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行動裝置通信的區域管控方法及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4-02-28 03:13:15 3
一種行動裝置通信的區域管控方法及系統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行動裝置通信的區域管控方法包括:建立偽基站,實現管控區域內的行動裝置與偽基站通信;以及根據行動裝置相對於管控區域的位置,預設置黑名單、白名單和灰名單,並對黑名單、白名單和灰名單進行實時更新。本發明還公開了一種行動裝置通信的區域管控系統,包括屏蔽管理模塊和對象管理模塊。本發明提供的行動裝置通信的區域管控技術方案,通過設置的2G、3G和4G的偽基站實現了管控區域的全制式全頻段的各種手機的有效保密管控。
【專利說明】一種行動裝置通信的區域管控方法及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於通信【技術領域】,涉及一種行動裝置通信的區域管控方法及系統。
【背景技術】
[0002]眾所周知,有些會議場所或特定區域(如考場、檔案室等),不僅需要保障會議秩序,同時需要嚴格的保密管理。手機等行動裝置的普及不僅逐漸影響會議秩序,同時成為一種重要的洩密途徑。因此如何有效的進行手機等行動裝置通信的區域管控成為當前重要的研究課題。
[0003]當前對該應用領域的管控措施主要有人為管理和幹擾屏蔽兩種。人為管理採用各種警示標示和人員檢查等方式管控;幹擾屏蔽採用大功率無線信號開環幹擾正常通信基站信號,使正常行動裝置無法通信。這兩種方式均無法完全滿足複雜的手機通信管控需求:其中人為管理管理成本高,且實施難度大,被管控對象感覺不友好,存在較大的管控漏洞;而幹擾屏蔽器管控無法有效評估屏蔽效果,存在屏蔽不到的死角,大功率輻射帶來較大的人身傷害,同時無法滿足特殊人員的自由通信需求。
[0004]當前行動裝置通信區域管控措施手段少,功能單一,管控漏洞大,無法保證區域內所有手機終端得到有效管控,同時無法有效評估管控效果及界面不友好等各種缺陷,因此均無法有效滿足行動裝置通信管控需求。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的目的在於,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行動裝置通信的區域管控方法,通過設置偽基站、白名單、灰名單和黑名單,來實現行動裝置通信的區域管控,保障會議的秩序和保密安全。
[0006]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行動裝置通信的區域管控系統,用於實現行動裝置通信的區域管控。
[0007]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採取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行動裝置通信的區域管控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
管控區域內的屏蔽管理:建立偽基站,實現偽基站與管控區域內的行動裝置通信,並對管控區域內的行動裝置進行管控;
管控區域內的對象管理:根據管控區域的管控對象類別,預設置黑名單和白名單,並對黑名單和白名單進行實時更新。
[0008]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實現行動裝置通信的區域管控方法的系統,包括:
屏蔽管理模塊:用於建立偽基站,實現管控區域內的行動裝置與偽基站通信;
對象管理模塊:用於根據管控區域的管控對象類別,預設置黑名單和白名單,並對黑名
單和白名單進行實時更新。
[0009]本發明提供的行動裝置通信的區域管控技術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I)通過設置的2G、3G和4G的偽基站實現了管控區域的全制式全頻段的各種手機的有效保密管控;保障管控區域內的通信有序管理;
(2)通過優化的發射功率,精確管控幹擾攻略、管控區域和管控時段,有效降低區域管控對人體和公眾網絡的影響;
(3)完善的公網通信管理,一方面滿足各種特殊的通信需求,另一方面改善對被幹擾的公網用戶的影響,有效降低公眾投訴;
