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廢紙再循環設備的紙漿供給器的製作方法
2023-04-28 12:25:56 2
專利名稱:用於廢紙再循環設備的紙漿供給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於廢紙再循環設備的再循環紙平滑裝置,更特別是涉及一種紙漿供給器,用於將由漿狀紙漿懸浮液製造溼紙的造紙單元的主要部件包含在小家具大小的廢紙再循環設備中,該廢紙再循環設備安裝在廢紙的來源位置,用於在該位置將廢紙再生和處理成可重新使用的紙張,而並不是進行處理和丟棄。
背景技術:
廢紙在每時每地都產生,包括政府機關、公司和普通家庭,例如廢的和不需要的文件。通常,廢紙被當作廢物丟棄、焚燒和處置。另一方面,從有效利用地球上有限資源的全球趨勢出發,已經研發了用於使得丟棄的廢紙再生和重新使用的各種技術,而並不是進行處理或丟棄。這些廢紙再循環技術主要在造紙工業中使用,像通常的造紙設備一樣,廢紙再循環設備需要大量的用地、巨大的投資以及用於造紙的大量化學藥品和水,目的是快速和大量地製造再循環紙張以及提高紙張質量。廢紙再循環需要由很多人來進行人工收集廢紙的工作,並涉及許多問題,例如外來物的混合、由於缺乏廢紙再循環方面的知識而造成的不當分揀、不能除去碎屑、等等,且在收集廢紙時,為了 100%將廢紙完全再生為再循環紙張,最終的分揀由專業人員來進行, 並需要進行清潔或篩選。而且,廢紙包括機密文件,且由於機密問題,這樣的文件不能作為普通垃圾來收集,而是應當焚燒丟棄,且再循環不能在特定領域中發展。為了解決廢紙再循環的這些問題,有效的是發展一種能夠在廢紙的來源位置進行再生和利用的技術,從這種觀點來看,本申請人已經發展和提出了多種廢紙再循環設備,例如在日本專利申請公開No. 2007-308837中所述。這種廢紙再循環設備涉及一種大型廢紙再循環設備,例如廢紙再循環廠,用作將安裝在小商店、普通家庭等的房間內的設備,且該設備在家具大小的設備外殼內包括製漿單元,用於對廢紙進行浸軟和打漿以及製造廢紙紙漿;造紙單元,用於通過在製漿單元中製造的廢紙紙漿來製造再循環紙張;以及控制單元,用於通過互鎖來驅動和控制製漿單元和造紙單元,其中,造紙單元包括造紙處理單元,用於通過從製漿單元發送的廢紙紙漿來生產溼紙;以及乾燥處理單元,用於通過乾燥在造紙處理單元中製造和形成的溼紙來生產再循環紙張,且這兩個處理單元構成皮帶傳送器形式,該皮帶傳送器具有用於處理和傳送廢紙紙漿的運行帶。廢紙在製漿單元中浸軟和打漿,並成為廢紙紙漿,該廢紙紙漿在造紙單元中的帶傳送器的運行帶上傳送,並進行過濾和脫水、擠壓和脫水以及進入和乾燥的處理,從而獲得再循環紙張。在這種處理中,在紙漿階段,廢紙分解成纖維大小,書寫或印刷的字符和圖案被完全分解和失去,且不能恢復,因此能可靠地防止在這些字符和圖案中組成的機密信息或私人信息洩露或披露出去。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種由普通的廢紙再循環設備進一步改進的廢紙再循環設備的新穎的紙漿供給器。本發明的其它目的是提出一種紙漿供給器,它能夠獲得均勻紋理的再循環紙張, 使得在環形網格帶上製造的溼紙的重量穩定,在家具大小的廢紙再循環設備的、非常狹窄的廢紙處理空間中,該家具大小的廢紙再循環設備將安裝在小商店、普通家庭等的房間中, 而並不局限於大型辦公室等,特別是,改進了用於在造紙處理單元中運行的環形織帶上供給紙漿的紙漿供給器的結構,以及改進在廢紙再循環設備的造紙單元的造紙處理單元的開始端處處理從製漿單元的前面處理髮送的廢紙紙漿。為了實現這些目的,本發明的廢紙再循環設備的紙漿供給器是用於構成在家具大小的廢紙再循環設備中的造紙裝置的紙漿供給器的裝置,該廢紙再循環設備將安裝在廢紙的來源位置,造紙裝置用於通過在製漿單元的前面處理中製造的廢紙紙漿來製造再循環紙張,該紙漿供給器包括造紙框架體,該造紙框架體可滑動地布置在環形網格帶的上側上, 該環形網格帶在造紙處理單元中運行,該造紙框架體具有用於保持由水和從製漿單元發送的廢紙紙漿混合而產生的漿狀紙漿懸浮液的保持單元,該造紙框架體用於確定紙漿懸浮液在環形網格帶上側的供給寬度,其中,該造紙框架體的前端位置提供有用於使得保持在保持單元中的紙漿懸浮液的水面高度保持恆定的溢流單元,且供給到造紙框架體中的紙漿懸浮液在保持單元中保持在由溢流裝置確定的水面高度,並通過該保持作用和環形網格帶的運行作用的配合作用而均勻地分散和供給至環形網格帶的上側。優選實施例如下所述構成。(1)造紙框架體的框架內部寬度尺寸設置成要製造的再循環紙張的寬度尺寸,且紙漿懸浮液在環形網格帶的上側上的供給寬度被確定。(2)溢流裝置在造紙框架體的前端位置處提供在保持單元的兩個側壁上,並包括 溢流門,用於當保持在造紙框架體中的紙漿懸浮液的水面高度超過特定高度時使得紙漿懸浮液溢流;以及收集路線,該收集路線通過造紙框架體的周邊而從該溢流門的外部通到收集口。(3)在造紙框架體安裝在環形網格帶上的狀態下,溢流門的上邊緣設置成水平和直的。(4)造紙框架體的底部提供有扁平板部件,用於在關閉狀態中從上側覆蓋網格帶的網格,且保持單元的底部由該扁平板部件和運行的環形網格帶而形成,供給到造紙框架體中的紙漿懸浮液在保持單元中保持在由溢流裝置確定的水面高度,並通過該保持作用和環形網格帶的運行作用的配合作用而均勻地分散和供給至環形網格帶的上側。(5)造紙框架體的扁平板部件的前端邊緣提供有薄引導片,用於保證紙漿懸浮液在網格帶上平滑流動。(6)在造紙框架體中的保持單元的上遊側提供有曲折流動通道,用於促進供給的紙漿懸浮液均勻分散,並防止紙漿懸浮液的紊亂。(7)曲折流動通道沿豎直方向以之字形提供於造紙框架體的紙漿懸浮液的供給口和保持單元之間。(8)曲折流動通道沿豎直方向以之字形提供於造紙框架體的紙漿懸浮液的供給口和保持單元之間。(9)運行的環形網格帶的下側提供有可滑動地布置的分隔板。(10)分隔板部件形成百葉窗結構,用於可滑動地支承環形網格帶的下側。(11)環形網格帶朝著運行方向斜向上布置。本發明的廢紙再循環設備的造紙裝置是用於構成家具大小的廢紙再循環設備的造紙裝置,該廢紙再循環設備將安裝在廢紙的來源位置,用於通過在製漿單元的前面處理中製造的廢紙紙漿來製造再循環紙張,該造紙裝置包括造紙處理單元,用於通過由水和從製漿裝置發送的廢紙紙漿混合而產生的漿狀紙漿懸浮液來製造溼紙,其中,該造紙處理單元具有造紙傳送器,用於在製造紙漿懸浮液的同時進行傳送;以及紙漿供給單元,用於將紙漿懸浮液從製漿裝置供給到造紙傳送器,該紙漿供給單元安裝在該造紙傳送器的造紙處理開始端位置,該紙漿供給單元由紙漿供給器構成。本發明的廢紙再循環設備在家具大小的設備外殼中包括製漿單元,用於通過浸軟和打漿廢紙而製造廢紙紙漿;造紙單元,用於通過在該製漿單元中製造的廢紙紙漿來製造再循環紙張;以及控制單元,用於通過互鎖而驅動和控制製漿單元和造紙單元,其中,造紙單元由造紙裝置構成。本發明的紙漿供給器包括保持單元,該保持單元可滑動地布置在環形網格帶的上側上,該環形網格帶在造紙處理單元中運行,該保持單元用於保持由水和從製漿單元發送的廢紙紙漿混合而產生的漿狀紙漿懸浮液;以及造紙框架體,用於確定紙漿懸浮液在環形網格帶上側的供給寬度,其中,該造紙框架體的前端位置提供有用於使得保持在保持單元中的紙漿懸浮液的水面高度保持恆定的溢流裝置,且供給到造紙框架體中的紙漿懸浮液在保持單元中保持在由溢流裝置確定的水面高度,並通過該保持作用和網格帶的運行作用的配合作用而均勻地分散和供給至環形網格帶的上側;因此,當發送至造紙框架體中的紙漿懸浮液的供給量發生變化時,保持在造紙框架體中的紙漿懸浮液的水面高度總是保持恆定,因此在環形網格帶上製造的溼紙的重量穩定,並將獲得均勻紋理的再循環紙張。而且,在具有這樣的紙漿供給器的本發明造紙裝置中,它不僅能夠安裝在大辦公室中,而且可以安裝在小商店或普通家庭中,且它對環境友好,運行成本低,並能夠可靠防止機密信息、個人信息和各項信息的洩漏或公開,廢紙再循環設備能夠有很高的機密性。通過結合附圖以及在權利要求中指出的新穎因素來閱讀詳細說明,將清楚本發明的這些和其它目的和特徵。
圖1是示出本發明優選實施例中的廢紙再循環設備的總體概要結構的正剖圖。圖2是示出同一廢紙再循環設備的總體概要結構的側剖圖。圖3是示出同一廢紙再循環設備的打漿單元的廢紙紙漿循環路線的結構的線路圖。圖4是示出同一廢紙再循環設備的紙漿濃縮調節單元的結構的方框圖。圖5是示出同一廢紙再循環設備的造紙單元的總體概要結構的透視圖。圖6是示出造紙單元中的紙漿供給單元的結構的透視圖。圖7是示出同一紙漿供給單元的結構的平面圖。
