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碎機的切削刀組的製作方法
2023-04-25 18:18:01 1
專利名稱:粉碎機的切削刀組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與粉碎機有關,特別是開於一種粉碎機的切削刀組。
按,習用粉碎機的切削刀組如
圖1所示,其包含有一刀軸6及多數刀具7;其中,該等刀具7是藉由多數間隔環8區隔成預定間距地分別套設於該刀軸6上,且於該刀軸6的兩端分別以一螺帽9迫緊鎖固之。該刀軸6的兩端各具一軸樞部80,用以軸樞於粉碎機的機架A上,以便使該切削刀組可受一動力源的傳動而於該機架A上軸轉,以對導經該機架A的物件(如塑膠廢料等)進行粉碎切削。
由於該切削刀組是由其刀具下各間隔一間隔環8依序一一地套設於該刀軸6上而組成,所以當該等刀具7之中有任一產生毀損而必須更換時,使用者必須先將整組刀組自該機架A上折卸下,旋下鎖固於該刀軸6任一端處的螺帽9,並依序將刀具7及間隔環8一一取離該刀軸6,直至損毀的刀具7被取出為止;嗣後,將欲更替換及之前取出的刀具7、間隔環8依序一一地套入該刀軸6上,再將之前拆卸下的螺帽9鎖固後,將該切削刀組重新安裝回該機架A上,完成更換刀具的動作。
由上述可知,此種習用切削刀具組於更換刀具7時是費時且煩雜。
另外,一般的粉碎機在使用過程中,有時依切削物的不同而必須更換不同形式的刀具,而上述的切削刀組在更換刀具時,同樣必須先將整組刀組自該機架A上拆卸下,旋下鎖固於該刀軸6任一端處的螺帽9,並依序將刀具7及間隔環8一一取離該刀軸6;再將欲更替換的刀具及之前取出的間隔環8依序一一地套入該刀軸6上,並將之前拆卸下的螺帽9鎖固後,將該刀組重新安裝回該機架A上,完成更換刀具的動件,如此,同樣是費時且煩雜。
有鑑於此,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切削刀組,是一可以簡便省時的方式更換刀具。
用以達成上揭的創作目的,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粉碎機的切削刀組是包含有一刀軸,是用以軸樞於粉碎機的機架上;多數刀具,是以預定間隔排列設置於該刀軸上;其中,各該刀具具有一刀座及至少一刀體;該刀座上具有至少一第一結合部,且該刀體上具有一第二結合部,藉以該刀體可以其第二結合部結合於該刀座的第一結合部上,使該刀體結合於該刀座上。
其中各該第一結合部具有一第一結合面、一直角鄰接於該第一結合面外側緣的第一抵接面、一直角鄰接於該第一結合面內側緣且與該第一抵接面呈反向延伸的第二抵接面、以及一自該第一結合面上凸起用以作為剪力補強的結合凸肋;各該第二結合部具有一第二結合面、一直角鄰接於該第二結合面內側緣的第三抵接面、一直角鄰接於該第二結合面外緣且與該第三抵接面呈反向延伸的第四抵接面,且該第二結合面上凹設一結合凹槽;藉以各該第二結合部結合於各該第一結合部上時,其第二結合面、第三抵接面及第四抵接面是分別抵接該第一結合部的第一結合面、第一抵接面及第二抵接面,且其結合凹槽是結合於該結合凸肋上;另再以四支內六角螺栓將該第一、二結合部緊定鎖固之,則可使該刀體結合於該刀座上。
其中各該第一結合部具有一第一結合面、一直角鄰接於該第一結合面外側緣的第一抵接面、一直角鄰接於該第一結合面內側緣且與該第一抵接面呈反向延伸的第二抵接面,且該第一結合面上凹設一第一結合凹槽;各該第二結合部具有一第二結合面、一直角鄰接於該第二結合面內側緣的第三抵接面、一直角鄰接於該第二結合面外緣且與該第三抵接面呈反向延伸的第四抵接面,且該第二結合面上凹設一第二結合凹槽;藉以各該第二結合部結合於各該第一結合部上時,其第二結合面、第三抵接面及第四抵接面是分別抵接該第一結合部的第一結合面、第一抵接面及第二抵接面,且另設一結合鍵,是用以結合於該第一、二結合凹槽間,最後,再藉由四支內六角螺栓將該第一、二結合部緊定鎖固之,則可使該刀體結合於該刀座上。
為了讓貴審查委員能更清楚地了解本實用新型,茲舉本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並配合下列圖示詳細說明之;其中
圖1是一種習用粉碎機的切削刀組的構件分解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外觀圖;圖3是圖2所示實施例部份構件的分解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另一較佳實施例部份構件的分解圖。
請參圖2、圖3,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切削刀組是包含有一刀軸1、多數間隔環2、多數刀具3以及二螺帽4;其中該刀軸1的兩端各具一樞軸10,用以軸樞於一粉碎機的機架上;各該刀具3分別具有一刀座20及二刀體30,該刀座20的兩端各具有一第一結合部21,是一具有一第一結合面211、一直角鄰接於該第一結合面211外側緣的第一抵接面212、一直角鄰接於該第一結合面211內側緣且與該第一抵接面212呈反向延伸的第二抵接面213、以及一自該第一結合面211上凸起用以作為剪力補強的結合凸肋214;該刀體30的基端具有一第二結合部31,是一具有一第二結合面311、一直角鄰接於該第二結合面311內緣的第三抵接面312、一直角鄰接於該第二結合面311外緣且與該第三抵接面312呈反向延伸的第四抵接面313,且該第二結合面311上凹設一結合凹槽314。
