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像素電路、其驅動方法及有機電致發光顯示面板與流程
2023-05-11 03:25:26 2

本發明涉及顯示技術領域,尤指一種像素電路、其驅動方法及有機電致發光顯示面板。
背景技術:
有機發光顯示器(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是當今平板顯示器研究領域的熱點之一,與液晶顯示器相比,oled具有低能耗、生產成本低、自發光、寬視角及響應速度快等優點,目前,在手機、pda、數位相機等平板顯示領域,oled已經開始取代傳統的液晶顯示屏(liquidcrystaldisplay,lcd)。其中,像素電路設計是oled顯示器核心技術內容,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
現有的一種像素電路的結構如圖1所示,圖1為現有的一種像素電路的結構圖,包括6個開關電晶體:t1~t6、1個驅動電晶體dtft和1個電容c。對應的輸入時序圖如圖2所示,圖2為圖1所示的像素電路對應的輸入時序圖。該電路雖然通過內部補償改善了因工藝和電晶體老化造成的驅動電晶體閾值電壓漂移造成的顯示不均問題,但是在高低灰階切換後存在第一幀亮度不一致的問題。並且,該像素電路發光一段時間後,由於偏壓應力會使驅動電晶體的閾值電壓發生偏移,受偏移變化不同影響,導致殘影現象出現。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像素電路、其驅動方法及有機電致發光顯示面板,用以改善現有像素電路存在的殘影以及高低灰階切換後存在的第一幀亮度不一致的問題。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像素電路,包括:節點初始化模塊,數據寫入模塊,陽極復位模塊,發光控制模塊,驅動控制模塊以及有機發光二極體;其中,
所述節點初始化模塊包括:第一開關電晶體;所述第一開關電晶體的柵極與第一掃描信號端電連接,源極與第一參考信號端電連接,漏極與第一節點電連接;
所述數據寫入模塊包括:第二開關電晶體和第三開關電晶體;所述第二開關電晶體的柵極與第二掃描信號端電連接,源極與數據信號端電連接,漏極與第二節點電連接;所述第三開關電晶體的柵極與所述第二掃描信號端電連接,源極與第三節點電連接,漏極與所述第一節點電連接;
所述陽極復位模塊包括:第四開關電晶體;所述第四開關電晶體的柵極與所述第二掃描信號端電連接,源極與所述第一參考信號端電連接,漏極與第四節點電連接;
所述發光控制模塊包括:第五開關電晶體和第六開關電晶體;所述第五開關電晶體的柵極與發光控制端電連接,源極與第一電壓信號端電連接,漏極與所述第二節點電連接;所述第六開關電晶體的柵極與所述發光控制端電連接,源極與所述第三節點電連接,漏極與所述第四節點電連接;
所述驅動控制模塊包括:驅動電晶體和電容;所述驅動電晶體的柵極與所述第一節點電連接,源極與所述第二節點電連接,漏極與所述第三節點電連接;所述電容連接於所述第一節點與所述第一電壓信號端之間;
所述有機發光二極體連接於所述第四節點與第二電壓信號端之間;
所述節點初始化模塊,還包括:第七開關電晶體;
所述第七開關電晶體的柵極與第一掃描信號端電連接,源極與第二參考信號端電連接,漏極與所述第二節點電連接。
另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上述像素電路的驅動方法,包括:
初始化階段,向所述第一掃描信號端提供第一電平信號,向所述第二掃描信號端提供第二電平信號,向所述發光控制端提供第二電平信號;
數據寫入階段,向所述第一掃描信號端提供第二電平信號,向所述第二掃描信號端提供第一電平信號,向所述發光控制端提供第二電平信號;
發光階段,向所述第一掃描信號端提供第二電平信號,向所述第二掃描信號端提供第二電平信號,向所述發光控制端提供第一電平信號。
另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有機電致發光顯示面板,包括:陣列排布的多個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上述像素電路。
本發明有益效果如下: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像素電路、其驅動方法及有機電致發光顯示面板,通過節點初始化模塊包括的第一開關電晶體和第七開關電晶體,在初始化階段同時對第一節點和第二節點復位,避免兩者寄生電容造成的差異。驅動電晶體的柵極電連接第一節點,驅動電晶體的源極電連接第二節點,由於在初始化階段對驅動電晶體進行復位,避免了電壓跳變引起的閾值抓取不一致的問題,因此可以保證在高低灰階切換後第一幀的亮度一致。並且,在每一幀的初始化階段均對驅動電晶體進行完全復位,可以防止驅動電晶體的閾值電壓發生偏移導致的殘影現象出現。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技術中的像素電路的電路示意圖;
