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託車的後組合燈安裝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11-30 16:18:36 2
專利名稱:摩託車的後組合燈安裝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摩託車,其中,在車座處具有可閉合的開口的、覆蓋車體車架後部的後罩內,從所述後罩的後端朝向後方配置後組合燈的後部,該後組合燈具有尾燈用燈泡和一對方向指示燈用燈泡,本發明特別涉及後組合燈的安裝結構的改進。
上述現有結構的後組合燈是和後罩一起共同固定在車體車架上,當更換尾燈用燈泡和方向指示燈用燈泡時,需要將後組合燈和後罩一起從車體車架卸下,維修作業很煩雜。為消除這種煩雜作業,可考慮下述方案,即將後組合燈的燈座,固定在車體車架上,同時將透鏡可裝卸地安裝在所述燈座上。但由於這種方案是將安裝螺釘等朝向透鏡外面配置的,所以有可能降低商品的外觀性能。
為達到上述目的,在權利要求1記載的本發明所述的摩託車中,在車體車架的後部安裝有車座上部具有可閉合的開口的覆蓋車體車架後部的後罩、和配置在後罩下方的從上方覆蓋後輪的後擋泥板,具有尾燈用燈泡和一對方向指示燈用燈泡的後組合燈配置在所述後罩的後部內,其後部從所述後罩的後端朝向後方,其特徵在於,在後組合燈從後罩內脫離開的狀態下,在安裝著透鏡的狀態下就可以更換所述尾燈用燈泡和一對方向指示燈用燈泡的後組合燈的下部及所述後擋泥板之間,設置將後組合燈扣合到後擋泥板上的扣合機構,該扣合機構可以切換該後組合燈被按壓到所述後罩內時的扣合,還可以將該後組合燈從所述後罩向後方拔出時的扣合解除,設置在後組合燈上部的撐條用連結部件連結在所述車體車架上,該連結部件被配置在所述後罩的開口內朝向上方的位置處,同時可以從上方進行鬆動操作。
根據上述權利要求1記載的本發明的構成,針對設置在後組合燈上部的撐條與車體車架的連結,可以在解除了車座的閉合狀態下,通過從後罩的開口部鬆動連結部件來解除。通過從後罩向後方拔出後組合燈可以解除扣合機構的扣合,使後組合燈的下部從後擋泥板脫離,從而可以從後罩向後方整體拔出後組合燈。在安裝著透鏡的狀態下,可以更換從後罩拔出的後組合燈的尾燈用燈泡和一對方向指示燈用燈泡。在安裝後組合燈時,其操作方法和上述拔出操作相反。因此,能夠避免在透鏡外面配置維修用部件,可以提高商品外觀性能,使後組合燈的整體拆卸和安裝變得容易操作,尾燈用燈泡和方向指示燈用燈泡的更換作業更容易進行。
權利要求2記載的本發明的特徵在於,在上述權利要求1記載的發明的結構的基礎上,所述後罩由從兩側覆蓋後組合燈的左右一對側罩、和連結所述兩側罩並從內側可以進行連結及連結解除的從上方覆蓋後組合燈的中罩組成,並被安裝在所述車體車架的後部。根據這種結構,即使在覆蓋後組合燈的後罩出現局部損傷時,也不用整體地更換後罩,即可進行維修,而且兩側罩連結中罩的部分可以不露出在後罩的外面,所以更加有助於商品外觀性能的提高。
圖1是摩託車的側面圖。
圖2是圖1的2的向視放大圖。
圖3是沿圖2的3-3線的剖面圖。
圖4是沿圖2的4-4線的剖面圖。
圖5是省略了左側罩的摩託車的後部斜視圖。
圖6是分離狀態下的後組合燈和後罩的平面圖。
圖7是沿圖6的7-7線的放大剖面圖。
圖1~圖7表示的是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圖1是摩託車的側面圖,圖2是圖1的2的向視放大圖,圖3是沿圖2的3-3線的剖面圖,圖4是沿圖2的4-4線的剖面圖,圖5是省略了左側罩的摩託車的後部斜視圖,圖6是分離狀態下的後組合燈和後罩的平面圖,圖7是沿圖6的7-7線的放大剖面圖。
