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數據傳輸系統、方法、外接設備和移動終端與流程

2023-05-23 15:37:51 2


本發明涉及通信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數據傳輸系統、方法、外接設備和移動終端。



背景技術:

隨著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移動終端已經成為用戶隨身攜帶,必不可少的電子設備。在運營商和各大oem(originalequipmentmanufacturer,原始設備製造商)廠商的牽頭下,3g(3rdgeneration,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4g(the4thgenerationmobilecommunicationtechnology,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ca(carrieraggregation,應用載波聚合技術)以及最新的5g(5th-generation,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應運而生,這些技術的目的是為了提高用戶的上網帶寬。在此種背景下,一種提高用戶上網帶寬的方式也悄然而生,移動終端連接兩個數據機,每個數據機都有對應的sim(subscriberidentificationmodule)卡,且每個數據機都可以獨立上網,然後在上層將用戶訪問的網絡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兩個數據網絡的網速疊加,從而達到提高上網帶寬的目的。由於運營商對傳統用戶上網帶寬的壟斷和限制,終端廠商可以通過該網速疊加技術方案加大用戶上網帶寬,有效的整合了移動終端中兩張sim卡的上網資源,並實現了真dsda(dualsimdualactive,雙卡雙通),以及雙卡雙lte(longtermevolution,長期演進)待機。

因此,為了使移動終端連接兩個數據機,將移動終端與含有數據機的外接設備的連接。但是在移動終端和外接設備之間進行數據傳輸過程中,當外接設備和移動終端之間所傳輸的數據包過大時,會導致數據包傳輸失敗的情況出現。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於提出一種數據傳輸系統、方法、外接設備和移動終端,旨在解決移動終端通過外接設備實現雙lte通信過程中,外接設備和移動終端之間傳輸的數據包過大,導致數據包傳輸失敗的技術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數據傳輸系統,所述數據傳輸系統包括移動終端和外接設備,所述移動終端包括內嵌有虛擬用戶識別卡的第一應用處理器,以及與實體用戶識別卡連接的第一數據機,所述第一數據機包括第一數據轉發伺服器,所述第一數據轉發伺服器包括第一接收臨時緩衝區,所述第一應用處理器包括第一數據讀寫轉發模塊和與所述第一數據轉發伺服器連接的第一數據轉發客戶端,所述第一數據轉發客戶端包括第一發送臨時緩衝區;所述外接設備包括第二應用處理器和第二數據機,所述第二數據機包括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所述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包括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所述第二應用處理器包括第二數據讀寫轉發模塊和與所述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連接的第二數據轉發客戶端,所述第二數據轉發客戶端包括第二接收臨時緩衝區;

所述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用於當偵測到發送待傳輸數據包的數據傳輸指令時,根據所述數據傳輸指令獲取待傳輸數據包;將所述待傳輸數據包緩存至所述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中;

所述第二應用處理器,用於從所述第二接收臨時緩衝區中獲取所述待傳輸數據包,將所述待傳輸數據包通過預設接口發送給所述第一數據讀寫轉發模塊;

所述第一數據讀寫轉發模塊,用於當接收到所述第二應用處理器發送的待傳輸數據包時,獲取所述待傳輸數據包中的類別標識;若根據所述類別標識確定所述待傳輸數據包為待轉發數據包,則將所述待傳輸數據包轉發給所述第一數據轉發客戶端;

所述第一數據轉發客戶端,用於將所述待傳輸數據包緩存至所述第一發送臨時緩衝區中;

所述第一數據轉發伺服器,用於從所述第一接收臨時緩衝區中獲取所述待傳輸數據包;

其中,所述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和所述第二接收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是同步變化的,所述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和所述第二接收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等於第一默認值與第一增大值之和,且所述第一默認值與所述第一增大值之和大於或者等於所述待傳輸數據包的大小;

所述第一發送臨時緩衝區和所述第一接收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是同步變化的,所述第一發送臨時緩衝區和所述第一接收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等於第二默認值與第二增大值之和,且所述第二默認值與所述第二增大值之和大於或者等於所述待傳輸數據包的大小。

可選地,所述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還用於計算所述待傳輸數據包的大小,並判斷所述待傳輸數據包的大小是否大於所述第一默認值;若所述待傳輸數據包的大小大於所述第一默認值,則計算所述待傳輸數據包的大小和所述第一默認值之間的差值,根據所述差值確定所述第一增大值;若所述待傳輸數據包的大小小於或者等於所述第一默認值,將所述待傳輸數據包緩存至容量值為第一默認值的所述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中;

所述第二應用處理器還用於從容量值為第一默認值的所述第二接收臨時緩衝區中獲取所述待傳輸數據包,將所述待傳輸數據包通過預設接口發送給所述第一數據讀寫轉發模塊。

可選地,所述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還用於當所述第二應用處理器從所述第二接收臨時緩衝區中獲取到所述待傳輸數據包時,減小所述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至所述第一默認值。

此外,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還提出一種數據傳輸方法,所述數據傳輸方法應用於外接設備,所述外接設備包括第二應用處理器和第二數據機,所述第二數據機包括與所述第二應用處理器連接的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所述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包括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所述數據傳輸方法包括:

當所述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偵測到發送待傳輸數據包的數據傳輸指令時,根據所述數據傳輸指令獲取待傳輸數據包;

將所述待傳輸數據包緩存至所述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中,以供所述第二應用處理器從與所述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對應的第二接收臨時緩衝區中獲取所述待傳輸數據包,將所述待傳輸數據包通過預設接口發送給移動終端;

其中,所述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和所述第二接收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是同步變化的,所述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和所述第二接收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等於第一默認值與第一增大值之和,且所述第一默認值與所述第一增大值之和大於或者等於所述待傳輸數據包的大小。

可選地,所述將所述待傳輸數據包緩存至所述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中的步驟之前,還包括:

計算所述待傳輸數據包的大小,並判斷所述待傳輸數據包的大小是否大於所述第一默認值;

若所述待傳輸數據包的大小大於所述第一默認值,則計算所述待傳輸數據包的大小和所述第一默認值之間的差值,根據所述差值確定所述第一增大值;

若所述待傳輸數據包的大小小於或者等於所述第一默認值,將所述待傳輸數據包緩存至容量值為第一默認值的所述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中,以供所述第二應用處理器從容量值為第一默認值的所述第二接收臨時緩衝區中獲取所述待傳輸數據包,將所述待傳輸數據包通過預設接口發送給移動終端。

可選地,所述將所述待傳輸數據包緩存至所述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中的步驟之後,還包括:

當所述第二應用處理器從所述第二接收臨時緩衝區中獲取到所述待傳輸數據包時,所述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減小所述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至所述第一默認值。

可選地,所述將所述待傳輸數據包緩存至所述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中的步驟之後,還包括:

當所述第二應用處理器從所述第二接收臨時緩衝區獲取到所述待傳輸數據包時,所述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刪除所述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中緩存的所述待傳輸數據包。

此外,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還提出一種數據傳輸方法,所述數據傳輸方法應用於移動終端,所述移動終端包括內嵌有虛擬用戶識別卡的第一應用處理器,以及與實體用戶識別卡連接的第一數據機,所述第一數據機包括第一數據轉發伺服器,所述第一數據轉發伺服器包括第一接收臨時緩衝區,所述第一應用處理器包括第一數據讀寫轉發模塊和與所述第一數據轉發伺服器連接的第一數據轉發客戶端,所述第一數據轉發客戶端包括第一發送臨時緩衝區,所述數據傳輸方法包括:

當所述第一數據讀寫轉發模塊接收到外接設備第二應用處理器發送的待傳輸數據包時,獲取所述待傳輸數據包中的類別標識;

若根據所述類別標識確定所述待傳輸數據包為待轉發數據包,則將所述待傳輸數據包轉發給所述第一數據轉發客戶端,以供所述第一數據轉發客戶端將所述待傳輸數據包緩存至所述第一發送臨時緩衝區中,由所述第一數據轉發伺服器從所述第一接收臨時緩衝區中獲取所述待傳輸數據包;

其中,所述第一發送臨時緩衝區和所述第一接收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是同步變化的,所述第一發送臨時緩衝區和所述第一接收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等於第二默認值與第二增大值之和,且所述第二默認值與所述第二增大值之和大於或者等於所述待傳輸數據包的大小。

此外,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還提出一種外接設備,所述外接設備包括第二應用處理器和第二數據機,所述第二數據機包括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所述第二應用處理器包括第二數據讀寫轉發模塊和與所述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連接的第二數據轉發客戶端,所述第二數據轉發客戶端包括第二接收臨時緩衝區;所述外接設備應用於如上所述的應用於外接設備的數據傳輸方法。

此外,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還提出一種移動終端,所述移動終端包括內嵌有虛擬用戶識別卡的第一應用處理器,以及與實體用戶識別卡連接的第一數據機,所述第一數據機包括第一數據轉發伺服器,所述第一數據轉發伺服器包括第一接收臨時緩衝區,所述第一應用處理器包括第一數據讀寫轉發模塊和與所述第一數據轉發伺服器連接的第一數據轉發客戶端,所述第一數據轉發客戶端包括第一發送臨時緩衝區;所述移動終端應用於如上所述的應用於移動終端的數據傳輸方法。