圖8是沿圖7中的線VIII-VIII的剖視圖,示出了同一紙漿供給單元的結構。圖9是示出沿圖7中的線IX-IX的剖視圖的平面圖,示出了同一紙漿供給單元的結構。圖10是示出同一紙漿供給單元的結構的正視圖。圖11是示出廢紙再循環設備的概括結構的透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將參考附圖特別介紹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在全部附圖中,相同參考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構成部件或元件。圖1至圖11中示出了本發明的廢紙再循環設備,該廢紙再循環設備1特別安裝在廢紙的來源的位置,是用於在同一位置再生成可重新使用的紙張的設備,而並不處理或丟棄廢紙UP,該廢紙UP包括政府辦公室和普通公司辦公室的機密文件、普通家庭的私人信件以及其它用過的和不需要的文件。廢紙再循環設備1與家具尺寸一樣小,如圖11中所示,也就是小而緊湊,類似於安裝在辦公室中的文件架、櫃、桌子、複印件、個人計算機和其它設備,且如圖1中所示包括主要單元,具體地說是製漿單元2、紙漿濃縮調節單元3、造紙單元(造紙裝置)4和裝置控制單元(控制單元)5,且造紙單元4包括紙漿供給單元(紙漿供給器)15,該紙漿供給單元是本發明的特徵機構。這些設備部件2至5設計緊湊,以便包含和安裝在設備外殼6中。該設備外殼6為家具大小,如上面所述,並可以根據目的或用途而合適設計特定形狀和尺寸。所示優選實施例的設備外殼6形成為類似盒形,尺寸類似於在辦公室安裝和使用的複印機,且設備外殼6 的頂板提供有進口孔7,該進口孔7將打開和關閉以便放入廢紙UP,設備外殼6的側部提供有出口孔8,用於排出再循環紙張RP、RP...。再循環紙張接收盤9可拆卸地提供於該出口孔8的下邊緣位置處,用於接收從出口孔8排出的再循環紙張RP、RP...。製漿單元2是用於通過浸軟和打漿廢紙UP而製造廢紙紙漿的處理單元,它包括 浸軟單元20,用於攪拌、壓碎和浸軟廢紙UP ;以及打漿單元21,用於對在該浸軟單元20中浸軟的廢紙UP進行打漿。浸軟單元20是用於攪拌、壓碎和浸軟廢紙UP的處理單元,主要包括浸軟槽25、攪拌裝置26和供水裝置27。如圖2中所示,浸軟槽25在它的頂板壁中提供有進口孔7,用於提供和供給廢紙 UP,且浸軟槽25的底壁提供有排出口 28,用於向下遊側排出浸軟的廢紙紙漿UPP。浸軟槽 25的內部容積根據要成批攪拌和處理的廢紙UP的數量來設置。在所示優選實施例中,浸軟槽25的容量為通過添加大約98升水來(在成批處理中)攪拌和處理大約500張(大約 2000g)A4規格的PPC(普通複印紙)的廢紙UP。在這種情況中,要浸軟的廢紙紙漿UPP的濃度為大約2%。該濃度調節通過從供水裝置27供給水來進行,且該供水裝置27形成紙漿濃縮調節單元的一部分,如後面所述。進口孔7設計成對於作為設備外殼6的外殼蓋6a的外部打開和關閉。排出口 28 通過開關閥29而打開和關閉,並與下面所述的廢紙循環路線49連接。排出口 28的位置提供有碎屑過濾器30,用於除去不利於隨後處理的打漿處理的有害碎屑,例如夾子、訂書釘和
7裝訂廢紙UP、UP...的其它件。開關閥29特別通過曲柄機構36(通過驅動馬達35)的曲柄運動而打開和關閉。驅動馬達35特別的是電馬達,該驅動馬達35與裝置控制單元5電連接。攪拌裝置26提供於浸軟槽25內部,並包括攪拌葉輪40和驅動馬達41。攪拌葉輪40的旋轉軸40a可旋轉地支承在浸軟槽25的底部中心並處於豎直位置,且旋轉軸40a的下端通過傳動裝置42而與驅動馬達41的旋轉軸41a進行驅動連接,該傳動裝置42由傳動帶輪42a、傳動帶42b和傳動帶輪42c組成。供水裝置27用於將水W供給至浸軟槽25中,並包括紙漿濃度調節單元3的打漿濃度調節單元3A,如後面所述。如圖1中所示,所示優選實施例的供水裝置27包括白水收集槽45、用於打漿濃度調節的供水泵46以及用於造紙濃度調節的供水泵47。如後面所述,白水收集槽45設計成收集在造紙單元4中過濾和脫水的白水(也就是,在造紙處理中由造紙網格過濾的、超低濃度的紙漿水),且在白水收集槽45中收集的白水W通過供水泵46而供給到浸軟槽25中,以及通過後面所述的供水泵47而供給到濃度調節槽85中。這樣,在浸軟槽25的底部提供了重量傳感器48,且在浸軟槽25中成批處理的廢紙 UP、UP...和水量將進行稱重和控制,且重量傳感器48與裝置控制單元5電連接。所示優選實施例的重量傳感器48包括測壓元件,並設計成檢測和測量裝入和供給到浸軟槽25中的廢紙UP、UP...和水的總重量。在浸軟單元20的特定控制結構中,操作人員首先打開進口孔7,並將廢紙UP、 UP...裝入浸軟槽25中,它的重量通過重量傳感器48而進行檢測和測量,且當達到規定重量(紙張數目)時,通過聲音和/或顯示來通知操作人員。根據該顯示,操作人員關閉進口孔7,並驅動供水裝置27,供水泵46將白水收集槽45中的水W供給到浸軟槽25內,且供給量與廢紙UP、UP...的裝入重量(紙張數目)相對應。當操作人員在將任意量(小於該規定重量(紙張數目))的廢紙UP、UP...從進口孔7供給到浸軟槽25內之後關閉進入口 7時,該重量由重量傳感器48進行檢測和測量,並且供水裝置27被驅動,與測量結果相對應的合適量水W從白水收集槽45供給到浸軟槽25 中。在所示優選實施例中,如上所述,當最大量大約500張(大約2000g)的A4規格的 PPC廢紙UP裝入浸軟槽25中時,此刻將通過聲音和/或顯示且通過進口孔7的關閉動作來通知操作人員,從供水裝置27供給大約98升水,或者當供給了任意量(小於該規定重量 (紙張數目)的廢紙UP、UP...時,與廢紙的供給量相對應的合適量水從供水裝置27來添加,且要浸軟的廢紙紙漿UPP的濃度控制和調節到大約2%。在攪拌裝置26中,從設備外殼6的供給開口(也就是進口孔7)裝入浸軟槽25內的廢紙UP、UP...通過由驅動馬達41使得攪拌葉輪40正向和反向旋轉來操作,並在從供水裝置27供給的水中攪拌和混合規定時間(在所示優選實施例中為10至20分鐘),這樣,廢紙UP、UP...進行浸軟和打漿,並獲得廢紙紙漿UPP。在浸軟單元20的操作過程中,浸軟槽25的排出口 28由開關閥29關閉,並防止廢紙UP或廢紙紙漿UPP從浸軟槽25流入廢紙紙漿循環路線49中,在下面所述的打漿單元21 的操作過程中,排出28通過開關閥49而打開,且允許廢紙紙漿UPP從浸軟槽25流入廢紙
8紙漿循環路線49並進行循環流動。打漿單元21是用於對在浸軟單元20中浸軟的廢紙UP進行打漿的處理單元,具體地說,在浸軟單元20中浸軟的廢紙UP被加壓和打漿,且在廢紙UP上形成字符和圖形的墨 (通過各種印刷技術而在廢紙UP上形成字符和圖形的印刷墨,由鉛筆、原子筆、自來水筆等而在廢紙UP上形成字符和圖形的墨,以及其它墨)被磨碎和粉碎(以便成為微纖維)。打漿單元21具有作為主要部件的研磨器50。該研磨器50主要包括一對可相對旋轉和驅動的打漿盤51、52,該對打漿盤51、52相對和同心地布置成橫跨在打漿作用面51a、 52a之間的微小打漿間隙G。研磨器50的打漿作用面51a、52a的打漿間隙G設置成從用於打漿處理的初始階段的研磨器50的至用於末尾階段的研磨器50逐漸變窄,如後面所述。在本優選實施例的打漿單元21中,如圖3中所示,形成包括一個研磨器50的廢紙紙漿循環路線49,且廢紙UP在規定時間內循環時通過循環系統中的研磨器50而打漿和進行處理。通過由廢紙紙漿循環路線49來執行打漿處理,儘管家具大小的設備外殼6的處理空間非常小和狹窄,但長度沒有限制的廢紙紙漿打漿處理路線基本上長度不受到限制,能夠保證打漿處理空間實際上與在大型設備中的打漿處理相等,並能夠根據目的而獲得最佳打漿效果。對於在整個打漿處理的過程中執行打漿處理的一個研磨器50,該一個研磨器50 起到從用於打漿處理的初始階段的研磨器至用於末尾階段的研磨器的多個研磨器的作用。 具體地說,該研磨器50的打漿作用面51a、52a的打漿間隙G控制和調節成從打漿處理的初始階段至末尾階段逐漸變窄。如圖2中所示,在用於組成設備外殼6的設備機器本體54中,所示優選實施例的研磨器50安裝在浸軟單元20的浸軟槽25附近,且如圖3中所示,研磨器50包括打漿槽 55,該打漿槽55與浸軟單元20的浸軟槽25連通;一對打漿盤51、52,該對打漿盤51、52相對可旋轉地提供於該打漿槽55中;旋轉驅動源56,用於使得該對打漿盤51、52分別旋轉; 以及間隙調節裝置57,用於調節該對打漿盤51、52的打漿間隙G。