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機械的製作方法
2023-10-31 17:30:17 1

本發明涉及一種測試機械,尤其涉及一種用於對可撓性面板同時進行彎曲與摺疊測試的測試機械。
背景技術:
現行主動矩陣有機發光二極體(active-matrix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amoled)面板開始由玻璃材質轉向可撓性材質製成。可撓性面板的可撓性與可靠度成為用戶關注的重點。為了驗證可撓性面板的可撓性與可靠度,廠商會對於可撓性面板進行檢測。然而,現有的測試設備與其手法仍然無法滿足對於可撓性面板同時進行多種的測試,例如:捲曲、撓曲或摺疊等等。
現有技術的面板測試設備僅能用於對可撓性面板進行單一種類的可靠度測試,而無法在同一次測試過程中同時進行多種可靠度的測試,因此以現行作法來說,就需要花費大量時間逐一的對可撓性面板執行不同類型的可靠度測試。另外,現有技術的測試設備無法針對若是同時發生多種外力施加在可撓性面板時的測試評估,可撓性面板的可撓性與可靠度是否會有所變化,就不能精確的預防可撓性面板在實際使用時會發生什麼樣的狀況。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鑑於此,本申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為無法通過現有技術的檢測設備來獲得解決。現有技術的可撓性面板的測試設備僅能進行單一的測試動作,如彎曲測試、撓曲測試或摺疊測試等等,因此現有技術的測試裝置無法針對可撓性面板同時進行多種測試動作。因此本申請特別針對於上述測試設備的問題進行改良。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申請提供一種測試機械,包含機臺、水平移動機構與升降機構。平臺具有平面;水平移動機構設置在平臺的平面上,水平移動機構具有移動臺與調整件,調整件設置在移動臺上方,移動臺可相對平面沿著水平方向往復位移,調整件可相對移動臺沿著水平方向往復位移;以及升降機構設置在平臺的平面上並相對水平移動機構,升降機構具有升降架與延伸臺,延伸臺設置在升降架,升降架帶動延伸臺相對平面沿著垂直方向往復位移;其中,可撓性面板的兩端各分別固定在移動臺與延伸臺,調整件相對可撓性面板位在移動臺上方,移動臺位在第一位置,延伸臺位在第二位置,可撓性面板呈未受力狀態,延伸臺帶動可撓性面板的一端沿著垂直方向移動至第三位置,可撓性面板呈彎曲狀態,同時移動臺帶動可撓性面板的另一端沿著水平方向移動至第二位置,可撓性面板的兩側面各分別同時受到延伸臺側邊與調整件的抵壓,可撓性面板呈彎曲與摺疊狀態,移動臺由第二位置移動至第一位置,延伸臺由第三位置移動至第二位置,可撓性面板呈未受力狀態。
根據本申請的一實施方式,上述的水平移動機構還包含有移動座、二支撐件與二連接件,二支撐件具有二凹口,二連接件位在二凹口,二支撐件設置在移動座,移動座位在移動臺的下方,二支撐件各分別位在移動臺的兩側,移動座可帶動二支撐件相對移動臺沿著水平方向往復位移,調整件的兩端各分別固定在二連接件。
根據本申請的一實施方式,上述的水平移動機構還包含有推件,推件設置在移動臺的移動方向上的側面,推件的兩端部超出移動臺的兩側,二支撐件的側面對應在推件的兩端部,移動臺分別相對二支撐件的兩側具有二凹槽,水平移動機構還包含有二凸塊,二凸塊分別相對二凹槽而設置在二支撐件,二凸塊分別嵌合在二凹槽。
根據本申請的一實施方式,上述的水平移動機構還包含有水平移動驅動機件與傳動帶,水平移動驅動機件驅動傳動帶,移動座設置在傳動帶上,水平移動驅動機件為伺服電機、步進電機、一般電機或者是氣壓缸。
根據本申請的一實施方式,上述的調整件可為圓形柱體、三角形柱體、矩形柱體或多邊形柱體。
根據本申請的一實施方式,上述的調整件為圓形柱體,其截面半徑範圍在0.1mm-10mm之間。
根據本申請的一實施方式,上述的延伸臺的厚度範圍在0.1mm-10mm之間。
根據本申請的一實施方式,上述的還包含至少一延伸件,延伸件具有第一延伸部與第二延伸部,第一延伸部的一側向下延伸第二延伸部,第一延伸部覆蓋在延伸臺的水平表面,第二延伸部覆蓋在延伸臺的側邊。
根據本申請的一實施方式,上述的延伸臺和延伸件的第一延伸部的厚度總和範圍在0.1mm-10mm之間。
根據本申請的一實施方式,上述的升降機構還包含升降驅動機件,升降驅動機件驅動升降架,升降驅動機件為伺服電機、步進電機、一般電機或者是氣壓缸。
