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為什麼又叫女兒節 端午節是出嫁女回家看望父母的機會
2023-04-01 18:55:03 1
端午節是中國法定節假日之一,也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是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主要習俗有吃粽子賽龍舟,但是也一直有端午節是女兒節的說法,那麼端午節為什麼又叫女兒節呢?下面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
一、為紀念傑出女政治家武則天

端午節為什麼又叫女兒節呢?相傳唐朝武德六年(公元624年)的端陽節這一天,蜀北重鎮利州(今四川廣元)城外嘉陵江一「江潭」之處,有一官船正蕩槳於此。船上管弦悠揚、歌舞輕曼。忽然,天上烏雲密布,江面波翻浪湧。只見一道電光霹靂一閃,從江心猛然騰出一條金龍來。那金龍在天上一陣狂舞后便直撲官船而來,頓時將端坐於船上的利州都督夫人楊氏嚇昏過去。當這位花容月貌的都督夫人醒來後,風已停浪也靜,那滿天的烏雲也消去無影無蹤,只有明媚的陽光正溫暖地灑在清清的江面上。槳櫓款款,風和日麗,一切是那樣的寧靜而又安詳,好像剛才什麼也沒發生一樣。都督夫人回去不久便有了身孕,後來生下了一個女嬰,再後來這個女嬰長大成人在歷經了一段艱辛後就成了中國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唯一的女皇帝,她就是中國封建社會傑出的女政治家、代唐而主天下的大周朝「金輪聖神皇帝」武則天。
二、是出嫁女歸寧的節日

端午節為什麼又叫女兒節呢?中國有三個女兒節,分別是端午節、七夕節和重陽節,五月初五、七月初七、九月初九,都是陽數相重。七夕,屬小閨女節;重陽屬已嫁女;端午,屬老閨女,也屬於所有已嫁女。在古代,端午節的其中一個習俗叫作歸寧,俗稱 " 回娘家 "。古代女兒出嫁,長住丈夫家,難得見到自己父母。而端午節是回家看望父母的機會,所以人們也把端午節稱作 " 女兒節 "。明代沈榜在《宛署雜記》中記載:" 五月女兒節,系端午索,戴艾葉,五毒靈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飾小閨女,盡態極妍。出嫁女亦各歸寧。因呼為女兒節。" 此外,古人很看重雙五在八卦中的 " 比和 " 之象,即大吉、利出行。這也是出嫁女人紛紛回娘家省親的一個重要緣由吧。
小結:以上就是關於端午節為什麼又叫女兒節的一些說法,大家都有所了解了吧,如今的端午節仍是一個十分隆重節日,很多地方還還保留著出嫁女這天回娘家看父母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