打漿槽55形成為能夠容納該對打漿盤51、52的封閉柱形形狀,並有用於從上遊側供給廢紙紙漿UPP的供給口 55a以及用於將打漿後的廢紙紙漿UPP排向下遊側的排出口 55b。具體地說,供給口 55a朝著豎直方向開口於打漿槽55的底部中心,且排出口 55b 朝著水平方向開口於打漿槽55的柱形側部。如圖3至所示,供給口 55a和排出口 55b連接成分別通過循環管路49a、49b而與浸軟單元20的浸軟槽25連通,且排出口 55還通過排出管路59而與廢紙紙漿收集槽60連通。參考標號61是方向轉換閥,且通過該方向轉換閥的轉換作用,從排出口 55b排出的廢紙紙漿UPP選擇地返回浸軟槽25或收集在廢紙紙漿收集槽60中。特別是,方向轉換閥61是電磁閥,它與裝置控制單元5電連接。該對打漿盤51、52中的一個是沿旋轉方向固定並設置的固定側打漿盤,而另一個是能夠旋轉的旋轉側打漿盤。在所示優選實施例中,上側打漿盤51是旋轉側的,下層打漿盤52是固定側的,且相對於下側的固定側打漿盤52,上側的旋轉側打漿盤51同心地相對布置並可旋轉地橫跨微小打漿間隙G。該旋轉側打漿盤51通過旋轉主軸64而與驅動馬達56 進行驅動連接,該旋轉主軸64可旋轉地支承在設備的機器本體54的固定側,並可沿軸向方向運動。 儘管未特別示出,旋轉主軸64可旋轉地支承在間隙調節裝置57的升高部件上,且旋轉側打漿盤51同心和成一體地裝配在旋轉主軸64的前端,且旋轉主軸64的基部端部分與驅動馬達56的旋轉軸沿旋轉方向成一體地驅動連接,並可沿軸向方向相對運動。驅動馬達56是旋轉驅動源,它使得該對打漿盤51、52相對旋轉,且特別是使用電馬達,作為驅動源的該驅動馬達56與裝置控制單元5電連接。形成微小打漿間隙G的兩個打漿盤51、52的相對面51a、52a相互配合,並形成打漿作用面。這些相對的打漿作用面51a、52a是由通過粘接材料來粘接的大量研磨顆粒而形成的磨輪表面。兩個打漿作用面51a、52a形成為錐形,如圖3中所示,這樣,直徑尺寸可以沿彼此相對的方向連續變大,且最外周邊緣是相互平行的環形平表面,這些環形平表面形成打漿間隙G。換句話說,在該對打漿盤51、52中,進口 70形成於固定側打漿盤52的打漿作用面 52a的中心位置處,以便與打漿槽的供給口 55a同軸連通,且形成於該對打漿盤51、52的打漿作用面51a、52a的外周邊緣上的兩個環形平表面與打漿槽55的排出口 55b連通,並形成具有打漿間隙G的出口 71。多個葉片72、72...沿周向方向以特定間隔提供於旋轉側打漿盤51的外周上,且這些葉片72、72...通過旋轉側打漿盤51而旋轉,從出口 71排出的廢紙紙漿UPP通過泵送作用而通過離心力朝著打漿槽55的排出口 55b壓出。這樣,通過作為驅動源的驅動馬達56,當旋轉側打漿盤51相對於固定側打漿盤52 旋轉和驅動時,從浸軟單元20的浸軟槽25通過供給口 55a和打漿槽55的進口 70而供給到打漿空間B中的廢紙紙漿UPP從進口 70流入打漿空間B中,並通過該打漿空間B,且通過相對旋轉的打漿作用面51a、52a而增壓和打漿,在廢紙UP上形成字符和圖形的墨被磨碎和粉碎,且廢紙UP通過打漿槽55的排出口 55b而從出口 71排出。當從出口 71排出時,廢紙紙漿UPP在具有打漿間隙G的出口 71位置進一步受到加壓和打漿作用,並被磨碎至由打漿間隙G確定的微米尺寸(以便成為微米纖維)。這樣,在本優選實施例中,如上所述,因為廢紙紙漿循環路線49提供具有一個研磨器50的循環打漿處理(見圖3),也就是,該一個研磨器50用作從用於打漿處理的初始階段的研磨器至末尾階段的研磨器的多個研磨器,且該研磨器50的打漿間隙G通過間隙調節裝置57而控制和調節成從打漿處理的初始階段至末尾階段逐漸變窄。間隙調節裝置57用於通過使得該對打漿盤51、52沿旋轉軸線方向相對運動而控制和調節打漿盤51、52的打漿間隙G(儘管未特別示出),並主要由用於使得旋轉側打漿盤 51沿旋轉軸線方向(也就是旋轉主軸64的軸向方向)運動的運動裝置(未示出)以及用於驅動該運動裝置的驅動源66而組成。特別是,該驅動源是電馬達,且該驅動馬達66與裝置控制單元5電連接。通過該電馬達66的旋轉,旋轉主軸64通過運動裝置而上下運動,且與旋轉主軸64 成一體的旋轉側打漿盤51相對於固定側打漿盤52沿豎直方向(也就是沿旋轉軸線方向) 運動,從而控制和調節兩個打漿盤51、52的打漿間隙G。
因此,位置檢測傳感器(未示出)提供為用於檢測旋轉側打漿盤51的升高位置, 且通過位置檢測傳感器的檢測結果,控制和驅動該驅動馬達66。位置檢測傳感器與裝置控制單元5電連接。在與作為循環裝置的循環泵69的相互合作中,在廢紙紙漿循環路線49中的循環打漿處理中(圖3中所示),打漿盤51、52的打漿間隙G通過間隙調節裝置57而進行控制和調節。也就是,在圖3中,在浸軟單元20中浸軟和處理的廢紙紙漿UPP通過循環泵69而在廢紙循環路線49中循環,且通過研磨器50進行打漿處理,這時,研磨器50的打漿作用面 51a、52a的打漿間隙G通過間隙調節裝置57而調節成從打漿處理的初始階段至末尾階段逐
漸變窄。這樣,一個研磨器50布置在廢紙紙漿循環路線49中,且該研磨器50的打漿間隙 G控制和調節成從循環系統中的打漿處理的初始階段至末尾階段逐漸更窄,因此,在家具尺寸的非常狹窄處理空間中,通過研磨器50的打漿作用面51a、52a的打漿間隙G逐漸變窄, 並通過加壓和打漿作用和墨磨碎和粉碎作用,重複和順序地處理廢紙紙漿UPP,而且,在廢紙紙漿循環路線49中循環的所有廢紙紙漿UPP上均勻地執行打漿和墨磨碎和粉碎作用。因此,在造紙單元4中製造和再生的再循環紙張RP獲得最佳的紙張韌性,並將獲得很高白度 (等於脫墨的質量)的再循環紙張RP。廢紙紙漿循環路線49包括浸軟單元20的浸軟槽25,這樣,在打漿處理中,浸軟單元20的攪拌裝置26被驅動和控制,且浸軟單元20和打漿單元21同時驅動。也就是,在循環類型的打漿處理中,在廢紙紙漿UPP從浸軟槽25流出至廢紙紙漿循環路線49中的同時, 由研磨器50打漿後的廢紙紙漿UPP流入浸軟槽25中,因此,在浸軟槽25中,不同打漿程度的廢紙紙漿UPP混合,且通過攪拌裝置26的攪拌作用,在浸軟槽25中的廢紙紙漿UPP的打漿程度變得均勻,並促進打漿處理。廢紙紙漿收集槽60是用於收集由打漿單元21打漿和磨碎至規定尺寸的廢紙紙漿 UPP的部位,且這裡收集的廢紙紙漿UPP發送至紙漿濃度調節單元3,以便處理成紙漿懸浮液PS,該紙漿懸浮液在發送至造紙處理的下一個處理的造紙單元4中之前混合和調節成與要再生的再循環紙張RP的最終紙張質量相對應的造紙濃度。紙漿濃度調節單元3是稱重類型裝置,用於調節要裝入設備內的廢紙UP和水W的混合比率以及調節要供給造紙單元4中的廢紙紙漿UPP的濃度,且特別如圖4中所示,紙漿濃度調節單元包括打漿濃度調節單元3A、造紙濃度調節單元3B和紙漿濃度控制單元3C。打漿濃度調節單元3A用於根據打漿單元21的打漿效率來調節製漿單元2中的廢紙紙漿UPP的打漿濃度,打漿濃度調節單元主要包括供水裝置27的、用於打漿濃度調節 (如上所述)的供水泵46以及打漿濃度控制單元75。優選是,由打漿濃度調節單元3A的供水泵46供給的白水W的供給量設置成使得通過攪拌裝置26而浸軟和打漿的廢紙紙漿UPP的打漿濃度可以是用於執行打漿處理的下一個處理的打漿單元21的研磨器50的打漿能力的最大允許濃度,且在所示優選實施例中, 打漿濃度設置成大約2%,如上所述。如上所述,打漿濃度控制單元75根據重量傳感器48的測量結果來驅動和控制供水泵46,以便將所需量的水W供給到浸軟槽25中。該打漿濃度控制單元75形成裝置控制單元5的一部分,如後面所述。造紙濃度調節單元3B用於將造紙單元4中的廢紙紙漿UPP的造紙濃度調節成與用於再生的再循環紙張RP的最終紙張質量相對應的合適濃度,並特別設計成以分離類型調節在製漿單元2中製造的廢紙紙漿UPP的濃度,且造紙濃度調節單元主要包括分離抽取單元80、懸浮液調節單元81和造紙濃度控制單元82。分離抽取單元80用於在前面處理中從在製漿單元2中製造的廢紙紙漿UPP的總體積中分離和抽取規定的小量,分離抽取單元包括用於分離抽取的廢紙紙漿供給泵86,用於抽取廢紙紙漿收集槽60的廢紙紙漿UPP並發送至濃度調節槽85中。懸浮液調節單元81用於通過對由分離抽取單元80分離和抽取的規定少量廢紙紙漿UPP添加規定量水W來進行濃度調節,從而製備規定濃度的紙漿懸浮液PS,懸浮液調節單元主要包括供水裝置27的供水泵47,如上面所述。