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呼吸用面罩的佩戴件以及呼吸用面罩的製作方法

2023-05-09 10:51:56 2

呼吸用面罩的佩戴件以及呼吸用面罩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使伴隨著呼吸用面罩的佩戴的不適感降低。覆蓋使用者的鼻孔並將加壓的呼吸用氣體供給至所述鼻孔的呼吸用面罩的佩戴件具有:一對連結部件,具有長條形狀,並且第一端部與所述呼吸用面罩連結;以及一對固定部件,與所述連結部件的第二端部連結,並且嵌入所述使用者的耳屏內側的凹處,從而能夠降低由於約束使用者的頭部周圍導致的不適感。
【專利說明】呼吸用面罩的佩戴件以及呼吸用面罩
【技術領域】
[0001]本申請是發明名稱為「呼吸用面罩的佩戴件以及呼吸用面罩」、國際申請日為2009年11月26日並且申請號為200980147592.7的發明專利申請的分案申請。
[0002]
本發明涉及覆蓋使用者的鼻孔並將加壓的呼吸用氣體供給至上述鼻孔的呼吸用面罩及其佩戴件。
【背景技術】
[0003]作為在睡眠時氣道堵塞而成為無呼吸狀態的睡眠時無呼吸症候群的治療方法之一,已知下述CPAP(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療法:通過在患者睡眠時向鼻孔持續地供給被加壓至392~1961Pa左右的呼吸用氣體來拓寬氣道,幫助患者的呼吸。
[0004]在CPAP療法中,使用具有對空氣加壓而生成呼吸用氣體的功能的呼吸用氣體供給裝置。呼吸用氣體供給裝置生成的呼吸用氣體由軟管供給至呼吸用面罩。呼吸用面罩的一個例子如專利文獻I所述,構成為覆蓋使用該面罩的患者(以下記為使用者)的鼻孔。然後,使用者通過在睡眠時佩戴呼吸用面罩而接受呼吸用氣體的供給。
[0005]為了得到基於CPAP療法的預定的治療效果,重要的是令呼吸用氣體不會洩露到呼吸用面罩的外部。因此,要求使呼吸用面罩緊貼在使用者的鼻孔周邊,並在該狀態下長時間地固定。為了應對該要求,提出了各種方法。例如,在專利文獻I或專利文獻2中披露了一種頭盔式的佩戴件。頭盔式的佩戴件通過將固定帶綁在使用者的頭部周邊而固定呼吸用面罩。另外,專利文獻3中披露的感冒面罩式的佩戴件將環狀的橡膠帶等卡合在耳朵的周圍而固定呼吸用面罩。並且,在專利文獻2中披露了連接上述佩戴件的角度能夠調節的呼吸用面罩。該呼吸用面罩具有佩戴件的連接部能夠旋轉地構成的角度調節機構,調節呼吸用面罩相對於使用者的鼻孔周邊的角度,使呼吸用面罩的緊貼度提高。
[0006]另外,若呼吸用氣體或使用者的呼氣所包含的水份在呼吸用面罩的內壁結露,水滴掉落在仰臥的使用者的臉上,則會使使用者意外地醒來。因此,提出了對其進行防止的方法。例如,對比文獻4披露的呼吸用面罩中,外廓(框架)構成為雙層,在呼吸用面罩的外壁與內壁之間具有隔熱用的空氣層。由此,將呼吸用面罩的內壁的溫度保持得高於外壁的溫度,抑制結露。
[0007]並且,在使用者佩戴呼吸用面罩並橫臥時,若軟管被身體壓潰,則會阻礙呼吸用氣體的供給,給治療帶來障礙。為了對其進行防止,例如在專利文獻5中披露了將與軟管連接的L形管能夠旋轉地設置於框架的呼吸用面罩。根據該呼吸用面罩,能夠使軟管預先朝向使用者橫臥而 被身體壓在底下的可能性較小的方向,因此能夠防止壓潰軟管。
[0008]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9 - 10311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4 - 572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4 - 209061號公報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2008 - 119239號公報 專利文獻5:日本特開2004 - 570號公報。

