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壽錢
2024-11-24 20:45:12
我非善人
渡口的王艄公,最近身子不大好。這天,有個差官來坐船,等他下了船,王艄公便發現艙底多了一串錢,串上還裹著寫了字的紅紙。
王艄公不識字,但也看出這錢是那位差官丟的,於是他追上去喊:「官爺,錢掉啦!」沒想到那差官一聽,腳步卻更快了。
王艄公身子虛,沒跑幾步竟昏倒在地。差官聽動靜不對,回頭見狀,只得把王艄公背回渡口邊的歇息處,那正是王艄公的家。王艄公醒來後,明白是遇上大好人了,忙起身說:「謝官爺救命之恩!」
差官卻咧嘴一笑:「甭謝,我可不是什麼善人。」
差官自稱姓李,在衙門當差。他平日為人也算正派,只是生性好賭,這半年來逢賭必輸。他今早辦差,路過靈巖寺,聽說寺內的靈鏡和尚聲名遠揚,就想讓大師指點迷津。不料靈鏡和尚見了他,便道:「你命或不久矣!不過,秋分前後,有場福澤眾生的功德可延壽消災,只是你未必能活到那時……」
李差官心裡嘀咕:「我一小小差役,有什麼福澤眾生的能耐?」他想到身上還剩三百銅子——這錢拿回去也是扔進賭場,再說命都沒了,要錢何用?於是他就把這三百銅子當成卦資,往功德箱上一放,轉身要走。靈鏡和尚忙叫住他:「那場功德殊勝,放棄可惜了。要不,我傳你『以錢借壽法……」
靈鏡和尚當場將那三百銅子三枚一份、用紅紙包起來,交還給李差官,說:「現在距秋分還有一百天,這些錢正好分為一百份,每份對應一天。你把這些錢偷偷撒到人多處,有人撿去用了,就等於同意借你一天壽命。」
李差官一聽,大叫:「這不害人嘛!要借,咱也得光明正大。要不這錢就不分了,全用紅紙包好,上面寫清緣由,說明是借百天之壽,願借留下;不願則丟下。公平!」靈鏡和尚聞聽,點頭稱許:「但願憑你善心,助成此功!」
李差官辦完差後回到渡口,想到渡船上過往人多,他遲疑半天,咬牙將錢丟在了船艙的角落裡,可不想被王艄公拾去,還非還不可。
「說借,其實是買,三百銅子買人家一百天的命,誰肯啊?」李差官自知理虧,拿起錢要走,不料王艄公一把將錢奪了過來:「這命我賣了!」
契約輾轉
李差官大驚:「你可想好!」王艄公鄭重地點頭:「我缺錢,多得一點是一點!」原來,王艄公自知身子要垮,眼看船撐不了多久,他就想修座橋,方便兩岸百姓。他說:「我這些年攢的錢還不夠,要是能早點攢夠錢把橋修好,就算搭上我這條老命也值了。」
李差官聽罷大為感佩,他尋思半晌,猛拍大腿,說:「老哥,我這三百銅子又能幫得了你什麼呢?最近城裡錢莊利息高,要不你把錢存到錢莊,三月後取出本息,你再在渡口募化一些,就差不多了。」
王艄公一聽,忙從炕角摸出幾個小皮囊,交給李差官:「今日官爺救我一命,你的為人我信得過,這錢就拜託你了。」說著,他又把那串借壽錢揣進懷裡,「不過,這借壽錢還是得歸我,真要能顯靈,我也算給你爭取了辦事的時辰。」
李差官感慨不已,他與王艄公約好秋分相見,隨後連夜返城了。
轉眼百日之約將近,李差官卻沒了消息。王艄公身子骨比預想的更差,眼看不行了。這天,靈鏡和尚路過渡口討水喝,王艄公便將他與李差官的事說了,又央求道:「我怕等不到那官爺了,懇請大師,等他來還錢時,能否替我出面,與他一同張羅修橋之事?」
靈鏡和尚說:「出家人不問塵事,但你倆的約定也不能壞。再過三日便是他還錢之時,好歹挨到那天再說,要不你拿出那官差給的借壽錢,自己也借個百日壽命?」
王艄公猶豫再三,說:「三日,借三日就行。」
王艄公按靈鏡和尚的指點,把那借壽錢重新包好,並在紅紙上寫明「借壽三天」,然後拖著病體走遠了些,親手將錢丟到了大路口。
說來也巧,這錢誰都沒碰,最後偏偏被李差官撿了去。
要說那天,李差官拿了王艄公的修橋錢急往錢莊,路過賭場卻邁不開腿了:靈鏡和尚說我有場大功德,說不定晦氣已盡,不如進去賭一把。贏了,可比利息來得快。結果他一進去,輸了個乾淨。
這陣子,眼看約期要到,李差官覺得實在沒臉去見王艄公,就想上吊,一了百了。沒想到這天傍晚,他恍恍惚惚地走在大路上,不知怎麼腳下一絆,一個踉蹌,他定眼一瞧,嘿,又是一串借壽錢!
