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縮空氣-活塞馬達的製作方法
2023-05-22 05:49:46 3
專利名稱:壓縮空氣-活塞馬達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壓縮空氣-活塞馬達,特別用於顏料噴射器、計量泵、油脂壓槍等裝置,包括一個工作活塞,該活塞位於活塞缸內,通過一個滑閥控制裝置使壓縮空氣作用在其兩個活塞面上,推動工作活塞以及活塞杆作往復振蕩運動,所述活塞杆軸向設置在缸蓋和/或缸底內,在所述缸蓋和/或缸底上各有一個用於壓縮空氣向活塞缸內進氣或從活塞缸內排氣的進氣/排氣口,其中的滑閥控制裝置具有一個可在控制缸內移動的控制活塞,並且在所述控制缸內有控制孔,該孔各有一個壓縮空氣的進氣/排氣管與所述控制缸連通,並受到控制活塞的影響。本發明還涉及一種壓縮空氣-活塞馬達,各有一個壓縮空氣切換閥設置在缸蓋和缸底上,該閥由工作活塞操縱並且該閥對滑閥控制裝置進行切換,其中所述切換閥具有一個向活塞缸內突出的由壓縮空氣-活塞馬達的工作活塞操縱的閥門活塞杆。
上述這種通常是單作用式的壓縮空氣-活塞馬達已經是公知的,它無需多少開銷即可製成雙作用式的,即在壓縮空氣-活塞馬達的每一端連接工作裝置。其中的活塞缸連同缸蓋或缸底製成一體式的結構,但是另一種有利的結構是,不僅缸蓋而且缸底與活塞缸分開製造,並且例如如德國專利說明書DE3342388C3所述,將各個部件組裝在一起,從而降低作用在部件上的變形應力。
此外,在上述壓縮空氣-活塞馬達中,控制工作活塞線性運動所需要的、設置在活塞缸外部的滑閥控制裝置應採用以下布置,即所屬控制活塞和控制缸的軸線平行於工作活塞的軸線。
所述滑閥控制裝置或者布置在活塞缸的側面,或者如德國專利說明書DE3342388C3所述的結構那樣,位於缸蓋的上部,或者在必要時設置在缸蓋的下部;在以上部件中,可將滑閥控制裝置集成在結構內部。這兩種方案都是不完善的。
在第一種方案中,如果不同時更換整個滑閥控制裝置,便無法改變工作活塞的工作行程,因為滑閥控制裝置設計成僅適用於特定的工作行程,從而僅能用於具有特定高度的活塞缸。用於各種不同的用途需要完全不同的工作行程,所以這種壓縮空氣-活塞馬達的製造商必須保留許多種滑閥控制裝置的庫存;由用戶進行工作行程的調節是不可能的,或者極為麻煩。
在第二種方案中,壓縮空氣-活塞馬達的結構長度本身由於滑閥控制裝置的緣故而大大加長,因為如果讓控制活塞的長度小於工作活塞的長度,則將要求在兩個活塞的軸線方向上大大增加額外的空間,從而導致工作活塞不可避免地增加所需空間。
另一種公知的結構是,用以上所述的切換閥實現對工作活塞的換向控制,當其中的閥門活塞杆在工作活塞的作用下,在其工作方向上同步移動了其工作行程的最後一段距離時,閥門活塞杆即可克服復位彈簧的阻力推動閥門活塞移動;工作行程發生換向控制後,復位彈簧可讓閥門活塞連同閥門活塞杆重新返回其初始位置。
本發明所提出的任務是,消除上述公知壓縮空氣-活塞馬達所存在的缺點,實現滑閥控制機構的緊湊結構,並且適用於工作活塞的不同工作行程。此外,本發明所提出的另一個任務是,對上述壓縮空氣-活塞馬達所需的部件進行簡化,使其限於較少的部件數量。
本發明所提出的解決方案是,所述滑閥控制裝置位於缸蓋之內/之上或位於缸底之內/之上,使得控制活塞和工作活塞的軸線大致相互垂直布置。
對於滑閥控制裝置而言,如果它在其軸線方向上只延伸到沒有或基本沒有超出缸蓋或缸底的外圓周、相對活塞缸軸線的橫向的地方,即可完全滿足要求,這樣滑閥控制裝置僅僅比缸蓋或缸底的結構高度稍高。該結構高度的增加由於集成了滑閥控制裝置的緣故,實際上只是限制在一個最小尺寸上,因為該滑閥控制裝置垂直於其軸線方向的延伸小於其軸向延伸的尺寸,所以尺寸很小。
