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考古發現

翼龍什麼時候出現?最早可追溯到2.2億年前(三疊紀末期)

翼龍出現在三疊紀的末期,也就是2.2億年前,直到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才逐漸滅絕。翼龍是唯一具有飛行能力的爬行類,並不屬於恐龍,在恐龍繁多的侏羅紀和白堊紀時期,翼龍的數量達到了鼎盛,幾乎可以說是當時的空中霸主。 翼龍什麼時候出現 翼龍最早出現在2.2億年前的三疊紀末期,比較原始的物種則是喙嘴

美洲生物大滅絕:50種動物兩千年內消失(智人獵殺)

美州生物大滅絕是指在公元前1.2萬年之後,智人遷徙到美洲大陸後瘋狂狩獵,從而導致美州的生物大滅絕,當時北美的長毛象、乳齒象、巨獅、劍齒虎、鳥類等巨型生物幾乎都完全消失,而這一事件的發生也就持續了短短的兩千年而已。 美州生物大滅絕 最早踏上美州大陸的就是智人,當時因為海平面很低,而西伯利亞東北部還

人類怎麼度過冰河時期?挖洞/用火/製衣(順利成活)

人類經歷過大大小小的冰河時期至少有4次,而在這些時期人類都創造了自己的生存方式,比如在第四紀冰河時期,全世界的氣溫整整下降了5-7度,而能人也就是在這時學會了使用動物皮毛來禦寒,並且研究發現直立人學會了用火抵禦嚴寒,並且即便是早期的智人也會使用洞穴來提高冰河期的生存率。 人類怎麼度過冰河時期 冰

美洲文明為什麼落後?原始動植物馴化難度大(地形狹長)

美州文明之所以會落後,主要是因為美州的環境決定的,一是美洲的地理形態非常狹長,可馴化的動植物都是零散分布的,這使得美洲人將它們組合起來進入農業社會需要更長的時間。二是因為美州的可馴化動植物是缺乏稀少的,基本上原始品種就只有產量極低且帶有堅硬外殼的玉米,其次就是只有手指大小的紅薯等。 美州文明為什麼

1k是多少具體含義是什麼 一般指的貨幣單位(一千)

k的含義非常豐富,涉及範圍廣泛,並且在不同場合的含義不同。k可以被視作是kilo的縮寫,表示千,也就是用作貨幣價值的單位。k還可以表示字節,作計量單位,表示儲存空間及容量大小。k還可以用來表示溫度,並不是類似人體溫度的普通溫度,而是特定領域使用的開爾文溫度。 一、k是貨幣單位 在中國,用字母做單

荊門戰國楚墓女屍原貌 沒有腐敗肌肉還有彈性(被破壞)

荊門戰國楚墓女屍身材均勻,十指芊芊細長,千年的屍體並沒有腐爛,屍體的肌肉用手按壓之後還可以彈回,身體的各個關節都可以彎動,只不過由於盜墓者的破壞,專家們發現這具稀世國寶女屍時已經受到了破壞,頭髮全部都沒有了,皮膚大面積的遭受了破壞,很多關節也被拉扯脫臼,因此這麼重要的國家級珍奇寶物就這樣被盜墓者破

戰國女屍為什麼不腐化 戰國防腐秘法太驚人

戰國女屍被大量的天然防腐劑包裹,並且還浸泡在蒸汽水中,所以屍體才沒有腐化。大家都知道,人死之後屍體會在很短時間之內腐爛,要想屍體不腐爛,現在只有一種化學防腐劑福馬林能做到,可是這種防腐劑有副作用,也不能做到像戰國女屍這樣的效果。 一、戰國女屍不腐化的原因 戰國女屍之所以不腐化,通過屍體檢驗專家研

鯨的始祖:始祖鯨,沒有呼吸孔(體長可達21米)

隨著考古學家的不斷探索,各種史前生物的化石被挖出,現代生物的祖先也不斷被確定,比如羊的祖先、大象的祖先、鯨的始祖等。我們都知道藍鯨大的長可達30米,你能想像鯨的始祖有多大碼?接下來就隨小編一起去認識一下始祖鯨。 一、鯨的始祖:始祖鯨 就如人的祖先是魚一樣,鯨也有祖先,而且也很奇特。根據生物學家研

泥盆紀最兇猛的生物,含肺魚(長4米重2噸/可以單挑鄧氏魚)

對於泥盆紀(4.05億-3.5億年前),大家應該有所耳聞,這是一種魚類發展最迅猛的年代,泥盆紀晚期,地球上最早的兩棲動物魚石螈才出現。而在這個年代中,誕生了許多兇猛的魚類,比如含肺魚,它就是一種極其強大的生物,有時候還會向陸地生物發起攻擊。 一、泥盆紀最兇猛的生物,含肺魚 在如今網絡高達發展的現

海豚的祖宗魚龍,白堊紀最強水生食肉動物(身長達23米)

大家都知道,魚類離開水面慢慢進化成兩棲動物,那你知道嗎?也有不少兩棲動物逐漸回到海洋中生活,其代表就是魚龍,它是一種類似魚和海豚的動物,所以有人講它稱為「海豚的祖宗」,不過它可不可愛,因為它是白堊紀最強水生食肉動物! 一、海豚的祖宗,魚龍 在三疊紀中期,有一種未被確定的兩棲動物,因為適應不了陸地

