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控式水龍頭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2-11 19:48:52 2
專利名稱:壓控式水龍頭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生活用品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既有的水閥之腳踏式控制裝置,體積較大,較厚,不便使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是提供較薄較小更方便安裝使用之液體或者氣體閥門,特別是水龍頭之腳踏式控制裝置。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本發明控制裝置,由液體或者氣體 受壓容器[I]和流體輸送管[2]以及微動裝置[12]構成;液體或者氣體受壓容器[1],是由充水或者是充入其他液體或者是充入氣體之受壓可產生適當形變導致容積變化的以矽膠或者是橡膠或者是以彈性鋼片或者是以其他易產生彈性形變材料或者是其他任何形變形式的材料製成的一端開口的連通受壓容器之柔性容器[33]構成;或者,液體或者氣體受壓容器[I],是由皮碗形式構成;或者,液體或者氣體受壓容器[I],是由波紋管形式構成;或者,液體或者氣體受壓容器[I],是由活塞裝置形式構成;或者,液體或者氣體受壓容器[I],是由其他任何形式之在受到擠壓後能產生適當形變導致容積變化的容器裝置構成;流體輸送管[2],是由具有一定剛性或者是不易形變材料構成的管道或者是以其他材料或者任何方式構成的不易形變管道;微動裝置[12],是由活塞裝置與液體或者氣體受壓容器[I]和流體輸送管[2]配合構成,或者是由封閉式袋子形式與活塞裝置共同與液體或者氣體受壓容器[I]和流體輸送管[2]配合構成;或者,微動裝置[12],是由可產生適當形變的連通受壓容器之柔性容器[33]與液體或者氣體受壓容器[I]和流體輸送管[2]配合構成;或者,微動裝置[12],是由皮碗與液體或者氣體受壓容器[I]和流體輸送管[2]配合構成;或者,微動裝置[12],是由波紋管與液體或者氣體受壓容器[I]和流體輸送管[2]配合構成;或者,微動裝置[12],是由其他形式之在受到來自液體或者氣體受壓容器[I]液壓力擠壓後能產生一定幅度形變的容器裝置活動部件與液體或者氣體受壓容器[I]和流體輸送管[2]配合構成,在施壓時微動裝置[12]內液體大致構成封閉;水閥閥體[17],設置具有閥座[28]和關閉件[27],以及進水管道[25]及其進水孔口 [32],出水管道[26]及其出水孔口 [31];關閉件[27],由微動裝置[12]之活塞或者是與連通受壓容器之柔性容器,或者是與皮碗,或者是與波紋管,或者是與其他形式之在受到來自液體或者氣體受壓容器[I]液壓力擠壓後能產生一定幅度形變的容器裝置活動部件直接連接或者是通過連接件[30]連接,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連接,以控制關閉件[27],進而控制水閥啟閉;或者,水閥閥體,是設置以其他任何形式構成。本發明的有益效果以本發明原理製作的液體或者氣體閥門例如水龍頭之腳踏式控制裝置,甚至可以做得比普通地墊更薄更細小(例如僅1-2毫米的厚度或者直徑),在很多場合,更方便安裝使用。其中之前後端踏板式腳踏控制裝置,還可使閥門不致在腳踏上時就隨即開啟,有效避免既有之直接式踏板裝置一踩就出水的不足。
附圖I和圖2、圖3、圖4、圖5、圖6、圖7,以及圖8、圖9、圖10、圖11、圖12、圖13,圖14和圖15、圖16、圖17、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23,圖24均是本發明實施例
