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控武器與美國華盛頓海軍槍擊案FBI調查
2023-03-28 18:47:41 1
何為腦控?腦控就是你腦子裡想的可以別被人知道,而且可以通過某種手段控制你,這聽起來非常科幻的技術,可能已經成為現實。
真的有腦控武器嗎?
2008年有媒體報導了美俄兩國秘密研發「腦控武器」的消息。11月28日的美國《華盛頓郵報》又詳細報導了美國M2技術有限公司總裁兼CEO簡妮特·莫利斯,在研發「腦控武器」方面的最新情況。
植入腦控晶片打造雙面特工
美國M2技術有限公司網站上的情況介紹極其簡單:「公司總裁兼CEO是簡妮特·莫利斯,副總裁兼董事長是克裡斯·莫利斯;公司主營業務為非致命性武器研發與部署,為美國海軍陸戰隊、陸軍、聯邦調查局、阿爾貢國家實驗室、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提供非致命性武器的研發支援;為海軍陸戰隊系統司令部、陸軍戰鬥實驗室提供非致命性武器的戰略企劃;為海軍陸戰隊和陸軍提供實戰的非致命性武器。」
與寥寥數語的公司簡介形成反差的,是女老闆簡妮特·莫利斯頭上的耀眼光環:美國全球戰略委員會資深政策分析師、美國政府各部、國會辦公室非致命性武器戰略策劃師、國家安全政策委員會項目處兼研發處處長、美陸軍海軍及海軍陸戰隊非致命性武器戰略部署總顧問、五角大樓非致命性武器研發與部署委員會委員、白宮資深反恐行動顧問…… 為莫利斯賺得如此榮譽的是打著「非致命性武器」旗號的腦控武器。
腦控案例一
在巴基斯坦與阿富汗接壤的部族地區,「阿卜杜拉A」是不折不扣的狂熱武裝分子。儘管他出生於美國阿拉伯裔家庭,在美國受過高等教育,但張口閉口甚至連夢話說的都是極端的宗教言語和反美情緒,他的所做所為讓他成為當地塔利班武裝和基地分子的骨幹。但「阿卜杜拉B」卻是一個忠誠的美國反恐特工,他源源不斷地將部族地區的塔利班武裝和基地分子的情報發往總部,讓駐阿富汗美軍和中情局的無人機攜飛彈,頻頻給恐怖組織造成致命打擊。
塔利班武裝和蓋達組織一直懷疑有「內線」,曾對「阿卜杜拉A」進行反覆審查與考驗,但沒有發現絲毫破綻,以至於塔利班武裝和基地的心理戰專家都表示:「除非阿卜杜拉能做到人格分裂,否則他絕不可能是美國間諜!」
事實上,「阿卜杜拉A」與「阿卜杜拉B」就是一個人,他 的真實身份正是美國反恐特工。而讓他實現「人格分裂」,經受住各種考驗的,正是莫利斯領導的M2技術公司研發的腦控武器——一枚深植他體內的微型晶片。這枚微型晶片控制了阿卜杜拉的大腦思維,讓他面臨恐怖組織考驗時,表現得絕對就像個極端分子,不會有絲毫偏差。阿卜杜拉本身就成了莫利斯的腦控武器。
在伊拉克投入實戰敵軍自動投降
莫利斯和她的M2公司,以及五角大樓、中情局都拒絕就腦控武器發表評論,但有美國消息渠道證實:「莫利斯的』腦控反恐特工』已經活躍在伊拉克、阿富汗、蘇丹和全球其他地方,並且越來越發揮著重要作用。」
莫利斯的「腦控反恐特工」應是她的「高級產品」,更多的「腦控武器」則作用於敵方人員。據《華盛頓郵報·軍事周刊》11月28日報導,五角大樓和中情局的知情者透露,2007年10月23日傍晚,在伊拉克北部「死亡三角地帶」,駐伊美軍與反美武裝激戰正酣。正當美軍戰地指揮官一籌莫展時,巴格達指揮部表示會派人火速增援。令美軍戰地指揮官大感困惑的是,一小時後乘直升機趕來的,居然只有5個美國老百姓!他們是莫利斯公司的技術員。
在美軍官兵大惑不解的目光注視下,技術員們迅速架起一部桌上型電腦般大小的儀器,並對準了反美武裝。緊接著令美軍官兵震驚的事發生了——不到5分鐘,反美武裝陣地上先是槍聲驟停,然後是武裝人員跪倒在地,虔誠地禱告著,並把武器擲出陣地表示投降。美軍指揮官對反美武裝初步審訊後得知,他們剛剛聽到「先知」的聲音,要求他們一齊放下武器投降。