本發明提供一種數據傳輸系統、方法、外接設備和移動終端,在外接設備和移動終端之間傳輸待傳輸數據包過程中,增大外接設備和外接設備中各個組件(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第二數據轉發客戶端、第二數據讀寫轉發模塊、第一數據讀寫轉發模塊、第一數據轉發伺服器和第一數據轉發客戶端)中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使各個組件中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大於或者等於待傳輸數據包的大小,避免了在外接設備和移動終端進行數據傳輸過程中,由於所傳輸的數據包過大,導致數據包傳輸失敗的情況出現。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lte網絡架構的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中移動終端和外接設備通訊連接的一種硬體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中移動終端和外接設備通訊連接的一種實體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中移動終端和外接設備通訊連接的另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中應用於外接設備的數據傳輸方法第一實施例的流程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中應用於外接設備的數據傳輸方法第二實施例的流程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中應用於外接設備的數據傳輸方法第三實施例的流程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中應用於移動終端的數據傳輸方法較佳實施例的流程示意圖。

本發明目的的實現、功能特點及優點將結合實施例,參照附圖做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並不用於限定本發明。

現在將參考附圖描述實現本發明各個實施例的移動終端。在後續的描述中,使用用於表示元件的諸如「模塊」、「部件」或「單元」的後綴僅為了有利於本發明的說明,其本身並沒有特定的意義。因此,"模塊"與"部件"可以混合地使用。

圖1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lte網絡架構的示意圖。本發明一實施例的lte網絡架構包括:一個或多個移動終端(userequipment,ue)100、e-utran(evolvedumtsterrestrialradioaccessnetwork,演進的umts陸地無線接入網)(圖中未標號)、演進分組核心(epc)(圖中未標號)、歸屬訂戶伺服器(hss)107、網絡(例如,網際網路)(圖中未標號)以及電路交換系統(圖中未標號)。

e-utran包括演進b節點(enodeb)101和其它enodeb102。enodeb101提供朝向移動終端100的用戶面和控制面的協議終接。enodeb101可經由x2接口連接到其他enodeb。enodeb101也可稱為基站、基收發機站、無線電基站、無線電收發機、收發機功能、基本服務集、擴展服務集、或其他某個合適的術語。enodeb101為移動終端100提供去往epc的接入點。

enodeb101通過s1接口連接到epc。epc包括移動管理實體(eem)104、其他移動管理實體106、服務網關103,以及分組數據網絡(pdn)網關105。移動管理實體104是處理移動終端100與epc之間的信令的控制節點。移動管理實體104提供承載和連接管理。所有用戶ip分組通過服務網關103來傳遞,服務網關103自身連接到pdn網關105。pdn網關105提供ueip地址分配以及其他功能。pdn網關105連接到網絡,例如,網際網路。

電路交換系統包括交互解決方案模塊(iws)108、移動交換中心(msc)109、基站110和移動站111。在一個方面,電路交換系統可以通過iws和mme(mobilitymanagemententity,移動管理實體)與eps(evolvedpacketsystem,演進的分組系統)進行通信。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中移動終端和外接設備通訊連接的一種硬體結構示意圖。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移動終端100通過預設接口與外接設備200連接。移動終端100包括第一處理晶片001和與第一處理晶片001連接的第一射頻模塊12。其中,第一處理晶片001包括內嵌有虛擬用戶識別卡13的第一應用處理器(applicationprocessor)10、與實體用戶識別卡14連接的第一數據機11(modem1)和rpm(resourcepowermanager,資源電源管理器)15。外接設備200包括第二處理晶片002和與第二處理晶片002連接的第二射頻模塊22。其中,第二處理晶片002包括第二應用處理器20和第二數據機(modem2)21。用戶識別卡為sim卡。

第一應用處理器10和第二應用處理器20的內部框架包括應用層、框架層等,可處理複雜的邏輯操作以及進行任務分配等。第一應用處理器10內嵌有虛擬用戶識別卡13,虛擬用戶識別卡13包括存儲模塊和虛擬片內作業系統(vcos,virtualchipoperatingsystem),該存儲模塊可為efs(encryptingfilesystem,加密文件系統),存儲模塊用於存儲虛擬用戶識別卡13的鑑權數據。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應用處理器指android作業系統,以及基於android作業系統的各種apk(androidpackage,安卓安裝包)。第一應用處理器10和第二應用處理器20通過預設接口實現連接,為用戶提供交互接口,將用戶輸入的操作指令(例如,用戶通過用戶界面輸入的有關啟動視頻通話的操作指令)傳輸給第一數據機11或第二數據機21,以實現兩個處理器之間數據的定義與傳遞,例如,進行兩個應用處理器的休眠、喚醒、同步的控制、開關機時晶片啟動順序的控制等。

第一應用處理器10通過預設接口與第二應用處理器20連接,以實現移動終端100與外接設備200之間的連接。在本發明實施例中,預設接口為usb(universalserialbus,通用串行總線),usb復用出三條數據通道,分別用於第一應用處理器10和第二應用處理器20之間用戶數據、信令數據和sim卡鑑權數據的交互。即第一應用處理器10和第二應用處理器20通過usb傳輸用戶數據、信令數據和sim卡鑑權數據。其中,用戶數據包括但不限於上網產生的數據,圖片和聊天信息數據;信令數據包括但不限於開關機的控制數據,開關飛行模式的控制數據,顯示狀態信號的控制數據;sim卡鑑權數據包括但不限於imsi(internationalmobilesubscriberidentificationnumber,國際移動用戶識別碼)和ki(keyidentifier,鑑權密鑰)。

具體地,第一應用處理器10和第二應用處理器20通過otg(on-the-go)技術進行數據交互。通過otg技術,移動終端100中的第一數據機11可通過實體用戶識別卡14或虛擬用戶識別卡13中的sim卡參數來接入enodeb101,第二數據機21可通過實體用戶識別卡14或虛擬用戶識別卡13的sim卡參數來接入enodeb101,sim卡參數包括但不限於sim卡鑑權數據。

第一數據機11和第二數據機21包含各種網絡交互的網絡制式的協議棧,協議棧包含lte/wcdma(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寬帶碼分多址)/gsm(globalsystemformobilecommunication,全球移動通信系統)/td-scdma(timedivision-synchronous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同步時分碼分多址)/cdma(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碼分多址)/edge(enhanceddatarateforgsmevolution,強型數據速率gsm演進技術)等通訊標準裡邊規定的協議代碼。移動終端100通過協議與運營商網絡進行交互,即進行數據流量上網、volte(voiceoverlte)打電話或者cs(circuitswitched,電路交換)域打電話。第一數據機11和第二數據機21還用於對sim卡的管控等等。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第一射頻模塊12用於將移動終端100傳輸的數據處理後傳給enodeb101(基站網絡),以及用於將enodeb101傳輸的數據處理後傳給移動終端100。第二射頻模塊22用於將外接設備200傳輸的數據處理後傳給enodeb101(基站網絡),以及用於將enodeb101傳輸的數據處理後傳給外接設備200。

第一射頻模塊12和第二射頻模塊22所涉及的無線接入技術可以包括lte、gsm、gprs(generalpacketradioservice,通用分組無線服務)、cdma、edge、wlan(wirelesslocalareanetworks,無線區域網)、cdma-2000、td-scdma、wcdma、wifi(wirelessfidelity,無線保真)等等。

實體用戶識別卡14與第一數據機11連接,虛擬用戶識別卡13以軟體的形式嵌在第一應用處理器10中。實體用戶識別卡14和虛擬用戶識別卡13可存儲與不同或相同的技術標準相關聯的用戶信息,用於提供移動通信業務(cs語音業務、ps數據業務和ps語音業務)所需的相關數據,並在其內部存儲用戶信息、短消息、執行鑑權算法和產生加密密匙等。在特定非限制性實例中,技術標準可為2g通信技術,例如,gsm、edge)、3g通信技術(例如,wcdma、td-scdma)、4g通信技術(例如,lte),或任何其它移動通信技術(例如,4g等等)。

當虛擬用戶識別卡13需要進行網絡註冊時,通過開啟的無線保真(wifi)網絡發送包含業務菜單數據的下載請求至虛擬用戶識別卡13對應的雲端伺服器,以從雲端伺服器獲取虛擬用戶識別卡13的數據信息。當獲取到虛擬用戶識別卡13的數據信息時,將數據信息寫入虛擬用戶識別卡13的存儲模塊中,以實現虛擬用戶識別卡13的網絡註冊。其中,數據信息可以包括:imsi、ki(keyidentifier,鑑權密鑰)、iccid(integratedcircuitcardidentifier)、pin(個人標識號,personalidentificationnumber)、puk(pinunlockingkey)。可以理解的是,雲端伺服器中存儲了各個運營商的卡號資源。

由於目前的移動終端100隻有一套射頻模塊,當移動終端100有兩張用戶識別卡時,移動終端100的兩張用戶識別卡使用該套射頻是分時復用的關係,並不能同時佔用。例如,在兩張用戶識別卡全開時,其中一張用戶識別卡只處理gsm通話,而另一張用戶識別卡處理4g網絡信息,具體哪張用戶識別卡執行何種網絡,在此不做限定。因此目前的射頻雙卡分時復用這種架構僅做到了lte+gsm(即一張用戶識別卡對應的技術標準為lte,另一張用戶識別卡對應的技術標準為gsm)。

