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十位著名的奴隸
2023-03-24 16:05:23 1
奴隸制是一項古老的制度,甚至連《聖經》都認可它的存在:「至於你的奴僕、婢女、可以從你四圍的國中買」[利未記 25:44]。儘管大多數西方國家已經廢除了這一制度,但仍有一些國家對活躍的奴隸交易熟視無睹。這是一個關於歷史上最著名奴隸的清單。鑑於歷史上為我們所熟知的奴隸數目繁多,很難寫出一份帶有主觀色彩的清單列表,但我還是嘗試著努力這樣做。
10. 瑪格麗特·加納(Margaret Garner)
瑪格麗特·加納是美國內戰前一個臭名昭著的奴隸,因為她寧願用屠刀殺死她兩歲的女兒,也不願看到自己的女兒和她一樣淪為奴隸。瑪格麗特並未因謀殺罪而受審,而是帶著她最小的孩子,一個大約九個月大的女孩,被強迫回到奴隸制城邦。《解放者報》報導說,1856年3月11日,加納母女所乘坐的汽船劉易斯號有下沉的傾向,而這時另一艘試圖救援的船隻卻撞到了劉易斯號,將瑪格麗特和她的小女兒撞飛了甲板。她的小女兒不幸在這場意外中淹死了。據報導稱,瑪格麗特也慶幸她的孩子死了,她甚至還想淹死她自己。
9. 阿布拉姆·彼得羅維奇·甘尼巴爾(Abram Petrovich Gannibal)
上將阿布拉姆·彼得羅維奇·甘尼巴爾,也叫漢尼拔或甘尼巴爾(1696年—1781年4月20日),是被彼得大帝帶回俄國的非洲奴隸,最後成為俄國的上將、軍事工程師、以及瑞威爾的州長。如今他以普希金曾祖父的身份而知名,亞歷山大·普希金曾寫過一篇關於他的未完結的小說《彼得大帝的黑人》。
8. 阿馬爾·伊本·亞西爾(Ammar ibn Yasir)
阿馬爾·伊本·亞西爾是穆罕默德最著名的夥伴之一,是艾布·伯克爾釋放的奴隸中的一員。什葉派穆斯林奉他為四大忠實信徒之一,同時,他也是阿里·伊本·阿比·塔利卜早期的追隨者。阿爾馬生於570年(the Year of the Elephant)。因此他和穆罕默德一般大。他甚至在伊斯蘭教成立之前就已經是穆罕默德的朋友了,並且還是默罕默德與海迪徹婚姻的撮合人,但同時也是巴魯阿迪部落(Banu Adi)的奴隸。他最終在隋芬之戰(657年)中被穆阿維葉的追隨者伊本·哈瓦·艾斯卡和阿布·阿迪葉所殺。
7.奈特·特納(Nat Turner)
1831年,黑人牧師奈特·特納在維吉尼亞州的南安普頓領導了一起起義,至少55個白人被他所率領的50個奴隸所殺害。特納是一位極為虔誠的信徒,他聲稱他曾看到上帝的幻象,並得到上帝的指示。1831年8月21日晚,他率領四個奴隸(亨利,哈克,納爾遜和山姆)在耶路撒冷附近瘋狂地殺害沉浸在睡夢中的大人和小孩。
第二天他的追隨者就發展到了至少40或50人,但他們中的很多人在與當地民兵對抗時被抓獲。特納雖然當時得以逃脫,但還是在十月被逮捕受審。1831年11月11日被處以絞刑且被剝皮。在他被處死之前,他曾向託馬斯·R·格雷(Thomas R. Gray)描述過他的行動,託馬斯·R·格雷隨後在報紙上發表了《奈特·特納的自白》,這本書曾受到廣泛關注。特納的起義失敗導致成百上千的黑人被白人義務警員所殺害,並且促使白人制定了一套新的更為嚴格的規範準則來約束奴隸的行動。
6.詹姆斯·薩默塞特(James Somersett)
詹姆斯·薩默塞特或薩默塞特是一個非洲奴隸,1749年查爾斯·斯圖爾特在維吉尼亞買下了他。斯圖爾特曾在英國政府供職,由於工作需要,他需要在薩默塞特的陪同下走訪各地,這時候的薩默塞特還沒有教名。1769年,斯圖爾特偕同薩默塞特到英國旅遊。在英國的這段時間裡,薩默塞特遇到了一些反奴運動的成員,並成為了他們中的一員,這裡面就包括著名的反奴活動家格蘭威爾·夏普。在此期間,薩默塞特於一次教會儀式上被施洗授名為詹姆斯。薩默塞特曾在逃跑之後又被抓回,同時,對詹姆斯·薩默塞特案件的審理標誌著英國奴隸制的結束(儘管這並不是英國人在其他國家所參與的奴隸制解放運動)。
5.馬六甲的恩裡克( Enrique of Malacca)
