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線性振動電機的製作方法
2024-01-22 20:29:15 1
專利名稱:一種線性振動電機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線性振動電機,屬於線性電機領域,包括定子部和振子部,定子部包括若干線圈和為各線圈供電的基板,振子部包括磁體,磁體與線圈配合安裝,振子部的兩側都分別布置有線圈。上述結構,採用至少兩個線圈的設計,利用線圈相互配合推動或吸動振子部上下振動,其振動量為彈簧片式線性電機振動量的1.3倍以上,不採用彈簧的設計避免了將磁力轉化為彈性勢能和彈性勢能轉化為動能過程中的能量損失,直接將電能轉化為磁能,然後轉化為振子部的動能,提高電能利用率15%以上,減少能耗,其能耗降低20%以上。
【專利說明】
一種線性振動電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線性振動電機,屬於線性電機領域。
【背景技術】
[0002]微型振動馬達是手機、平板電腦、電子玩具等電子產品不可缺少的元器件。而隨著智慧型手機市場的競爭加劇,手機廠家對用戶體驗越來越關注,於是紛紛將目標投向線性振動馬達。線性振動馬達具有壽命長,啟動快,可智能調控等優點。而該類型產品目前只有AAC公司和兩家韓國企業可以批量生產,且均已申請專利。但是現有的線性振動馬達產品結構複雜,存在振動效果不明顯、裝配不便的問題;同時複雜結構帶來了使用壽命低和環境可靠性差的冋題。
[0003]現有的線性電機的不足之處在於,無法有效利用線性的機內的空間,且存在振動效果不明顯、裝配不便的問題;同時複雜結構帶來了使用壽命低和環境可靠性差的問題,此夕卜,常規線性電機在使用過程中存在電能轉化為彈性勢能和彈性勢能釋放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造成了電能的浪費,不利於節能環保。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發明目的在於: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線性振動電機,有效利用線性的機內的空間,提高振動效果,裝配方便;同時簡化結構從而提高使用壽命和環境可靠性,避免了使用過程中電能轉化為彈性勢能和彈性勢能釋放的過程中的電能的浪費,實現節能環保。
[0005]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線性振動電機,包括定子部和振子部,定子部包括若干線圈和為各線圈供電的基板,振子部包括磁體,磁體與線圈配合安裝,振子部的兩側都分別布置有線圈。上述結構,採用至少兩個線圈的設計,利用線圈相互配合推動或吸動振子部上下振動,其振動量為彈簧片式線性電機振動量的1.3倍以上,不採用彈簧的設計避免了將磁力轉化為彈性勢能和彈性勢能轉化為動能過程中的能量損失,直接將電能轉化為磁能,然後轉化為振子部的動能,提高電能利用率15%以上,減少能耗,其能耗降低20%以上。
[0006]振子部還包括磁框和重錘,磁體包括第一磁體和第二磁體,第二磁體設於磁框正面側的中部,第一磁體位於磁框背面側。由於上述結構,磁體通過磁框固定,並且分別位於磁框的兩側,並且磁體相互配合實現振子部振動,此外,重錘能夠有效的提高振子部的振動量;第一線圈和第二線圈通電後,第一線圈推動第一磁體向下移動、第二線圈吸引第二磁體向下移動,當第一線圈和第二線圈中電流換向後,第一線圈推動第一磁體向上移動、第二線圈吸引第二磁體向上移動,通過第一線圈、第二線圈、第一磁體、和第二磁體之間的相互配合實現振子部的振動。
[0007]磁框呈階梯狀,磁框的正面中部凹陷,第二磁體與該凹陷部分的底部相連,第二磁體背向於磁框的一側設置有導磁片;磁框的背面凸起,第一磁體呈環狀並套在該凸起部分處。上述結構能夠將第一磁體和第二磁體置於同一水平位置,有效的降低線性電機的厚度。
[0008]磁框的正側面中部設有盲孔,第二磁體位於盲孔的中部,盲孔的孔壁與第二磁體之間具有用於容納第二線圈的第二間隔腔。上述結構中,其盲孔的設置,能夠方便的安裝第二磁體,方便固定第二磁體,同時,第二間隔腔保證線圈的磁場能夠被有效的利用,提高電能利用率。
[0009]重錘呈環狀,重錘與磁框固定連接,第一磁體位於重錘體內側,在第一磁體與重錘之間具有用於容納第一線圈的第一間隔腔。上述結構中,環狀的重錘能夠在增強振子部重量的同時,提高重錘的牢固性;第一間隔腔的設置提高了電能利用率。
[0010]定子部包括第一線圈、第二線圈、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及殼體,殼體包括上殼體和下殼體,第一基板設置在上殼體的內側,第一線圈設置在第一基板上並與其電連接,第二基板設置在下殼體內側,第二線圈設置在第二基板上並與其電連接。上述定子結構能夠有效的提高裝置中第一線圈、第一磁體的配合;第二線圈、第二磁體的配合;同時,將定子部件和振子部件都納入到殼體內,保證振子振動時,受外部影響少,同時,將第一線圈和第二線圈有效配合,實現線性電機厚度降低的目的。
