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體容納容器、液體容納體、基板支撐部件以及單元的製作方法
2023-05-14 15:47:11 5
液體容納容器、液體容納體、基板支撐部件以及單元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能夠實現設置有基板的液體容納容器的小型化。在向-Y軸方向插入到安裝部中的液體容納容器中,基板支撐部件具有:基板保持部,其保持基板;第一側壁,其設置在比基板保持部更靠近+X軸方向側,並且沿Y軸以及Z軸設置;以及第一突條部,其從第一側壁向-X軸方向突出,並且與裝置側端子部上的向+X軸方向突出的第一裝置側配合部相配合。
【專利說明】液體容納容器、液體容納體、基板支撐部件以及單元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液體容納容器、液體容納體、基板支撐部件以及單元。
【背景技術】
[0002]在專利文獻1中,作為可裝卸地安裝在液體噴射裝置(印表機)上的液體容納容器(墨盒),公開了將液體容納體(墨袋)容納在箱體部中的液體容納容器。在專利文獻1的液體容納容器中,設置有以可訪問的方式與液體噴射裝置進行連接的基板。在該基板中,存儲有與容納在液體容納體中的液體相關的信息。
[0003]〔現有技術文獻〕
[0004]〔專利文獻〕
[0005]〔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第2012-140011號公報。
[0006]在專利文獻1公開的液體容納容器中,存在以下問題:作為相對於液體噴射裝置將基板定位的構造,形成有沿液體容納容器插入到液體噴射裝置中的插入方向的槽,為了確保該槽的寬度則難以實現液體容納容器的小型化。此外,對於液體容納容器,人們期望節約資源化、製造容易化、以及使用方便化等。
【發明內容】
[0007]本發明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中的至少一部分而完成的,並能夠以以下方式來實現。
[0008](1)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提供基板支撐部件。該基板支撐部件在液體噴射裝置中支撐基板,在將相互垂直相交的三個空間軸設定為X軸、V軸以及2軸,並且,在沿所述X軸的X軸方向之中,將正方向設定為―乂軸方向,並將負方向設定為軸方向,在沿所述V軸的V軸方向之中,將正方向設定為+1軸方向,並將負方向設定為軸方向,在沿所述2軸的2軸方向之中,將正方向設定為+2軸方向,並將負方向設定為-2軸方向的情況下,所述液體噴射裝置具有:液體容納體,其容納液體;液體容納容器,其容納所述液體容納體;安裝部,其可裝卸地安裝所述液體容納容器,並具有形成在所述+1軸方向側的裝置側插入口和形成在所述4軸方向側的裝置側壁部,所述液體容納容器從所述裝置側插入口朝向所述裝置側壁部向所述4軸方向插入到所述安裝部中;液體供給管,其設置在所述裝置側壁部上,並從所述液體容納體接受所述液體的供給;以及裝置側端子部,其設置在所述裝置側壁部上,並通過與設置在所述液體容納體上的所述基板的接觸部接觸,從而與其電連接。
[0009]在將對於安裝在所述安裝部中的狀態下的所述液體容納容器的所述X軸、所述X軸、以及所述2軸設定為所述液體容納容器中的三個空間軸的情況下,所述基板支撐部件包括:基板保持部,其保持所述基板;第一側壁,其設置在比所述基板保持部更靠近所述―父軸方向側,並沿所述X軸以及所述2軸設置;以及第一突條部,其從所述第一側壁向所述軸方向突出,並且與所述裝置側端子部上的向所述―乂軸方向突出第一裝置側配合部相配合。根據該方式,與採用槽作為將基板相對於裝置側端子部進行定位的構造的情況相比,既能夠十分有力地確保基板相對於裝置側端子部的定位,也能夠實現基板支撐部件的小型化。其結果是,能夠實現液體容納容器的小型化。
[0010](2)在上述方式的基板支撐部件中,其還可以具有:第二側壁,其設置在比所述基板保持部更靠近所述4軸方向側,並且與所述第一側壁相對;以及第二突條部,其從所述第二側壁向所述―乂軸方向突出,並且與所述裝置側端子部上的向所述4軸方向突出的第二裝置側配合部相配合。根據該結構,能夠抑制基板的接觸部與裝置側端子部之間的接觸不良。
[0011](3)在上述方式的基板支撐部件中,也可以採用以下方式:所述第一突條部以及所述第二突條部在所述2軸方向上偏離所述接觸部。根據該方式,能夠實現基板支撐部件在X軸方向上的小型化。
[0012](4)在上述方式的基板支撐部件中,也可以採用以下方式:所述基板保持部以所述接觸部朝向所述+2軸方向的姿態保持所述基板,所述第一突條部以及所述第二突條部在所述2軸方向上從所述接觸部向所述+2軸方向偏離。根據該方式,當液體容納容器插入到安裝部中時,即使設置在裝置側端子部上的第一裝置側配合面以及第二裝置側端子部配合面的位置從第一突條部以及第二突條部發生偏離,也能夠防止由於裝置側端子部而導致接觸部受到損傷。
[0013](5)在上述方式的基板支撐部件中,也可以採用以下方式:在所述第一突條部的所述4軸方向側,形成有朝向所述軸方向並朝向所述4軸方向的傾斜面,在所述第二突條部的所述4軸方向側,形成有朝向所述―乂軸並朝向所述軸方向的傾斜面。根據該方式,能夠相對於裝置側端子部順利地弓I導第一突條部以及第二突條部。
[0014](6)在上述方式的基板支撐部件中,也可以採用以下方式:所述基板支撐部件還具有與形成在所述液體容納容器上的開口部相配合的配合部,所述配合部包括:第一突出部,其向所述-2軸方向突出;以及第二突出部,其從所述第一突出部進一步向所述-2軸方向突出,並且比所述第一突出部細,其中,所述第一突出部通過在所述開口部的所述+2軸方向側從所述+2軸方向與所述液體容納容器接觸,從而在所述2軸方向上決定相對於所述液體容納容器的所述基板支撐部件的位置,所述第二突出部通過在所述1軸方向上與所述開口部的內側面接觸,從而限制所述基板支撐部件在所述V軸方向上的移動。根據該方式,能夠防止基板在V軸方向以及2軸方向上的位置偏移。其結果是,能夠抑制基板的接觸部與裝置側端子部之間的接觸不良。
[0015]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式,提供一種單元。該單元包括:基板保持部,其保持基板,該基板在液體噴射裝置的裝置側端子部進行裝卸並且具有接觸部;第一側壁,其設置在所述基板保持部上;第二側壁,其設置在所述基板保持部上,並且與所述第一側壁相對;第一突條部,其從所述第一側壁向所述接觸部側突出;以及第二突條部,其從所述第二側壁向所述接觸部側突出,其中,所述第一突條部與設置在所述裝置側端子部上的第一裝置側配合部相配合,所述第二突條部與設置在所述裝置側端子部上的第二裝置側配合部相配合。根據該方式,不僅能夠實現該單元的小型化,同時,由於通過夾持接觸部從而對接觸部進行定位,因此還能夠減少接觸部與裝置側端子部之間的接觸不良。
[0016]上述本發明的各個方式所具有的多個構成要素並非都是必需的,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的一部分或全部,或者為了達到本說明書中記載的效果的一部分或全部,對於這多個構成要素中的一部分,可以適當地進行變更、刪除、替換為新的其他的構成要素、或者刪除一部分限定內容。另外,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的一部分或全部,或者為了達到本說明書中記載的效果的一部分或全部,還可以將上述本發明的一個方式中所包含的技術特徵的一部分或全部與上述本發明的其他方式中所包含的技術特徵的一部分或全部組合併作為本發明的一個獨立的方式。
[0017]例如,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可以作為以下的裝置來實現:包括基板保持部、第一側壁、第一突條部這三個要素中的一個以上的要素。即,本發明的裝置既可以具有基板保持部,也可以不具有基板保持部。另外,本發明的裝置既可以具有第一側壁,也可以不具有第一側壁。另外,本發明的裝置既可以具有第一突條部,也可以不具有第一突條部。
[0018]基板保持部例如也可以構成為保持基板的基板保持部。第一側壁例如也可以構成為設置在比基板保持部更靠近―乂軸方向側,並且沿V軸以及2軸設置。第一突條部例如也可以構成為從第一側壁向4軸方向突出且向V軸方向延伸的第一突條部,並且其與裝置側端子部上的朝向+2軸方向向丫軸方向延伸的第一裝置側配合面相配合。
[0019]這樣的裝置例如可以作為基板支撐部件來實現,也可以作為基板支撐部件以外的其他裝置來實現。根據該方式,能夠解決裝置的小型化、低成本化、資源節約化、製造容易化、使用方便化等各種問題中的至少一個問題。上述基板支撐部件的各個方式的技術特徵的一部分或全部均可以應用於這樣的裝置。
[0020]本發明還可以通過基板支撐部件以外的各種方式來實現。例如,可以通過液體容納體、液體容納容器、液體噴射裝置以及它們的製造方法等方式來實現。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1]圖1是表示印刷裝置的立體圖。
[0022]圖2是表示印刷裝置的盒支架的立體圖。
[0023]圖3是表示安裝有墨盒的盒支架的截面圖。
[0024]圖4是表示安裝有墨盒的盒支架的截面圖。
[0025]圖5是表示印刷裝置的裝置側端子部的立體圖。
[0026]圖6是表示安裝有基板支架的裝置側端子部的立體圖。
[0027]圖7是表示從4軸方向觀察時的墨袋的說明圖。
[0028]圖8是表示從+2軸方向觀察時的基板支架的說明圖。