【發明內容】

[0009]本發明要解決的問題
然而,在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如下各種問題。首先,專利文獻I或專利文獻2披露的頭盔式的佩戴件中,由於用固定帶壓迫頭部周邊,因此有可能給使用者帶來約束感或壓迫感這樣的不適感。另外,專利文獻3披露的感冒面罩式的佩戴件中,橡膠帶會陷入使用者的耳根,有可能產生不適感或者疼痛。這樣的不適感或疼痛是妨礙優質睡眠的主要原因。鑑於抑制不必要且有害的醒來而確保優質睡眠這樣的CPAP療法的治療目的,這會成為問題。
[0010]另外,在固定帶等佩戴件中,在睡眠中使用者改變姿勢時,呼吸用面罩或管會與使用者的身體或寢具等接觸而被拉伸,有時對固定帶會在寬度方向作用扭曲的力。這樣,固定帶會扭曲,呼吸用面罩有可能從鼻孔周邊錯位。這從治療效果的觀點而言會成為問題。
[0011]另外,專利文獻2披露的呼吸用面罩和佩戴件的角度調節機構中,若在使用者橫臥時被壓在底下則會壓迫使用者的面部,有可能給使用者帶來不適感。此外,若在佩戴有呼吸用面罩的狀態下欲與使用者的鼻子的高度或鼻孔的朝向對應地調節呼吸用面罩的角度,則有可能容易在鼻孔周邊產生間隙而在角度調節後需要將佩戴件再次重新佩戴。這從使用者的便利性的觀點出發會成為問題。
[0012]並且,專利文獻4披露的呼吸用面罩在製造雙層構造的框架時,成本的增加會成為問題。例如若欲利用吹塑成形等高難度的技術來一體成形,則會導致成本增加。即使使用將內壁和外壁各自成形 並將其組合的方法,由於部件數量的增加和組裝工時數的增加,也有可能導致成本增加。
[0013]而且,專利文獻5披露的呼吸用面罩中,由於將框架與L形管作為不同部件形成並將其組合,因此由於部件數量及工時數增加而會帶來成本增加的問題。另外,若L形管能夠自由旋轉,則有可能軟管與額頭或口唇部接觸而給使用者帶來不適感。
[0014]因此,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降低伴隨著佩戴的不適感的呼吸用面罩及其佩戴件。
[0015]另外,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呼吸用面罩不易錯位的佩戴件。
[0016]本發明的再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在佩戴時能夠進行與使用者的鼻孔的角度對應的調節,佩戴容易的佩戴件。
[0017]本發明的再另一目的在於以低成本提供一種能夠抑制結露的呼吸用面罩。
[0018]本發明的再另一目的在於以低成本提供一種能夠防止呼吸用氣體的供給被阻礙的呼吸用面罩。
[0019]用於解決問題的方法
為達到所述目的,根據本發明的第一方案,是一種佩戴件,是覆蓋使用者的鼻孔並將加壓的呼吸用氣體供給至所述鼻孔的呼吸用面罩的佩戴件,設有:一對連結部件,具有長條形狀,並且第一端部與所述呼吸用面罩連結;以及一對固定部件,與所述連結部件的第二端部連結,並且嵌入所述使用者的耳屏內側的凹處。
[0020]根據本發明的第二方案,是一種向使用者供給呼吸用氣體的呼吸用面罩的佩戴件,設有:一對連結部件,具有長條形狀,並且第一端部與所述呼吸用面罩連結;以及框架部,與所述連結部件的第二端部連結,並且配置在所述使用者的耳郭的周圍,所述框架部具有與所述使用者的耳根抵接而施力的施力部。
[0021]根據本發明的第三方案,是一種覆蓋使用者的鼻孔而將加壓的呼吸用氣體供給至所述鼻孔的呼吸用面罩的佩戴件,設有:一對連結部件,具有長條形狀,並且第一端部與所述呼吸用面罩連結,將所述呼吸用面罩固定在使用者的鼻孔周邊;以及支承部件,沿所述連結部件的長度方向延伸,並且具有大於該連結部件的剛性,所述支承部件在所述第一端部側具有第一寬度,在其之外的部分具有窄於所述第一寬度的第二寬度。
[0022]根據本發明的第四方案,是一種具有佩戴件的呼吸用面罩,所述佩戴件具有:一對連結部件,具有長條形狀,並且第一端部與所述呼吸用面罩連結,將所述呼吸用面罩固定於使用者的臉;以及支承部件對,設於所述連結部件對,具有大於所述一對連結部件的剛性。而且,所述支承部件對具有固定於所述呼吸用面罩的第一板狀部件、和固定於所述連結部件的第二板狀部件, 所述第一、第二板狀部件在進行所述呼吸用面罩的角度調節時能夠以成為角度調節的支點的位置為轉動軸進行轉動。
[0023]根據本發明的第五方案,是一種覆蓋使用者的鼻孔並將呼吸用氣體供給至所述鼻孔的呼吸用面罩,設有:第一部件,抵接於使用者的面部並覆蓋所述鼻孔;第二部件,覆蓋所述第一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並且具有大於所述第一部件的剛性。而且,在所述第一部件設有將所述呼吸用氣體吸入內部的第一進氣口和將呼氣排出的第一排氣口這兩者、或者所述第一進氣口,在所述第二部件設有與所述呼吸用氣體的運送機構連接、嵌入所述第一進氣口部分的第二進氣口和嵌入所述第一排氣口部分並與外部連通的第二排氣口這兩者、或者所述第一排氣口。而且,在所述第一部件與第二部件之間設有空洞,或者所述第一部件具有防水性。
[0024]根據本發明的第六方案,是一種覆蓋使用者的鼻孔並將呼吸用氣體供給至所述鼻孔的呼吸用面罩,包括:第一部件,抵接於所述使用者的面部並覆蓋所述鼻孔;以及第二部件,與所述呼吸用氣體的運送機構在預定的位置連接,與所述第一部件連結,並且具有大於所述第一部件的剛性。而且,所述第一部件與所述第二部件的連結部分具有180度旋轉對稱的形狀。
[0025]發明的效果
根據本發明的第一、第二方案,能夠將呼吸用面罩固定在使用者的鼻孔周邊部,並且降低伴隨著佩戴的不適感。
[0026]根據本發明的第三方案,能夠防止在使用中呼吸用面罩錯位,並且能夠降低伴隨著佩戴的不適感。
[0027]根據本發明的第四方案,能夠進行在佩戴時與使用者的鼻子的構造對應的調節,提供一種佩戴容易的呼吸用面罩的佩戴件。
[0028]根據本發明的第五方案,能夠以低成本提供一種能夠抑制結露的呼吸用面罩。
[0029]根據本發明的第六方案,能夠以低成本提供一種能夠防止呼吸用氣體的供給被阻礙的呼吸用面罩。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0030]圖1是說明本發明的呼吸用面罩及其佩戴件能夠適用的CPAP系統整體的結構的圖。
[0031]圖2是說明第一實施方式的佩戴件的使用狀況的圖。
[0032]圖3是說明塞子12嵌入耳屏內側的凹處的狀況的圖。
[0033]圖4是說明佩戴件14的結構的圖。
[0034]圖5是說明作為固定部件的塞子12的第一實施例的圖。
[0035]圖6是說明插入部12d的變形例的圖。
[0036]圖7是說明作為固定部件的塞子12的第二實施例的圖。
[0037]圖8是說明第二實施例的使用狀況的圖。
[0038]圖9是說明第二實施例的變形例的圖。
[0039]圖10是說明第二實施例的塞子12與連結部12b的連接構造的圖。
[0040]圖11是說明作為固定部件的塞子12的第三實施例的圖。
[0041]圖12是說明塞子12和耳掛部13的變`形例的圖。
[0042]圖13是說明佩戴件的第二實施方式的圖。
[0043]圖14是說明佩戴件14的使用狀況的圖。
[0044]圖15是說明施力部130b的形狀的例子的圖。
[0045]圖16是說明第二實施方式的變形例的圖。
[0046]圖17是說明支承部件的結構的圖。
[0047]圖18是說明面板16的變形例的圖。
[0048]圖19是說明作為支承部件的面板16的圖。
[0049]圖20是說明佩戴件的第四實施方式的作用的圖。
[0050]圖21是說明板狀部件160a、160b的變形例的圖。
[0051]圖22是說明在以往的頭盔式的佩戴件上應用佩戴件的第三或者第四實施方式的面板16的例子的圖。
[0052]圖23是說明將佩戴件14的第一實施方式與第三實施方式進行組合的情況的圖。
[0053]圖24是說明以往的呼吸用面罩的結構的圖。
[0054]圖25是說明框架的構造的圖。
[0055]圖26是框架各部的放大圖。
[0056]圖27是說明緩衝件的構造的圖。
[0057]圖28是表示緩衝件的截面的圖。
[0058]圖29是表示將框架20和緩衝件30嵌合的狀態的剖視圖。
[0059]圖30是表示分別具有進氣口和排氣口的框架20及緩衝件30的結構例的圖。
[0060]圖31是說明框架20和緩衝件30的嵌合部的形狀例的圖。
[0061]圖32是說明應用有框架20及緩衝件30的以往的呼吸用面罩的例子的圖。
[0062]圖33是說明框架20和面板16的嵌合方法相關的實施例的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63]下面,根據【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但是,本發明的技術範圍不限於這些實施方式,也包括權利要求所述的事項及其等同替代物。[0064]圖1是說明本發明的呼吸用面罩及其佩戴件所應用的CPAP系統整體的結構的圖。該CPAP系統為,向接受CPAP療法的睡眠無呼吸症候群的患者(使用者)的氣道送入與醫師的處方壓對應而加壓的呼吸用氣體,從而拓寬氣道,幫助使用者的呼吸。
[0065]CPAP系統具有:呼吸用氣體供給裝置2,輸入有醫師的處方壓,根據處方壓對空氣加壓並供給呼吸用氣體;軟管4a、4b,運送呼吸用氣體;以及呼吸用面罩8,使用者在睡眠時佩戴。此處,進一步示出了加溼器6,其在將呼吸用氣體加溼至預先設定的溼度後供給至呼吸用面罩8。
[0066]若電源接通則呼吸用氣體供給裝置2開始動作,被加壓的呼吸用氣體經由軟管4a首先傳送至加溼器6。由加溼器6加溼的呼吸用氣體經由軟管4b傳送至呼吸用面罩8。呼吸用面罩8藉助後述的佩戴件而緊貼在鼻孔周邊部並被固定以覆蓋使用者的鼻孔,將呼吸用氣體從使用者的鼻孔傳送至氣道。
[0067]呼吸用氣體供給裝置2以例如固定壓方式或變動壓方式的動作模式進行動作,其中,固定壓方式為,將空氣加壓至392~1961Pa的範圍的恆定壓;變動壓方式為,利用設在裝置內的呼吸用氣體的壓力傳感器或流量傳感器來監視使用者的呼吸狀態,根據呼吸狀態來調節壓力。此外,加溼器6用於防止鼻孔內部或咽頭部的黏膜的乾燥,但也可以根據醫師的處方或使用者的喜好而省略。
[0068]在下面的說明中,說明呼吸用面罩的佩戴件以及呼吸用面罩的各實施方式。下面示出的實施方式分別能夠通過單獨或者組合、或者與其他組合來實施。
[0069][1]佩戴件的第一實施方式
圖2是說明第一實施方式的佩戴件的使用狀況的圖。此處,示出使用者利用佩戴件14佩戴呼吸用面罩8時的主視圖與側視圖。在與軟管4b連結並覆蓋鼻孔的呼吸用面罩8的兩側部連結有佩戴件14。佩戴件14具有:具有長條形狀且一個端部與呼吸用面罩8的兩側部的某一個連結的一對連結部件即固定帶10 ;以及與固定帶10的另一端部連結的一對固定部件即塞子12。此外,在以下的說明中,以佩戴時的使用者為基準,規定左右、前後、及上下的各方向。
[0070]此處圖3表示耳部的名稱以及塞子12的使用狀況。塞子12如虛線所示地嵌入使用者的耳屏周邊的凹處。此處,通過將固定帶10構成為適當的長度,在使用者佩戴著呼吸用面罩8時,為沿固定帶10的長度方向作用有張力(箭頭Tl)的狀態。這樣,塞子12克服施加的張力而被鉤在耳屏的內側。由此,佩戴件14將呼吸用面罩8以緊貼在使用者的鼻孔周邊部的狀態進行固定。
[0071]上述構成的佩戴件14不會像頭盔式的佩戴件那樣約束並壓迫使用者的頭部。因此,具有降低肉體的痛苦、約束感、壓迫感這樣的不適感的效果。另外,與頭盔式相比,與佩戴件接觸的頭部的面積較小。因此,能夠降低與佩戴件接觸處出汗蒸發導致的不適感。另外,能夠避免頭髮弄亂這樣的不便。
[0072]另外,佩戴件14在使用者仰臥時不會像頭盔式那樣與枕頭接觸。因此,能夠防止在使用者翻身時由於與枕頭的摩擦使佩戴件與頭部的相對位置錯位,結果使呼吸用面罩8的位置錯位這樣的情況。若呼吸用面罩8錯位,則會失去與使用者的鼻孔周邊部的緊貼狀態,呼吸用氣體從在呼吸用面罩8與使用者的面部之間所產生的間隙洩漏,因此無法向使用者的氣道送入期望量的呼吸氣體而治療效果較差,而且會產生向使用者的臉施加呼吸用氣體而導致意外且有害的醒來這樣的問題,但根據本實施方式,能夠避免該問題。
[0073]另外,與用環狀的橡膠帶等彈性部件卡止在耳朵的周圍的感冒面罩式的佩戴件相比時,本實施方式的佩戴件14能夠減輕帶給使用者的痛苦。這是由於耳朵的周圍是易於感到疼痛的敏感的部位,感冒面罩式的佩戴件由於陷入該部位而給使用者帶來痛苦,但耳屏內側與耳朵的周圍相比是堅固的構造,是不易感到疼痛的部位。因此,本實施方式的佩戴件14能夠減輕使用者的痛苦。
[0074]並且,根據本實施方式,在佩戴佩戴件時,不需要像頭盔式那樣掛在後頭部這樣的動作。因此,即使是在肩的動作區域存有不便的使用者,也可以容易地佩戴呼吸用面罩8。