馬六甲的恩裡克是馬來西亞群島上的土著人。他又以「黑人亨利」之稱聞名於世,是斐迪南·麥哲倫的私人奴僕和個人翻譯。據稱他是被蘇門答臘島的奴隸商人從他的家鄉抓來的。1511年,斐迪南·麥哲倫在馬六甲奴隸交易市場將他買下,並為他施洗授名為恩裡克(他的原名已無據可考)。
因此他就陪同麥哲倫回到歐洲,充當他的私人奴僕和個人翻譯,在麥哲倫前往太平洋的著名旅程中,他也曾隨侍左右。他在船員名冊上登記的是恩裡克(Enrique)之名,而在皮加費塔(Pigafetta)的旅程筆記中記錄的卻是亨裡奇(Henrich)。如果對環球航行的定義較為寬泛(也就是說,航行之後並沒有回到同一個地方),那麼恩裡克可以毫無爭議地聲稱他創下了第一次環球旅行的記錄。他的這次航行是現知的第一次文化方面的環球航行,他在全世界範圍內航行,直到找到能和他說同一種語言的人。他(和麥哲倫)可能已經穿越了每一條子午線——也就是說,他跨過了每一條經線,或是繞著兩極航行了地球一圈。
4. 弗雷德裡克·道格拉斯(Frederick Douglass)
道格拉斯生於美國馬裡蘭的東部海岸,自出生起就被烙上了奴隸的印記,在1818年到1838年期間,他曾供職於不同的奴隸主,輾轉於馬裡蘭東部城市和巴爾的摩之間。他早年閱讀過《聖經》和一些經典演說,並且曾聽過反奴黑人牧師和貴格會教徒的布道,這讓他有了較為豐富的學識。這些經歷使他後來執著於廢奴主義與平等主義。
1838年,道格拉斯在一艘船上當斂縫工學徒時,得到了一份自由船員證書,並憑藉這份證書逃到了紐約城。隨後他又搬到麻薩諸塞州,在這裡參加了威廉·勞埃德·加裡森領導的反奴運動。但道格拉斯卻不贊成加裡森派廢奴主義反對為廢奴運動所進行的政治運動,因此他最後不得不又搬往紐約的羅契斯特市,並在此成立了廢奴報刊《北極星報》。
3.聖派屈克(Saint Patrick)
聖派屈克因在公元5世紀於愛爾蘭成立教會而為基督徒所崇敬。雖然他生活的年代與一些生活細節尚待考證,但人們普遍認為:他在少年時就被海盜抓獲,然後被賣到愛爾蘭為奴,六年後他逃往高盧(今天的法國),並隨後在這裡成為一位修道士。約432年,他以傳道士的身份回到愛爾蘭,並使島上的諸多部落改信基督教。在他晚年時,他寫下一篇簡短的自傳《懺悔錄》(Confessio),詳述了他的生平與布道。以他命名的節日聖派屈克節在每年的3月17日舉行,這是全世界愛爾蘭人的節日。
2.伊索(Aesop)
因《伊索寓言》而聞名的伊索被認為生活在公元前620年到公元前560年之間。他的出生地尚不明確——色雷斯,埃及,衣索比亞,薩摩斯,雅典和薩迪斯都想冠為他的出生地博取美名。我們並沒有多少關於他生平的可靠信息,但有一點我們卻是知道的,他是薩摩斯島雅德蒙家的一名奴隸,並最終被德爾菲人殘忍地殺害。伊索一定已經從雅德蒙家獲得了自由,否則他就不會公開與薩摩斯的一個政客進行辯護(亞里斯多德《修辭學》)。隨後他又經常出入於克洛伊索斯的宮廷,在這裡遇到了梭倫,並與古希臘七賢之一佩裡安德在科林斯同桌共餐。
很有可能伊索並未將他的寓言以文字記錄下來;亞裡斯多芬尼斯筆下的菲羅克勒翁就是在宴會上學到了伊索的「荒誕」(absurdities),蘇格拉底在監獄裡將「他所知道的」伊索寓言轉化為詩篇,以此消磨時間。
1.斯巴達克斯(Spartacus)
斯巴達克斯是一位為羅馬軍隊服務的色雷斯奴隸。他曾是一個強盜,但在與羅馬軍隊交戰時被俘,並被賣為奴隸。他在格鬥學校和其他格鬥士一起發動了一場反叛運動,並從格鬥學校逃了出來,定居在維蘇威火山上,並在這裡聯合了其他逃跑奴隸和當地貧民。他率領著90000名兵力,佔領了義大利南部的大片地區,並擊敗了兩位執政官。
然後他和他的軍隊朝北部的山南高盧行進,他曾想在這裡釋放追隨他的奴隸,使他們重獲自由,可這些奴隸卻拒絕離開,希望繼續戰鬥。他隨後打算重返南部進攻西西里島,但因安排失誤,這個計劃未能實現。克拉蘇的軍團在盧卡尼亞截住了這個奴隸軍隊,並打敗了他們;斯巴達克在這裡陷入激戰。龐培率領的軍隊攔截殺害了企圖逃往北方的奴隸,克拉蘇也在亞壁古道把6000名俘虜釘死在十字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