[0029]圖9是表不基板支架的分解立體圖。
[0030]圖10是表示從―乂軸方向觀察時的基板支架的分解圖。
[0031]圖11是表示安裝有墨盒的盒支架的截面圖。
[0032]圖12是表示識別體支架的分解立體圖。
[0033]圖13是表示墨袋的立體圖。
[0034]圖14是表示墨袋的分解立體圖。
[0035]圖15是表示包裝墨袋的情況的說明圖。
[0036]圖16是表示包裝墨袋的情況的說明圖。
[0037]圖17是表示從背面側觀察時的墨盒的立體圖。
[0038]圖18是表示從正面側觀察時的墨盒的立體圖。
[0039]圖19是表示在打開的狀態下的墨盒的立體圖。
[0040]圖20是墨盒的後視圖。
[0041]圖21是墨盒的主視圖。
[0042]圖22是墨盒的右側視圖。
[0043]圖23是墨盒的左側視圖。
[0044]圖24是墨盒的俯視圖。
[0045]圖25是墨盒的仰視圖。
[0046]圖26是墨盒的截面圖。
[0047]圖27是表示拆下了墨袋和施力部件的墨盒的分解立體圖。
[0048]圖28是表示安裝了墨袋並拆下了施力部件的墨盒的立體圖。
[0049]圖29是表不安裝了墨袋和施力部件的墨盒的立體圖。
[0050]圖30是表示開口部和開口部的位置關係的說明圖。
[0051]圖31是表示臺部件的開口部與基板支架的突出部的關係的說明圖。
[0052]圖32是表示第二實施方式的臺部件的開口部與基板支架的突出部的關係的說明圖。
[0053]圖33是表示第三實施方式的基板支架的說明圖。
[0054]圖34是表示第四實施方式的墨袋的說明圖。
[0055]圖35是表示第四實施方式的墨袋和施力部件的說明圖。
[0056]圖36是表示第五實施方式的墨袋的說明圖。
[0057][標號說明]
[0058]10:印刷裝置;
[0059]20:盒支架;
[0060]30:墨盒;
[0061]40、41、42:墨袋;
[0062]50、51:基板支架;
[0063]60:基板;
[0064]70:識別體支架;
[0065]203:裝置側插入口;
[0066]204:裝置側壁部;
[0067]210:液體供給管;
[0068]220:裝置側端子部;
[0069]222:?子保持部;
[0070]224:端子;
[0071]226^22613:側壁;
[0072]2278,22713,2288,22813:突條部;
[0073]229^,22%:壁部;
[0074]230:裝置側識別部;
[0075]301、302、303、304、305、306:壁部;
[0076]310:箱體部;
[0077]311:第一箱體部;
[0078]3111^8,311?:緩衝部件;
[0079]3123、31215、312。:開口;
[0080]313:鉸鏈;
[0081]314:卡鎖;
[0082]315:第二箱體部;
[0083]315138,315?:緩衝部件;
[0084]316、317:把手;
[0085]320:載置部件;
[0086]321、322:內壁;
[0087]330:臺部件;
[0088]331、332:限制部;
[0089]334:壁部;
[0090]335,3358,335?:開口部;
[0091]33581:第一內側面;
[0092]33582:第二內側面;
[0093]336:壁部;
[0094]337,3378,33715:開口部;
[0095]338:突出部;
[0096]339:螺釘部;
[0097]340、340八:施力部件;
[0098]342、343、344、345:施力部;
[0099]347:通孔;
[0100]348:手動螺釘;
[0101]349:通孔;
[0102]401、402、403、404:撓性部件;
[0103]40210:傾斜面;
[0104]408:液體流入部;
[0105]410:液體容納部;
[0106]420:供給側粘接部;
[0107]421、422、423、426、427:部位;
[0108]4243、42牝、4283、42813:通孔;
[0109]431、432、433、434、440:粘接部;
[0110]450:液體供給部件;
[0111]451:端部部件;
[0112]452:密封部件;
[0113]453:固定部件;
[0114]454:圓筒部件;
[0115]456:外筒部件;
[0116]482:板部件;
[0117]484:保護殼體;
[0118]486:包裝箱;
[0119]510:基板保持部;
[0120]512、514:突起;
[0121]520、5203、5206:配合部;
[0122]5223、52213:突出部;
[0123]523已:面;
[0124]5243、52仙:突出部;
[0125]525已、52513:面;
[0126]526^52613:鎖定部;
[0127]530:配合部;
[0128]532、534:鎖定部;
[0129]536:突出部;
[0130]540、550:被施力部;
[0131]5723、5726:側壁;
[0132]5743、57牝:突條部;
[0133]576^57613:傾斜面;
[0134]582、584:開口;
[0135]610:接觸部;
[0136]620:存儲裝置;
[0137]640:通孔;
[0138]710:識別體形成部;
[0139]720、7203、7206:配合部;
[0140]7223、72213、7243、72413:突出部;
[0141]730:配合部;
[0142]732,734:鎖定部;
[0143]736:突出部;
[0144]740,750:被施力部;
[0145]7728,772?:側壁;
[0146]7748,774?:突條部;
[0147]7768,776?:傾斜面;
[0148]782:開口。
【具體實施方式】
[0149]六.第一實施方式
[0150]六一1.印刷裝置的結構
[0151]圖1是表示印刷裝置10的立體圖。印刷裝置10是噴射作為液體的墨水的液體噴射裝置。在本實施方式中,印刷裝置10是所謂的噴墨印表機。在本實施方式中,印刷裝置10使用的墨水是-墨水,該-墨水是通過照射紫外線而固化的液體的印刷材料。在本實施方式中,印刷裝置10向作為印刷介質的樹脂制膜(例如?£1瓶的標籤用膜)噴射作為液滴的-墨水並向樹脂制膜上的-墨水照射紫外線,由此連續地向樹脂制膜上印刷多個單位圖像。
[0152]在圖1中圖示了 X、V和2軸。在圖1中的X、V和2軸具有作為相互垂直的三個空間軸的X軸、V軸、2軸。在沿X軸的X軸方向中,―乂軸方向為正的方向,4軸方向為負的方向。在沿V軸的V軸方向中,+1軸方向為正的方向,4軸方向為負的方向。在沿2軸的2軸方向中,+2軸方向為正的方向,-2軸方向為負的方向。在本實施方式中,XI平面為水平面,-2軸方向為重力方向。在圖1中的X、?和2軸與在其他圖中的X、?和2軸對應。在本實施方式的說明中,在墨盒30及其構成部件中的三個空間軸,是對於安裝在盒支架20中的狀態下的墨盒30及其構成部件的X、V和2軸。
[0153]印刷裝置10包括盒支架20和墨盒30。印刷裝置10的盒支架20是用於可裝卸地安裝墨盒30的安裝部。印刷裝置10的墨盒30是用於容納作為液體的—墨水的液體容納容器。
[0154]在本實施方式中,印刷裝置10的使用者可以通過將墨盒30向4軸方向插入到盒支架20中從而將墨盒30安裝在盒支架20中。即,4軸方向是向盒支架20插入墨盒30的插入方向13。在本實施方式中,印刷裝置10的使用者可以通過將安裝在盒支架20中的墨盒30向+1軸方向抽出從而將墨盒30從盒支架20中拆下來。4軸方向側是裝卸方向下遊偵牝軸方向是裝卸方向上遊側。
[0155]在本實施方式中,印刷裝置10具有能夠安裝多個墨盒30的多個盒支架20。在本實施方式中,印刷裝置10具有能夠安裝12個墨盒30的12個盒支架20。在本實施方式中,12個盒支架20以X軸方向為行方向並以2軸方向為列方向配置成6行2列。在印刷裝置10中的盒支架12的數量不限於12個,可以變更為任意的個數,既可以比12個少,也可以比12個多。
[0156]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印刷裝置10中,與6個顏色(青色(0、品紅色(1)、黃色⑴、黑色00、藍色(8)、以及白色(1))的—墨水相對應,6種液體容納容器各安裝有2個。並且,印刷裝置10所使用的-墨水的種類不限於6種,既可以比6種少,也可以比6種多。
[0157]圖2是表示印刷裝置10的盒支架20的立體圖。盒支架20具有裝置側插入口 203和裝置側壁部204。通過從裝置側插入口 203朝向裝置側壁部204向4軸方向插入墨盒30,從而將墨盒30相對於盒支架20可裝卸地安裝。
[0158]盒支架20的裝置側插入口 203形成在盒支架20的+1軸方向側。裝置側插入口203是具有能夠插入、抽出墨盒30的足夠大小的開口。
[0159]盒支架20的裝置側壁部204形成在盒支架20的軸方向側。裝置側壁部204是沿XX平面的壁。在裝置側壁部204上,設置有液體供給管210和裝置側端子部220。在本實施方式中,液體供給管210在X軸方向上位於裝置側壁部204的中央,裝置側端子部220位於比液體供給管210更靠近―乂軸方向側的位置處。
[0160]液體供給管210從安裝在盒支架20中的墨盒30接受—墨水的供給。液體供給管210從裝置側壁部204向+1軸方向突出。隨著將墨盒30安裝到盒支架20中,液體供給管210插入到墨盒30中。
[0161]裝置側端子部220通過與安裝在盒支架20中的墨盒30接觸從而與其電連接。裝置側端子部220從裝置側壁部204向+1軸方向突出。隨著將墨盒30安裝到盒支架20中,裝置側端子部220插入到墨盒30中。