可以理解的是,現有的移動終端100雖然可以支持雙用戶識別卡,由於移動終端100在註冊網絡的情況下,兩張用戶識別卡支持的是不同技術標準的網絡,一張支持2g或3g,另一張支持4g,會使得移動終端100使用過程中,上網流量速度較慢。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移動終端100通過usb連接外接設備200,由於外接設備200包括第二數據機21和第二射頻模塊22,且第二射頻模塊22支持4g網絡,因此,移動終端100可通過usb與外接設備200交互,從而使得移動終端100具備雙lte功能(此時虛擬用戶識別卡13和實體用戶識別卡14管理的技術標準均為lte標準,第一射頻模塊12和第二射頻模塊22所涉及的無線接入技術為lte)。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數據傳輸系統包括移動終端100和外接設備200,移動終端100通過外接設備200具備雙lte功能的實現過程可為:①實體用戶識別卡14通過第二數據機21支持lte,具體過程為:第一數據機11將實體用戶識別卡14中需要訪問lte網絡的數據發送給第一應用處理器10,第一應用處理器10將所接收的數據通過usb發送給外接設備200的第二應用處理器20,第二應用處理器20將所接收的數據發送給第二數據機21,由第二數據機21轉發給第二射頻模塊22,第二射頻模塊22將所接收的數據通過lte網絡發送出去;虛擬用戶識別卡13通過第一數據機11支持lte,以實現移動終端100可支持雙lte。②虛擬用戶識別卡13通過第二數據機21支持lte,具體過程為:第一應用處理器10將虛擬用戶識別卡13中需要訪問lte網絡的數據通過usb發送給外接設備200的第二應用處理器20,第二應用處理器20將所接收的數據發送給第二數據機21,由第二數據機21轉發給第二射頻模塊22,第二射頻模塊22將所接收的數據通過lte網絡發送出去;實體用戶識別卡14通過第一數據機11支持lte,以實現移動終端100可支持雙lte。

當移動終端100未通過usb與外接設備200連接時,實體用戶識別卡14所對應的技術標準為gsm,用於進行語音通訊,虛擬用戶識別卡13通過第一數據機11支持lte,用於通過4g網絡進行數據訪問。

實體用戶識別卡14在與移動終端100交互時,移動終端100檢測實體用戶識別卡14存在與否的信號只在開機瞬時產生,當開機檢測不到實體用戶識別卡14存在時,移動終端100將提示「插入用戶識別卡」。移動終端100開機之後,移動終端100和實體用戶識別卡14之間28秒通信一次,完成一些固定的通信檢查(例如,用戶識別卡是否在位等)。

移動終端100的rpm15用於管控各種資源,包括時鐘資源、總線資源、pmic(powermanagementic,電源管理集成電路,即各個晶片的電壓)、ddr(內存分配),以及管理晶片的休眠喚醒的中斷和應用處理器喚醒的截止時間。移動終端100的各個子系統,在需要資源時,向rpm15申請資源,各個子系統分別包括第一應用處理器10,第一數據機11、pronto(wifi/藍牙、nfc(nearfieldcommunication,近場通信)等)、lpass(lowpoweraudiosubsystem,低功耗音頻子系統),rpm15用來決定移動終端100系統的休眠狀態,具體是,rpm15基於各個子系統的投票機制實現,當各個子系統都投休眠票時,rpm15才可以使移動終端100整個系統進行休眠。而當移動終端100有一個子或者多個子系統投反對休眠的票,移動終端100整個系統都無法休眠。

在移動終端100的整個系統休眠之後,若是要重新啟動運行,需要喚醒第一應用處理器10以進行數據的傳輸交互。

在移動終端100和外接設備200通過usb通訊連接的情況下,喚醒方式可為以下三種:

1、第一應用處理器10接收到信令數據時,通過usb發送握手關鍵字給第二應用處理器20,以喚醒第二應用處理器20。

2、第二數據機21接收到用戶數據時,喚醒第二應用處理器20,由第二應用處理器20通過usb傳送握手關鍵字給第一應用處理器10,以喚醒第一應用處理器10。

3、第二數據機21周期性查找尋呼請求,以主動激活自己。若接收到尋呼請求,第二數據機21則喚醒第二應用處理器20,由第二應用處理器20通過usb發送握手關鍵字給第一應用處理器10,以喚醒第二應用處理器20。

需要說明的是,握手關鍵字可用固定字長的字符標識,是正常數據包中不會出現的欄位。如可用0xf9f9f9或者0x9f9f9f表示握手關鍵字,通過握手關鍵字可喚醒處於睡眠狀態的第一應用處理器10或第二應用處理器20。

此外,第二數據機21還可以定期喚醒自己,以在移動終端100進行位置更新時,跟基站進行握手交互,此時不需要喚醒第一應用處理器10。

參照圖3,圖3為本發明移動終端100和外接設備200通訊連接的實體結構示意圖。移動終端100通過usb與外接設備200通訊連接,其中,移動終端包括但不限於手機、pc(personalcomputer,個人電腦)或pad(personaldigitalassistant,個人數字助理),外接設備200包括但不限於無線上網卡和數據卡。需要說明的是,移動終端100通過usb與外接設備200連接位置並不限於圖3所示,可根據具體需要來設置移動終端100通過usb與外接設備200的連接位置。

參照圖4,由圖4可知,第一數據機11包括uim(useridentitymodule)驅動112、第一sim卡模塊代理113、遠程sim數據訪問server114、第一攔截模塊115和第一數據轉發伺服器116(數據轉發server1)。第一應用處理器10包括第一數據轉發客戶端011(數據轉發client1)和第一數據讀寫轉發模塊012。第二數據機21包括modem非接入層部分212、第二sim卡模塊代理213、遠程sim數據訪問client214、第二攔截模塊215和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數據轉發server2),第二應用處理器20包括第二數據讀寫轉發模塊022和第二數據轉發客戶端021(數據轉發client2)。

其中,uim驅動112存儲了接入網絡必須的數據,如uimid、鑑權數據aky值、imsi號等。

遠程sim數據訪問server114和遠程sim數據訪問client214用於實現第一數據機11和第二數據機21之間sim卡數據的傳輸。

第一攔截模塊115用於截取遠程sim數據訪問server114中所需傳輸的sim卡數據;第二攔截模塊215用於截取遠程sim數據訪問client214中所需傳輸的sim卡數據。通過第一攔截模塊115和第二攔截模塊215實現遠程sim數據訪問server114和遠程sim數據訪問client214中sim卡數據的交互。

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和第二數據轉發客戶端021相對應,用於實現第二數據機21和第二應用處理器20之間的數據傳輸;第一數據轉發伺服器116和第一數據轉發客戶端011相對應,用於實現第一數據機11和第一應用處理器10之間的數據傳輸。

第一數據讀寫轉發模塊012和第二數據讀寫轉發模塊022用於通過usb實現第二應用處理器20和第一應用處理器10之間的數據傳輸。

基於上述的lte網絡架構圖、移動終端100和外接設備200通訊連接的硬體結構示意圖、實體結構示意圖以及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提出本發明的各個實施例。

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中的數據傳輸方法是以外接設備200為發送端,移動終端100為接收端為例來說明外接設備200和移動終端100之間的數據傳輸過程。在其它實施例中,也可以將移動終端100作為發送端,外接設備200作為接收端來說明外接設備200和移動終端100之間的數據傳輸過程。可以理解的是,移動終端100作為發送端,外接設備200作為接收端與移動終端100作為接收端,外接設備200作為發送端的數據傳輸原理一致,在此不再贅述。

提出本發明一種數據傳輸系統的第一實施例。在本實施例中,數據傳輸系統包括移動終端100和外接設備200,移動終端100包括內嵌有虛擬用戶識別卡13的第一應用處理器10,以及與實體用戶識別卡14連接的第一數據機11,第一數據機11包括第一數據轉發伺服器116,第一數據轉發伺服器116包括第一接收臨時緩衝區,第一應用處理器10包括第一數據讀寫轉發模塊012和與第一數據轉發伺服器116連接的第一數據轉發客戶端011,第一數據轉發客戶端011包括第一發送臨時緩衝區;外接設備200包括第二應用處理器20和第二數據機21,第二數據機21包括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包括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第二應用處理器20包括第二數據讀寫轉發模塊022和與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連接的第二數據轉發客戶端021,第二數據轉發客戶端021包括第二接收臨時緩衝區。

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用於當偵測到發送待傳輸數據包的數據傳輸指令時,根據數據傳輸指令獲取待傳輸數據包。

當外接設備200的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偵測到數據傳輸指令,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根據數據傳輸指令獲取待傳輸數據包。其中,數據傳輸指令可為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接收到enodeb101的數據請求時所觸發的,或者為需要獲取移動終端100中虛擬用戶識別卡13或實體用戶識別卡14等的數據時所觸發的。因此,待傳輸數據包可為獲取數據的數據請求數據包,也可為響應移動終端100數據包的響應數據包等。

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還用於將待傳輸數據包緩存至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中。

第二應用處理器20,用於從第二接收臨時緩衝區中獲取待傳輸數據包,將待傳輸數據包通過預設接口發送給第一數據讀寫轉發模塊012。

其中,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和第二接收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是同步變化的,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和第二接收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等於第一默認值與第一增大值之和,且第一默認值與第一增大值之和大於或者等於待傳輸數據包的大小。

當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獲取到待傳輸數據包時,將待傳輸數據包緩存至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中,以供第二應用處理器20的第二數據轉發客戶端021從與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對應的第二接收臨時緩衝區獲取待傳輸數據包,將待傳輸數據包發送給第二數據讀寫轉發模塊022,由第二數據讀寫轉發通過預設接口發送給移動終端100的第一數據讀寫轉發模塊012。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預設接口為usb,在其它實施例中,預設接口可為其它可實現數據傳輸的接口。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和第二接收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等於第一默認值與第一增大值之和。為了保證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和第二數據轉發客戶端021之間的待傳輸數據包可以全部成功傳輸,第一默認值與第一增大值之和大於或者等於待傳輸數據包的大小。如當最大待傳輸數據包的大小為124位元組時,第一增大值和第一默認值之和應大於或者等於124位元組。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默認值為常規情況下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和第二數據轉發客戶端021中臨時緩衝區的默認容量值,第一增大值為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和第二數據轉發客戶端021容量的增大值。