首先參考圖1,該摩託車的車體車架F具有可操縱方向地支撐前輪叉11的頭管12、從頭管12向後下方延伸的左右一對主架13、連結兩主架13的後端並上下延伸的左右一對中架14、從兩中架14的上部向後上方延伸的左右一對車座導架15、從兩中架14的中部向後上方延伸並與車座導架15的中部相結合的後撐條16。
前輪叉11的下端支撐著前輪WF,使其可以轉動。前輪叉11的上端連結操縱手柄17,覆蓋前輪WF上方的前擋泥板18由前輪叉11支撐著。
動力單元P配置在主架13的下方,其包括發動機E和變速器M,並被吊裝在車體車架F上,以便能得到主架13和中架14的支撐。
在中架14上設置支撐軸19,在該支撐軸19的兩端支撐著可上下擺動的左右一對後輪叉20的前端,後輪WR被支撐在兩後輪叉20的後端之間。動力單元P的輸出是通過具有環狀鏈條21的動力傳遞裝置22而被傳遞給後輪WR的,該動力傳遞裝置22以朝向摩託車的行進方向的前方的狀態而被配置在動力單元P的左側。從上方覆蓋鏈條21的鏈條盒23由左側後輪叉20支撐,在中架14的上部和後輪叉20之間分別設置後輪緩衝單元24。
在發動機E的上方配置由主架13支撐著的燃料箱25。在該燃料箱25的後方設置騎車人乘坐的主座26,該主座26由中架14和車座導架15支撐。在主座26的後方設置搭車人乘坐的副座27。
在主座26的前下方設置空氣濾清器28,該空氣濾清器28通過配置在燃料箱25下方的汽化器29而連接發動機E的汽缸頭30的吸氣口。在發動機E的前方設置散熱器31。連接汽缸頭30的排氣口的排氣管32經過發動機E的下方延伸到後輪WR的右側,並連接配置在後輪WR右側的排氣消聲器33。
車體車架F的頭管12的前方,被合成樹脂製成的前罩34覆蓋。主架13的前部、散熱器31、動力單元P的前部及下部,被連接前罩34的合成樹脂制的下罩35從兩側覆蓋。
在車體車架F的後部安裝有覆蓋該車體車架F的後部的後罩38、和配置在後罩38的下方、並從上方覆蓋後輪WR的後擋泥板39。在後擋泥板39上設置左右一對車牌照安裝部件40,用於安裝未圖示的車牌照。
在後罩38內配置後組合燈41,使該後組合燈41的後部從後罩38的後端朝向後方。
參照圖2~圖4。後組合燈41的結構是在合成樹脂制的燈座42上安裝有左右一對尾燈用燈泡43、分別對應這些尾燈用燈泡43的內鏡44、左右一對方向指示燈用燈泡45、分別對應這些方向指示燈用燈泡45的內鏡46,共同覆蓋所述各內鏡44、46的外鏡47、和合成樹脂制的燈罩48,同時,在所述燈罩48上安裝有車牌照用燈泡49,在燈罩48和燈座42之間安裝有車牌照用透鏡50。
燈座42具有一體形成的下述部件配置在其寬度方向的中央部位上並上下延伸的隔板42a、配置在該隔板42a的左右兩側、向摩託車的後方側張開形成碗狀,同時在內面形成鏡面的一對第1反射鏡42b、和配置在兩個第1反射鏡42b的外側,向摩託車的後方側張開分別形成碗狀,同時在內面形成鏡面的一對第2反射鏡42c。
在該燈座42的寬度方向的中央部位的前面上部,設置與其成一體的向前方延伸的撐條51。在撐條51的兩側,設置與燈座42的前面上部一體連接並向前方延伸的一對呼吸管52,並使其通過燈座42和外鏡47之間的空間。
尾燈用燈泡43從前方側安裝在燈座42上,並朝向第1反射鏡42b內。方向指示燈用燈泡45從前方側安裝在燈座42上,並分別朝向第2反射鏡42c內。
外鏡47的外緣被從後方側安裝在燈座42的外緣,並在中間夾入密封材料53,使它們在圓周方向上有彈性地扣合多處。這樣,各內鏡44、46均能用外鏡47覆蓋。