[0162]在本實施方式中,在裝置側壁部204上還設置有裝置側識別部230。在本實施方式中,裝置側識別部230位於比液體供給管210更靠近軸方向側的位置處。裝置側識別部230識別在已安裝在盒支架20中的墨盒30中所容納的—墨水的顏色。裝置側識別部230從裝置側壁部204向+1軸方向突出。隨著將墨盒30安裝到盒支架20中,裝置側識別部230插入到墨盒30中。
[0163]圖3是表示安裝有墨盒30的盒支架20的截面圖。圖3的截面圖是從―乂軸方向觀察在液體供給管210通過的位置沿12平面切斷安裝有墨盒30的盒支架20而形成的截面的圖。墨盒30具有墨袋40、箱體部310、載置部件320、臺部件330、以及施力部件340。
[0164]墨袋40是容納作為液體的—墨水的液體容納體。墨袋40具有液體容納部410和液體供給部件450。墨袋40的液體容納部410是將具有撓性的薄板(膜)成形為袋狀而形成的部件。液體容納部410在多個撓性壁面之間具有允許⑶墨水流入的液體流入部408。在液體流入部408中容納有—墨水。墨袋40的液體供給部件450是形成為筒狀的部件,並且在液體容納部410的軸方向側朝向4軸方向設置。隨著將墨盒30安裝到盒支架20中,盒支架20的液體供給管210插入到液體供給部件450中,並且,液體供給部件450將⑶墨水從液體容納部410供應給液體供給管210。
[0165]墨盒30的箱體部310是將具有剛性的部件組裝成箱狀從而形成的箱體。在箱體部310中容納有墨袋40。箱體部310具有位於箱體部310的軸方向側的壁部302。壁部302構成沿XX平面延伸的壁。在本實施方式中,墨袋40的液體容納部410配置在離開壁部302的位置處。
[0166]墨盒30的載置部件320是設置在箱體部310的內側的部件。載置部件320具有內壁321和內壁322。載置部件320的內壁321是朝向4軸方向且朝向+2軸方向的壁。即,內壁321的+1軸方向側位於比+1軸方向側更靠近-2軸方向側的位置處。內壁321的+1軸方向側與箱體部310的壁部302相連。墨袋40的液體容納部410載置在內壁321的+2軸方向側。載置部件320的內壁322是朝向+1軸方向且朝向+2軸方向的壁。內壁322的軸方向側與內壁321相連。在本實施方式中,墨袋40的液體容納部410配置在離開內壁322的位置處。
[0167]墨盒30的臺部件330是在箱體部310的內側設置在比載置部件320更靠近4軸方向側的部件。臺部件330具有限制部331和限制部332。臺部件330的限制部331是第一限制部,其通過從-2軸方向與墨袋40的液體供給部件450接觸從而限制液體供給部件450向-2軸方向移動。臺部件330的限制部332是第二限制部,其相對於限制部331位於+1軸方向側,並且通過從-2軸方向與墨袋40的液體供給部件450接觸從而限制液體供給部件450向-2軸方向移動。
[0168]墨盒30的施力部件340是設置在箱體部310的內側的部件。施力部件340將墨袋40的液體供給部件450向-2軸方向推壓。
[0169]圖4是表示安裝有墨盒30的盒支架20的截面圖。圖4的截面圖是從―乂軸方向觀察在裝置側端子部220通過的位置沿12平面切斷安裝有墨盒30的盒支架20而形成的截面的圖。墨盒30還具有基板支架50和基板60。
[0170]基板支架50是支撐基板60的基板支撐部件。基板支架50也是決定基板60的接觸部與裝置側端子部220的接觸位置的單元。在基板60中存儲有與容納在墨袋40中的⑶墨水相關的信息。隨著將墨盒30安裝在盒支架20中,盒支架20的裝置側端子部220通過與基板60接觸而與其電連接,由此印刷裝置10能夠訪問存儲在基板60中的信息。
[0171]基板支架50具有基板保持部510、配合部520、配合部530、被施力部540、以及被施力部550。基板支架50的基板保持部510是保持基板60的部位。在本實施方式中,基板保持部510以基板60朝向軸方向且朝向+2軸方向的姿勢保持基板60。
[0172]基板支架50的配合部520是第一配合部,其在比基板60更靠近4軸方向側的位置從+2軸方向側與墨盒30的臺部件330配合,所述基板60由基板保持部510保持。在本實施方式中,臺部件330具有沿XV平面延伸的壁部334,配合部520在壁部334的+2軸方向側定位。
[0173]基板支架50的配合部530是第二配合部,其設置在比基板60更靠近-2軸方向側的位置處,並在比基板60更靠近+1軸方向側的位置與墨袋40配合,所述基板60由基板保持部510保持。在本實施方式中,配合部530從在X軸方向上與基板60重合的位置到比基板60更靠近+1軸方向側的位置與墨袋40的液體容納部410配合。在本實施方式中,基板保持部510和配合部530為2個不同的部件,在配合部530和基板保持部510之間夾持有墨袋40的液體容納部410。
[0174]基板支架50的被施力部540是第一被施力部,其在比基板60更靠近4軸方向側的位置承受包含-2軸方向的分量的第一施加力,所述基板60由基板保持部510保持。在本實施方式中,被施力部540被墨盒30的施力部件340向-2軸方向推壓。
[0175]基板支架50的被施力部550是第二被施力部,其在比基板60更靠近+1軸方向側的位置承受包含-2軸方向的分量的第二施加力,所述基板60由基板保持部510保持。在本實施方式中,被施力部550被墨盒30的施力部件340向-2軸方向推壓。在本實施方式中,被施力部550在比被施力部540承受第一施加力的位置更靠近+2軸方向側的位置承受第二施加力。即,在比施力部件340向-2軸方向推壓的位置更靠近+2軸方向側的位置處,被施力部550被施力部件340向-2軸方向推壓。
[0176]圖5是表示印刷裝置10的裝置側端子部220的立體圖。圖6是表示安裝有基板支架50的裝置側端子部220的立體圖。裝置側端子部220具有端子保持部222、多個端子224、側壁2263、側壁2266、突條部2273、突條部2276、突條部22?、突條部2286、壁部2293、以及壁部229匕
[0177]裝置側端子部220的端子保持部222保持多個端子224。裝置側端子部220中的多個端子224由具有導電性的彈性部件構成並從端子保持部222突出。隨著將墨盒30安裝在盒支架20中,多個端子224隨著與基板60接觸而發生彈性變形,從而通過與基板60接觸而與其電連接。
[0178]裝置側端子部220的側壁2263是設置在比多個端子224更靠近軸方向側並沿21平面延伸的壁部。裝置側端子部220的突條部2273和突條部22?是從側壁2263向十父軸方向突出並沿X軸方向延伸的凸部。突條部2273和突條部22?形成了在兩者之間沿X軸方向延伸的槽。突條部2273構成朝向+2軸方向沿V軸方向延伸的第一裝置側鎖定面並與基板支架50配合。在本實施方式中,突條部2273的+1軸方向側向-2軸方向傾斜,突條部22?的+1軸方向側向+2軸方向傾斜。裝置側端子部220的壁部22%是設置在突條部2273和突條部22?的4軸方向側、從側壁2263向―乂軸方向突出、並沿XX平面延伸的壁面。
[0179]裝置側端子部220的側壁2266是設置在比多個端子224更靠近4軸方向側的位置、並沿IX平面延伸的壁部。裝置側端子部220的突條部2276和突條部22?是從側壁2266向軸方向突出並沿X軸方向延伸的凸部。突條部2276和突條部22?形成了在兩者之間沿V軸方向延伸的槽。突條部2276構成朝向+2軸方向沿V軸方向延伸的第二裝置側鎖定面並與基板支架50配合。在本實施方式中,突條部2276的+1軸方向側向-2軸方向傾斜,突條部22?的+1軸方向側向+2軸方向傾斜。裝置側端子部220的壁部22%是設置在突條部2276和突條部22?的軸方向側、從側壁2266向軸方向突出、並沿XX平面延伸的壁面。
[0180]在裝置側端子部220中,側壁2263防止基板支架50向軸方向偏移,側壁2266防止基板支架50向―乂軸方向偏移。突條部2273和突條部2276防止基板支架50向-2軸方向偏移。突條部22?和突條部22?防止基板支架50向+2軸方向偏移。壁部2293和壁部22%防止基板支架50向軸方向偏移。
[0181]圖7是表示從軸方向觀察的墨袋40的說明圖。圖8是表示從+2軸方向觀察的基板支架50的說明圖。圖9是表示基板支架50的分解立體圖。圖10是表示從軸方向觀察的基板支架50的分解圖。基板支架50還具有側壁5723、側壁5726、突條部57如、以及突條部574匕
[0182]基板支架50的側壁5723是設置在比基板保持部510更靠近軸方向側的位置、並沿12平面延伸的第一側壁。基板支架50的突條部57?是從側壁5723向軸方向突出並沿V軸方向延伸的第一突條部。隨著將墨盒30安裝在盒支架20中,突條部57?與裝置側端子部220的突條部2273配合。在本實施方式中,在突條部57?的軸方向側形成有朝向軸方向並朝向4軸方向的傾斜面5763。
[0183]基板支架50的側壁5726是設置在比基板保持部510更靠近軸方向側的位置、並與側壁5723相對的第二側壁。基板支架50的突條部57仙是從側壁5726向―乂軸方向突出並沿V軸方向延伸的第二突條部。隨著將墨盒30安裝在盒支架20中,突條部57仙與裝置側端子部220的突條部2276配合。在本實施方式中,在突條部57仙的4軸方向側形成有朝向―乂軸方向並朝向4軸方向的傾斜面5766。
[0184]如圖7所示,側壁5723和側壁5726在2軸方向上與基板60的接觸部610錯開。在本實施方式中,側壁5723和側壁5726在+2軸方向上與接觸部610錯開。
[0185]如圖9所示,基板支架50的基板保持部510具有突起512和突起514。基板保持部510的突起512通過插入到形成在基板60上的通孔640中從而將基板60的-2軸方向側定位。基板保持部510的突起514通過與形成在基板60上的缺口 650嵌合從而將基板60的+2軸方向側定位。