腦控案例三
同一篇報導還說,2007年11月2日,在巴格達的薩德爾城,屢屢與美軍和伊拉克安全部隊發生衝突、頑固至極的薩德爾武裝「聖城革命旅」神秘地集體棄械逃亡—— 230餘名武裝人員棄守哨卡、據點和陣地,丟下被他們視為生命的各型武器,拋下無線電臺 和戰車等後勤裝備,一夜之間「人間蒸發」。與「聖城革命旅」對陣的美軍官兵事後證實,莫利斯公司的技術人員事發前曾在現場「忙碌」過……
腦控武器圖例
科幻小說般的「腦控武器」為莫利斯帶來了巨額利潤,莫利斯的公司現在每年收益「上億美元」,全部來自美軍的反恐戰爭。秉承中情局衣缽研發「腦控武器」 現年52歲的簡妮特·莫利斯出生在美國麻薩諸塞州,在當地長大並完成大學教育。莫利斯是個科幻迷,在大學畢業後的18年裡先是痴迷於科幻小說的創作,先後發表了數十篇頗有影響力的科幻作品。
莫利斯的公公還證實:「她還是個相當不錯的音樂家,富有激情!」 科幻小說創作和富有激情,讓莫利斯有機會接觸到美國「腦控武器」的研究歷史與相關檔案: 1946年,杜魯門總統秘密實施「 紙夾計劃 」,將765名德國科學家、工程師和技術員帶到美國,其中就包括心理戰方面的專家。
腦控案例四
腦控武器新聞報導最廣的當數13年華盛頓海軍工廠槍擊案了。華盛頓海軍基地的襲擊造成了12人死亡,多人受傷。警方在基地搜查後擊斃了這名槍手。他被確定為34歲的前海軍預備役水兵亞倫·亞歷克西斯(Aaron Alexis)。在槍擊案發生時,他是一家為國防部服務的私營公司的信息技術專家。
最後美國聯邦調查局(FBI)表示,華盛頓海軍工廠血案槍手亞歷克西斯(Aaron Alexis)犯案之前,據信有長達好幾個月曾遭到電磁波控制,產生幻覺。這或許就是導致開槍濫殺12人的原因。(報告地址美國FBI官方網站:)
華府海軍工廠案槍手亞歷克西斯
槍手亞歷克西斯(Aaron Alexis)從外面進來
FBI華府辦公室副主任帕拉維(Valerie Parlave)說,34歲的亞歷克西斯行兇時是」無差別殺人」。帕拉維說:」我們在他的電子用品中發現的相關訊息提到,他過去3個月曾受極低頻電磁波控制或影響,產生幻覺。」亞歷克西斯在文件中寫道:」我過去3個月承受超低頻率攻擊,老實說,這就是驅使我發動這次攻擊的原因。」
華府海軍工廠案
華盛頓海軍工船廠發生屠殺暴行一個月之前,亞歷克西斯曾打電話給羅得島警方,抱怨說他已經換了三次旅館,原因是他正受到某些人的追蹤。這些人透過牆壁對進他進行心靈控制,讓他睡不著覺。
槍手亞歷克西斯(Aaron Alexis)使用的雷明頓870獵槍
槍手亞歷克西斯(Aaron Alexis)使用的雷明頓870獵槍
根據羅得島紐波特警方的報告,警察於8月7日早上到了他的旅館,亞歷克西斯對他們說,曾在維吉尼亞州一個機場跟他吵架的某人,」派了三個人來跟蹤他,這些人透過一臺微波儀器」對他說話,對他進行心靈控制,讓他無法入睡」。報告還說,亞歷克西斯表示,他曾聽到」有人透過牆壁、地板和天花板對他說話」。
腦控殺人是科幻小說/電影的門熱門題材,在真實生活中則有極大爭議
華盛頓海軍基地槍擊案:聯邦調查局公布現場監控錄像各國腦控武器的發展
1947年12月,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舉行首次會議,時任國防部長的詹姆斯·福雷斯特爾敦促中情局開始反蘇秘密戰。在此重大背景下,中情局特工對如何摧毀或控制人思維的研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就此展開了最早的「腦控實驗」。此後,中情局先後進行了代號為「 藍鳥 」、「 阿蒂切克 」、「 馬庫特拉 」和「 MK研究 」的「腦控武器」研究項目,並將加拿大和英國也拉了進來。1973年,在得知美國國會將對「腦控武器」研究展開調查的消息後,時任中情局局長的理察·赫爾姆斯下令銷毀了「MK研究」項目的所有記錄。