(4)分類對象管理和警示管理,精確定義管控對象,保障對管控對象的分類處理,提升管控的有效性。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申請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本申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於解釋本申請,並構成對本申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據本申請一個實施例的管控區域內的屏蔽管理步驟的流程圖; 圖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據本申請更詳細實施例的管控區域內的屏蔽管理步驟的流程
圖;
圖3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據本申請一個實施例的管控區域內的對象管理步驟的流程圖;圖4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據本申請一個實施例的管控區域內的警示管理步驟的流程圖;圖5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據本申請一個實施例的管控區域內的公網通信管理步驟的流程圖;
圖6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據本申請更詳細實施例的管控區域內的公網通信管理步驟的流程圖;以及
圖7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據本申請另一更詳細實施例的管控區域內的公網通信管理步驟的流程圖。
[0011]在這些附圖中,使用相同的參考標號來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
【具體實施方式】
[0012]為使本申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以下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申請作進一步地詳細說明。
[0013]在以下描述中,對「 一個實施例」、「實施例」、「 一個示例」、「示例」等等的引用表明如此描述的實施例或示例可以包括特定特徵、結構、特性、性質、元素或限度,但並非每個實施例或示例都必然包括特定特徵、結構、特性、性質、元素或限度。另外,重複使用短語「根據本申請的一個實施例」雖然有可能是指代相同實施例,但並非必然指代相同的實施例。
[0014]為簡單起見,以下描述中省略了本領域技術人員公知的某些技術特徵。
[0015]本申前提供了一種行動裝置通信的區域管控方法,包括:管控區域內的屏蔽管理和對象管理。
[0016]根據本申請的一個實施例,上述行動裝置指的是可以實現通信的可攜式設備,如手機、ipad、無線座機等。
[0017]根據本申請的一個實施例,管控區域指的是需要對公網通信進行管理的區域。偽基站一般部署在管控區域中心位置。管控距離可以根據傳播模型和傳播時間給出。例如,管控距離為10米,10米內為管控區域,10米處為管控區域的邊緣區域。[0018]根據本申請的一個實施例,管控區域內的屏蔽管理指的是:建立偽基站,實現偽基站與管控區域內的行動裝置通信,並對管控區域內的行動裝置進行管控。
[0019]根據本申請的一個實施例,偽基站,即假基站,是具有基站功能的設備。
[0020]圖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據本申請一個實施例的管控區域內的屏蔽管理步驟100的流程圖,包括步驟101-105。
[0021]在步驟101中,建立2G、3G、4G全頻段的偽基站。
[0022]在步驟102中,關閉偽基站,搜索獲取正常移動通信基站信息和管控區域內的行動裝置網絡信息。
[0023]正常移動通信基站信息可以包括管控區域的正常移動通信基站的頻點以及電平號等。
[0024]管控區域內的行動裝置網絡信息可以包括管控區域的網絡鄰區列表等。
[0025]目的在於根據的採集的正常移動通信基站的頻點等信息,預設置偽基站的發射功率。一般可以設置偽基站的發射功率為大於採集的正常移動通信基站的頻點。
[0026]在步驟103中,開啟偽基站,並通過偽基站向管控區域內的行動裝置發送信令,實現行動裝置與偽基站通信。
[0027]例如,偽基站發送小區導頻和/或廣播給行動裝置(如手機),使得偽基站與手機之間建立聯繫。
[0028]在步驟104中,根據黑名單信息測量管控對象與正常移動通信基站的接收電平,調整偽基站的發射功率為管控對象與正常移動通信基站的接收電平和設定的管控功率門限之和。
[0029]管控功率門限的設定可以參考TD、GSM或者CDMA等在相鄰小區之間默認的網絡參數,例如3dB。