的側向縱剖面示意圖。圖25是本發明實施例的俯視橫截面原理示意圖。圖中,I.液體或者氣體受壓容器,2.流體輸送管道,3.地墊本體,4.作為轉軸的液袋或者是氣囊,5.液體或者氣體連通管道,6.踩壓板之空隙,7.踩壓板,8.吸盤裝置,9.地墊之空隙,10.阻隔液體或者氣體的連接件,11.底座或者地面,12.微動裝置,13.活塞, 14.活塞缸體,15.轉軸前端踏板,16.轉軸後端踏板,17.水閥閥體,18.支承物,19.磁體,20.自來水或者其他可構成回復力的液體或者氣體連通管,21.轉軸,22.液氣連通孔口,23.擠壓隔板,24.自來水或者其他可構成回復力的液體或者氣體柔性容器,25.進水管道,26.出水管道,27.關閉件,28.閥座,29.輔助壓板,30.連接件,31.出水孔口,32.進水孔口,33.連通受壓容器之柔性容器,34.微細輸送管,35.手柄,36.地磚,37.薄邊貼地連接件,38.彈簧,39.導軌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具體描述。但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不限於此。實施例一。本發明水龍頭裝置,具有控制裝置和水閥閥體,該控制裝置,由液體或者氣體受壓容器[I]和流體輸送管[2]以及微動裝置[12]構成;液體或者氣體受壓容器,是由充水或者是充入其他液體(例如圖I所示)或者是充入氣體(例如圖23所示)之受壓可產生適當形變導致容積變化的以矽膠或者是橡膠或者是以彈性鋼片或者是以其他易產生彈性形變材料或者是其他任何形變形式的材料製成的一端開口的連通受壓容器之柔性容器[33](請參見圖13所示連通受壓容器之柔性容器[33],用易產生形變材料,例如以橡膠、矽膠或者是以彈性鋼片等材料製成的一端開口的封閉式袋子形式,其開口端與輸送管[2]連通)構成;或者,液體或者氣體受壓容器[1],是由皮碗(例如以橡膠、矽膠製成的皮碗,或者是以彈性鋼片等製成的「鍋子片」之類)形式構成;或者,液體或者氣體受壓容器[1],是由波紋管形式構成;或者,液體或者氣體受壓容器[1],是由活塞裝置(例如圖18所示,由活塞[13]與活塞缸體[14]構成的活塞裝置形式的液體或者氣體受壓容器[I])形式構成;或者,液體或者氣體受壓容器[I],是由其他任何形式之在受到擠壓(例如以手按壓或者以腳踩壓)後能產生適當形變導致容積變化的容器裝置(本發明所需容積變化較小,甚至可以僅有一滴水的容積變化)構成;流體輸送管[2],是由具有一定剛性或者是不易形變材料(用以保持液體或者氣體液體或者氣體受壓容器[I]的液、氣壓力,不致因流體輸送管[2]膨脹等因素而較大衰減)構成的管道或者是以其他材料或者任何方式構成的不易形變管道;微動裝置[12],是由活塞裝置與液體或者氣體受壓容器[I]和流體輸送管[2]配合構成(例如圖24所示),或者是由封閉式袋子形式與活塞裝置共同與液體或者氣體受壓容器[I]和流體輸送管[2]配合構成(請參見圖13所示);或者,微動裝置[12],是由可產生適當形變的連通受壓容器之柔性容器[33]與液體或者氣體受壓容器[I]和流體輸送管[2]配合構成;或者,微動裝置[12],是由皮碗與液體或者氣體受壓容器[I]和流體輸送管[2]配合構成;或者,微動裝置[12],是由波紋管與液體或者氣體受壓容器[I]和流體輸送管[2]配合構成;或者,微動裝置[12],是由其他形式之在受到來自液體或者氣體受壓容器[I]液壓力擠壓後能產生一定幅度形變的容器裝置活動部件與液體或者氣體受壓容器和流體輸送管[2]配合構成,在施壓時微動裝置[12]內液體大致構成封閉;水閥閥體,設置具有閥座[28]和關閉件[27],以及進水管道[25]及其進水孔口 [32],出水管道及其出水孔口 [31];關閉件[27],由微動裝置[12]之活塞(例如圖I和圖11及圖24所示)或者是與連通受壓容器之柔性容器,或者是與皮碗,或者是與波紋管,或者是與其他形式之在受到來自液體或者氣體受壓容器[I]液壓力擠壓後能產生一定幅度形變的容器裝置活動部件直接連接或者是通過連接件[30]連接,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連接,以控制關閉件[27],進而控制水閥啟閉;或者,水閥閥體[17],是設置以其他任何形式構成。