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家長一口氣交9萬元 在線教育預付款模式藏風險
2023-03-31 05:53:54 3
--> 10月24日,理優教育(在線教育平臺「理優1對1」運營主體)貼出「停課停運」通知後,家長、員工、教師才發現,公司內部電腦、教學器材早已被搬空,連「LEO理優教育」的公司銘牌也被揭下。 更有細心的家長發現,就在前一天的10月23日,「理優1對1」的工商資料發生變更,原法定代表人葉某某變更為李某。隨之而來的是,家長開始擔心預付的學費會不會拿不回來。 記者注意到,一對一在線教育平臺運行中大都採取的預付款模式,在近年引發不少詬病。另外,行業監管的趨嚴也令其經營成本上升,盈利能力突破備受考驗。 預付款模式存風險 一位與「理優1對1」籤訂了兩年合同的家長告訴記者,因為她的孩子喜歡授課老師的授課方式,她就一次性預付了15600元,總計192個課時,一個課時40分鐘。如今只上了70個課時,「理優1對1」就停課了,剩下122個課時不知道該如何處理。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理優1對1」的預付款方式既可以一次性付清全款,也可以通過第三方平臺分期支付。參與分期的第三方平臺目前已知的有兩家,分別為「百度有錢花」和「富盛分雲」。 在家長出示的簡訊中,記者看到,兩家第三方平臺均在「理優1對1」出現問題後停止了家長的還款。 但即使如此,還是有部分家長是直接將課時費預付給了「理優1對1」。一位家長代表稱,目前這部分家長至少有4000人以上,其中部分家庭一口氣付了9萬多元的預付款。 目前,大多數在線教育培訓機構的設立時間較短,企業的信賴度偏低,浙江民禾律師事務所吳玥律師表示,部分甚至不能及時聯絡到平臺的負責人、對接人。在這樣的情形下,預付數額較大的培訓費用,確實存在一定的風險。 行業亂象不斷 2018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規定,校外培訓教育機構「不得一次性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的費用」,且「不得聘用中小學在職教師」等。 然而,記者注意到,不少在線教育平臺依舊我行我素,收費模式都是預付款制。家長要不一次性付清1學期、1年甚至好幾年的費用,要不就得通過第三方金融平臺分期付款。 11月6日上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家長身份諮詢了多家在線教育平臺,了解到部分平臺的合同最短期限依舊要一個學期4個月左右。記者詢問是否必須要一次性繳清「學費」,一位對接人表示也可以通過某第三方平臺進行分期付款,同時與信用卡綁定。該對接人表示,如果沒有按期付款,就會影響個人徵信。 對此,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北京志霖律師事務所趙佔領律師表示,現在絕大多數在線教育平臺都是按照課時收費,在理想條件下,學員每天增加聽課課時數,可以做到在3個月內聽完,平臺也可以藉此規避政策風險。 但根據記者了解,學員並不能完全掌控上課時間,部分平臺的授課時間仍然受到平臺和老師的調節。在記者暗訪過程中,一位對接人表示,他建議每周孩子只上2節課,每次1小時。該對接人解釋稱怕引發孩子抗拒心理,降低授課效果。 另外,在資本不斷注入的背景下,一對一在線教育平臺數量急劇增加,師資流動性也較大。為了防止優質教師輕易跳槽,絕大多數平臺都會扣押著教師好幾個月的工資,引發教師和平臺矛盾。 同時,為了應對獲客成本越來越高等問題,許多一對一在線教育平臺利用老師來自名校、課程「定製化」為宣傳噱頭招徠學員,最後卻出現學員不認可教學質量,大面積退費等問題。 在線教育行業進入矛盾期 實際上,「理優1對1」這樣的在線教育平臺出現問題並非首次。在線教育行業,目前進入了一個矛盾期。 一方面,桃李資本發布的《2018上半年教育行業融資併購報告》顯示,2018年1月至5月,教育一級市場融資數量高於去年同期,截至5月20日已完成了182起,披露金額的融資總額已達152.73億元;二級市場併購事件數量激增,比去年同期增加55.56%。比如,今年以來,在線少兒英語品牌VIPKID、海風教育、作業幫都宣布完成新一輪融資。此外,新東方在線、滬江教育前後腳計劃赴港上市。 另一方面,在線教育行業寒流湧動,有「理優1對1」「學霸1對1」這樣經歷過幾次融資還是陷入財務危機的公司,也有像「小馬過河」這樣已經破產倒閉的公司。 已披露的在線教育企業財報數據顯示,滬江教育、尚德機構、51talk等多數在線教育企業仍處在虧損階段。 在今年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2018年夏季高峰會上,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對教育創業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教育創業在解決一個痛點的同時,如果帶來了無數其他的痛點,那麼這不會受到大家歡迎。 轉自: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