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便於更換機油的風力發電機的製作方法
2023-04-28 09:16:36

本發明涉及風力發電機領域,特別涉及一種便於更換機油的風力發電機。
背景技術:
風力發電機一般有風輪、發電機、尾翼、塔架、限速安全機構和儲能裝置等構件組成,風輪在風力的作用下旋轉,它把風的動能轉變為風輪軸的機械能,發電機在風輪軸的帶動下旋轉發電。
風輪軸與套環之間的摩擦長期存在,為了減少風輪軸與套環之間的摩擦係數,從而保護風輪軸與套環,人們會在風輪軸與套環之間添加機油,而機油長期使用容易損耗或者變質,在更換機油是由於風輪設置較高,更換不易。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便於更換機油的風力發電機。
本發明解決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便於更換機油的風力發電機,包括風輪、發電機、限速安全機構、塔架和儲能機構,所述塔架上還設有傳輸機構、開蓋機構、取油機構、PLC和換油機構;
所述傳輸機構包括第一電機、驅動輪、從動輪、傳動帶和機油桶,所述第一電機驅動驅動輪旋轉,所述驅動輪通過傳動帶驅動從動輪旋轉,所述傳動帶豎直設置,所述機油桶固定設置在傳動帶上,所述機油桶上設有蓋子,所述蓋子上設有內螺紋,所述機油桶上設有外螺紋,所述蓋子的內螺紋與機油桶上的外螺紋匹配,所述驅動輪位於塔架的上部,所述從動輪位於塔架的下部;
所述開蓋機構包括氣缸、移動板、彈簧、第二電機、轉盤和限位杆,所述氣缸推動移動板上下移動,所述固定板通過彈簧與第二電機連接,所述第二電機位於移動板的下方,所述第二電機驅動轉盤旋轉,所述轉盤位於第二電機下方,所述轉盤上設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豎直設置在轉盤的下方,所述限位杆有兩個,所述蓋子還設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有兩個,所述限位杆與限位槽匹配,兩個限位杆分別位於兩個限位槽內,;
所述取油機構包括輸油管、永磁鐵、電磁鐵、線盤、第三電機和底板,所述永磁鐵和電磁鐵均位於底板上,所述電磁鐵位於永磁鐵的一側,所述電磁鐵用永磁鐵的磁性方向相反,所述第三電機驅動線盤旋轉,所述輸油管的一端與換油機構連接,所述輸油管的另一端纏繞在線盤上後穿過永磁鐵,所述永磁鐵位於機油桶上方一側;
所述換油機構包括傳輸泵、第四電機、圓齒輪、條齒輪、風輪軸和套環,所述傳輸泵位於輸油管內,所述風輪軸穿過套環,所述風輪軸在套環內旋轉,所述位於套環的環壁內,所述條齒輪和套環滑動連接,所述第四電機驅動圓齒輪旋轉,所述圓齒輪和條齒輪嚙合,所述套環上設有輸油孔,所述輸油管位於輸油孔內,所述條齒輪位於輸油孔的一側;
所述第一電機、第二電機、第三電機和第四電機均與PLC電連接。
作為優選,為了固定機油桶,所述開蓋機構上還設有加持組件,所述加持組件包括第五電機、絲杆和夾板,所述第五電機驅動絲杆旋轉,所述絲杆兩個,兩個絲杆的螺紋方向相反,所述絲杆穿過夾板,所述夾板內設有與絲杆匹配的內螺紋。
第五電機驅動絲杆旋轉,因兩個絲杆螺紋方向相反,使夾板向下滑動,從而與機油桶抵靠,從而夾持住機油桶。
作為優選,為了增加夾板的摩擦係數,從而更牢固的夾持機油桶,所述夾板靠近機油桶的一側設有磨砂面。
作為優選,為了增加條齒輪和套環之間的密封性,所述條齒輪上還設有橡膠密封塊。
作為優選,為了防止永磁鐵被腐蝕和永磁鐵汙染機油,所述永磁鐵上還包覆有玻璃鋼膜。
玻璃鋼質輕而硬,不導電,性能穩定.機械強度高,耐腐蝕。
作為優選,為了增加傳動帶的牢固度和耐用性,所述傳動帶為三角帶。
作為優選,為了方便控制,所述第一電機、第二電機、第三電機、第四電機、第五電機均為伺服電機。