圖2為像素電路對應的時序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像素電路的電路示意圖之一;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像素電路的電路示意圖之二;
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像素電路的電路示意圖之三;
圖6為圖5所示的電路對應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有機電致發光顯示面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有機電致發光顯示面板中包含的三個像素電路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通過對圖1的像素電路進行仿真模擬,當第n-1幀為0灰階,第n幀為255灰階,第n+1幀為255灰階時,對第一節點n1和n2節點的在不同時間段時的電位進行檢測,檢測結果如下表1所示。
表1
由上述表1可以看出,在初始化階段第n幀時第二節點n2的電位與第n+1幀時第二節點n2的電位不同。這是由於在初始化階段時,第n幀的第一節點n1的電位-3v是由3.44v切換過來的,而第n+1幀的第一節點n1的電位-3v是由1.5v切換過來的,由於像素電路中第一節點n1和第二節點n2之間存在寄生電容,而第二節點n2在初始化階段處於浮空狀態,因此第一節點n1的電壓變化δv不一致會導致在初始化階段時第n幀時第二節點n2的電位與第n+1幀時第二節點n2的電位不同,進而導致在數據寫入階段時,第n幀時第一節點n1的電位與第n+1幀時第一節點n1節點的電位不同,造成第n幀亮度與第n+1幀亮度不一致的問題。
有鑑於此,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像素電路、其驅動方法及有機電致發光顯示面板,通過在初始化階段時同時對第一節點n1和第二節點n2的電位進行復位,避免二者寄生電容造成的差異帶來亮度不一致的問題。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像素電路、其驅動方法及有機電致發光顯示面板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地說明。應當理解,下面所描述的優選實施例僅用於說明和解釋本發明,並不用於限定本發明。並且在不衝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徵可以相互組合。
具體地,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像素電路,如圖3所示,包括:節點初始化模塊1,數據寫入模塊2,陽極復位模塊3,發光控制模塊4,驅動控制模塊5以及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其中,
節點初始化模塊1包括:第一開關電晶體t1;第一開關電晶體t1的柵極與第一掃描信號端scan1電連接,源極與第一參考信號端vref1電連接,漏極與第一節點n1電連接;
數據寫入模塊2包括:第二開關電晶體t2和第三開關電晶體t3;第二開關電晶體t2的柵極與第二掃描信號端scan2電連接,源極與數據信號端data電連接,漏極與第二節點n2電連接;第三開關電晶體t3的柵極與第二掃描信號端scan2電連接,源極與第三節點n3電連接,漏極與第一節點n1電連接;
陽極復位模塊3包括:第四開關電晶體t4;第四開關電晶體t4的柵極與第二掃描信號端scan2電連接,源極與第一參考信號端vref1電連接,漏極與第四節點n4電連接;
發光控制模塊4包括:第五開關電晶體t5和第六開關電晶體t6;第五開關電晶體t5的柵極與發光控制端emit電連接,源極與第一電壓信號端pvdd電連接,漏極與第二節點n2電連接;第六開關電晶體t6的柵極與發光控制端emit電連接,源極與第三節點n3電連接,漏極與第四節點n4電連接;
驅動控制模塊5包括:驅動電晶體dtft和電容c;驅動電晶體dtft的柵極與第一節點n1電連接,源極與第二節點n2電連接,漏極與第三節點n3電連接;電容c連接於第一節點n1與第一電壓信號端pvdd之間;
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連接於第四節點n4與第二電壓信號端pvee之間;
節點初始化1模塊,還包括:第七開關電晶體t7;