具體地說,儘管圖中未示出,與上述在浸軟槽25中相同,在濃度調節槽85的底部提供有由測壓元件形成的重量傳感器87,且它設計成測量和控制供給濃度調節槽85中的廢紙紙漿UPP和水W的量,用於濃度調節,且重量傳感器87與裝置控制單元5電連接。造紙濃度控制單元82用於通過使得分離抽取單元80和懸浮液調節單元81互鎖來控制,並形成裝置控制單元5的一部分,且互鎖和控制分離抽取單元80和懸浮液調節單元81的泵86、47,以便執行如下所述的造紙濃度調節處理。首先,從由打漿單元21收集至廢紙紙漿收集槽60中的廢紙紙漿UPP的全部體積中(在所示優選實施例中,大約2000g廢紙UP+100升水W),通過廢紙紙漿供給泵86分離廢紙紙漿UPP的規定部分(在所示優選實施例中為1升),並傳送和容納於濃度調節槽85 中。因此,由重量傳感器87檢測和測量重量,且結果發送給裝置控制單元5。接著,與分離的廢紙紙漿UPP的規定部分相對應,供水泵47將用於稀釋的規定量水W從白水收集槽45供給到濃度調節槽85中(在所示優選實施例中為9升(實際上由重量傳感器87來測量))。隨後,在濃度調節槽85中,打漿濃度(在所示優選實施例中為2% )的廢紙紙漿 UPP和水W混合併稀釋,從而製備規定濃度(在所示優選實施例中為大約0.2%濃度(目標濃度))的紙漿懸浮液PS。同時,要製備的紙漿懸浮液PS的目標濃度將根據預備試驗而考慮造紙單元4中的造紙能力來設置,如後面所述,在所示優選實施例中它設置為大約0. 2%,如上面所述。這樣,在濃度調節槽85中調節至造紙濃度(0.2%)的目標濃度的紙漿懸浮液PS 從濃度調節槽85通過第一懸浮液供給泵88而傳送和供給紙漿供給槽89中,並暫時儲存等候造紙單元的下一步處理。然後,對於在廢紙紙漿收集槽60中的廢紙紙漿UPP的全部量, 類似地重複執行該造紙濃度調節處理。在紙漿供給槽89中提供了第二懸浮液供給泵90,用於將紙漿懸浮液PS發送給造紙單元4的造紙帶傳送器單元95。攪拌裝置91提供於紙漿供給槽89中,且通過該攪拌裝置91的攪拌作用,暫時儲存的紙漿懸浮液PS的整個造紙濃度均勻地保持在規定值。這樣,因為由造紙濃度調節單元3進行的濃度調節並不是以整個體積的批量來進行,而是在小的分離部分或分配部分中進行,因此不僅大大節約了水消耗,而且還能夠大大減小濃度調節槽85的形狀和尺寸,且廢紙再循環設備1的整個結構將以緊湊設計實現。
紙漿濃度控制單元3C用於配合地驅動和控制打漿濃度調節單元3A和造紙濃度調節單元3B,具體地說,通過從打漿濃度調節單元3A的打漿濃度控制單元75接收紙漿濃度控制信息(廢紙UP的裝入量、向浸軟槽25供水的量、廢紙紙漿UPP的打漿濃度等),根據該控制信息,用於將在製漿單元2中製造的廢紙紙漿UPP的濃度控制成目標值(造紙濃度)的造紙濃度控制信息(廢紙紙漿UPP的目標造紙濃度、從廢紙紙漿收集槽60分離抽取的廢紙紙漿UPP的量、向濃度調節槽85供水的量等)發送給造紙濃度調節單元3B的造紙濃度控制單元82,這樣,可以執行上述造紙濃度調節處理。造紙單元4是用於通過在製漿單元2前面處理中製造的廢紙紙漿UPP來製造再循環紙張RP的處理單元,且如圖1和圖5中所示,造紙單元主要包括造紙帶傳送器單元(造紙處理單元)95、脫水輥單元96和乾燥帶傳送器單元97,該造紙帶傳送器單元95提供有紙漿供給單元(紙漿供給器)15,如上面所述,該紙漿供給單元15是本發明的特徵機構。造紙帶傳送器單元95是用作造紙處理單元的部位,用於通過使得水W和由製漿單元2中的紙漿供給槽89發送的廢紙紙漿UPP混合而形成的漿狀紙漿懸浮液來製造溼紙,造紙帶傳送器單元主要包括造紙織網傳送器(造紙傳送器)100和紙漿供給單元15。造紙織網傳送器100用於在造紙時傳送紙漿懸浮液,並具有造紙網格結構的網格帶105,該網格帶由大量網格網眼組成,用於使得紙漿懸浮液PS過濾和脫水,該網格帶布置成直地朝著它的運行方向運行。具體地說,造紙織網傳送器100包括網格帶(環形網格帶)105,該網格帶105形成為在由紙漿懸浮液PS造紙時進行傳送和運行的環形帶;以及驅動馬達106,用於驅動該網格帶105。用於構成網格帶105的造紙網格結構的板材料是能夠通過造紙網格結構的大量網格網眼而合適地過濾和脫水紙漿懸浮液PS的材料,且優選實例是聚丙烯(PP)、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醯胺(PA)(通常稱作尼龍,註冊商標)和不鏽鋼(SUS)以及其它抗腐蝕材料,在所示優選實施例中,使用耐熱性良好的PET網格帶105。用於構成網格帶105的造紙網格結構的網格尺寸優選細小,並且編制網格精細和平滑,並可以根據所希望的紙張的特徵而專門選擇,例如將考慮以下方面。(1)網格帶105的網格尺寸網格帶105的網格尺寸優選是設置為25個網格至80個網格,且在所示優選實施例中,使用50個網格的網格帶105。(2)網格帶105的網格的絲徑網格帶105的網不僅由網格網眼的數目(大小)確定,而且由網格的絲徑來確定。 當網格網眼的數目相同時,絲徑越大網格尺寸越小,或者絲徑越小網格尺寸越大,該關係由網格的孔隙率或者通氣程度(Cm7cm7sec)來表示。例如,當網格細小且通氣差時,水過濾速率低,紙漿供給單元101 (下面將介紹)的形狀和尺寸可能沿網格帶105的運行方向變長,且設備的尺寸增大。相反,當網格粗糙且通氣良好時,紙漿供給單元101較短,設備也較小,但是再循環紙張RP的紙張質量粗糙,正面和背面的平滑度差異更大,且紙張的平滑度差。綜合考慮這些情況,希望網格帶105的網格的絲徑較小,網格的數目較大,且網狀結構並不降低通氣程度,以便防止廢紙紙漿UPP在造紙處理中滑出網格帶105的網格網眼,在所示優選實施例中,網格帶105是50個網格網眼的平織PET網格帶105。通過使用這樣的網格帶105,已經試驗證明獲得適合書寫的有利紙張質量。網格帶105的寬度尺寸設置為比要由紙漿懸浮液PS製造的再循環紙張RP的寬度尺寸稍微大的規定寬度尺寸。網格帶105支承和懸掛成可通過驅動輥107、脫水輥單元96、從動輥108和支承輥 109而旋轉,如圖1和圖5中所示,且它通過驅動輥107而與驅動馬達106進行驅動連接。在網格帶105中的造紙處理長度設置在家具大小的設備外殼6中的網格帶105的上側運行方向長度的範圍內(在所示實例中,從圖1中的紙漿供給單元101至脫水輥單元 96的橫向長度)。網格帶105的運行速度將考慮在造紙處理中的各種情況來設置,它優選是設置在 0. lm/min至lm/min,且在所示優選實施例中,它設置在0. 2m/min。順便說明,在普通的大型廢紙再循環設備中,這種造紙帶的運行速度設置成至少超過lOOm/min,在更快的類型中超過 1000m/min。如圖1和圖5中所示,網格帶105布置成朝著它的運行方向斜向上直地運行,且造紙處理長度在設備的有限空間中相當大地延伸,且對於網格帶105的造紙網格結構,過濾和脫水效率提高。具體地說,用於驅動網格帶105的驅動馬達106是電馬達,並與裝置控制單元5電連接。該驅動馬達106也用作後面所述的脫水輥單元96和乾燥帶傳送器單元97的驅動源。紙漿供給單元(紙漿供給器)15是用於將紙漿懸浮液PS從製漿單元2供給至網格帶105上的部位,並布置在造紙織網傳送器100的造紙處理開始端位置,且紙漿懸浮液PS 從該紙漿供給單元15均勻地分散和供給至網格帶105的上側上。在圖中所示的紙漿供給單元15的特定結構在圖6至圖10中表示。也就是,在該紙漿供給單元15中,如上所述,網格帶105朝著運行方向斜向上布置,且造紙框架體110和分隔部件111布置在該網格帶105的上部和下部位置。造紙框架體110可滑動地布置在網格帶105的上側,並用於確定從製漿單元2發送至網格帶105的上側上的紙漿懸浮液PS的供給寬度L,造紙框架體主要包括主體框架 112、保持單元113、溢流單元(溢流裝置)114和流動通道115。主體框架112形成為在前端部分(也就是,網格帶105的運行方向側端部部分) 處開口的扁平U形,且主體框架的下端側112a布置成與傾斜運行的網格帶105的上側105a 滑動接觸,且主體框架112的框架內部寬度尺寸(也就是,造紙框架體110的框架內部寬度尺寸L)設置成對應於要製造的再循環紙張RP的寬度尺寸,網格帶105的上側105a上的紙漿懸浮液PS的供給寬度L被確定(見圖6、圖7和圖10)。保持單元113是用於保持由水W和從製漿單元2發送的廢紙紙漿UPP混合而產生的漿狀紙漿懸浮液PS的部位,具體地說,它以通過扁平板部件300在關閉狀態從上側覆蓋網格帶105的網格的形式,布置在主體框架112的底部,且保持單元113的底部部分由該扁平板部件300和運行的網格帶105而形成。這樣,扁平板部件300的前邊緣提供有薄引導片301,用於保證紙漿懸浮液PS平滑地流向網格帶105。溢流單元(溢流裝置)114用於使得保持在保持單元113中的紙漿懸浮液PS的水
