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食品廢水處理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5-16 06:51:44 5
專利名稱:一種食品廢水處理系統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食品廢水處理系統;其包括分別設置在綠化覆土下方的格柵池、汙水調節池、混凝反應池、斜管沉澱池、中間水池、厭氧池、好氧池、接觸氧化池、平面膜生物反應池、清水池、汙泥池以及事故池,本實用新型設計合理,配置科學,成本低廉,佔地面積小、出水水質較好和運行穩定性高。
【專利說明】
一種食品廢水處理系統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食品廢水處理系統。
【背景技術】
[0002]目前,由於現在汙水處理排放標準越來越嚴格,食品廢水用一般廢水處理系統處理難達標。
[0003]傳統廢水處理系統的缺點:
[0004]1.由於沒有獨立的汙泥回流系統,從而不能培養出具有獨特功能的汙泥,難降解物質的降解率較低。
[0005]2.若要提高脫氮效率,必須加大內循環比,因而加大了運行費用。另外,內循環液來自曝氣池,含有一定的D0,難以保持理想的缺氧狀態,影響反硝化效果,脫氮率很難達到90%。
【實用新型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設計合理的食品廢水處理系統。
[0007]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所採取的技術方案是:
[0008]—種食品廢水處理系統,其包括分別設置在綠化覆土下方的格柵池、汙水調節池、混凝反應池、斜管沉澱池、中間水池、厭氧池、好氧池、接觸氧化池、平面膜生物反應池、清水池、汙泥池以及事故池;
[0009]還包括汙水慄站、汙泥濃縮刮泥機、進汙水管、第一汙水管、第二汙水管、第三汙水管、第四汙水管、出汙水管、緩衝汙水管、鼓風機、總風管、第一風管、第二風管、第三風管、第四風管、第五風管、第一排泥慄、第一進泥管、第一排泥管、第二排泥慄、第二進泥管、補泥管路以及第三排泥慄;
[0010]排除的汙水從進汙水管進入,進汙水管的出口與格柵池的進口連接,格柵池的右下端出口與汙水調節池連通,第一汙水管的進口設置在汙水調節池內腔下部,第一汙水管的出口設置在混凝反應池的上埠,混凝反應池的右上端出口與斜管沉澱池的左上端進口連接,斜管沉澱池的右上端出口與中間水池的左上端進口連通,第二汙水管的進口設置在中間水池的內腔下部,第二汙水管的出口設置在厭氧池的內腔下部,厭氧池的右端出口與好氧池的左端進口連接,好氧池的右端出口與接觸氧化池的左端進口連接,接觸氧化池的右上端出口通過第三汙水管與平面膜生物反應池的右端進口連接,平面膜生物反應池通過第四汙水管經汙水慄站後再通過管路與清水池連通,清水池的出口與出汙水管連通;
[0011 ]第一排泥慄設置在斜管沉澱池的內腔底部,第一排泥慄接第一進泥管,第一進泥管分兩路,一路通過第一排泥管接汙泥池,另一路通過補泥管路與好氧池上端進口連通;第二排泥慄設置在平面膜生物反應池的內腔底部,第二排泥慄接第二進泥管,第二進泥管分兩路,一路通過第一排泥管接汙泥池,另一路通過補泥管路與好氧池上端進口連通,在第二進泥管上依次設置有球閥與止回閥,汙泥池下端出口通過第三排泥慄接汙泥濃縮刮泥機;在第一進泥管上設置有球閥;
[0012]鼓風機接總風管,第一風管、第二風管、第三風管、第四風管以及第五風管並聯後與總風管連通;
[0013]第一風管的出風口設置在汙水調節池的底部,第一風管上設置有電磁閥;
[0014]第二風管的出風口設置在混凝反應池的底部,在第二風管上設置有止回閥;
[0015]第三風管與接汙泥濃縮刮泥機連通;
[0016]第四風管的出風口設置在平面膜生物反應池的底部,在第四風管上設置有流量計;
[0017]第五風管的出風口與設置在接觸氧化池的底部的爆氣盤連通;