當第二應用處理器20中的第二數據轉發客戶端021從第二接收臨時緩衝區中獲取到待傳輸數據包時,將所獲取轉發給第二數據讀寫轉發模塊022。當第二數據讀寫轉發模塊022接收到待傳輸數據包時,通過usb將待傳輸數據包發送給第一數據讀寫轉發模塊012。需要說明的是,第二數據讀寫轉發模塊022中包括了第二臨時緩衝區,第一數據讀寫轉發模塊012中包括了第一臨時緩衝區。在第二數據讀寫轉發模塊022和第一數據讀寫轉發模塊012傳輸數據之前,先增大第一臨時緩衝區和第二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第一臨時緩衝區和第二臨時緩衝區容量值增大的幅度為保證第二數據讀寫轉發模塊022和第一數據讀寫轉發模塊012之間可以成功傳輸所有的待傳輸數據包。第一臨時緩衝區和第二臨時緩衝區對應著同一個物理地址,通過該物理地址,可控制第一臨時緩衝區和第二臨時緩衝區的狀態和容量值是同步變化。因此,當第二數據讀寫轉發模塊022將待傳輸數據包緩存至第二臨時緩衝區時,第一數據讀寫轉發模塊012即可在第一臨時緩衝區中獲取到該待傳輸數據包。

在本實施例中,可在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首次偵測到數據傳輸指令時,調用與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對應的驅動接口,增大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需要說明的是,由於第二接收臨時緩衝區和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對應著同一個物理地址,因此當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增大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時,第二接收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也同步增大。在本實施例中,在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首次傳輸待傳輸數據包時,增大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和第二接收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而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和第二接收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增大後,是固定不變的,不會再次改變。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和第二接收臨時緩衝區需要佔用外接設備200的內存空間,如當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為50位元組,外接設備200的內存空間為1024位元組時,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的512位元組需要佔用外接設備200內存空間中的50位元組。

第一數據讀寫轉發模塊012,用於當接收到第二應用處理器20發送的待傳輸數據包時,獲取待傳輸數據包中的類別標識;若根據類別標識確定待傳輸數據包為待轉發數據包,則將待傳輸數據包轉發給第一數據轉發客戶端011。

第一數據轉發客戶端011,用於將待傳輸數據包緩存至第一發送臨時緩衝區中。

第一數據轉發伺服器116,用於從第一接收臨時緩衝區中獲取待傳輸數據包。

其中,第一發送臨時緩衝區和第一接收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是同步變化的,第一發送臨時緩衝區和第一接收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等於第二默認值與第二增大值之和,且第二默認值與第二增大值之和大於或者等於待傳輸數據包的大小。

當移動終端100的第一數據讀寫轉發模塊012接收到外接設備200第二應用處理器20發送的待傳輸數據包時,獲取待傳輸數據包中的類別標識,根據所獲取的類別標識確定待傳輸數據包的類型。若根據類別標識確定待傳輸數據包為待轉發數據包,第一數據讀寫轉發模塊012則將待傳輸數據包轉發給第一數據轉發客戶端011。當第一數據轉發客戶端011接收到待傳輸數據包時,將待傳輸數據包緩存至第一發送臨時緩衝區中。當第一數據轉發客戶端011成功將待傳輸數據包緩存至第一發送臨時緩衝區中,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從第二接收臨時緩衝區中提取待傳輸數據包。

第一發送臨時緩衝區和第一接收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等於第二默認值與第二增大值之和,第二默認值與第二增大值之和大於或者等於待傳輸數據包的大小。具體地,可在第一數據轉發客戶端011首次偵測到數據傳輸指令時,調用與第一發送臨時緩衝區對應的驅動接口,增大第一發送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需要說明的是,由於第一接收臨時緩衝區和第一發送臨時緩衝區對應著同一個物理地址,因此第一發送臨時緩衝區和第一接收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是同步變化的,即當第一數據轉發服務端增大第一發送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時,第一接收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也同步增大。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發送臨時緩衝區和第一接收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增大後,是固定不變的,不會再次改變。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為了保證第一數據轉發伺服器116和第一數據轉發客戶端011之間的待傳輸數據包可以全部成功傳輸,第二增大值和第二默認值之和應大於或者等於第一數據轉發伺服器116和第一數據轉發客戶端011所傳輸的最大待傳輸數據包的大小。

進一步地,若根據類別標識確定待傳輸數據包為待處理數據包,第一數據讀寫轉發模塊012則執行與待傳輸數據包對應的操作,如顯示外接設備200的信號強度,或者顯示外接設備200的電量等。

進一步地,若第一數據讀寫轉發模塊012所接收的待傳輸數據包為待處理數據包,且需要從虛擬用戶識別卡13中獲取對應的數據響應該待傳輸數據包時,第一數據讀寫轉發模塊012在虛擬用戶識別卡13中獲取數據響應該待傳輸數據包。需要說明的是,第一數據讀寫轉發模塊012從虛擬用戶識別卡13中獲取對應的數據響應該待傳輸數據包過程中,第一數據讀寫轉發模塊012不會直接與虛擬用戶識別卡13中的存儲模塊交互,而是先向虛擬用戶識別卡13中的虛擬片內作業系統發送數據獲取請求,然後虛擬用戶識別卡13中的虛擬片內作業系統基於該數據獲取請求在存儲模塊中獲取數據,然後將獲取的數據再傳輸給第一數據讀寫轉發模塊012。

需要說明的是,類別標識用於區分待傳輸數據包的類型。在本實施例中,待傳輸數據包的類型包括兩種,一種是不需要發送給第一數據轉發伺服器116的,需要第一數據讀寫轉發模塊012進行處理的待處理數據包,另一種是需要發送給第一數據轉發伺服器116待轉發數據包。類別標識可根據具體需要而設置,如當類別標識為00時,表明待傳輸數據包為待處理數據包;當類別標識為01時,表明待傳輸數據包為待轉發數據包。

進一步地,當第一數據轉發伺服器116接收到待傳輸數據包時,將待傳輸數據包通過第一攔截模塊115、遠程sim數據訪問server114和第一sim卡模塊代理113發送給uim驅動112,uim驅動112根據待傳輸數據包從實體用戶識別卡14獲取對應的數據響應待傳輸數據包,得到響應數據包,並將響應數據包按原路返回給外接設備200。uim驅動112根據待傳輸數據包從實體用戶識別卡14獲取對應的數據響應該待傳輸數據包過程中,uim驅動112不會直接與實體用戶識別卡14中的文件存儲模塊交互,而是先向實體用戶識別卡14中的cos(chipoperatingsystem,片內作業系統)作業系統發送數據獲取請求,然後實體用戶識別卡14的cos作業系統基於該數據獲取請求在文件存儲模塊中獲取數據,然後將獲取的數據再傳輸給uim驅動112,以實現待傳輸數據包的響應。

本實施例通過在外接設備200和移動終端100之間傳輸待傳輸數據包過程中,增大外接設備200和外接設備200中各個組件(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第二數據轉發客戶端021、第二數據讀寫轉發模塊022、第一數據讀寫轉發模塊012、第一數據轉發伺服器116和第一數據轉發客戶端011)中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使各個組件中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大於或者等於待傳輸數據包的大小,避免了在外接設備200和移動終端100進行數據傳輸過程中,由於所傳輸的數據包過大,導致數據包傳輸失敗的情況出現。

進一步地,通過增大各個組件中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使待傳輸數據包的大小小於或者等於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實現了在移動終端100和外接設備200進行數據傳輸過程中,當所傳輸的待傳輸數據包的大小大於臨時緩衝區的默認值時,不需要拆分待傳輸數據包,可直接傳輸一個完整的待傳輸數據包,提高了待傳輸數據包傳輸效率,同時,由於不需要拆分待傳輸數據包,因此避免了在拆分待傳輸數據包後,所拆分的某一待傳輸數據包丟失,或者在待傳輸數據包合成過程中,合成失敗的情況出現,提高了待傳輸數據包傳輸成功率。

進一步地,提出數據傳輸系統的第二實施例。數據傳輸系統的第二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的區別在於:

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還用於計算待傳輸數據包的大小,並判斷待傳輸數據包的大小是否大於第一默認值;若待傳輸數據包的大小大於第一默認值,則計算待傳輸數據包的大小和第一默認值之間的差值,根據差值確定第一增大值。

當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獲取到待傳輸數據包時,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計算待傳輸數據包的大小,並判斷待傳輸數據包的大小是否大於第一默認值。若待傳輸數據包的大小大於第一默認值,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則計算待傳輸數據包的大小和第一默認值之間的差值,根據計算所得的差值確定第一增大值。具體地,第一增大值可與計算所得的差值相等,也可大於計算所得的差值,如可將第一增大值的大小設置為大於該差值一個字節。當確定第一增大值後,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根據第一增大值增大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使得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等於第一增大值與第一默認值之和。同時,第二數據轉發客戶端021調用與第二接收臨時緩衝區對應的驅動接口,根據第一增大值增大第二接收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以使第二接收臨時緩衝區和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同步變化。