第七開關電晶體t7的柵極與第一掃描信號端scan1電連接,源極與第二參考信號端vref2電連接,漏極與第二節點n2電連接。
具體地,在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上述像素電路中,通過節點初始化模塊1包括的第一開關電晶體t1和第七開關電晶體t7,可以在初始化階段同時對第一節點n1和第二節點n2復位,避免兩者寄生電容造成的差異。驅動電晶體dtft的柵極電連接第一節點n1,驅動電晶體dtft的源極電連接第二節點n2,由於在初始化階段對驅動電晶體dtft進行復位,避免了電壓跳變引起的閾值抓取不一致的問題,因此可以保證在高低灰階切換後第一幀的亮度一致。並且,在每一幀的初始化階段均對驅動電晶體dtft進行完全復位,還可以防止驅動電晶體dtft的閾值電壓發生偏移導致的殘影現象出現。
通過對圖3的像素電路進行仿真模擬,當第n-1幀為0灰階,第n幀為255灰階,第n+1幀為255灰階時,對第一節點n1和n2節點的在不同時間段時的電位進行檢測,檢測結果如下表2所示。
表2
由上述表2可以看出,在初始化階段第n幀時第二節點n2的電位與第n+1幀時第二節點n2的電位相同。具體地,在初始化階段時,第n幀的第一節點n1的電位-3v是由3.44v切換過來的,第n+1幀的第一節點n1的電位-3v是由1.5v切換過來的,雖然像素電路中第一節點n1和第二節點n2之間存在寄生電容,但第二節點n2在初始化階段被第二參考信號端vref2復位電位為-3,因此第一節點n1的電壓變化δv不一致不會影響在初始化階段時第n幀時第二節點n2的電位與第n+1幀時第二節點n2的電位,進而不會影響在數據寫入階段時,第n幀時第一節點n1的電位與第n+1幀時第一節點n1節點的電位,保證了第n幀亮度與第n+1幀亮度一致。
在具體實施時,在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上述像素電路中,第二參考信號端vref2的電位信號影響到在初始化階段第二節點n2的電位,如圖3所示,第二參考信號端vref2可以為單獨的信號端,即不與其他信號端接入相同的電信號。此時,可以根據需要對第二參考信號端vref2輸入所需的電位信號,例如可以輸入高於第一參考信號端vref1的電位信號,以使驅動電晶體的vgs處於負壓狀態,以改善在黑態時驅動電晶體的vgs為正壓造成的閾值電壓漂移的問題。當然,例如第二參考信號端vref2的電位信號也可以與第一參考信號端vref1的電位信號相同,或可以與第一電壓信號端pvdd的電位信號相同,在此不做限定。
較佳地,在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上述像素電路中,為節省信號埠數量,節省布線空間,第二參考信號端vref2可以與第一參考信號端vref1連接同一信號端。此時,在初始化階段,通過獨立的第一開關電晶體t1和第七開關電晶體t7,對第一節點n1和第二節點n2的電位進行復位,使其相同。通過獨立於第一開關電晶體t1的第七開關電晶體t7控制第二節點n2的電位,可以有效減小耦合效應和漏電流的幹擾。
更佳地,在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上述像素電路中,為節省信號埠數量,節省布線空間,第二參考信號端vref2還可以與第一電壓信號端pvdd連接同一信號端。此時,在初始化階段,通過獨立的第一開關電晶體t1和第七開關電晶體t7,對第一節點n1和第二節點n2的電位進行復位,使第一節點n1的電位為第一參考信號,第二節點的電位為第一電壓信號,以使驅動電晶體的vgs處於負壓狀態,以改善在黑態時驅動電晶體的vgs為正壓造成的閾值電壓漂移的問題。這是由於為保證為p型電晶體的驅動電晶體的關閉狀態以顯示黑態,需要對驅動電晶體的柵極加載偏正的電壓即正壓,此時會引起驅動電晶體的閾值電壓偏移,而使驅動電晶體vgs處於負壓狀態可以緩解上述閾值電壓的偏移。並且,通過獨立於第一開關電晶體t1的第七開關電晶體t7控制第二節點n2的電位,可以有效減小耦合效應和漏電流的幹擾。
在具體實施時,在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上述像素電路中,如圖4所示,第一開關電晶體t1可以為雙柵極結構,這樣可以減少在第一開關電晶體t1截止時的漏電流,以有利於減少在發光階段第一開關電晶體t1的漏電流對驅動電晶體dtft的幹擾,進而影響驅動電晶體dtft的驅動電流。具體地,如圖4所示,第一開關電晶體t1包括第一子開關電晶體t11和第二子開關電晶體t12;其中,
第一子開關電晶體t11的漏極和第二子開關電晶體t12的源極電連接;
第一子開關電晶體t11的柵極和第二子開關電晶體t12的柵極分別與第一掃描信號端電scan1連接;
第一子開關電晶體t11的源極與第一參考信號端vref1電連接,第二子開關電晶體t12的漏極與第一節點n1電連接。
