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指手套的製作方法
2023-04-25 19:50:56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分指手套。
背景技術:
分指裝置是一種用於使手指與手指之間處於分離狀態的手部康復輔助裝置,常用於某些特殊人群,如因腦外傷、腦癱或者腦梗塞等後遺症導致的手部功能障礙者,的手部康復輔助訓練。
現有的分指裝置通常為在一個與手掌對應的底板本體上對應每個手指設置可以環繞手指的魔術貼以使手指分開,再在底板本體設置環繞手背的魔術貼,以使底板本體連接於手部,魔術貼以及底板本體沒有對應的部分手部暴露在外。但是,手部障礙者手部活動不便,使手的溫度較低,特別是在溫度較低的環境中,現有技術中的分指裝置對手部不能很好地實現遮擋,手部容易受凍。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鑑於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分指手套,通過設置與底板本體配合的套面本體,對手部的各部分進行遮擋保護,以改善現有技術中通過連接於底板本體的魔術貼分離手指,使手部暴露在外受凍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分指手套,所述手套包括底板本體以及套面本體,所述底板本體為硬質結構,包括對應手掌的掌部底板以及分別對應五個手指的五個指部底板,所述五個指部底板連接於所述掌部底板,所述五個指部底板之間存在間隙,所述套面本體包括對應手背的手背套面以及分別對應五個手指的五個指部套面,所述五個指部套面連接於所述手背套面,所述套面本體的邊緣與所述底板本體的邊緣通過連接件可拆卸連接,所述套面本體與所述底板本體之間形成可用於容置手部的腔體。
優選的,上述分指手套中,所述連接件包括相互配合的子件以及母件,所述子件設置於套面本體邊緣,所述母件設置於所述底板本體的側面。對於同一個分指手套,可以使套面本體與底板本體的一面相對設置,套面本體的子件連接於底板本體側面的母件,供用戶的一隻手用作手指分離;也可以使套面本體與底板本體的另一面相對設置,套面本體的子件連接於底板本體側面的母件,用作另一隻手的手指分離。
優選的,上述分指手套中,所述底板本體包括相對的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所述連接件包括相互配合的子件以及母件,所述子件設置於套面本體邊緣,所述母件設置於所述底板本體的第一表面的邊緣。套面本體的邊緣的子件與底板本體的第一表面的邊緣的子件可拆卸連接,可以實現套面本體的更換。
優選的,上述分指手套中,所述底板本體包括相對的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所述連接件包括相互配合的子件以及母件,所述子件設置於套面本體邊緣,所述底板本體的第一表面邊緣以及第二表面邊緣均設置有所述母件,所述套面本體通過子件與所述第一表面的母件連接或者與所述第二表面的母件連接。對於同一個分指手套,可以使套面本體與底板本體的第一表面相對設置,套面本體的子件連接於底板本體第一表面的母件,供用戶的一隻手用作手指分離;也可以使套面本體與底板本體的第二表面相對設置,套面本體的子件連接於底板本體第二表面的母件,用作另一隻手的手指分離。
優選的,上述分指手套中,所述底板本體還包括對應手腕的腕部底板本體,所述套面本體包括對應手腕的腕部套面,所述腕部底板本體與所述掌部底板連接,所述腕部套面與所述手背套面連接。腕部底板本體以及腕部套面可以使該分指手套更不易從手部滑落。
優選的,上述分指手套中,所述腕部套面與所述手背套面可拆卸連接,所述手背套面與所述五個指部套面可拆卸連接。可將手背套面拆卸,使用五個指部套面與五個指部底板共同作用使手指處於分離狀態,使用腕部套面將該分指手套固定於手部,可以使該分指手套在溫度略高的環境下使用。
優選的,上述分指手套中,還包括墊布,所述墊布覆蓋於所述底板本體的第一表面或者覆蓋於與第一表面相對的第二表面。在使用該分指手套時,覆蓋於底板本體的墊面與手掌接觸,對手掌的保暖效果更好。
優選的,上述分指手套中,所述墊布與所述底板本體之間可拆卸連接。
優選的,上述分指手套中,所述底板本體的材質為柔性橡膠。柔性橡膠較柔軟,可以使手掌以及手掌在一定範圍內彎曲,實現對手部運動的鍛鍊。
優選的,上述分指手套中,所述連接件包括拉鏈。
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分指手套,指部底板之間存在間隙,手指對應指部底板置於該分指手套時,可以有效使手指分開,且硬質的底板本體使手指不會蜷曲,有效防止手指屈曲痙攣、變形以及畸形等,並且在底板本體上設置可以覆蓋手背的套面本體,使整個手部都可以得到良好的遮擋,在使手指分離的情況下,防止受凍。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的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的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示出了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分指手套的一種視角方向結構示意圖;
圖2示出了圖1中字母A對應部分的放大示意圖;
圖3示出了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分指手套的另一個視角方向的結構示意圖;