進一步地,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計算待傳輸數據包大小的具體過程為:解析待傳輸數據包,得到待傳輸數據包的包頭,從包頭中獲取待傳輸數據包的大小。其中,待傳輸數據包為tlv格式,tlv格式是ber(basicencodingrules,基本編碼規則)編碼的一種,全稱為type(類型),length(長度),value(值),t欄位表示待傳輸數據包的類型,l欄位表示待傳輸數據包的長度,即數據包的大小,v欄位用來存放待傳輸數據包的內容。

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還用於若待傳輸數據包的大小小於或者等於第一默認值,將待傳輸數據包緩存至容量值為第一默認值的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中。

第二應用處理器20還用於從容量值為第一默認值的第二接收臨時緩衝區中獲取待傳輸數據包,將待傳輸數據包通過預設接口發送給第一數據讀寫轉發模塊012。

若待傳輸數據包的大小小於或者等於第一默認值,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則改變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直接將待傳輸數據包緩存至容量值為第一默認值的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中。當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將待傳輸數據包緩存至容量值為第一默認值的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時,第二應用處理器20的第二數據轉發客戶端021從容量值為第一默認值的第二接收臨時緩衝區中獲取待傳輸數據包,將所獲取的待傳輸數據包轉發給第二數據讀寫轉發模塊022,由第二數據讀寫轉發模塊022通過usb將待傳輸數據包發送給移動終端100的第一數據讀寫轉發模塊012。

當第一數據轉發服務端接收到第一數據讀寫轉發模塊012發送的待傳輸數據包時,第一數據轉發客戶端011可根據待傳輸數據包的大小動態調整第一發送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第一數據轉發客戶端011根據待傳輸數據包的大小動態調整第一發送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與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根據待傳輸數據包的大小動態調整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過程相類似,在此不再贅述。

進一步地,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還用於當第二應用處理器20從第二接收臨時緩衝區中獲取到待傳輸數據包時,減小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至第一默認值。

當第二應用處理器20中的第二數據轉發客戶端021從容量值等於第一默認值和第一增大值之和的第二接收臨時緩衝區中成功獲取到待傳輸數據包時,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調用與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對應的驅動接口,將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減小至第一默認值,即將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從等於第一默認值與第一增大值之和減小至第一默認值。在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減小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至第一默認值過程中,第二數據轉發客戶端021也調用與第二接收臨時緩衝區對應的驅動接口,將第二接收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減小至第一默認值。

需要說明的是,待傳輸數據包存在一個結束標識,通過該結束標識可以確定待傳輸數據包是否被成功讀取。當第二接收臨時緩衝區中待傳輸數據包的結束標識被讀取後,表明第二數據轉發服務端已成功獲取到待傳輸數據包。由於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和第二接收臨時緩衝區對應著同一個物理地址,因此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可根據結束標識被讀取的情況確定第二數據轉發客戶端021是否成功從第二接收臨時緩衝區中獲取到待傳輸數據包,從而決定是否執行減小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至第一默認值的操作。

可以理解的是,若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和第二數據轉發客戶端021之間動態調整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和第二接收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第二數據讀寫轉發模塊022和第一數據讀寫轉發模塊012之間可以採用動態調整,或者採用一次性調整第二臨時緩衝區和第一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第一數據轉發伺服器116和第一數據轉發客戶端011之間可採用動態調整,或者採用一次性調整第一發送臨時緩衝區和第一接收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由此可知,外接設備200和移動終端100在進行數據傳輸過程中,各個臨時緩衝區對之間容量值調整方案可一致,也可不一致。在本發明實施例中,有三對臨時緩衝區對,分別為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和第二接收臨時緩衝區、第二臨時緩衝區和第一臨時緩衝區、以及第一發送臨時緩衝區和第一接收臨時緩衝區。

各個臨時緩衝區對對應的默認值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可以理解的是,當各個臨時緩衝區對對應的默認值相等時,對應的增大值也相等;當各個臨時緩衝區對對應的默認值不相等時,對應的增大值也不相等。因此,若三個臨時緩衝區對都採用動態調整容量值的方案,可能會出現其中一個或者兩個臨時緩衝區對需要調整容量值,而剩下的臨時緩衝區對不需要調整容量值的情況。

在本實施例中,第二臨時緩衝區和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的默認值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因此,在本實施例中,在第二數據讀寫轉發模塊022通過usb將待傳輸數據包發送給第一數據讀寫轉發模塊012過程中,第二數據讀寫轉發模塊022需要再次根據待傳輸數據包的大小與第二臨時緩衝區容量值之間的大小關係確定是否增大第二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第二數據讀寫轉發模塊022增大第二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過程與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增大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的過程相類似,在此不再贅述。

本實施例通過根據待傳輸數據包的大小動態調整各個組件中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保證在外接設備200和移動終端100之間傳輸待傳輸數據包過程中,不需要對待傳輸數據包進行拆分的額外操作,並確保了第一數據讀寫轉發模塊012和第二數據讀寫轉發模塊022之間數據通道透傳的本質,避免了數據傳輸過程中二次拆分重組帶來數據損傷,同時避免了各個組件中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一直處於增大狀態,從而導致緩存空間浪費的問題。

進一步地,提出數據傳輸系統的第三實施例。數據傳輸系統的第三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的區別在於:

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還用於當第二應用處理器20從第二接收臨時緩衝區獲取到待傳輸數據包時,刪除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中緩存的待傳輸數據包。

當第二應用處理器20從第二接收臨時緩衝區中成功獲取到待傳輸數據包時,即第二應用處理器20中的第二數據轉發客戶端021從第二接收臨時緩衝區中成功獲取到待傳輸數據包時,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觸發刪除指令,根據刪除指令刪除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中的待傳輸數據包,以節省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的緩存空間。可以理解的是,由於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和第二接收臨時緩衝區對應著同一個物理地址,因此,當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刪除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中的待傳輸數據包時,第二接收臨時緩衝區中的待傳輸數據包也會被刪除。

需要說明的是,當第一數據讀寫轉發模塊012從第一臨時緩衝區中成功獲取到待傳輸數據包時,第二數據讀寫轉發模塊022會刪除第二臨時緩衝區中緩存的待傳輸數據包。第二數據讀寫轉發模塊022會刪除第二臨時緩衝區中緩存的待傳輸數據包與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刪除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緩存的待傳輸數據包過程相類似,在此不再贅述。

進一步地,在第二數據機21和第二應用處理器20傳輸數據之前,第二應用處理器20需要進行初始化。第二應用處理器20初始化的具體過程為:當第二應用處理器20從休眠狀態進入喚醒狀態時,第二應用處理器20的第二數據轉發客戶端021向對應的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發送請求消息,以請求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為第二數據轉發客戶端021分配一個用戶標識。需要說明的是,在外接設備200和移動終端100中,數據機的一個伺服器對應著應用處理器的多個客戶端。當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接收到第二數據轉發客戶端021發送的請求消息後,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根據該請求消息發送用戶標識給第二數據轉發客戶端021。當第二數據轉發客戶端021成功接收到該用戶標識時,第二數據轉發客戶端021發送測試數據包給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其中,該測試數據包中攜帶有用戶標識。當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成功接收到測試數據包時,按照原路返回通知消息給第二數據轉發客戶端021。當第二數據轉發客戶端021成功接收到通知消息時,表明第二應用處理器20初始化成功。當第二應用處理器20初始化成功後,將第二數據轉發客戶端021和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中的標識欄位的標識設置為特定標識,以表明第二應用處理器20初始化成功。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應用於外接設備200的數據傳輸方法。

參照圖5,圖5為本發明中應用於外接設備200的數據傳輸方法較佳實施例的流程示意圖。

本實施例提出一種數據傳輸方法,在本實施例中,提供了數據傳輸方法的實施例,需要說明的是,雖然在流程圖中示出了邏輯順序,但是在某些情況下,可以以不同於此處的順序執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驟。

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中的數據傳輸方法是以外接設備200為發送端,移動終端100為接收端為例來說明外接設備200和移動終端100之間的數據傳輸過程。在其它實施例中,也可以將移動終端100作為發送端,外接設備200作為接收端來說明外接設備200和移動終端100之間的數據傳輸過程。可以理解的是,移動終端100作為發送端,外接設備200作為接收端與移動終端100作為接收端,外接設備200作為發送端的數據傳輸原理一致,在此不再贅述。

數據傳輸方法應用於通過預設接口與移動終端100連接的外接設備200中,外接設備200包括第二應用處理器20和第二數據機21,第二數據機21包括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包括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第二應用處理器20包括第二數據讀寫轉發模塊022和與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連接的第二數據轉發客戶端021,第二數據轉發客戶端021包括第二接收臨時緩衝區。移動終端100包括內嵌有虛擬用戶識別卡13的第一應用處理器10,以及與實體用戶識別卡14連接的第一數據機11,第一數據機11包括第一數據轉發伺服器116,第一應用處理器10包括第一數據讀寫轉發模塊012和與第一數據轉發伺服器116連接的第一數據轉發客戶端011。數據傳輸方法包括:

步驟s10,當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偵測到發送待傳輸數據包的數據傳輸指令時,根據數據傳輸指令獲取待傳輸數據包。

當外接設備200的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偵測到數據傳輸指令,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根據數據傳輸指令獲取待傳輸數據包。其中,數據傳輸指令可為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接收到enodeb101的數據請求時所觸發的,或者為需要獲取移動終端100中虛擬用戶識別卡13或實體用戶識別卡14等的數據時所觸發的。因此,待傳輸數據包可為獲取數據的數據請求數據包,也可為響應移動終端100數據包的響應數據包等。

