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高除溼發電機組箱體的製作方法
2024-01-25 13:46:15 1
一種高除溼發電機組箱體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高除溼發電機組箱體,箱體的內腔通過隔板分隔為進氣腔室和發電機組腔室,進氣腔室內設有製冷裝置、接排水裝置和風機,發電機組腔室內設有風道和用於安裝發電機組的網狀隔板。本發明的高除溼發電機組箱體兼具優良的除溼、散熱和隔熱性能,能很好地滿足設備的溫溼度控制要求和人員的操作環境要求,確保高除溼發電機組箱體內的發電機組及其他電氣設備安全穩定地運行,提高了設備的使用壽命,尤其適用於溫溼度較大的工作環境,具有非常廣泛的市場應用前景。
【專利說明】一種高除溼發電機組箱體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高除溼發電機組箱體。
【背景技術】
[0002]發電機組必須維持一定的溫溼度狀態,才能保證安全正常地運行。發電機組運行時的散熱量很大,需要設計合理的通風降溫方案,才能保證餘熱能夠及時排除以避免溫度超過允許值。現有的高除溼發電機組箱體通常也只考慮通風降溫的問題,往往忽視了溼度控制的重要性,尤其是對於工作環境溼度較大的情況下,進入發電機箱體內的冷空氣中包含了較多的水分,吸收發電機組的熱量後形成溼熱空氣,使發電機箱體內的發電機組及其他電氣設備始終處於高溫高溼的環境中,加快了設備的老化和故障頻率,而且一旦發電機箱體內的溫度發生變化,溼熱空氣會迅速在發電機組及其他電氣設備上凝露,導致設備短路、絕緣性能降低、生鏽老化等,嚴重危害設備安全運行。另外,現有的高除溼發電機組箱體的通風降溫系統,通常都是將散熱後的熱風直接排放到工作環境中,導致工作環境溫度升高,不適於人員操作。
【發明內容】
[0003]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陷,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除溼散熱效果好的高除溼發電機組箱體。
[0004]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採用的技術方案為:
[0005]一種高除溼發電機組箱體,所述高除溼發電機組箱體的內腔通過隔板分隔為進氣腔室和發電機組腔室,所述進氣腔室的頂部開設有進氣口,所述發電機組腔室的頂部開設有排氣口,所述進氣口與排氣口通過管路相連通,所述隔板的底部設有通氣口 ;
[0006]所述進氣腔室內設有製冷裝置、接排水裝置和風機,所述製冷裝置包括依次連接組成閉合迴路的壓縮機、冷凝器、膨脹閥和蒸發器,所述閉合迴路內填充有製冷劑,所述蒸發器正對所述進氣口,所述接排水裝置包括接水盤,所述接水盤位於蒸發器的正下方,所述風機位於進氣腔室的底部,所述風機的排風口正對所述通氣口 ;
[0007]所述發電機組腔室內設有風道和用於安裝發電機組的網狀隔板,所述網狀隔板橫向設置在所述通氣口的上方,所述風道設置在網狀隔板的下方,所述風道包括殼體、風腔、進風口和出風口,所述風腔位於所述殼體內,所述進風口與出風口分別開設在所述殼體上且與所述風腔相連通,所述進風口與所述通氣口相連接,所述出風口朝上正對所述網狀隔板,所述風腔內設置有多個由進風口延伸至出風口的導向風葉,所述導向風葉將所述風腔分隔為多個彼此獨立的空氣通道。
[0008]其中,所述接水盤的底部設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通過進氣腔室底部開設的排水孔連接到高除溼發電機組箱體外部。
[0009]其中,所述導向風葉分別沿所述進風口的長度方向和出風口的長度方向均勻分布。[0010]其中,所述發電機組腔室的內壁上設置有消音棉。
[0011 ] 其中,所述進氣腔室的側面設有檢修門。
[0012]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3]1、進氣腔室和發電機組腔室的進氣口和排氣口相連,使高除溼發電機組箱體整體形成一密閉空間,因此箱體內的熱氣不會直接排放到外部環境中,減少了對外部環境的不良影響,同時外部環境的溫溼度變化也不會影響到箱體內的工作環境,保證箱體內設備的正常運行;