14面高度保持恆定,並布置在造紙框架體110的前部位置處。具體地說,該溢流單元114包括作為主要部件的溢流門302和收集路線303,且在所示優選實施例中,它們分別提供在保持單元113的兩側。溢流門302在主體框架112的前端位置處提供於構成保持單元113的兩個壁的內壁304上,並當保持在保持單元113中的紙漿懸浮液PS的水面高度H超過規定高度時使得紙漿懸浮液PS溢流。內壁304與上述扁平板部件300 (該扁平板部件300形成底部部分) 和運行網格帶105 —起形成保持單元113。在造紙框架體110布置在網格帶105上的狀態下,溢流門302的上部緣302a設置成水平和直的。該溢流門302的上部緣302a的高度位置設置成與如上所述的網格帶105 的各種情況相對應,以便使得在網格帶105上製造的溼紙RPtl和再循環紙張RP的重量穩定地保持在合適值。也就是,為了穩定地保持在網格帶105上製造的溼紙RPtl的重量,紙漿懸浮液PS在造紙框架體Iio的保持單元113中的保持作用是重要元素,且該保持作用根據在保持單元 113中的紙漿懸浮液PS的水體積(保持水量)而明顯變化。因此,特別重要的是使得該紙漿懸浮液PS的水量或水面高度H穩定。在這種紙漿供給單元15中,因為提供了溢流門302、302,因此在保持單元113中的紙漿懸浮液PS的水面高度H穩定地保持在規定值。而且,因為溢流門302在主體框架112的前端位置處(也就是靠近用於通過過濾紙漿PS懸浮液PS造紙的網格帶105)提供於保持單元113的兩個側壁304、304上,因此, 能夠穩定地保持紙漿懸浮液PS的水體積(也就是水面高度H),因此總是穩定地保證在網格帶105上製造的溼紙RPtl的重量。收集路線303是用於收集從溢流門302溢流的紙漿懸浮液PS的通道,並通過主體框架112的周圍而從溢流門302的外側與收集口 303a連通。從溢流門302溢流的紙漿懸浮液PS向下流動,並收集在該收集路線303中,且從收集口 303a進一步收集在紙漿供給槽89中和重新使用。流動通道115促使供給到保持單元113中的紙漿懸浮液PS均勻分散和防止擾亂紙漿懸浮液PS,並形成為曲折的流動通道,提供於保持單元113的上遊側。具體地說,流動通道115以沿豎直方向彎曲的形式提供於造紙框架體110的紙漿懸浮液PS的供給口 115a和保持單元113之間。在所示優選實施例中,流動通道115主要由提供於主體框架112中的多個分隔板 305,305...而形成,更具體地說,流動通道115形成為彎曲形式,包括提供於主體框架112 的供給單元306中的分隔板305a、用於形成主體框架112的底部的扁平板部件300的後部部分(分隔板)305b以及豎直地提供於主體框架112中的分隔板305c。流動通道115的延伸方向形成為沿向上方向從它的進口(也就是在供給單元306的底部中開口的供給口 115a)繞過分隔板305a轉向,繞過分隔板305b進一步轉向,並朝著在分隔板305c的下側開口的出口 115b延伸(見圖8中的箭頭)。供給口 115a能夠與紙漿供給槽89連通,用於供給紙漿懸浮液PS。豎直地提供於主體框架112中的分隔板305c的上邊緣提供為定位在扁平板部件 116上流動和停滯的紙漿懸浮液PS的水面高度處,也就是,在比由溢流門302確定的水面高
15度H低的高度處。用於形成流動通道115的分隔板305a、305b、305c和主體框架112的裝配結構並不是特定的,例如,分隔板305a、305b、305c可以獨立形成,並與主體框架112連接和裝配成一體,或者它們可以在由注射模製塑料材料或整體成形材料製造時一體地形成。分隔部件111由具有能夠排水的百葉窗結構的框架部件llla、llla...形成,且它的形狀和尺寸能夠滑動支承網格帶105的下側的整個寬度。這樣,如上所述,在造紙框架體110的扁平板部件116的前端處提供了薄引導片 301,用於保證紙漿懸浮液PS在網格帶105上平滑流動,且該引導片88的前邊緣88a設置在與梁相對應的位置處(該梁用於構成分隔部件111的百葉窗結構),也就是框架部件111a、 111a...中的一個,更具體地說,可滑動地布置在由該梁Illa支承的網格帶105的上部位置上。在紙漿供給單元15中的紙漿懸浮液PS的流動通道結構的作用和效果估計如下。(i)流動通道115的曲折路線由分隔板305(305a、305b、305c)分離和形成的流動通道115曲折並較長,紙漿懸浮液PS經過該流動通道115,並均勻分散,且有效防止紙漿懸浮液PS紊亂。(ii)溢流門 302由於溢流門302、302的存在,當造紙框架體110中的紙漿懸浮液PS的供給量改變時,保持在造紙框架體Iio中的紙漿懸浮液PS的水面高度H總是保持在規定高度,因此,在網格帶105上製造的溼紙RPtl的重量(紙張厚度)可以被穩定。也就是,在造紙處理中,為了保持重量(紙張厚度)恆定,需要使得供給到網格帶 105上的紙漿懸浮液PS的供給量保持恆定。在通過上述第二懸浮液供給泵90調節供給量時,因為泵旋轉(=紙漿懸浮液PS的供給量)並不恆定,因此重量明顯變化。相反,當保持在造紙框架體110中的紙漿懸浮液PS的水面高度H恆定時,紙漿懸浮液PS的供水體積恆定,且由於注意到該現象,紙漿懸浮液PS能夠從造紙框架體110的前端溢流,且保持在造紙框架體Iio中的紙漿懸浮液PS的水面高度H保持恆定。因此,當第二懸浮液供給泵90的排出量改變時,水面高度也恆定,並獲得穩定的重量。此外,不需要精確的泵控制。(iii)在扁平板部件300的前邊緣處的薄引導片301因為引導片301的前邊緣301a可滑動地布置在由用於形成分隔部件111的百葉窗結構的組件部件Illa支承的網格帶105的上側位置上,因此保證由網格帶105的網均勻過濾水。在分隔部件111的組件部件lllaUlla之間,當通過網格帶105的造紙網格結構來過濾時,紙漿懸浮液PS還將沿從動輥108的方向自由流動,因此,很難由網格網眼均勻地過濾水,可能局部出現不均勻的水過濾。當水過濾不均勻時,再循環紙張RP可能有縱向圖形。相反,在所示優選實施例中,因為引導片301的前邊緣301a設置在用於形成分隔部件111的百葉窗結構的組件部件Illa的上側位置處,因此能夠有效避免這種麻煩。紙漿供給單元15的上遊側提供有紙漿供給槽89,用於向紙漿供給單元15供給紙漿懸浮液PS。
保持在紙漿供給槽99中的紙漿懸浮液PS通過第二懸浮液供給泵90來供給,並從供給口 115a供給到造紙框架體110中的流動通道115內,且緩慢地在該曲折流動通道115 中經過,如圖8中的箭頭所示,並從出口 115b流入保持單元113中,保持在由溢流門302、 302確定的水面高度H,且通過該保持作用和網格帶105的運行作用而均勻地分散和供給至運行的網格帶105的上側上,該網格帶105朝著運行方向斜向上布置。另一方面,通過從溢流門302溢流而向下流動和收集在收集路線303中的紙漿懸浮液PS收集在紙漿供給槽89中,如上所述。通過網格帶105沿箭頭方向的運行作用,均勻分散在網格帶105的上側上的紙漿懸浮液PS與網格帶105 —起被傳送,並通過網格帶105的網格而由於自重過濾作用來脫水,且獲得溼紙RPtl(在所示優選實施例中,水含量為90至85% )。通過網格帶105而過濾和脫水的白水紙W(在造紙處理中通過造紙網格過濾的超低濃度的紙漿水)收集在供水裝置27的白水收集槽45中。脫水輥單元96構成用於在上述造紙帶傳送器單元95和下面所述的乾燥帶傳送器單元97的連接位置處擠壓和脫水在網格帶105上的溼紙RPtl的部位。更具體地說,在下遊側的乾燥帶傳送器單元97的平滑表面帶145 (後面將介紹) 和在上遊側的造紙帶傳送器單元95的網格帶105疊加成上部和底部層,如圖1和圖5所示, 且平滑表面帶145和網格帶105的上部和下部相鄰部分是連接位置,在該連接位置處,脫水輥單元96進行輥壓,並通過從上側和下側擠壓來擠壓網格帶105和平滑表面帶145,從而進行脫水。脫水輥單元96至少包括初步脫水輥單元96A和最終脫水輥單元96B。如圖1中特別所示,所示脫水輥單元96主要由初步脫水輥單元96A、最終脫水輥單元96B和作為輔助裝置的限定角度的輥單元96C構成。