步驟s20,將待傳輸數據包緩存至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中,以供第二應用處理器20從與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對應的第二接收臨時緩衝區中獲取待傳輸數據包,將待傳輸數據包通過預設接口發送給移動終端100;

其中,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和第二接收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是同步變化的,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和第二接收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等於第一默認值與第一增大值之和,且第一默認值與第一增大值之和大於或者等於待傳輸數據包的大小。

當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獲取到待傳輸數據包時,將待傳輸數據包緩存至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中,以供第二應用處理器20的第二數據轉發客戶端021從與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對應的第二接收臨時緩衝區獲取待傳輸數據包,將待傳輸數據包發送給第二數據讀寫轉發模塊022,由第二數據讀寫轉發通過預設接口發送給移動終端100的第一數據讀寫轉發模塊012。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預設接口為usb,在其它實施例中,預設接口可為其它可實現數據傳輸的接口。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和第二接收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等於第一默認值與第一增大值之和。為了保證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和第二數據轉發客戶端021之間的待傳輸數據包可以全部成功傳輸,第一默認值與第一增大值之和大於或者等於待傳輸數據包的大小。如當最大待傳輸數據包的大小為124位元組時,第一增大值和第一默認值之和應大於或者等於124位元組。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默認值為常規情況下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和第二數據轉發客戶端021中臨時緩衝區的默認容量值,第一增大值為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和第二數據轉發客戶端021容量的增大值。

當第二應用處理器20中的第二數據轉發客戶端021從第二接收臨時緩衝區中獲取到待傳輸數據包時,將所獲取轉發給第二數據讀寫轉發模塊022。當第二數據讀寫轉發模塊022接收到待傳輸數據包時,通過usb將待傳輸數據包發送給第一數據讀寫轉發模塊012。需要說明的是,第二數據讀寫轉發模塊022中包括了第二臨時緩衝區,第一數據讀寫轉發模塊012中包括了第一臨時緩衝區。在第二數據讀寫轉發模塊022和第一數據讀寫轉發模塊012傳輸數據之前,先增大第一臨時緩衝區和第二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第一臨時緩衝區和第二臨時緩衝區容量值增大的幅度為保證第二數據讀寫轉發模塊022和第一數據讀寫轉發模塊012之間可以成功傳輸所有的待傳輸數據包。第一臨時緩衝區和第二臨時緩衝區對應著同一個物理地址,通過該物理地址,可控制第一臨時緩衝區和第二臨時緩衝區的狀態和容量值是同步變化。因此,當第二數據讀寫轉發模塊022將待傳輸數據包緩存至第二臨時緩衝區時,第一數據讀寫轉發模塊012即可在第一臨時緩衝區中獲取到該待傳輸數據包。

在本實施例中,可在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首次偵測到數據傳輸指令時,調用與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對應的驅動接口,增大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需要說明的是,由於第二接收臨時緩衝區和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對應著同一個物理地址,因此當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增大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時,第二接收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也同步增大。在本實施例中,在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首次傳輸待傳輸數據包時,增大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和第二接收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而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和第二接收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增大後,是固定不變的,不會再次改變。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和第二接收臨時緩衝區需要佔用外接設備200的內存空間,如當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為50位元組,外接設備200的內存空間為1024位元組時,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的512位元組需要佔用外接設備200內存空間中的50位元組。

本實施例通過當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偵測到發送待傳輸數據包的數據傳輸指令時,根據數據傳輸指令獲取待傳輸數據包;將待傳輸數據包緩存至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中,以供第二應用處理器20從與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對應的第二接收臨時緩衝區中獲取待傳輸數據包,將待傳輸數據包通過預設接口發送給移動終端100;其中,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和第二接收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是同步變化的,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和第二接收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等於第一默認值與第一增大值之和,且第一默認值與第一增大值之和大於或者等於待傳輸數據包的大小。通過增大各個組件(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第二數據轉發客戶端021、第二數據讀寫轉發模塊022和第一數據讀寫轉發模塊012)中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避免了在外接設備200和移動終端100進行數據傳輸過程中,由於所傳輸的數據包過大,導致數據包傳輸失敗的情況出現。

進一步地,通過增大各個組件中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使待傳輸數據包的大小小於或者等於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實現了在移動終端100和外接設備200進行數據傳輸過程中,當所傳輸的待傳輸數據包的大小大於臨時緩衝區的默認值時,不需要拆分待傳輸數據包,可直接傳輸一個完整的待傳輸數據包,提高了待傳輸數據包傳輸效率,同時,由於不需要拆分待傳輸數據包,因此避免了在拆分待傳輸數據包後,所拆分的某一待傳輸數據包丟失,或者在待傳輸數據包合成過程中,合成失敗的情況出現,提高了待傳輸數據包傳輸成功率。

進一步地,提出本發明應用於外接設備200的數據傳輸方法第二實施例。

應用於外接設備200的數據傳輸方法第二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的區別在於,參照圖6,應用於外接設備200的數據傳輸方法還包括:

步驟s30,計算待傳輸數據包的大小,並判斷待傳輸數據包的大小是否大於第一默認值。

步驟s40,若待傳輸數據包的大小大於第一默認值,則計算待傳輸數據包的大小和第一默認值之間的差值,根據差值確定第一增大值。

當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獲取到待傳輸數據包時,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計算待傳輸數據包的大小,並判斷待傳輸數據包的大小是否大於第一默認值。若待傳輸數據包的大小大於第一默認值,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則計算待傳輸數據包的大小和第一默認值之間的差值,根據計算所得的差值確定第一增大值。具體地,第一增大值可與計算所得的差值相等,也可大於計算所得的差值,如可將第一增大值的大小設置為大於該差值一個字節。當確定第一增大值後,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根據第一增大值增大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使得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等於第一增大值與第一默認值之和。同時,第二數據轉發客戶端021調用與第二接收臨時緩衝區對應的驅動接口,根據第一增大值增大第二接收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以使第二接收臨時緩衝區和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同步變化。

進一步地,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計算待傳輸數據包大小的具體過程為:解析待傳輸數據包,得到待傳輸數據包的包頭,從包頭中獲取待傳輸數據包的大小。其中,待傳輸數據包為tlv格式,tlv格式是ber(basicencodingrules,基本編碼規則)編碼的一種,全稱為type(類型),length(長度),value(值),t欄位表示待傳輸數據包的類型,l欄位表示待傳輸數據包的長度,即數據包的大小,v欄位用來存放待傳輸數據包的內容。

步驟s50,若待傳輸數據包的大小小於或者等於第一默認值,將待傳輸數據包緩存至容量值為第一默認值的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中,以供第二應用處理器20從容量值為第一默認值的第二接收臨時緩衝區中獲取待傳輸數據包,將待傳輸數據包通過預設接口發送給移動終端100。

若待傳輸數據包的大小小於或者等於第一默認值,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則改變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直接將待傳輸數據包緩存至容量值為第一默認值的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中。當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將待傳輸數據包緩存至容量值為第一默認值的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時,第二應用處理器20的第二數據轉發客戶端021從容量值為第一默認值的第二接收臨時緩衝區中獲取待傳輸數據包,將所獲取的待傳輸數據包轉發給第二數據讀寫轉發模塊022,由第二數據讀寫轉發模塊022通過usb將待傳輸數據包發送給移動終端100的第一數據讀寫轉發模塊012。

進一步地,應用於外接設備200的數據傳輸方法還包括:

步驟a,當第二應用處理器20從第二接收臨時緩衝區中獲取到待傳輸數據包時,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減小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至第一默認值。

當第二應用處理器20中的第二數據轉發客戶端021從容量值等於第一默認值和第一增大值之和的第二接收臨時緩衝區中成功獲取到待傳輸數據包時,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調用與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對應的驅動接口,將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減小至第一默認值,即將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從等於第一默認值與第一增大值之和減小至第一默認值。在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減小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至第一默認值過程中,第二數據轉發客戶端021也調用與第二接收臨時緩衝區對應的驅動接口,將第二接收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減小至第一默認值。

需要說明的是,待傳輸數據包存在一個結束標識,通過該結束標識可以確定待傳輸數據包是否被成功讀取。當第二接收臨時緩衝區中待傳輸數據包的結束標識被讀取後,表明第二數據轉發服務端已成功獲取到待傳輸數據包。由於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和第二接收臨時緩衝區對應著同一個物理地址,因此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可根據結束標識被讀取的情況確定第二數據轉發客戶端021是否成功從第二接收臨時緩衝區中獲取到待傳輸數據包,從而決定是否執行減小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至第一默認值的操作。

在本實施例中,第二臨時緩衝區和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的默認值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因此,在本實施例中,在第二數據讀寫轉發模塊022通過usb將待傳輸數據包發送給第一數據讀寫轉發模塊012過程中,第二數據讀寫轉發模塊022需要再次根據待傳輸數據包的大小與第二臨時緩衝區容量值之間的大小關係確定是否增大第二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第二數據讀寫轉發模塊022增大第二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過程與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增大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的過程相類似,在此不再贅述。

本實施例通過根據待傳輸數據包的大小動態調整各個組件中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保證在外接設備200和移動終端100之間傳輸待傳輸數據包過程中,不需要對待傳輸數據包進行拆分的額外操作,並確保了第一數據讀寫轉發模塊012和第二數據讀寫轉發模塊022之間數據通道透傳的本質,避免了數據傳輸過程中二次拆分重組帶來數據損傷,同時避免了各個組件中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一直處於增大狀態,從而導致緩存空間浪費的問題。