本發明本例水閥閥體[17]之關閉件[27],是垂直於閥座[28]上下運動(例如圖 I和圖11所示);關閉件[27]是由橡膠密封環、矽膠密封環或者是其他任何形式能構成密封的材料或者密封件構成;關閉件[27]設置在進水孔口 [32] —端,受到來自於進水管的水產生的液壓力(例如圖I所示),構成回復力;或者,關閉件[27]設置在出水孔口 [31] —端,關閉件[27]面積小於微動裝置[12]之在受到來自液體或者氣體受壓容器[I]液壓力擠壓後能產生一定幅度形變的容器裝置活動部件(例如圖11所示活塞[13])面積,二者液壓差構成回復力;或者,回復力來自於設置彈簧[38]彈力(例如圖11所示),磁體磁力或者設置的其他形式力。實施例二,本例水閥閥體[17]之關閉件[27],是平行於閥座[28]作左右(滑動往復)運動(例如圖12和圖13所示);關閉件[27]是由陶瓷閥芯、不鏽鋼閥芯或者是其他任何形式能構成密封的材料或者密封件構成;關閉件[27]在關閉狀態時密封住閥座[28]的進水孔口 [32] —端或者是出水孔口 [31] —端,關閉件[27]在開啟狀態時,開啟閥座[28]的進水孔口 [32] —端以及出水孔口 [31] —端;關閉件[27]的回覆力,來自於設置在微動裝置[12]之活動部件上的磁體[19]磁力(例如圖12所示)或者彈簧彈力或者設置的其他形式力。實施例三,本例水閥閥體[17]之關閉件[27],是平行於閥座[28]作左右(滑動往復)運動(例如圖12和圖13所示);關閉件[27]是由陶瓷閥芯、不鏽鋼閥芯或者是其他任何形式能構成密封的材料或者密封件構成;關閉件[27]在關閉狀態時密封住閥座[28]的進水孔口 [32] —端或者是出水孔口 [31] —端,關閉件[27]在開啟狀態時,開啟閥座[28]的進水孔口 [32] —端以及出水孔口 [31] —端;微動裝置[12],是由封閉式袋子形式作為連通受壓容器之柔性容器[33],與活塞裝置(請參見圖13所示由活塞[13]與活塞缸體構成的活塞裝置)或者是與其他形式之在受到來自液體或者氣體受壓容器[I]液壓力擠壓後能產生一定幅度形變的容器裝置活動部件,共同與液體或者氣體受壓容器[I]和流體輸送管[2]配合構成(請參見圖13所示),活塞裝置或者是容器裝置活動部件,直接或者是通過連接件[30]推動設置關閉件[27]的手柄[35];並設置手柄[35]另一側由活塞裝置或者其他形式裝置,直接或者是通過連接件[30],在手柄[35]另一側推動設置關閉件[27]的手柄[35],構成回復力,手柄[35]另一側的活塞裝置或者其他形式裝置,設置自來水或者其他可構成回復力的液體或者氣體連通管[20]與進水管道[25]連通,手柄[35]另一側的活塞裝置或者其他形式裝置,還可設置微細輸送管[34],與微動裝置[12]連通。實施例四,本例(請參見圖14和圖15所示)水閥閥體[17]之關閉件[27],是與閥座[28]同一軸心,繞軸作旋轉運動;關閉件[27]是由陶瓷閥芯、不鏽鋼閥芯或者是其他任何形式能構成密封的材料或者密封件構成;關閉件[27]在關閉狀態時密封住閥座[28]的進水孔口 [32] —端或者是出水孔口 [31] —端,關閉件[27]在開啟狀態時,開啟閥座[28]的進水孔口 [32] —端以及出水孔口 [31] —端;微動裝置[12],是由可產生適當形變的連通受壓容器之柔性容器[33]與液體或者氣體受壓容器[I]和流體輸送管[2]配合構成;設置一個或者多個(最好是兩個)連通受壓容器之柔性容器[33],並設置與述連通受壓容器之柔性容器[33]同一軸心繞軸作旋轉運動的擠壓隔板[23]以及一個或者多個連接自來水或者其他可構成回復力的液體或者氣體柔性容器[24],通過液體或者氣體受壓容器[I]使得連通受壓容器之柔性容器[33]膨脹並擠壓自來水或者其他可構成回復力的液體或者氣體柔性容器[24],使得轉軸[21]轉動,並設置帶動關閉件[27]與閥座[28]轉動,以構成啟閉。 