[0075]圖4是說明佩戴件14的結構的圖。圖4(A)以右側的佩戴件14為例而表示其整體的結構。固定帶10作為一個例子由非伸縮性的布形成。如上所述,固定帶10的一端部與呼吸用面罩8的側部連結,另一端部與塞子12連結。此處,作為將固定帶10與呼吸用面罩8的側部連結的方法,能夠以縫合或樹脂粘接等進行固定。另外,作為優選方式如圖4 (A)所示,在固定帶10的端部與呼吸用面罩8的側部設有能夠互相嵌合的帶扣或鉤這樣的嵌合部10a,能夠互相裝拆地構成。由此,能夠將固定帶10與呼吸用面罩8分解而清洗,能夠保持衛生。[0076]另一方面,作為將固定帶10與塞子12連結的方法,能夠以縫合或樹脂粘接等進行固定。另外,作為優選方式如圖4(A)所示,在固定帶10的尖端設有克羅(Velcro,註冊商標)或魔術貼(magic tape,註冊商標)這樣的已知的面接合件10b。然後,將其尖端通過設在塞子12的帶扣12a的孔而折回,利用面接合件IOb而卡止在固定帶10的表面。由此,作為固定帶10整體能夠進行長度調節。此外,除面接合件IOb以外,能夠利用各種卡止機構。例如,也可以在固定帶10的尖端部和與其對置的固定帶10的中央部的某一方上設有等間隔的調節孔,在另一方上設有與調節孔卡合的爪或按鈕。或者,也可以在帶扣12a側設有能夠與固定帶10表面的材質卡止的齒。
[0077]在進一步優選的方式中,由具有伸縮性的布橡膠等不同部件形成固定帶10的一部分、例如通過帶扣12a並折回的部分10c。由此,能夠防止固定帶10整體的過度的伸縮性,提高長度調節的自由度。
[0078]由此能夠將固定帶10的長度調節為適於使用者的臉的尺寸的長度。然後,如圖2、圖3說明的那樣,相對於固定帶10的長度方向的張力Tl而塞子12鉤在耳屏處,從而能夠使呼吸用面罩8緊貼在使用者的鼻孔周邊部並固定。
[0079]接下來,說明塞子12。嵌入耳屏內側的凹處的塞子12利用露出到耳屏的外部的連結部12b與帶扣12a連結。優選的是,塞子12、連結部12b大致配置在固定帶10的中心線C(由點劃線表示)上。由此,能夠不分散塞子12對於耳屏內側的鉤力地克服作用於固定帶10的長度方向的張力。因此,能夠防止塞子12的脫落。
[0080]塞子的點劃線C的截面如圖4(B)所示。嵌入耳屏內側的凹處的塞子12具有大致半球狀的形狀。並且,在劃分塞子12的底面與側面的邊緣El具有圓角,這在緩和佩戴時的接觸並減輕使用者的痛苦方面是優選的。
[0081]另外,通過使塞子12的直徑Rl大於與連結部12b的連接部分的直徑R2,在塞子12嵌入耳屏內側的凹處時,能夠增大耳屏內側的凹處的接觸面積,能夠使鉤力增大。另外,塞子12的高度Hl優選是收納在耳屏內側的凹處的高度。而且,優選減小連結部12b從耳屏露出的部分的高度即直徑R3。在使用者橫臥且連結部12b與枕頭接觸並壓迫耳屏附近的情況下,通過減小直徑R3,能夠減輕壓迫感。作為優選的尺寸的例子,塞子12的直徑Rl為13~17mm,高度Hl為5~10mm,連結部12b的直徑R3為8mm以下,但本實施方式不限於該數值範圍。
[0082]塞子12能夠利用單獨的材質的一體成形來形成其整體,也可以利用多個材質的組合來形成。在由單獨的材質形成的情況下,適於使用具有適當的彈性、耐久性、生物體適合性的材質。作為該材質的例子,能夠例舉矽酮橡膠、天然橡膠、聚苯乙烯橡膠、聚異戊間二烯橡膠、聚氨酯彈性體、氨基甲酸乙酯等低回彈部件。另一方面,在由多個材質形成的情況下,如圖4(C)的剖視圖所示,例如由尼龍等材質Ml形成連結部12b和塞子12的陰影所示的內部,由氨基甲酸乙酯等低回彈部件或矽酮橡膠等材質M2包覆外部。由此,能夠增大嵌入耳屏內側時的摩擦 力,能夠防止塞子12的脫落。並且,能夠緩和接觸並減輕使用者的痛苦。
[0083]再參照圖3並使用圖4(A)說明塞子12的其他優選方式。在塞子12上,在嵌入耳屏的內側的凹處時與外耳道相通處,設有作為通音孔12c的缺口部。由此,能夠確保外部環境的聲音或鬧鐘的警報聲音通過的路徑。因此,即使使用者佩戴著佩戴件14在睡眠中也可以聽到非常情況時的外部環境的聲音或鬧鐘的警報聲音,能夠確保安全性,且提高便利性。此外,為了確保聲音的路徑,也可以在塞子12設有貫穿孔以代替缺口部。
[0084]此外,為了確保佩戴件14的衛生,優選的是將其分解並清洗,但使用者需要自己再次組裝佩戴件14。因此,為了正確且有效地幫助組裝操作,在塞子12上設有判別其左右的判別機構。例如,若放大塞子12如圖4(D)所示,則通過在塞子12 (此處為設在塞子12上的連結部12b)處形成突起12p,從而能夠利用突起的有無或其數量來判別左右。另外,作為判別機構,除突起以外也可以設有字符或記號、圖案。
[0085][固定部件的第一實施例]
圖5是說明作為固定部件的塞子12的第一實施例的圖。圖5(A)~(D)是表示塞子12的從側面方向的外觀的圖。在圖5(A)所示的例子中,塞子12還有插入外耳道的入口附近的插入部12d。插入部12d至少其一部分具有與外耳道的直徑等同或與其相比略大的直徑,形成為大致圓柱形或者大致圓錐梯形(由點劃線圖示)。通過設有該插入部12d,塞子12嵌合在耳屏內側的凹處,此外還利用插入部12d的外壁與外耳道的摩擦力,以更高的可靠性防止塞子12的脫落。特別是在使連結部12b向箭頭T2所示的方向轉動的外力作用於連結部12b的情況下,與該外力聯動,塞子12欲向箭頭T3所示的方向轉動。此時通過具有插入部12d,通過其摩擦力及反作用力能夠克服所述轉動,能夠以高於不設置插入部12d時的可靠性防止塞子12的脫落。
[0086]另外,在這種情況下,如圖5(B)所示,通過在塞子12和插入部12d的整體上設置缺口部或者貫穿孔,能夠確保通音孔12c。因此,確保在睡眠時的使用者的安全性,且提高便利性。
[0087]另外,考慮到外耳道一般而言具有向使用者的臉的前方且上方緩慢彎曲的形狀,優選通過使插入部12d能夠沿外耳道的形狀變形,能夠維持相對於外耳道的摩擦力,並防止給使用者帶來不協調感或壓迫感。例如,在由矽酮橡膠形成塞子12的情況下,插入部12d能夠由與其相比剛性較低的材質例如氨基甲酸乙酯等低回彈材料形成。或者,在由矽酮橡膠等同一材質將塞子12和插入部12d—體成形的情況下,如圖5(C)所示,也可以在插入部12d設有直徑2_左右的空洞12e,從而使其剛性下降而能夠變形。此外,此時為空洞兼作通音孔12c的結構,在簡化形狀並容易成形方面是適宜的方式。
[0088]或者,也可以如圖5(D)所示地設置插入部12d,使得插入部12d的中心相對於塞子12的中心CL具有某種程度的角度。具體而言,由於一般外耳道向使用者的臉的前方且上方緩慢彎曲,因此插入部12d設有在佩戴時能夠向使用者的臉的前方且上方沿著外耳道插入的角度。
[0089]由此,通過使插入部12d沿著外耳道變形,在塞子12上作用應力,能夠防止塞子12相對於耳屏的位置微妙地錯位。即,由於將塞子12與耳屏的位置關係適宜地保持並得到插入部12d與外耳道的摩擦力,因此更可靠地防止脫落。並且,能夠防止給使用者帶來壓迫感。
[0090]圖6是表示插入部12d的變形例的圖。插入部12d能夠為下述結構:具有沿插入方向延伸的軸、以及沿與插入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突出的多個部位。
[0091]例如,如圖6 (A)所示,能夠在軸120d的周圍設有多個刀的凸緣這樣的形狀的摩擦板121d。或者,如圖6(B)所示,也可以以在軸120d的周圍形成螺紋的槽的方式將摩擦板12Id設為螺旋狀。圖6 (A)、(B)的情況的摩擦板12Id的平面形狀能夠是例如圖6 (C)所示的圓形、圖6 (D)所示的三葉草形、圖6(E)所示的心形等各種任意形狀。或者,也可以對於每個摩擦板121d改變形狀。而且,例如在圖6(C)的圓形形狀的情況下通過設有缺口部或貫穿孔,確保通音孔12c。另外,在圖6 (D)的三葉草形或圖6 (E)的心形等的情況下,即使不特別設有缺口部或貫穿孔,也可以確保作為通音孔12c的間隙。在圖6(A)~(E)中,優選摩擦板121d由矽酮橡膠等具有彈性的材質構成。由此構成,即使外耳道的直徑存在個體差異,在將插入部12d插入外耳道時摩擦板121d也能夠彎曲而緊貼於外耳道。因此,提高相對於外耳道的摩擦力,能夠可·靠地防止塞子12和插入部12d的脫落。並且,能夠緩和對外耳道的接觸,能夠防止給使用者帶來壓迫感。
[0092]並且,也可以在上述圖6 (A)~(E)所示的結構中應用圖5(C)所示的結構,通過在軸120d設置空洞而使插入部12d整體能夠變形。或者,也可以設為相對於塞子12的中心,軸120d具有沿著外耳道的角度。由此,能夠維持相對於外耳道的摩擦力,同時防止給使用者帶來不協調感或壓迫感。通過為這樣的結構,能夠維持相對於外耳道的摩擦力,並減輕對於外耳道的接觸。因此,能夠防止塞子12的脫落,並且減輕使用者的不協調感或壓迫感。
[0093]另外,也可以是使塞子12的中心與軸120d的中心錯位的結構。圖6(F)表示該結構的塞子12的中心和軸120d的剖視圖。如圖所示,通過令塞子12的中心CL與軸120d的中心錯位,能夠適宜地保持塞子12相對於耳屏的位置關係、和含有軸120d的插入部12d相對於外耳道的位置關係。
[0094]進而在這種情況下,通過軸120d由例如矽酮橡膠等具有彈性的材質構成,並且在內部設有空洞121h,能夠沿著外耳道使軸120d能夠變形。此外,此時設在軸120d的空洞121h為封閉的空間,從而能夠將軸120d變形容易地構成,並且能夠防止汙垢進入。或者,也可以如圖6(G)所示,軸120d相對於塞子12的中心CL具有沿著外耳道的角度。
[0095]通過這樣的結構,能夠防止塞子12及插入部12d的脫落。
[0096]另外,在圖6(F)、(G)中,摩擦板121d的直徑越向尖端部越小。由於一般外耳道是尖端較細的形狀,因此通過這樣的結構,能夠維持插入部12d相對於外耳道的摩擦力,同時減輕相對於外耳道的接觸。因此,能夠防止脫落,並且減輕使用者的不協調感或壓迫感。
[0097][固定部件的第二實施例]
圖7是說明作為固定部件的塞子12的第二實施例的圖。在圖7(A)中以右側的塞子12為例示出其俯視圖,在圖7(B)中示出其側視圖。此處,為了易於理解,省略了連結部12b的圖示。另外,圖8是說明第二實施例的使用狀況的圖。在圖8中,以右側的耳朵為例,耳朵的各部名稱、嵌入有塞子12的狀態如虛線所示。
[0098]首先,在圖7(A)、圖8中,紙面的右方為前方,即在使用者的面部側,紙面的左方為後方,即與使用者的後頭部側對應,垂直於紙面的方向與使用者的左右方向對應。第二實施例的塞子12由以前後方向為長度方向的板狀片構成,具有在佩戴時從耳屏內側的凹處到達對耳屏內側的凹處的長度方向的長度L。此處,塞子12例如具有在前後和/或上下為非對稱的大致橢圓形,優選是外徑R』的大直徑部和外徑r』的小直徑部在前後方向連結的蠶豆狀的形狀。
[0099]塞子12除了卡止在耳屏的內側的凹處的卡止部124a,還在長度方向與卡止部124a大致對置的位置,具有卡止在對耳屏的內側的凹處的卡止部124b。卡止部124a具有沿著耳屏內側的凹處的形狀的在上下方向和/或左右方向彎曲的面。同樣,卡止部124b具有沿著對耳屏內側的凹處的形狀的在上下方向和/或左右方向彎曲的面。更優選的是,塞子12具有卡止在屏間切跡內側的凹處的卡止部124c。卡止部124c具有沿著屏間切跡的內側的凹處的形狀的在上下方向和/或左右方向彎曲的面。
[0100]圖7(B)與圖7(A)的從箭頭P的側視圖對應。在圖7(B)中,紙面的上方對應於使用者的右方,紙面的下方對應於使用者的左方,即頭部側。在優選方式之一中,塞子12在其側面形狀中,卡止部124a向外耳道的入口彎曲,卡止部124b向與卡止部124a相反的方向彎曲。即,塞子12作為整體形成平緩的S形。
[0101]在如上所述的塞子12中,長度方向的長度L的適宜尺寸例如是13~30mm。另外,大直徑部的外徑R』的適宜尺寸例如是13~20mm。另一方面,小直徑部的外徑r』的適宜尺寸例如是7~15mm。進一步塞子12的厚度H』的適宜尺寸例如是2~10mm。但是,此處所示的塞子12的形狀、尺寸只是一個例子,大直徑部、小直徑部不限於標準的圓弧狀的形狀。塞子12例如能夠是由平面或自由曲面形成的任意形狀。另外,卡止部124a、b、或者c的形狀只要能夠分別卡止於耳屏、對耳屏、或者屏間切跡即可,能夠為任意的形狀。
[0102]在第二實施例中,卡止部124a卡止在耳屏內側的凹處,此外,卡止部124b卡止在對耳屏內側的凹處。因此,即使對於耳屏較小的使用者而言,塞子12也不易脫離。特別是,如圖7(B)的箭頭D』所示,即使在有使塞子12整體向前方轉彎的力作用的情況下,由於卡止部124b卡止在對耳屏內側的凹處,防止塞子12脫離。對於這一點,在上述第一實施例中,通過插入部12d在外耳道內被卡止而防止塞子12脫離,但第二實施例沒有插入部12d也取得了相同效果。因此,即使對於外耳道容易感到疼痛或異物感的使用者而言,也可以經受長時間的佩戴。但是,一併包括第二實施例的卡止部124a、上述第一實施例的插入部12d的結構當然也是可以的。由此,由於卡止部124b卡止在對耳屏內側的凹處,並且插入部12d在外耳道內被卡止,因此能夠進一步強化鉤,能夠更可靠地防止塞子12脫離。 [0103]並且,塞子12通過卡止部124c卡止在屏間切跡內側的凹處而強化了鉤力。[0104]在上述內容中,卡止部124a、b、及c具有沿著耳屏、對耳屏、以及屏間切跡各內側的凹處的形狀的彎曲面,這在增大接觸面積並強化鉤力方面罩有有利的作用。另外,卡止部124a向外耳道的入口彎曲,卡止部124b向與卡止部124a相反方向,即以緊貼在對耳屏內側的凹處的方式彎曲,從而相對於耳屏內側的凹處和對耳屏內側的凹處的接觸面積進一步增大,強化了鉤力。
