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豬疾病常識
2023-03-26 08:34:19 3
你好:
豬的常見疾病及其診治 豬病的種類繁多,包括傳染病、寄生蟲病、內科病、外科病及產科病等,而危害最嚴重的是傳染病,其次是寄生蟲病、中毒性疾病和營養缺乏病(含代謝障礙病),這些病如果預防不好,會給豬場造成無法估量的損失。因此必須實行飼養管理規範化、科學化、防疫措施制度化、經常化,才能更好地控制疾病的發生。要控制豬病的發生,則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科學飼養管理
(1)實行分群飼養;
(2)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
(3)加強哺乳期母豬和仔豬的飼養管理。
2.自繁自養;
3.引進種豬時,要做好檢疫;
4.制訂合理的防疫制度;
5.嚴格執行消毒制度;
6.認真按免疫接種方案做好免疫工作;
7.有計劃地進行藥物預防。
一、豬 瘟
病原:病原體為蓋病毒科瘟病毒屬的豬瘟病毒,存在於病豬的全身和體液中,其中淋巴結、脾 和血液中含毒量最多。病毒對不利因素作用的抵抗力弱,在乾燥環境和一些消毒藥作用下易於死亡。發病豬舍及汙染的環境在乾燥和較高溫度下經1-3周下即失去傳染性。2%-3%火鹼經30min(分鐘)可使病毒失去活性,5%漂白粉浸1h 可將病毒殺滅。
流行病學:各品種、年齡、性別的豬都易感,野豬也易感,病豬和帶毒豬是傳染源,通過糞、尿和各種分泌物排出病毒。感染途徑主要是消化道和呼吸道。侵入門戶是扁桃體,後進入血液循環。此病具高度傳染性,發病無季節性。
臨床症狀:潛伏期一般為5~10天。
最急性型:突然發病,症狀急劇,體溫升高到42℃ ,精神極度沉鬱,臥地不起,病豬皮膚黏膜紫紺,出血。急性型:本型最多見,突然發病,病程1~2周,少食或不食,體溫持續高熱在40~42 ℃ ,病豬寒戰,鳴叫,喜喝冷水,結膜潮紅髮炎,有些病豬有神經症狀,震顫、痙攣抽搐,病程初期糞便呈幹球狀,後期便秘和腹瀉交替出現。
急性和慢性型:病程較緩和,病程可達20~30天以上,妊娠母豬感染後可能不表現症狀,但病毒通過胎盤傳給胎兒,引起流產、死胎、畸形、胎兒木乃伊化,或產下的仔豬體質虛弱,出現震顫,最後死亡。病理變化:全身淋巴結腫大,暗紫色,切面周邊出血,呈大理石樣,會厭軟骨和喉頭黏膜、膀胱黏膜、心外膜、肺膜、腸漿膜、腹膜及皮下等處有大小不一的出血點或血斑;腎呈土黃色,表面散有小紅點,脾有梗死灶,慢性豬瘟大腸黏膜有出血和壞死,在回音瓣附近和盲腸、結腸黏膜上,可見大小不一的扣狀潰瘍,突出於黏膜表面。 防治:無特效藥物,加強預防工作,嚴格執行疫苗接種程序。二、豬細小病毒病 豬細小病毒病是由豬細小病毒引起的,其特徵豬細小病毒廣泛存在於世界各地豬群,易感豬在懷孕早期感染豬細小病毒時可導致胎兒死亡、胚胎重吸收和胎兒木乃伊化,偶有流產,而母豬本身無明顯症狀。 流行病學:幾乎所有豬群都感染此病,不同品種、性別、年齡的豬都易感,後備母豬比經產母豬易感染,傳染源是帶毒的公豬和母豬,流產和死胎、活胎及子宮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毒,而帶毒豬所產的活豬可能帶毒排毒時間很長甚至終生。本病原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很強,可在被汙染的豬捨生存數月之久,易造成長期連續傳播。 臨床症狀:豬群暴發此病時時常與木乃伊、窩仔數減少、母豬難產和重複配種等臨床表現有關。
在懷孕早期30~50天感染,胚胎死亡或被吸收,使母豬不孕和不規則地反覆發情。
懷孕中期50~60天感染,胎兒死亡之後,形成木乃伊,懷孕後期60~70天以上的胎兒有自免疫能力,能夠抵抗病毒感染,則大多數胎兒能存活下來,但可長期帶毒。
防治:嚴格執行衛生防疫制度,在汙染的豬場應用疫苗接種或採取自然感染結合,推遲初配日齡的方法。 疫苗接種:目前有兩種疫苗,一種是瘍毒苗,適用於未懷孕的初產母豬;另一種是滅活油乳苗,
希望能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