實施例五,本例(請參見圖14和圖15所示)水閥閥體[17]之關閉件[27],是與閥座[28]同一軸心,繞軸作旋轉運動;關閉件[27]是由陶瓷閥芯、不鏽鋼閥芯或者是其他任何形式能構成密封的材料或者密封件構成;關閉件[27]在關閉狀態時密封住閥座[28]的進水孔口 [32] —端或者是出水孔口 [31] —端,關閉件[27]在開啟狀態時,開啟閥座[28]的進水孔口 [32] —端以及出水孔口 [31] —端;微動裝置[12],是由可產生適當形變的連通受壓容器之柔性容器[33]與液體或者氣體受壓容器[I]和流體輸送管[2]配合構成;設置一個或者多個(最好是兩個)連通受壓容器之柔性容器[33],並設置連接一個或者多個連接自來水或者其他可構成回復力的液體或者氣體柔性容器[24],彼此同一轉軸,再通過連通受壓容器之柔性容器[33]同一軸心繞軸作旋轉運動的擠壓隔板[23],與一個或者多個連接自來水或者其他可構成回復力的液體或者氣體柔性容器[24],通過液體或者氣體受壓容器[I]使得連通受壓容器之柔性容器[33]膨脹並擠壓自來水或者其他可構成回復力的液體或者氣體柔性容器[24],使得轉軸[21]轉動,並設置帶動關閉件[27]與閥座[28]轉動,以構成啟閉。實施例六,本例液體或者氣體受壓容器[1],是設置由踩壓板[7]單獨供直接踩壓(例如附圖I和圖2、圖3、圖4);或者,液體或者氣體受壓容器[I],是設置由輔助壓板[29]單獨供直接按壓(例如圖5所示)。實施例七,本例液體或者氣體受壓容器[1],是設置由輔助壓板[29]控制的液體或者氣體受壓容器[I]與踩壓板[7]控制的液體或者氣體受壓容器[I] 二者共同與微動裝置[12]連通。(例如圖7以及圖8、圖9、圖10所示)。實施例八,本例踩壓板[7]是直接供踩壓(例如圖19和20、21所示)的;或者,踩壓板[7]是與吸盤裝置[8]組合供直接踩壓,吸盤裝置[8]與液體或者氣體受壓容器[I]是一體製成的(例如圖16所示),或者吸盤裝置[8]與液體或者氣體受壓容器[I]是各自分體製成的(例如圖17所示)。實施例九,本例踩壓板[7],其中段部位設置具有轉動軸或者是其中段部位可構成轉動軸,可由轉動軸大致分為轉軸前端踏板[15]與轉軸後端踏板[16]兩部分;踩壓板[7],中段部位設置具有轉動軸,是與設置之底座或者地面[11]或者是與其他配套設施之間設置之固定式轉軸;固定式轉軸,是由踩壓板[7]中段部位與設置之底座或者地面[11]或者是與其他配套設施之間構成的實體轉軸;或者,固定式轉軸,是由踩壓板[7]中段部位設置凸起部位,與設置之底座或者地面[11]或者是與其他配套設施之間構成固定式轉軸;或者,固定式轉軸,是由設置之底座或者地面[11]或者是其他配套設施上設置凸起部位,與踩壓板[7]中段部位配合構成固定式轉軸;踩壓板[7],中段部位可構成轉動軸,是與設置之底座或者地面[11]或者是與其他配套設施之間,設置之相對活動式轉軸;相對活動式轉軸,是由踩壓板[7],與設置之底座或者地面[11]或者是與其他配套設施之間,設置作為轉軸的液袋或者是氣囊[4]或者是其他形式之具彈性或者是柔性的液體或者氣體容器,構成相對活動式轉軸,作為轉軸的液袋或者是氣囊[4]或者是其他形式之具彈性或者是柔性的液體或者氣體容器,其內充入水或者是其他液體(例如圖22和圖24及25所示),或者是充入空氣或者是其他氣體(例如圖23所示),或者是充入高彈性物質;或者,相對活動式轉軸,是由踩壓板[7],與設置之底座或者地面[11]或者是與其他配套設施之間,在轉軸前端踏板[15]部分構成虛空;虛空是在踩壓板[7]上設置活動空間;或者,虛空是在底座 