初步脫水輥單元96A用於使得網格帶105上的溼紙RPtl初步擠壓和脫水,更具體地說,初步脫水輥單元包括初步擠壓輥對122,該初步擠壓輥對122包括用於從下側在網格帶 105上滾動的初步脫水輥120和用於與該初步脫水輥120相關地從上側在平滑表面帶145 上輥壓和按壓的初步擠壓輥121。通過包括初步脫水輥120和初步擠壓輥121的初步擠壓輥對122,網格帶105和平滑表面帶145被以按壓形式通過規定的初步壓力而從上側和下側輥壓和擠壓,且包含在網格帶105上的溼紙RPtl中的水分將初步脫水和除去。在本例中,用於使得網格帶105上的溼紙RPtl初步擠壓和脫水的初步壓力(也就是,初步脫水輥單元96A的初步擠壓力)設置在不會破壞具有較大水含量的溼紙RPtl的範圍內,且在所示優選實施例中,初步擠壓力設置在這樣的範圍內,使得網格帶105上的溼紙的水含量在初步脫水處理後可以為80至75%。最終脫水輥單元96B是用於在初步脫水輥單元96A中初步脫水之後使得網格帶 105上的溼紙RPtl最終擠壓和脫水的部位,以便獲得規定水含量的乾燥紙張(再循環紙張) RP,更具體地說,最終脫水輥單元包括至少一組最終擠壓輥對127,該最終擠壓輥對127包括用於從下側在網格帶105上輥壓的最終脫水輥125和用於與該最終脫水輥125相關地從上側在平滑表面帶145上輥壓和按壓的最終擠壓輥126。通過包括最終脫水輥125和最終擠壓輥126的最終擠壓輥對127,網格帶105和平滑表面帶145被以按壓形式通過規定的最終壓力而從上側和下側輥壓和擠壓,且包含在網格帶105上的溼紙RPtl中的水分將最終脫水和除去,並獲得規定水含量的乾燥紙張,也就是再循環紙張RP。在本例中,用於使得網格帶105上的溼紙RPtl最終擠壓和脫水的最終壓力(也就是,最終脫水輥單元96B的最終擠壓力)設置為能夠在初步脫水的溼紙RPtl上可靠地獲得規定脫水效果的程度,且在所示優選實施例中,該最終壓力設置成使得在最終脫水後網格帶105上的乾燥紙張(再循環紙張)RP中的水含量在70至85 %的範圍內。在脫水輥單元96中的輥120、121、125、126並沒有在附圖中特別圖示,但是它們通過由齒輪機構組成的驅動連接裝置而與單個驅動馬達106驅動連接,且所有的輥120、121、 125、126都相互配合地旋轉驅動。在本例中,這些輥120、121、125、126旋轉和控制成使得上部和下部輥120、125的外周和輥121、126的外周可以相對於在按壓狀態下進行輥壓和擠壓的網格帶105和平滑表面帶145的接觸表面(網格帶105的下側和平滑表面帶145的上側)而在它們的外周表面之間相互輥壓和彼此接觸,並相互稍微有旋轉速度差異。更具體地說,上側的初步和最終擠壓輥121、126的轉速設置成稍微大於下側的初步和最終擠壓輥120、125的轉速,因此,平滑表面帶145的運行速度設置成稍微大於網格帶 105的運行速度。在這種結構中,如後面所述,當通過脫水輥96而擠壓和脫水的溼紙RPtl從下側的網格帶105的上側傳送和運動至上側的平滑表面帶145的下側時,拉伸力施加在溼紙RPtl上,並可以有效防止溼紙RPtl的皺縮。限定角度的輥單元(角度確定裝置)96C是用於幫助和使得初步脫水輥單元96A 和最終脫水輥單元96B的擠壓和脫水作用生效的部位,限定角度的輥單元提供於初步脫水輥單元96A的上遊側,並確定了在插入初步脫水輥單元96A中的網格帶105和平滑表面帶 145之間的傾斜角度。具體地說,限定角度的輥單元96C確定了在插入初步脫水輥單元96A中的網格帶 105和平滑表面帶145之間的傾斜角度,更具體地說,限定角度的輥單元包括網格帶引導輥130,用於通過從下側輥壓在網格帶105上而確定網格帶105插入初步脫水輥單元96A中的插入角度;以及平滑表面帶引導輥131,用於通過從上側輥壓在平滑表面帶145上而確定平滑表面帶145插入初步脫水輥單元96A中的插入角度。網格帶105插入初步脫水輥單元96A中的插入角度由網格帶引導輥130來確定, 平滑表面帶145插入初步脫水輥單元96A中的插入角度由平滑表面帶引導輥131來確定, 因此,在網格帶105和平滑表面帶145之間的傾斜角度間接地確定在規定範圍內。在網格帶105和平滑表面帶145之間的傾斜角度設置成防止溼紙RPtl由於由初步脫水輥單元96A施加的初步脫水作用而再次變成漿,因為包含在溼紙RPtl中的水分向初步脫水輥單元96A的上遊側大量擠出,且這樣擠出的大量水再次吸收至溼紙RPtl中。換句話說,通過初步脫水輥單元96A的初步脫水輥120和初步擠壓輥121,當在上側安放溼紙RPq的網格帶105和平滑表面帶145在按壓狀態中從上側和下側進行輥壓和擠壓時,包含在溼紙RPtl中的水分朝著兩個輥120、121的上遊側擠出。在這種情況中,當形成於網格帶105和平滑表面帶145之間的傾斜角度α較大時,在靠近兩個輥120、121的上遊側的位置處,上側的平滑表面帶145離開在下側的網格帶105上的溼紙RP。,且包含在溼紙RPtl中的、大量擠出的水分的一部分將再次吸收至溼紙RPtl 內,且溼紙RPtl可能再次變成漿。相反,當形成於網格帶105和平滑表面帶145之間的傾斜角度α較小時,在靠近兩個輥120、121的上遊側的位置處,上側的平滑表面帶145按壓在下側的網格帶105上的溼紙RPtl上,且包含在溼紙RPtl中的、大量擠出的水分的全部將通過網格帶105而落下,而不會再次吸收至溼紙RPq內,並可以防止溼紙RPq再次變成漿。優選是,作為試驗結果,形成於網格帶105和平滑表面帶145之間的傾斜角度α 設置在1至20度,更優選是設置在3至7度,在所示優選實施例中,它設置在5度。因此,通過驅動馬達106的驅動,在脫水輥單元96中的初步脫水輥單元96Α和最終脫水輥單元96Β的輥120、121、125、126將進行旋轉,且首先通過在初步脫水輥單元96Α 中的初步擠壓輥對122,網格帶105和平滑表面帶145在按壓狀態下從上側和下側以規定的初步壓力被輥壓和擠壓,且包含在網格帶105上的溼紙RPtl中的水分將初步脫水和除去(在所示優選實施例中,溼紙RPtl的水含量從90至85%減少至80至75% )。接著,通過在最終脫水輥單元96Β中的最終擠壓輥對127,網格帶105和平滑表面帶145在按壓狀態下從上側和底側以規定的最終壓力被輥壓和擠壓,且包含在網格帶105 上的溼紙RPtl中的水分將最終脫水和除去,並獲得規定水含量的乾燥紙張,也就是再循環紙張RP(在所示優選實施例中,溼紙RP。的水含量從80至75%減少至70至65% )。在該系列處理中,從溼紙RPtl擠壓和脫水的白水W收集在供水單元27的白水收集槽45中。在脫水輥單元96中擠壓和脫水的溼紙RPtl在脫水輥單元96的下遊側的位置從下側的網格帶105的上側傳遞和傳送至上側的平滑表面帶145的下側,並與平滑表面帶145 一起傳送,且由乾燥帶傳送器單元97進行乾燥處理。這種傳遞作用認為是由平滑表面帶145的平滑表面結構引起的。也就是,在下側的網格帶105的表面是形成大量細小連續孔的細波紋形表面,而在上側的平滑表面帶145 的表面是沒有孔的平滑表面,且包含少量水分的溼紙RPtl似乎是由於表面張力而吸靠在平滑表面帶145的表面上。乾燥帶傳送器單元97是用於通過在造紙帶傳送器單元95中的造紙處理之後進一步加熱和乾燥在脫水輥單元96中擠壓和脫水的乾燥紙張RP而獲得再循環紙張RP的部位, 乾燥帶傳送器單元主要包括乾燥傳送器170、加熱和乾燥單元171以及上述再循環紙張平滑單元(再循環紙張平滑裝置、再循環紙張平滑器)10。乾燥傳送器170使得在脫水輥單元96中擠壓和脫水的溼紙RPtl進行平滑和傳送, 乾燥傳送器主要包括平滑表面帶145和用於驅動該平滑表面帶145的驅動馬達106。平滑表面帶145用於在加熱和乾燥時傳送溼紙RPtl,具體地說,平滑表面帶是具有規定寬度的平滑表面板材的環形帶,該板材連接和形成為類似規定長度的環。平滑表面結構的板材是能夠使得溼紙RPtl的一側表面修整至合適平滑度並能夠承受由後面所述的加熱和乾燥單元171的加熱作用的任意材料,優選是可以使用氟塑料、不鏽鋼或其它柔性耐熱材料,在所示優選實施例中使用氟塑料帶。如圖1和圖5中所示,該平滑表面帶145通過驅動輥176、從動輥177、脫水輥單元 96和從動輥178而可旋轉地懸掛和支承,並通過驅動輥176而與驅動馬達106驅動連接。如上所述,用於驅動平滑表面帶145的驅動馬達106通常也用作造紙織網傳送器100和脫水輥單元96的驅動源。加熱和乾燥單元171是用於加熱和乾燥從造紙織網傳送器100的網格帶105傳遞、輥壓和傳送至平滑表面帶145上的溼紙RPtl的部位,具體地說,用於傳送和支承溼紙RPtl 下側的平滑表面帶145通過布置在該平滑表面帶145的運行路線的中間位置中的加熱器 180而從下側進行加熱。