李差官撿起錢來端詳,覺得這串銅子實在眼熟,讓他不由想起了王艄公。突然,他心裡一「咯噔」,王老哥真要借壽?只借三天,莫非他……念及王艄公一心造橋為民的善念,李差官實感慚愧,他不敢一死了之了,他得想法還錢啊!手裡掂著三百銅子,耳裡仿佛聽到骰子響,李差官心眼又活了:不如最後賭一把!
進了賭館,李差官竟然手順得很,把把都贏。一賭到天亮,他數了數,嘿,又把修橋錢贏回來了!
「賭博三十年,各贏各的錢。」李差官劫後逢生,突然大徹大悟,「得,為了賭,自己差點丟了命不說,還險誤了王老哥的善事,看來這賭非戒不可!」
出了賭館,李差官忙往王艄公家趕,一路上掛念著老人家的身體,路過靈巖寺時,他心一動,將那串借壽錢供到了佛前:「菩薩可要保佑王老哥身體安康啊!」
加倍回報
到王艄公家已近午夜,王艄公躺在炕上,見了李差官,輕輕笑道:「別人都說你騙了我,但我不信。」李差官正羞臊得抬不起頭,就聽茅屋外陰風呼嘯,接著,響起了兩個陰惻惻的聲音。一個撥著算盤,說:「這王李二人大限已至,馬面,咱們這就進去領他們走吧!」另一個「譁譁」翻著帳簿,突然驚叫:「不好,今日還有筆臨時帳沒來得及入。牛頭,王李二人的借壽帳竟轉去『那兒啦!趕緊回去稟報閻君!」
王李二人正聽得膽戰心驚,外面又月朗風清,沒了聲響。天亮時,靈鏡和尚趕來了,見了王李二人,不禁長籲短嘆:「好險啊!」
要說昨夜子時,靈鏡和尚在靈巖寺偏殿打坐,入定後,聽風聲四起,沒想到是閻王到了寺前,要來「算帳」。原來那會兒,李差官將借壽錢供到了佛前,等於借壽借到了佛身上,而善男信女在佛前的供奉,佛門是不能拒絕的,否則等於拒絕了眾生的向善之心。
「佛壽無限,無增無減。」閻王來向佛請教,「怎麼從佛身上減去這三天的壽呢?」
佛說:「王李二人之緣自造橋而起,橋雖死物,也有壽限,不如就由橋去還他們的借壽帳吧。」
閻王聞聽後躬身退出,又聽牛頭馬面說:「王李二人壽限已至,橋還未造,怎麼辦?」閻王一揮手說:「依慣例,秋後算帳吧!」
靈鏡和尚聽到這兒便出定了,眼看天已亮,他就跑來了。
「你們趕緊把橋造好。」靈鏡和尚說著,拿出那串借壽錢,「這錢也物歸原主,以作橋資吧!」
終於,白露那天,橋造好了。
見行人歡躍過橋,李差官撓頭問:「橋怎麼能還壽帳呢?」靈鏡和尚笑道:「借壽錢用在了橋身上,路人過橋節省的時間,便加倍轉到了你們的陽壽上。」王艄公不解:「怎麼是加倍呢?」
靈鏡和尚合掌道:「因為與人分福,福則倍之。凡人為善,都會得到加倍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