圖4示出了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分指手套的另一種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附圖標記匯總如下:
分指手套100,底板本體110,掌部底板112,指部底板114,腕部底板116,套面本體120,手背套面122,指部套面124,腕部套面126,連接件132。
具體實施方式
分指手套是用於幫助腦部功能受損導致的手部功能障礙者保持手指分離、手部肌肉拉伸,避免手指蜷曲的康復輔助裝置。現有技術中的分指手套對手部的遮擋不夠,使手部容易受凍。
鑑於上述情況,發明人經過長期的研究和大量的實踐,提供了一種分指手套100以改善現有問題。該分指手套100在實現手指分離,保持手部肌肉拉伸的情況下,實現對手部的保暖,防止受凍。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以下對在附圖中提供的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詳細描述並非旨在限制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的範圍,而是僅僅表示本實用新型的選定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本領域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分指手套100,如圖1所示,該分指手套100包括底板本體110以及套面本體120,所述底板本體110為硬質結構,具有一定的剛性,底板本體110與套面本體120之間可拆卸連接。具體為所述套面本體120的邊緣與所述底板本體110的邊緣通過連接件132可拆卸連接,如圖2,該連接件132可以是所示拉鏈,當然,也可以是子母扣或者其他,在本實施例中並不作為限制。
具體的,底板本體110包括對應手掌的掌部底板112以及分別對應五個手指的五個指部底板114,如圖3所示。掌部底板112用於與手掌接觸,五個指部底板114分別用於與五個手指接觸,連接於所述掌部底板112,形成手的形狀。
並且,請參見圖1或圖3,所述五個指部底板114之間存在間隙,相互分離,五個指部底板114之間的間隙的具體大小在本實施例中並不作為限制,可以根據不同情況進行設定,以當每個手指對應相應的指部底板114時,手指的分離程度不影響手部舒適度為宜。
本實施例提供的套面本體120與底板本體110相互配合以用於容置手部。該套面本體120包括對應手背的手背套面122以及分別對應五個手指的五個指部套面124,使用時,手背套面122與手掌背部接觸,指部套面124與手指背部接觸。並且,所述五個指部套面124連接於所述手背套面122。
在本實施例中,套面本體120與底板本體110的邊緣通過連接件132可拆卸連接,可以理解的,即為手背套面122的邊緣與掌部底板112的邊緣可拆卸連接,每一個指部套面124的邊緣與相應的手指底板本體110的邊緣連接,使套面本體120與底板本體110之間形成可用於容置手部的腔體,手背套面122與掌部底板112相互對應,五個指部套面124分別與所述五個指部底板114相互對應。
當使用該分指手套100時,可以先使套面本體120處於拆卸狀態,將手部伸直,對應放置於底板本體110,再將套面本體120連接於底板本體110,使手處於套面本體120與底板本體110形成的空腔內。當然,該分指手套100的具體使用過程及方式在本實施例中並不作為限制。
由於五個指部底板114之間相互分離,則放置於分指手套100的用於容置手部的腔體中的手指之間相互分離,並且,硬質的底板本體110不易彎曲,可以使手掌以及手指保持伸直,不會蜷曲,使手部肌肉保持拉伸狀態,以助於手部功能障礙的康復,且可以防止手指因相互擠在一起而導致糜爛。
進一步的,本實施例提供的分指手套100中,所述連接件132可以包括相互配合的子件以及母件,如子母扣的子扣與母扣,拉鏈的相互配合的兩排鏈牙。其中,可以將子件設置於套面本體120邊緣,母件設置於底板本體110邊緣,子件與母件的相互連接或者拆卸實現套面本體120與底板本體110之間的連接或拆卸。當然,子件設置於套面本體120邊緣還是母件設置於套面本體120邊緣在本實施例中並不能作為限制,也可以將母件設置於套面本體120邊緣,同時將子件設置於底板本體110邊緣。
在一種具體的實施方式中,底板本體110包括相對的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所述子件設置於套面本體120邊緣,所述母件設置於所述底板本體110的第一表面的邊緣,套面本體120邊緣的子件與底板本體110的第一表面邊緣的母件相互連接,使套面本體120與底板本體110的第一表面之間形成容置手部的腔體。並且,套面本體120的邊緣的子件與底板本體110的第一表面的邊緣的子件可拆卸連接,可以實現套面本體120的更換。
進一步的,本實施方式提供的分指手套100中,在所述底板本體110的第一表面邊緣以及第二表面邊緣均設置有所述母件,所述套面本體120可以通過子件與所述第一表面的母件連接,使套面本體120與第一表面相對設置,形成容置手部的腔體。套面本體120也可以通過子件與所述第二表面的母件連接,使套面本體120與第二表面相對設置,形成容置手部的腔體。對於同一個分指手套100,當使套面本體120與底板本體110的第一表面相對設置時,供用戶的一隻手用作手指分離,如右手;當使套面本體120與底板本體110的第二表面相對設置時,該分指手套100可以用作另一隻手的手指分離,如左手。於是,該分指手套100既可以用於左手的輔助康復,也可以用於右手的輔助康復。
