、PE網膜、親水PET無紡布、親水水刺無紡布、殼聚糖無紡布或藻酸鈣無紡布。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敷貼,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敷貼本體為正方形或長方形,其四個角可設計為圓角結構。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敷貼,其特徵在於:所述敷貼本體的長為2cm?20cm,寬為2cm ?20cmo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敷貼,其特徵在於:所述圓形開孔的直徑為0.5cm?5cm ;鋸齒形切口的長度為Icm?IOcm,且含I?20個鋸齒形。
【文檔編號】A61M25/02GK203417290SQ201320407087
【公開日】2014年2月5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9日 優先權日:2013年7月9日
【發明者】張帆 申請人:浙江川本衛生材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