燈罩48從前方側連結在燈座42的下部,在該燈罩48的寬度方向的中央部位上,設置有向摩託車的後方側張開形成碗狀的、同時內面形成鏡面的第3反射鏡48a。車牌照用燈泡49從前方側安裝在燈罩48上,並朝向第3反射鏡48a內。對應第3反射鏡48a的部分,在燈罩48和燈座42的下部之間形成透鏡用開口54。配置在所述透鏡用開口54上的車牌照用透鏡50的周緣由燈罩48和燈座42支撐,以便將第3反射鏡48a反射的車牌照用燈泡49的光引導到後擋泥板38的車牌照上。
參照圖5~圖7。後罩38覆蓋在車體車架F的後部,即車座導架15和後撐條16的後部,並被安裝在車座導架15上。在該後罩38的上部設置副座27處可閉合的開口55。閉合狀態下的副座27由後罩38支撐。另外,在車座導架15的後部之間設置貨箱56,使該貨箱56的上端開放部位朝向開口55。在打開副座27時,可以從開口55向所述貨箱56取放物品。
後罩38是由從兩側覆蓋後組合燈41的左右一對側罩57、57、和連結兩側罩57、57的上部的、並從上方覆蓋後組合燈41的中罩58組成。開口55由兩側罩57、57和中罩58的上緣部分形成。
特別關注圖7。在兩側罩57、57內緣分別設置與其成一體的、配置在中罩58的兩側下方的支撐板57a、57a。在各支撐板57a的前後隔開間隔的2處,分別設置插通孔59。在中罩58的兩側,對應所述各插通孔59一體設置轂60,該轂60分別具有在所述插通孔59的周圍接觸支撐板57a上面的接觸面60a、和在使接觸面60a接觸支撐板57a上面的狀態下,從支撐板57a的下面不向下方突出地插入插通孔59的圓筒部件60b。在向插通孔59插入所述轂60,並使接觸面60a接觸支撐板57a上面的狀態下,螺釘84被旋入所述轂60內。該螺釘84具有配合支撐板57a下面的擴徑頭84a。中罩58連結在兩側罩57、57的內側,可以從內側進行連結和連結解除。
在車座導架50的後部,固定有從這些車座導架50上立起的平板狀託架板61、61。兩託架板61、61之間由支撐板62連結。
在託架板61的外面,分別固定有一對圓筒狀支撐筒63、63。在對應各支撐筒63的位置處,在託架板61的內面固定有焊接螺母64、64。
另一方面,在後罩38的兩側罩57、57上形成向內側凹陷的凹部65、65,使這些凹部65、65的閉塞端的內面與所述支撐筒63的外端接觸。此外,大約形成U字狀的夾具導架66兩端的安裝部件66a、66a接觸兩凹部65、65的閉塞端的外面。而且,其擴徑頭67a配合所述兩安裝部件66a的螺栓67,插通到安裝部件66a、凹部65的閉塞端、支撐筒63和託架板61,最後旋入所述焊接螺母64。即,兩側罩57、57和夾具導架66一起連結所述託架板61。
支撐板62具有水平延伸的第1板62a和從第1板62a的前端向下方延伸的第2板62b,其橫截面大約形成L字狀。在該支撐板62的寬度方向的中央部位上,形成橫跨第1及第2板62a、62b之間的插拔孔69。通過該插拔孔69,可以使設於副座27上的卡箍68插入或拔出。
在支撐板62的第2板62b的背面側設置車座鎖定機構70。向設於左側罩57側面的鑰匙孔71(參照圖1)插入正規鑰匙並轉動鑰匙,由此來夾持住從所述插拔孔69插入的卡箍68以及解除該夾持狀態。
設置在後組合燈41的燈座42上部的撐條51向前方延伸,以便在後組合燈41的組裝狀態下,其前端能伸到開口55的後部。在該撐條51的前部安裝有在開口55內能接觸支撐板62的第1板62a上面的橡膠部件72。向該橡膠部件72插入套筒73,該套筒73具有在所述第1板62a的反對側接觸橡膠部件72的法蘭73a。在該第1板62a上設置插通孔75,以便能插通螺栓74。該螺栓74是用來插入所述套筒73的連結部件,能旋入該螺栓74的焊接螺母76被固定在第1板62a的下面。