[0186]如圖9和圖10所示,基板60包括多個接觸部610和存儲裝置620。基板60中的多個接觸部610是由導電材料構成的多個電極。多個接觸部610中的至少一個與存儲裝置620電連接。多個接觸部610在基板60被基板保持部510保持的狀態下朝向軸方向並朝向+2軸方向。隨著將墨盒30安裝在盒支架20中,多個接觸部610通過與裝置側端子部220中的多個端子224接觸從而與其電連接。基板60的存儲裝置620存儲與容納在墨袋40中的⑶墨水相關的信息。在本實施方式中,存儲裝置620為半導體存儲器。
[0187]如圖7、圖9、圖10所示,基板支架50具有多個配合部520。在本實施方式中,基板支架50具有2個作為配合部520的配合部5203和配合部520匕在本實施方式的說明中,在統稱基板支架50中的2個配合部的情況下,使用標號「520」;在分別指定基板支架50中的2個配合部中的各個配合部的情況下,使用標號「520一和標號「5206」。
[0188]基板支架50的配合部5203位於基板支架50的―乂軸方向側。在本實施方式中,配合部5203具有突出部5223和突出部5243。突出部5223是向-2軸方向突出的第一突出部,突出部52?是從突出部5223進一步向-2軸方向突出的第二突出部。突出部5223的直徑(11比突出部52?的直徑(12大。即,突出部52?比突出部5223細。突出部5223具有由於與突出部52?的直徑差而形成的面5233。突出部5223的面5233是朝向-2軸方向的面。突出部5223作為以下的定位部發揮功能:通過面5233從+2軸方向與墨盒30中的臺部件330的壁部334接觸,從而在2軸方向上決定基板支架50相對於墨盒30的位置。突出部52?貫穿在墨盒30中的臺部件330的壁部334。
[0189]基板支架50的配合部520)3位於基板支架50的軸方向側。在本實施方式中,配合部5206具有突出部5226和突出部524匕配合部5206的突出部5226與配合部5203的突出部5223相同,配合部5206的突出部52仙與配合部5203的突出部52?相同。
[0190]如圖9和圖10所示,基板支架50的配合部530具有鎖定部532、鎖定部534、以及突出部536。配合部530的鎖定部532設置在配合部530的軸方向側,並且與形成在基板保持部510上的開口 582配合併固定。由此,配合部530的4軸方向側固定在基板保持部510上。配合部530的鎖定部534設置在配合部530的+1軸方向側,並且與形成在基板保持部510上的開口 584配合併固定。由此,配合部530的+1軸方向側固定在基板保持部510上。配合部530的突出部536通過與墨袋40配合從而決定了基板支架50相對於墨袋40的位置。
[0191]圖11是表示安裝有墨盒30的盒支架20的截面圖。圖11的截面圖是從―乂軸方向觀察在裝置側識別部230通過的位置沿12平面切斷安裝有墨盒30的盒支架20而形成的截面的圖。而且,墨盒30還具有識別體支架70。
[0192]識別體支架70是附加於墨袋40的附加部件。在本實施方式中,識別體支架70支撐表示容納在墨袋40中的—墨水的顏色的識別體。識別體支架70的識別體通過突起的排列和有無而造成的形狀的差別來表不容納在墨袋40中的11乂墨水的顏色。隨著將墨盒30安裝在盒支架20中,裝置側識別部230通過與識別體支架70接觸從而檢測識別體支架70中的識別體的形狀。印刷裝置10根據由裝置側識別部230所檢測到的識別體的形狀從而識別容納在墨袋40中的—墨水的顏色。
[0193]識別體支架70具有識別體形成部710、配合部720、配合部730、被施力部740、以及被施力部750。識別體支架70的識別體形成部710是形成有表示-墨水的顏色的識別體的部位。在本實施方式中,識別體支架70中的識別體形成於在V軸方向上與基板60重合的位置處。
[0194]識別體支架70的配合部720是第三配合部,其在比基板支架50中的基板60更靠近軸方向側的位置從+2軸方向側與墨盒30的臺部件330配合。在本實施方式中,臺部件330具有沿IX平面延伸的壁部336,配合部720被壁部336的+2軸方向側定位。
[0195]識別體支架70的配合部730是第四配合部,其設置在比基板支架50中的基板60更靠近-2軸方向側的位置處,並在比基板支架50中的基板60更靠近+1軸方向側的位置與墨袋40配合。在本實施方式中,配合部730從在X軸方向上與基板60重合的位置到比基板60更靠近+1軸方向側的位置與墨袋40的液體容納部410配合。在本實施方式中,識別體形成部710和配合部730是2個不同的部件,在配合部730與識別體形成部710之間夾持有墨袋40的液體容納部410。
[0196]識別體支架70的被施力部740是第三被施力部,其在比基板支架50中的基板60更靠近4軸方向側的位置承受包含-2軸方向的分量的第三施加力。在本實施方式中,被施力部740被墨盒30的施力部件340向-2軸方向推壓。
[0197]識別體支架70的被施力部750是第四被施力部,其在比基板支架50中的基板60更靠近+1軸方向側的位置處承受包含-2軸方向的分量的第四施加力。在本實施方式中,被施力部750被墨盒30的施力部件340向-2軸方向推壓。在本實施方式中,被施力部750在比被施力部740承受第三施加力的位置更靠近+2軸方向側的位置承受第四施加力。即,在比施力部件340向-2軸方向推壓被施力部740的位置更靠近+2軸方向側的位置處,被施力部750被施力部件340向-2軸方向推壓。
[0198]圖12是表示識別體支架70的分解立體圖。如圖7和圖12所示,識別體支架70還具有側壁7723、側壁7726、突條部7743、以及突條部774匕
[0199]識別體支架70的側壁7723是設置在比識別體形成部710更靠近軸方向側的位置、並沿^平面延伸的部位。識別體支架70的突條部77?是從側壁7723向―乂軸方向突出並沿V軸方向延伸的部位。隨著將墨盒30安裝在盒支架20中,突條部77?與裝置側識別部230配合。在本實施方式中,在突條部77?的軸方向側形成有朝向―乂軸方向並朝向4軸方向的傾斜面7763。
[0200]識別體支架70的側壁7726是設置在比識別體形成部710更靠近軸方向側的位置並沿^平面延伸的部位。識別體支架70的突條部77仙是從側壁7726向軸方向突出並沿V軸方向延伸的部位。隨著將墨盒30安裝在盒支架20中,突條部77仙與裝置側識別部230配合。在本實施方式中,在突條部7746的4軸方向側形成有朝向4軸方向並朝向4軸方向的傾斜面7766。
[0201]基板支架70具有多個配合部720。在本實施方式中,識別體支架70具有2個作為配合部720的配合部7203和配合部7206。在本實施方式的說明中,在統稱識別體支架70中的2個配合部的情況下,使用標號「720」 ;在分別指定識別體支架70中的2個配合部中的各個配合部的情況下,使用標號「7203」和標號「7206」。
[0202]識別體支架70的配合部7203位於識別體支架70的―乂軸方向側。在本實施方式中,配合部7203具有突出部7223和突出部7243。識別體支架70中的配合部7203的突出部7223和突出部72?與基板支架50中的配合部5203的突出部5223和突出部52?分別相同。
[0203]識別體支架70的配合部7206位於識別體支架70的軸方向側。在本實施方式中,配合部7206具有突出部7226和突出部724匕識別體支架70中的配合部7206的突出部7226和突出部72仙與基板支架50中的配合部5206的突出部5226和突出部52仙分別相同。
[0204]識別體支架70的配合部730具有鎖定部732、鎖定部734、以及突出部736。配合部730的鎖定部732設置在配合部730的軸方向側,並且與形成在識別體形成部710上的開口 782配合併固定。由此,配合部730的軸方向側固定在識別體形成部710上。配合部730的鎖定部734設置在配合部730的+1軸方向側,並且與形成在識別體形成部710上的開口(未圖示)配合併固定。由此,配合部730的+1軸方向側固定在識別體形成部710上。配合部730的突出部736通過與墨袋40配合從而決定了識別體支架70相對於墨袋40的位置。
[0205]圖13是表示墨袋40的立體圖。圖14是表示墨袋40的分解立體圖。墨袋40的液體容納部410是將具有撓性的薄板狀的撓性部件成形為袋狀從而形成的部位。為了防止^墨水劣化,液體容納部410的撓性部件遮擋紫外線和可視光線。
[0206]在本實施方式中,液體容納部410是通過粘接4個撓性部件401、402、403和404從而成形為袋狀的部位。撓性部件401和402呈長方形,並具有沿X軸延伸的短邊和沿X軸延伸的長邊。撓性部件403和404呈長方形並具有短邊和長邊,所述短邊比撓性部件401和402的短邊短並沿2軸延伸,所述長邊具有與撓性部件401和402的長邊相同的長度並沿V軸延伸。
[0207]撓性部件401構成液體容部410的在-2軸方向側的撓性壁面。撓性部件402構成液體容納部410的在+2軸方向側的撓性壁面。撓性部件403構成液體容納部410的在軸方向側的撓性壁面。撓性部件404構成液體容納部410的在―乂軸方向側的撓性壁面。在撓性部件401、402、403、404的內側形成有允許—墨水流入的液體流入部408 (參照圖3)。
[0208]在本實施方式中,撓性部件401、402是從內側向外側層疊了聚乙烯$£)層、粘接層、乙烯乙烯醇共聚物(£70?)層、粘接層、黑色印刷層、尼龍層、粘接層、黑色印刷層、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層等的層疊膜。在本實施方式中,撓性部件403、404是從內側向外側層疊了層、粘接層、-0?層、粘接層、黑色印刷層、尼龍層、粘接層、黑色印刷層、尼龍層的層疊膜。在本實施方式中,撓性部件401、402的厚度大約為0.194臟,撓性部件403、404的厚度大約為0.181臟。在本實施方式中,對于波長大於等於200=111且小於等於500=111的光,撓性部件401、402、403、404的吸光度為0.00001-0.1 % (通過依據日本工業標準了131( 0115:2004的測量方法測量的值