上述壓縮空氣-活塞馬達工作行程的改變基本上僅僅涉及活塞缸的相應改變,而該活塞缸則很容易更換。值得注意的是,為實現該優點並不需要向公知的結構那樣,增加額外的壓縮空氣,而且所需的部件也有所減少,另一點特別重要的是,缸蓋和缸底可進行獨立的設置,和活塞缸的結構長度無關。
一種特別有利的結構是,所述控制活塞的軸線和所述工作活塞的軸線隔開布置,因為這樣活塞杆可支承在兩端,和/或不僅可穿過缸蓋,而且可穿過缸底布置,不致受到滑閥控制裝置的阻擋。
本發明所述壓縮空氣-活塞馬達的一種特別有利的結構是,各有一個壓縮空氣切換閥設置在缸蓋和缸底上,該閥由工作活塞操縱並且該閥對滑閥控制裝置進行切換,其中所述切換閥具有一個向活塞缸內突出的、由壓縮空氣-活塞馬達的工作活塞操縱的閥門活塞杆,其特徵是,每個切換閥均包括一個差動閥,該閥由較大活塞面上的第一閥門活塞和較小活塞面上的第二閥門活塞組成,所述活塞以固定的間隔同心固定在閥門活塞杆,其固定方式是,通過閥體內的一個分支管所產生的空氣壓力的作用,將差動閥移動到一個第一端部位置,在該位置上其閥門活塞杆部分地伸到活塞缸內。所述差動閥在空氣壓力作用下,最好始終處在其第一端部位置上,在該位置上它的閥門活塞杆獨自受到工作活塞的作用後,可使其運動到第二端部位置上,運動時需要克服作用在所述差動閥上的空氣壓力。以此方式如果使得差動活塞的活塞表面持續處在空氣壓力的作用下,則可完全放棄採用復位彈簧。
一種有利的結構是,所述切換閥與工作活塞的軸線平行,並且在缸蓋和缸底上有用於安裝差動閥的圓柱形通孔,並且所述圓柱形通孔相對於活塞缸一端被一個最好是彈性的封蓋封閉,該封蓋由閥門活塞杆壓入,並且在壓縮空氣的作用下壓在第一閥門活塞上,所述封蓋與所述第一閥門活塞之間基本上是彈性接觸,所以噪音和磨損很小。此外,所述圓柱形通孔在其與上述封閉端相對的另一端具有一個被螺塞固定的螺紋套筒,在該套筒內是第二閥門活塞,只要第一閥門活塞壓在封蓋上,該活塞便將設在切換閥內的進氣/排氣管封閉。這種結構可保證差動閥只要沒有被工作活塞從其第一端部位置推開,該閥便不依附於進氣/排氣管內的空氣壓力而保持在該第一端部位置上。
所述切換閥和以及工作活塞的這種工作方式是通過以下結構實現的所述控制缸的周圍至少各具有一個用於進氣/排氣管的控制孔來自切換閥,一個主管路來自壓縮空氣源,以及一個排氣管來自壓縮空氣-活塞馬達;通過工作管路與滑閥控制裝置相連的壓縮空氣進氣/排氣口在活塞缸的工作活塞的兩端分別通過一個切換閥控制,該切換閥通過分支管經主管路與壓縮空氣源連通,並且影響通向控制缸的進氣/排氣管之一;控制活塞通過交替流經所述進氣/排氣管的壓縮空氣可進行軸嚮往復振蕩運動;控制活塞上有控制室,該控制室對控制孔施加影響,使得主管路交替與所述進氣/排氣口之一連通,並且同時有一個排氣口與外界連通;分支管從主管路上引出,而且不能封閉。所述控制室的結構最好是,所述壓縮空氣源經主管路始終與所述進氣/排氣口中的一個連通。
一種簡單的結構方式是,經一個位於缸蓋和缸底之間的固定管段實現壓縮空氣的連通,該管段以適當的方式布置在缸蓋和缸底之間,將壓縮空氣引入。如果需要改變工作行程,該管段必須與活塞缸一同更換。這樣一種合適的結構例如是,各有一個分支管、一個屬於切換閥和滑閥控制裝置之一的進氣/排氣口和/或進氣/排氣管的工作管路經一個位於缸蓋和缸底之間的、位於活塞缸之外的管段引出。
