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動閥門的製作方法
2023-04-25 14:10:11 2
氣動閥門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氣動閥門,包括閥體、筒狀體和分別設於其兩端的第一封蓋和第二封蓋;閥芯,設於所述閥體內,閥芯的側壁周向與筒狀體的內壁接觸,並能在筒狀體內做活塞運動,閥芯上設有連通部;第三通孔,開設在閥體上,能使外部氣體從第三通孔進入第一封蓋和閥芯之間;第四通孔,開設在閥體上,能使外部氣體從第四通孔進入第二封蓋和閥芯之間;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均開設在筒狀體上,且能被閥芯隔斷連通。這種設計由於其閥體內部具備較大體積的腔體,可開設口徑較大的介質進口和介質出口,進而保證有較大的介質流量。此外,本實用新型兩端通過氣動控制閥門的開啟和關閉,節能環保。
【專利說明】氣動閥門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給排水和設備輸氣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閥門技術。
【背景技術】
[0002]閥門是日常生活及各種設備中十分常見的配件,控制著介質的通過和阻斷。現有的閥門多種多樣,比如:閘閥、節流閥、球閥、蝶閥、隔膜閥、柱塞閥、旋塞閥等等。較之最傳統的閥門,如今的很多閥門已經配備的電氣設備控制閥門的開閉。但是,使用在像壓縮機、儲氣罐、乾燥機等帶有一定壓力的排氣排水領域,現有的這些電氣控制的閥門由於工作原理的限制,不能將通道設計得過大,從而不能使介質順暢地通過。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氣動閥門,解決上述現有技術問題中的一個或者多個。
[0004]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提供的氣動閥門,包括閥體、筒狀體和分別設於其兩端的第一封蓋和第二封蓋;閥芯,設於所述閥體內,閥芯的側壁周向與筒狀體的內壁接觸,並能在筒狀體內做活塞運動,閥芯上設有連通部;第三通孔,開設在閥體上,能使外部氣體從第三通孔進入第一封蓋和閥芯之間;第四通孔,開設在閥體上,能使外部氣體從第四通孔進入第二封蓋和閥芯之間;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均開設在筒狀體上,且能被閥芯隔斷連通。這種設計由於其閥體內部具備較大體積的腔體,可開設口徑較大的介質進口和介質出口,進而保證有較大的介質流量。此外,本實用新型兩端通過氣動控制閥門的開啟和關閉,節能環保。
[0005]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連通部是在閥芯上環向開設的第一通槽。這種設計使閥芯在閥體內可以任意角度轉動,都不會出現堵塞通道和減少通過面積的情況。
[0006]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連通部是在閥芯上徑向開設的第二通槽。第二通槽使得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實現貫通,介質能直接在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之間流通,減少阻力。
[0007]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三通孔和所述第四通孔分別開設在第一封蓋和第二封蓋上。這種設計使得外部氣體能夠直接向閥芯端部施力,使得閥芯受力後能在最快的時間內作出移動。
[0008]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均開設在筒狀體上,且第三通孔位於第一封蓋和閥芯之間,第四通孔位於第二封蓋和閥芯之間。外部氣體不會直接施力於閥芯,避免閥芯受力過猛導致移動過度,從而導致閥門損壞。
[0009]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一封蓋和閥芯之間設有第一限位件,第二封蓋和閥芯之間也設有設第二限位件。有效避免閥芯移動過度。
[0010]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筒狀體內壁設有密封體。提高了第一封蓋和閥芯之間的空間的密封程度和第二封蓋和閥芯之間的空間的密封程度,提高閥芯移動的靈敏度。【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種實施方式閉合狀態的剖面示意圖;
[0012]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閥芯的一種實施方式的俯視圖;
[0013]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種實施方式閉合狀態的剖面示意圖;
[0014]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三種實施方式閉合狀態的剖面示意圖;
[0015]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種實施方式開啟狀態的剖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17]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氣動閥門,包括閥體、閥芯30、第一通孔111、第二通孔112、第三通孔121和第四通孔131。其中,
[0018]閥體包括筒狀體11和通過焊接、一體成型等方式分別固定於其兩端的第一封蓋
12、第二封蓋13。
[0019]閥芯30設於閥體內,閥芯30的側壁周向與筒狀體11的內壁接觸,並能在筒狀體11內做活塞運動,閥芯30上設有連通部;需要說明的是,連通部可以是如圖1所示的在閥芯30上沿其環向開設的第一通槽31,也可以是如圖2所示的在閥芯30上沿其徑向開設的第二通槽32。
[0020]第三通孔121,開設在閥體上,且能使外部氣體從第三通孔121進入第一封蓋12和閥芯30之間;第四通孔131,開設在閥體上,且能使外部氣體從第二通孔112進入第二封蓋13和閥芯30之間。設置第三通孔121和第四通孔131的目的是引入外部氣體,驅動閥芯30在筒狀體11內移動。具體來說,第三通孔121和第四通孔131的開設位置有多種方案。可以如圖1所示,分別開設在第一封蓋12和第二封蓋13上;也可以如圖4所示,第三通孔121和第四通孔131均開設筒狀體11上,並且能使外部氣體從第三通孔121進入到第一封蓋12和閥芯30之間的空隙,能使外部氣體自第四通孔131進入到第二封蓋13和閥芯30之間的空隙;
[0021]另外,還可以結合前兩種方案,將第三通孔121和第四通孔131中的一個開設在封蓋上,另一個開設在筒狀體11上。