通過本發明的測試機械,其能用於對可撓性面板同時進行彎曲測試與摺疊測試,並讓可撓性面板可以測試雙摺以上的測試作動。又,本發明的測試機構能夠選用調整件的直徑與延伸臺的厚度,如此使用者能針針對不同曲率半徑的測試需求來快速替換適合的調整件和延伸臺部件,因此本發明不需要將可撓性面板拆卸下來再重新裝載到另外的測試機構上,大幅降低測試過程所要耗費的測試時間和工序。
附圖說明
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發明的一部分,本發明的示意性實施方式及其說明用於解釋本發明,並不構成對本發明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其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測試機械的示意圖;
圖2其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測試機械檢測可撓性面板的立體圖;
圖3其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測試機械檢測可撓性面板的側視圖;
圖4其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測試機械的檢測流程作動圖;
圖5其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測試機械的再一檢測流程作動圖;
圖6其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測試機械的另一檢測流程作動圖;
圖7其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測試機械的又一檢測流程作動圖;以及
圖8其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測試機械的延伸件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以圖式揭露本申請的多個實施方式,為明確說明起見,許多實務上的細節將在以下敘述中一併說明。然而,應了解到,這些實務上的細節不應用以限制本申請。也就是說,在本申請的部分實施方式中,這些實務上的細節是非必要的。此外,為簡化圖式起見,一些習知慣用的結構與組件在圖式中將以簡單的示意的方式繪示的。
請參閱圖1與圖2,其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測試機械的示意圖與測試機械檢測可撓性面板的立體圖。如圖所示,本實施方式提供一種測試機械1,其用於對可撓性面板2同時進行彎曲與摺疊測試。又,使用者使用測試機械1能夠針對於不同的可撓性面板2進行測試,而針對於需求不同曲率半徑的可撓性面板2,使用者可調整測試機械1進行測試的曲率半徑。本申請的測試機械1包含平臺11、水平移動機構13與升降機構15。
在本實施方式中,測試機械1的平臺11具有平面111,以此平面111作為三維空間座標系xyz軸的xy平面。水平移動機構13設置在平臺11的平面111上。水平移動機構13具有移動臺131與調整件133。調整件133設置在移動臺131上方。移動臺131可相對平面111沿著水平方向(即x方向、y方向或xy方向)往復移動。調整件133可相對移動臺131沿著水平方向(即x方向、y方向或xy方向)往復位移。升降機構15設置在平臺11的平面111上並相對水平移動機構13,升降機構15具有升降架151與延伸臺153。延伸臺153為板件,延伸臺153設置在升降架151的一側。升降架151帶動延伸臺153相對平面111沿著垂直方向(即z軸)往復位移。另外,移動臺131具有第一固定件130,延伸臺153具有第二固定件150。第一固定件130將可撓性面板2的一端固定在移動臺131上,第二固定件150將可撓性面板2的另一端固定在延伸臺153上。
請一併參閱圖3,其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測試機械檢測可撓性面板的側視圖。如圖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水平移動機構13還包含有移動座135、二支撐件137、二連接件139與推件141。二支撐件137的頂端具有二凹口1371。二連接件139位在二凹口1371。二支撐件137設置在移動座135,移動座135位在移動臺131的下方。請復參閱圖2,二支撐件137各分別位在移動臺131的兩側,移動座135可帶動二支撐件137相對移動臺131沿著水平方向往復位移(即x軸方向),調整件133的兩端各分別固定在二連接件139。在本實施方式中,二連接件139鎖固在調整件133的兩端,二連接件139可嵌合在二支撐件137的二凹口1371,如此調整件133的兩端能夠通過二連接件139而固定在二支撐件137上。又,調整件133可為圓形柱體、三角形柱體、矩形柱體或多邊形柱體。使用者可依據需求更換成上述不同形狀的調整件133,但並不以本發明所揭露的形狀為限。將二連接件139固定在待更換的調整件133的兩端,則可將欲更換的調整件133輕易的裝設在二支撐件137上,如此能夠輕易的更換調整件133,並通過調整件133改變彎曲與摺疊可撓性面板2曲率半徑。本實施方式的調整件133為圓形柱體,其截面半徑範圍在0.1mm-10mm之間。