[0105]另外,與第一實施例同樣,在塞子12能夠設有與外耳道相通的通音用的缺口(或者孔)124d。由此,使用者能夠聽到外部環境的聲音。因此,使用者的安全性和便利性提高。
[0106]另外,在優選方式之一中,塞子12在長度方向具有伸縮性。由此,即使耳屏與對耳屏的距離存在個體差異的情況下,也可以佩戴同一尺寸的塞子12。為了得到伸縮性,塞子12例如由矽酮橡膠、天然橡膠、聚苯乙烯橡膠、聚異戊間二烯橡膠、聚氨酯彈性體、氨基甲酸乙酯等彈性部件一體成形,與具有大於塞子12的剛性的連結部12b連結。彈性部件作為緩衝件起作用,從而也具有降低使用者的痛苦這樣的效果。另外,由於塞子12在側面形狀作為整體形成S形,因此塞子12在長度方向易於彎曲,能夠具有伸縮性。
[0107]圖9是說明第二實施例的變形例的圖。在圖9(A)~(D)中,表示令塞子12作為整體在長度方向易於彎曲而得到伸縮性的例子。
[0108]圖9 (A)是在塞子12的小直徑部設有孔125a的例子。圖9 (B)是在塞子12的小直徑部沿著長度方向設有長條形狀的狹縫125b的例子。圖9(C)是在塞子12的小直徑部設有空洞(中空或者凹處)125c的例子。圖9(D)是在塞子12的小直徑部設有缺口 125d的例子。
[0109]在圖9(A)~(D)中,由於設有孔125a或狹縫125b、空洞125c、或者缺口 125d的小直徑部的剛性相對下降,因此在此處塞子12易於彎曲。因此,塞子12作為整體而彎曲,從而能夠具有長度方向的伸縮性。此外,此處,設於塞子12的孔125a或狹縫125b、或者缺口 125d也可以兼作通音孔。
[0110]圖10是說明第二實施例的塞子12與連結部12b的連接構造的圖。在圖10⑷中以右側的塞子12為例,其俯視圖示出連結部12b的一部分。在圖10⑶中,示出圖10(B)的在NN』的剖視圖。在圖10(A)、(B)中,紙面的右方對應於前方,紙面的左方對應於後方。
[0111]此處,塞子12被分割為內部構造12i與外部構造12ο,內部構造12i和外部構造12ο分別由不同部件構成。即,內部構造12i與連結部12b —體成形,這些由尼龍等具有某種程度的剛性的部件形成。另一方面,塞子12的外部構造12ο由矽酮橡膠或氨基甲酸乙酯等彈性部件形成。由此,作為塞子12整體能夠確保某種程度的強度,並且能夠增大嵌入耳屏或對耳屏內側時的摩擦力,能夠防止塞子12的脫落。並且,能夠緩和接觸,降低使用者的痛苦。 [0112]此處,通過將塞子12的長度方向的內部構造12i的長度L』縮短,能夠將塞子12的長度方向的外部構造12ο的長度L1、L2延長。由此,能夠確保塞子12在長度方向的伸縮性。
[0113]此處,塞子12的長度方向的內部構造12i的長度L』的適宜尺寸例如是3~15mm。另外,塞子12的長度方向的外部構造12ο的從內部構造12i起的前方的長度LI的適宜尺寸例如是0.5~26mm。另一方面,從內部構造12i向後方的長度L2的適宜尺寸例如是0.5~26mm。此外,此處所示的形狀、尺寸只是例子,也可以是滿足上述要件的各種形狀、尺寸。例如,只有具有卡止部124a、b及前後方向的長度L即可,上下的尺寸也可以是到達耳輪腳的大小。
[0114]並且,在第二實施例中,如箭頭Dl所示,塞子12通過以與連結部12b的連接部分為中心在前後方向變形,能夠模擬前後方向的傾動動作。使用者的耳朵的角度存在個體差異,既有耳朵比較朝向前方的使用者,也有耳朵比較朝向的左右側面方向的使用者。但是,通過塞子12在前後方向傾動,能夠對應該個體差異,塞子12能夠與使用者的耳朵的角度無關而卡止在預定的位置。
[0115]在適宜方式之一中,構成為使塞子12的外部構造12ο與內部構造12i互相嵌合從而能夠裝拆。由此,能夠將塞子12分解並清洗,能夠保持清潔。在這種情況下,塞子12的外部構造12ο和內部構造12i的組合構成為具有在左右不同的嵌合形狀。例如,如圖10(C)所示的塞子12的外部構造12ο所示,嵌合部124k是向上打開的C形,在前後具有非對稱的形狀。由此,若欲使塞子12與左右相反的連結部12b嵌合則無法嵌合,因此能夠容易知道組裝失誤,能夠有助於正確的組裝。另外,在塞子12的外部構造12ο中,也可以沿著嵌合部124k的C形設有通音用的缺口(或者孔)124d。此外,不限於此處所示的例子,嵌合部的形狀能夠為各種各樣。當然也可以是左右完全不同的形狀。
[0116][固定部件的第三實施例]
圖11是說明作為固定部件的塞子12的第三實施例的圖。第三實施例是以更高可靠性防止塞子12的脫落方面進一步優選的實施例。第三實施例能夠單獨,或者與上述的第一、第二實施例的任一個同時實施。
[0117]在圖1l(A)所示的構成中,作為能夠卡合在耳朵的周圍的卡合部件,佩戴件14還具有鉤形狀的耳掛部13。耳掛部13與固定帶10的連結有塞子12的端部連結。優選的是,如圖1l(A)所示,耳掛部13與塞子12的連結部12b連結。由此,塞子12和耳掛部13例如能夠由矽酮橡膠等同一材質利用一體成形而形成。或者,塞子12和耳掛部13能夠由不同材質形成,但在這種情況下,優選的是由具有某種程度的彈性和剛性的材質形成耳掛部13,以便維持鉤形狀而容易掛在耳朵周圍。作為該材質的例子,能夠例舉尼龍、乙酸纖維素、賽璐珞等樹脂,或者鈦、不鏽鋼、鋁、杜拉鋁等金屬。
[0118]通過這樣地設有耳掛部13,能夠以更高的可靠性防止塞子12的脫落。或者,即使在塞子12脫落的情況下,能夠利用耳掛部13防止佩戴件14整體的脫落。
[0119]另外,使耳掛部13的虛線AB的截面形狀為如圖11⑶所示,與耳朵的周圍接觸側為形成曲線的紡錘形或圓形,這在防止耳掛部13陷入耳朵的周圍方面是優選的方式。由此,能夠減輕使用者的痛苦。特別是,在為紡錘形的情況下,即使在使用者橫臥時用枕頭等壓迫耳朵,由於圖11 (B)的截面形狀的上部A附近的厚度較薄,因此能夠減輕壓迫感。
[0120]另外,耳掛部13的截面的直徑不一定為恆定。例如,能夠在與耳朵的周圍卡合時在最發揮鉤力的中央部附近13b增大直徑,在尖端部13a減小直徑。由此,在中央部附近13b防止扭曲並維持鉤形狀,容易掛在耳朵周圍,並且能夠防止對於耳朵的周圍的侵入。另一方面,能夠在尖端部13a沿著耳朵的周圍的形狀能夠進行某種程度變形,能夠減輕對於耳朵的周圍的壓迫感。
[0121]另外,如圖1l(C)所示,也可以構成為耳掛部13相對於塞子12能夠在箭頭T4所示的方向轉動。例如, 可以為下述結構:可以是將塞子12和耳掛部13利用不同部件能夠轉動地組合,也可以是由具有某種程度的彈性的矽酮橡膠等單獨材質一體成形而能夠通過扭曲來轉動。由此,能夠利用在使耳掛部13卡合在耳朵的周圍後邊使塞子12轉動邊嵌入耳屏內側的凹處、或者在使塞子12嵌入耳屏內側的凹處後邊使耳掛部13轉動邊與耳朵的周圍卡合這樣的動作步驟來佩戴佩戴件14。因此,與塞子12和耳掛部13不轉動的情況相t匕,能夠更容易地佩戴佩戴件14。此外,圖11 (A)~(C)所示的耳掛部13從減輕對於耳朵的周圍的侵入方面而言,優選的是直徑例如為3~10_,但本實施方式不限於該數值範圍。
[0122]並且,如圖1UD)所示,耳掛部13也可以是環狀。在這種情況下,通過由具有伸縮性的材質來形成耳掛部13,構成為能夠卡合在耳朵的周圍。這是所謂的感冒面罩式的形狀,但即使是該耳掛部13,與單獨使用其的情況相比,通過用作本實施方式的塞子12的輔助性機構,能夠減輕使用者的痛苦。因此,通過使用該耳掛部13,能夠以更高的可靠性防止塞子12的脫落。
[0123]圖12是說明塞子12和耳掛部13的變形例的圖。在該變形例中,如圖12⑷所示,塞子12和耳掛部13由能夠裝拆的不同部件形成。例如,塞子12由具有適當的彈性、耐久性、生物體適合性的硬度40左右的矽酮材質形成。另一方面,耳掛部13由具有某種程度的彈性和剛性的尼龍材質與連結部12b、帶扣12a利用一體成形而形成。而且,在設於塞子12的孔部122b中嵌入耳掛部13側的嵌合部122a而互相安裝。
[0124]此外,此處塞子12示出圖6(F)或者(G)所示的變形例的形狀的外觀。在這種情況下,圖6(F)或者(G)所示的空洞121h能夠與孔部122b連通,也可以不連通,但通過為連通的結構,能夠令成形容易。
[0125]這樣,通過將塞子12和耳掛部13能夠裝拆地構成,能夠分解並清洗,或更換磨損的每個部件。因此,對於使用者的便利性提高。
[0126]另外,在該變形例中,耳掛部13的尖端部13a其放大圖如圖12⑶所示,直徑間斷地變化,形成為所謂的圓盤被串起來的形狀。由此,在將耳掛部13整體由同一材質一體成形時,能夠使尖端部13a的剛性相對下降。由此,在中央部附近13b防止扭曲並維持鉤形狀,容易掛在耳朵周圍,並且能夠防止對於耳朵的周圍的侵入。另一方面,能夠使得在尖端部13a沿著耳朵的周圍的形狀能夠進行某種程度變形,能夠減輕對於耳朵的周圍的壓迫感。
[0127]並且,設圖12(A)的橫向為X軸、縱向為Y軸、與紙面垂直的方向為Z軸,Y —Z軸的外觀如圖12(C)所示,能夠將耳掛部13作為整體成形為扭曲的立體形狀,使得從中央部附近13b到連結部12b的部分、與尖端部13a在Y — Z軸方向具有不同的角度。由此,在使用者佩戴時,耳掛部13的形狀容易適合沿著耳朵周圍的曲面形狀。因此,耳掛部13能夠更可靠地固定在耳朵周圍,並且能夠緩和相對於使用者的接觸而防止痛苦。
[0128][2]佩戴件的第二實施方式 圖13是說明佩戴件14的第二實施方式的圖。該佩戴件14設在固定帶10的連結呼吸用面罩8的端部相反側的端部,被固定在使用者的耳朵的位置。圖13作為例子表示右耳用的佩戴件14,紙面的右方對應於前方,紙面的左方對應於後方。
[0129]如圖所示,該佩戴件14具有彎曲為上下反轉的U形的框架部130a。框架部130a在其一端側具有用於與固定帶10連結的帶扣12a,在另一端側具有施力部130b。施力部130b設在框架部130a的內側。框架部130a與施力部130b作為整體以描繪回頭形曲線的形狀一體成形,在彎曲部分130c互相結合。框架部130a與施力部130b由例如與上述耳掛部13同樣的具有某種程度的彈性和剛性的,尼龍、乙酸纖維素、賽璐珞等樹脂,或者鈦、不鏽鋼、鋁、杜拉鋁等金屬形成。
[0130]施力部130b具有框架部130a的上下的長度的1/ 2~3 / 4左右的長度,並且大致沿著耳根的形狀緩慢彎曲,其尖端從框架部130a離開。框架部130a與施力部130b的各截面構成為大致圓形。彎曲部分130c的直徑構成得小於框架部130a或者施力部130b的其他部分,具有相對較低的剛性。利用該結構,施力部130b以彎曲部分130c為中心,如箭頭D2所示地在前後方向傾動。
[0131]此外,此處,圖示了與第一實施方式的塞子12同時實施第二實施方式的情況,但能夠單獨實施第二實施方式。另外,實施第二實施方式時的呼吸用面罩能夠是僅覆蓋鼻孔部周邊的呼吸用面罩,也可以是覆蓋鼻孔部與嘴的呼吸用面罩。
[0132]圖14是說明圖13所示的佩戴件14的使用狀況的圖。在圖14中,為了易於理解,省略了塞子12的圖示。在圖14中,作為例子示出右耳,紙面的右方對應於前方,紙面的左方對應於後方。框架部130a圍繞耳郭的周圍並將其圍住而配置。而且,施力部130b在框架部130a的內側從耳朵的背後與耳根抵接,向前方施力。此外,為了更可靠地固定佩戴件14,框架部130a及施力部130b也可以是以沿著使用者的側頭部的耳根的形狀的方式對於使用者而言向左右方向即本圖中與紙面垂直方向彎曲的形狀。
[0133]根據第二實施方式,由於框架部130a圍繞耳郭的周圍並圍住,因此能夠防止與帶扣12a連結的固定帶10的張力所導致的負載局部地施加在耳根。因此,能夠防止感冒面罩式的佩戴件那樣的,橡膠帶等所導致的負載局部地施加在耳根而產生疼痛。特別是,能夠防止橡膠帶陷入耳根的上端部而產生疼痛。另外,即使在使用者橫臥時,也可以防止在框架部130a被夾在耳與頭部之間的狀態下耳朵被壓迫、框架部130a陷入耳朵的背側或頭部而產生疼痛。
[0134]而且,施力部130b遍及耳根整體施力,從而能夠可靠地固定呼吸用面罩。另外,SP使在耳朵的形狀或大小存在個體差異的情況下,施力部130b與耳根也難以產生間隙,強化了鉤力。因此,能夠防止由於佩戴件錯位而該部分摩擦而增加疼痛,能夠減輕伴隨著呼吸用面罩的佩戴的疼痛或不適感。
[0135]圖15是說明施力部130b的形狀的例子的圖。圖15⑷是具有施力部130b的尖端與框架部130a連接的環形形狀的例子。優選的是,施力部130b的直徑構成得小於框架部130a的直徑。由此,通過由施力部130b形成的環形彎曲而進行施力。圖15(B)是施力部130b在其尖端與框架部130a連接並且具有折曲形狀、通過折曲形狀伸縮來進行施力的例子。圖15(C)是施力部130b不在框架部130a的尖端而在中心部與框架部130a —體化、另一方面尖端從框架部130a離開,作為整體為分支的形狀的例子。優選的是,施力部130b的直徑構成得小於框架部130a的直徑。由此,施力部130b容易向箭頭D3的方向進行傾動,通過傾動來進行施力。此外,相對於框架部130a設有海綿等低回彈原材料或阿爾法凝膠、金屬制的彈簧等分體部件作為施力部130b的情況的也包含在第二實施方式中。