或者地面[11]或者是其他配套設施上設置活動空間;或者,虛空是同時在踩壓板[7]與底座或者地面[11]或者是其他配套設施上均各設置一部分空間;或者,相對活動式轉軸,是由踩壓板[7],與設置之底座或者地面[11]或者是與其他配套設施之間,在轉軸前端踏板部分構成虛空,並設置作為轉軸的液袋或者是氣囊[4],構成相對活動式轉軸;或者,相對活動式轉軸或者是固定式轉軸,是由踩壓板[7]與設置之底座或者地面[11]或者是與其他配套設施之間以其他任何方式設置構成;踩壓板[7],繞固定式轉軸或者是相對活動式轉軸,設定在平時或者是人站上去但身體重心在轉動軸上或者是偏於轉軸後端踏板[16]方向時,使之構成平衡狀態,而當使用者站在踩壓板[7]上,並且向前伸手或者是以其他方式使得身體前傾,導致身體重心前移時,設定此種情況下平衡狀態被打破,踩壓板[7]之轉軸前端踏板[15]受壓向下,實現將來自使用者的踩壓力,轉化為對液體或者氣體受壓容器內液體的擠壓力;腳踏裝置,是直接設置安放在地面或者是任何地板上使用的;或者,腳踏裝置,是設置製作為類似地磚形式供安裝使用;或者,腳踏裝置,是設置成為其他任何形式裝置供使用;輸出裝置之液體或者氣體受壓容器[I],設置在腳踏裝置之轉軸前端踏板[15] —側之下,由此實現將來自使用者的踩壓力,轉化為對液體或者氣體受壓容器[I]內液體的擠壓力。
權利要求
1.壓控式水龍頭裝置,具有控制裝置和水閥閥體,其特徵在於所述控制裝置,由液體或者氣體受壓容器[I]和流體輸送管[2]以及微動裝置[12]構成;所述液體或者氣體受壓容器[I],是由充水或者是充入其他液體或者是充入氣體之受壓可產生適當形變導致容積變化的以矽膠或者是橡膠或者是以彈性鋼片或者是以其他易產生彈性形變材料或者是其他任何形變形式的材料製成的一端開口的連通受壓容器之柔性容器[33]構成;或者,所述液體或者氣體受壓容器[I],是由皮碗形式構成;或者,所述液體或者氣體受壓容器[1],是由波紋管形式構成;或者,所述液體或者氣體受壓容器[I],是由活塞裝置形式構成;或者,所述液體或者氣體受壓容器[I],是由其他任何形式之在受到擠壓後能產生適當形變導致容積變化的容器裝置構成;所述流體輸送管[2],是由具有一定剛性或者是不易形變材料構成的管道或者是以其他材料或者任何方式構成的不易形變管道;所述微動裝置[12],是由所述活塞裝置與所述液體或者氣體受壓容器[I]和流體輸送管[2]配合構成,或者是由封閉式袋子形式與所述活塞裝置共同與所述液體或者氣體受壓容器[I]和流體輸送管[2]配合構成;或者,所述微動裝置[12],是由可產生適當形變的連通受壓容器之柔性容器[33]與所述液體或者氣體受壓容器[I]和流體輸送管[2]配合構成;或者,所述微動裝置[12],是由皮碗與所述液體或者氣體受壓容器[I]和流體輸送管[2]配合構成;或者,所述微動裝置[12],是由波紋管與所述液體或者氣體受壓容器[I]和流體輸送管[2]配合構成;或者,所述微動裝置[12],是由其他形式之在受到來自所述液體或者氣體受壓容器[I]液壓力擠壓後能產生一定幅度形變的容器裝置活動部件與所述液體或者氣體受壓容器[I]和流體輸送管[2]配合構成,在施壓時所述微動裝置[12]內液體大致構成封閉;所述水閥閥體[17],設置具有閥座[28]和關閉件[27],以及進水管道[25]及其進水孔口 [32],出水管道[26]及其出水孔口 [31];所述關閉件[27],由所述微動裝置[12]之所述活塞或者是與所述連通受壓容器之柔性容器,或者是與所述皮碗,或者是與所述波紋管,或者是與其他形式之在受到來自所述液體或者氣體受壓容器[I]液壓力擠壓後能產生一定幅度形變的容器裝置活動部件直接連接或者是通過連接件[30]連接,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連接,以控制所述關閉件[27],進而控制水閥啟閉;或者,所述水閥閥體[17],是設置以其他任何形式構成。