[0011]在上殼體和下殼體之間具有振動腔,振子部位于振動腔內,振動腔的高度為振動部高度的1.5-1.8倍。該振動腔高度的設置在保證振子有效振動的同時,降低線性電機的厚度,避免殼體內振動空間的浪費,線性電機內的提高空間利用率。
[0012]第一線圈和第二線圈的繞制方向相反、線圈匝數相同,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提供相同的交流電。能夠使第一線圈和第二線圈能夠組合使用,無需單獨調製第一、第二線圈,有利於設備的生產和使用,降低線性電機的生產和製造難度,同時,無需增設電流調製的模塊,保證電機的振動頻率和振動量的提高。
[0013]定子上設置有第一彈性墊和第二彈性墊,第一彈性墊位于振子部的下方,第二彈性墊位于振子部的上方。上述機構的第一彈性墊和第二彈性墊能夠將振子上的振動量有效的傳遞至定子上,實現線性電機的振動,降低振動量的損耗,提高振動效率,和能源利用率。
[0014]綜上所述,由於採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5]1.採用至少兩個線圈的設計,利用線圈相互配合推動或吸動振子部上下振動,其振動量為彈簧片式線性電機振動量的1.3倍以上,不採用彈簧的設計避免了將磁力轉化為彈性勢能和彈性勢能轉化為動能過程中的能量損失,直接將電能轉化為磁能,然後轉化為振子部的動能,提高電能利用率15%以上,減少能耗,其能耗降低20%以上;
[0016]2.有效利用線性的機內的空間,提高振動效果,裝配方便;同時簡化結構從而提高使用壽命和環境可靠性,避免了使用過程中電能轉化為彈性勢能和彈性勢能釋放的過程中的電能的浪費,實現節能環保。
【附圖說明】
[0017]圖1是線性振動電機的主視圖。
[0018]圖中標記:1-第一基板,2-第一線圈,3-磁框,4-重錘,5-殼體,6-第一磁體,7_第二基板,8-第二線圈,9-第一彈性墊,10-第二彈性墊,11-第二磁體,12-導磁片。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的說明。
[0020]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用於限定本實用新型。
[0021 ]具體實施例:
[0022]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線性振動電機,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線性振動電機包括定子部和振子部;
[0023]定子部包括第一線圈2、第二線圈8、第一基板1、第二基板7、及殼體5,殼體5包括上殼體和下殼體,第一基板I設置在上殼體的內側,第一線圈2設置在第一基板I上並與其電連接,第二基板7設置在下殼體內側,第二線圈8設置在第二基板7上並與其電連接。在上殼體和下殼體之間具有振動腔,振子部位于振動腔內,振動腔的高度為振動部高度的1.5-1.8倍。第一線圈2和第二線圈8的繞制方向相反、線圈匝數相同,第一基板I和第二基板7提供相同的交流電。定子上設置有第一彈性墊9和第二彈性墊10,第一彈性墊9位于振子部的下方,第二彈性墊10位于振子部的上方。
[0024]定子結構能夠提高裝置中第一線圈2、第一磁體6的配合;第二線圈8、第二磁體11的配合;同時,將定子部件和振子部件都納入到殼體5內,保證振子振動時,受外部影響少,同時,將第一線圈2和第二線圈8有效配合,實現線性電機厚度降低的目的。該振動腔高度的設置在保證振子有效振動的同時,降低線性電機的厚度,避免殼體5內振動空間的浪費,線性電機內的提高空間利用率。能夠使第一線圈2和第二線圈8能夠組合使用,無需單獨調製第一、第二線圈8,有利於設備的生產和使用,降低線性電機的生產和製造難度,同時,無需增設電流調製的模塊,保證電機的振動頻率和振動量的提高。第一彈性墊9和第二彈性墊1能夠將振子上的振動量有效的傳遞至定子上,實現線性電機的振動,降低振動量的損耗,提高振動效率,和能源利用率。
[0025]振子部包括磁體、磁框3和重錘4,磁體與線圈配合安裝,磁體包括第一磁體6和第二磁體11,第二磁體11設於磁框3正面側的中部,第一磁體6位於磁框3背面側;磁框3呈階梯狀,磁框3的正面中部凹陷,第二磁體11與該凹陷部分的底部相連,第二磁體11背向於磁框3的一側設置有導磁片12;磁框3的背面凸起,第一磁體6呈環狀並套在該凸起部分處;磁框3的正側面中部設有盲孔,第二磁體11位於盲孔的中部,盲孔的孔壁與第二磁體11之間具有用於容納第二線圈8的第二間隔腔。重錘4呈環狀,重錘4與磁框3固定連接,第一磁體6位於重錘4體內側,在第一磁體6與重錘4之間具有用於容納第一線圈2的第一間隔腔。