[0136]圖16是說明第二實施方式的變形例的圖。圖16(A)是帶扣12a具有多個固定帶通孔12s的佩戴件14的例子。由此,固定帶10的長度能夠階段性地調節,佩戴時的自由度提高。圖16(B)是改變固定帶通孔12s的角度,配置為扇狀的例子。由此,能夠變更固定帶
10相對於框架部130a的角度。因此,能夠對應使用者的鼻孔部和耳朵的位置關係的個體差巳
[0137]圖16(C)是在框架部130a包括能夠卡止在耳輪腳(參照圖8)的卡止部130d的佩戴件14的例子。由此,強化了鉤力。另外,圖16(D)是在框架部130a描繪的U形狀的內側設有肋130e的佩戴件14的例子。虛線FF』的截面形狀如下段所示。由此,減小框架部130a的直徑,實現小型化、輕量化,另一方面,能夠確保框架部130b的強度。或者,也可以代替設有肋130e而將框架部130a的截面構成為內側(F)縮窄的紡錘形的截面。此處,肋130e或者為紡錘形時的稜部為不觸碰耳根的上部地圍繞其的尺寸、形狀,從而能夠防止肋130e與耳根的上部摩擦而產生疼痛。
[0138]此外,在將第二實施方式與第一實施方式的塞子12 —起實施的情況下,通過利用施力部130b進行施力,能夠分散施加於耳屏或對耳屏的力。因此,能夠減輕隨著呼吸用面罩的佩戴的使用者的痛苦或不適感。
[0139][3]佩戴件的第三實施方式
在第三實施方式中,佩戴件14具有沿著其長度方向而設的支承部件。
[0140]圖17是說明支承部件的結構的圖。圖17(A)以第一實施方式的右側的固定帶10為例,表示設在固定帶10上的支承部件。但是,第三實施方式能夠單獨,或者與第一、第二實施方式,或者與其他佩戴件的任一個以上同時實施。另外,實施第三實施方式時的呼吸用面罩能夠是僅覆蓋鼻孔部周邊的呼吸用面罩,也可以是覆蓋鼻孔部與嘴的呼吸用面罩。
[0141]如圖17(A)所示,在固定帶10上作為支承部件而設有面板16,所述支承部件沿固定帶10的長度方向延伸並且具有大於固定帶10的剛性,且在寬度方向具有一定的長度。面板16優選由除了剛性還具有耐久性的材質,例如由尼龍、聚縮醛、聚丙烯等形成。而且,固定帶10與面板16至少在面板16的周緣部利用縫合或樹脂粘接等方法固定。而且,在面板16的端部設有能夠相對於呼吸用面罩8的側部嵌合的嵌合部16a。由此,固定帶10利用面板16與呼吸用面罩8連結。
[0142]由於面板16在固定帶10的長度方向與寬度方向具有不變的長度並且具有某種程度的剛性,因此能夠取得如下效果。第一,即使在加壓的呼吸用氣體供給至呼吸用面罩8內,在固定帶10的長度方向作用有張力時,能夠利用長度方向的應力防止固定帶10的延伸,使呼吸用面罩8緊貼在使用者的鼻孔周邊部。第二,即使在作用有使呼吸用面罩8向固定帶10的寬度方向扭曲的外力(如箭頭T5表示)的情況下,能夠利用寬度方向的應力防止固定帶10的扭曲,防止呼吸用面罩8的錯位。
[0143]此處,進一步優選的是,面板16在與呼吸用面罩8的側部連結的端部附近具有平面部16b,該平面部16b具有寬度方向的長度和長度方向的長度。例如,對於長度方向為3~15cm,寬度為2~5cm的面板16而言,平面部16b形成為具有在長度方向為Icm以上、在寬度方向為2cm以上的平面區域。由此,能夠增大對於寬度方向的扭曲的應力,能以更高的可靠性防止扭曲 。但是,平面部16b的尺寸不限於上述數值範圍。
[0144]另外,在進一步優選的方式中,面板16在長度方向的一部分,具有下述寬度:窄於與呼吸用面罩8連結的端部的寬度。具體而言,如圖17(A)所示,相對於與呼吸用面罩8連結的端部的寬度W1,在從長度方向的中央部附近到塞子12附近的部分,具有窄於寬度Wl的寬度W2。即,具有所謂的面板16上部被挖去的形狀。
[0145]在使呼吸用面罩8固定在使用者的鼻孔周邊部並防止錯位方面,希望使面板16具有某種程度的剛性,但在如圖2所示地使用者進行佩戴時,固定帶10會通過顴骨上方,因此若將面板16沿固定帶10的整個表面設置,則有可能面板16與顴骨接觸而帶來痛苦。因此,通過使面板16為如上所述的形狀,能夠防止向顴骨的接觸(或者即使與顴骨接觸,其面積也較小),防止給使用者帶來痛苦。
[0146]此外,在安裝有面板16時的固定帶10的形狀中,優選的是,使固定帶10的通過塞子12的帶扣12a並折回的部分的寬度W3窄於設有面板16的部分的寬度W4。而且,將具有如上所述的形狀的面板16設在與折回的固定帶10不重合的位置。由此,能夠構成為面板16與折回的固定帶10不重合。
[0147]由此,在將通過帶扣12a的固定帶10的尖端折回時,能夠確保設在固定帶尖端的面接合件IOb所卡止的固定帶10的表面積,能夠提高固定帶10的長度調整的自由度。並且,由於折回的固定帶10的尖端及面接合件IOb與面板16位於不互相重合的位置關係,因此能夠減薄作為固定帶10及面板16整體的厚度。由此,在使用者橫臥而將臉的側面壓向枕頭時,能夠防止固定帶10與面板16陷入面部所導致的痛苦。
[0148]此外,能夠在面板16上設置用於判別左右的判別機構。若例如放大面板16的與呼吸用面罩8的嵌合部16a附近而表示在圖17(B)中,則在面板16設有突起16p,能夠利用突起的有無或其數量來判別左右。另外,作為判別機構,除突起以外也可以設有字符或記號、圖案。由此,在將佩戴件14與呼吸用面罩8連結時能夠容易地判別左右。因此,在將佩戴件14分解並清洗,使用者再次將其組裝時,能夠有助於有效且正確的操作。
[0149]另外,如圖17(C)所示,在並用塞子12和耳掛部13的情況下,面板16對於固定帶10也適用。在這種情況 下,除了利用耳掛部13防止塞子12的脫落的效果之外,還有利用面板16防止固定帶10的扭曲的效果,能夠將呼吸用面罩8更可靠地緊貼在使用者的鼻孔周邊部並進行固定。
[0150]圖18是說明面板16的變形例的圖。圖18⑷~(C)表示平面部16b的形狀的例子。如圖18(A)~(C)所示,平面部16b能夠為以不與將固定帶10折回時的尖端部重疊的方式與設在尖端部的面接合件IOb的形狀對應的任意形狀。
[0151]另外,圖18(D)表示在與塞子12連結的端部附近,寬度變寬的面板16的形狀的例子。根據這樣的形狀,能夠設置具有寬度方向的長度的多個平面部16b、16c。因此,與圖17(A)、或者圖18(A)~(C)所示的情況相比,能夠進一步增大相對於寬度方向的扭轉的應力。而且,通過令面板16的長度方向的中心部處的寬度變窄,折回的固定帶10的尖端部的面接合件IOb卡止於固定帶10的中央附近。因此,不使長度調整的自由度下降,就能夠提高防止扭曲的效果。另外,能夠避免面板16接觸顴骨而減輕使用者的痛苦。而且,能夠防止固定帶10與面板16重合而增加厚度,能夠防止在使用者橫臥時固定帶10向面部陷入而帶來痛苦。
[0152][4]佩戴件的第四實施方式
在第四實施方式中,佩戴件14具有沿著其長度方向而設的支承部件。該支承部件具有固定在呼吸用面罩8的第一板狀部件、固定在上述連結部件的第二板狀部件,上述第一、第二板狀部件能夠轉動地構成。第四實施方式能夠單獨,或者與第一、第二實施方式,或者與其他佩戴件的任一個以上同時實施。另外,實施第四實施方式時的呼吸用面罩能夠是僅覆蓋鼻孔部周邊的呼吸用面罩8,也可以是覆蓋鼻孔部與嘴的呼吸用面罩。[0153]圖19是說明作為支承部件的面板16的圖。圖19(A)表示右側的面板16的俯視圖,圖19(B)表示箭頭P』方向的剖視圖。面板16由具有與呼吸用面罩8連結的嵌合部16a的第一板狀部件160a、與固定帶10連結的第二板狀部件160b構成。板狀部件160a、160b互相利用轉動軸160c能夠轉動地組合。轉動軸160c構成為,設在板狀部件160a(或者160b)側的突起嵌入設在板狀部件160b(或者160a)側的孔(或者凹部或缺口)。此處,板狀部件160a、板狀部件160b的與板狀部件160a重合的部分構成為扇形,在扇的主要部分設有轉動軸160c。適宜方式的板狀部件160a、160b的厚度是0.1~3mm。
[0154]根據該結構,將板狀部件160a與呼吸用面罩8連結,將板狀部件160b與固定帶10連結,從而呼吸用面罩8與固定帶10的角度為可變。此處,轉動軸160c設在與使用者佩戴呼吸用面罩8時的鼻孔的下端一致的位置,因此以鼻孔的下端為中心的呼吸用面罩8的角度調節變得可能。使用圖20對其進行詳細說明。
[0155]圖20是說明第四實施方式的作用的圖。本實施方式在與僅覆蓋鼻孔部周邊的呼吸用面罩8同時實施的情況下,特別有利。在圖20中,示意地示出使用者的側臉。此處,以水平面為基準,代表性地示出鼻孔向上的角度為α的情況、鼻孔向下的角度為β的情況。使用者的鼻孔的角度大致具有角度α與角度β之間的角度。
[0156]呼吸用面罩8期望覆蓋鼻孔部而在與鼻孔周邊抵接的周緣部不產生間隙。但是,由於如圖所示,鼻孔的角度存在個體差異,因此需要進行調節以使呼吸用面罩8的周緣部相對於使用者的面部的角度(即呼吸用面罩8的角度)與鼻孔的角度一致,使周緣部緊貼在鼻孔周邊。即,在鼻孔的角度為α的情況下,需要以虛線81所示的角度佩戴呼吸用面罩8,在鼻孔的角度為β的情況下,需要以虛線82所示的角度佩戴呼吸用面罩8。
[0157]根據轉動軸160c設在與鼻孔下端的位置Nb —致的位置的本實施方式,通過板狀部件160a、b以鼻孔下端的位置Nb為中心轉動,能夠以鼻孔下端的位置Nb為支點而進行呼吸用面罩8的角度調節。
[0158]這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效果。通常,在使用者佩戴呼吸用面罩8時,首先,調節固定帶10的長度,以使呼吸用面罩8的應該與鼻孔下端對置的位置(此處稱為鼻孔下端的對置位置)緊貼在鼻孔下端。然後,利用固定帶10佩戴呼吸用面罩8,確認實際上呼吸用面罩8的鼻孔下端的對置位置緊貼在鼻孔下端。此處,在鼻孔周邊的至少一部分沒有緊貼呼吸用面罩8或反之強力壓迫的情況下,即在判明呼吸用面罩8的角度不適當的情況下,在呼吸用面罩8的上下方向的中心具有角度調節機構的現有技術中,以從鼻孔下端的位置Nb離開的位置Nm為轉動軸,進行呼吸用面罩8的角度調節。因此,呼吸用面罩8的鼻孔下端的對置位置從鼻孔下端錯位,其結果是,在鼻孔下端會產生間隙或反之鼻孔下端被強力壓迫。這樣,必須再次調節固定帶10的長度或佩戴位置。這樣,由於呼吸用面罩8的角度不適當是在調節了固定帶10的長度後判明的,因此需要在進行呼吸用面罩8的角度調節後,進行固定帶10的長度的再調節。
[0159]對於這 一點,根據本實施方式,由於以鼻孔下端的位置Nb為支點進行呼吸用面罩8的角度調節,因此呼吸用面罩8的鼻孔下端的對置位置不會錯位。因此,即使進行呼吸用面罩8的角度調節,也不需要再調節固定帶10的長度。因此,伴隨角度調節的呼吸用面罩8的佩戴變得容易,使用者的便利性提高。
[0160]另外,由於現有技術的角度調節機構具有某種程度的厚度,因此在使用者翻身時若將角度調節機構壓在底下,則有可能壓迫臉而產生不適感。對於這一點,根據本實施方式,由於能夠將角度調節機構整體形成得較薄,因此能夠防止該不適感。
[0161]此外,上述的第三實施方式說明的面板16中,在長度方向的一部分上部被挖去,具有比與呼吸用面罩8連結的端部的寬度窄的寬度。在同時實施該結構與第四實施方式的情況下,優選板狀部件160a、160b的轉動軸160c設在面板16的下端部,即寬度較窄的部分的延長線上。因此,在使板狀部件160a、160b轉動時,確保作為面板16整體的強度。
[0162]圖21是說明板狀部件160a、160b的變形例的圖。在圖21⑷~(C)中,示出在使板狀部件160a、160b轉動時用於固定轉動位置的固定機構。例如圖2UA)是令轉動軸160c為星形或者其他齒輪形狀、利用齒輪機構構成固定機構的例子。在這個例子中,在板狀部件160b側配設在以轉動軸160c為中心的圓的圓弧上的齒輪狀的突起,嵌入板狀部件160a側的與轉動軸160c對應的齒輪狀的孔或者凹部,通過兩者嚙合,固定轉動位置。然後,若以大於這樣的齒輪機構嚙合的力的力使板狀部件160a、b轉動,則解除固定,被固定在其他轉動位置。另外,圖21 (B)是在板狀部件160b的圓周附近設有突起160d、沿著板狀部件160a的圓周設有孔或者凹部160e的例子。在這個例子中,以轉動軸160c為中心使板狀部件160a、160b轉動,使板狀部件160b的突起160d與板狀部件160a的孔或者凹部160e互相卡合,從而固定轉動位置。而且,圖21(C)是在板狀部件160b的圓周附近設有突起160f,另一方面在板狀部件160a設有沿著圓周的圓弧狀的開口 160g,從而構成固定機構的例子。在這個例子中,設在板狀部件160b上的開口 160g在其周緣部具有波形的部分。然後,在以轉動軸160c為中心使板狀部件160a、160b轉動時,板狀部件160b的突起160f在板狀部件160a的開口 160g內移動,與波形的波谷部分卡合,從而固定轉動位置。
[0163]圖22是說明在以往的頭盔式的佩戴件中應用第三或者第四實施方式的面板16的例子的圖。圖22所示的例子是具有與呼吸用面罩8的兩側部連結的固定帶100,使固定帶100卡止於使用者的頭部周圍的頭盔式的佩戴件的例子。各固定帶100通過使用者的顴骨上方,在耳朵的前方分岔為兩個。而且,分岔的端部分別在使用者的頭頂部及後頭部環狀地連結,卡止在使用者的頭部周圍。