[0022]需要說明的是,對於上述第三通孔121和第四通孔131的設置方式中的第二種,當開設在筒狀體11上時,為保證外部氣體從第三通孔121進入到閥體內推動閥芯30移動,就必須保證第一封蓋12和閥芯30之間有空隙。因此,需要在第三通孔121和閥芯30之間設置第一限位件,防止閥芯30過於靠近第一封蓋12,堵住第三通孔121,阻礙外部氣體從第三通孔121進入。同樣的,在閥芯30和第二封蓋13之間,應當設置第二限位件。
[0023]具體而言,比如第一封蓋12和閥芯30之間的限位件可以如圖4所示的固定在筒狀體11內壁並位於第三通孔121和閥芯30之間的第一限位卡512,也可以是如圖3所示的在第一封蓋12和閥芯之間設置第一定位杆511。第一定位杆511可以固定在第一封蓋12靠近閥芯30 —側,也可以固定在閥芯30靠近第一封蓋12的一端端部。同樣的,第二封蓋13和閥芯30之間的限位件可以是固定在筒狀體11內壁並位於第四通孔131和閥芯30之間的第二限位卡522,也可以是在第二封蓋13和閥芯之間設置第二定位杆521。第二定位杆521可以固定在第二封蓋13靠近閥芯30 —側,也可以固定在閥芯30靠近第二封蓋13的一端端部。
[0024]筒狀體11上還開有供介質流入和流出的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12,當閥門處於關閉狀態時,閥芯30能阻斷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12 ;當閥門處於開啟狀態時,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12能通過流通部實現連通部。
[0025]由於是依靠氣體的壓力來開啟閥門的,因此,應當儘可能提高第一封蓋12和閥芯30之間的空間的密封程度以及第二封蓋13和閥芯30之間的空間的密閉程度,換言之,閥芯30與筒狀體11之間的縫隙應儘可能的小。因此,在筒狀體11內壁上鋪有密封體90。
[0026]當閥門處於關閉狀態時,如圖1、3、4所示,連通部不在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12之間,閥芯30阻隔了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12的連通。
[0027]當閥門處於開啟狀態時,如圖5所示,連通部位於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12之間,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12處於連通狀態,介質能在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12之間流通。
[0028]本實用新型涉及的氣動閥門是依靠控制外部氣源向第四通孔131和第三通孔121內輸氣的頻率來實現閥門的關閉和開啟的。具體來說,當需要開啟閥門時,外部氣源只向第四通孔131內輸氣,使得第二封蓋13和閥芯30之間的空間的氣壓上升,從而推動閥芯30向第一封蓋12方向移動,進而帶動連通部移至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12之間,直至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12的完全連通時,閥門完全開啟。
[0029]需要重點說明的是,開設第三通孔121和第四通孔131的目的是將外部氣源的氣體引入閥體內,推動閥芯30移動,進而實現連通部的移動,最終實現閥門的開啟和關閉。因此,在能夠實現上述目的的前提下,第三通孔121和第四通孔131的位置可以互換。另外,第一封蓋12和第二封蓋13的位置同樣也可互換。
[0030]以上表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式,應當指出,對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創造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
1.氣動閥門,其特徵在於,包括 閥體,包括筒狀體(11)和分別設於其兩端的第一封蓋(12)、第二封蓋(13); 閥芯(30),設於所述閥體內,閥芯(30)的側壁周向與所述筒狀體(11)的內壁接觸,並能在筒狀體(11)內做活塞運動,所述閥芯(30)上設有連通部; 第三通孔(121),開設在所述閥體上,能使外部氣體從第三通孔(121)進入所述第一封蓋(12)和所述閥芯(30)之間; 第四通孔(131),開設在所述閥體上,能使外部氣體從第四通孔(131)進入所述第二封蓋(13)和所述閥芯(30)之間; 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12),均開設在所述筒狀體(11)上,且能被所述閥芯(30)隔斷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動閥門,其特徵在於,所述連通部是在所述閥芯(30)上環向開設的第一通槽(31)。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動閥門,其特徵在於,所述連通部是在所述閥芯(30)上徑向開設的第二通槽(32)。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動閥門,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三通孔(121)和所述第四通孔(131)分別開設在所述第一封蓋(12)和第二封蓋(13)上。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動閥門,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三通孔(121)和所述第四通孔(131)均開設在所述筒狀體(11)上,且所述第三通孔(121)位於第一封蓋(12)和所述閥芯(30)之間,所述第四通孔(131)位於所述第二封蓋(13)和所述閥芯(30)之間。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氣動閥門,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封蓋(12)和所述閥芯(30)之間設有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二封蓋(13)和所述閥芯(30)之間設有第二設限位件。
7.根據權利要求1至6任一項所述的氣動閥門,其特徵在於,所述筒狀體(11)內壁設有密封體(90)。
【文檔編號】F16K3/24GK203477395SQ201320589254
【公開日】2014年3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23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23日
【發明者】幹平, 曾培 申請人:幹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