[0018]在總風管上設置有電磁閥;
[0019]在混凝反應池的上埠設置有第一藥液管路;
[0020]在平面膜生物反應池的上埠設置有第二藥液管路;
[0021 ]在平面膜生物反應池內設置有反洗風機;
[0022]在好氧池與接觸氧化池內分別設置有反洗風機;
[0023]在汙水調節池中設置有液位開關;
[0024]事故池通過緩衝汙水管與汙水調節池連通;
[0025]在混凝反應池的進口與出口之間從左到右依次設置有上端開口的下擋板以及下端開口的上擋板,下擋板的下端與混凝反應池的底板密封連接,上擋板的上端與混凝反應池的頂板密封連接;
[0026]在斜管沉澱池的上端進口處設置有導流板;
[0027]在第二汙水管的出口上方設置有緩衝擋板網。
[0028]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在汙水慄站與清水池之間設置有壓力表。
[0029]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第一汙水管上依次設置有球閥、止回閥以及流量
i+o
[0030]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在第二汙水管上依次設置有球閥以及止回閥。
[0031]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在汙泥池內設置有液位開關。
[0032]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在事故池內設置有液位開關。
[0033]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格柵池、汙水調節池、混凝反應池、斜管沉澱池、中間水池、厭氧池、好氧池、接觸氧化池、平面膜生物反應池、清水池的上端檢修口分別高於綠化覆土。
[0034]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汙泥池的上端檢修口分別高於綠化覆土。
[0035]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事故池的上端檢修口分別高於綠化覆土。
[0036]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在混凝反應池內設置有PH酸鹼檢測儀。
[0037]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第一藥液管路為相互獨立的PAC溶液管路、NaOH溶液管路以及PAM溶液管路。
[0038]採用上述技術方案所產生的有益效果在於:
[0039]本實用新型通過各個處理池的檢修口高於綠化覆土,防止雨水或雜物進入處理池中,通過各個處理池設置綠化覆土下,節約空間;汙水依次通過格柵池、汙水調節池、混凝反應池、斜管沉澱池、中間水池、厭氧池、好氧池、接觸氧化池、平面膜生物反應池、汙水慄站以及清水池,實現物理沉澱,化學處理,無氧處理、有氧處理,微生物處理,實現全方位處理,提高水處理質量,採用好氧池、接觸氧化池、平面膜生物反應池、接觸氧化池汙泥濃度會更好些,相對的處理效率也要高些,需要的池體體積會更小,實現多次分池處理,極大的降低處理成本,提高處理速度;通過採用事故池,實現對大量汙水的緩衝處理,降低淨化處理的負擔,防止處理系統損害,滿足對緊急情況的要求;採用排泥慄實現通過相應處理池中汙泥的池的吸取,並對汙泥實現回收利用,從而滿足好氧池與接觸氧化池中好氧微生物的生存環境,通過汙泥濃縮刮泥機、汙泥濃縮離心機可以實現汙泥與水的分離,通過緩衝擋板網,降低水流速度,實現有機物的高效處理,降低水流流動的溶氧量,保證厭氧微生物的生存質量;通過液位開關對相應的處理池實時監測,定時處理,實現無人化操作,省時省力,通過PH酸鹼檢測儀調節NaOH溶液、PAC溶液或PAM溶液的進入量,通過鼓風機實現鼓風爆氣增氧,將鼓風出口設置在處理池的底部,提高溶氧量,通過電磁閥實現自動化控制,通過止回閥與球閥實現合理調配各個風管的通氣量;通過爆氣盤增加溶氧量,通過流量計實現實時監測,保證合理調配;通過第一排泥慄、第一進泥管、第一排泥管、第二排泥慄、第二進泥管、補泥管路以及第三排泥慄,實現對汙泥的合理調配與處理,通過反洗風機實現對相應處理池的清理,方便高效,降低勞動成本,提高清理質量,通過第一藥液管路與第二藥液管路實現遠程送藥。