基於上述第一開關電晶體t1採用雙柵極結構的基礎上,在具體實施時,在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上述像素電路中,為了節省電晶體的數量,簡化電路結構,如圖5所示,第七開關電晶體t7可以與第一子開關電晶體t11為同一開關電晶體;此時,第二參考信號端vref2與第一參考信號端vref1為同一信號端;第一子開關電晶體t11的漏極與第二子開關電晶體t12的源極之間的連接節點p和第二節點n2電連接。這樣,在第一子開關電晶體t11和第二子開關電晶體t12導通時,第一參考信號端vref1的第一參考信號同時對第一節點n1和第二節點n2復位,使兩者電位一致。
在具體實施時,在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上述像素電路中,基於如圖5所示的第七開關電晶體t7與第一子開關電晶體t11為同一開關電晶體的結構基礎上,為了保證連接節點p與第二節點n2的電連接關係,如圖6所示,還需要包括:設置於第二節點n2與連接節點p之間的連接線m;該連接線m的一端通過過孔a與驅動電晶體dtft的源極電連接,連接線m的另一端通過過孔b與連接節點p電連接。具體地,圖6中是以驅動電晶體dtft和第一開關電晶體t1為頂柵型電晶體為例進行結構示意說明,連接線m可以與驅動電晶體dtft和第一開關電晶體t1的搭接電極製作在同一膜層,這樣可以在原有的電路膜層結構的基礎上,不增加新的膜層,而不會增加製作工藝。
在具體實施時,在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上述像素電路中,如圖4和圖5所示,第三開關電晶體t3可以為雙柵極結構,這樣可以減少在第三開關電晶體t3截止時的漏電流,以有利於減少在發光階段第三開關電晶體t3的漏電流對驅動電晶體dtft的幹擾,進而影響驅動電晶體dtft的驅動電流。具體地,如圖4和圖5所示,第三開關電晶體t3包括第三子開關電晶體t31和第四子開關電晶體t32;其中,
第三子開關電晶體t31的漏極和第四子開關電晶體t32的源極電連接;
第三子開關電晶體t31的柵極和第四子開關電晶體t32的柵極分別與第二掃描信號端scan2電連接;
第三子開關電晶體t31的源極與第一節點n1電連接,第四子開關電晶體t32的漏極與第三節點n3電連接。
較佳地,在具體實施時,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上述像素電路中提到的驅動電晶體dtft和各開關電晶體可以全部採用n型電晶體設計,或者,如圖3至圖5所示,驅動電晶體dtft和各開關電晶體可以全部採用p型電晶體設計,這樣可以簡化像素電路的製作工藝流程。
在具體實施時,在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上述像素電路中,n型電晶體在高電位作用下導通,在低電位作用下截止;p型電晶體在高電位作用下截止,在低電位作用下導通。
需要說明的是,在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上述像素電路中,上述驅動電晶體dtft和各開關電晶體可以是薄膜電晶體(tft,thinfilmtransistor),也可以是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管(mos,metaloxidescmiconductor),在此不作限定。在具體實施中,這些電晶體的源極和漏極可以互換,不做具體區分。在描述具體實施例是以驅動電晶體和電晶體都為薄膜電晶體為例進行說明的。
下面分別以圖3和圖5所示的像素電路的結構為例,結合電路時序圖對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上述像素電路的工作過程作以描述。下述描述中以1表示高電位,0表示低電位。需要說明的是,1和0是邏輯電位,其僅是為了更好的解釋本發明實施例的具體工作過程,而不是在具體實施時施加在各開關電晶體的柵極上的電壓。
可選地,以圖3所示的像素電路的結構為例進行說明,對應的輸入輸出時序圖如圖2所示,圖2為圖3所示的結構對應的時序圖。具體地,主要選取如圖2所示的輸入輸出時序圖中的初始化階段p1、數據寫入階段p2和發光階段p3三個階段。
在初始化階段p1,emit=1,scan1=0,scan2=1。
由於scan1=0,因此第一開關電晶體t1導通以將第一參考信號端vref1的第一參考信號提供給第一節點n1,第一節點n1的電位為vref1;第七開關電晶體t7導通以將第二參考信號端vref2的第二參考信號提供給第二節點n2,第二節點n2的電位為vref2,第一節點n1和第二節點n2初始化復位,驅動電晶體dtft打開。由於scan2=1,因此,第二開關電晶體t2、第三開關電晶體t3和第四開關電晶體t4截止。由於emit=1,因此第五開關電晶體t5和第六開關電晶體t6截止,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不發光。