[0030]例如,手機與正常移動通信基站通信時的電平為_80dB ;手機與偽基站通信時的電平為_60dB ;偽基站可以根據管控功率門限(如3dB)來調整偽基站的發射功率為-77dB,最小化偽基站對正常網絡的幹擾。
[0031]在步驟105中,對管控區域內的行動裝置進行管控。
[0032]例如,可以在管控區域內發射功率為-77dB的幹擾信號,實現管控區域內的屏蔽效果。
[0033]圖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據本申請更詳細實施例的管控區域內的屏蔽管理步驟200的流程圖,包括步驟201-206。
[0034]在步驟201中,建立2G、3G、4G全頻段的偽基站。
[0035]在步驟202中,關閉偽基站,搜索獲取正常移動通信基站信息和管控區域內的行動裝置網絡信息。
[0036]正常移動通信基站信息可以包括管控區域的正常移動通信基站的頻點以及電平號等。
[0037]管控區域內的行動裝置網絡信息可以包括管控區域的網絡鄰區列表等。
[0038]目的在於根據的採集的正常移動通信基站的頻點等信息,預設置偽基站的發射功率。一般可以設置偽基站的發射功率為大於採集的正常移動通信基站的頻點。
[0039]在步驟203中,開啟偽基站,並通過偽基站向管控區域內的行動裝置發送信令,實現行動裝置與偽基站通信。
[0040]例如,偽基站發送小區導頻和/或廣播給行動裝置(如手機),使得偽基站與手機之間建立聯繫。
[0041]在步驟204中,根據黑名單信息測量管控對象與正常移動通信基站的接收電平,調整偽基站的發射功率為管控對象與正常移動通信基站的接收電平和設定的管控功率門限之和。
[0042]管控功率門限的設定可以參考TD、GSM或者CDMA等在相鄰小區之間默認的網絡參數,例如3dB。
[0043]例如,手機與正常移動通信基站通信時的電平為_80dB ;手機與偽基站通信時的電平為_60dB ;偽基站可以根據管控功率門限(如3dB)來調整偽基站的發射功率為-77dB,最小化偽基站對正常網絡的幹擾。
[0044]在步驟205中,預設管控時間。
[0045]例如,需要實現管控的區域是一個會議場所,可以根據預設的會議開始、結束時間,對管控區域的管控時間(包括起始、結束時間以及屏蔽總時間)進行設定,實現定時結束區域管控屏蔽,保障會議結束後的正常手機通信。
[0046]在步驟206中,對管控區域內的行動裝置進行管控。
[0047]例如,可以在管控區域內發射功率為-77dB的幹擾信號,實現管控區域內的屏蔽效果。
[0048]根據本申請的一個實施例,管控區域內的對象管理指的是,根據行動裝置相對於管控區域的位置,預設置黑名單、白名單和灰名單;並對黑名單、白名單和灰名單進行實時更新。
[0049]圖3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據本申請一個實施例的管控區域內的對象管理步驟300的流程圖,包括步驟301-305。
[0050]在步驟301中,根據管控區域的管控對象類別,預設置黑名單和白名單。
[0051]根據本申請的一個實施例,管控對象類別指的是能否使用公網通信的人群類別。
[0052]例如,以會議為例,會議上能夠被允許語音電話和/或上網和/或發送簡訊息的對象可以被列入白名單,不能被允許語音電話、上網和發送簡訊息的對象被列入黑名單。此夕卜,對於處於管控區域邊緣上的管控對象別列入灰名單。
[0053]有上述分析可知,白名單中的管控對象也是有相應的權限的,有的管控對象只允許語音電話,有的管控對象只允許發送簡訊息,有的管控對象只允許上網,有的管控對象既可以語音電話,又可以發送簡訊息和上網等。
[0054]在步驟302中,採集管控區域內的行動裝置標識信息。
[0055]根據本申請的一個實施例,偽基站可以採集管控區域內的用於唯一的標識行動裝置的IMSI/MEI/ESN信息,根據此信息確定行動裝置的確切位置,並獲取行動裝置的號碼(如手機號嗎)。
[0056]在步驟303中,向預設置的黑名單、白名單或者灰名單中添加管控對象,更新黑名單、白名單或者灰名單信息。
[0057]根據本申請的一個實施例,假如步驟302種獲取的信息與黑名單、白名單或者灰名單中的不一致,根據步驟302獲取的信息重新修改黑名單、白名單或者灰名單。[0058]例如,將管控區域內的非預設管控對象列入黑名單,將位於邊緣區域的非目標管控對象列入灰名單。
[0059]這裡的非預設管控對象指的是,管控時間內位於管控區域內,但未列入黑名單和白名單的對象。例如,有些用戶,會議開始前,未列入黑名單和白名單,會議開始後,再次在管控區域內搜索到時,就將其列入黑名單;或者是會議過程中臨時加入管控區域的用戶等,也將其列入黑名單。