即,設於後組合燈41的上部的撐條51被配置到在後罩38的開口55內朝向上方的位置處,同時通過可以從上方進行鬆動操作的螺栓74與車體車架F相連結。在後罩38的中罩58的前端,形成半圓狀切口77,以便使所述螺栓74的緊固及鬆動作業容易進行。該切口77是構成開口55的一部分。
在車座導架15的後部固定有從該車座導架15向下方下垂的託架78。後擋泥板39通過螺栓79連結在這些託架78上。
在該後擋泥板39上設置與後組合燈41的燈罩48的兩側對置的扣合壁39a。後組合燈41的燈罩48通過左右一對扣合機構80,可以扣合到後擋泥板39的扣合壁39a上,或從扣合壁39a脫離。
扣合機構80由分別安裝在燈罩48的左右兩側的彈性材料制的封蓋81、和設置在燈罩48上的能夠與該封蓋81扣合及脫離的扣合部件82構成。
扣合部件82具有一體形成的能接觸各封蓋81的後端的接觸面82a、和當該接觸面82a接觸封蓋81後端時,能扣合到封蓋81的前端並從接觸面82a突出的扣合爪82b。扣合爪82b通過沿車體車架F的前後方向而施加到後組合燈41上的外力作用,可以在封蓋81內產生撓曲並移動,按壓後組合燈41的後罩38時,扣合到封蓋81的前端,在扣合狀態下從後罩38向後方拔出後組合燈41時,解除和封蓋81的扣合。因此,在解除撐條51與車體車架F的連結的狀態下,如圖6所示,可以使後組合燈41從後罩38向後方脫離。
後組合燈41通過使連接該後組合燈41上部的撐條51的前部與車體車架F相連結,並且後組合燈41下部的左右2處通過扣合機構80扣合到後擋泥板39上才得到車體的支撐的。但是,為了抑制後組合燈41後部的上下振動,使朝向後組合燈41的燈座42的中央部位的上面突出的突起部件85整體接觸後罩38的中罩58的寬度方向的中央部位的內面,使安裝在該突起部件85上的彈性部件86有彈性地接觸所述燈座42的中央部位上面。
下面,說明該實例的作用。設在後組合燈41上部的撐條51被配置到後罩38的開口55內朝向上方的位置處,同時通過可以從上方進行鬆動操作的螺栓74與車體車架F相連結。在安裝於車體車架F上的後擋泥板39和後組合燈41的下部之間,設置將後組合燈41扣合到後擋泥板39上的一對扣合機構80,以切換向後罩38內按壓該後組合燈41時的扣合,以及將該後組合燈41從後罩38向後方拔出時的扣合解除。
因此,在解除副座27的閉合的狀態下,通過從後罩38的開口55鬆動螺栓74,來解除設在後組合燈41上部的撐條51與車體車架F的連結。通過從後罩38向後方拔出後組合燈41的操作來解除扣合機構80的扣合,使後組合燈41的下部從後擋泥板39脫離,如圖6所示,可以從後罩38向後方整體拔出後組合燈41。
並且,在後組合燈41從後罩38內脫離開的狀態下,在安裝著內鏡44、46及外鏡47的狀態下就可以更換尾燈用燈泡43和方向指示燈用燈泡45,同時在安裝著車牌照用透鏡50的狀態下就可以更換車牌照用燈泡49。
另外,安裝後組合燈41時,採用和上述拔出操作相反的操作方法,就可以把後組合燈41安裝到車體上。
結果,可以避免在外鏡47的外面配置維修用部件,提高商品的外觀性能,使後組合燈41的整體拆卸和安裝更容易操作,尾燈用燈泡43、方向指示燈用燈泡45以及車牌照用燈泡49的更換作業更容易進行。
此外,後罩38由從兩側覆蓋後組合燈41的左右一對側罩57、57、和連結兩側罩57、57的並從上方覆蓋後組合燈41的中罩58組成。當覆蓋後組合燈41的後罩38出現局部損傷時,不整體更換後罩38也可以進行維修。