[0014]2、進氣腔室與發電機組腔室組成一空氣循環迴路,發電機組腔室內的空氣在風機的作用下不斷被抽入進氣腔室內,流經製冷裝置時被冷卻形成冷空氣,同時空氣中含有的水分被冷凝液化形成液滴,通過接排水裝置排放出去,製冷除溼後的冷空氣再通過風道導入發電機組腔室內,對發電機組腔室內的發電機組及其他電氣設備進行散熱降溫,如此循環達到了快速有效消除高除溼發電機組箱體內的溼氣和熱量的目的,而且冷空氣在風機和導風風葉的作用下,形成多股冷風從下至上垂直吹向網狀隔板,風力更大,送風範圍更廣,散熱更均勻,散熱效率更高。
[0015]因此,本發明的高除溼發電機組箱體兼具優良的除溼、散熱和隔熱性能,能很好地滿足設備的溫溼度控制要求和人員的操作環境要求,確保高除溼發電機組箱體內的發電機組及其他電氣設備安全穩定地運行,提高了設備的使用壽命,尤其適用於溫溼度較大的工作環境,具有非常廣泛的市場應用前景。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所示為本發明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7]標號說明:
[0018]1、隔板;2、進氣腔室;3、發電機組腔室;10、通氣口;
[0019]20、進氣口;21、風機;22、壓縮機;23、冷凝器;
[0020]24、膨脹閥;25、蒸發器;26、接水盤;27、檢修門;
[0021]30、風道;31、網狀隔板;32、排氣口;260、排水管;
[0022]300、導向風葉。
【具體實施方式】
[0023]為詳細說明本發明的技術內容、構造特徵、所實現目的及效果,以下結合實施方式並配合附圖詳予說明。
[0024]請參閱圖1所示,本實施方式的高除溼發電機組箱體,其內腔通過隔板I分隔為進氣腔室2和發電機組腔室3,所述進氣腔室2的頂部開設有進氣口 20,所述發電機組腔室3的頂部開設有排氣口 32,所述進氣口 20與排氣口 32通過管路相連通,所述隔板I的底部設有通氣口 10 ;
[0025]所述進氣腔室2內設有製冷裝置、接排水裝置和風機21,所述製冷裝置包括依次連接組成閉合迴路的壓縮機22、冷凝器23、膨脹閥24和蒸發器25,所述閉合迴路內填充有製冷劑,所述蒸發器25正對所述進氣口 20,所述接排水裝置包括接水盤26,所述接水盤26位於蒸發器25的正下方,所述風機21位於進氣腔室2的底部,所述風機21的排風口正對所述通氣口 10 ;
[0026]所述發電機組腔室3內設有風道30和用於安裝發電機組的網狀隔板31,所述網狀隔板31橫向設置在所述通氣口 10的上方,所述風道30設置在網狀隔板31的下方,所述風道30包括殼體、風腔、進風口和出風口,所述風腔位於所述殼體內,所述進風口與出風口分別開設在所述殼體上且與所述風腔相連通,所述進風口與所述通氣口 10相連接,所述出風口朝上正對所述網狀隔板31,所述風腔內設置有多個由進風口延伸至出風口的導向風葉300,所述導向風葉300將所述風腔分隔為多個彼此獨立的空氣通道。
[0027]本發明的工作過程如下:
[0028]工作時,啟動製冷裝置和風機21,發電機組腔室3內的空氣通過排氣口 32和進氣口 20被吸入進氣腔室2內,當空氣經過蒸發器25時,空氣中含有的水分被冷凝液化,形成液滴並滴落到接水盤26上,同時空氣的溫度也急劇下降而形成冷空氣,冷空氣在風機的鼓動下通過通氣口 10進入風道30內,經由導向風葉300的導流及分流後,形成多股冷風從下至上垂直吹向網狀隔板31,對網狀隔板31上安裝的發動機組及其他電氣設備進行冷卻降溫,然後再通過排氣口 32和進氣口 20進入進氣腔室2內進行製冷除溼,如此循環達到快速有效消除高除溼發電機組箱體內的溼氣和熱量的目的。製冷裝置熱交換後得到的熱量可以通過其他已知的熱交換裝置轉移到高除溼發電機組箱體外。