一種有利的具體結構是,所述控制缸的端部被一個封蓋封閉,從而使得控制缸構成缸蓋/缸底上的通孔;所述封蓋最好是一個螺塞。所述控制活塞的端部最好設置彈性擋塊,該擋塊可交替靠在封蓋上,該結構可實現控制活塞的自我保護,延長控制活塞的的壽命並減小噪音。
來自切換閥的所述進氣/排氣管在封蓋旁匯合,所以進氣/排氣管不會受控制活塞的影響,並且進氣/排氣管的兩端也不會受到來自壓縮空氣源的空氣壓力作用。
所述控制活塞的一種特別簡單的結構是,在所述控制活塞上的第一控制室的兩邊個各有一個第二控制室,並且交替與一個所屬的排氣口連通。
綜上所述,本發明提供的壓縮空氣-活塞馬達不僅結構簡單,體積緊湊,而且還顯著地改善了其免維護壽命;因為否則的話在壓縮空氣-活塞馬達和切換閥的通常較高的工作頻率下,復位彈簧經常由於動載荷很高而發生斷裂,從而必須更換。本發明所述結構中的工作活塞的切換時間極短,因為持續作用在差動閥上的空氣壓力可隨時與全部切換力抵消。
下面對照附圖所示的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圖1表示本發明所述的壓縮空氣-活塞馬達,在適用狀態下基本沿其中線作的縱向剖視圖;圖2表示圖1所示實施例的側視圖,並沿圖1中的A-A線作了剖視;圖3表示圖2所示實施例的少許放大的俯視圖,並沿圖2中的B-B線作了剖視;圖4同樣表示圖2所示實施例的少許放大的俯視圖,並沿圖2中的C-C線作了剖視;
圖5表示圖1所示實施例的局部D的視圖,並進一步作了放大。
所有附圖均以簡明示意圖的方式表達。
如圖1所示,本發明所述壓縮空氣-活塞馬達主要由一個活塞缸1、一個缸蓋2、一個缸底3、一個工作活塞4和必要的控制裝置以及壓縮空氣管路組成。
呈圓筒狀的活塞缸1位於圓盤狀的缸蓋2和形狀相似的缸底3之間,並且所述活塞缸分別被同心的凸臺21、31以定心方式固定,缸蓋2和缸底3的相對的第一端面22、32分別與缸蓋和缸底製成一體。一個圓筒形狀的空氣過濾器5安裝在缸蓋2的另一個(第二個)端面24上的相吻合的環形槽23內,並且其另一側被過濾器蓋板51封閉。三個固定螺栓6將過濾器蓋板51與空氣過濾器5、缸蓋2、活塞缸1和缸底3相互固定在一起,使得空氣過濾器5和活塞缸1連成一個剛性的整體。在圖1和圖2中各表示出一個固定螺栓6,在圖3中可以看出所有三個固定螺栓6的位置。
在圖1中沿缸蓋2的範圍作了縱向剖視,其剖面和其他剖面(軸向)不同,因為該剖面穿過了切換閥7,該閥以相同的方式布置在缸底3內,並且在圖5中作了放大表示。圖3和圖4中顯示了兩個切換閥7,其位置與壓縮空氣-活塞馬達的主軸線HA之間有一個間隔,該閥的構成基本相同,並且設置在缸蓋2或缸底3的一個圓柱形的通孔25、33內,該通孔的一部分是光滑的,另一部分具有螺紋。所述通孔25、33一方面各通過一個所屬的分支管ZL1、2與壓縮空氣的主管道HL相連通,而該主管道則與圖中省略的、僅用一個箭頭Q表示的壓縮空氣源相連,用於輸送壓縮空氣;在該結構中,壓縮空氣始終作用在通孔25、33內。分支管ZL2在活塞缸1的外面將缸蓋2和缸底3之間的自由空間連通,並且是藉助一個直的管道RS1連通的,該管道的軸線與活塞缸1的軸線平行,並位於缸蓋和缸底之間。
兩個做為滑閥工作的切換閥7與活塞缸1的軸線平行布置,並且具有一個差動閥71,該差動閥由一個較大直徑的第一閥活塞71a和一個較小直徑的第二閥活塞71b組成,兩個活塞之間有一個間隔而且固定在一個共同的閥門活塞杆71c上,而且該活塞的兩個往復運動的極限位置分別表示在圖1和圖5中。圖中的第一個極限位置用實線表示,第二個用虛線表示。通孔25、33被活塞缸1的活塞腔10通過一個彈性封蓋72以氣密方式隔開,該封蓋固定在缸蓋2或缸底3上,並且其上面具有導向孔72a,在該孔內安裝有可軸向移動的閥門活塞杆71c。所述活塞杆可以伸到活塞腔10內,從而使其自由端71d位於工作活塞4的工作範圍內。