在數據寫入階段p2,emit=1,scan1=1,scan2=0。
由於scan1=1,因此第一開關電晶體t1和第七開關電晶體t7截止。scan2=0,因此,第二開關電晶體t2導通以將數據信號線data的數據信號提供給驅動電晶體dtft的源極,第二節點n2的電位變為vdata;第三開關電晶體t3導通以將驅動電晶體dtft的柵極和漏極導通,第一節點n1和第三節點n3的電位變為vdata-|vth|,此時驅動電晶體dtft的vsg從vref2-vref1→vdata-vref1→|vth|,因此無論高灰階跳變為中灰階或是低灰階跳變為中灰階,均可以保證抓取的閾值電壓相同;第四開關電晶體t4導通以將第一參考信號端vref1的第一參考信號提供給第四節點n4,對有機發光二極體復位。由於emit=1,因此第五開關電晶體t5和第六開關電晶體t6截止,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不發光。
在發光階段p3,emit=0,scan1=1,scan2=1。
由於scan1=1,因此第一開關電晶體t1和第七開關電晶體t7截止。由於scan2=1,因此,第二開關電晶體t2、第三開關電晶體t3和第四開關電晶體t4截止。由於emit=0,因此第五開關電晶體t5導通以將第一電壓信號端pvdd的高電位提供給驅動電晶體dtft的源極,第二節點n2的電位變為pvdd,此時驅動電晶體dtft的vsg=pvdd-vdata+|vth|,i=k(vsg-|vth|)2=k(pvdd-vdata)2;第六開關電晶體t6導通,以使驅動電晶體dtft的驅動電流驅動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工作發光。
可選地,以圖5所示的像素電路的結構為例進行說明,對應的輸入輸出時序圖如圖2所示,圖2為圖5所示的結構對應的時序圖,。具體地,主要選取如圖2所示的輸入輸出時序圖中的初始化階段p1、數據寫入階段p2和發光階段p3三個階段。
在初始化階段p1,emit=1,scan1=0,scan2=1。
由於scan1=0,因此第一開關電晶體t1導通以將第一參考信號端vref1的第一參考信號提供給第一節點n1和第二節點n2,第一節點n1和第二節點n2的電位為vref1,第一節點n1和第二節點n2初始化復位,驅動電晶體dtft打開。由於scan2=1,因此,第二開關電晶體t2、第三開關電晶體t3和第四開關電晶體t4截止。由於emit=1,因此第五開關電晶體t5和第六開關電晶體t6截止,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不發光。
在數據寫入階段p2,emit=1,scan1=1,scan2=0。
由於scan1=1,因此第一開關電晶體t1截止。scan2=0,因此,第二開關電晶體t2導通以將數據信號線data的數據信號提供給驅動電晶體dtft的源極,第二節點n2的電位變為vdata;第三開關電晶體t3導通以將驅動電晶體dtft的柵極和漏極導通,第一節點n1和第三節點n3的電位變為vdata-|vth|,此時驅動電晶體dtft的vsg從0→vdata-vref1→|vth|,因此無論高灰階跳變為中灰階或是低灰階跳變為中灰階,均可以保證抓取的閾值電壓相同;第四開關電晶體t4導通以將第一參考信號端vref1的第一參考信號提供給第四節點n4,對有機發光二極體復位。由於emit=1,因此第五開關電晶體t5和第六開關電晶體t6截止,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不發光。
在發光階段p3,emit=0,scan1=1,scan2=1。
由於scan1=1,因此第一開關電晶體t1截止。由於scan2=1,因此,第二開關電晶體t2、第三開關電晶體t3和第四開關電晶體t4截止。由於emit=0,因此第五開關電晶體t5導通以將第一電壓信號端pvdd的高電位提供給驅動電晶體dtft的源極,第二節點n2的電位變為pvdd,此時驅動電晶體dtft的vsg=pvdd-vdata+|vth|,i=k(vsg-|vth|)2=k(pvdd-vdata)2;第六開關電晶體t6導通,以使驅動電晶體dtft的驅動電流驅動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工作發光。
基於同一發明構思,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像素電路的驅動方法,如圖2所示,包括:
初始化階段p1,向第一掃描信號端scan1提供第一電平信號,向第二掃描信號端scan2提供第二電平信號,向發光控制端emit提供第二電平信號;