[0164]在該結構中,若對於呼吸用面罩8在固定帶100的整個表面設有具有剛性的支承部件用於防止在固定帶100的寬度方向的扭曲,則支承部件有可能與顴骨接觸並給使用者帶來疼痛。
[0165]因此,在以防止該痛苦並防止固定帶100的扭曲為課題時,通過將本實施方式的面板16應用於固定帶100,能夠避免與使用者的顴骨接觸而防止給使用者帶來痛苦,且能夠防止固定帶100的寬度方向的扭曲。
[0166]這樣,第三或者第四實施方式也可以應用於頭盔式的佩戴件。即,根據第三或者第四實施方式,提供一種支承部件,是設置在與呼吸用面罩8的兩側部連結而卡止在使用者的頭部周圍的佩戴件(上述例的固定帶100)上的支承部件(上述例的面板16),沿佩戴件的長度方向延伸並且具有大於佩戴件的剛性,長度方向的一部分處的寬度窄於其他部分的覽度。 [0167]圖23是說明將佩戴件14的第一實施方式與第三實施方式進行組合的情況的圖。此處,示出了包括上述的固定帶10、塞子12、耳掛部13、以及面板16的佩戴件14的使用狀況。即,在呼吸用面罩8的兩側部連結有固定帶10的一個的端部,其另一端部與塞子12連結。而且,塞子12嵌入使用者的耳屏周邊的凹處並被固定。並且在固定帶10的端部設有耳掛部13,耳掛部13卡合在耳朵周圍。
[0168]並且,在固定帶10上設有面板16作為支承部件。面板16沿固定帶10的長度方向延伸,並且在與呼吸用面罩8的連結部附近具有某種程度的寬度,形成平面部。由此,能夠防止固定帶10在長度方向過度伸縮,且能夠防止寬度方向的扭曲。而且,由於與顴骨接觸的部分的寬度形成得較窄,因此能夠防止使用者的痛苦。
[0169]根據該結構的佩戴件14,能夠減輕佩戴呼吸用面罩8時的痛苦或不適感,並且能夠防止呼吸用面罩8的錯位。並且,呼吸用面罩8的佩戴變得容易。
[0170][5]呼吸用面罩的第一實施方式
首先,使用圖23說明呼吸用面罩8的概要結構。呼吸用面罩8具有:形成其外廓並且與軟管4b連結的框架20 ;以及與該框架20組合使用而與使用者的鼻孔周邊部接觸而對其進行覆蓋的緩衝件30。
[0171]此處說明以往的呼吸用面罩的結構,之後說明本實施方式。
[0172]圖24是說明以往的呼吸用面罩的結構的圖。在圖24中示意地示出呼吸用面罩的剖視圖。附圖的下方對應於仰臥的使用者的鼻孔周邊部的位置。一般的呼吸用面罩具有:構成呼吸用面罩的外殼的框架200、以及設在框架200的開口部204周緣而與使用者的鼻孔周邊部抵接的緩衝件300。框架200具有與供給呼吸用氣體的軟管4b接合的進氣口 202。此外,此處示出了在相對於仰臥的使用者的鼻孔周邊部的鉛垂上方設有進氣口 202的情況。
[0173]該結構的呼吸用面罩中,利用開口部204覆蓋使用者的鼻孔而利用佩戴件緊貼在使用者的鼻孔周邊部並固定。然後,將從進氣口 202供給的呼吸用氣體送入使用者的鼻孔。
[0174]此處,進氣口 202或框架200由具有某種程度以上的剛性的材質形成,使得不會由於施加外力或由於使用者的呼吸而內部為負壓導致形狀變化而用於供給呼吸用氣體的路徑被阻塞。
[0175]另一方面,為了將呼吸用氣體送入使用者的鼻孔,期望使框架200緊貼在面部來確保氣密狀態。但是,若將具有剛性的框架200按壓至面部則會導致痛苦,另外,框架200的開口部204周緣的形狀不一定沿著每個使用者的面部的形狀,而有可能產生空隙。因此,對於設在框架200的開口部202周緣的緩衝件300要求具有某種程度的柔軟性和彈性。
[0176]為了應對該要求,框架200例如由聚碳酸酯形成。而且,緩衝件300由矽酮橡膠形成。
[0177]另外,在CPAP療法中,為了避免鼻孔內的黏膜過度乾燥,有的情況下使用如圖1所示的加溼器6來加溼呼吸用氣體。另外,使用者自身的呼氣含有水份。這樣,由於由聚碳酸酯形成的框架200沒有防水性,因此在冬季等低溫下,有時被加溼的呼吸用氣體或含有水份的呼氣會在框架200內壁結露。而且,在使用者仰臥的情況下,若結露的水滴成長為無法克服重力的程度的大小而掉落在使用者的臉上,則有可能使使用者醒來。
[0178]因此,作 為該結露的對策,提出下述方法:令框架200為如點劃線所示的雙層構造並設有隔熱空氣層206,將框架200的內壁的溫度保持得高於外壁的溫度,由此來抑制結露。
[0179]但是,若為了一體成形該構造的框架200而使用吹塑成形等高難度的技術,則會導致成本增加。另外,即使使用將內壁和外壁分別成形並將其組合的方法,由於部件數量的增加和組裝工時數的增加,也會導致成本增加。
[0180]因此,以利用低成本提供能夠抑制結露的呼吸用面罩為目的,本實施方式的呼吸用面罩如下。
[0181]一種覆蓋使用者的鼻孔並將加溼的呼吸用氣體供給至所述鼻孔的呼吸用面罩,具有:第一部件(緩衝件),具有將所述呼吸用氣體吸入內部的第一口且抵接於使用者的面部而覆蓋所述鼻孔;以及第二部件(框架),具有與所述呼吸用氣體的運送機構連接並嵌入所述第一口部分的第二口,覆蓋所述第一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並且具有大於所述第一部件的剛性,在所述第一部件與第二部件之間具有空洞。
[0182]另外,其他方面的呼吸用面罩,具有:第一部件(緩衝件),具有將呼吸用氣體吸入內部的第一進氣口、將呼氣排出的第一排氣口,抵接於使用者的面部並覆蓋所述鼻孔;以及第二部件(框架),具有與所述呼吸用氣體的運送機構連接並嵌入所述第一進氣口部分的第二進氣口、嵌入有所述第一排氣口部分並與外部連通的第二排氣口,覆蓋所述第一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並且具有大於所述第一部件的剛性,在所述第一部件與第二部件之間具有空洞。
[0183]另外,其他方面的呼吸用面罩具有:第一部件(緩衝件),具有將所述呼吸用氣體吸入內部的第一口,抵接於使用者的面部而覆蓋所述鼻孔;第二部件(框架),具有與所述呼吸用氣體的運送機構連接並嵌入所述第一口部分的第二口,覆蓋所述第一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並且具有大於所述第一部件的剛性,所述第一部件具有防水性。
[0184]另外,其他方面的呼吸用面罩的特徵在於,具有:第一部件(緩衝件),具有將呼吸用氣體吸入內部的第一 進氣口、將呼氣排出的第一排氣口,抵接於使用者的面部而覆蓋所述鼻孔;以及第二部件(框架),具有與所述呼吸用氣體的運送機構連接並嵌入所述第一進氣口部分的第二進氣口、嵌入有所述第一排氣口部分並與外部連通的第二排氣口,覆蓋所述第一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並且具有大於所述第一部件的剛性,所述第一部件具有防水性。而且,在優選方式中,所述第一進氣口兼用作所述第一排氣口,所述第二進氣口兼用作所述第二排氣口。
[0185]接下來,根據圖25~圖33,詳細說明本實施方式的呼吸用面罩。
[0186]圖25是說明本實施方式的框架的構造的圖。圖25(A)表示框架的正面立體圖,圖25(B)、(C)表示背面立體圖。圖26是框架各部的放大圖。
[0187]本實施方式的框架20具有:與使用者對置的開口部24、被供給呼吸用氣體並且將呼氣排氣的進排氣口 22。進排氣口 22的尖端彎曲為L形,形成L形管28。而且,L形管28的尖端如圖26(A)所示,構成為能夠與軟管4b嵌合。另外,在L形管28內壁的與進排氣口22對置的位置設有排氣孔21。由此,使用者的呼氣被排出至框架20的外部。此外,軟管4b和L形管28構成呼吸用氣體的運送機構。
[0188]另外,在開口部24周緣的內壁上設有凹形狀的嵌合槽26,如後文所述構成為能夠與緩衝件30嵌合。而且,如圖26(B)放大所示,在框架20的兩側部,設有與設於固定帶10的面板16的嵌合部16a嵌合的嵌合部27。由此,框架20在兩側部與固定帶10連結。
[0189]而且,框架20要求有不容易由於外力而變形的程度的剛性,作為一個例子由聚碳酸酯一體成形。此外,一體成形從削減部件數量和低成本化的觀點出發是適宜的方式。
[0190]此外,如圖25(C)所示,也可以在框架20的進排氣口 22周邊部的對置的位置(例如左右兩端)形成一對板狀部22a。由此,在如後文所述使緩衝件30的進排氣口嵌合時,對其進行夾持而能夠更可靠地固定。此外,此處,作為一個例子示出了半圓形的板狀部22a,但只要是能夠夾持緩衝件30的進排氣口的形狀即能夠,能夠是任意的形狀。
[0191]圖27是說明緩衝件的構造的圖。圖27(A)表示緩衝件的正面立體圖,圖27(B)表示背面立體圖。另外,圖28是表示緩衝件的截面的圖。圖28(A)表示圖27(A)的緩衝件30的平面AA』的截面,圖28⑶表示圖27㈧的緩衝件30的平面BB』的截面。本實施方式的緩衝件30具有與使用者的面部抵接的第一膜(抵接部)31、與框架20的進排氣口 22嵌合的進排氣口 32、以及將這些抵接部31與進排氣口 32連結的中間部33。利用抵接部31、進排氣口 32及中間部33形成內部空間34,向該內部空間34內供給來自框架20的進排氣口22的呼吸用氣體。
[0192]在抵接部31的大致中央部形成有與內部空間34連通的橢圓狀的開口部35,使用者的鼻孔經由該開口部35面對內部空間34。對於抵接部31與使用者的面部接觸的區域,在使用者的臉的上下方向遍及從鼻尖到上唇之間的範圍內,在左右方向遍及兩臉頰部之間的範圍內。因此,僅有比較難以感到對於異物的接觸或壓迫的不適感的鼻孔周邊部為與抵接部31的接觸界面。所以,緩衝件30不會與敏感的鼻梁部或眼睛的周圍部接觸,能夠確保良好的視野,並且能夠防止由於長時間的使用而產生瘙癢或炎症等情況。
[0193]另外,抵接部31由具有某種程度的柔軟性和彈性,並且具有生物體適合性的材質例如矽酮橡膠形成得較薄。因此,若向內部空間34內加壓供給呼吸用氣體,則第一膜31會向外側膨脹,緊貼在患者的面部。所以,呼吸用氣體不會從抵接部31與使用者的面部之間洩漏,能夠 防止氣體的洩漏所導致的異常噪聲的產生或對眼睛的刺激等。另外,在將佩戴件14繫緊並將呼吸用面罩8佩戴在患者的臉上時,抵接部31給患者的臉帶來的接觸壓力被緩和,因此能夠得到良好的佩戴感。
[0194]另外,在緩衝件30的第一膜即抵接部31與中間部33之間一體地設有第二膜36。該第二膜36向內部空間34的內側突出,且沿著抵接部31形成為環狀。而且,第二膜36、中間部33及進排氣口 32如圖28(A)所示,與第一膜的抵接部31相比形成得壁厚,具有某種程度的剛性。因此,在作為使呼吸用面罩8緊貼在患者的臉上的情況下,能夠將緩衝件30的形狀維持為良好的狀態,而且由於第二膜36為從內側按壓抵接部31的形狀,因此能夠進一步提高抵接部31向使用者的面部的緊貼力。特別地,優選抵接部31的開口部35的周緣部延伸到比第二膜36的內周緣部向內側。在這種情況下,由於僅有柔軟的抵接部31抵接在使用者的臉上,因此能夠得到更良好的佩戴感。另外,利用該結構,在抵接部31的內側和第二膜36上形成之後詳細說明的能夠保持水滴的袋37。
[0195]此外,第二膜36、中間部33及進排氣口 32能夠分別由不同材料形成,但從削減部件數量和低成本化的觀點出發,優選的是由與抵接部31同一材料一體成形。
[0196]另一方面,在緩衝件30的中間部33的外側一體設有凸形狀的嵌合條38,該嵌合條38能夠嵌合於設在框架20的開口部周緣的內壁上的嵌合槽26。
[0197]圖29是表示將框架20和緩衝件30嵌合的狀態的剖視圖。圖29 (A)表示圖27 (A)所示的平面BB』的截面。在框架20的進排氣口 22中嵌合緩衝件30的進排氣口 32,並且在框架20的嵌合槽26中嵌合緩衝件30的嵌合條38。由此,框架20和緩衝件30在兩處被嵌合。而且,通過預先成形使得框架20的外壁為向外側鼓起的形狀,在框架20與緩衝件30之間形成空洞40。
[0198]該空洞40作為隔熱空氣層起作用,從而能夠將緩衝件30內的溫度維持得高於框架20外的溫度,能夠抑制緩衝件30內的結露。此外,為了提高空洞40的氣密性,也可以在框架20側的嵌合槽26與緩衝件30側的嵌合條38之間塗布凝膠劑等粘接劑。由此,能夠提高空洞40的隔熱效果,以更好的可靠性抑制結露。
[0199]另外,在上述構成中,由於能夠使框架20側的嵌合槽26與緩衝件30側的嵌合條38嵌合併固定,因此在將佩戴件14繫緊並使呼吸用面罩8緊貼在患者的臉上時,能夠防止緩衝件30被壓入框架20內。由此,能夠防止空洞40阻塞。另外,在用矽酮橡膠等柔軟的材料構成緩衝件30的情況下,在加壓供給呼吸用氣體時,中間部33等略微膨脹,但是在這種情況下,由於使嵌合槽26與嵌合條38嵌合,因此能夠防止在框架20與緩衝件30之間產生位置錯位。另外,將呼吸用面罩8佩戴在使用者時的接觸壓能夠利用抵接部31的膨脹作用來緩衝,但此外,通過用與緩衝件30的其他部分同樣的矽酮橡膠等形成凸形狀的嵌合條38,嵌合條38作為緩衝壓力的緩衝件進行作用。因此,能夠進一步提高使用者的佩戴感。
