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的《綠》,算是散文名篇嗎?刻意為之的讚美像醉漢的夢囈
2023-04-01 22:43:56 1
《綠》是在高一的時候學的。語文老師自稱平時也愛寫點小文章。還會拉一手二胡。他的住處有個書架,上面放著各類文學著作。同學之間有傳言,他會氣功,隔幾米遠發功,能讓人口不能言。他在課堂上公開表明他的處世態度:你可以罵我,可以衝我吐口水梅雨潭的作者是誰,只是不要吐到我身上。他說,真正的好文章都不是出自語言學家之手,因為他們過於拘泥形式,缺乏創新與不敢創新,並舉了個例句——他們關起門來幸福——按照語言學家的觀點,這是病句,實際上寫得非常好。
他在講臺上告訴我們他的新發現,說男生的頭髮留的比女生還長,女生穿的短褲比男同學的還要短。作為老一輩的教育工作者,那時女生穿短褲確實顯得比較前衛,而男生留長髮則是一種時髦。
與《春》朗朗上口的明快節奏相比,《綠》在我眼裡是一篇很失敗的散文。因為兩者的差距太大了。後者不但讀起來拗口,閱讀也覺得吃力。尤其是比喻的濫用,簡直到了泛濫成災的地步。而且同學們都知道,裡面的喻體不是少婦就是少女,要麼就是舞女,小姑娘,又是抱呀吻呀的,簡直沒有底線。我過後一直想不明白這篇文章入選高中語文課本的理由,是叫人學習運用比喻的技巧呢還是抒情的本事?自始至終,作者都把那」綠「寫成她,似乎顏色也分性別一樣。看到最後,覺得綠都不再是一種天然色彩了,而是充滿女性特質的一種存在,嫩滑,溫潤,柔軟,含蓄,明眸善睞,濃淡適度,鮮潤誘人。語文老師在逐句給我們分析的時候,也不禁啞然失笑,說」真是文人自多情啊「。
《綠》的全文,主要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類似於唐代散文大家柳宗元寫的《小石潭記》,以遊客的身份對梅雨潭作一個概覽式的描述,間或揉入自己的感受。同時也可以參照宋朝大文豪歐陽修的《醉翁亭記》,以狀物為主,並適時添加自己的情緒。此類環境描寫,只要文筆好,用詞恰當,文章自帶美感,就會文採斐然,成為傳世佳作。
文章第二部分才是與主題呼應的核心,著手刻畫讓作者魂不守舍的那片綠。作者採用擬人化的手段,使用了大量的排比句和比喻句,對讀者來一番華麗的文字轟炸,直接把人給炸到斷片,叫人反應不過來。為何一潭綠水會讓文人如此感觸良多,幾近神經錯亂的程度?這哪裡是歌頌祖國的大好河山梅雨潭的作者是誰,簡直妄想症發作了。」我用手拍著你,撫摩著你,如同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姑娘……」最後十分獨創性的把那片綠叫做「女兒綠」,這這這想像力,真的上天了啊。
如需了解更多的收錢吧代理加盟詳情,請諮詢電話18883238888.全國招聘代理加盟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