進一步地,提出本發明應用於外接設備200的數據傳輸方法第三實施例。

應用於外接設備200的數據傳輸方法第三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的區別在於,參照圖7,應用於外接設備200的數據傳輸方法還包括:

步驟s60,當第二應用處理器20從第二接收臨時緩衝區獲取到待傳輸數據包時,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刪除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中緩存的待傳輸數據包。

當第二應用處理器20從第二接收臨時緩衝區中成功獲取到待傳輸數據包時,即第二應用處理器20中的第二數據轉發客戶端021從第二接收臨時緩衝區中成功獲取到待傳輸數據包時,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觸發刪除指令,根據刪除指令刪除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中的待傳輸數據包,以節省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的緩存空間。可以理解的是,由於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和第二接收臨時緩衝區對應著同一個物理地址,因此,當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刪除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中的待傳輸數據包時,第二接收臨時緩衝區中的待傳輸數據包也會被刪除。

需要說明的是,當第一數據讀寫轉發模塊012從第一臨時緩衝區中成功獲取到待傳輸數據包時,第二數據讀寫轉發模塊022會刪除第二臨時緩衝區中緩存的待傳輸數據包。第二數據讀寫轉發模塊022會刪除第二臨時緩衝區中緩存的待傳輸數據包與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刪除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緩存的待傳輸數據包過程相類似,在此不再贅述。

進一步地,在第二數據機21和第二應用處理器20傳輸數據之前,第二應用處理器20需要進行初始化。第二應用處理器20初始化的具體過程為:當第二應用處理器20從休眠狀態進入喚醒狀態時,第二應用處理器20的第二數據轉發客戶端021向對應的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發送請求消息,以請求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為第二數據轉發客戶端021分配一個用戶標識。需要說明的是,在外接設備200和移動終端100中,數據機的一個伺服器對應著應用處理器的多個客戶端。當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接收到第二數據轉發客戶端021發送的請求消息後,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根據該請求消息發送用戶標識給第二數據轉發客戶端021。當第二數據轉發客戶端021成功接收到該用戶標識時,第二數據轉發客戶端021發送測試數據包給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其中,該測試數據包中攜帶有用戶標識。當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成功接收到測試數據包時,按照原路返回通知消息給第二數據轉發客戶端021。當第二數據轉發客戶端021成功接收到通知消息時,表明第二應用處理器20初始化成功。當第二應用處理器20初始化成功後,將第二數據轉發客戶端021和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中的標識欄位的標識設置為特定標識,以表明第二應用處理器20初始化成功。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應用於移動終端100的數據傳輸方法。

參照圖8,圖8為本發明應用於移動終端100的數據傳輸方法較佳實施例的流程示意圖。

在本實施例中,提供了數據傳輸方法的實施例,需要說明的是,雖然在流程圖中示出了邏輯順序,但是在某些情況下,可以以不同於此處的順序執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驟。

數據傳輸方法應用於通過usb與外接設備200連接的移動終端100中,移動終端100包括內嵌有虛擬用戶識別卡13的第一應用處理器10,以及與實體用戶識別卡14連接的第一數據機11,第一數據機11包括第一數據轉發伺服器116,第一數據轉發伺服器116包括第一接收臨時緩衝區,第一應用處理器10包括第一數據讀寫轉發模塊012和與第一數據轉發伺服器116連接的第一數據轉發客戶端011。外接設備200包括第二應用處理器20和第二數據機21,第二數據機21包括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第二應用處理器20包括第二數據讀寫轉發模塊022和與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連接的第二數據轉發客戶端021,第一數據轉發客戶端011包括第一發送臨時緩衝區。數據傳輸方法包括:

步驟s110,當第一數據讀寫轉發模塊012接收到外接設備200第二應用處理器20發送的待傳輸數據包時,獲取待傳輸數據包中的類別標識。

步驟s120,若根據類別標識確定待傳輸數據包為待轉發數據包,則將待傳輸數據包轉發給第一數據轉發客戶端011,以供第一數據轉發客戶端011將待傳輸數據包緩存至第一發送臨時緩衝區中,由第一數據轉發伺服器116從第一接收臨時緩衝區中獲取待傳輸數據包;

其中,第一發送臨時緩衝區和第一接收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是同步變化的,第一發送臨時緩衝區和第一接收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等於第二默認值與第二增大值之和,且第二默認值與第二增大值之和大於或者等於待傳輸數據包的大小。

當移動終端100的第一數據讀寫轉發模塊012接收到外接設備200第二應用處理器20發送的待傳輸數據包時,獲取待傳輸數據包中的類別標識,根據所獲取的類別標識確定待傳輸數據包的類型。若根據類別標識確定待傳輸數據包為待轉發數據包,第一數據讀寫轉發模塊012則將待傳輸數據包轉發給第一數據轉發客戶端011。當第一數據轉發客戶端011接收到待傳輸數據包時,將待傳輸數據包緩存至第一發送臨時緩衝區中。當第一數據轉發客戶端011成功將待傳輸數據包緩存至第一發送臨時緩衝區中,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從第二接收臨時緩衝區中提取待傳輸數據包。

第一發送臨時緩衝區和第一接收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等於第二默認值與第二增大值之和,第二默認值與第二增大值之和大於或者等於待傳輸數據包的大小。具體地,可在第一數據轉發客戶端011首次偵測到數據傳輸指令時,調用與第一發送臨時緩衝區對應的驅動接口,增大第一發送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需要說明的是,由於第一接收臨時緩衝區和第一發送臨時緩衝區對應著同一個物理地址,因此第一發送臨時緩衝區和第一接收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是同步變化的,即當第一數據轉發服務端增大第一發送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時,第一接收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也同步增大。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發送臨時緩衝區和第一接收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增大後,是固定不變的,不會再次改變。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為了保證第一數據轉發伺服器116和第一數據轉發客戶端011之間的待傳輸數據包可以全部成功傳輸,第二增大值和第二默認值之和應大於或者等於第一數據轉發伺服器116和第一數據轉發客戶端011所傳輸的最大待傳輸數據包的大小。

進一步地,若根據類別標識確定待傳輸數據包為待處理數據包,第一數據讀寫轉發模塊012則執行與待傳輸數據包對應的操作,如顯示外接設備200的信號強度,或者顯示外接設備200的電量等。

進一步地,若第一數據讀寫轉發模塊012所接收的待傳輸數據包為待處理數據包,且需要從虛擬用戶識別卡13中獲取對應的數據響應該待傳輸數據包時,第一數據讀寫轉發模塊012在虛擬用戶識別卡13中獲取數據響應該待傳輸數據包。需要說明的是,第一數據讀寫轉發模塊012從虛擬用戶識別卡13中獲取對應的數據響應該待傳輸數據包過程中,第一數據讀寫轉發模塊012不會直接與虛擬用戶識別卡13中的存儲模塊交互,而是先向虛擬用戶識別卡13中的虛擬片內作業系統發送數據獲取請求,然後虛擬用戶識別卡13中的虛擬片內作業系統基於該數據獲取請求在存儲模塊中獲取數據,然後將獲取的數據再傳輸給第一數據讀寫轉發模塊012。

需要說明的是,類別標識用於區分待傳輸數據包的類型。在本實施例中,待傳輸數據包的類型包括兩種,一種是不需要發送給第一數據轉發伺服器116的,需要第一數據讀寫轉發模塊012進行處理的待處理數據包,另一種是需要發送給第一數據轉發伺服器116待轉發數據包。類別標識可根據具體需要而設置,如當類別標識為00時,表明待傳輸數據包為待處理數據包;當類別標識為01時,表明待傳輸數據包為待轉發數據包。

進一步地,當第一數據轉發伺服器116接收到待傳輸數據包時,將待傳輸數據包通過第一攔截模塊115、遠程sim數據訪問server114和第一sim卡模塊代理113發送給uim驅動112,uim驅動112根據待傳輸數據包從實體用戶識別卡14獲取對應的數據響應待傳輸數據包,得到響應數據包,並將響應數據包按原路返回給外接設備200。uim驅動112根據待傳輸數據包從實體用戶識別卡14獲取對應的數據響應該待傳輸數據包過程中,uim驅動112不會直接與實體用戶識別卡14中的文件存儲模塊交互,而是先向實體用戶識別卡14中的cos(chipoperatingsystem,片內作業系統)作業系統發送數據獲取請求,然後實體用戶識別卡14的cos作業系統基於該數據獲取請求在文件存儲模塊中獲取數據,然後將獲取的數據再傳輸給uim驅動112,以實現待傳輸數據包的響應。

本實施例當移動終端100接收到外接設備200發送的待傳輸數據包過程中,通過增大容量值後的臨時緩衝區完成待傳輸數據包在第一應用處理器10和第一數據機11之間的數據傳輸,使第一數據機11成功接收外接設備200發送的完整的待傳輸數據包,使外接設備200和移動終端100成功傳輸大數據包。

進一步地,當第一數據轉發服務端接收到第一數據讀寫轉發模塊012發送的待傳輸數據包時,第一數據轉發客戶端011可根據待傳輸數據包的大小動態調整第一發送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第一數據轉發客戶端011根據待傳輸數據包的大小動態調整第一發送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與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根據待傳輸數據包的大小動態調整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過程相類似,在此不再贅述。

