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與法制》課程評價方案
2023-04-01 08:46:10 2
《道德與法制》課程評價方案
一、評價目的
《道德與法制》課程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通過對道德與法治的評價,可以對學生的學習進度、學習水平、行為轉變的情況做出確認,以促進學生的道德認識和行為的形成。
二、 評價目標:
1.讓學生認識道德與法治課的重要性;
2.學會正確評判事物,培養良好的是非觀;
3.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水平,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4.檢查學生遇到問題會想辦法,懂得用科學知識來解決問題,熱愛家鄉,探索大自然的奧秘。
三、評價原則:
(一)全面性原則:評價必須全面考慮學生素質的構成,結合學生年齡特點,體現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整合,促進學生素質全面和諧發展,不僅關注結果,更要關注學生成長發展的過程。
(二)差異性原則:學生的個性差異決定著每個學生發展上的差異,不同的學生應採取不同的評價標準,不同場合運用不同的評價方式,讓人人體會到只要努力就能獲得成功,特別是對部分智力滯後學生更應採取特殊評價方式。
(三)可行性原則:學生評價指標體系應是經過師生共同努力達到的,每項指標應明確具體,易為學生理解,便於教師掌握,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四)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原則:評價不僅要關注形成性評價,還要關注終結性評價,也就是把考試評價和其他評價方法(如平時的觀察等)有機結合起來。
四、學情分析:
一年級小學生正處於行為習慣養成的最佳時期,好習慣一旦養成,終身受益。這四個單元分別為學生安排了不同的內容,適合孩子循序漸進地認知過程。針對孩子的年齡特點,多採用模擬情境法和遊戲法,以參觀、調查、採訪的方式進行教學,讓孩子們自己講述所見、所聞、所感。所以針對孩子的具體情況,制訂了本次評價方案。
五、評價的形式:
重點考核學生道德認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為,分為認知能力和行為評價能力,具體內容為「教材和日常行為表現」。
六、評價內容:
項目
評價內容
評價標準
評價方法
評價說明
過程性評價20%
課堂表現
(5分)
1.課前準備及時,學具擺放整齊。(1分)
2.坐姿端正,認真聽講。(2分)
3.能積極舉手發言,能耐心傾聽別人發言。(2分)。
老師根據平時觀察記錄和學生的表現給予綜合評價。
優:5分。
良:4分。
及格:3分。
待努力:2分。
家庭習慣養成
(5分)
1.每次課後能按時完成相關作業。(2分)。
2.能獨立或在家長的配合下完成難度較大的作業展示,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有自己的想法。(2分)
3.能主房間,整理書包:1分。
家長根據學生的表現給予評價
優:5分。
良:4分。
及格:3分。
待努力:2分。
作業完成情況(10分)
1.按時完成。(5分)
2.作業質量。(3分)
3.作業的思維獨特、創新。(2分)
根據作業質量分為優、良兩個等級。
優:9-10分
良:6-8分
及格:5分
待努力:5分以下
活動性評價20%
講連環畫
故事
(10)分
能對照圖畫,準確講一講圖片上的內容,編成一個小故事,也可以大膽你創新。
將課本上的連環畫小故事作為考察內容,學生抽籤講故事,老師根據學生講故事的完整性和創意性行進評價。
1.能完整講故事,帶上動作,聲音洪亮,並能說出自己想法的,為優。
2.故事不夠完整,聲音不夠洪亮,需要老師提醒的,為良。
3.不能講下來,聲音太小的,為及格。
優:9-10分
良:6-8分
及格:5分
待努力:5分以下
整理書包比賽
(10分)
能在規定時間內將雜亂的文具和書本整理進書包。
給學生5分鐘的時間,將書包內的文具和書本放在桌子上,看學生能否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整理。
1.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整理任務,井井有條的,為優。
2.在規定時間內沒有完成,或是整理不夠有條理的,為良。
優:8-10
良:8分以下
水平性評價60%
重點考核學生道德認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為,分為認知能力和行為評價能力,具體內容為「教材和日常行為表現」。
(60分)
同於期末測試的評分標準,按對錯給分。
紙筆測試,以課程標準為依託,從本冊教材中選擇內容,出一份試題供學生考核
優秀:書寫工整,卷面整潔,總分>=55分。
良好:書寫較工整,卷面較整潔,50分=<總分<55分
合格:書寫能做到工整,總分<40分。
綜合評定等級:優秀(90—100分)、良好(80—90分)、合格(70—80分)、需努力(60分以上)。
六、評價活動具體安排表
項目
時間
地點
考評人員
講連環畫故事
一天(時間待定)
教室
老師
整理書包比賽
一天(時間待定)
教室
老師
紙筆測試
一天(時間待定)
一年級教室
語文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