[0209]液體容納部410具有多個作為由撓性壁面粘接而成的粘接部的以下粘接部,即:供給側粘接部420,粘接部431、432、434、433,以及粘接部440。
[0210]液體容納部410的供給側粘接部420在液體容納部410的軸方向側沿X軸形成。供給側粘接部420沿IX平面擴展。供給側粘接部420構成液體容納部410中的、位於軸方向側的第一邊。供給側粘接部420具有部位421、422、423、426和427。
[0211]供給側粘接部420的部位421位於供給側粘接部420的在X軸方向上的中央。部位421是撓性部件401和撓性部件402粘接而成的部位。在部位421上設置有液體供給部件450。液體供給部件450在被夾持在撓性部件401和撓性部件402之間的狀態下貫穿部位 421。
[0212]供給側粘接部420的部位422、423位於供給側粘接部420的―乂軸方向側。部位422是撓性部件402和撓性部件404粘接而成的部位,部位423是撓性部件401和撓性部件404粘接而成的部位。在部位422形成有通孔42如、424匕通過在使配合部530的突出部536貫穿通孔42?並使配合部530的鎖定部534貫穿通孔42仙的狀態下,將部位422夾持在基板保持部510和配合部530之間,從而將基板支架50安裝到液體容納部410上。
[0213]供給側粘接部420的部位426、427位於供給側粘接部420的軸方向側。部位426是撓性部件402和撓性部件403粘接而成的部位,部位427是撓性部件401和撓性部件403粘接而成的部位。在部位426形成有通孔4283、428匕通過在使配合部730的突出部736貫穿通孔42?並使配合部730的鎖定部734貫穿通孔42?的狀態下,將部位426夾持在識別體形成部710和配合部730之間,從而將識別體支架70安裝到液體容納部410上。
[0214]液體容納部410的粘接部440在液體容納部410的+1軸方向側沿X軸形成。粘接部440是將撓性部件401、402、403、404粘接在一起而形成的部位。粘接部440構成與供給側粘接部420相對、並位於液體容納部410的+1軸方向側的第二邊。
[0215]液體容納部410的粘接部431是將撓性部件401和撓性部件403粘接在一起而形成的部位,液體容納部410的粘接部432是將撓性部件402和撓性部件403粘接在一起而形成的部位。粘接部431和粘接部432構成在軸方向側連接供給側粘接部420和粘接部440的第三邊。
[0216]液體容納部410的粘接部433是將撓性部件401和撓性部件404粘接在一起而形成的部位,液體容納部410的粘接部434是將撓性部件402和撓性部件404粘接在一起而形成的部位。粘接部433和粘接部434構成在―乂軸方向側連接供給側粘接部420和粘接部440的第四邊。
[0217]如圖14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墨袋40的液體供給部件450具有端部部件451、密封部件452、固定部件453、圓筒部件454、以及外筒部件456。液體供給部件450的端部部件451安裝在外筒部件456的4軸方向側,將密閉部件保持在外筒部件456的內側並向外筒部件456的內側引導液體供給管210。液體供給部件450的密封部件452防止—墨水的洩露並接受液體供給管210的插入。液體供給部件450的固定部件453將圓筒部件454固定在外筒部件456的內側。液體供給部件450的圓筒部件454形成使—墨水在外筒部件456的內側流動的流路。液體供給部件450的外筒部件456與墨袋40的供給側粘接部420的部位421粘接,並保持液體供給部件450的其他部件。
[0218]在本實施方式中,在構成液體供給部件450的部件中,至少端部部件451、密封部件452、以及外筒部件456是通過成形著色為黑色的合成樹脂而形成的部件,並且遮擋紫外線和可視光線。在本實施方式中,端部部件451和外筒部件456所使用的合成樹脂是混入了 3-5質量%的黑色母料(日本東洋油墨製造株式會社制「121 00104181^1^)的聚乙烯(四)。在本實施方式中,對于波長大於等於20011!11且小於等於50011!11的光,端部部件451和外筒部件456的吸光度為0.00001-0.1% (通過依據日本工業標準了 13 1( 0115:2004的測量方法測量的值)。
[0219]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墨盒30中容納有墨袋40的狀態下,液體供給部件450的端部部件451位於臺部件330的限制部331的+2軸方向側,液體供給部件450的外筒部件456位於臺部件330的限制部332的+2軸方向側。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墨盒30中容納有墨袋40的狀態下,液體供給部件450的端部部件451是第三被施力部,其承受包含-2軸方向的分量的第三施加力。在本實施方式中,端部部件451被墨盒30的施力部件340向-2軸方向推壓。
[0220]圖15是表示包裝墨袋40的情況的說明圖。墨袋40的製造者在將墨袋40製造為圖13所示的狀態之後,將墨袋40容納在2個保護殼體484中。圖15 0)表示了將墨袋40容納在2個保護殼體484中之前的狀態。圖15(8)表示了將墨袋40容納在2個保護殼體484中之後的狀態。
[0221〕 在本實施方式中,為了防止墨袋40變形,在墨袋40中的撓性部件403、404上附設有板部件482,其具有與粘接部431、432、433、434的寬度相應的厚度。在本實施方式中,板部件482為硬紙板制的部件。
[0222]在本實施方式中,2個保護殼體484是通過成形著色為黑色的合成樹脂而形成的部件,並且遮擋紫外線和可視光線。在本實施方式中,2個保護殼體484所使用的合成樹脂是混入了 3-5質量%的黑色母料(日本東洋油墨製造株式會社制「121 001041 ^匕土」)的聚乙烯〈?幻。在本實施方式中,對于波長大於等於200=0且小於等於500=0的光,2個保護殼體484的吸光度為0.00001-0.1% (通過依據日本工業標準了 13 1( 0115:2004的測量方法測量的值
[0223]在本實施方式中,2個保護殼體484呈沿XV平面擴展的託盤狀。在本實施方式中,2個保護殼體484為相同形狀。
[0224]在本實施方式中,在2個保護殼體484中,一個保護殼體484從+2軸方向覆蓋墨袋40的撓性部件402,另一個保護殼體484從-2軸方向覆蓋墨袋40的撓性部件403。由此,由於能夠覆蓋墨袋40中的作為較大部位的撓性部件402、403,因此能夠提高對墨袋40的遮光性。
[0225]圖16是表示包裝墨袋40的情況的說明圖。墨袋40的製造者在將墨袋40如圖15所示那樣容納在2個保護殼體484中之後,將容納在2個保護殼體484中的墨袋40容納在包裝箱486中。圖16 00表示打開了包裝箱486的狀態。圖16(8)表示關閉了包裝箱486的狀態。在本實施方式中,包裝箱486由硬紙板製造。
[0226]印刷裝置10的使用者在使用墨袋40時,將容納在2個保護殼體484中的墨袋40從包裝箱486中取出。然後,使用者從2個保護殼體484中取出墨袋40。
[0227]圖17是表示從背面側觀察的墨盒30的立體圖。圖18是表示從正面側觀察的墨盒30的立體圖。圖19是表示處於打開狀態的墨盒30的立體圖。
[0228]圖20是墨盒30的後視圖。圖21是墨盒30的主視圖。圖22是墨盒30的右視圖。圖23是墨盒30的左視圖。圖24是墨盒30的俯視圖。圖25是墨盒30的仰視圖。圖26是墨盒30的截面圖。圖26的截面圖是表示從圖24的箭頭?26-?26觀察的墨盒30的截面的圖。
[0229]墨盒30的箱體部310呈長方體狀。在箱體部310的尺寸中,在V軸方向上的長度最長,其次,在X軸方向上的長度較長,在2軸方向上的長度最短。箱體部310具有第一箱體部311和第二箱體部315。第一箱體部311構成箱體部310的-2軸方向側,第二箱體部315構成箱體部310的+2軸方向側。如圖19所示,第二箱體部315構成為能夠開閉第一箱體部311的+2軸方向側。箱體部310具有6個壁部,即:301、302、303、304、305、306。
[0230]箱體部310的壁部301是位於箱體部310的4軸方向側並沿XX平面延伸的部位。在壁部301上形成有以下開口:插入液體供給管210的開口 312^插入裝置側端子部220的開口 3126、以及插入裝置側識別部230的開口 3120。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壁部301的第一箱體部311側設置有緩和對壁部301的衝擊的緩衝部件311?,在壁部301的第二箱體部315側設置有緩和對壁部301的衝擊的緩衝部件315&。在本實施方式中,緩衝部件311?和緩衝部件315?由合成樹脂形成。
[0231]箱體部310的壁部302是位於箱體部310的+1軸方向側並沿XX平面延伸的部位。在壁部302上設置有印刷裝置10的使用者在處理墨盒30時能夠抓握的把手317。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壁部302的第一箱體部311側設置有緩和對壁部302的衝擊的緩衝部件31168,在壁部302的第二箱體部315側設置有緩衝對壁部302的衝擊的緩衝部件3151^。在本實施方式中,緩衝部件3114和緩衝部件31568由合成樹脂形成。在本實施方式中,除了緩衝部件311#、3111^、3154、3151^以外,構成箱體部310的部件由不鏽鋼構成。
