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嬰兒去溼疹軟膏劑及其製備方法與流程
2023-05-24 20:08:46 4
本發明屬於藥物製劑領域,具體涉及到一種嬰兒去溼疹軟膏劑及其製備方法。
背景技術:
:嬰兒溼疹是一種常見的、由內外因素引起的過敏性皮膚炎症,為嬰兒時期最常見的皮膚病之一,皮損為由丘皰疹為主的多形性損害,有滲出傾向,反覆發作,急、慢性期重疊交替,伴劇烈瘙癢。嬰兒溼疹起病大多在生後1~3月,多見於頭面部,可逐漸蔓延至全身,初起時為散發或群集的小紅丘疹或紅斑,逐漸增多,並可見小水皰,黃白色鱗屑及痂皮,可有滲出、糜爛及繼發感染。患兒煩躁不安,夜間哭鬧,影響睡眠,常到處瘙癢。由於溼疹的病變在表皮,愈後不留瘢痕。嬰兒溼疹病因常難以確定,主要概括為直接病因-過敏因素、誘發因素-易過敏物質、內因-自身因素。目前常見的治療手段為,全身治療:1.抗組織胺類藥2.皮質類固醇激;3.抗生素;局部治療:主要是一些外敷用藥如維生素b6軟膏等;但是這種治療手段副作用強或是效果比較緩慢,目前大多採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進行治療。中醫認為嬰兒溼疹的治療,清熱解毒是根本,西醫認為過敏源是誘發原因,可以適當口服抗過敏藥,外用不含激素的藥膏,但是,西藥常見的去溼疹藥膏中含有大量的激素,容易形成依賴性肌膚,不僅無法去除溼疹,而且還會導致其他的皮膚疾病,目前最佳的治療手段是既能清熱解毒,又能抗過敏,並且安全有效,因此,中藥製劑成為較為安全的治療手段,但是純中藥成分效果慢,因此中西結合成分目前研究重點。公告號cn104257840b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治療嬰幼兒溼疹的藥物組合物及其製備方法,組成為紫草50-100份、艾葉100-150份、金銀花50-100份、秦皮50-80份、黃柏20-40份、黃芩20-40份、魚腥草10-20份、石膏20-30份、冰片4-10份;具有效果好、使用安全、無毒副作用等特點,無論硬度還是皮膚接觸感均較好,適合嬰幼兒皮膚外用,但是該發明屬於純中藥製劑,治療時間長,實驗證明治療時間為兩周時,治療效果才較為顯著,因此,因該進一步的提高治療效果,縮短治療時間。公開號為cn106236841a的中國專利申請公開了一種治療嬰幼兒溼疹的霜劑,包括中藥組份和乳膏基質組份;所述中藥組份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防己5-50,黃芪5-50,金銀花1-30,洋甘菊1-30,紫草1-30,當歸1-30,薄荷油0.01-5,冰片0.0-5,麻油1-50;所述乳膏基質組份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有機矽油5-35,甘油1-25,礦物油1-25,聚乙二醇0.01-10,硬脂酸鈉0.01-10,氫氧化鈉0.1-5,增稠劑1-15,去離子水餘量,該發明旨在製作一款適宜嬰幼兒長期使用的中草藥霜劑,針對預防和舒緩嬰幼兒溼疹、尿布疹、蚊蟲叮咬等皮膚過敏反應,但是該發明使用的中藥成分較多,並且部分中藥使用的提取方法是油脂高溫提取,不僅破環了有效成分,而且油脂高溫提取還產生有害物質。