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近地小行星威脅,或需核武器上陣,看專家怎麼說
2023-04-01 09:15:41
近地天體是指圍繞太陽運行並定期靠近地球的小行星和彗星。據美國宇航局稱,每10,000年,直徑超過100米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帶來巨大的災難。每隔幾萬年,直徑超過1公裡(0.62英裡)的小行星就會撞擊地球,引發一場全球性災難。
當然,據我們所知,至少有一顆小行星撞擊了地球——白堊紀——古近紀滅絕事件(以前稱為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幾乎滅絕了地球上的物種。由於擔心世界末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啟動了近地天體計劃來尋找和研究這些小行星。更重要的是準確預測這些小行星的軌跡。
探測和跟蹤威脅地球的小行星
儘管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概率只有25萬分之一,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近地天體項目的科學家們並不想放棄迄今為止已經發現的任何潛在威脅小行星。
近地天體觀察員使用美國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JPL)開發的(地球撞擊)監測系統,連續掃描最新小行星目錄中的行星,從而確定未來100年內可能撞擊地球的小行星。威脅最大的小行星將被輸入當前的撞擊風險資料庫。
都靈尺度是一個用來評估近地天體對地球影響嚴重程度的指數。該指數使用0至10來表示不同近地天體對地球影響的嚴重程度。「0」意味著撞擊地球的可能性很小(或者它會在撞擊地球之前燒掉它的大氣層);「1」表示該行星需要持續監測;價值越高,就越需要警惕。
為了進一步了解近地天體、其潛在威脅以及如何防止其撞擊地球,美國航天局目前正在執行一項小行星探索任務。
噴氣推進實驗室的太陽能裝置不僅能為小行星跟蹤專家提供幫助,還能為業餘愛好者提供這種方便的監控系統。
如何保護地球免受小行星撞擊
據美國宇航局稱,小行星撞擊是唯一可以通過人類幹預避免的主要自然威脅。提出了兩種保護地球免受小行星或彗星撞擊的可能方法。一種是在撞擊地球之前摧毀它;第二是使它在撞擊地球之前偏離軌道。
第一種方法要求太空人將宇宙飛船降落在天體表面,並使用鑽頭將核彈深埋地下。當太空人返回安全距離時,核彈將被引爆,天體將被炸成碎片。然而,這種方法也有其缺點,如任務本身的高危險性和高難度。此外,即使任務成功完成,天體碎片仍可能撞擊地球,導致災難性後果。
另一種方法是在距離目標半英裡的地方引爆核彈。爆炸產生的輻射將導致離爆炸源最近的天體薄層蒸發並擴散到太空。爆炸產生的衝擊波會將天體推向或逆轉到相反的方向,從而改變其軌道,使其偏離地球。在這種方法中,核武器應該預先放置在爆炸波遠離地球的地方。
插圖:使用核武器摧毀近地小行星的示意圖。資料來源:wjbaike
當然,除了上述兩種方法之外,還有其他方法來保護地球免受小行星或彗星的撞擊,但它們都還沒有被開發出來。在美國航天局艾姆斯研究中心研究小行星和彗星撞擊的科學家們警告說,發射一艘能夠攔截、偏轉或摧毀進入太平洋的近地天體的太空飛行器至少需要10年時間。最後,他們強調探測威脅地球的天體對人類生存至關重要。
插圖:截至2020年1月6日的近地天體數量。資料來源:wjbaike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表示,由於缺乏有效的防禦機制,對小行星或彗星何時何地撞擊的早期預警至少會讓人們有時間儲存食物、補充和撤離世貿中心遺址(受撞擊影響最大的地區)和附近地區。
政府應該做什麼?
美國國會分別於1993年和1998年就小行星或彗星撞擊地球的影響舉行了聽證會。從那以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美國陸軍都在威脅地球的天體上開展了探索項目。目前,國會每年僅為近地天體相關項目撥款300萬美元。其他政府也擔心天體撞擊的威脅,但迄今為止,它們還沒有為大規模研究和防禦機制研究提供財政支持。
好險啊。
美國宇航局的研究表明,2002年6月,一顆足球場大小的小行星經過地球,距離地球只有75000英裡。這個距離大約比地球和月球之間的距離小三分之一。自有記錄以來,這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小行星。
插圖:世界上第一張在小行星上拍攝的照片。資料來源:wjbaike
現在有多少顆近地天體?
截至2020年1月3日,美國宇航局已經發現了21,725顆近地小行星。有8936顆直徑超過140米的小行星和902顆直徑超過1公裡(0.62英裡)的小行星會造成大規模破壞並威脅人類生命安全。平均而言,每周至少會發現30顆新的近地小行星。
作者:羅伯特·朗利
風雲:困惑的土豆
如果有任何侵犯相關內容,請聯繫作者在30天內刪除它。
複製也需要授權,應該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指出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