另外,中罩58與兩側罩57、57相連結,可以從內側進行連結和連結解除,所以兩側罩57、57與中罩58的連結部分可以不露出在後罩38的外面,所以有助於提高商品外觀性能。
以上,說明的是本發明的實施例,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例,只要是不脫離權利要求範圍所記載的本發明的各種設計變更都是可行的。
發明效果根據上述權利要求1記載的發明,可以提高商品外觀性能,使後組合燈的整體拆卸和安裝容易操作,尾燈用燈泡和方向指示燈用燈泡的更換作業容易進行。
根據上述權利要求2記載的發明,當覆蓋後組合燈的後罩出現局部損傷時,不整體更換後罩也可以進行維修,而且有助於提高商品外觀性能。
權利要求
1.一種摩託車的後組合燈安裝結構,在所述摩託車的車體車架(F)的後部,安裝有在車座(27)上部具有可閉合的開口(55)的覆蓋車體車架(F)後部的後罩(38)、和配置在後罩(38)下方的從上方覆蓋後輪(WR)的後擋泥板(39);具有尾燈用燈泡(43)和一對方向指示燈用燈泡(45)的後組合燈(41)配置在所述後罩(38)的後部,該後組合燈(41)後部從所述後罩(38)的後端朝向後方,其特徵在於在後組合燈(41)從後罩(38)內脫離開的狀態下,在安裝著透鏡(44,46,47)的狀態下就可以更換所述尾燈用燈泡(43)和一對方向指示燈用燈泡(45)的後組合燈(41)的下部及所述後擋泥板(39)之間設置有將後組合燈(41)扣合到後擋泥板(39)上的扣合機構(80),該扣合機構(80)可以切換將該後組合燈(41)按壓到所述後罩(38)內時的扣合,還可以將該後組合燈(41)從所述後罩(38)向後方拔出時的扣合解除;設置在後組合燈(41)上部的撐條(51)用連結部件(74)連結在所述車體車架(F)上,該連結部件(74)配置在所述後罩(38)的開口(55)內朝向上方的位置處,同時可以從上方進行鬆動操作。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摩託車的後組合燈安裝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後罩(38)由從兩側覆蓋後組合燈(41)的左右一對側罩(57)、和連結所述兩側罩(57),從內側可以進行連結及連結解除的並從上方覆蓋後組合燈(41)的中罩(58)組成,並被安裝在所述車體車架(F)的後部。
全文摘要
一種摩託車,向後罩內配置後組合燈時,使其後部從後罩後端朝向後方,從而可以避免商品外觀性能的降低,使尾燈用燈泡和方向指示燈用燈泡的更換作業容易進行。在安裝著透鏡(47)的狀態下就可以更換尾燈用燈泡和方向指示燈用燈泡的後組合燈(41)的下部和後擋泥板(39)之間,設置扣合機構(80)。該扣合機構(80)可以切換將該後組合燈(41)按壓到後罩(38)內時的扣合,還可以將該後組合燈(41)從後罩(38)向後方拔出時的扣合解除。設置在後組合燈(41)上部的撐條(51)用連結部件(74)連結在車體車架(F)上,該連結部件(74)配置在後罩(38)的開口(55)內朝向上方的位置處,同時可以從上方進行鬆動操作。
文檔編號B62J6/04GK1439562SQ03106130
公開日2003年9月3日 申請日期2003年2月19日 優先權日2002年2月20日
發明者興倉康文, 齊藤健一, 開田和宏, 林薰 申請人: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