該加熱器180是與平滑表面帶145上的溼紙RPtl的傳送和支承側相反的一側滑動接觸的加熱器板,並提供於平滑表面帶145的運行路線中的水平方向運行部分中,並提供為與平滑表面帶145的溼紙RPtl保持側的上側相反的一側(也就是下側)滑動接觸。因此, 在平滑表面帶145上的溼紙RPtl通過由加熱器板180加熱的平滑表面帶145而間接地加熱和乾燥。在所示優選實施例中,加熱器180的特定結構在圖5中表示,且它設計成也用作再循環紙張平滑單元10。也就是,本優選實施例的再循環紙張平滑單元10主要包括平滑表面帶145和帶引導單元(帶引導裝置)200,該帶引導單元200用於從下側滑動支承該平滑表面帶145,並在運行狀態中弓丨導平滑表面帶145朝著運行方向向上彎曲,且帶引導單元200提供有加熱器 180。更具體地說,帶引導單元200是朝著平滑表面帶145的運行方向向上彎曲的板材, 具有沿寬度方向的水平和直的輪廓,且該部件材料具有足夠的強度和耐磨性,用於從下側滑動支承平滑表面帶145,特別是,傳熱特性良好的材料優選是作為加熱器板的基礎材料。在所示優選實施例中,帶引導單元200由不鏽鋼板(SUS)製造,並通過支承基板 201,201而安裝和支承在設備機器本體54上,且它的上表面是彎曲引導表面200a。儘管圖中未特別示出,帶引導單元200的下側200b成一體地提供有薄板的扁平加熱器,且它形成為加熱器180的加熱器板。平滑表面帶145以規定拉伸力可滑動地布置在具有這種結構的帶引導單元200的彎曲引導表面200a上。因此,平滑表面帶145可滑動地在帶引導單元200的彎曲弓|導表面 200a上引導,以便以向上彎曲的狀態運行(見圖5)。除了上述結構,本優選實施例的再循環紙張平滑單元10還具有按壓單元250,用於從上側以均勻壓力按壓在平滑表面帶145上傳送的整個溼紙RP。。特別是,該按壓單元250構成覆蓋帶傳送器的形式,如圖5中所示。覆蓋帶傳送器250包括覆蓋帶251,該覆蓋帶251布置和構成為在與平滑表面帶 145交疊的狀態下以相同水平方向運行;以及驅動馬達106,用於驅動該覆蓋帶251。該驅動馬達106通常也用作造紙織網傳送器100和脫水輥單元96的驅動源,如優選實施例1中所述。覆蓋帶251是在覆蓋平滑表面帶145上的整個溼紙RPtl和與該平滑表面帶145緊密地保持在一起時運行的環形帶,且它的下側(也就是覆蓋整個溼紙RPtl與平滑表面帶145 的一側)與平滑表面帶145的上側配合,平的平滑作用表面形成為用於使得整個溼紙RPtl平滑。溼紙RPtl(再循環紙張RP)由覆蓋帶251覆蓋的範圍設置在平滑表面帶145的運行路線中與帶引導單元200 (也就是加熱器板180)幾乎相對的範圍內。具體地說,覆蓋帶251是網格帶,並具有由大量網格網眼組成的通氣網格結構,用於使得由溼紙RPtl加熱和蒸發的水氣通過和釋放。用於組成網格帶251的通氣網格結構的板材是使得由平滑表面帶145上的溼紙 RP0加熱和蒸發的水氣能夠從該大量網格平穩地向上側通過和釋放到上側的材料,優選是, 與上述造紙單元4的網格帶105中相同,合適的實例是聚丙烯(PP)、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ET)、聚醯胺(PA)(通常稱作尼龍,註冊商標)和不鏽鋼(SUS)以及其它抗腐蝕材料,在所示優選實施例中,使用耐熱性良好的PET網格帶251。網格帶251的通氣網格結構地網格尺寸優選是細小的,並且編制精細和平滑,與上述造紙單元4的網格帶105相同,特定材料可以考慮所希望的紙張的特徵而選擇。只要網格帶251滿足在加熱和乾燥處理中的耐高熱的耐熱要求以及用於使得從溼紙RPtl加熱和蒸發的蒸汽通過的通氣要求,就不需要在形成造紙單元4的核心的網格帶 105中所要求的嚴格設計條件,而是在所示優選實施例中,網格帶251是25個網格網眼的平織PET網格帶。網格帶251的寬度尺寸設置成與平滑表面帶145的寬度尺寸相同,如圖5中所示, 以便與平滑表面帶145交疊和將溼紙RPtl保持在夾層狀態。網格帶251通過驅動輥255和從動輥256而可旋轉地懸掛和支承,且驅動輥255 與驅動馬達106驅動連接。網格帶251通過平滑表面帶145而以規定的拉伸力可滑動地布置在帶引導單元 200的彎曲引導表面200a上。因此,在與平滑表面帶145交疊的狀態中,網格帶251沿相同方向在帶引導單元200的彎曲弓I導表面200a上可滑動地弓丨導,並以向上彎曲的狀態運行 (見圖9和圖10)。通過網格帶251的這樣布置和構造,網格帶251在覆蓋範圍的整個長度中以均勻壓力按壓在平滑表面帶145上的溼紙RP。,且不會引起溼紙RPtl (再循環紙張RP)翹曲或折皺。溼紙RPtl (再循環紙張RP)的、與平滑表面帶145的表面接觸的一側表面以及相對側表面都修整至合適平滑的表面。在由脫水輥單元96擠壓和脫水的溼紙RPtl從在下側的網格帶105的上側傳遞和輥壓至在上側的平滑表面帶145的下側之後,平滑表面帶145通過輥178、176而倒轉運行, 且在平滑表面帶145上由該平滑表面帶145傳送的溼紙RPtl通過平滑表面帶145的運行作用、帶引導單元200(180)使得平滑表面帶145具有的彎曲形狀以及由覆蓋帶傳送器250的網格帶251從上側覆蓋引起的按壓力而提供有沿傳送和運行方向的均勻拉伸力,該溼紙在通過來自上側和下側的均勻壓力而保持在夾層狀態的同時被加熱和乾燥。因此,在造紙處理的前面處理中引起的溼紙RPtl的折皺和翹曲都有效消除,並可以有效防止由於由加熱器板180進行的加熱和乾燥處理而出現溼紙的折皺或翹曲,且整個溼紙RPtl通過上側的網格帶251的合適通氣而均勻乾燥,因此,溼紙RPtl大體上再生形成平滑的再循環紙張(幹紙) RP。換句話說,通過由平滑表面帶145和覆蓋帶251產生的規定壓力夾層結構與沿傳送和運行方向施加的均勻拉伸力的配合作用,溼紙RPtl(再循環紙張RP)在保持扁平狀態時被加熱和乾燥,在造紙處理的前面處理中在溼紙RPtl上引起的折皺和翹曲將有效消失和去除,而且能夠有效防止由於加熱器板180的加熱和乾燥作用而產生溼紙RPtl(再循環紙張 RP)的折皺和翹曲,因此,在家具大小的、非常狹窄的廢紙處理空間中,能夠可靠地再生沒有
21折皺的平滑的再循環紙張RP。而且,覆蓋帶傳送器250的覆蓋帶251由網格帶形成,該網格帶由使得從平滑表面帶145上的溼紙RPtl加熱和蒸發的蒸汽能夠通過和釋放到上側的大量網格網眼組成,因此, 儘管存在覆蓋帶251,由於溼紙RPtl的加熱而產生的蒸汽能夠有效地升高和發散,並平穩地促進乾燥處理。在平滑表面帶145的加熱和乾燥單元171的下遊側提供有剝離部件210,在平滑表面帶145上乾燥和傳送的幹紙或再循環紙張RP(水含量為10至7% )順序從平滑表面帶 145的保持側剝離。這樣,在剝離部件210的下遊側在平滑表面帶145的運行路線末端位置處提供有固定尺寸的切刀單元211,且從平滑表面帶145上剝離的再循環紙張RP切成規定尺寸(在所示優選實施例中,為A4尺寸規格),並從設備外殼6的出口孔8排出。裝置控制單元5用於通過相互配合而自動地控制製漿單元2、紙漿濃度調節單元3 和造紙單元4的驅動部分,裝置控制單元特別是由具有CPU、ROM、RAM和I/O 口的微計算機構成。該裝置控制單元5儲存用於通過相互配合來執行製漿單元2的製漿處理、濃度調節單元3的濃度調節處理和造紙單元4的造紙處理的程序,且用於部件單元2 (20、21)、 3(3A、3B)和4(95、96、97)的驅動所需的各個信息項通過鍵盤或其它輸入裝置而合適地作為數據初步輸入,例如包括在浸軟單元20中的攪拌裝置26的驅動時間和轉速、供水裝置27 的供水正時和供水量、打漿單元21中的循環泵69的驅動時間和攪拌量、研磨器50的驅動時間和轉速、間隙調節裝置57的調節正時和打漿間隙G調節量、在造紙單元4中的傳送器 100、170的運行速度、加熱和乾燥單元171的驅動時間以及固定尺寸切刀單元211的操作正時。裝置控制單元5與重量傳感器48、87和驅動單元35、41、56、61、66和106電連接, 如上所述,且裝置控制單元5根據這些測量值和控制數據來控制這些驅動單元35、41、56、 61,66 和 106。具有這種結構的廢紙再循環設備1在電源接通時起動,且部件單元2(20、21)、 3(3A、3B)和4(95、96、97)通過相互配合而自動控制,裝入設備外殼6的進口孔7中的廢紙 UP、UP...