[0200]此外,也可以在框架20和緩衝件30的外周或者其一部分設有能夠互相卡合的臺階,以代替設置凹形狀的嵌合槽26與凸形狀的嵌合條38,也能取得與上述相同的作用效果。即,由於能夠使框架20與緩衝件30卡合併固定,因此提高空洞40的氣密性,並且在將佩戴件14繫緊並使呼吸用面罩8緊貼在患者的臉上時,能夠防止緩衝件30被壓入框架20內。因此,能夠防止空洞40阻塞。另外,即使在由於加壓的呼吸用氣體使緩衝件30的中間部33膨脹時,也可以防止在框架20與緩衝件30之間位置錯位。另外,緩衝件30通過卡合於框架20而作為緩衝壓力的緩衝件起作用,能夠進一步提高使用者的佩戴感。
[0201]此外,如圖29(B)所示,在緩衝件30設有用於判別左右的突起30p,能夠利用突起的有無或其數量來判別 左右。另外,作為判別機構,除突起外也可以設置字符或記號、圖案。由此,在連結緩衝件30與框架20時能夠容易地判別左右。因此,在將呼吸用面罩8分解並清洗,使用者再次將其組裝時,能夠有助於有效且正確的操作。
[0202]此處,與已有例比較來說明本實施方式的效果。首先,在圖24所示的已有例中,在框架200與緩衝件300作為由不同的材質形成的分體部件構成、將其組合來使用的呼吸用面罩8中,通過進一步使框架200為雙層構造而形成隔熱空氣層。與之相對,在圖25~圖29所示的本實施方式中,框架20與緩衝件30構成為由不同的材質形成的分體部件,在將其組合而使用時,能夠形成作為隔熱空氣層的空洞40,對於這一點,能夠利用更少的部件數量或製造工時數來抑制結露。
[0203]並且,在上述構成中,呼吸用面罩8的整個內壁由緩衝件30構成,因此能夠將矽酮橡膠具有的防水性應用於整個內壁。因此,即使在緩衝件30內由於結露而生成有小直徑的水滴,由於與緩衝件30的吸附力較小,因此在成長為掉落至使用者的臉程度的大直徑的水滴前,就能夠利用供給至面罩內的呼吸用氣體或患者的呼吸等氣流而排出至外部,能夠防止水滴掉落在使用者的臉上。而且,通過在進排氣口 32附近即框架20側的進排氣口 22附近設置排氣孔21,能夠促進溼潤的空氣的排出。因此,能夠在更早的時機促進水滴的蒸發。
[0204]此處,若在使用者仰臥時在鼻孔周邊部的上方分布有沒有防水性處,則在該處,結露的水滴成長並掉落在使用者的面部的蓋然性較大。關於這一點,通過如上所述構成,具有防水性的緩衝件30的內壁和進排氣口 32、框架20的進排氣口 22、以及設有排氣孔21的L形管28的內壁部分位於仰臥的使用者的鼻孔周邊部的鉛垂上方。此處,L形管28內壁雖然沒有防水性,但通過設有排氣孔21,能夠減小在該處產生結露的蓋然性、或者結露的水滴成長為大直徑的蓋然性。這樣,即使在緩衝件30的內壁產生結露,在水滴成長為掉落的程度的大小前,能夠利用供給至面罩內的呼吸用氣體或患者的呼吸等氣流經由進排氣口 32、22從排氣孔21排出至外部。因此,能夠減小在使用者的鼻孔周邊部的上方水滴成長的蓋然性,能夠防止水滴的掉落所導致的醒來。
[0205]並且,為了提高使用者的鼻孔周邊部的緊貼性而抵接部31作為整體在左右方向彎曲,抵接部31的開口部35的周緣部比第二膜36的內周緣部還向內側延伸地形成,因此在使用者仰臥並佩戴時,即使結露的水滴在緩衝件30的內壁傳遞並下降,在抵接部31的內側和第二膜36形成有能夠保持水滴的袋37。而且,通過使抵接部31的形狀為向左右方向彎曲的形狀,袋37具有下方拓寬的形狀,因此能夠可靠地保持積存的水滴。優選在袋37內具有海綿或吸水凝膠等吸水材料,從而能夠以更高的可靠性保持水滴。因此,能以更高的可靠性防止水滴掉落在使用者的面部並使使用者醒來。
[0206]此外,作為其他方式,框架20及緩衝件30也可以分別有進氣口和排氣口。
[0207]圖30是表示分別具有進氣口和排氣口的框架20及緩衝件30的結構例的圖。在該構成中,緩衝件30的進氣口 32a和排氣口 32b設為分別能夠嵌合在框架20的進氣口 22a和排氣口 22b中。而且,緩衝件30的排氣口 32b部分與緩衝件30整體同樣由具有防水性的矽酮橡膠形成。因此,即使在緩衝件30內部產生結露,能夠在成長為掉落的程度的水滴前使其蒸發,將溼潤的空氣從排氣口 32b排氣至面罩外部。因此,能夠防止結露作為水滴掉落而使使用者醒來。
[0208]此 外,此處表示了設有兩個排氣用口 22b、32b的情況,但排氣用口的數量及其配置不限於此處所示的例子。
[0209]另外,在這種情況下,通過在框架20與緩衝件30之間形成作為隔熱空氣層的空洞40,能夠取得如上所述的抑制結露的效果。
[0210][6]呼吸用面罩的第二實施方式
在呼吸用面罩的第二實施方式中,通過在框架20上一體成形而設置L形管28,能夠使呼吸用面罩8的部件數量和成本降低。而且,將框架20與緩衝件30嵌合的部分,即進排氣口 22、32 ;嵌合槽26、嵌合條38形成為180度旋轉對稱的形狀。並且,將框架20與設於固定帶10的面板16的嵌合部27形成為180度旋轉對稱的形狀。由此,無論根據用戶的喜好令L形管28的尖端部的朝向為左右哪個方向都能夠構成呼吸用面罩8,能夠利用佩戴件14來佩戴。由此,在使用者橫臥時,能夠預先將軟管4b朝向軟管4b被身體壓壞的可能性較小的方向而佩戴呼吸用面罩8。因此,能夠防止壓壞軟管4b而阻礙呼吸用氣體的供給的情況。
[0211]圖31是說明框架20和緩衝件30的嵌合部分的形狀例的圖。圖31所示的形狀例是框架20的進排氣口 22和緩衝件30的進排氣口 32的形狀例、或者框架20的嵌合槽26和緩衝件30的嵌合條38的形狀例。圖25~圖29所示的例子對應於圖31 (A)的橢圓形。此外,例如能夠是菱形(圖31 (B))、矩形(圖31 (C))、其他不規則的形狀(圖31 (D))等,只要是180度旋轉對稱的形狀即可,形狀能夠為任意。此外,此處也包含正圓、正方形等90度旋轉對稱的形狀,但由於若是90度旋轉對稱的形狀,則使框架20和緩衝件30的左右方向旋轉90度的狀態下也能夠嵌合,因此在防止該組裝失誤方面,優選的是180度旋轉對稱的形狀。
[0212]另外,框架20側的進排氣口 22與嵌合槽26、以及緩衝件30側的進排氣口 32與嵌合條38的形狀可以是分別相同的形狀,也可以是不同的形狀。由此構成,在使用者組裝呼吸用面罩8時,能夠令L形管28的方向朝向左右的任意方向,因此確保選擇的自由度,並且不會弄錯上下方向。因此,能夠進行正確的組裝。
[0213]這樣,根據本實施方式,能夠以低成本確保框架20與軟管4b的連接方向的自由度,能夠使使用者的便利性提高。
[0214]並且,框架和緩衝件的嵌合部分的形狀如上所述為180度旋轉對稱的實施方式也可以應用於圖32所示的以往的由框架與緩衝件構成的呼吸用面罩。此處,與圖24的情況不同,進氣口 203形成朝向左右方向的L形管。
[0215]在這種情況下,呼吸用面罩8具有:構成呼吸用面罩的外殼的框架200、設在框架200的開口部204周緣並與使用者的鼻孔周邊部抵接的緩衝件300,其中,將框架200與緩衝件300構成為能夠裝拆。例如,能夠將框架200的開口部的周緣與緩衝件300嵌合地構成。此處,通過使框架200的開口部的周緣與緩衝件300的嵌合部分的形狀如上所述地形成為180度旋轉對稱的形狀,形成L形管的進氣口 203的連接方向向左右都可以。即,能夠確保框架20與軟管4b的連接方向的自由度,並且能夠進行正確的組裝。因此,能夠使使用者的便利性提聞。
[0216]圖33是說明框架20的嵌合部27和面板16的嵌合部16a的組合相關的實施例的圖。在圖33(A)中,示意地示出框架20和左右的面板16的俯視圖。為了方便,此處框架20及面板16的左右對應於紙面的左右來進行說明。另外,此處說明了面板16側的嵌合部16a具有圓柱狀的形狀、一個框架20側的嵌合部27具有與其嵌合的槽的形狀(塗成黑色所示)的情況,但嵌合部16a與27也可以具有相反的形狀。
[0217]在該實施例中,框架20的嵌合部27和面板16的嵌合部16a構成為180度旋轉對稱,上下非對稱。例如,在左側的嵌合部16a的上端設有圓錐狀的部位16r,在右側的嵌合部16a的下端設有圓錐狀的部位16r』,將嵌合部27構成為與其對應的形狀。
[0218]根據該結構,首先,由於框架20的嵌合部27和面板16的嵌合部16a為180度旋轉對稱,因此在使框架20整體旋轉而改變L形管28的朝向時,無論哪個嵌合部27都能夠與左右的面板16的嵌合部16a嵌合。然而,若欲將框架20與面板16錯誤地表裡相反地安裝,則由於嵌合部27、16a嵌合形狀不一致而無法組裝。若將面板16的表裡弄錯而組裝,則有可能面板16抵接於使 用者的臉頰而產生不適感,但根據本實施例能夠防止該情況。另外,在設有表示表裡的記號的情況下,使用者需要逐一對其確認。但是,根據本實施例,由於無法錯誤地組裝,因此能夠容易地防止組裝的失誤。
[0219]圖33⑶~(E)表示其他變形例。在圖33⑶~(E)中,為了方便,僅示出左側的嵌合部16a、27。圖33(B)是在嵌合部27、16a的上端設有半球狀的部位16s以代替圓錐形狀的例子。圖33(C)是在嵌合部16a的從中心靠近上端的位置設有圓盤狀的部位16t,在嵌合部27設有與其對應的開口的例子。圖33(D)是將嵌合部27、16a上下地分割,並且令上下的長度不同的例子。圖33(E)是在嵌合部27的上端相對於圓柱狀的槽在直角方向設有凸緣狀的凸部16u,在嵌合部16a側設有與其對應的開口的例子。
[0220]此外,呼吸用面罩的第一、第二實施方式的具有框架20和緩衝件30的呼吸用面罩8,能夠與上述的佩戴件的第一~第四實施方式的佩戴件14 一起使用,也可以與佩戴件14以外的佩戴件,例如以往的頭盔式的佩戴件一起使用。無論在哪種情況下,都能夠以低成本實現抑制內部的結露的呼吸用面罩。另外,即使產生結露,也可以防止結露所導致的水滴掉落在睡眠中的使用者的臉上並使其醒來。並且,能夠以低成本實現一種呼吸用面罩,能夠防止由於使用者橫臥而用身體壓壞軟管4b而阻礙呼吸用氣體的供給這樣的情況。
[0221]另外,上述的佩戴件的第一~第四實施方式的佩戴件14,不僅是對於睡眠時無呼吸症候群的CPAP療法,還能夠使用於其他用途。例如,能夠作為在緊急時的救命處理用的氧氣面罩的佩戴件使用。在這種情況下,與卡止在使用者的頭部周圍的頭盔式相比,能夠容易且迅速地進行佩戴。另外,佩戴件的第一~第四實施方式的佩戴件14及呼吸用面罩的第一、第二實施方式的呼吸用面罩8還能夠應用於換氣不全的治療方法之一的向使用者的鼻孔周邊部間歇地供給被加壓至392~1961Pa左右的呼吸用氣體的NIPPV(Non-1nvasive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療法。在NIPPV療法中,使用者不僅在睡眠時,在白天也需要佩戴呼吸用面罩。因此,在降低伴隨更長時間地佩戴呼吸用面罩而產生的痛苦或不適感、另外在抑制結露或防止水滴的成長方面,佩戴件的第一~第四實施方式的佩戴件14及呼吸用面罩的第一、第二實施方式的呼吸用面罩8適宜使用。
[0222]如以上說明,根據本發明,能夠將呼吸用面罩固定在使用者的鼻孔周邊部,並且使伴隨者佩戴的痛苦或不適感降低,能夠防止在使用中呼吸用面罩錯位。另外,根據本發明,在呼吸用面罩佩戴時能夠與使用者的鼻子的構造對應地進行調節,呼吸用面罩的佩戴變得容易。並且,根據本發明,能夠以低成本抑制呼吸用面罩的結露。而且,根據本發明,能夠以低成本提供一種能夠防止呼吸用氣體的供給受到阻礙的呼吸用面罩。
[0223]標號說明 2:呼吸用氣體供給裝置、4a、4b:軟管、6:加溼器、8:呼吸用面罩、10:固定帶、12:塞子、13:耳掛部、13a:框架部、13b:施力部、14:佩戴件、16:面板、160a、b:板狀部件、20:框架、21:排氣孔、22:進排氣口、24:開口部、26:嵌合槽、28:L形管、30:緩衝件、31:抵接部、32:進排氣口、35:開口部、37:袋、38:嵌合條
【權利要求】
1.一種佩戴件,是向使用者供給呼吸用氣體的呼吸用面罩的佩戴件,其特徵在於,具有: 一對連結部件,具有長條形狀,並且第一端部與所述呼吸用面罩連結;以及 框架部,與所述連結部件的第二端部連結,並且配置在所述使用者的耳郭的周圍, 所述框架部具有抵接於所述使用者的耳根並施力的施力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佩戴件,其特徵在於, 所述框架部彎曲為大致U形,並且在其一端與所述連結部件的第二端部連結,在另一端具有所述施力部。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佩戴件,其特徵在於, 所述施力部的尖端從所述框架部件離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佩戴件,其特徵在於, 還具有與所述連結部件的第二端部連結,並且嵌入所述使用者的耳屏內側的凹處的一對固定部件。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佩戴件,其特徵在於, 所述框架部圍繞所述使用者的耳郭的周圍。
6.一種呼吸用面罩,包括 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佩戴件。
【文檔編號】A61M16/06GK103656823SQ201310705837
【公開日】2014年3月26日 申請日期:2009年11月26日 優先權日:2008年11月27日
【發明者】大村佳子, 藤本慎也, 西島彰人 申請人:帝人製藥株式會社