視力最好的魚類,希望螈(看得遠所以登陸/人類進化的功臣)

對於魚類離開海洋,慢慢進化成兩棲動物,科學家提出了一個有趣的話題:魚的視力好,看到了陸地生物,所以爬上陸地獵食。而這個魚類指的就是希望螈,它是當時視力最好的魚,接下來一起去認識一下。 一、視力最好的魚類,希望螈 在魚類還未進化成兩棲動物前,地球陸地上遍布類似馬陸和蜈蚣狀的蟲子,但當魚類離開海洋進

鯊魚的祖先恐魚,5億年前的海洋霸主(體長8-11米)

對於鯊魚,大家都不陌生,它是海洋中的霸主,有著極強的攻擊性。不過鯊魚雖強,但跟它的祖先比起來還是要差很多,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5億年前的海洋霸主——恐魚。 一、鯊魚的祖先,恐魚 5億年前,也就是泥盆紀晚期,地球海洋中出現了一個真正兇猛而體型巨大的動物——恐魚,它有著強壯的上下頜和鋒利尖銳的牙

虎尾龍:蒙古卵形恐龍(下顎骨厚實/以硬殼動物為食)

虎尾龍是一種準卵龍類恐龍,誕生於70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外形酷似鳥類,最大的特點就是它的下顎骨明顯比其他同類恐龍生長的更加厚實,所以科學家懷疑它很可能是以貝類等硬殼軟體動物為食,第一批化石發現於亞洲蒙古境內。 虎尾龍的外形特徵 虎尾龍的嘴巴沒有牙齒,呈現鸚鵡喙狀,外形和現代鳥類相似,眼睛尤其

大鵝龍:大型植食恐龍(長13米/嘴巴扁平像鴨子)

大鵝龍是一種鴨嘴龍科恐龍,誕生於6500萬年前-70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是當時最常見的植食性恐龍,成年之後體長可以達到13米,屬於大型植食性恐龍之一,最大的特點就是它的嘴巴又扁又平,非常像大鵝或鴨子才因此而得名。 大鵝龍的體型 大鵝龍不僅是鴨嘴龍科恐龍中最大的物種之一,而且在目前已經發現的7

黃昏龍:目前最小的肉食恐龍(身高僅45釐米/不如貓大)

黃昏龍是一種目前發現的體型最小的肉食恐龍,誕生於1億20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體型非常的小巧,甚至還不如現代家貓的大小,身高只有45釐米,生長著鐮刀爪和匕首狀的牙齒,主要以小型哺乳類或者昆蟲為食。 黃昏龍的體型 黃昏龍雖然是肉食恐龍,但是它的體型並不大,即便是黃昏龍完全站起來,抬起前肢,它的整

千島湖水下古城揭秘 到底隱藏著多少謎團

導語:大家應該都知道,有一些比較神秘的海底或者湖底隱藏著遠古時期的人類城市,比如,這些遺址都因為時代變遷的緣故永遠埋葬在深海裡,其中也有很多秘密。今天探秘志小編就要為大家介紹一個有著千年歷史的水下古城,它長久以來被埋葬在水下,不過這是人為造成的,這就是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境內的千島湖水下千年古城。

巨保羅龍:最大的賴氏龍亞科恐龍(長16米/出土於北美)

巨保羅龍是一種鳥腳亞目下的鴨嘴龍科恐龍,屬於賴氏龍亞科的一種,誕生於70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是目前發現的體型最大的鳥腳類恐龍之一,體長普遍可以達到15-16.5米,第一批化石出土於北美洲境內。 巨保羅龍的體型 巨保羅龍屬於大型植食性恐龍的一種,最初被預估體長可能保持在15-16.5米左右,但

奇異濾齒龍:罕見的濾食性爬行動物(長有錘子狀嘴巴)

奇異濾齒龍是一種史前海洋爬行動物,誕生於三疊紀時期,由於牙齒和嘴巴的造型非常像是一把梳子,極為奇葩,所以人們稱它為梳子頭,據說是在2014年中國的西南腹地中發現的,很可能是海生爬行類中極為罕見的濾食類動物。 奇異濾齒龍的外形特徵 奇異濾齒龍最奇葩的就是長相了,最初科學家通過化石將其還原,認為它梳

無畏摩羅斯龍:霸王龍的迷你祖先(體長僅3米)

無畏摩羅斯龍是一種獸腳亞目下的暴龍類恐龍,誕生於97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屬於小型肉食恐龍的一種,雖然體長只有3米,但是它們卻是恐龍之王霸王龍的祖先,它的發現直接將暴龍登上美州的時間提前了至少兩千萬年。 無畏摩羅斯龍的體型 無畏摩羅斯龍雖然屬於暴龍類這種頂級掠食者的行列,但是它的身高只有1.5

狼蜥獸:二疊紀最大肉食動物(長4米/長有碩大犬齒)

狼蜥獸是一種獸孔目下的麗齒獸類動物,誕生於2.5億年前的二疊紀末期,體長普遍可以達到1-4.3米,屬於二疊紀中最為著名的頂級掠食者,它最大的特點就是上下顎長有極為修長的大犬齒,第一批化石出土於俄羅斯境內。 狼蜥獸的體型 狼蜥獸屬於合弓綱動物,是一種介於哺乳類和爬行類之間的動物物種,主要使用四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