[0040]本實用新型設計合理,配置科學,成本低廉,佔地面積小、出水水質較好和運行穩定性高,總的水力停留時間少於其他同類汙水處理系統;在厭氧(缺氧)、好氧交替運行條件下,絲狀菌不能大量增殖,無汙泥膨脹之虞,SVI值一般均小於;汙泥中含磷濃度高,具有很高的肥效;運行中勿需投藥,只用輕緩鼓氣攪拌,以不增加溶解氧為度,運行費用低。
【附圖說明】
[0041]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42]其中:1、綠化覆土;2、格柵池;3、汙水調節池;4、混凝反應池;5、斜管沉澱池;6、中間水池;7、厭氧池;8、好氧池;9、接觸氧化池;1、平面膜生物反應池;11、汙水慄站;12、清水池;13、汙泥池;14、事故池;15、汙泥濃縮刮泥機;16、進汙水管;17、第一汙水管;18、第二汙水管;19、緩衝擋板網;20、第三汙水管;21、第四汙水管;22、出汙水管;23、緩衝汙水管;24、液位開關;25、PH酸鹼檢測儀;26、鼓風機;27、總風管;28、第一風管;29、第二風管;30、第三風管;31、第四風管;32、第五風管;33、爆氣盤;34、流量計;35、第一排泥慄;36、第一進泥管;37、第一排泥管;38、第二排泥慄;39、第二進泥管;40、補泥管路;41、第三排泥慄;42、反洗風機;43、第一藥液管路;44、第二藥液管路。
【具體實施方式】
[0043]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其包括分別設置在綠化覆土I下方的格柵池2、汙水調節池
3、混凝反應池4、斜管沉澱池5、中間水池6、厭氧池7、好氧池8、接觸氧化池9、平面膜生物反應池1、清水池12、汙泥池13以及事故池14 ;
[0044]還包括汙水慄站11、汙泥濃縮刮泥機15、進汙水管16、第一汙水管17、第二汙水管18、第三汙水管20、第四汙水管21、出汙水管22、緩衝汙水管23、鼓風機26、總風管27、第一風管28、第二風管29、第三風管30、第四風管31、第五風管32、第一排泥慄35、第一進泥管36、第一排泥管37、第二排泥慄38、第二進泥管39、補泥管路40以及第三排泥慄41;
[0045]排除的汙水從進汙水管16進入,進汙水管16的出口與格柵池2的進口連接,格柵池2的右下端出口與汙水調節池(3連通,第一汙水管17的進口設置在汙水調節池3內腔下部,第一汙水管17的出口設置在混凝反應池4的上埠,混凝反應池4的右上端出口與斜管沉澱池5的左上端進口連接,斜管沉澱池5的右上端出口與中間水池6的左上端進口連通,第二汙水管18的進口設置在中間水池6的內腔下部,第二汙水管18的出口設置在厭氧池7的內腔下部,厭氧池7的右端出口與好氧池8的左端進口連接,好氧池8的右端出口與接觸氧化池9的左端進口連接,接觸氧化池9的右上端出口通過第三汙水管20與平面膜生物反應池10的右端進口連接,平面膜生物反應池10通過第四汙水管21經汙水慄站11後再通過管路與清水池12連通,清水池12的出口與出汙水管22連通;
[0046]第一排泥慄35設置在斜管沉澱池5的內腔底部,第一排泥慄35接第一進泥管36,第一進泥管36分兩路,一路通過第一排泥管37接汙泥池13,另一路通過補泥管路40與好氧池8上端進口連通;第二排泥慄38設置在平面膜生物反應池10的內腔底部,第二排泥慄38接第二進泥管39,第二進泥管39分兩路,一路通過第一排泥管37接汙泥池13,另一路通過補泥管路40與好氧池8上端進口連通,在第二進泥管39上依次設置有球閥與止回閥,汙泥池13下端出口通過第三排泥慄41接汙泥濃縮刮泥機15;在第一進泥管36上設置有球閥;