作為優選,為了方便控制,所述氣缸上還設有電磁閥,所述氣缸通過電磁閥與PLC連接。
作為優選,為了使條齒輪滑動得更平穩,所述條齒輪上還設有燕尾榫,所述套環上設有燕尾槽,所述燕尾槽與燕尾榫匹配。
作為優選,為了方便傳輸信號,所述塔架內還設有無線通訊模塊,所述無線通訊模塊與PLC電連接。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該便於更換機油的風力發電機設計巧妙,可行性高,在需要更換機油時,通過無線通訊模塊遠程操控,通過傳輸機構把機油桶移動在塔架頂部,通過開蓋機構開啟蓋子,通過去油機構和換油機構對風輪軸與套環之間的機油進行填充或更換,自動化操作,減少了人力成本,大大的減少了更換機油的難度,保護了風力發電機的正常運行。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一種便於更換機油的風力發電機的傳輸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一種便於更換機油的風力發電機的開蓋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的一種便於更換機油的風力發電機的取油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的一種便於更換機油的風力發電機的換油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的一種便於更換機油的風力發電機的加持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驅動輪,2.第一電機,3.傳動帶,4.從動輪,5.氣缸,6.移動板,7.彈簧,8.第二電機,9.轉盤,10.限位杆,11.蓋子,12.機油桶,13.夾板,14.絲杆,15.輸油管,16.線盤,17.第三電機,18.永磁鐵,19.電磁鐵,20.底板,21.傳輸泵,22.圓齒輪,23.第四電機,24.條齒輪,25.套環,26.風輪軸,27.第五電機。
具體實施方式
現在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發明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發明有關的構成。
如圖1-5所示,一種便於更換機油的風力發電機,包括風輪、發電機、限速安全機構、塔架和儲能機構,所述塔架上還設有傳輸機構、開蓋機構、取油機構、PLC和換油機構;
所述傳輸機構包括第一電機2、驅動輪1、從動輪4、傳動帶3和機油桶12,所述第一電機2驅動驅動輪1旋轉,所述驅動輪1通過傳動帶3驅動從動輪4旋轉,所述傳動帶3豎直設置,所述機油桶12固定設置在傳動帶3上,所述機油桶12上設有蓋子11,所述蓋子11上設有內螺紋,所述機油桶12上設有外螺紋,所述蓋子11的內螺紋與機油桶12上的外螺紋匹配,所述驅動輪1位於塔架的上部,所述從動輪4位於塔架的下部;
所述開蓋機構包括氣缸5、移動板6、彈簧7、第二電機8、轉盤9和限位杆10,所述氣缸5推動移動板6上下移動,所述固定板通過彈簧7與第二電機8連接,所述第二電機8位於移動板6的下方,所述第二電機8驅動轉盤9旋轉,所述轉盤9位於第二電機8下方,所述轉盤9上設有限位杆10,所述限位杆10豎直設置在轉盤9的下方,所述限位杆10有兩個,所述蓋子11還設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有兩個,所述限位杆10與限位槽匹配,兩個限位杆10分別位於兩個限位槽內,;