技術實現要素:為了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嬰兒去溼疹的軟膏劑,本發明主要以艾葉提取物為主要有效成分,洋甘菊精油為輔助成分,並且配合使用芒硝、天然抗氧化劑等對嬰兒溼疹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並且產品不含任何激素物質,安全適合嬰幼兒使用。本發明技術方案如下所示:一種嬰兒去溼疹軟膏劑,主要由以下質量分數的成分組成:黃凡士林1-2%、羊毛脂2-3%、單硬脂酸甘油酯18-20%、芒硝0.2-0.4%、艾葉提取物0.5-1%、洋甘菊精油0.4-0.6%、透皮促進劑5-7%、乳化劑4-8%、天然抗氧化劑2-3%和水50-70%。進一步的,所述的嬰兒去溼疹軟膏劑,由以下質量分數的成分組成:黃凡士林1.5%、羊毛脂2.5%、單硬脂酸甘油酯19%、芒硝0.3%、艾葉提取物0.8%、洋甘菊精油0.5%、透皮促進劑6%、乳化劑6%、天然抗氧化劑2.5%和水60.9%。羊毛脂:cas:8006-54-0。芒硝:主含含水硫酸鈉(na2so4·10h2o),具有瀉下通便,潤燥軟堅,清火消腫之功效,外治乳癰,痔瘡腫痛。洋甘菊精油:洋甘菊對舒緩抗敏問題具有較好的效果,具有抗過敏,抗發炎,止癢,抗菌的作用。進一步的,本發明還提供了所述的艾葉提取物的製備方法為:取艾葉,加入質量分數為6-8%的乙酸溶液,艾葉與乙酸溶液的料液比為1g:0.3-0.4ml,浸泡30-40min,置鍋內,150-250℃下炒30-35min後,取出,粉碎,加入質量分數35-45%的乙醇溶液,所述粉碎料與乙醇溶液的料液比為1g:20-30ml,浸泡2-4h,過濾,濾液濃縮,冷凍乾燥,即得。進一步的,所述的透皮促進劑由油酸、丙二醇和桉葉素按質量比3-5:2-4:1組成。優選的,所述的透皮促進劑由油酸、丙二醇和桉葉素按質量比4:3:1組成。本發明提供的透皮促進劑可以促進皮膚對藥物吸收的成分,皮膚中的表皮層對外界物質具有自發的防禦功能,而本發明提供的透皮促進劑可以使皮膚可逆的暫時失去防禦能力,並且不破壞皮膚的功能,其中油酸(cas:112-80-1)、丙二醇和桉葉素(cas:470-82-6)配合使用可以使艾葉提取物與洋甘菊精油更好地滲入至皮膚,而且親和性強,試驗證明當油酸、丙二醇和桉葉素配伍使用可以提高軟膏劑的去溼疹功效和透皮吸收速率。進一步的,所述的乳化劑由十二烷基硫酸鈉、泊洛沙姆和膠態二氧化矽按質量比9-11:2-4:1組成。優選的,所述的乳化劑由十二烷基硫酸鈉、泊洛沙姆和膠態二氧化矽按質量比10:3:1組成。泊洛沙姆(cas:9003-11-6)與皮膚相溶性佳,並且可以增加軟膏劑的粘稠度;膠態二氧化矽可以促進軟膏劑的混合均勻性,並且試驗證明十二烷基硫酸鈉、泊洛沙姆和膠態二氧化矽配合使用時具有緩釋增效的作用。進一步的,所述的天然抗氧化劑由維生素c和穀胱甘肽按質量比1-3:1組成。優選的,所述的天然抗氧化劑由維生素c和穀胱甘肽按質量比2:1組成。