[0047]鼓風機26接總風管27,第一風管28、第二風管29、第三風管30、第四風管31以及第五風管32並聯後與總風管27連通;
[0048]第一風管28的出風口設置在汙水調節池3的底部,第一風管28上設置有電磁閥;
[0049]第二風管29的出風口設置在混凝反應池4的底部,在第二風管29上設置有止回閥;
[0050]第三風管30與接汙泥濃縮刮泥機15連通;
[0051]第四風管31的出風口設置在平面膜生物反應池10的底部,在第四風管31上設置有流量計34;
[0052]第五風管32的出風口與設置在接觸氧化池9的底部的爆氣盤33連通;
[0053]在總風管27上設置有電磁閥;
[0054]在混凝反應池4的上埠設置有第一藥液管路43;
[0055]在平面膜生物反應池10的上埠設置有第二藥液管路44;
[0056]在平面膜生物反應池10內設置有反洗風機42;
[0057]在好氧池8與接觸氧化池9內分別設置有反洗風機42;
[0058]在汙水調節池3中設置有液位開關24;
[0059]事故池14通過緩衝汙水管23與汙水調節池3連通;
[0060]在混凝反應池4的進口與出口之間從左到右依次設置有上端開口的下擋板以及下端開口的上擋板,下擋板的下端與混凝反應池4的底板密封連接,上擋板的上端與混凝反應池4的頂板密封連接;從而實現多回程設置,增加汙水折返路線,增加反應時間;在混凝反應池4可以通過第一藥液管路的相互獨立的三道管路分別添加NaOH溶液、PAC溶液或PAM溶液。
[0061]在斜管沉澱池5的上端進口處設置有導流板,從而減少汙水進入時對附著汙泥的衝擊,降低渾濁度,提高效率與處理質量。
[0062]在第二汙水管18的出口上方設置有緩衝擋板網19。
[0063]進一步,在汙水慄站11與清水池12之間設置有壓力表,保證處理系統的安全穩定。
[0064]進一步,第一汙水管17上依次設置有球閥、止回閥以及流量計34。
[0065]進一步,在第二汙水管18上依次設置有球閥以及止回閥。
[0066]進一步,在汙泥池13內設置有液位開關24。
[0067]進一步,在事故池14內設置有液位開關24。
[0068]進一步,格柵池2、汙水調節池3、混凝反應池4、斜管沉澱池5、中間水池6、厭氧池7、好氧池8、接觸氧化池9、平面膜生物反應池10、清水池12的上端檢修口分別高於綠化覆土 I。
[0069]進一步,汙泥池13的上端檢修口分別高於綠化覆土I。
[°07°]進一步,事故池14的上端檢修口分別高於綠化覆土I。
[0071 ]進一步,在混凝反應池4內設置有PH酸鹼檢測儀25。
[0072]本實用新型通過各個處理池的檢修口高於綠化覆土I,防止雨水或雜物進入處理池中,通過各個處理池設置綠化覆土I下,節約空間;汙水依次通過格柵池2、汙水調節池3、混凝反應池4、斜管沉澱池5、中間水池6、厭氧池7、好氧池8、接觸氧化池9、平面膜生物反應池10、汙水慄站11以及清水池12,實現物理沉澱,化學處理,無氧處理、有氧處理,微生物處理,實現全方位處理,提高水處理質量,採用好氧池8、接觸氧化池9、平面膜生物反應池10、接觸氧化池9汙泥濃度會更好些,相對的處理效率也要高些,需要的池體體積會更小,實現多次分池處理,極大的降低處理成本,提高處理速度;通過採用事故池14,實現對大量汙水的緩衝處理,降低淨化處理的負擔,防止處理系統損害,滿足對緊急情況的要求;採用排泥慄實現通過相應處理池中汙泥池13的吸取,並對汙泥實現回收利用,從而滿足好氧池8與接觸氧化池9中好氧微生物的生存環境,通過汙泥濃縮刮泥機15、汙泥濃縮離心機可以實現汙泥與水的分離,通過緩衝擋板網19,降低水流速度,實現有機物的高效處理,降低水流流動的溶氧量,保證厭氧微生物的生存質量;通過液位開關24對相應的處理池實時監測,定時處理,實現無人化操作,省時省力,通過PH酸鹼檢測儀25調節NaOH溶液、PAC溶液或PAM溶液的進入量,通過鼓風機26實現鼓風爆氣增氧,將鼓風出口設置在處理池的底部,提高溶氧量,通過電磁閥實現自動化控制,通過止回閥與球閥實現合理調配各個風管的通氣量;通過爆氣盤33增加溶氧量,通過流量計34實現實時監測,保證合理調配;通過第一排泥慄35、第一進泥管36、第一排泥管37、第二排泥慄38、第二進泥管39、補泥管路40以及第三排泥慄41,實現對汙泥的合理調配與處理,通過反洗風機42實現對相應處理池的清理,方便高效,降低勞動成本,提高清理質量,通過第一藥液管路43與第二藥液管路44實現遠程送藥。
