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葉樹的三萜類活性部位及其製法和用途的製作方法
2023-04-22 21:09:11 6
專利名稱:銀葉樹的三萜類活性部位及其製法和用途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採用天然產物化學技術,從梧桐科銀葉樹屬真紅樹植物銀葉樹Heritiera littoralis D.中提取得到的三萜類活性部位,製備工藝及其用途。
背景技術:
以海洋天然產物研究為基礎,同時結合活性篩選從海洋生物中發現活性良好的先導化合物是創新藥物開發的源泉。目前國內外各研發單位及政府機構都非常重視天然來源的先導化合物的研究及其智慧財產權保護。
本發明涉及採用乙酸乙酯萃取、常壓矽膠柱層析法,從梧桐科銀葉樹屬真紅樹植物銀葉樹Heritiera littoralis D.中製備得到一個三萜類活性部位,該部位主要由7個三萜類化合物組成,即木栓酮(friedelin,I),蒲公英萜醇(taraxerol,II),29-羥甲基-木栓酮(29-hydroxymethyl-friedelin,III),齊墩果酸(oleanolicacid,IV),樺木酸(betulinic acid,V),3-羥基-30-去甲基-20-酮基-28-羽扇豆酸(3-hydroxy-30-nor-20-oxo-28-lupanoic acid,VI),3,4-開環木栓酮(3,4-secofriedelin,VII)。其中化合物III-VII為首次從銀葉樹屬植物中分離得到。該活性部位的抗老年痴呆症活性屬首次發現。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從梧桐科銀葉樹屬真紅樹植物銀葉樹Heritiera littoralis D.中提取得到的三萜類活性部位。
1、銀葉樹三萜類活性部位的主要化合物採用乙酸乙酯萃取、常壓矽膠柱層析法,從梧桐科銀葉樹屬真紅樹植物銀葉樹Heritiera littoralis D.中製備得到一個三萜類活性部位,該部位主要由7個三萜類化合物組成,這7個化合物分別是木栓酮,無色針晶,分子式為C30H50O;蒲公英萜醇,無色晶體,分子式為C30H50O;29-羥甲基-木栓酮,無色針晶,分子式為C30H50O2;齊墩果酸,無色針晶,分子式為C30H50O3;樺木酸,白色粉末,分子式為C30H51O3;3-羥基-30-去甲基-20-酮基-28-羽扇豆酸,白色粉末,分子式為C29H46O4;3,4-開環木栓酮白色粉末,分子式為C30H52O2,其中化合物III-VII為首次從銀葉樹屬植物中分離得到。
化合物III-VII結構式如下 結構鑑定(1)化合物III由EI-MS知此化合物的[M]+為442,結合13C NMR譜和DEPT譜給出其分子式C30H50O2。氫譜中,在δH0.70~1.50區域出現了7個典型的五環三萜的甲基單峰信號;δH3.23處有一個亞甲基信號,暗示此化合物中的一個甲基上的氫可能被羥基取代。碳譜中,和木栓酮的碳譜數據相比較,兩者的三萜骨架碳幾乎相同,只是有幾個碳信號不同δC25.8(一個甲基),δC27.8(一個亞甲基),δC29.7(一個亞甲基),δC33.1(一個季碳),δC41.9(一個次甲基),δC74.7(一個亞甲基),這些信號跟木栓酮的相比,表明該化合物多了一個羥基取代,而引起周圍一些相關碳的化學位移。通過化學位移的比較,結合EI-MS,推斷該化合物為29-羥甲基-木栓酮(29-hydroxymethyl-friedelin)。經CA檢索該化合物為首次從銀葉樹屬植物中分離得到。
(2)化合物IV由EI-MS知此化合物的[M]+為458,結合13C NMR譜和DEPT譜給出其分子式C30H50O3。氫譜中,在δH0.70~1.50區域出現了8個甲基的單峰信號,δH5.28處有一個烯氫信號,暗示此化合物含有一個不飽和雙鍵,從這些信號可推斷此化合物是一個典型的齊墩果烷型三萜。碳譜中,δC183.4表明該化合物含有一個羰基,δC143.6和δC122.6再次證實了此化合物含有一個雙鍵,δC79.1表明該化合物含有一個羥基。結合碳譜、氫譜數據,以及EI-MS可推斷該化合物為齊墩果酸(oleanolic acid)。齊墩果酸在很多植物中都分離得到,根據CA資料顯示,該化合物為首次從銀葉樹屬植物中分離得到。