本發明還提供了所述的軟膏劑的製備方法,步驟為:s1:將黃凡士林、羊毛脂、單硬脂酸甘油酯加入油相鍋中,攪拌加熱到50℃-60℃,加入乳化劑,繼續攪拌均勻,得油相a;s2:將芒硝和水加入水相鍋中,攪拌加熱到80-90℃,恆溫30-40min,然後降溫至50℃-60℃,加入天然抗氧化劑,攪拌均勻,得水相b;s3:將油相a降溫至40-45℃,加入艾葉提取物、洋甘菊精油與透皮促進劑的混合液,混合均勻後加入到水相b中,混合均勻,得初乳c;s4:將初乳c透過9號篩,去除雜質,然後在溫度為30-40℃下,勻質10-20min,滅菌,冷卻至室溫,即得。本發明提供的嬰兒去溼疹軟膏劑安全無刺激,無毒性,並且本發明穩定性良好,經過6個月的加速穩定性試驗,有效成分含量艾葉提取物含量保持在92%以上,洋甘菊精油保持在90%以上,形狀基本無變化,均勻無分層現象。通過試驗證明本發明藥物藥效時間長,治癒時間短,而且能較快的進入皮膚內部,具有良好的增效緩釋功效,並且在治療期間動物實驗模型小鼠體重下降程度較低,體重回彈時間較短,說明了小鼠恢復健康時間較短。本發明以艾葉提取物為主要有效成分,洋甘菊為輔助有效成分,並且配合使用芒硝、天然抗氧化劑、透皮促進劑等,對嬰兒溼疹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本發明配方科學合理,具有配伍性,並且產品不含任何激素物質,安全適合嬰幼兒使用。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具有以下進步:1、本發明提供的去溼疹軟膏劑成分簡單,有效成分屬於中草藥,毒副作用小,並且配合使用透皮促進劑有利於提高其治療效果。2、本發明提供的配方中採用的乳化劑為十二烷基硫酸鈉、泊洛沙姆和膠態二氧化矽按一定重量比混合,有利於有效成分的穩定性,並且有助於軟膏劑的緩釋增效。3、本發明不添加任何激素成分,採用中西結合理論,安全有效。具體實施方式以下通過具體實施例進一步描述本發明,使本領域技術人員更加理解本發明技術方案,但是本發明不僅僅限於以下實施例;本發明使用的成分屬於常規產品,其中,洋甘菊精油購自湖北巨勝科技有限公司;芒硝購自上海恆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實施例1一種嬰兒去溼疹的軟膏劑所述的軟膏劑由以下質量分數的成分組成:黃凡士林1.5%、羊毛脂2.5%、單硬脂酸甘油酯19%、芒硝0.3%、艾葉提取物0.8%、洋甘菊精油0.5%、透皮促進劑6%、乳化劑6%、天然抗氧化劑2.5%和水60.9%;所述的艾葉提取物的製備方法為:取艾葉,加入質量分數為7%的乙酸溶液,艾葉與乙酸溶液的料液比為1g:0.35ml,浸泡35min,置鍋內,200℃下炒33min後,取出,粉碎,加入質量分數40%的乙醇溶液,所述粉碎料與乙醇溶液的料液比為1g:25ml,浸泡3h,過濾,濾液濃縮,冷凍乾燥,即得;所述的透皮促進劑由油酸、丙二醇和桉葉素按質量比4:3:1組成;所述的乳化劑由十二烷基硫酸鈉、泊洛沙姆和膠態二氧化矽按質量比10:3:1組成;所述的天然抗氧化劑由維生素c和穀胱甘肽按質量比2:1組成。所述的軟膏劑的製備方法,步驟為:s1:將黃凡士林、羊毛脂、單硬脂酸甘油酯加入油相鍋中,攪拌加熱到55℃,加入乳化劑,繼續攪拌均勻,得油相a;s2:將芒硝和水加入水相鍋中,攪拌加熱到85℃,恆溫35min,然後降溫至55℃,加入天然抗氧化劑,攪拌均勻,得水相b;s3:將油相a降溫至43℃,加入艾葉提取物、洋甘菊精油與透皮促進劑的混合液,混合均勻後加入到水相b中,混合均勻,得初乳c;s4:將初乳c透過9號篩,去除雜質,然後在溫度為35℃下,勻質15min,滅菌,冷卻至室溫,即得。