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組合式彈片連接器的製作方法
2023-05-02 11:51:56 1

本實用新型涉及連接器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組合式彈片連接器。
背景技術:
彈片連接器是否能夠穩定連接、是否擁有較長的使用壽命,起決定性影響的因素就是彈片的屈服極限,屈服極限最直接的反應就是彈片連接器能夠提供的正向力的大小,如圖1所示,現有的彈片連接器通常是一體衝壓成型的單層彈片結構,包括連接器本體101和力臂102。當需要彈片連接器能夠提供較大的正向力時,常用的做法就是在彈片連接器的彈片部分(力臂102)外表面焊接一個加強彈片(加強力臂103),如圖2所示。這種做法雖然能夠讓彈片連接器提供較大的正向力,提高彈片連接器的屈服極限,但是焊接工序非常麻煩而且效率低下,更重要的是,焊接了加強彈片後就不能夠拆除了,當不再需要彈片連接器提供較大正向力而需要提高靈敏度時,彈片連接器已回不到未焊接之前的狀態了。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組合式彈片連接器,該彈片連接器可以根據用戶的需求,提供不同大小的正向力。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組合式彈片連接器,包括連接器本體和設於連接器本體上的第一力臂,第一力臂包括弧度大於π的第一圓弧段,還包括位於第一力臂內側的加強力臂,所述加強力臂的兩端抵靠在所述第一力臂上。
進一步的,所述加強力臂包括弧度大於π的第二圓弧段,所述第二圓弧段位於第一圓弧段內側。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力臂還包括第一直線段、第二直線段和接觸部,所述第一直線段的一端與連接器本體相連,所述第一圓弧段的兩端分別與第一直線段的另一端以及第二直線段的一端相連,第二直線段的另一端連接接觸部;所述加強力臂還包括第三直線段和第四直線段,第二圓弧段的兩端分別連接第三直線段和第四直線段;第三直線段抵靠在第一直線段上,第四直線段抵靠在第二直線段上。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力臂的內側設有至少一個卡扣件,所述加強力臂的外側設有與所述卡扣件相適配的卡扣座。
進一步的,所述卡扣件為凸點,所述卡扣座為凹點、通孔或豁口。
進一步的,所述連接器本體與第一力臂一體成型。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於:設置加強力臂,利用第一力臂將加強力臂夾持,當需要彈片連接器能夠提供較大正向力時,將加強力臂安裝到第一力臂上即可;當不需要加強力臂時,也可以很輕易的將加強力臂移除,從而提高彈片連接器的靈敏度;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同一個彈片連接器就能夠提供不同大小的正向力,有利於提高彈片連接器的通用性。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技術的彈片連接器的整體結構的示意圖;
圖2為現有技術的彈片連接器焊接加強力臂後的正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組合式彈片連接器的整體結構的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組合式彈片連接器的正視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組合式彈片連接器的爆炸圖。
標號說明:
1、連接器本體;2、第一力臂;21、第一直線段;22、第一圓弧段; 23、第二直線段;24、接觸部;3、加強力臂;31、第三直線段; 32、第二圓弧段;33、第四直線段;41、卡扣件;42、卡扣座。
具體實施方式
為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所實現目的及效果,以下結合實施方式並配合附圖予以說明。
本實用新型最關鍵的構思在於:設置加強力臂,利用第一力臂上的第一圓弧段將加強力臂夾持,用戶可以根據自身需要輕易地組裝/拆卸加強力臂,從而讓彈片連接器能夠提供不同大小的正向力。
請參照圖3至圖5,一種組合式彈片連接器,包括連接器本體1和設於連接器本體1上的第一力臂2,第一力臂2包括弧度大於π的第一圓弧段22,還包括位於第一力臂2內側的加強力臂3,所述加強力臂3的兩端抵靠在所述第一力臂2上。
從上述描述可知,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於:設置加強力臂,利用第一力臂將加強力臂夾持,當需要彈片連接器能夠提供較大正向力時,將加強力臂安裝到第一力臂上即可;當不需要加強力臂時,也可以很輕易的將加強力臂移除,從而提高彈片連接器的靈敏度;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同一個彈片連接器就能夠提供不同大小的正向力,有利於提高彈片連接器的通用性。
進一步的,所述加強力臂3包括弧度大於π的第二圓弧段32,所述第二圓弧段32位於第一圓弧段22內側。
