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北京的五大鎮物 北京的風水全靠它們?
2023-03-29 13:42:02 3
老北京的五大鎮物,在中國的歷史上北京被明清兩朝選為做首都地理位置自然是不用多說的,更加重要的是因為古人是非常看重選址的風水如何,一個好的選址足以改變一些事情,北京至今仍然作為中國的首都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在北京城的東南西北中五大位置分別有五個鎮物你知道是什麼嗎?下面讓我們一起去揭秘北京的五大鎮物。
北京的五大鎮物:
西方鎮物:大鐘寺大鐘
西方屬金,鎮物是大鐘寺的大鐘。大鐘寺始建於清朝雍正十一年,是皇帝祈雨的佛寺,原名覺生寺,因建寺當年從萬壽寺移來明朝永樂二年鑄造的大鐘而得名。華嚴大鐘鑄造於明朝永樂二年,傳為祈禱「靖難之役」中死難軍士的亡靈而鑄。大鐘通高6.94米,最大直徑4米,重達46.5噸,聲音渾厚綿長,圓潤宏亮,鳴時聲聞數十裡之外。鐘體內外鑄有17種經咒,計22.7萬多字。銅質精好,字畫整雋,相傳為沈度筆,少師姚文榮公監造,被譽為「中國鐘王」。嘉靖年間以「京城白虎方,不宜有金聲」,遂臥鍾於地。明萬曆五年神宗朱翊鈞又將其從漢經廠移置萬壽寺存放。寺內現設古鐘博物館,收藏了元、明、清朝古鐘160多口,集中華古鐘之大全。在欣賞古鐘韻味的同時也增加了您對鍾史、鑄鐘的知識。
大鐘鑄造精緻,採用我國優秀傳統工藝無模鑄造法,體現了我國古代冶煉技術的高超水平。鐘聲輕擊圓潤深沉,重擊渾厚洪亮,音波起伏,節奏明快幽雅。擊鐘時尾音長達2分鐘以上,鐘聲傳送距離為15—20公裡。
當時沒有吊車,怎樣移動大鐘?他們用智慧解決這個難題。從萬壽寺開始,一直到大鐘寺,每隔半裡左右,打上一眼井,冬天用井水潑成冰道,用在冰道上拖拉的辦法,將大鐘拉到大鐘寺。然後用堆土的辦法,將大鐘一點點地抬高,而在土堆下面,事前已築好了鐘座,四周有六根柱子和大梁,將柱子立好後架上大梁,把大鐘懸掛在大梁之後,再將大鐘下面堆的土一點點地清除掉。這樣,46.5噸重的永樂大鐘就懸掛成功了。
東方鎮物:神木廠
神木廠位於北京廣渠門外通惠河二閘的南面,現在的地名叫黃木莊。明初永樂皇帝朱棣,營建故宮紫禁城時,曾派人到四川、兩湖、兩廣等地採辦大量上好木料,這些木材經輾轉運輸,最後沿大運河運到北京,堆放木料的地方就是神木廠。
《春明夢餘錄》記載:「京師神木廠所積大木,皆永樂時物。其中最巨者曰『樟扁頭』,圍二丈外,臥四丈餘,騎而過其下,高可隱身。」這些大木都是世界罕見之物,難怪後人有詩詠神木廠云:「大木千囷百丈高,東方作鎮記前朝。磈奇猶憶巖阿里,老乾亭亭聳碧霄。」乾隆皇帝在乾隆二十三年還特製了《神木謠》以志火木:「都城東有巨木焉,其長六十餘尺,臥於地,騎者隔木立,弗相見也。相傳前明時所置,以應甲乙生氣雲。作神木謠:『天三巽一含精腴,深山大澤連林扶。壽突靈椿忘榮枯,所樂不存屣棄渠。遠辭南海來燕都,甲乙青氣鎮權輿。是稱神木眾木殊,春明舊跡久聞予。便中一覽城東隅,長六丈餘臥通衢。圍乃不可規矩模,巋然騎者能蔽諸。四百春秋一瞬夫,雨淋日炙風吹敷。枝幹剝落摧皮膚,隙孔瞋菌鬱繆紆。為想懷材昔奧區,凌雲概日垂扶疏。翩集不脛曰人乎,天也將以為貞符。試看虛中巨查如,堯年貫月曆劫餘,生育盛德釐皇圖』」。
乾隆皇帝建碑立亭,刻《神木謠》於碑上。御碑亭就在現在的北京鋼琴廠院內,「文革」中碑、亭均遭毀壞,所剩的一段大木也被不識文物為何物的人做成會議桌了,實可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