實施例2一種嬰兒去溼疹的軟膏劑所述的軟膏劑由以下質量分數的成分組成:黃凡士林2%、羊毛脂2%、單硬脂酸甘油酯20%、芒硝0.2%、艾葉提取物1%、洋甘菊精油0.4%、透皮促進劑7%、乳化劑4%、天然抗氧化劑3%和水60.4%;所述的艾葉提取物的製備方法與實施例1相同;所述的透皮促進劑由油酸、丙二醇和桉葉素按質量比3:4:1組成;所述的乳化劑由十二烷基硫酸鈉、泊洛沙姆和膠態二氧化矽按質量比9:4:1組成;所述的天然抗氧化劑由維生素c和穀胱甘肽按質量比1:1組成。所述的軟膏劑的製備方法與實施例1類似。實施例3一種嬰兒去溼疹的軟膏劑所述的軟膏劑由以下質量分數的成分組成:黃凡士林1%、羊毛脂3%、單硬脂酸甘油酯18%、芒硝0.4%、艾葉提取物0.5%、洋甘菊精油0.6%、透皮促進劑5%、乳化劑8%、天然抗氧化劑2%和水61.5%;所述的艾葉提取物的製備方法與實施例1相同;所述的透皮促進劑由油酸、丙二醇和桉葉素按質量比5:2:1組成;所述的乳化劑由十二烷基硫酸鈉、泊洛沙姆和膠態二氧化矽按質量比11:2:1組成;所述的天然抗氧化劑由維生素c和穀胱甘肽按質量比3:1組成。所述的軟膏劑的製備方法與實施例1類似。對比例1一種嬰兒去溼疹的軟膏劑所述的軟膏劑由以下質量分數的成分組成:黃凡士林1.5%、羊毛脂2.5%、單硬脂酸甘油酯19%、艾葉提取物1.1%、洋甘菊精油0.5%、透皮促進劑6%、乳化劑6%、天然抗氧化劑2.5%和水60.9%;所述的艾葉提取物的製備方法與實施例1相同;所述的透皮促進劑由油酸、丙二醇和桉葉素按質量比4:3:1組成;所述的乳化劑由十二烷基硫酸鈉、泊洛沙姆和膠態二氧化矽按質量比10:3:1組成;所述的天然抗氧化劑由維生素c和穀胱甘肽按質量比2:1組成。所述的軟膏劑的製備方法與實施例1類似。與實施例1的區別是不添加芒硝,增加艾葉提取物的含量。對比例2一種嬰兒去溼疹的軟膏劑所述的軟膏劑由以下質量分數的成分組成:黃凡士林1.5%、羊毛脂2.5%、單硬脂酸甘油酯19%、芒硝0.3%、艾葉提取物0.8%、洋甘菊精油0.5%、透皮促進劑6%、乳化劑6%、天然抗氧化劑2.5%和水60.9%;所述的艾葉提取物的製備方法與實施例1相同;所述的透皮促進劑由油酸、丙二醇和桉葉素按質量比10:3:1組成;所述的乳化劑由十二烷基硫酸鈉、泊洛沙姆和膠態二氧化矽按質量比10:3:1組成;所述的天然抗氧化劑由維生素c和穀胱甘肽按質量比2:1組成。所述的軟膏劑的製備方法與實施例1類似。與實施例1的區別是改變透皮促進劑的組成比例,改成由油酸、丙二醇和桉葉素按質量比10:3:1組成。對比例3一種嬰兒去溼疹的軟膏劑所述的軟膏劑由以下質量分數的成分組成:黃凡士林1.5%、羊毛脂2.5%、單硬脂酸甘油酯19%、芒硝0.3%、艾葉提取物0.8%、洋甘菊精油0.5%、透皮促進劑6%、乳化劑6%、天然抗氧化劑2.5%和水60.9%;所述的艾葉提取物的製備方法與實施例1相同;所述的透皮促進劑由油酸、丙二醇和桉葉素按質量比4:3:1組成;所述的乳化劑由十二烷基硫酸鈉和泊洛沙姆和膠態二氧化矽按質量比10:3組成;所述的天然抗氧化劑由維生素c和穀胱甘肽按質量比2:1組成。所述的軟膏劑的製備方法與實施例1類似。與實施例的區別是改變乳化劑的組成比例,不添加膠態二氧化矽,增加泊洛沙姆的含量,由十二烷基硫酸鈉和泊洛沙姆按質量比10:3組成。