[0232]箱體部310的壁部303是位於箱體部310的4軸方向側並沿12平面延伸的部位。在壁部303上設置有卡鎖314,其將第一箱體部311和第二箱體部315固定住。箱體部310的壁部304是位於箱體部310中的軸方向側並沿12平面延伸的部位。在壁部304上設置有連結第一箱體部311和第二箱體部315的2個鉸鏈313。
[0233]箱體部310的壁部305是位於箱體部310的+2軸方向側並沿XV平面延伸的部位。在壁部305上設置有印刷裝置10的使用者在處理墨盒30時能夠扣住手指的把手316。箱體部310的壁部306是位於箱體部310的-2軸方向側並沿XV平面延伸的部位。
[0234]如圖19和圖26所示,在箱體部310的內側,如上所述,設置有載置部件320和臺部件330。墨盒30的載置部件320具有內壁321和內壁322。墨盒30的臺部件330具有限制部331、限制部332、壁部334、以及壁部336。在臺部件330上,通過手動螺釘348從而可裝卸地設置有施力部件340。臺部件330還具有開口部335、開口部337、突出部338、以及螺釘部339。
[0235]臺部件330的開口部335形成在壁部334上並與基板支架50的配合部520配合。在本實施方式中,在臺部件330上形成有2個開口部335。
[0236]臺部件330的開口部337形成在壁部336上並與識別體支架70的配合部720配合。在本實施方式中,在臺部件330上形成有2個開口部337。
[0237]臺部件330的突出部338通過與施力部件340配合,從而將施力部件340定位。在本實施方式中,在臺部件330上形成有2個突出部338。
[0238]臺部件330的螺釘部339與手動螺釘348嵌合。在本實施方式中,在臺部件330上形成有2個螺釘部339。
[0239]圖27是表不拆下了墨袋40和施力部件340的墨盒30的分解立體圖。墨盒30的施力部件340具有施力部342、施力部343、施力部344、施力部345、通孔349、以及通孔347。
[0240]施力部件340的施力部342從+2軸方向與基板支架50的被施力部540接觸並向-2軸方向推壓被施力部540。施力部件340的施力部343從+2軸方向與基板支架50的被施力部550接觸並向-2軸方向推壓被施力部550。
[0241]施力部件340的施力部344從+2軸方向與識別體支架70的被施力部740接觸並向-2軸方向推壓被施力部740。施力部件340的施力部345從+2軸方向與識別體支架70的被施力部750接觸並向-2軸方向推壓被施力部750。
[0242]施力部件340的通孔347通過與臺部件330配合從而決定了施力部件340相對於臺部件330的位置。在本實施方式中,在施力部件340上形成有2個通孔347。
[0243]施力部件340的通孔349允許手動螺釘348貫穿至臺部件330。在本實施方式中,在施力部件340上形成有2個通孔349,施力部件340通過2個手動螺釘348從而固定在臺部件330上。
[0244]圖28是表示安裝了墨袋40並拆下了施力部件340的墨盒30的立體圖。在圖28的狀態下,墨袋40的液體容納部410載置在內壁321上,墨袋40的基板支架50和識別體支架70安裝在臺部件330上。與此相伴,墨袋40的液體供給部件450被限制部331和限制部332的+2軸方向側定位。
[0245]圖29是表示安裝了墨袋40和施力部件340的墨盒30的立體圖。在圖29的狀態下,施力部件340通過手動螺釘348固定在臺部件330上。與此相伴,墨袋40的基板支架50、識別體支架70、以及液體供給部件450被施力部件340向-2軸方向推壓。
[0246]圖30是表示開口部335和開口部337的位置關係的說明圖。墨盒30的臺部件330具有2個作為開口部335的開口部3353和開口部3356,並且,具有2個作為開口部337的開口部3373和開口部3376。在本實施方式的說明中,在統稱臺部件330中的2個開口的情況下,使用標號「335」和標號「337」 ;在分別指定臺部件330中的2個開口中的各個開口的情況下,對於―乂軸方向側的開口使用附加了的標號,對於軸方向側的開口使用附加了訃」的標號。
[0247]在本實施方式中,開口部335在V軸方向上位於限制部331和限制部332之間。在本實施方式中,開口部337在V軸方向上位於限制部331和限制部332之間。
[0248]圖31是表示臺部件330的開口部335^3356和基板支架50的突出部524^5246的關係的說明圖。在本實施方式中,開口部335^3356的內徑大於突出部524^52413的外形尺寸。因此,突出部524^52413在插入到開口部335^3356中的狀態下離開開口部3353、3356的內側面的至少一部分。在本實施方式中,臺部件330的開口部337^3376和識別體支架70的突出部724^72413的關係也是一樣的。
[0249]^-2.效果
[0250]根據以上說明的第一實施方式,基板支架50具有設置在比基板保持部510更靠近―乂軸方向側的側壁5723、以及從側壁5723向4軸方向突出並沿V軸方向延伸的突條部57如。由此,與採用槽作為使基板60相對於裝置側端子部220進行定位的構造的情形相比,既能夠十分有力地確保基板60相對於裝置側端子部220的定位,也能夠實現基板支架50的小型化。其結果是,能夠實現墨盒30的小型化。
[0251]另外,基板支架50具有設置在比基板保持部510更靠近4軸方向側的側壁5726、以及從側壁5726向―乂軸方向突出並沿V軸方向延伸的突條部574匕由此,能夠防止基板60在X軸方向上的位置偏移。其結果是,能夠抑制基板60的接觸部610與裝置側端子部220之間的接觸不良。
[0252]另外,突條部574^57413在2軸方向上偏離接觸部610。由此,能夠實現基板支架50在X軸方向上的的小型化。
[0253]另外,基板支架50以接觸部610朝向+2軸方向的姿態保持基板60,突條部5743、574?在2軸方向上向+2軸方向偏離接觸部610。由此,當將墨盒30插入到盒支架20中時,即使在設置於裝置側端子部220上的突條部227^22713的位置偏離突條部574^5746的情況下,也能夠防止由裝置側端子部220對接觸部610造成的損傷。
[0254]另外,在突條部57?上形成有傾斜面5763,在突條部57仙上形成有傾斜面576匕由此,能夠相對於裝置側端子部220順利地引導突條部57如、574匕
[0255]另外,基板支架50中的配合部520^52013具有突出部522^52213以及突出部524^52413,突出部522^52213通過在開口部335^3356的+2軸方向側從+2軸方向與墨盒30接觸,從而在2軸方向上決定相對於墨盒30的基板支架50的位置;突出部524^5246通過在V軸方向上與開口部335^3356的內側面接觸,從而限制基板支架50在V軸方向上的移動。由此,能夠防止基板60在丫軸方向以及2軸方向上的位置偏移。其結果是,能夠抑制基板60的接觸部610與裝置側端子部220之間的接觸不良。
[0256]8.第二實施方式
[0257]除了墨盒30中的臺部件330的開口部335^!的形狀不同這一點以外,第二實施方式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
[0258]圖32是表示第二實施方式中的臺部件330的開口部335^3356和基板支架50的突出部524^52413的關係的說明圖。第二實施方式中的臺部件330的開口部3353具有沿X軸延伸並相對的第一內側面33581和第二內側面33582。第一內側面33581和第二內側面33582之間的距離小於開口部3356的直徑。
[0259]在本實施方式中,基板支架50的突出部52?嵌入到第一內側面33581和第二內側面33582之間。即,突出部52?在V軸方向上與開口部3353的內側面接觸。由此,突出部52?限制了基板支架50在V軸方向上的移動。
[0260]根據第二實施方式,在向墨盒30安裝基板支架50時,在將突出部52仙插入到開口部3356中之前,在將突出部52?插入到開口部3353中的狀態下使基板支架50在X軸方向上偏移,由此能夠容易地將基板支架50安裝到墨盒30中。
[0261〕 根據第二實施方式,通過基板支架50的突出部5223在開口部3353的+2軸方向側從+2軸方向與臺部件330的壁部334接觸,從而決定2軸方向上的基板支架50相對於墨盒30的位置;通過基板支架50的突出部52?在V軸方向上與開口部3353中的第一內側面33581和第二內側面33582接觸,從而限制了基板支架50在V軸方向上的移動。由此,能夠防止基板60在V軸方向和2軸方向上的位置偏移。其結果是,能夠抑制基板60的接觸部610和裝置側端子部220之間的接觸不良。
[0262]作為第二實施方式的變形例,與開口部3353相同,開口部3376也可以是長孔狀。由此,能夠容易地將基板支架50和識別體支架70安裝到墨盒30中。另外,由於與液體供給部件450接近的開口部3356和開口部3373為圓孔狀,因此能夠確保液體供給部件450的定位精度。
[0263]作為第二實施方式的變形例,也可以採用以下方式:開口部3353和開口部3376為圓孔狀,開口部3356和開口部3373為長孔狀。由此,能夠容易地將基板支架50和識別體支架70安裝到墨盒30中。另外,由於在X軸方向上容易進一步將液體容納部410向外側拉緊,因此,能夠抑制隨著⑶墨水的消耗而產生的液體容納部410的變扁所導致的液體容納部410的變形。
[0264]0.第三實施方式
