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高熱效低噪音的加熱器的製作方法
2023-12-04 03:38:11 2

本實用新型涉及空調加熱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高熱效低噪音的加熱器。
背景技術:
近年來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空調器的需求量也隨之增加。隨著空調器需求量的增加,空調加熱器被不斷改進。但依然存在熱效率低、噪音大的問題。亟待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基於上述背景技術存在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高熱效低噪音的加熱器。
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高熱效低噪音的加熱器,包括:發熱芯體,所述發熱芯體包括絕緣體、第一發熱體、第二發熱體、第一堵頭和第二堵頭,其中:
絕緣體包括相對布置的第一絕緣片、第二絕緣片,以及位於第一絕緣片和第二絕緣片之間的第三絕緣片;
所述第一絕緣片、第二絕緣片和第三絕緣片均為條形片,第一絕緣片、第二絕緣片、第三絕緣片同向延伸並相互平行,且第一絕緣片與第三絕緣片之間預留有間距形成第一容納腔,第一絕緣片遠離第三絕緣片的一側設有與第一容納腔連通的第一輔助散熱槽,第二絕緣片與第三絕緣片之間預留有間距形成第二容納腔,第二絕緣片遠離第三絕緣片的一側設有與第二容納腔連通的第二輔助散熱槽;
所述第一輔助散熱槽、第二輔助散熱槽分別沿第一容納腔、第二容納腔的延伸方向延伸;
第一發熱體位於第一容納腔內並與第一容納腔同向延伸,且第一發熱體延伸向的兩側分別第一絕緣片、第三絕緣片固定;
第二發熱體位於第二容納腔內並與第一容納腔同向延伸,且第二發熱體延伸向的兩側分別第二絕緣片、第三絕緣片固定;
第一堵頭、第二堵頭分別安裝在絕緣體的兩端並分別與第一發熱體、第二發熱體連接並使二者形成迴路。
優選地,第一輔助散熱槽設有多個,各第一輔助散熱槽沿第一容納腔的延伸方向間距布置,且各第一輔助散熱槽的延伸方向均與第一容納腔的延伸方向一致。
優選地,第二輔助散熱槽設有多個,各第二輔助散熱槽沿第二容納腔的延伸方向間距布置,且各第二輔助散熱槽的延伸方向均與第二容納腔的延伸方向一致。
優選地,第一發熱體為沿第一容納腔延伸方向蛇形延伸的發熱板或發熱管。
優選地,第一發熱體為沿第一容納腔延伸方向蛇形延伸的發熱板。
優選地,第二發熱體為沿第二容納腔延伸方向蛇形延伸的發熱板或發熱管。
優選地,第二發熱體為沿第二容納腔延伸方向蛇形延伸的發熱板。
優選地,還包括位於發熱芯體兩端用於與空調進行匹配安裝的第一安裝頭和第二安裝頭,所述第一安裝頭與發熱芯體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安裝頭與發熱芯體活動連接,第二安裝頭與發熱芯體之間的間距可調。
本實用新型中,通過絕緣體設置成第一絕緣片、第二絕緣片和第三絕緣片的結構,並使第一絕緣片、第二絕緣片和第三絕緣片均為條形片,第一絕緣片、第二絕緣片、第三絕緣片同向延伸並相互平行,使第一絕緣片與第三絕緣片之間具有第一容納腔,使第二絕緣片與第三絕緣片之間具有第二容納腔,以使第一容納腔、第二容納腔的兩側處於完全開放狀態,從而使得進風、以及出風面積擴大;同時,在第一絕緣片遠離第三絕緣片的一側設置的第一輔助散熱槽,在第二絕緣片遠離第三絕緣片的一側設置的第二輔助散熱槽,並使,第一輔助散熱槽、第二輔助散熱槽分別沿第一容納腔、第二容納腔的延伸方向延伸,以使第一容納腔、第二容納腔另外兩側處於半半開放狀態,從而在確保絕緣體強度的情況下進一步擴大了進風、以及出風面積;進而使得安裝在第一容納腔第一發熱體和安裝在第二容納腔的第二發熱體工作中產生的熱量可以快速發散出去,從而提高熱效率,且由於進風口、出風口面積的增多、增大,從而可以避免氣流集中湧入造成的震動、以及噪音的產生。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高熱效低噪音的加熱器,具有良好的散熱效果,使得發熱體發產生的熱量快速發散出去,從而提高熱效率,且由於進風口、出風口面積的增多、增大,從而可以避免氣流集中湧入造成的震動、以及噪音的產生。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高熱效低噪音的加熱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高熱效低噪音的加熱器中所述第一絕緣片的側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高熱效低噪音的加熱器中所述第二絕緣片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詳細說明。