同类文章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包括敞開式箱體和前攝影蓋,在箱體頂部設有移動式光源盒,在箱體底部設有LED脫影板,LED脫影板放置在底板上;移動式光源盒包括上蓋,上蓋內設有光源,上蓋部設有磨沙透光片,磨沙透光片將光源封閉在上蓋內;所述LED脫影

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與流程

本發明涉及通信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背景技術:在寬帶碼分多址(WCDMA,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系統頻分復用(FDD,FrequencyDivisionDuplex)模式下,為了進行異頻硬切換、FDD到時分復用(TDD,Ti

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檯曆,尤其涉及一種既顯示月曆、又能插入照片的個性化檯曆,屬於生活文化藝術用品領域。背景技術::公知的立式檯曆每頁皆由月曆和畫面兩部分構成,這兩部分都是事先印刷好,固定而不能更換的。畫面或為風景,或為模特、明星。功能單一局限性較大。特別是畫

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視頻信號處理領域,特別是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背景技術: Mpeg標準是由運動圖像專家組(Moving Picture Expert Group,MPEG)開發的用於視頻和音頻壓縮的一系列演進的標準。按照Mpeg標準,視頻圖像壓縮編碼後包

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的製作方法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背景技術:熱塑性複合材料與傳統熱固性複合材料相比其具有較好的韌性和抗衝擊性能,此外其還具有可回收利用等優點。熱塑性塑料在液態時流動能力差,使得其與纖維結合浸潤困難。環狀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bt)是一種環狀預聚物,該材料力學性能差不適合做纖

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一種PE滾塑儲槽一、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PE滾塑儲槽,主要用於化工、染料、醫藥、農藥、冶金、稀土、機械、電子、電力、環保、紡織、釀造、釀造、食品、給水、排水等行業儲存液體使用。二、 背景技術 目前,化工液體耐腐蝕貯運設備,普遍使用傳統的玻璃鋼容

釘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釘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釘,尤其涉及一種可提供方便拔除的鐵(鋼)釘。背景技術:考慮到廢木材回收後再加工利用作業的方便性與安全性,根據環保規定,廢木材的回收是必須將釘於廢木材上的鐵(鋼)釘拔除。如圖1、圖2所示,目前用以釘入木材的鐵(鋼)釘10主要是在一釘體11的一端形成一尖

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醫療器械,具體地說是ー種直流氧噴裝置。背景技術:臨床上的放療過程極易造成患者的局部皮膚損傷和炎症,被稱為「放射性皮炎」。目前對於放射性皮炎的主要治療措施是塗抹藥膏,而放射性皮炎患者多伴有局部疼痛,對於止痛,多是通過ロ服或靜脈注射進行止痛治療

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屬於機械領域。背景技術::閥門作為流體控制裝置應用廣泛,手輪傳動的閥門使用比例佔90%以上。國家標準中提及手輪所起作用為傳動功能,不作為閥門的運輸、起吊裝置,不承受軸向力。現有閥門

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背景技術:1-本發明所屬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其中的管狀容器被放在循環於配送鏈上的文檔匣或託架裝置中。本發明特別適用於,然而並非僅僅專用於,對引入自動分析系統的血液樣本試管之類的自動識別。本發明還涉及專為實現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