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二圓弧段是加強力臂的一個彈性臂,從而允許加強力臂發生彈性變形。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力臂2還包括第一直線段21、第二直線段23和接觸部 24,所述第一直線段21的一端與連接器本體1相連,所述第一圓弧段22的兩端分別與第一直線段21的另一端以及第二直線段23的一端相連,第二直線段 23的另一端連接接觸部24;所述加強力臂3還包括第三直線段31和第四直線段33,第二圓弧段32的兩端分別連接第三直線段31和第四直線段33;第三直線段31抵靠在第一直線段上21,第四直線段33抵靠在第二直線段23上。
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三直線段抵靠在第一直線段上,第四直線段抵靠在第二直線段上使得加強力臂在接觸受壓時能夠為第一力臂提供均勻而充足的彈力,從而使得彈片連接器具有更大的正向力。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力臂2的內側設有至少一個卡扣件41,所述加強力臂 3的外側設有與所述卡扣件41相適配的卡扣座42。
由上述描述可知,設置卡扣件與卡扣座可以進一步避免加強力臂從第一力臂中滑出,有利於讓組裝後的彈片連接器結構更穩定、可靠。容易理解的,卡扣件設置在加強力臂的外側,卡扣座設置在第一力臂的內側也是可行的。
進一步的,所述卡扣件41為凸點,所述卡扣座42為凹點、通孔或豁口。
由上述描述可知,卡扣件和卡扣座結構簡單、加工方便,有利於降低生產成本。
進一步的,所述連接器本體1與第一力臂2一體成型。
實施例一
請參照圖3至圖5,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一為:請結合圖3至圖5,一種組合式彈片連接器,包括連接器本體1和設於連接器本體1上的第一力臂2,第一力臂2包括弧度大於π的第一圓弧段22,還包括位於第一力臂2內側的加強力臂3,所述加強力臂3的兩端抵靠在所述第一力臂2上,所述加強力臂3包括弧度大於π的第二圓弧段32,所述第二圓弧段32位於第一圓弧段22內側。
如圖4所示,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力臂2還包括第一直線段21、第二直線段23和接觸部24,所述第一直線段21的一端與連接器本體1相連,所述第一圓弧段22的兩端分別與第一直線段21的另一端以及第二直線段23的一端相連,第二直線段23的另一端連接接觸部24,所述連接器本體1與第一力臂2一體成型;對應的,如圖5所示,所述加強力臂3還包括第三直線段31和第四直線段33,第二圓弧段32的兩端分別連接第三直線段31和第四直線段33;第三直線段31抵靠在第一直線段上21,第四直線段33抵靠在第二直線段23上。容易理解的,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力臂2還可以具有更多的組成部分(直線段、弧線段等等),相應的,加強力臂3也可以具有更多的與第一力臂2抵靠的組成部分。
第三直線段31抵靠在第一直線段21、第四直線段33抵靠在第二直線段23,包含兩種情況:一,第二圓弧段32的弧度不大於第一圓弧段22的弧度,此時,第三直線段31(第四直線段33)緊緊的抵持在第一直線段21(第二直線段23) 上;二,第二圓弧段32的弧度大於第一圓弧段22的弧度,此時,只有第三直線段31的端頭(第四直線段33的端頭)抵持在第一直線段21(第二直線段23) 上。不論是上述兩種情況的哪種情況,都可以使加強力臂3為第一力臂2提供彈力,從而讓彈片連接器能夠提供更大的正向力,同時,也能使第一力臂2緊緊夾持住加強力臂3。
如圖5所示,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力臂2的內側設有至少一個卡扣件41,所述加強力臂3的外側設有與所述卡扣件41相適配的卡扣座42。具體到本實施例,第一力臂2的第一直線段21的內側設有凸點,加強力臂3的第三直線段31 的外側設有與所述凸點相適配的豁口、凹點或通孔。
作為拓展,雖然本實施例提供的彈片連接器只具有兩種屈服極限,但並不表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彈片連接器就只能具有兩種屈服極限。因為還可以設置子力臂,多個子力臂通過上述加強力臂3與第一力臂2的構造方式和配合方式可以組合成一個複合型加強力臂(此複合型加強力臂完全可以當做本實施例所述的加強力臂3),通過子力臂數量的增減,彈片連接器就可以具有更多的屈服極限。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組合式彈片連接器,通過設置加強力臂,利用第一力臂將加強力臂夾持,當需要彈片連接器能夠提供較大正向力時,將加強力臂安裝到第一力臂上即可;當不需要加強力臂時,也可以很輕易的將加強力臂移除,從而提高彈片連接器的靈敏度;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同一個彈片連接器就能夠提供不同大小的正向力,有利於提高彈片連接器的通用性;設置卡扣件和卡扣座,使得彈片連接器結構更穩定、可靠。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並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範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同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