1973年,莫利斯和她丈夫雙雙進入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專家組工作,從而有機會接觸美國軍方和情報機構,大力兜售「非致命性武器」的概念。莫利斯經常向白宮決策者和五角大樓的將軍們遊說:「非致命性武器既可以打倒敵人,又不具普遍殺傷力,為什麼不願意投資呢?」可能是概念太超前,莫利斯的遊說在多年時間裡並沒有得到美國決策者的響應。
1992年,莫利斯結識了時任中央司令部司令的津尼上將。這位將軍向莫利斯講述了他的苦惱:「我在索馬利亞的部隊經常面對群體性事件,如大規模遊行、集體搶劫,少數槍手混在人群中向我們開槍,可我們卻沒法動用武器。」 得到這一資訊的莫利斯,立即網羅她在解密檔案中看到的參加過「腦控武器」研究項目的相關人員,很快給津尼上將送去了一種非致命性武器「沾人泡沫」——能將對方沾在原地半小時無法行動的粘合劑。
1993年,津尼的部隊在護衛聯合國維和部隊進入索馬利亞時,「沾人泡沫」派上了用場。津尼上將回憶說:「我簡直成了一個四處粘東西的小男孩了,國會議員們也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我適時地讓莫利斯女士出臺,她就此結交了國會山的政要們。1995年,國會成立非致命性武器聯合項目處,由海軍陸戰隊牽頭實施,各軍兵種全部參加,年預算高達2500萬美元。」
此時的莫利斯看出了商機,與她丈夫立即成立了M2技術有限公司,承包非致命性武器聯合項目處的研發項目。巨額收益讓莫利斯指揮公司迅速鎖定其核心研究對象「腦控武器」。據相關文件顯示,莫利斯於1998年在中情局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腦控武器」的新構想,並於2003年正式立項開發,18個月後即推出攜帶型「腦控武器」系統,隨即投入實戰檢驗。
莫利斯的「 腦控武器」 究竟是啥樣呢?相關文獻顯示,製造腦控武器前,需要先複製人類情感。用超級電腦對資料庫中成千上萬個情緒腦電波樣本進行分析,以了解心理特徵和腦電波形狀的對應關係。接著在另一臺電腦中存儲這些「 情緒信號串」 ,用無線電向人體發射這些「 有生命的信號」 ,「 無聲地改變人類的情緒狀態」 ,從而操縱目標對象的心理和情緒,以影響其行動。(關於俄羅斯腦控武器可以看這篇文章:)
擔心不加快研發會被俄羅斯超過
然而,「 腦控武器」 的危害和潛在威脅,也引起了各國科學家的嚴重關注,因為這類武器一旦被濫用,那麼就能在根本上控制人民。無論是在私人住宅、公眾場合、工業場所,還是在公共和私人交通工具,被秘密選定的受測試者,都會受到這種「 神秘武器」 發出的含有化學和生物刺激的放射性影響。時間長了,會讓受測者社交孤立、免疫力下降,進而導致各種疾病,甚至死亡……
90年代末莫斯科腦控實驗室
事實上,美國中情局當年進行「 腦控武器」 的實驗室,就先後在加拿大和本土吃過一系列的官司,給一些受害者巨額賠償,並使美國、加拿大和英國政府名譽受損。不過,嘗到甜頭的莫利斯似乎並不介意,她經常說,據一些解密資料來看,俄羅斯在腦控武器研究方面「 歷史悠久」 。蘇聯解體後,在俄羅斯人才紛紛被「 挖角」 、相當一部分軍工科研項目也被取消的情況下,有關腦控研究的一些頂級科學家及相關項目,卻被完整地保留下來。言下之意,如果她不繼續這方面的研究,俄羅斯遲早會超過美國。在俄美關係越發緊張的情況下,莫利斯的這番 說辭非常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