2.按照權利要求I所述的壓控式水龍頭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水閥閥體[17]之所述關閉件[27],是垂直於所述閥座[28]上下運動;所述關閉件[27]是由橡膠密封環、矽膠密封環或者是其他任何形式能構成密封的材料或者密封件構成;所述關閉件[27]設置在所述進水孔口 [32] —端,受到來自於進水管的水產生的液壓力,構成回復力;或者,所述關閉件[27]設置在出水孔口 [31] —端,所述關閉件[27]面積小於所述微動裝置[12]之在受到來自所述液體或者氣體受壓容器[I]液壓力擠壓後能產生一定幅度形變的容器裝置活動部件面積,二者液壓差構成回復力;或者,所述回復力來自於設置彈簧[38]彈力,磁體磁力或者設置的其他形式力。
3.按照權利要求I所述的壓控式水龍頭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水閥閥體[17]之所述關閉件[27],是平行於所述閥座[28]作左右運動;所述關閉件[27]是由陶瓷閥芯、不鏽鋼閥芯或者是其他任何形式能構成密封的材料或者密封件構成;所述關閉件[27]在關閉狀態時密封住所述閥座[28]的所述進水孔口 [32] —端或者是所述出水孔口 [31] —端,所述關閉件[27]在開啟狀態時,開啟所述閥座[28]的所述進水孔口 [32] —端以及所述出水孔口 [31] —端;所述關閉件[27]的回覆力,來自於設置在所述微動裝置[12]之活動部件上的磁體[19]磁力或者彈簧彈力或者設置的其他形式力。
4.按照權利要求I所述的壓控式水龍頭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水閥閥體[17]之所述關閉件[27],是平行於所述閥座[28]作左右運動;所述關閉件[27]是由陶瓷閥芯、不鏽鋼閥芯或者是其他任何形式能構成密封的材料或者密封件構成;所述關閉件[27]在關閉狀態時密封住所述閥座[28]的所述進水孔口 [32] —端或者是所述出水孔口 [31] —端,所述關閉件[27]在開啟狀態時,開啟所述閥座[28]的所述進水孔口 [32] —端以及所述出水孔口 [31] —端;所述微動裝置[12],是由所述封閉式袋子形式作為連通受壓容器之柔性容器[33],與所述活塞裝置或者是與其他形式之在受到來自所述液體或者氣體受壓容器[I]液壓力擠壓後能產生一定幅度形變的容器裝置活動部件,共同與所述液體或者氣體受壓容器[I]和流體輸送管[2]配合構成,所述活塞裝置或者是所述容器裝置活動部件,直接或者是通過連接件[30]推動設置所述關閉件[27]的手柄[35];並設置手柄[35]另一側由活塞裝置或者其他形式裝置,直接或者是通過連接件[30],在手柄[35]另一側推動設置所述關閉件[27]的手柄[35],構成回復力,所述手柄[35]另一側的所述活塞裝置或者其他形式裝置,設置自來水或者其他可構成回復力的液體或者氣體連通管[20]與進水管道[25]連通,所述手柄[35]另一側的所述活塞裝置或者其他形式裝置,還可設置微細輸送管[34],與所述微動裝置[12]連通。