[0060]這裡的非目標管控對象指的是,管控時間內位於管控區域的邊緣區域,但未列入灰名單的對象。例如,有些用戶,開會前,沒有列入灰名單;但在會議進行過程中,臨時進入管控區域的邊緣區域,那麼就將其增列到灰名單中。
[0061]在步驟304中,定時重複。
[0062]根據本申請的一個實施例,可以根據管控區域的管控時間、管控區域的大小或者管控區域內的人數來設定重複步驟302和步驟303的時間間隔。
[0063]例如,可以設定每隔5分鐘,重新採集管控區域內的行動裝置標識信息,並將該信息添加到黑名單、白名單或者灰名單中。
[0064]在步驟305中,記錄名單管理變更歷史,並保存。
[0065]根據本申請的一個實施例,在每次更新黑名單、白名單或者灰名單後,可以將名單變更歷史記錄下來,並保存到資料庫中。
[0066]根據本申請的一個實施例,行動裝置通信的區域管控方法可以進一步包括,管控區域內的警示管理。
[0067]圖4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據本申請一個實施例的管控區域內的警示管理步驟400的流程圖,可以包括步驟401-405。
[0068]在步驟401中,向黑名單上的管控對象發送警示簡訊,提醒關機。
[0069]在步驟402中,向已經發送過三次警示簡訊的管控對象,發送語音警示,提醒關機。
[0070]在步驟403中,記錄對管控對象的警示歷史,並保存到資料庫中。
[0071]在步驟404中,判斷是否為管控開始時間,若是,結束警示;若不是,進入步驟405。
[0072]根據本申請的一個實施例,有些場合,如會議、考場等,在開會和考試期間,是需要保持安靜的,在這種情況下,最好停止警告操作,避免幹擾會議或者考試秩序。
[0073]在步驟405中,定時重複。
[0074]根據本申請的一個實施例,可以根據管控區域的管控時間、管控區域的大小或者管控區域內的人數來設定重複步驟401至步驟404的時間間隔等。
[0075]例如,可以設定每隔5分鐘,向黑名單上的管控對象發送警示簡訊,三次以後,再隔5分鐘發送語音警示,並保存警示歷史;之後判斷是否到達管控開始時間,若沒有,再返回步驟401開始下一輪循環,直至到達管控開始時間。
[0076]根據本申請的一個實施例,行動裝置通信的區域管控方法可以進一步包括,管控區域內的公網通信管理。
[0077]圖5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據本申請一個實施例的管控區域內的公網通信管理步驟500的流程圖,包括步驟501-503。
[0078]在步驟501中,偽基站實時監控公網通信信息。[0079]在步驟502中,根據管控對象位於黑名單、白名單或者灰名單,做出響應。
[0080]根據本申請的一個實施例,對於位於白名單中的管控對象,是可以直接建立其與公網之間的通信的。對於位於黑名單中的管控對象,不管什麼原因,都要拒絕建立其與公網之間的通信的。而對於位於灰名單中的管控對象,在為白名單上的管控對象建立完通信時,為灰名單上的管控對象與公網之間的通信。
[0081]在步驟503中,記錄管控對象的公網通信歷史,並保存。
[0082]不管是位於白名單中的管控對象,還是位於黑名單或者灰名單中的管控對象,都要將其與公網之間的通信歷史記錄下來,並保存到資料庫中。
[0083]圖6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據本申請更詳細實施例的管控區域內的公網通信管理步驟600的流程圖,包括步驟601-605。
[0084]在步驟601中,偽基站實時監控公網通信的尋呼信息。
[0085]在步驟602中,判斷尋呼對象是否為管控對象。
[0086]若是,根據管控對象位於黑名單、白名單或者灰名單,做出響應;
在步驟603中,若管控對象位於黑名單,不為管控對象建立通信,或者以簡訊形式通知管控對象。
[0087]在步驟604中,若管控對象位於白名單,直接為管控對象建立通信,或者以簡訊形式通知管控對象。
[0088]根據本申請的一個實施例,這裡可以不用管白名單上的管控對象的權限,直接為白名單上的管控對象建立通信。
[0089]在步驟605中,若管控對象位於灰名單,在為白名單上的管控對象建立完通信時,再為灰名單上的管控對象建立通信,或者以簡訊形式通知管控。
[0090]根據本申請的一個實施例,白名單上的管控對象可以擁有比灰名單上的管控對象高的級別,在灰名單上的管控對象和白名單上的管控對象均有呼入接入時,先為白名單上的管控對象建立通信,灰名單上的管控對象處於等待狀態,白名單上的管控對象完成通信時再為灰名單上的管控對象建立通信。當偽基站設置有多個通信通道時,也是先考慮為白名單上的管控對象建立通信,再為灰名單上的管控對象建立通信。
[0091]在步驟606中,記錄管控對象的呼入歷史,並保存。