對比例4一種嬰兒去溼疹的軟膏劑所述的軟膏劑由以下質量分數的成分組成:黃凡士林1.5%、羊毛脂2.5%、單硬脂酸甘油酯19%、芒硝0.3%、艾葉提取物0.8%、洋甘菊精油0.5%、透皮促進劑6%、乳化劑6%、天然抗氧化劑2.5%和水60.9%;所述的艾葉提取物的製備方法與實施例1相同;所述的透皮促進劑由油酸、丙二醇和桉葉素按質量比4:3:1組成;所述的乳化劑由十二烷基硫酸鈉、泊洛沙姆和膠態二氧化矽按質量比10:3:1組成;所述的天然抗氧化劑由維生素c和穀胱甘肽按質量比2:1組成。所述的軟膏劑的製備方法,步驟為:s1:將黃凡士林、羊毛脂、單硬脂酸甘油酯加入油相鍋中,攪拌加熱到55℃,加入乳化劑,繼續攪拌均勻,得油相a;s2:將芒硝和水加入水相鍋中,攪拌加熱到85℃,恆溫35min,然後降溫至55℃,加入天然抗氧化劑,攪拌均勻,得水相b;s3:將油相a降溫至43℃,加入到水相b中,混合均勻後加入艾葉提取物、洋甘菊精油與透皮促進劑的混合液,混合均勻,得初乳c;s4:將初乳c透過9號篩,去除雜質,然後在溫度為35℃下,勻質15min,滅菌,冷卻至室溫,即得。與實施例1的區別是製備方法步驟s3中改變了物質的混合順序,油相a先與水相b混合,然後再與艾葉提取物、洋甘菊精油與透皮促進劑混合。試驗例1、穩定性試驗試驗對象:實施例1-3與對比例2-4製備的嬰兒去溼疹的軟膏劑;加速試驗方法:將軟膏劑使用鋁質管進行包裝,在溫度40℃±2℃,相對溼度75%±5%的條件下放置6個月,在試驗期間第1個月、2個月、3個月、6個月末取樣一次,觀察軟膏的形狀、均勻性、分層、微生物生長變化,並且測定6個月粒度和活性組分含量情況,具體如表1所示。表1穩定性試驗數據加速試驗發現軟膏劑在放置6個月後,形狀與顏色均未發生變化,淡黃色膏體,並且膏質均勻不分層,微生物含量小於<100/g,符合國家標準,從表1中可以看出,本發明實施例1-3製得的軟膏劑在加速穩定性試驗中放置6個月後,其中95%以上的粒度均能透過9號篩,而且有效成分含量艾葉提取物含量保持在92%以上,洋甘菊精油保持在90%以上,說明本發明製得的軟膏劑穩定性好,而對比例2-3是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對組分進行任意的增減或是比例的改變,穩定性變差,對比例4是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對軟膏劑的製備方法進行了混合順序的改變,穩定性變差,說明了本發明技術方案不可隨意更改。試驗例2、毒性、刺激性與藥物釋放試驗試驗對象:實施例1-3與對比例1-4製備的嬰兒去溼疹的軟膏劑;材料:1個月幼年健康日本大耳朵家兔28隻,雌雄各佔一半,平均分7組,給藥前30小時,家兔背部脊柱兩側去毛,約25cm2,並且保證去毛皮膚無損傷;給藥方法:每個家兔塗抹軟膏0.15g,每12小時用藥一次,每隻動物分籠飼養,給藥48小時後,用溫水除去殘留物,每日觀察,連續7日。1、毒性與刺激性試驗結果:1、連續7日後,未見家兔皮膚、毛髮、眼睛、黏膜,以及呼吸、中樞神經系統等方面的異常表現,無死亡現象,未出現急性毒性反應;2、用溫水除去殘留物後72小時內,塗抹部分均未見紅斑與水腫等情況,停藥7天後也沒有紅斑與水腫等情況,說明本發明公開的軟膏劑對皮膚均無刺激性。