此外,通孔25、33被密封螺栓73與圓周U隔開,該螺栓上有排氣孔73a。在密封螺栓73上有一個平齊的帶有導向缸74a的螺紋套74,該導向缸內有第二個較小的閥門活塞71b,它可靈活地縱向移動。在導向缸74a內各通入一個進氣管/排氣管Z1、2,該管進入一個位於缸蓋2內的滑閥控制裝置8。第一個較大直徑的閥門活塞71a則直接靠在通孔25、33的光滑圓柱面上。進氣管/排氣管Z1是直接通入滑閥控制裝置8的,而進氣管/排氣管Z2在缸底3上由一個直管(第三管段)RS3將缸蓋2和缸底3之間的自由空腔相連通。
在圖1中還表示出,工作活塞4上有一個活塞杆41,該活塞杆位於缸蓋2和缸底3的中間,並且可靈活地縱向移動。在其(下部)端部可以連接一個工作裝置;在雙向作用的活塞缸中,可以在兩端連接工作裝置。
在活塞腔10內如圖2所示,其工作活塞4的兩端各有一個用於壓縮空氣的組合進氣/排氣口26、34安裝在缸蓋2和缸底3內。進氣/排氣口26、34通過工作管路AL1、2與滑閥控制裝置8相連通,並且工作管路AL2經一個(第二)直管段RS2將位於缸蓋2和缸底3之間的自由空腔連通。箭頭R1(圖2)表示工作活塞4的振動方向。
在圖4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所有的管段RS1-3以及其空間位置。
滑閥控制裝置8在圖3中顯示的最為清楚,在圖中顯示的是滑閥控制裝置的中間剖視圖。呈套筒狀的控制缸81插在缸蓋2內,其內部裝有一個可軸向靈活移動的控制活塞82。控制缸81垂直於壓縮空氣-活塞馬達的主軸線HA延伸,並且(如圖1所示)與主軸線隔開一個尺寸e,使得活塞杆41在其軸向位置上不相切。兩個做為封蓋83的螺紋塞將控制缸81固定在其控制軸線SA的方向上(圖2)。在該控制活塞82的端部各有一個彈性擋塊84,該擋塊在控制活塞82運動時可與相鄰的封蓋83產生緩衝接觸。
在封蓋83的附近有進氣/排氣管Z1、2從切換閥7引入,所以該管以不能封閉的方式始終將壓縮空氣交替送到控制活塞82的對應的端部。工作活塞4和兩個閥門活塞71a、71b均只有一個活塞環安裝在其外表面上,而在滑閥控制裝置8中一共有5個相互密封的區域,該區域通過4個位於控制活塞82上的並具有大致相等的軸向間隔的活塞環,所述活塞環安裝在對應的環槽82a內,將所述區域相互氣密隔開。在密封活塞環之間,在控制活塞82的表面上作出環狀控制腔82b、c,該控制腔分別將兩個相鄰的控制孔81a-c連通在一起,主管路HL、工作管路AL1、2和排氣管EL均與所述控制孔連通;排氣管EL的另一端經空氣過濾器5與外界U連通,見箭頭R2所示(圖2)。
從圖中可以方便地看出該裝置的工作方式。
差動閥71在分支管ZL1、2內恆定存在的來自主管路HL的空氣壓力的影響下,與其第一閥門活塞71a一起持續地壓在對應的封蓋72上,所以所屬的突出在活塞腔10內的閥門活塞杆71c沒有受到工作活塞4的作用。在差動閥71的壓出的第一端部位置上,相應的進氣/排氣管Z1、2與所屬的分支管ZL1、2隔離開並經排氣孔73a排氣。
工作活塞4如果將差動閥71壓到虛線表示的第二端部位置,則壓縮空氣進入進氣/排氣管Z1、2,使得控制活塞82進入其軸向上的另一個端部位置,並且排氣孔73a被封閉。進氣/排氣管Z1、2在差動閥71的第一端部位置上起到排氣管的作用,該管在控制活塞82的兩側引入並且在控制缸81內處在不受控制活塞影響的位置上(圖3)。