本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實施方式,在該實施方式中,所述子件設置於套面本體120邊緣,所述母件設置於所述底板本體110的側面,如圖1及圖2所示。該底板本體110的側面為底板本體110的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之間的連接面。當母件設置於底板本體110的側面時,套面本體120可以從第一表面與底板本體110相互連接,也可以從第二表面與底板本體110連接,使對於同一個分指手套100,可以與底板本體110的第一面形成容置手部的腔體,也可以與第二表面形成容置手部的腔體。使本實施例提供的分指手套100既可以適用於左手,也可以適用於右手。
進一步的,本實施例提供的分指手套100中,還包括墊布,所述墊布覆蓋於所述底板本體110的第一表面或者覆蓋於與第一表面相對的第二表面。在使用該分指手套100時,覆蓋於底板本體110的墊面與手掌接觸,對手掌的保暖效果更好。
並且,進一步的,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墊布與所述底板本體110之間可拆卸連接,使墊布可以實現拆卸更換,也方便清洗。
進一步的,如圖4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分指手套100中,所述底板本體110還包括對應手腕的腕部底板116,所述套面本體120包括對應手腕的腕部套面126,所述腕部底板116與所述掌部底板112連接,並且,腕部底板116的邊緣與腕部套面126的邊緣可拆卸連接。掌部底板112包括與指部底板114相連接的一端以及與該一端相對的另一端,該腕部底板116連接於另一端。同時,所述腕部套面126與所述手背套面122連接。腕部底板116與腕部套面126之間形成用於容納手腕的腔體,該使該分指手套100更穩固地套於使用者手部。
進一步的,在本實施例中,所述腕部套面126與所述手背套面122之間可拆卸連接,所述手背套面122與所述五個指部套面124之間可拆卸連接。可以理解的,此時,腕部套面126邊緣的子件與手背套面122邊緣的子件不固連,手背套面122邊緣的子件與指部套面124邊緣的子件不固連。於是,在使用該分指手套100時,可將手背套面122拆卸,使用五個指部套面124與五個指部底板114共同作用使手指處於分離狀態,使用腕部套面126將該分指手套100固定於手部,使手背無遮擋,以使該分指手套100在溫度略高的環境下使用也不影響舒適度。
當然,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底板本體110的材質可以為柔性橡膠。柔性橡膠較柔軟,可以使手掌以及手掌在一定範圍內彎曲,滿足手部一定範圍內運動的鍛鍊。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分指手套100,指部底板114之間存在間隙,手部置於套面本體120與底板本體110之間形成的腔體內時,可以有效使手指分開,且硬質的底板本體110使手指不會蜷曲,有效防止手指屈曲痙攣、變形以及畸形等,並且在底板本體110上設置的可以覆蓋手背的套面本體120,使整個手部都可以得到良好的遮擋,在使手指分離的情況下,防止受凍。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上面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了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通常在此處附圖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組件可以以各種不同的配置來布置和設計。
因此,以上對在附圖中提供的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詳細描述並非旨在限制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的範圍,而是僅僅表示本實用新型的選定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應注意到:相似的標號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圖中表示類似項,因此,一旦某一項在一個附圖中被定義,則在隨後的附圖中不需要對其進行進一步定義和解釋。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為基於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或者是該實用新型產品使用時慣常擺放的方位或位置關係,僅是為了便於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等僅用於區分描述,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還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設置」、「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