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那年和同桌的你總結
2023-04-01 21:50:05
看完同桌的你,有點小虐。青蔥歲月,少年情懷,回不去的是從前,丟不掉的是懷念。初戀是如此這般美好,生活卻常無情將它摧殘。所以及時行樂才是王道,人生得意須盡歡,千金散盡換逍遙。當愛則愛,別留悔恨,這也許是愛情和人生的真諦。
本來覺得某些梗有些跳脫,可看到編劇裡有高曉松的名字,才發現原來故事不僅在黑美國,也在黑中國。為什麼飛機上林一旁邊老外在看西遊記?說明美國人看中國小說,中國人卻一心想去美國。1993年到2003年充滿了歡樂的回憶,85前的人會找到曾經的年少輕狂。既使老美炸我南聯盟大使館,也能讓愛國的熱血沸騰,那才是真正的中國年輕人。但非典留下的陰影改變了一切,人們在威脅面前變得畏縮,我喜歡他們逃離病房躍出大門的情節,這時候自由變得多麼可貴。
人受環境影響還是蠻大的。李瀟同學經歷說明:沉默的人最有力量,當然也可以是拼爹上位的。王爾德同學經歷說明:公務員混的是最差的,糟心的還是城管。十年後的相聚說明,人生沒有回頭路可走,成功也好落魄也罷,在同學眼中都只是曾經的同學而已。每個人都不容易,誰也別裝。當你已有老公,我已有老婆,曾經的美好只會越來越淡。相見不如懷念,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只是相逢一笑就好。
2003年到2013年只乎一筆帶過,到底這十年發生了什麼?讓所有人被現實改變。美國夢的破碎?還是中國夢的崛起?恐怕你我都懂的,過去十年中國是怎麼過來的,再不改革我們都老了。婚禮也是體制的象徵,重回十年前一樣會打破,可成長的代價就是屈服,面對結尾觀眾也只能屈服。在中國的今天,有多少人心中都壓著夢想,卻無法行動。
《同桌的你》中,所涉及的「80後的青春」,無非只有兩個,這兩個手段與電影本身幾乎是沒有芥蒂的,有些皮肉分離的效果。
手段之一,必然是那首在90年代風靡全國的《同桌的你》,監製也是高曉松,當然,大眾認可的是那首歌,而不是那個有才氣,卻一直無法完全有票房吸引力的高曉松。《同桌的你》這首歌,是這個電影成功的必然因素,從當前電影選題看,「懷舊青春」類型電影的成功,依靠的上述的「梗」,而這些「梗」在實際生活中是稀缺產物,《同桌的你》有著非常強大的受眾基礎。對於24歲以上的80後一代來說,這是從小唱到大的一個「群眾」歌曲,對於24歲以下的年輕觀眾來說,「同桌」和「校園」是他們正在經歷和剛剛過去的記憶。所以,《同桌的你》是有得天獨厚的宣傳和受眾優勢的,所以這部電影的賣座匆匆那年男主角是誰,我一點都不差異。
手段之二,溶解在80後一代記憶中的社會事件:南聯盟大使館、神舟二號、911、非典以及沒有表現的北京奧運會。可是這個手段用的似乎不如《80後》那麼精巧,這些手段在電影中幾乎都是一帶而過。有人反對我說,南聯盟使館那段,男女主角牽手了,非典那段,大家一起逃離宿舍樓。我很想告訴他,請問,這兩段有什麼意義呢?表現什麼呢?編劇只是這麼編了,除了大家看到的「笑點」,對於整部電影的氣質、精神以及情節,有什麼幫助?貌似你看完了,就是呵呵一笑,然後消失不見了。《致青春》中對於時代的表現是可圈可點的,樓管大叔看《新白娘子傳奇》,張開勇老式的卡帶機看A片等,這些事屬於細節的表現,場景的呈現,這些橋段讓人會心一笑,然後抓回了觀眾自己經歷過或者見過的或者有印象的記憶。《同桌的你》中,除了一開始教室裡那個取暖的爐子,還有大白兔糖果,這些細節加入了之外,包括那些事件紀錄片的加入,活生生的就是一種「硬傷」,因為沒有完全的切入劇情,沒有完全的切入人物。我妄自猜測,高曉松是一個「懂」很多歷史,看過很多書,經歷過很多事的人,這可能是他想做的東西。簡單的說,《同桌的你》在電影中的一些細節和橋段,想去表現「80後的青春」,實際上,代表性不足,「竊聽」那段,是高曉松自己的大學經歷,可是在電影中,只是淪為了笑點而已,沒有發展,也沒有聯繫。