控制活塞82通過其第一控制腔82b與連通主管路HL的控制孔81a以及控制孔81b之一連通,在控制孔81b中引入工作管路AL1、2中的一個。控制腔82b始終保持暢通。同時兩個控制腔82c中的一個將另一個控制孔81b與控制孔81c之一連通,在控制孔81c內通入的是排氣管EL,同時另外的第二控制腔82c不起作用,並且氣流被切斷。
通過上述方式,只要閥門活塞杆71c自由插到活塞腔10內,工作活塞4就離開其端部位置,並且使得滑閥控制裝置8實現換向;所屬的切換閥7將控制滑閥控制裝置8重新換向。
權利要求
1.壓縮空氣-活塞馬達,特別用於顏料噴射器、計量泵、油脂壓槍等裝置,包括一個工作活塞(4),該活塞位於活塞缸(1)內,通過一個滑閥控制裝置(8)使壓縮空氣作用在其兩個活塞面上,推動工作活塞(4)以及活塞杆(41)作往復振蕩運動,所述活塞杆軸向設置在缸蓋(2)和/或缸底(3)內,在所述缸蓋和/或缸底上各有一個用於壓縮空氣向活塞缸(1)內進氣或從活塞缸(1)內排氣的進氣/排氣口(26),其中的滑閥控制裝置(8)具有一個可在控制缸(81)內移動的控制活塞(82),並且在所述控制缸(81)內有控制孔(81a-c),該孔各有一個壓縮空氣的進氣/排氣管(Z1、2)與所述控制缸(81)連通,並受到控制活塞(82)的影響,本發明的特徵是,所述滑閥控制裝置(8)位於缸蓋(2)之內/之上或位於缸底(3)之內/之上,使得控制活塞(82)和工作活塞(4)的軸線(SA,HA)大致相互垂直布置。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壓縮空氣-活塞馬達,其特徵是,所述控制活塞(82)的軸線(SA)和所述工作活塞(4)的軸線(HA)隔開布置。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壓縮空氣-活塞馬達,各有一個壓縮空氣切換閥(7)設置在缸蓋(2)和缸底(3)上,該閥由工作活塞(4)操縱,並且該閥對滑閥控制裝置(8)進行切換,其中所述切換閥(7)具有一個向活塞缸(1)內突出的由壓縮空氣-活塞馬達的工作活塞(4)操縱的閥門活塞杆(71c),其特徵是,每個切換閥(7)均包括一個差動閥(71),該閥由較大活塞面上的第一閥門活塞(71a)和較小活塞面上的第二閥門活塞(71b)組成,所述活塞以固定的間隔(a)同心固定在閥門活塞杆(71c),其固定方式是,通過閥體內的一個分支管(ZL1,2)所產生的空氣壓力的作用,將差動閥(71)移動到一個第一端部位置,在該位置上其閥門活塞杆(71c)部分地伸到活塞缸(1)內。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壓縮空氣-活塞馬達,其特徵是,所述切換閥(7)與工作活塞(4)的軸線平行,並且在在缸蓋(2)和缸底(3)上有用於安裝差動閥(71)的圓柱形通孔(25,33)。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壓縮空氣-活塞馬達,其特徵是,所述圓柱形通孔(25,33)相對於活塞缸(1)被一個最好是彈性的封蓋(72)封閉,該封蓋被閥門活塞杆(71c)壓入,並且在壓縮空氣的作用下壓在第一閥門活塞(71a)上。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壓縮空氣-活塞馬達,其特徵是,所述圓柱形通孔(25,33)的另一端具有一個被螺塞(73)固定的螺紋套筒(74),在該套筒內是第二閥門活塞(71b),只要第一閥門活塞(71a)壓在封蓋(72)上,該活塞便將設在切換閥(7)內的進氣/排氣管(Z1、2)封閉。