另外,推件141設置在移動臺131的移動方向上的側面,推件141的兩端部超出移動臺131的兩側,二支撐件137的側面對應在推件141的兩端部。移動臺131分別相對二支撐件137的兩側具有二凹槽1311,水平移動機構13還包含有二凸塊143,二凸塊143分別相對二凹槽1311而設置在二支撐件137,二凸塊143分別嵌合在二凹槽1311。二凹槽1311的槽內寬度相同或近似於二凸塊143的寬度,二凹槽1311的槽內長度則大於二凸塊143的長度,二凹槽1311的凹槽長邊平行於移動方向。
承上所述,水平移動機構13相對升降機構15的方向(即正x軸方向)進行移動時,移動座135帶動二支撐件137在移動臺131的兩側移動,則二支撐件137的二凸塊143沿著移動臺131的二凹槽1311的槽內長邊方向移動。二支撐件137的二凸塊143抵靠在移動臺131的二凹槽1311的槽內壁,如此移動座135帶動二支撐件137移動時,二支撐件137的二凸塊143推動移動臺131的二凹槽1311的槽內壁,則移動座135帶動移動臺131位移。又,水平移動機構13相對升降機構15的方向進行反方向移動(即負x軸方向)時,移動座135帶動二支撐件137在移動臺131的兩側移動,則二支撐件137的側邊抵靠在移動臺131的推件141的兩端部。移動座135帶動二支撐件137的側邊推動推件141的兩端部,則移動座135帶動移動臺131位移。
在本實施方式中,水平移動機構13還包含有水平移動驅動機件145與傳動帶147,水平移動驅動機件145驅動傳動帶147轉動,移動座135設置在傳動帶147上,水平移動驅動機件145為伺服電機、步進電機、一般電機或者是氣壓缸。又,升降機構11還包含升降驅動機件155,升降驅動機件155驅動升降架151升降,升降驅動機件155為伺服電機、步進電機、一般電機或者是氣壓缸。上述驅動機件為提供動力驅使水平移動機構13水平位移與升降機構11垂直位移。
請復參閱圖3,其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測試機械檢測可撓性面板的側視圖。如圖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移動臺131位在平面111的第一位置a1,延伸臺153位在平面111的第二位置a2,第一位置a1位在第二位置a2的一側,第一位置a1與第二位置a2位在相同或相近(即第一位置a1與第二位置a2的水平高度差距小)的水平高度位置,換言之,第一位置a1與第二位置a2位在相同或相近的xy平面上。將可撓性面板2的兩端各分別固定在移動臺131與延伸臺153,調整件133相對可撓性面板2位在移動臺131上方。換言之,可撓性面板2的一端位在移動臺131與調整件133之間。此時,可撓性面板2僅為單純放置在移動臺131與延伸臺153上,同時將可撓性面板2的兩端固定在移動臺131與延伸臺153上。可撓性面板2本身並未受到任何外力的作用(如拉扯或擠壓等),而不具有任何變形的狀態,如此可撓性面板2為未受力狀態。另外,在圖3中,其繪製的第一位置a1與第二位置a2的相對位置關係固定,故,後續段落敘述到的第一位置a1與第二位置a2請參照此圖的相關位置。
請一併參閱圖4,其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測試機械的檢測流程作動圖。如圖所示,升降架151帶動延伸臺153,而延伸臺153帶動可撓性面板2的一端沿著垂直方向(即z軸方向)移動至第三位置a3,第三位置a3與第二位置a2位在同一軸向(即z軸)上,換言之,第三位置a3是位在第二位置a2的上方或下方。在本實施方式中,升降機構15帶動延伸臺153延垂直方向上升(即正z軸方向),即延伸臺153由第二位置a2移動至第三位置a3,而移動臺131位在第一位置a1不動。此時,可撓性面板2的一端受到延伸臺153的向上帶動,而可撓性面板2的另一端受到移動臺131的固定而不動,如此可撓性面板2受到外力作用,而使可撓性面板2呈彎曲狀態。另外,在圖4中,其繪製的第二位置a2與第三位置a3的相對位置關係固定,故,後續段落敘述到的第二位置a2與第三位置a3請參照此圖的相關位置。