可以理解的是,若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和第二數據轉發客戶端021之間動態調整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和第二接收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第二數據讀寫轉發模塊022和第一數據讀寫轉發模塊012之間可以採用動態調整,或者採用一次性調整第二臨時緩衝區和第一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第一數據轉發伺服器116和第一數據轉發客戶端011之間可採用動態調整,或者採用一次性調整第一發送臨時緩衝區和第一接收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由此可知,外接設備200和移動終端100在進行數據傳輸過程中,各個臨時緩衝區對之間容量值調整方案可一致,也可不一致。在本發明實施例中,有三對臨時緩衝區對,分別為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和第二接收臨時緩衝區、第二臨時緩衝區和第一臨時緩衝區、以及第一發送臨時緩衝區和第一接收臨時緩衝區。

各個臨時緩衝區對對應的默認值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可以理解的是,當各個臨時緩衝區對對應的默認值相等時,對應的增大值也相等;當各個臨時緩衝區對對應的默認值不相等時,對應的增大值也不相等。因此,若三個臨時緩衝區對都採用動態調整容量值的方案,可能會出現其中一個或者兩個臨時緩衝區對需要調整容量值,而剩下的臨時緩衝區對不需要調整容量值的情況。

進一步地,本發明還提供一種外接設備200,外接設備200包括第二應用處理器20和第二數據機21,第二數據機21包括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包括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第二應用處理器20包括第二數據讀寫轉發模塊022和與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連接的第二數據轉發客戶端021。外接設備200應用於數據傳輸方法,數據傳輸方法包括:

當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偵測到發送待傳輸數據包的數據傳輸指令時,根據數據傳輸指令獲取待傳輸數據包;

將待傳輸數據包緩存至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中,以供第二應用處理器20從與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對應的第二接收臨時緩衝區中獲取待傳輸數據包,將待傳輸數據包通過預設接口發送給移動終端100;

其中,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和第二接收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是同步變化的,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和第二接收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等於第一默認值與第一增大值之和,且第一默認值與第一增大值之和大於或者等於待傳輸數據包的大小。

進一步地,將待傳輸數據包緩存至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中的步驟之前,還包括:

計算待傳輸數據包的大小,並判斷待傳輸數據包的大小是否大於第一默認值;

若待傳輸數據包的大小大於第一默認值,則計算待傳輸數據包的大小和第一默認值之間的差值,根據差值確定第一增大值;

若待傳輸數據包的大小小於或者等於第一默認值,將待傳輸數據包緩存至容量值為第一默認值的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中,以供第二應用處理器20從容量值為第一默認值的第二接收臨時緩衝區中獲取待傳輸數據包,將待傳輸數據包通過預設接口發送給移動終端100。

進一步地,將待傳輸數據包緩存至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中的步驟之後,還包括:

當第二應用處理器20從第二接收臨時緩衝區中獲取到待傳輸數據包時,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減小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至第一默認值。

進一步地,將待傳輸數據包緩存至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中的步驟之後,還包括:

當第二應用處理器20從第二接收臨時緩衝區獲取到待傳輸數據包時,第二數據轉發伺服器216刪除第二發送臨時緩衝區中緩存的待傳輸數據包。

本發明外接設備200具體實施方式與上述應用於外接設備200的數據傳輸方法各實施例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進一步地,本發明還提供一種移動終端100,移動終端100包括內嵌有虛擬用戶識別卡13的第一應用處理器10,以及與實體用戶識別卡14連接的第一數據機11,第一數據機11包括第一數據轉發伺服器116,第一數據轉發伺服器116包括第一接收臨時緩衝區,第一應用處理器10包括第一數據讀寫轉發模塊012和與第一數據轉發伺服器116連接的第一數據轉發客戶端011,第一數據轉發客戶端011包括第一發送臨時緩衝區。移動終端100應用於數據傳輸方法,數據傳輸方法包括:

當第一數據讀寫轉發模塊012接收到外接設備200第二應用處理器20發送的待傳輸數據包時,獲取待傳輸數據包中的類別標識;

若根據類別標識確定待傳輸數據包為待轉發數據包,則將待傳輸數據包轉發給第一數據轉發客戶端011,以供第一數據轉發客戶端011將待傳輸數據包緩存至第一發送臨時緩衝區中,由第一數據轉發伺服器116從第一接收臨時緩衝區中獲取待傳輸數據包;

其中,第一發送臨時緩衝區和第一接收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是同步變化的,第一發送臨時緩衝區和第一接收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等於第二默認值與第二增大值之和,且第二默認值與第二增大值之和大於或者等於待傳輸數據包的大小。

進一步地,當第一數據轉發客戶端011接收到待傳輸數據包時,計算待傳輸數據包的大小,並判斷待傳輸數據包的大小是否大於第二默認值;

若待傳輸數據包的大小大於第二默認值,則計算待傳輸數據包的大小和第二默認值之間的差值,根據差值確定第二增大值;

若待傳輸數據包的大小小於或者等於第二默認值,將待傳輸數據包緩存至容量值為第二默認值的第一發送臨時緩衝區中,以供第一數據轉發伺服器116從容量值為第二默認值的第一接收臨時緩衝區中獲取待傳輸數據包。

進一步地,當第一數據轉發伺服器116從第一接收臨時緩衝區中成功獲取到待傳輸數據包時,第一數據轉發客戶端011刪除第一發送臨時緩衝區所緩衝的待傳輸數據包。

進一步地,當第一數據轉發伺服器116從第一接收臨時緩衝區中成功獲取到待傳輸數據包時,第一數據轉發客戶端011減小第一發送臨時緩衝區的容量值至第一默認值。

本發明移動終端100具體實施方式與上述應用於移動終端100的數據傳輸方法各實施例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需要說明的是,在本文中,術語「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它變體意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從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統不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還包括沒有明確列出的其它要素,或者是還包括為這種過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統所固有的要素。在沒有更多限制的情況下,由語句「包括一個……」限定的要素,並不排除在包括該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統中還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發明實施例序號僅僅為了描述,不代表實施例的優劣。

通過以上的實施方式的描述,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實施例方法可藉助軟體加必需的通用硬體平臺的方式來實現,當然也可以通過硬體,但很多情況下前者是更佳的實施方式。基於這樣的理解,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本質上或者說對現有技術做出貢獻的部分可以以軟體產品的形式體現出來,該計算機軟體產品存儲在一個存儲介質(如rom/ram、磁碟、光碟)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臺終端設備(可以是手機,計算機,伺服器,空調器,或者網絡設備等)執行本發明各個實施例的方法。

以上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並非因此限制本發明的專利範圍,凡是利用本發明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它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明的專利保護範圍內。

同类文章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包括敞開式箱體和前攝影蓋,在箱體頂部設有移動式光源盒,在箱體底部設有LED脫影板,LED脫影板放置在底板上;移動式光源盒包括上蓋,上蓋內設有光源,上蓋部設有磨沙透光片,磨沙透光片將光源封閉在上蓋內;所述LED脫影

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與流程

本發明涉及通信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背景技術:在寬帶碼分多址(WCDMA,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系統頻分復用(FDD,FrequencyDivisionDuplex)模式下,為了進行異頻硬切換、FDD到時分復用(TDD,Ti

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檯曆,尤其涉及一種既顯示月曆、又能插入照片的個性化檯曆,屬於生活文化藝術用品領域。背景技術::公知的立式檯曆每頁皆由月曆和畫面兩部分構成,這兩部分都是事先印刷好,固定而不能更換的。畫面或為風景,或為模特、明星。功能單一局限性較大。特別是畫

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視頻信號處理領域,特別是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背景技術: Mpeg標準是由運動圖像專家組(Moving Picture Expert Group,MPEG)開發的用於視頻和音頻壓縮的一系列演進的標準。按照Mpeg標準,視頻圖像壓縮編碼後包

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的製作方法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背景技術:熱塑性複合材料與傳統熱固性複合材料相比其具有較好的韌性和抗衝擊性能,此外其還具有可回收利用等優點。熱塑性塑料在液態時流動能力差,使得其與纖維結合浸潤困難。環狀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bt)是一種環狀預聚物,該材料力學性能差不適合做纖

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一種PE滾塑儲槽一、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PE滾塑儲槽,主要用於化工、染料、醫藥、農藥、冶金、稀土、機械、電子、電力、環保、紡織、釀造、釀造、食品、給水、排水等行業儲存液體使用。二、 背景技術 目前,化工液體耐腐蝕貯運設備,普遍使用傳統的玻璃鋼容

釘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釘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釘,尤其涉及一種可提供方便拔除的鐵(鋼)釘。背景技術:考慮到廢木材回收後再加工利用作業的方便性與安全性,根據環保規定,廢木材的回收是必須將釘於廢木材上的鐵(鋼)釘拔除。如圖1、圖2所示,目前用以釘入木材的鐵(鋼)釘10主要是在一釘體11的一端形成一尖

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醫療器械,具體地說是ー種直流氧噴裝置。背景技術:臨床上的放療過程極易造成患者的局部皮膚損傷和炎症,被稱為「放射性皮炎」。目前對於放射性皮炎的主要治療措施是塗抹藥膏,而放射性皮炎患者多伴有局部疼痛,對於止痛,多是通過ロ服或靜脈注射進行止痛治療

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屬於機械領域。背景技術::閥門作為流體控制裝置應用廣泛,手輪傳動的閥門使用比例佔90%以上。國家標準中提及手輪所起作用為傳動功能,不作為閥門的運輸、起吊裝置,不承受軸向力。現有閥門

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背景技術:1-本發明所屬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其中的管狀容器被放在循環於配送鏈上的文檔匣或託架裝置中。本發明特別適用於,然而並非僅僅專用於,對引入自動分析系統的血液樣本試管之類的自動識別。本發明還涉及專為實現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