匆匆那年劇情的發展,雖然跳躍性很大,人物刻畫的也許也沒有電視劇版的好,但是至少也讓我在觀看電影的時候有所感觸和感動。
陳尋,這個人物我不知道該如何去訴述,在我看來,他深愛著方茴,但是在大學期間因為種種原因,他們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陳尋不知道何時開始喜歡上一個可以陪伴他飛翔的鳥,而不再抬頭看那片可以讓他找回方向的天空,其實我還是很喜歡陳尋這個角色的,因為他為愛努力過,電影裡面他發誓要和方茴一直在一起,想想現實生活中,在我們高中時,大學時,又何曾沒有對心愛的人發誓過,可是再回頭看看又有幾個做到了呢?不可否認,青春是美好的,但是也會因為現實的原因而讓一些曾經彼此感覺很美好的誓言慢慢的支離破碎。
方茴,相比電視劇版本的我還是很喜歡電影裡面的方茴,起初在故事中她剛轉入學校裡面,因為以前的事情,她保持和其他人的距離,在電視劇版本裡面我記得陳尋愛上方茴是因為她幫他們私自關閉電閥保守秘密。改變了陳尋對她的看法,因為出黑板報他們相互吸引相互產生了好感。在電影裡面黑板上出現了方茴喜歡陳尋的字。很多人都議論匆匆那年男主角是誰,作為當事人的兩人也不可否認對於彼此的好感。
喬然 ,我想這個人物不管是在電視劇裡面還是在電影裡面大家應該都很喜歡這個人物,他對於愛情的包容。他的那篇《一朵丁香花》表達了自己喜歡方茴的心,但是因為她的幸福甘願放棄自己的幸福,深深的祝福,不管在今後的日子,方茴是他的還是不是他的他都會祝福他。
趙燁,電視劇版我不太熟悉,電影版我感覺這個人物也很不錯,他的幽默,他的付出,對於林嘉茉他可以做很多很多,他對林嘉茉的感情直接,明了。為了見她在她所在的大學賣衣服。一個男人為一個女人做到這一步我覺得也算很不錯了。如果現實中有這樣的人我一定會祝福他。
林嘉茉,不管是電視劇版還是電影版她給我的印象都特別的活潑,大大咧咧的一女孩兒,相比於方茴她的性格很受人歡迎。對於感情她也是很執著。喜歡蘇凱,就去收集帶有SK的紙幣,對他的感情不敢說出來,就有高依依的化名來追他。痴迷的看著蘇凱打籃球,給他送水喝。付出的很多可最後卻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
蘇凱,電視劇版我沒怎麼關注,電影版因為陳赫這個大神仙的飾演讓我對這個角色特別關注,雖然在故事裡面他一次一次的拒絕了林嘉茉的追求,但是他也不能算一個壞人,挺逗一個人物。陳赫雖然長的醜。但是這個角色我感覺演的還是很不錯。
再回過頭看看,我們的匆匆那年。前些天去了自己的高中,每次去基本上學校都會有變化。我沒上過大學,我不知道大學是什麼樣。也感受不到大學的生活。高中對於我來說還是很美好的。在看電影的那會想想自己高中時的生活。雖然在我們上學的那會,對於感情沒有太大的見解。也不知道什麼樣的青春才算值得。但是不管如何我們的青春也已經慢慢的過去。再次回首看過往感覺幼稚這個詞就是那時候的總結。 但是正因為這份幼稚才讓我們懂得匆匆那年,我們的友情,愛情,都是那麼的珍貴。
此時此刻寫這篇文字,也只是對電影的感觸而已。過去的我們只可以懷念,回憶終究是美好的。伴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慢慢的長大,想要擁有曾經的幼稚也不太可能。結尾這幾個人因為趙燁的婚禮重新相聚,再次相遇大家沒有紅著臉,也沒有紅了眼。現實打敗了諾言卻沒有帶走每個人心中的懷念。
不悔夢歸處,只恨太匆匆。
如需了解更多的收錢吧代理加盟詳情,請諮詢電話18883238888.全國招聘代理加盟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