[0029]在上述實施例中,由於進氣腔室2和發電機組腔室3的進氣口 20和排氣口 32相連,使高除溼發電機組箱體整體形成一密閉空間,因此箱體內的熱氣不會直接排放到外部環境中,減少了對外部環境的不良影響,同時外部環境的溫溼度變化也不會影響到箱體內的工作環境,保證箱體內設備的正常運行;進氣腔室2與發電機組腔室3組成一空氣循環迴路,發電機組腔室3內的空氣在風機的作用下不斷被抽入進氣腔室2內,流經製冷裝置時被冷卻形成冷空氣,同時空氣中含有的水分被冷凝液化形成液滴,通過接排水裝置排放出去,製冷除溼後的冷空氣再通過風道30導入發電機組腔室3內,對發電機組腔室3內的發電機組及其他電氣設備進行散熱降溫,如此循環達到了快速有效消除高除溼發電機組箱體內的溼氣和熱量的目的,而且冷空氣在風機21和導風風葉300的作用下,形成多股冷風從下至上垂直吹向網狀隔板31,風力更大,送風範圍更廣,散熱更均勻,散熱效率更高。因此,本發明的高除溼發電機組箱體兼具優良的除溼、散熱和隔熱性能,能很好地滿足設備的溫溼度控制要求和人員的操作環境要求,確保高除溼發電機組箱體內的發電機組及其他電氣設備安全穩定地運行,提高了設備的使用壽命,尤其適用於溫溼度較大的工作環境,具有非常廣泛的市場應用前景。
[0030]進一步的,在上述實施例中,所述接水盤26的底部設有排水管260,所述排水管260通過進氣腔室2底部開設的排水孔連接到高除溼發電機組箱體外部。
[0031]進一步的,在上述實施例中,所述導向風葉300分別沿所述進風口的長度方向和出風口的長度方向均勻分布,從而使進入各個空氣通道的風量均相同,而從各個出風口導出的風量也相同,散熱更均勻。
[0032]進一步的,在上述實施例中,所述發電機組腔室3的內壁上設置有消音棉。
[0033]進一步的,在上述實施例中,所述進氣腔室2的側面設有檢修門27。
[0034]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實施例,並非因此限制本發明的專利範圍,凡是利用本發明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明的專利保護範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高除溼發電機組箱體,其特徵在於:所述高除溼發電機組箱體的內腔通過隔板分隔為進氣腔室和發電機組腔室,所述進氣腔室的頂部開設有進氣口,所述發電機組腔室的頂部開設有排氣口,所述進氣口與排氣口通過管路相連通,所述隔板的底部開設有通氣Π ; 所述進氣腔室內設有製冷裝置、接排水裝置和風機,所述製冷裝置包括依次連接組成閉合迴路的壓縮機、冷凝器、膨脹閥和蒸發器,所述閉合迴路內填充有製冷劑,所述蒸發器正對所述進氣口,所述接排水裝置包括接水盤,所述接水盤位於蒸發器的正下方,所述風機位於進氣腔室的底部,所述風機的排風口正對所述通氣口 ; 所述發電機組腔室內設有風道和用於安裝發電機組的網狀隔板,所述網狀隔板橫向設置在所述通氣口的上方,所述風道設置在網狀隔板的下方,所述風道包括殼體、風腔、進風口和出風口,所述風腔位於所述殼體內,所述進風口與出風口分別開設在所述殼體上且與所述風腔相連通,所述進風口與所述通氣口相連接,所述出風口朝上正對所述網狀隔板,所述風腔內設置有多個由進風口延伸至出風口的導向風葉,所述導向風葉將所述風腔分隔為多個彼此獨立的空氣通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除溼發電機組箱體,其特徵在於:所述接水盤的底部設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通過進氣腔室底部開設的排水孔連接到高除溼發電機組箱體外部。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除溼發電機組箱體,其特徵在於:所述導向風葉分別沿所述進風口的長度方向和出風口的長度方向均勻分布。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除溼發電機組箱體,其特徵在於:所述發電機組腔室的內壁上設置有消音棉。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除溼發電機組箱體,其特徵在於:所述進氣腔室的側面設有檢修門。
【文檔編號】H05K7/20GK103547125SQ201310516537
【公開日】2014年1月29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28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28日
【發明者】沈廷堯, 沈庭光, 劉建輝 申請人:雙悅(福建)動力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