[0092]不管是位於白名單中的管控對象,還是位於黑名單或者灰名單中的管控對象,都要將其與公網之間的通信歷史記錄下來,並保存到資料庫中。
[0093]圖7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據本申請另一更詳細實施例的管控區域內的公網通信管理步驟700的流程圖,包括步驟701-706。
[0094]在步驟701中,偽基站實時監控管控對象的簡訊和/或語音和/或上網呼出業務。
[0095]在步驟702中,判斷呼出業務是否為許可業務,若為許可業務,為管控對象建立呼出通信。
[0096]這裡不管是黑名單中的管控對象,還是白名單或者灰名單中的管控對象,都是可以建立呼出通信的。
[0097]根據本申請的一個實施例,許可業務是可以根據當時當地的場景來確定的。有些場景,只允許某些管控對象上網或者發送簡訊息,不允許語音電話;有些場景可以允許管控對象進行語音電話和發送簡訊息,但不允許上網。[0098]根據本申請的另一個實施例,管控對象呼出的非許可業務,但呼出業務不涉及洩密,根據管控對象位於黑名單、白名單或者灰名單,做出響應。
[0099]在步驟703中,若管控對象位於黑名單,不為管控對象建立通信,並通過語音或者簡訊形式警示管控對象關機。
[0100]在步驟704中,若管控對象位於白名單,直接根據管控對象具有的權限為管控對象建立通信。
[0101]根據本申請的一個實施例,白名單中的管控對象也是有相應的權限的,有的管控對象只允許語音電話,有的管控對象只允許發送簡訊息,有的管控對象只允許上網,有的管控對象既可以語音電話,又可以發送簡訊息和上網等。當白名單上的管控對象的呼出業務屬於其權限範圍時,可以為管控對象建立通信。
[0102]在步驟705中,若管控對象位於灰名單,在為白名單上的管控對象建立完通信時,為灰名單上的管控對象建立通信。
[0103]根據本申請的一個實施例,白名單上的管控對象可以擁有比灰名單上的管控對象高的級別,在灰名單上的管控對象和白名單上的管控對象均有呼出業務時,先根據白名單上的管控對象的權限為其建立通信,灰名單上的管控對象處於等待狀態,白名單上的管控對象完成通信時再為灰名單上的管控對象建立通信。當偽基站設置有多個通信通道時,也是先考慮為白名單上的管控對象建立通信,再為灰名單上的管控對象建立通信。
[0104]在步驟706中,記錄管控對象的呼出歷史,並保存。
[0105]不管是位於白名單中的管控對象,還是位於黑名單或者灰名單中的管控對象,都要將其與公網之間的通信歷史記錄下來,並保存到資料庫中。
[0106]本申請還公開一種實現上述行動裝置通信的區域管控方法的系統,包括:
屏蔽管理模塊:用於建立偽基站,實現管控區域內的行動裝置與偽基站通信;
對象管理模塊:用於根據行動裝置相對於管控區域的位置,預設置黑名單、白名單和灰
名單,並對黑名單、白名單和灰名單進行實時更新。
[0107]根據本申請的一個實施例,上述系統還可以包括警示管理模塊,用於向管控區域內的管控對象發送警示信息;和/或公網通信管理模塊,用於管控管控對象與公網之間的通信,包括呼入和/或呼出。
[0108]本技術適用於各類手機或者其他行動裝置通信管控應用領域,可以根據管控應用特點配置或選擇其中的部分功能,有效提高了區域管控的靈活性和人性化操作。
[0109]以上所述僅為本申請的實施例而已,並不用於限制本申請,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申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申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申請的權利要求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行動裝置通信的區域管控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 管控區域內的屏蔽管理:建立偽基站,實現偽基站與管控區域內的行動裝置通信,並對管控區域內的行動裝置進行管控; 管控區域內的對象管理:根據管控區域的管控對象類別,預設置黑名單和白名單,並對黑名單和白名單進行實時更新。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行動裝置通信的區域管控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管控區域內的屏蔽管理步驟進一步包括: 建立2G、3G、4G全頻段的偽基站; 關閉偽基站,搜索獲取正常移動通信基站信息和管控區域內的行動裝置網絡信息;開啟偽基站,並通過偽基站向管控區域內的行動裝置發送信令,實現行動裝置與偽基站通信; 根據黑名單信息測量管控對象與正常移動通信基站的接收電平,調整偽基站的發射功率為管控對象與正常移動通信基站的接收電平和設定的管控功率門限之和; 對管控區域內的行動裝置進行管控。