數據寫入階段p2,向第一掃描信號端scan1提供第二電平信號,向第二掃描信號端scan2提供第一電平信號,向發光控制端emit提供第二電平信號;
發光階段p3,向第一掃描信號端scan1提供第二電平信號,向第二掃描信號端scan2提供第二電平信號,向發光控制端emit提供第一電平信號。
可選地,在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上述像素電路的驅動方法中的第一電平信號可以為高電位信號,對應地,第二電平信號為低電位信號;或者反之,如圖2所示,第一電平信號可以為低電位信號,對應地,第二電平信號為高電位信號,具體需要根據開關電晶體是n型電晶體還是p型電晶體而定。
基於同一發明構思,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有機電致發光顯示面板,如圖7所示,包括:陣列排布的多個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上述像素電路px。該有機發光顯示面板解決問題的原理與前述像素電路相似,因此該有機發光顯示面板的實施可以參見前述像素電路的實施,重複之處在此不再贅述。圖8是以三個圖5所示的電路結構的像素電路px1、px2和px3為例進行舉例說明。
在具體實施時,在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上述有機電致發光顯示面板中,如圖8所示,為了節省電路布圖空間,使電路設計更緊湊,每行相鄰的兩個像素電路px1和px2,px2和px3可以呈鏡像方式排布,即左右對稱設置。
在具體實施時,在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上述有機電致發光顯示面板中,如圖8所示,還可以包括:多條第一掃描信號線s1、多條第二掃描信號線s2、多條第一參考信號線ref1、多條發光控制線em、多條數據信號線data和多條第一電壓信號線pvdd;其中,一般地,多條第一掃描信號線s1、多條第二掃描信號線s2、多條第一參考信號線ref1和多條發光控制線em大致相互平行,可以設置在同一金屬膜層;多條數據信號線data和多條第一電壓信號線pvdd,以及如圖6所示的連接線m大致相互平行,可以設置在同一金屬膜層。
進一步地,在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上述有機電致發光顯示面板中,如圖8所示,各電晶體的源極、漏極和溝道區域會設置於半導體層,在源極和漏極會進行相應的摻雜工藝,半導體層一般採用低溫多晶矽,根據工藝需要,半導體層一般位於第一金屬層之下。
在具體實施時,在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上述有機電致發光顯示面板中,如圖8所示,為了節省電路布圖空間,使電路設計更緊湊,至少兩個相鄰的像素電路px1和px2可以共用同一連接孔n與第一參考信號線ref1連接。
在具體實施時,在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上述有機電致發光顯示面板中,如圖8所示,為了節省電路布圖空間,使電路設計更緊湊,至少兩列相鄰的像素電路px2和px3可以與同一第一電壓信號線pvdd連接。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上述像素電路、其驅動方法及有機電致發光顯示面板,通過節點初始化模塊包括的第一開關電晶體和第七開關電晶體,在初始化階段同時對第一節點和第二節點復位,避免兩者寄生電容造成的差異。驅動電晶體的柵極電連接第一節點,驅動電晶體的源極電連接第二節點,由於在初始化階段對驅動電晶體進行復位,避免了電壓跳變引起的閾值抓取不一致的問題,因此可以保證在高低灰階切換後第一幀的亮度一致。並且,在每一幀的初始化階段均對驅動電晶體進行完全復位,可以防止驅動電晶體的閾值電壓發生偏移導致的殘影現象出現。
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本發明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型而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這樣,倘若本發明的這些修改和變型屬於本發明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技術的範圍之內,則本發明也意圖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型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