[0026]振子部將第一磁體6和第二磁體11置於同一水平位置,降低線性電機的厚度,磁體固定在磁框3的兩側,兩磁體相互配合實現振子部振動,重錘4提高振子部的振動量;第一線圈2和第二線圈8通電後,第一線圈2推動第一磁體6向下移動、第二線圈8吸引第二磁體11向下移動,當第一線圈2和第二線圈8中電流換向後,第一線圈2推動第一磁體6向上移動、第二線圈8吸引第二磁體11向上移動,通過第一線圈2、第二線圈8、第一磁體6、和第二磁體11之間的相互配合實現振子部的振動。磁框3中部的盲孔方便於安裝固定第二磁體11,其第二間隔腔保證線圈的磁場能夠被有效的利用,提高電能利用率。環狀的重錘4能夠在增強振子部重量的同時,提高重錘4的牢固性;第一間隔腔的設置提高了電能利用率。
[0027]第一線圈2和第二線圈8分別布置在振子部兩側;定子部採用至少兩個線圈的設計,利用線圈相互配合推動或吸動振子部上下振動,其振動量為彈簧片式線性電機振動量的1.3倍以上,不採用彈簧的設計避免了將磁力轉化為彈性勢能和彈性勢能轉化為動能過程中的能量損失,直接將電能轉化為磁能,然後轉化為振子部的動能,提高電能利用率15%以上,減少能耗,其能耗降低20%以上。
[0028]本實用新型在通電後,第一線圈2和第二線圈8帶電並產生磁場,振子部向上振動階段:第一線圈2下側為s極、上側為η極,第一磁體6的下側為η極、上側為s極,第一線圈2吸引第一磁體6向上移動;第二磁體11下側η極、上側為s極,第二線圈8下側η極、上側為s極,第二線圈8推動第一磁體6向上移動。振子部向下振動階段:第一線圈2下側為η極、上側為s極,第一磁體6的下側為s極、上側為η極,第一線圈2吸引第一磁體6向上移動;第二磁體11下側s極、上側為η極,第二線圈8下側s極、上側為η極,第二線圈8推動第一磁體6向上移動。振子部經過向上振動和向下振動階段後回到初始位置;振子部在交流電的一個周期內完成向上和向下振動,有效的完成電機的振動。
[0029]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線性振動電機,其特徵在於,包括定子部和振子部,定子部包括若干線圈和為各線圈供電的基板,振子部包括磁體,磁體與線圈配合安裝,振子部的兩側都分別布置有線圈。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線性振動電機,其特徵在於,振子部還包括磁框(3)和重錘(4),磁體包括第一磁體(6)和第二磁體(11),第二磁體(11)設於磁框(3)正面側的中部,第一磁體(6)位於磁框(3)背面側。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線性振動電機,其特徵在於,磁框(3)呈階梯狀,磁框(3)的正面中部凹陷,第二磁體(11)與該凹陷部分的底部相連,第二磁體(11)背向於磁框(3 )的一側設置有導磁片(12);磁框(3)的背面凸起,第一磁體(6)呈環狀並套在該凸起部分處。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線性振動電機,其特徵在於,磁框(3)的正側面中部設有盲孔,第二磁體(11)位於盲孔的中部,盲孔的孔壁與第二磁體(11)之間具有用於容納第二線圈(8)的第二間隔腔。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線性振動電機,其特徵在於,重錘(4)呈環狀,重錘(4)與磁框(3)固定連接,第一磁體(6)位於重錘(4)體內側,在第一磁體(6)與重錘(4)之間具有用於容納第一線圈(2)的第一間隔腔。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線性振動電機,其特徵在於,定子部包括第一線圈(2)、第二線圈(8)、第一基板(I)、第二基板(7)、及殼體(5),殼體(5)包括上殼體和下殼體,第一基板(I)設置在上殼體的內側,第一線圈(2)設置在第一基板(I)上並與其電連接,第二基板(7)設置在下殼體內側,第二線圈(8)設置在第二基板(7)上並與其電連接。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線性振動電機,其特徵在於,在上殼體和下殼體之間具有振動腔,振子部位于振動腔內,振動腔的高度為振動部高度的1.5-1.8倍。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線性振動電機,其特徵在於,第一線圈(2)和第二線圈(8)的繞制方向相反、線圈匝數相同,第一基板(I)和第二基板(7)提供相同的交流電。9.如權利要求1-8任一項所述的線性振動電機,其特徵在於,所述定子上設置有第一彈性墊(9)和第二彈性墊(10),第一彈性墊(9)位于振子部的下方,第二彈性墊(10)位于振子部的上方。
【文檔編號】H02K33/18GK205725403SQ201620369939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4月28日
【發明人】李遊平
【申請人】綿陽博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