如圖1-3所示,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高熱效低噪音的加熱器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高熱效低噪音的加熱器中所述第一絕緣片的側視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高熱效低噪音的加熱器中所述第二絕緣片的側視圖。
參照圖1-3,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出的一種高熱效低噪音的加熱器,包括:發熱芯體和位於發熱芯體兩端用於與空調進行匹配安裝的第一安裝頭6、第二安裝頭7,所述發熱芯體包括絕緣體1、第一發熱體2、第二發熱體3、第一堵頭4和第二堵頭5,其中:
絕緣體1包括相對布置的第一絕緣片11、第二絕緣片12,以及位於第一絕緣片11和第二絕緣片12之間的第三絕緣片13;所述第一絕緣片11、第二絕緣片12和第三絕緣片13均為條形片,第一絕緣片11、第二絕緣片12、第三絕緣片13同向延伸並相互平行,且第一絕緣片11與第三絕緣片13之間預留有間距形成第一容納腔,第一絕緣片11遠離第三絕緣片13的一側設有與第一容納腔連通的第一輔助散熱槽111,第二絕緣片12與第三絕緣片13之間預留有間距形成第二容納腔,第二絕緣片12遠離第三絕緣片13的一側設有與第二容納腔連通的第二輔助散熱槽121;所述第一輔助散熱槽111設有多個,各第一輔助散熱槽111沿第一容納腔的延伸方向間距布置,且各第一輔助散熱槽111的延伸方向均與第一容納腔的延伸方向一致;第二輔助散熱槽121設有多個,各第二輔助散熱槽121沿第二容納腔的延伸方向間距布置,且各第二輔助散熱槽121的延伸方向均與第二容納腔的延伸方向一致;第一發熱體2位於第一容納腔內並與第一容納腔同向延伸,且第一發熱體2延伸向的兩側分別第一絕緣片11、第三絕緣片13固定;第二發熱體3位於第二容納腔內並與第一容納腔同向延伸,且第二發熱體3延伸向的兩側分別第二絕緣片12、第三絕緣片13固定;第一堵頭4、第二堵頭5分別安裝在絕緣體1的兩端並分別與第一發熱體2、第二發熱體3連接並使二者形成迴路。
本實用新型通過絕緣體1設置成第一絕緣片11、第二絕緣片12和第三絕緣片13的結構,並使第一絕緣片11、第二絕緣片12和第三絕緣片13均為條形片,第一絕緣片11、第二絕緣片12、第三絕緣片13同向延伸並相互平行,使第一絕緣片11與第三絕緣片13之間具有第一容納腔,使第二絕緣片12與第三絕緣片13之間具有第二容納腔,以使第一容納腔、第二容納腔的兩側處於完全開放狀態,從而使得進風、以及出風面積擴大;同時,在第一絕緣片11遠離第三絕緣片13的一側設置的第一輔助散熱槽111,在第二絕緣片12遠離第三絕緣片13的一側設置的第二輔助散熱槽121,並使,第一輔助散熱槽111、第二輔助散熱槽121分別沿第一容納腔、第二容納腔的延伸方向延伸,以使第一容納腔、第二容納腔另外兩側處於半半開放狀態,從而在確保絕緣體1強度的情況下進一步擴大了進風、以及出風面積;進而使得安裝在第一容納腔第一發熱體2和安裝在第二容納腔的第二發熱體3工作中產生的熱量可以快速發散出去,從而提高熱效率,且由於進風口、出風口面積的增多、增大,從而可以避免氣流集中湧入造成的震動、以及噪音的產生。
此外,本實施例中,第一發熱體2為沿第一容納腔延伸方向蛇形延伸的發熱板或發熱管;第二發熱體3為沿第二容納腔延伸方向蛇形延伸的發熱板或發熱管;第一發熱體2、第二發熱體3均優選發熱板,以增大加熱面積,提高加熱效果。本實施例中的第一安裝頭6與發熱芯體固定連接,第二安裝頭7與發熱芯體活動連接,第二安裝頭7與發熱芯體之間的間距可調,以便於在安裝過程中,可以通過調整第二安裝頭7與發熱芯體之間的間距,適應空調安裝處的安裝間距。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並不局限於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範圍內,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實用新型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