所述取油機構包括輸油管15、永磁鐵18、電磁鐵19、線盤16、第三電機17和底板20,所述永磁鐵18和電磁鐵19均位於底板20上,所述電磁鐵19位於永磁鐵18的一側,所述電磁鐵19用永磁鐵18的磁性方向相反,所述第三電機17驅動線盤16旋轉,所述輸油管15的一端與換油機構連接,所述輸油管15的另一端纏繞在線盤16上後穿過永磁鐵18,所述永磁鐵18位於機油桶12上方一側;
所述換油機構包括傳輸泵21、第四電機23、圓齒輪22、條齒輪24、風輪軸26和套環25,所述傳輸泵21位於輸油管15內,所述風輪軸26穿過套環25,所述風輪軸26在套環25內旋轉,所述位於套環25的環壁內,所述條齒輪24和套環25滑動連接,所述第四電機23驅動圓齒輪22旋轉,所述圓齒輪22和條齒輪24嚙合,所述套環25上設有輸油孔,所述輸油管15位於輸油孔內,所述條齒輪24位於輸油孔的一側;
所述第一電機2、第二電機8、第三電機17和第四電機23均與PLC電連接。
作為優選,為了固定機油桶12,所述開蓋機構上還設有加持組件,所述加持組件包括第五電機27、絲杆14和夾板13,所述第五電機27驅動絲杆14旋轉,所述絲杆14兩個,兩個絲杆14的螺紋方向相反,所述絲杆14穿過夾板13,所述夾板13內設有與絲杆14匹配的內螺紋。
第五電機27驅動絲杆14旋轉,因兩個絲杆14螺紋方向相反,使夾板13向下滑動,從而與機油桶12抵靠,從而夾持住機油桶12。
作為優選,為了增加夾板13的摩擦係數,從而更牢固的夾持機油桶12,所述夾板13靠近機油桶12的一側設有磨砂面。
作為優選,為了增加條齒輪24和套環25之間的密封性,所述條齒輪24上還設有橡膠密封塊。
作為優選,為了防止永磁鐵18被腐蝕和永磁鐵18汙染機油,所述永磁鐵18上還包覆有玻璃鋼膜。
玻璃鋼質輕而硬,不導電,性能穩定.機械強度高,耐腐蝕。
作為優選,為了增加傳動帶3的牢固度和耐用性,所述傳動帶3為三角帶。
作為優選,為了方便控制,所述第一電機2、第二電機8、第三電機17、第四電機23、第五電機27均為伺服電機。
作為優選,為了方便控制,所述氣缸5上還設有電磁閥,所述氣缸5通過電磁閥與PLC連接。
作為優選,為了使條齒輪24滑動得更平穩,所述條齒輪24上還設有燕尾榫,所述套環25上設有燕尾槽,所述燕尾槽與燕尾榫匹配。
作為優選,為了方便傳輸信號,所述塔架內還設有無線通訊模塊,所述無線通訊模塊與PLC電連接。
在需要更換機油是,通過無線通訊模塊發送信號給PLC,PLC控制第一電機2旋轉,第一電機2驅動驅動輪1旋轉,驅動傳動帶3傳動,從而使固定在傳動帶3上的機油桶12上升至塔架頂部。
PLC通過電磁閥控制氣缸5使限位杆10插入蓋子11的限位孔內,再開啟第二電機8旋轉,使蓋子11開始旋轉,從而開啟蓋子11。
再打開電磁鐵19,因電磁鐵19和永磁鐵18的磁性方向相反,從而把永磁鐵18和設置在永磁鐵18上的傳輸管推入機油桶12內,在通過傳輸泵21抽取機油導入風輪軸26和套環25之間,在傳輸完成後,PLC控制第四電機23旋轉,使條齒輪24滑動至輸油孔上,使套環25密封。
與現有技術相比,該便於更換機油的風力發電機設計巧妙,可行性高,在需要更換機油時,通過無線通訊模塊遠程操控,通過傳輸機構把機油桶12移動在塔架頂部,通過開蓋機構開啟蓋子11,通過去油機構和換油機構對風輪軸26與套環25之間的機油進行填充或更換,自動化操作,減少了人力成本,大大的減少了更換機油的難度,保護了風力發電機的正常運行。
以上述依據本發明的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工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發明技術思想的範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發明的技術性範圍並不局限於說明書上的內容,必須要根據權利要求範圍來確定其技術性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