請一併參閱圖5,其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測試機械的再一檢測流程作動圖。如圖所示,接續上段步驟,移動座135帶動二支撐件137移動時,沿水平方向二支撐件137的二凸塊14推動移動臺131的二凹槽1311的槽內壁,進而移動座135帶動移動臺131沿水平方向(即正x軸方向)移動。移動臺131帶動可撓性面板2的另一端沿著水平方向(即正x軸方向)移動至第二位置a2,換言之,移動臺131由第一位置a1移動至第二位置a2。即移動臺131與延伸臺153位在同一軸(即z軸)上。在本實施方式中,移動臺131位在延伸臺153的下方位置,可撓性面板2的兩側面各分別同時受到延伸臺153側邊與調整件133的抵壓,換言之,可撓性面板2的側面受到調整件133以正x軸方向擠壓。在此同時,可撓性面板2的另一側面則受到延伸臺153側邊向負x軸方向擠壓,並且延伸臺153側邊與調整件133的抵靠在可撓性面板2的抵靠位置並非位在同一水平高度的位置,如此使可撓性面板2的側面彎折成s型狀,而可撓性面板2呈彎曲與摺疊狀態。
請一併參閱圖6與圖7,其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測試機械的另一檢測流程作動圖與又一檢測流程作動圖。如圖所示,移動座135帶動二支撐件137與調整件133沿水平方向(即負x軸方向)移動。此時,移動臺131並未移動,而可撓性面板2仍維持彎曲與摺疊狀態。上述可撓性面板2的彎曲與摺疊狀態維持到移動座135上的二支撐件137側面抵靠在推件141的兩端部。請復參閱圖7,移動座135的二支撐件137側面抵推在推件141的兩端部,而帶動移動臺131沿水平方向(即負x軸方向)移動。使移動臺131由第二位置a2移動到第一位置a1,而移動臺131帶動可撓性面板2的另一端由第二位置a2移動到第一位置a1。延伸臺位在第三位置a3不動,而可撓性面板2的一端也不動。如此可撓性面板2受到外力作用,而使可撓性面板2呈彎曲狀態,也相同於圖4的狀態。再請復參閱圖3,延伸臺153由第三位置a3移動至第二位置a2,可撓性面板2的一端由第三位置a3垂直移動至第二位置a2。此時可撓性面板2本身並未受到任何外力的作用,而不具有任何變形的狀態,可撓性面板2呈未受力狀態。本實施方式的可撓性面板2進行測試,經上述至少一次同時彎曲與摺疊可撓性面板2後,再觀察可撓性面板2的可撓性與可靠度。
請一併參閱圖8,其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測試機械的延伸件示意圖。如圖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升降機構15還包含至少一延伸件157,延伸件157具有第一延伸部1571與第二延伸部1573,第一延伸部1571的一側向下延伸第二延伸部1573,第一延伸部1571覆蓋在延伸臺153的水平表面,第二延伸部1573覆蓋在延伸臺153的側邊。其中延伸臺153和延伸件157的第一延伸部1571的厚度總和範圍在0.1mm-10mm之間,如此直接在延伸臺153增加延伸件157,增加整體厚度。當測試機械1進行可撓性面板2彎曲與摺疊的測試時,延伸臺153與延伸件157的總體厚度可改變可撓性面板2受力被彎曲與摺疊的曲率半徑。
本實施方式提供一種測試機械,其包含平臺、水平移動機構與升降機構。平臺具有平面,水平移動機構與升降機構設置在平面上。水平移動機構相對平面沿著水平方向移動,升降機構相對平面沿著垂直方向移動。水平移動機構位在第一位置,升降機構相對於水平移動機構位在第二位置。當測試可撓性面板時,將可撓性面板兩端各分別設置在升降機構與水平移動機構,並可撓性面板為未受力狀態。升降機構沿垂直方向移動第三位置,使可撓性面板呈彎曲狀態。水平移動機構沿水平方向移動到第二位置,使可撓性面板呈彎曲與摺疊狀態。水平移動機構移動到第一位置,升降機構移動到第二位置,使可撓性面板再次呈未受力狀態。經上述至少一次檢測,如此檢測可撓性面板可撓性與可靠度。
上述說明示出並描述了本發明的若干優選實施方式,但如前所述,應當理解本發明並非局限於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應看作是對其他實施方式的排除,而可用於各種其他組合、修改和環境,並能夠在本文所述發明構想範圍內,通過上述教導或相關領域的技術或知識進行改動。而本領域人員所進行的改動和變化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則都應在本發明所附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