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行動裝置通信的區域管控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管控區域內的屏蔽管理步驟進一步包括:預設管控時間。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行動裝置通信的區域管控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管控區域內的對象管理步驟進一步包括:位於管控區域邊緣上的管控對象列入灰名單;並對灰名單進行實時更新。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行動裝置通信的區域管控方法,其特徵在於:在設定的時間間隔內採集管控區域內的行動裝置標識信息,向預設置的黑名單、白名單或者灰名單中添加管控對象。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行動裝置通信的區域管控方法,其特徵在於,進一步包括,管控區域內的警示管理:在設定時間內,向黑名單上的管控對象發送警示簡訊,提醒關機以及向已經發送過三次警示簡訊的管控對象,發送語音警示,提醒關機。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行動裝置通信的區域管控方法,其特徵在於,進一步包括,管控區域內的公網通信管理: 偽基站實時監控公網通信信息; 根據管控對象位於黑名單、白名單或者灰名單,做出響應; 記錄管控對象的公網通信歷史,並保存。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行動裝置通信的區域管控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管控區域內的公網通信管理步驟進一步包括,管控區域內的公網通信呼入管理: 偽基站實時監控公網通信的尋呼信息; 判斷尋呼對象是否為管控對象; 若是,根據管控對象位於黑名單、白名單或者灰名單,做出響應; 若管控對象位於黑名單,不為管控對象建立通信,或者以簡訊形式通知管控對象; 若管控對象位於白名單,直接為管控對象建立通信,或者以簡訊形式通知管控對象; 若管控對象位於灰名單,在為白名單上的管控對象建立完通信時,為灰名單上的管控對象建立通信,或者以簡訊形式通知管控;記錄管控對象的呼入歷史,並保存。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行動裝置通信的區域管控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管控區域內的公網通信管理步驟進一步包括,管控區域內的公網通信呼出管理: 偽基站實時監控管控對象的簡訊和/或語音和/或上網呼出業務; 判斷呼出業務是否為許可業務,若為許可業務,為管控對象建立呼出通信; 若非許可業務,但呼出業務不涉及洩密,根據管控對象位於黑名單、白名單或者灰名單,做出響應; 若管控對象位於黑名單,不為管控對象建立通信,並通過語音或者簡訊形式警示管控對象關機; 若管控對象位於白名單,直接根據管控對象具有的權限為管控對象建立通信; 若管控對象位於灰名單,在為白名單上的管控對象建立完通信時,為灰名單上的管控對象建立通信; 記錄管控對象的呼出歷史,並保存。
10.一種實現權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行動裝置通信的區域管控方法的系統,其特徵在於包括: 屏蔽管理模塊:用於建立偽基站,實現管控區域內的行動裝置與偽基站通信; 對象管理模塊:用於根據管控區域的管控對象類別,預設置黑名單和白名單,並對黑名單和白名單進行實時更新。
【文檔編號】H04W52/38GK103607730SQ201310579774
【公開日】2014年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19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19日
【發明者】王斌, 張傲華, 任童童, 李正杰 申請人:成都西科微波通訊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