[0073]本實用新型設計合理,配置科學,成本低廉,佔地面積小、出水水質較好和運行穩定性高,總的水力停留時間少於其他同類汙水處理系統;在厭氧(缺氧)、好氧交替運行條件下,絲狀菌不能大量增殖,無汙泥膨脹之虞,SVI值一般均小於100;汙泥中含磷濃度高,具有很高的肥效;運行中勿需投藥,只用輕緩鼓氣攪拌,以不增加溶解氧為度,運行費用低。
[0074]最後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儘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徵進行等同替換;作為本領域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多個技術方案進行組合是顯而易見的。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並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範圍。
【主權項】
1.一種食品廢水處理系統,其特徵在於:其包括分別設置在綠化覆土(I)下方的格柵池(2)、汙水調節池(3)、混凝反應池(4)、斜管沉澱池(5)、中間水池(6)、厭氧池(7)、好氧池(8)、接觸氧化池(9)、平面膜生物反應池(10)、清水池(12)、汙泥池(13)以及事故池(14); 還包括汙水慄站(U)、汙泥濃縮刮泥機(15)、進汙水管(16)、第一汙水管(17)、第二汙水管(18)、第三汙水管(20)、第四汙水管(21)、出汙水管(22)、緩衝汙水管(23)、鼓風機(26)、總風管(27)、第一風管(28)、第二風管(29)、第三風管(30)、第四風管(31)、第五風管(32)、第一排泥慄(35)、第一進泥管(36)、第一排泥管(37 )、第二排泥慄(38)、第二進泥管(39)、補泥管路(40)以及第三排泥慄(41); 排除的汙水從進汙水管(16)進入,進汙水管(16)的出口與格柵池(2)的進口連接,格柵池(2)的右下端出口與汙水調節池(3)連通,第一汙水管(17)的進口設置在汙水調節池(3)內腔下部,第一汙水管(17)的出口設置在混凝反應池(4)的上埠,混凝反應池(4)的右上端出口與斜管沉澱池(5)的左上端進口連接,斜管沉澱池(5)的右上端出口與中間水池(6)的左上端進口連通,第二汙水管(18)的進口設置在中間水池(6)的內腔下部,第二汙水管(18)的出口設置在厭氧池(7)的內腔下部,厭氧池(7)的右端出口與好氧池(8)的左端進口連接,好氧池(8)的右端出口與接觸氧化池(9)的左端進口連接,接觸氧化池(9)的右上端出口通過第三汙水管(20)與平面膜生物反應池(10)的右端進口連接,平面膜生物反應池(10)通過第四汙水管(21)經汙水慄站(11)後再通過管路與清水池(12)連通,清水池(12)的出口與出汙水管(22)連通;第一排泥慄(35)設置在斜管沉澱池(5)的內腔底部,第一排泥慄(35)接第一進泥管(36),第一進泥管(36)分兩路,一路通過第一排泥管(37)接汙泥池(13),另一路通過補泥管路(40)與好氧池(8)上端進口連通;第二排泥慄(38)設置在平面膜生物反應池(10)的內腔底部,第二排泥慄(38)接第二進泥管(39),第二進泥管(39)分兩路,一路通過第一排泥管(37)接汙泥池(13),另一路通過補泥管路(40)與好氧池(8)上端進口連通,在第二進泥管(39)上依次設置有球閥與止回閥,汙泥池(13)下端出口通過第三排泥慄(41)接汙泥濃縮刮泥機(15);在第一進泥管(36)上設置有球閥;鼓風機(26)接總風管(27),第一風管(28)、第二風管(29)、第三風管(30)、第四風管(31)以及第五風管(32)並聯後與總風管(27)連通,第一風管(28)的出風口設置在汙水調節池(3)的底部,第一風管(28)上設置有電磁閥;第二風管(29)的出風口設置在混凝反應池(4)的底部,在第二風管(29)上設置有止回閥; 