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希望的範文
2025-01-25 05:14:08
【第一篇:希望不死】
800多年前的一個夜晚,年老的詩人陸遊咳嗽著從床上坐起來,點燃燈火,他的目光投射到很久以前:想當年金戈鐵馬,詩人也曾吞吐日月,但最終壯志難酬。此時此刻,失地未曾收復,而自己已經垂垂老矣。
800年後,我端坐在電腦桌前,仍能夠聽得到詩人蒼老的咳嗽聲與怦怦的心跳。我突然想到了一句話——「希望不死」。
陸遊寫作此詩後的第705年,一個憔悴的女子被兵丁押解著走上刑場。她曾逃脫婚姻的桎梏,隻身遠渡扶桑。只為追尋真理。她,就是秋瑾。
四年後,辛亥革命爆發,大清王朝壽終正寢。
1907年秋天,山陰縣令李鍾嶽遇到了自己人生最大的難題。秋瑾被捕後,被押解到紹興府衙門。面對秋瑾的浩然氣概,紹興知府將其轉到山陰知縣李鍾嶽那裡,這本是典型的官場「踢皮球」的把戲。但,頗有不同的是,李鍾嶽是秋瑾的同情者。或者說,李鍾嶽是革命的同情者。面對審訊,秋瑾只寫了「秋風秋雨愁煞人」幾個字,再不多言。
秋瑾就義以後,李鍾嶽因無法保護秋瑾,自覺有愧。不久上吊自殺。
他的死讓很多人感到震驚和意外。我想,他的死,除了說明李鍾嶽同樣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之外,再無別的解釋。
孫中山先生曾說:「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他還說:「我輩既以擔當中國改革發展為己任,雖石爛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
中山先生的教誨,讓人想起溫總理的答記者問。在滾滾紅塵之中,深陷物慾的泥淖,重溫理想主義者的隻言片語,令人心潮澎湃,難以平息。
【第二篇:生的希望】
那是一個風雪交加的晚上。稀和妹妹望走在白雪愷愷的路上,周圍都是山,放眼望去,一片雪白。稀和月艱難的往前走去。她們已迷路兩天了,也已餓了兩天了。
「姐姐,我們恐怕走不出去了。」月望著一片雪白的大地。「不,一定走的出去的,爸爸媽媽發現我們不見,一定會找我們的。」稀鼓勵著妹妹。「真的嗎?」月望著稀問。「真的。」稀苦笑著說,其實,稀自己都不知道能不能走出去,只能希望前方有人家,能把她們帶出去。
又一天過去了。「姐姐,我好冷啊。」月扯著稀說。「我們抱著一起,就不那麼冷了。」稀和月抱在了一起。雪飄落在稀和月的身上。月冷的發抖,稀望著前方。依舊是白茫茫的一片雪。突然,稀聽到前方的山上有人在喊她們的名字。稀看了在懷中的妹妹。一狠心,推開了月,並惡狠狠的說:「都是你,拖我的後腿,不然,我早就走出去了。不要在跟著我了。」說完,稀往前方的山跑去。月坐在那,呆呆的望著稀離開的方向,淚流了下來。
稀跑到了有人的山上,已是筋疲力盡了。稀用著最後一口氣說出了月在那裡。就死了。
很快,人們就按照稀說的山上,找到了冷暈的月。把她送回了家。而稀,就被人們葬在了月凍暈的山上。月醒來後,知道了一切。沒哭,只是呆呆望著葬著稀的那座山。她知道,稀是犧牲了自己,把生的希望留給了自己。所以,她沒哭。現在的月,也是稀。稀永遠留在月的心裡,與月共存。
多年以後,還有誰會記的那年稀捨生救月的事?有,月記的,她永遠都不會忘記,那年稀的一揮手一投足,不會忘記月說的話,不會忘記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