該刀座20是間隔該等間隔環2依序一一套設於該刀軸1上,而於該刀軸1上依預定的間距排列;各該刀體30是以其第二結合部31結合於各該刀座20的第一結合部21上,使其第二結合面311、第三抵接面312及第四抵接面313分別抵接該第一結合部21的第一結合面211、第一抵接面212及第二抵接面213,並使該結合凸肋214結合於該結合凹槽314中,再以四支內六角螺栓40將該第一、二結合部21、31緊定鎖固,使該刀體30結合於該刀座20上。
該二螺帽4是分別鎖設於該刀軸1的兩端,藉以迫緊該等刀具3,防止該等刀具3脫出該刀軸1。
藉以上述結構的切削刀組,是可以該刀軸1二端的樞軸10軸樞於一粉碎機的機架上,以便使該切削刀組可受一動力源的傳動而於該機架上軸轉,以對導經該機架的物件(如塑膠廢料等)進行粉碎切削。
由於各該刀具3的刀體30與刀座20間具有該第一、三及該第二、四抵接面213、313、212、312的相互抵接關係、以及該作為剪力補強用的結合凸肋214與該結合凹槽314的結合關係,故其結合強度絕對足以抵抗該刀切削力抗,不會產生脫離或斷裂現象。
又由於各該刀具3是以其刀座20先行套設於該刀軸1上,再以其刀體30分別結合於該刀座20上,因此,當該切削刀組有任一刀體30因切削產生損毀而必須更換時,使用者僅須將固定該刀體30於所在刀座20上的內六角螺栓40旋下,便可取下該已毀損的刀體20,並更換新刀體;如此,使用者便可以較簡單、省時的方式完成更換刀體的工作。
當因被切削物的不同而須更換不同型式的刀體20時,使用者同樣只要依上段所述步驟進行更替便可。
由上所述可知,該切削刀具是提供使用者能以較為簡單省時的方式更換刀具,而可達成前揭的創作目的,且較前述習用者具有進步性的功效。
請參閱圖4,該圖顯示本實用新型另一較佳實施例的一刀具5的分解圖,其中,該刀具5的刀座50的第一結合面51上具有一第一結合凹槽52,該刀具5的刀體60的第二結合面61上具有一第二結合凹槽62,而該刀具5更包含有一結合鍵70,是用以結合於該第一、二結合凹槽52、62間,同樣可作為剪力補強之用。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粉碎機的切削刀組確實可達成前揭的創作目的,而為一具有進步性功效且合於專利要件的新型申請,爰依法提出新型專利申請。
權利要求1.一種粉碎機的切削刀組,是包含有一刀軸,是用以軸樞於粉碎機的機架上;多數刀具,是以預定間隔排列設置於該刀軸上;其特徵在於各該刀具具有一刀座及至少一刀體;該刀座上具有至少一第一結合部,且該刀體上具有一第二結合部,藉以該刀體可以其第二結合部結合於該刀座的第一結合部上,使該刀體結合於該刀座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粉碎機的切削刀組,其特徵在於,其中各該第一結合部具有一第一結合面、一直角鄰接於該第一結合面外側緣的第一抵接面、一直角鄰接於該第一結合面內側緣且與該第一抵接面呈反向延伸的第二抵接面、以及一自該第一結合面上凸起用以作為剪力補強的結合凸肋;各該第二結合部具有一第二結合面、一直角鄰接於該第二結合面內側緣的第三抵接面、一直角鄰接於該第二結合面外緣且與該第三抵接面呈反向延伸的第四抵接面,且該第二結合面上凹設一結合凹槽;藉以各該第二結合部結合於各該第一結合部上時,其第二結合面、第三抵接面及第四抵接面是分別抵接該第一結合部的第一結合面、第一抵接面及第二抵接面,且其結合凹槽是結合於該結合凸肋上;另再以四支內六角螺栓將該第一、二結合部緊定鎖固之,則可使該刀體結合於該刀座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粉碎機的切削刀組,其特徵在於,其中各該第一結合部具有一第一結合面、一直角鄰接於該第一結合面外側緣的第一抵接面、一直角鄰接於該第一結合面內側緣且與該第一抵接面呈反向延伸的第二抵接面,且該第一結合面上凹設一第一結合凹槽;各該第二結合部具有一第二結合面、一直角鄰接於該第二結合面內側緣的第三抵接面、一直角鄰接於該第二結合面外緣且與該第三抵接面呈反向延伸的第四抵接面,且該第二結合面上凹設一第二結合凹槽;藉以各該第二結合部結合於各該第一結合部上時,其第二結合面、第三抵接面及第四抵接面是分別抵接該第一結合部的第一結合面、第一抵接面及第二抵接面,且另設一結合鍵,是用以結合於該第一、二結合凹槽間,最後,再藉由四支內六角螺栓將該第一、二結合部緊定鎖固之,則可使該刀體結合於該刀座上。
專利摘要一種粉碎機的切削刀組,是包含有一刀軸,是用以軸樞於粉碎機的機架上;多數刀具,是以預定間隔排列設置於該刀軸上;其中,各該刀具具有一刀座及至少一刀體,該刀座上具有至少一第一結合部,且該刀體上具有一第二結合部,藉以該刀體可以其第二結合部結合於該刀座的第一結合部上,使該刀體結合於該刀座上。
文檔編號B02C18/18GK2374265SQ9921680
公開日2000年4月19日 申請日期1999年7月9日 優先權日1999年7月9日
發明者楊文隆 申請人:楊文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