[0265]除了具有與第一實施方式不同的基板支架這一點以外,第三實施方式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
[0266]圖33是表示第三實施方式的基板支架51的說明圖。除了具有形狀與第一實施方式不同的配合部520這一點以外,第三實施方式的基板支架51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
[0267]基板支架51的配合部5203還具有鎖定部526^1,該鎖定部5263形成有朝向+2軸方向的面5253。鎖定部5263設置在突出部52?的-2軸方向側,並且通過在開口部3353的-2軸方向側通過面5253從-2軸方向與臺部件330的壁部334接觸從而與壁部334配合併固定。由此,鎖定部5263通過供給側粘接部420從而限制液體供給部件450向+2軸方向的移動。
[0268]基板支架51的配合部5206還具有鎖定部5266,該鎖定部5266形成有朝向+2軸方向的面525匕鎖定部5266設置在突出部52仙的-2軸方向側,並且通過在開口部3356的-2軸方向側通過面5256從-2軸方向與臺部件330的壁部334接觸從而與壁部334配合併固定。由此,鎖定部5266通過供給側粘接部420從而限制液體供給部件450向+2軸方向的移動。
[0269]根據第三實施方式,通過將基板支架50定位,從而不僅能夠防止液體供給部件450在-2軸方向上的位置偏移,還能夠防止液體供給部件450在+2軸方向上的位置偏移。因此,能夠進一步減少將墨袋40組裝到墨盒30中所花費的勞力和時間。
[0270]0.第四實施方式
[0271]除了將基板支架50和識別體支架70安裝到液體容納部410上的位置不同這一點以外,第四實施方式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
[0272]圖34是表示第四實施方式的墨袋41的說明圖。除了在撓性部件402中的朝向軸方向並朝向+2軸方向的傾斜面4021。上安裝有基板支架50和識別體支架70這一點以夕卜,第四實施方式的墨袋41與第一實施方式的墨袋40相同。
[0273]圖35是表示第四實施方式中的墨袋41和施力部件340八的說明圖。除了具有與墨袋41中的基板支架50和識別體支架70的位置相應的形狀這一點以外,第四實施方式的施力部件340八與第一實施方式的施力部件340相同。
[0274]在第四實施方式中,當從+2軸方向觀察液體容納部410時,基板60的至少一部分與液體流入部408重合。由此,通過使基板60與比粘接部更容易吸收衝擊的液體流入部408重合,從而能夠抑制隨著墨盒30插入到盒支架20中而產生的基板60的位置偏移。其結果是,能夠進一步抑制接觸部610與裝置側端子部220之間的接觸不良。
[0275]£.第五實施方式
[0276]除了將基板支架50和識別體支架70安裝到液體容納部410上的位置不同這一點以外,第五實施方式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
[0277]圖36是表示第五實施方式的墨袋42的說明圖。除了基板支架50和識別體支架70靠近液體供給部件450安裝這一點以外,第五實施方式的墨袋42與第一實施方式的墨袋40相同。即,基板支架50設置於在X軸方向上比作為液體容納部410的端部的粘接部433、434更靠近液體供給部件450的位置處。識別體支架70設置於在X軸方向上比作為液體容納部410的端部的粘接部431、432更靠近液體供給部件450的位置處。
[0278]根據第五實施方式,能夠抑制以液體供給部件450為中心作用在液體容納部410上的力的力矩的不平衡。因此,能夠防止隨著墨盒30插入到盒支架20中而產生的基板60的位置偏移。其結果是,能夠進一步抑制接觸部610與裝置側端子部220之間的接觸不良。
[0279]匕其他實施方式
[0280]本發明不限於上述實施方式、實施例以及變形例,可以在不脫離其主旨的範圍內通過各種結構來實現。例如,為了解決上述問題中的一部分或全部,或者為了達到上述效果中的一部分或全部,可以適當地替換或組合與
【發明內容】
部分中記載的各種方式中的技術特徵相對應的實施方式、實施例、變形例中的技術特徵。另外,如果該技術特徵在本說明書中沒有作為必需的特徵來進行說明,則可以適當地刪除。例如,既可以將基板支架的結構應用於識別體支架,也可以將識別體支架的結構應用於基板支架。另外,也可以將本發明應用於在墨盒側設置有基板的結構而不是在墨袋側設置有基板的結構。
[0281]基板支架、識別體支架、以及裝置側端子部中的細長的突條中的至少一個也可以是一部分設置為突部。另外,基板也可以是由樹脂等製造的、具有柔性的基板(柔性基板)。另外,基板支架的基板保持部只要是在基板的接觸部已與裝置側端子部的端子連接時保持基板的結構即可。
[0282]液體容納部中的撓性部件的「粘接」包括撓性部件的「焊接」。在液體容納部中,撓性部件不限於被「粘接」,只要撓性部件被「接合」即可。
[0283]本發明不限於容納-墨水的墨盒。另外,還可以應用於噴射其他液體的液體噴射裝置及其液體容納容器,所述液體通過照射與紫外線不同的波長的光而固化。例如,可以應用於如下各種液體噴射裝置及其液體容納容器:
[0284]傳真裝置等圖像記錄裝置;
[0285]用於製造液晶顯示器等圖像顯示裝置用的濾色器的顏色材料噴射裝置;
[0286]用於形成有機21(216(^1*0 [1111111168(3611(36,電致發光)顯示器和場發光顯示器(^161(1 £1111881011 018^187^ 等的電極的電極材料噴射裝置;
[0287]用於製造生物晶片的、噴射包含生物有機物的液體的液體噴射裝置;
[0288]作為精密移液管的樣品噴射裝置;
[0289]潤滑油的噴射裝置;
[0290]樹脂液的噴射裝置;
[0291]精確地向鐘錶和照相機等精密機械噴射潤滑油的液體噴射裝置;
[0292]為了形成光通信元件等所使用的微半球透鏡(光學透鏡)等而向基板上噴射紫外線固化樹脂液等透明樹脂液的液體噴射裝置;
[0293]為了蝕刻基板等而噴射酸性或鹼性的蝕刻液的液體噴射裝置;
[0294]其他的具有噴出任意微小量的液滴的液體噴射頭的液體噴射裝置。
[0295]另外,「液滴」是指從液體噴射裝置噴出的液體的狀態,除了粒狀的液體、淚狀的液體以外,還包括拖尾成線狀的液體。另外,所謂的「液體」,只要是能夠通過液體噴射裝置噴射的材料即可。例如,「液體」只要是物質為液相狀態的材料即可,溶膠、凝膠、無機溶劑、有機溶劑、溶液、液狀樹脂、液狀金屬(金屬溶液)這樣的液體狀態的材料也包括在「液體」中。另外,不僅包括作為物質的一種狀態的液體,由顏料或金屬粒子等固形物構成的功能材料的粒子溶解、分散或者混合在溶劑中而形成的物質等也包括在「液體」中。作為液體的代表性的例子,可以列舉出墨水、液晶等。這裡,「墨水」包括一般的水性墨水、油性墨水、凝膠墨水、熱熔墨水等各種液體組合物。
[0296]另外,「遮光」和「確保遮光性」是指具有遮光的性質,在本實施方式中,只要在向墨水照射光時,具有遮住使該墨水固化的波長的光的性質即可。
【權利要求】
1.一種基板支撐部件,所述基板支撐部件在液體噴射裝置中支撐基板,在將相互垂直的三個空間軸設定為X軸、V軸以及2軸,並且,在沿所述X軸的X軸方向之中,將正方向設定為―乂軸方向,並將負方向設定為4軸方向,在沿所述V軸的V軸方向之中,將正方向設定為^軸方向,並將負方向設定為4軸方向,在沿所述2軸的2軸方向之中,將正方向設定為+2軸方向,並將負方向設定為-2軸方向的情況下,所述液體噴射裝置具有: 液體容納體,其容納液體; 液體容納容器,其容納所述液體容納體; 安裝部,其可裝卸地安裝所述液體容納容器,並具有形成在所述+1軸方向側的裝置側插入口和形成在所述4軸方向側的裝置側壁部,所述液體容納容器從所述裝置側插入口朝向所述裝置側壁部向所述軸方向插入到所述安裝部中; 液體供給管,其設置在所述裝置側壁部上,並從所述液體容納體接受所述液體的供給;以及 裝置側端子部,其設置在所述裝置側壁部上,並通過與設置在所述液體容納體上的所述基板的接觸部接觸,從而與其電連接, 在將對於安裝在所述安裝部中的狀態下的所述液體容納容器的所述X軸、所述V軸、以及所述2軸設定為所述液體容納容器中的三個空間軸的情況下, 所述基板支撐部件包括: 基板保持部,其保持所述基板; 第一側壁,其設置在比所述基板保持部更靠近所述―乂軸方向側,並且沿所述X軸以及所述2軸設置; 以及第一突條部,其從所述第一側壁向所述4軸方向突出,並且與所述裝置側端子部上的向所述十乂軸方向突出的第一裝置側配合部相配合。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支撐部件,其特徵在於, 還具有: 第二側壁,其設置在比所述基板保持部更靠近所述軸方向側,並且與所述第一側壁相對; 以及第二突條部,其從所述第二側壁向所述―乂軸方向突出,並且與所述裝置側端子部上的向所述^軸方向突出的第二裝置側配合部相配合。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基板支撐部件,其特徵在於, 所述第一突條部以及所述第二突條部在所述2軸方向上偏離所述接觸部。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基板支撐部件,其特徵在於, 所述基板保持部以所述接觸部朝向所述+2軸方向的姿態保持所述基板, 所述第一突條部以及所述第二突條部在所述2軸方向上從所述接觸部向所述+2軸方向偏離。
5.根據權利要求2至4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基板支撐部件,其特徵在於, 在所述第一突條部的所述4軸方向側,形成有朝向所述4軸方向並朝向所述4軸方向的傾斜面, 在所述第二突條部的所述4軸方向側,形成有朝向所述―乂軸方向並朝向所述軸方向的傾斜面。