2、藥物釋放試驗結果:用藥後不清洗局部皮膚,60小時內,測量家兔局部用藥部位血液中藥物濃度(以艾葉總黃酮為標準),具體如表2所示(數據為平均值)。表2血藥濃度變化(單位為mg/l)從表2中可以看出,本發明實施例1-3製得的軟膏劑吸收好,而且在人體停留的時間長,有效成分在局部血液的濃度高,藥效持久,說明了本發明具有良好的增效緩釋的功效,而對比例1-4是在實施例1技術方案的基礎上進行的改變,有效成分的持續時間降低,進一步說明了本發明技術方案不可隨意更改,本發明軟膏劑釋藥時間長,有利於提高藥膏的效果。試驗例3、藥物吸收試驗試驗對象:實施例1-3與對比例2-4製備的嬰兒去溼疹的軟膏劑;試驗方法:利用franz擴散池進行貼片的體外透皮試驗,用體重30±0.5g的小鼠腹部離體皮膚為透皮屏障,以透皮速率為指標,考察不同軟膏劑的滲透速率,具體結果如表3所示。表3軟膏劑的透皮吸收速率組別透皮吸收速率(μg/cm2)實施例14.53實施例24.30實施例34.36對比例23.89對比例33.96對比例43.75從表3中可以看出,本發明實施例1-3公開的軟膏劑透皮吸收速率在4.30μg/cm2以上,而對比例2-4製得的軟膏劑透皮吸收速率明顯低於實施例1-3,說明了本發明配方有利於藥物的吸收,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顯效。試驗例4、去溼疹效果試驗試驗對象:實施例1-3與對比例1-4製備的嬰兒去溼疹的軟膏劑;試驗方法:溼疹模型建立:70隻1個月大的nc/nga小鼠,重25g±0.5g,雌雄各佔一半,小鼠背部脊柱兩側去毛,約25cm2,並且保證去毛皮膚無損傷,一天後使用2%二硝基氯苯塗抹去毛區,以後每三天刺激一次,共四次,去毛區明顯紅斑、水腫及滲出等溼疹表現。給藥方法:出現溼疹24小時後,每隻小鼠各塗抹藥0.15g,每組10隻,雌雄各半,每6小時用藥一次,每隻小鼠分籠飼養,觀察小鼠皮膚變化,並且記錄小鼠體重變化,具體如表4所示,數據取平均值。表4溼疹小鼠的治療效果組別治癒時間(h)減重最大值(g)體重回彈時間(h)實施例1452.0450實施例2492.2153實施例3482.2952對比例1572.7662對比例2592.6964對比例3602.7170對比例4572.8068附註:治癒時間為開始結痂,紅斑水腫現象消失的時間,減重最大值為小鼠得溼疹後重量減輕程度的最大值,體重回彈時間為體重不再下降,開始增長的時間。從表4中可以看出,本發明實施例1-3對溼疹的治癒時間短,治療效果好,並且在治療期間實施例1-3組中的小鼠體重下降程度較低,體重回彈時間較短,說明了小鼠恢復健康時間較短,而對比例1-4治癒時間長,治療期間體重下降較多,恢復健康較慢,說明了本發明公開的軟膏劑配方中組分相互配伍具有良好的去溼疹功效,有利於快速恢復健康。上述實施例僅例示性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於限制本發明。任何熟悉此技術的人士在本發明的技術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飾或改變,仍應由本發明的權利要求所涵蓋。當前第1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