5.按照權利要求I所述的壓控式水龍頭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水閥閥體[17]之所述關閉件[27],是與所述閥座[28]同一軸心,繞軸作旋轉運動;所述關閉件[27]是由陶瓷閥芯、不鏽鋼閥芯或者是其他任何形式能構成密封的材料或者密封件構成;所述關閉件[27]在關閉狀態時密封住所述閥座[28]的所述進水孔口 [32] —端或者是所述出水孔口 [31]一端,所述關閉件[27]在開啟狀態時,開啟所述閥座[28]的所述進水孔口 [32] —端以及所述出水孔口 [31] —端;所述微動裝置[12],是由可產生適當形變的連通受壓容器之柔性容器[33]與所述液體或者氣體受壓容器[I]和流體輸送管[2]配合構成;設置一個或者多個所述連通受壓容器之柔性容器[33],並設置與述連通受壓容器之柔性容器[33]同一軸心繞軸作旋轉運動的擠壓隔板[23]以及一個或者多個連接自來水或者其他可構成回復力的液體或者氣體柔性容器[24],通過所述液體或者氣體受壓容器[I]使得所述連通受壓容器之柔性容器[33]膨脹並擠壓所述自來水或者其他可構成回復力的液體或者氣體柔性容器[24],使得轉軸[21]轉動,並設置帶動所述關閉件[27]與所述閥座[28]轉動,以構成啟閉。
6.按照權利要求I所述的壓控式水龍頭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水閥閥體[17]之所述關閉件[27],是與所述閥座[28]同一軸心,繞軸作旋轉運動;所述關閉件[27]是由陶瓷閥芯、不鏽鋼閥芯或者是其他任何形式能構成密封的材料或者密封件構成;所述關閉件[27]在關閉狀態時密封住所述閥座[28]的所述進水孔口 [32] —端或者是所述出水孔口 [31]一端,所述關閉件[27]在開啟狀態時,開啟所述閥座[28]的所述進水孔口 [32] —端以及所述出水孔口 [31] —端;所述微動裝置[12],是由可產生適當形變的連通受壓容器之柔性容器[33]與所述液體或者氣體受壓容器[I]和流體輸送管[2]配合構成;設置一個或者多個所述連通受壓容器之柔性容器[33],並設置連接一個或者多個連接自來水或者其他可構成回復力的液體或者氣體柔性容器[24],彼此同一轉軸,再通過所述連通受壓容器之柔性容器[33]同一軸心繞軸作旋轉運動的擠壓隔板[23],與一個或者多個連接自來水或者其他可構成回復力的液體或者氣體柔性容器[24],通過所述液體或者氣體受壓容器[I]使得所述連通受壓容器之柔性容器[33]膨脹並擠壓所述自來水或者其他可構成回復力的液體或者氣體柔性容器[24],使得轉軸[21]轉動,並設置帶動所述關閉件[27]與所述閥座[28]轉動,以構成啟閉。
7.按照權利要求I或者2、3、4、5、6所述的壓控式水龍頭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液體或者氣體受壓容器[1],是設置由踩壓板[7]單獨供直接踩壓;或者,所述液體或者氣體受壓容器[I],是設置由輔助壓板[29]單獨供直接按壓。
8.按照權利要求I或者2、3、4、5、6所述的壓控式水龍頭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液體或者氣體受壓容器[I],是設置由輔助壓板[29]控制的所述液體或者氣體受壓容器[I]與所述踩壓板[7]控制的所述液體或者氣體受壓容器[I] 二者共同與微動裝置[12]連通。
9.按照權利要求I或者2、3、4、5、6、7、8所述的壓控式水龍頭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踩壓板[7]是直接供踩壓的;或者,所述踩壓板[7]是與吸盤裝置[8]組合供直接踩壓,所述吸盤裝置[8]與所述液體或者氣體受壓容器[I]是一體製成的,或者所述吸盤裝置[8]與所述液體或者氣體受壓容器[I]是各自分體製成的。