6.根據權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基板支撐部件,其特徵在於, 其還具有與形成在所述液體容納容器上的開口部相配合的配合部, 所述配合部包括: 第一突出部,其向所述-2軸方向突出; 以及第二突出部,其從所述第一突出部進一步向所述-2軸方向突出,並且比所述第一突出部細,其中, 所述第一突出部通過在所述開口部的所述+2軸方向側從所述+2軸方向與所述液體容納容器接觸,從而在所述2軸方向上決定相對於液體容納容器的基板支撐部件的位置,所述第二突出部通過在所述V軸方向上與所述開口部的內側面接觸,從而限制所述基板支撐部件在所述X軸方向上的移動。
7.一種容納在液體容納容器中的液體容納體,在將相互垂直的三個空間軸設定為X軸、V軸以及2軸,並且,在沿所述X軸的X軸方向之中,將正方向設定為―乂軸方向,並將負方向設定為4軸方向,在沿所述V軸的V軸方向之中,將正方向設定為+1軸方向,並將負方向設定為4軸方向,在沿所述2軸的2軸方向之中,將正方向設定為+2軸方向,並將負方向設定為-2軸方向的情況下,所述液體容納容器通過從安裝部的裝置側插入口朝向裝置側壁部向所述4軸方向插入到所述安裝部中,從而可裝卸地安裝到所述安裝部中,所述安裝部設置在液體噴射裝置中,並具有形成在所述+1軸方向側的所述裝置側插入口、以及形成在所述4軸方向側的所述裝置側壁部, 在將對於安裝在所述安裝部中的狀態下的所述液體容納容器的所述X軸、所述V軸、以及所述2軸設定為所述液體容納容器中的三個空間軸的情況下,所述液體容納體具有:液體容納部,其容納液體; 液體供給部件,其從所述液體容納部向設置在所述裝置側壁部上的液體供給管供給所述液體; 基板,其形成有接觸部,該接觸部通過與設置在所述裝置側壁部上的裝置側端子部接觸,從而與其電連接; 以及基板支撐部件,其支撐所述基板, 其中,所述基板支撐部件包括: 基板保持部,其保持所述基板; 第一側壁,其設置在比所述基板保持部更靠近所述―乂軸方向側,並且沿所述X軸以及所述2軸設置; 以及第一突條部,其從所述第一側壁向所述4軸方向突出,並且與所述裝置側端子部上的向所述十乂軸方向突出的第一裝置側配合部相配合。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液體容納體,其特徵在於, 所述基板支撐部件還包括: 第二側壁,其設置在比所述基板保持部更靠近所述4軸方向側,並且與所述第一側壁相對; 以及第二突條部,其從所述第二側壁向所述―乂軸方向突出,並且與所述裝置側端子部上的向所述^軸方向突出的第二裝置側配合部相配合。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液體容納體,其特徵在於, 所述第一突條部以及所述第二突條部在所述2軸方向上偏離所述接觸部。
10.根據權利要求8或9所述的液體容納體,其特徵在於, 所述基板保持部以所述接觸部朝向所述+2軸方向的姿態保持所述基板, 所述第一突條部以及所述第二突條部在所述2軸方向上從所述接觸部向所述+2軸偏離。
11.根據權利要求8至10中的任一項所述的液體容納體,其特徵在於, 在所述第一突條部的所述4軸方向側,形成有朝向所述4軸方向並朝向所述4軸方向的傾斜面, 在所述第二突條部的所述4軸方向側,形成有朝向所述―乂軸方向並朝向所述軸方向的傾斜面。
12.根據權利要求7至11中的任一項所述的液體容納體,其特徵在於, 所述基板支撐部件還包括配合部,其與形成在所述液體容納容器上的開口部相配合, 所述配合部包括: 第一突出部,其向所述-2軸方向突出; 以及第二突出部,其從所述第一突出部進一步向所述-2軸方向突出,並且比所述第一突出部細,其中, 所述第一突出部通過在所述開口部的所述+2軸方向側從所述+2軸方向與所述液體容納容器接觸,從而在所述2軸方向上決定相對於液體容納容器的基板支撐部件的位置,所述第二突出部通過在所述V軸方向上與所述開口部的內側面接觸,從而限制所述基板支撐部件在所述X軸方向上的移動。
13.一種液體容納容器,在將相互垂直的三個空間軸設定為X軸、V軸以及2軸,並且,在沿所述X軸的X軸方向之中,將正方向設定為―乂軸方向,並將負方向設定為軸方向,在沿所述V軸的V軸方向之中,將正方向設定為+1軸方向,並將負方向設定為4軸方向,在沿所述2軸的2軸方向之中,將正方向設定為+2軸方向,並將負方向設定為-2軸方向的情況下,所述液體容納容器通過從安裝部的裝置側插入口朝向裝置側壁部向所述4軸方向插入到所述安裝部中,從而可裝卸地安裝到所述安裝部中,所述安裝部設置在液體噴射裝置中,並具有形成在所述+1軸方向側的所述裝置側插入口、以及形成在所述4軸方向側的所述裝置側壁部, 在將對於安裝在所述安裝部中的狀態下的所述液體容納容器的所述X軸、所述V軸、以及所述2軸設定為所述液體容納容器中的三個空間軸的情況下,所述液體容納容器具有:液體容納體,其容納液體; 箱體部,其容納所述液體容納體; 基板,其形成有接觸部,該接觸部通過與設置在所述裝置側壁部上的裝置側端子部接觸,從而與其電連接; 以及基板支撐部件,其支撐所述基板, 其中,所述基板支撐部件包括: 基板保持部,其保持所述基板; 第一側壁,其設置在比所述基板保持部更靠近所述―乂軸方向側,並且沿所述X軸以及所述2軸設置; 以及第一突條部,其從所述第一側壁向所述-X軸方向突出,並且與所述裝置側端子部上的向所述+X軸方向突出的第一裝置側配合部相配合。
14.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液體容納容器,其特徵在於, 所述基板支撐部件還包括: 第二側壁,其設置在比所述基板保持部更靠近所述-X軸方向側,並且與所述第一側壁相對; 以及第二突條部,其從所述第二側壁向所述+X軸方向突出,並且與所述裝置側端子部上的向所述-X軸方向突出的第二裝置側配合部相配合。
15.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液體容納容器,其特徵在於, 所述第一突條部以及所述第二突條部在所述Z軸方向上偏離所述接觸部。
16.根據權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液體容納容器,其特徵在於, 所述基板保持部以所述接觸部朝向所述+Z軸方向的姿態保持所述基板, 所述第一突條部以及所述第二突條部在所述Z軸方向上從所述接觸部向所述+Z軸偏離。
17.根據權利要求14至16中的任一項所述的液體容納容器,其特徵在於, 在所述第一突條部的所述-Y軸方向側,形成有朝向所述-X軸方向並朝向所述-Y軸方向的傾斜面, 在所述第二突條部的所述-Y軸方向側,形成有朝向所述+X軸方向並朝向所述-Y軸方向的傾斜面。
18.根據權利要求13至17中的任一項所述的液體容納容器,其特徵在於, 所述基板支撐部件還包括配合部,其與形成在所述液體容納容器上的開口部相配合, 所述配合部包括: 第一突出部,其向所述-Z軸方向突出; 以及第二突出部,其從所述第一突出部進一步向所述-Z軸方向突出,並且比所述第一突出部細,其中, 所述第一突出部通過在所述開口部的所述+Z軸方向側從所述+Z軸方向與所述液體容納容器接觸,從而在所述Z軸方向上決定相對於液體容納容器的基板支撐部件的位置,所述第二突出部通過在所述Y軸方向上與所述開口部的內側面接觸,從而限制所述基板支撐部件在所述Y軸方向上的移動。
19.一種單元,其具有: 基板保持部,其保持基板,該基板在液體噴射裝置的裝置側端子部進行裝卸並且具有接觸部; 第一側壁,其設置在所述基板保持部上; 第二側壁,其設置在所述基板保持部上,並且與所述第一側壁相對; 第一突條部,其從所述第一側壁向所述接觸部側突出; 以及第二突條部,其從所述第二側壁向所述接觸部側突出, 其中,所述第一突條部與設置在所述裝置側端子部上的第一裝置側配合部相配合, 所述第二突條部與設置在所述裝置側端子部上的第二裝置側配合部相配合。
20.一種液體容納體,其具有: 基板保持部,其保持基板,該基板在液體噴射裝置的裝置側端子部進行裝卸並且具有接觸部; 第一側壁,其設置在所述基板保持部上; 第二側壁,其設置在所述基板保持部上,並且與所述第一側壁相對; 第一突條部,其從所述第一側壁向所述接觸部側突出; 以及第二突條部,其從所述第二側壁向所述接觸部側突出, 其中,所述第一突條部與設置在所述裝置側端子部上的第一裝置側配合部相配合, 所述第二突條部與設置在所述裝置側端子部上的第二裝置側配合部相配合。
21.一種液體容納容器,其具有: 基板保持部,其保持基板,該基板在液體噴射裝置的裝置側端子部進行裝卸並且具有接觸部; 第一側壁,其設置在所述基板保持部上; 第二側壁,其設置在所述基板保持部上,並且與所述第一側壁相對; 第一突條部,其從所述第一側壁向所述接觸部側突出; 以及第二突條部,其從所述第二側壁向所述接觸部側突出, 其中,所述第一突條部與設置在所述裝置側端子部上的第一裝置側配合部相配合, 所述第二突條部與設置在所述裝置側端子部上的第二裝置側配合部相配合。
【文檔編號】B41J2/175GK104442005SQ201410482186
【公開日】2015年3月25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19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20日
【發明者】高橋良太, 唐澤政弘, 濱本聖子 申請人:精工愛普生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