第三風管(30)與接汙泥濃縮刮泥機(15)連通; 第四風管(31)的出風口設置在平面膜生物反應池(10)的底部,在第四風管(31)上設置有流量計(34); 第五風管(32)的出風口與設置在接觸氧化池(9)的底部的爆氣盤(33)連通; 在總風管(27)上設置有電磁閥,在混凝反應池(4)的上埠設置有第一藥液管路(43); 在平面膜生物反應池(10)的上埠設置有第二藥液管路(44); 在平面膜生物反應池(10)內設置有反洗風機(42); 在好氧池(8)與接觸氧化池(9)內分別設置有反洗風機(42); 在汙水調節池(3)中設置有液位開關(24); 事故池(14)通過緩衝汙水管(23)與汙水調節池(3)連通,在混凝反應池(4)的進口與出口之間從左到右依次設置有上端開口的下擋板以及下端開口的上擋板,下擋板的下端與混凝反應池(4)的底板密封連接,上擋板的上端與混凝反應池(4)的頂板密封連接; 在斜管沉澱池(5)的上端進口處設置有導流板,在第二汙水管(18)的出口上方設置有緩衝擋板網(19)。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食品廢水處理系統,其特徵在於:在汙水慄站(11)與清水池(12)之間設置有壓力表。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食品廢水處理系統,其特徵在於:第一汙水管(17)上依次設置有球閥、止回閥以及流量計(34)。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食品廢水處理系統,其特徵在於:在第二汙水管(18)上依次設置有球閥以及止回閥。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食品廢水處理系統,其特徵在於:在汙泥池(13)內設置有液位開關(24)。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食品廢水處理系統,其特徵在於:在事故池(14)內設置有液位開關(24)。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食品廢水處理系統,其特徵在於:格柵池(2)、汙水調節池(3)、混凝反應池(4)、斜管沉澱池(5)、中間水池(6)、厭氧池(7)、好氧池(8)、接觸氧化池(9)、平面膜生物反應池(10)、清水池(12)的上端檢修口分別高於綠化覆土 (I)。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食品廢水處理系統,其特徵在於:汙泥池(13)的上端檢修口分別高於綠化覆土(I)。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食品廢水處理系統,其特徵在於:事故池(14)的上端檢修口分別高於綠化覆土(I),在混凝反應池(4)內設置有PH酸鹼檢測儀(25)。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一種食品廢水處理系統,其特徵在於:第一藥液管路(43)為相互獨立的PAC溶液管路、NaOH溶液管路以及PAM溶液管路。
【文檔編號】C02F9/14GK205710312SQ201620371146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4月27日
【發明人】李英, 唐勇飛
【申請人】廣州博才環保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