10.按照權利要求I或者2、3、4、5、6、7、8所述的水龍頭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踩壓板[7],其中段部位設置具有轉動軸或者是其中段部位可構成轉動軸,可由所述轉動軸大致分為轉軸前端踏板[15]與轉軸後端踏板[16]兩部分;所述踩壓板[7],所述中段部位設置具有轉動軸,是與設置之底座或者地面[11]或者是與其他配套設施之間設置之固定式轉軸;所述固定式轉軸,是由所述踩壓板[7]中段部位與設置之所述底座或者地面[11]或者是與其他配套設施之間構成的實體轉軸;或者,所述固定式轉軸,是由所述踩壓板[7]中段部位設置凸起部位,與設置之所述底座或者地面[11]或者是與其他配套設施之間構成所述固定式轉軸;或者,所述固定式轉軸,是由設置之所述底座或者地面[11]或者是其他配套設施上設置凸起部位,與所述踩壓板[7]中段部位配合構成所述固定式轉軸;所述踩壓板[7],所述中段部位可構成轉動軸,是與設置之所述底座或者地面[11]或者是與其他配套設施之間,設置之相對活動式轉軸;所述相對活動式轉軸,是由所述踩壓板[7],與設置之所述底座或者地面[11]或者是與其他配套設施之間,設置作為轉軸的液袋或者是氣囊[4]或者是其他形式之具彈性或者是柔性的液體或者氣體容器,構成所述相對活動式轉軸,所述作為轉軸的液袋或者是氣囊[4]或者是其他形式之具彈性或者是柔性的液體或者氣體容器,其內充入水或者是其他液體,或者是充入空氣或者是其他氣體,或者是充入高彈性物質;或者,所述相對活動式轉軸,是由所述踩壓板[7],與設置之所述底座或者地面[11] 或者是與其他配套設施之間,在所述轉軸前端踏板[15]部分構成虛空;所述虛空是在所述踩壓板[7]上設置活動空間;或者,所述虛空是在所述底座或者地面[11]或者是其他配套設施上設置活動空間;或者,所述虛空是同時在所述踩壓板[7]與所述底座或者地面[11]或者是其他配套設施上均各設置一部分空間;或者,所述相對活動式轉軸,是由所述踩壓板[7],與設置之所述底座或者地面[11]或者是與其他配套設施之間,在所述轉軸前端踏板[15]部分構成虛空,並設置作為轉軸的液袋或者是氣囊[4],構成所述相對活動式轉軸;或 者,所述相對活動式轉軸或者是所述固定式轉軸,是由所述踩壓板[7]與所述設置之底座或者地面[11]或者是與其他配套設施之間以其他任何方式設置構成;所述踩壓板[7],繞所述固定式轉軸或者是所述相對活動式轉軸,設定在平時或者是人站上去但身體重心在所述轉動軸上或者是偏於所述轉軸後端踏板[16]方向時,使之構成平衡狀態,而當使用者站在所述踩壓板[7]上,並且向前伸手或者是以其他方式使得身體前傾,導致身體重心前移時,設定此種情況下所述平衡狀態被打破,所述踩壓板[7]之所述轉軸前端踏板[15]受壓向下,實現將來自使用者的踩壓力,轉化為對所述液體或者氣體受壓容器[I]內液體的擠壓力;所述腳踏裝置,是直 接設置安放在地面或者是任何地板上使用的;或者,所述腳踏裝置,是設置製作為類似地磚形式供安裝使用;或者,所述腳踏裝置,是設置成為其他任何形式裝置供使用;所述輸出裝置之所述液體或者氣體受壓容器[I],設置在所述腳踏裝置之所述轉軸前端踏板[15] —側之下,由此實現將來自使用者的踩壓力,轉化為對所述液體或者氣體受壓容器[I]內液體的擠壓力。
全文摘要
壓控式水龍頭裝置,本發明涉及生活用品技術領域。既有的水閥之腳踏式控制裝置,體積較大,較厚,不便使用。本發明水龍頭控制裝置,由液體受壓容器和輸液管以及微動裝置構成。以本發明原理製作的液氣閥之腳踏式控制裝置,可以做得比普通地墊更薄更細小,更方便安裝使用。其中之前後端踏板式腳踏控制裝置,不致在腳踏上時就隨即開啟,有效避免既有之直接式踏板裝置一踩就出水的不足。
文檔編號F16K31/62GK102797903SQ20111013796
公開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請日期2011年5月26日 優先權日2011年5月26日
發明者唐蓉 申請人:唐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