7.如權利要求1至6中任何一項所述的壓縮空氣-活塞馬達,其特徵是,(a)所述控制缸(81)的周圍(U)至少各具有一個用於進氣/排氣管(Z1、2)的控制孔(81a-c)來自切換閥(7),一個主管路(HL)來自壓縮空氣源(Q),以及一個排氣管(EL)來自壓縮空氣-活塞馬達;(b)通過工作管路(AL1,2)與滑閥控制裝置(8)相連的壓縮空氣進氣/排氣口(26,34)在活塞缸(1)的工作活塞(4)的兩端分別通過一個切換閥(7)控制,該切換閥通過分支管(ZL1,2)經主管路(HL)與壓縮空氣源(Q)連通,並且影響通向控制缸(81)的進氣/排氣管(Z1、2)之一;(c)所述控制活塞(82)通過交替流經所述進氣/排氣管(Z1、2)的壓縮空氣可進行軸嚮往復振蕩運動;(d)所述控制活塞(82)上有控制室(82b,c),該控制室對控制孔(81a-c)施加影響,使得主管路(HL)交替與所述進氣/排氣口(26,34)之一連通,並且同時有一個排氣口(EL)與外界(U)連通;(e)所述分支管(ZL1,2)從主管路(HL)上引出,而且不能封閉。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壓縮空氣-活塞馬達,其特徵是,所述控制室(82b,c)的結構是,所述壓縮空氣源(Q)經主管路(HL)始終與所述進氣/排氣口(26)中的一個連通。
9.如權利要求7或8所述的壓縮空氣-活塞馬達,其特徵是,所述分支管(ZL2)經一個位於缸蓋(2)和缸底(3)之間的、位於活塞缸(1)之外的第一管段(RS1)引出。
10.如權利要求7至9中任何一項所述的壓縮空氣-活塞馬達,其特徵是,所述進氣/排氣口(26)的工作管路(AL1,2)經一個位於缸蓋(2)和缸底(3)之間的、位於活塞缸(1)之外的第二管段(RS2)引出。
11.如權利要求7至10中任何一項所述的壓縮空氣-活塞馬達,其特徵是,所述切換閥(7)之一的進氣/排氣管(Z2)與滑閥控制裝置(8)之間經一個位於缸蓋(2)和缸底(3)之間的、位於活塞缸(1)之外的第三管段(RS3)連通。
12.如權利要求1至11中任何一項所述的壓縮空氣-活塞馬達,其特徵是,所述控制缸(81)的端部被封蓋(83)封閉。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壓縮空氣-活塞馬達,其特徵是,所述控制活塞(82)的端部最好設置彈性擋塊(84),該擋塊可交替靠在封蓋(83)上。
14.如權利要求1至13中任何一項所述的壓縮空氣-活塞馬達,其特徵是,來自切換閥(7)的所述進氣/排氣管(Z1、2)在封蓋(83)旁匯合,其位置不受控制活塞(82)的影響。
15.如權利要求1至14中任何一項所述的壓縮空氣-活塞馬達,其特徵是,在所述控制活塞(82)上的第一控制室(82b)的兩邊個各有一個第二控制室(82c),並且交替與一個所屬的排氣口(EL)連通。
全文摘要
可攜式壓縮空氣-活塞馬達,特別用於顏料噴射器、計量泵、油脂壓槍等裝置,希望提供一個改進的結構,但同時允許在不增加許多開銷的條件下使工作活塞具有不同的行程。為此目的,本發明所述控制裝置設置在缸蓋內/缸蓋上或缸底內/缸底上,其軸線和主軸線垂直,所以更改行程時只需更換不同長度的活塞缸即可。另外還放棄了換向時所必須的、驅動工作活塞的切換閥上的復位彈簧。
文檔編號F01B25/00GK1203322SQ9810310
公開日1998年12月30日 申請日期1998年6月18日 優先權日1997年6月19日
發明者O·謝雷爾 申請人:威瓦·威爾赫姆·華格納股份有限兩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