通過製漿單元2的浸軟單元20和打漿單元21而浸軟和打漿,並製造廢紙紙漿 UPP,在紙漿濃度調節單元3中製備造紙濃度的紙漿懸浮液PS,該紙漿懸浮液PS在造紙單元 4的造紙帶傳送器單元95、脫水輥單元96和乾燥帶傳送器單元97中進行製造,並再生為再循環紙張RP,且從設備外殼6的出口孔8排出至再循環紙張接收盤9上。在具有這種結構的廢紙再循環設備1中,造紙單元4的紙漿供給單元(紙漿供給器)15可滑動地布置在網格帶105的上側105a上(該網格帶105在造紙帶傳送器單元(造紙處理單元)95中運行),並包括用於保持由水W和從製漿單元2發送的廢紙紙漿UPP混合而產生的漿狀紙漿懸浮液PS的保持單元113,以及用於確定紙漿懸浮液PS在網格帶105 上側的供給寬度L的造紙框架體110,其中,該造紙框架體110的前端位置提供有用於使得保持在保持單元113中的紙漿懸浮液PS的水面高度H保持恆定的溢流單元114,且供給到造紙框架體110中的紙漿懸浮液PS在保持單元113中保持在由溢流單元114確定的水面高度H,並通過該保持作用和網格帶105的運行作用的配合作用而均勻地分散和供給至網格帶105的上側,因此,當發送至造紙框架體110中的紙漿懸浮液PS的供給量變化時,保持在造紙框架體110中的紙漿懸浮液PS的水面高度H總是保持恆定,且在網格帶105上製造的溼紙RPtl的重量穩定,因此將獲得均勻紋理的再循環紙張RP。前面的優選實施例可以在設計中進行變化和改變,如後面所述。例如,本發明的紙漿供給單元(紙漿供給器)15的特定結構並不只是局限於所示優選實施例,而是可以使用具有類似功能的其它結構。例如,在所示優選實施例的廢紙再循環設備中,用於構成造紙單元2的打漿單元 21的研磨器50用於通過打漿作用表面51a、52a來對廢紙加壓和打漿,並用於磨碎和粉碎在廢紙上形成字符和圖形的墨,且通過只使用自來水(例如從普通供水中獲得的飲用水),該結構不需要造紙化學藥品,例如,通常主要在造紙工廠或廢紙再循環工廠中的大型廢紙再循環設備中的廢紙脫墨化學藥品,而且,本發明當然不僅可以在能夠只通過普通水來實現廢紙再循環的廢紙再循環設備中使用,而且可以在使用造紙化學藥品例如廢紙脫墨化學藥品的廢紙再循環設備中使用。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基本特徵的情況下,本發明可以以多種形式來實施,因此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是示例性的,而不是限制,本發明的範圍由附加權利要求來確定,而不是由前述說明,因此,落在權利要求的邊界和界限內或者等效範圍內的所有變化都將由權利要求包含。
權利要求
1.一種廢紙再循環設備的紙漿供給器,是用於構成在家具大小的廢紙再循環設備中的造紙裝置的紙漿供給單元的裝置,該廢紙再循環設備將安裝在廢紙的來源位置,造紙裝置用於通過在製漿單元的前面處理中製造的廢紙紙漿來製造再循環紙張,該紙漿供給器包括造紙框架體,該造紙框架體可滑動地布置在環形網格帶的上側上,該環形網格帶在造紙處理單元中運行,該造紙框架體具有保持單元,用於保持由水和從製漿單元發送的廢紙紙漿混合而產生的漿狀紙漿懸浮液,該造紙框架體用於確定紙漿懸浮液在環形網格帶上側上的供給寬度,其中,該造紙框架體的前端位置提供有用於使得保持在保持單元中的紙漿懸浮液的水面高度保持恆定的溢流裝置,以及供給到造紙框架體中的紙漿懸浮液在保持單元中保持在由溢流裝置確定的水面高度, 並通過該保持作用和環形網格帶的運行作用的配合作用而均勻地分散和供給至環形網格帶的上側。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廢紙再循環設備的紙漿供給器,其中造紙框架體使得它的框架內部寬度尺寸設置成要製造的再循環紙張的寬度尺寸,且紙漿懸浮液在環形網格帶的上側上的供給寬度被確定。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廢紙再循環設備的紙漿供給器,其中溢流裝置在造紙框架體的前端位置處提供在保持單元的兩個側壁上,並包括溢流門, 用於當保持在造紙框架體中的紙漿懸浮液的水面高度超過特定高度時使得紙漿懸浮液溢流;以及收集路線,該收集路線通過造紙框架體的周邊而從該溢流門的外部通到收集口。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廢紙再循環設備的紙漿供給器,其中在造紙框架體安裝在環形網格帶上的狀態下,溢流門的上邊緣設置成水平和直的。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廢紙再循環設備的紙漿供給器,其中造紙框架體的底部提供有扁平板部件,用於在關閉狀態中從上側覆蓋網格帶的網格, 且保持單元的底部由該扁平板部件和運行的環形網格帶而形成,供給到造紙框架體中的紙漿懸浮液在保持單元中保持在由溢流裝置確定的水面高度, 並通過該保持作用和環形網格帶的運行作用的配合作用而均勻地分散和供給至環形網格帶的上側上。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廢紙再循環設備的紙漿供給器,其中造紙框架體的扁平板部件的前端邊緣提供有薄引導片,用於保證紙漿懸浮液在網格帶上平滑流動。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廢紙再循環設備的紙漿供給器,其中在造紙框架體中的保持單元的上遊側提供有曲折流動通道,用於促進供給的紙漿懸浮液均勻分散,並防止紙漿懸浮液的紊亂。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廢紙再循環設備的紙漿供給器,其中曲折流動通道沿豎直方向以之字形提供於造紙框架體的紙漿懸浮液的供給口和保持單元之間。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廢紙再循環設備的紙漿供給器,其中運行的環形網格帶的下側提供有可滑動地布置的分隔板部件。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廢紙再循環設備的紙漿供給器,其中分隔板部件形成百葉窗結構,用於可滑動地支承環形網格帶的下側。
11.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廢紙再循環設備的紙漿供給器,其中環形網格帶朝著運行方向斜向上布置。
12.—種廢紙再循環設備的造紙裝置,是用於構成家具大小的廢紙再循環設備的造紙裝置,該廢紙再循環設備將安裝在廢紙的來源位置,該造紙裝置用於通過在製漿裝置的前面處理中製造的廢紙紙漿來製造再循環紙張,該造紙裝置包括造紙處理單元,用於通過由水和從製漿裝置發送的廢紙紙漿混合而產生的漿狀紙漿懸浮液來製造溼紙,其中,該造紙處理單元具有造紙傳送器,用於在製造紙漿懸浮液的同時傳送紙漿懸浮液;以及紙漿供給單元,該紙漿供給單元安裝在該造紙傳送器的造紙處理開始端位置,用於將紙漿懸浮液從製漿裝置供給到造紙傳送器,以及該紙漿供給單元由如權利要求1至11中任意一個所述的紙漿供給器構成。
13.一種廢紙再循環設備,在家具大小的設備外殼中包括製漿單元,用於通過浸軟和打漿廢紙而製造廢紙紙漿;造紙單元,用於通過在該製漿單元中製造的廢紙紙漿來製造再循環紙張;以及控制單元,用於通過互鎖而驅動和控制製漿單元和造紙單元,其中,造紙單元由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造紙裝置構成。
全文摘要
一種紙漿供給器,能夠獲得均勻紋理的再循環紙張,在網格帶上製造的溼紙的重量穩定,並能夠在家具大小的、非常狹窄的廢紙處理空間中。紙漿供給單元(紙漿供給器)包括保持單元,該保持單元可滑動地布置在運行網格帶的上側上,用於保持從製漿單元發送的紙漿懸浮液;以及造紙框架體,用於確定紙漿懸浮液在網格帶上側的供給寬度,其中,該造紙框架體的前端位置提供有用於使得保持在保持單元中的紙漿懸浮液的水面高度保持恆定的溢流單元。供給到保持單元中的紙漿懸浮液保持在由溢流單元確定的水面高度,並通過該保持作用和網格帶的運行作用的配合作用而均勻地分散和供給至網格帶的上側。
文檔編號D21F11/00GK102345239SQ2011101951
公開日2012年2月8日 申請日期2011年7月13日 優先權日2010年8月2日
發明者小山裕司, 玉井繁 申請人:粒狀膠工業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