(3)化合物V由EI-MS知此化合物的[M]+為456,結合13C NMR譜和DEPT譜給出其分子式C30H48O3。氫譜中,在δH0.75~1.80區域出現了6個甲基的單峰信號,δH4.91處有一個烯氫信號,從這些信號可推斷此化合物是一個典型的羽扇豆烷型三萜。碳譜中,δC179.0表明該化合物含有一個羰基,δC151.4和δC109.9顯示該化合物含有一個環外雙鍵,δC78.1表明該化合物含有一個羥基。結合碳譜、氫譜數據,以及EI-MS可推斷該化合物為樺木酸(betulinic acid)。樺木酸在很多陸生植物中都分離得到,根據CA資料顯示,該化合物為首次從銀葉樹屬植物中分離得到。
(4)化合物VI由EI-MS知此化合物的[M]+為458,結合13C NMR譜和DEPT譜給出其分子式C29H46O4。氫譜中,在δH0.70~1.50區域出現了6個甲基的單峰信號,δH2.18處有一個明顯的亞甲基信號。碳譜中,跟化合物V(樺木酸)相比較,發現二者比較相似,只是該化合物只顯示29個碳信號,其δC212.2暗示該化合物含有一個環外酮基,δC181.2表明該化合物含有一個羰基,δC79.0表明該化合物含有一個羥基,而環外雙鍵的信號消失,推測該化合物可能是降了一個碳的羽扇豆烷型三萜。通過二維核磁實驗證實,該化合物C-20位為一個環外酮基,其它碳骨架與樺木酸一致,由此引起一些相關碳的化學位移(見表1)。由EI-MS和碳譜、氫譜數據,以及相關二維核磁實驗推斷該化合物為3-羥基-30-去甲基-20-酮基-28-羽扇豆酸(3-hydroxy-30-nor-20-oxo-28-lupanoic acid),此化合物為首次從銀葉樹屬植物中分離得到。
(5)化合物VII由EI-MS知此化合物的[M]+為444,結合13C NMR譜和DEPT譜給出其分子式C30H52O2。氫譜中,在δH0.75~1.50區域出現了8個甲基的單峰信號,δH2.39處有一個明顯的亞甲基信號。碳譜中,與化合物I木栓酮相比較,發現二者比較相似,只是有些碳信號的化學位移發生了較大改變δC179.1表明該化合物含有一個羰基,δC7.60顯示的甲基信號暗示在木栓酮的3位酮基可能開環,致使23位木栓酮的典型甲基信號δC6.8向低場位移了0.8個ppm。根據DEPT譜,該化合物有12個亞甲基,3個次甲基信號,而木栓酮是11個亞甲基,4個次甲基信號,論證了該化合物在3位形成的開環結構。根據EI-MS,結合氫譜、碳譜數據及DEPT譜,可推斷該化合物為3,4-開環木栓酮(3,4-seco friedelin)。此化合物為首次從銀葉樹屬植物中分離得到。
2、銀葉樹三萜類活性部位的製備方法本發明所述的銀葉樹三萜類活性部位的製法,是以銀葉樹樹皮為原料,粉碎後用95%和50%乙醇各回流提取3次,減壓濃縮後得乙醇提取物。乙醇提取物用蒸餾水混懸,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減壓濃縮得各萃取部位。乙酸乙酯部位經矽膠柱層析、Sephadex LH-20柱層析得到各個化合物。具體步驟按照實施例。
3、銀葉樹三萜類活性部位的活性與用途本發明所述的該活性部位具有抗老年痴呆症、抗腫瘤及抗肝炎的作用。
實施例銀葉樹樹皮(10.0kg)烘乾(50~60℃)粉碎,95%、50%工業酒精回流提取(80℃)各3次,每次3小時,減壓濃縮,水浴風乾,分別得到幹膏1.1kg、1.2kg,再分別用1~2倍體積的蒸餾水混懸(超聲波勻碎),然後依次用石油醚(3次)、乙酸乙酯(5次)、正丁醇(5次)萃取,得到石油醚萃取物0.5g、0.2g,乙酸乙酯萃取物41g、23g,正丁醇萃取物200g、168g。銀葉樹樹皮的乙酸乙酯萃取合併部位(64g)經正相矽膠(100-200目)柱層析,氯仿-甲醇(CHCl3∶CH3OH=100∶0~99∶1~98∶2~40∶1~30∶1~20∶1~10∶1~5∶1~3∶1~2∶1~1∶1~0∶100)12個系統梯度洗脫,其中,流分Fr.5-6經重結晶(氯仿),得到化合物I;Fr.8-10經矽膠(200-300目)柱層析,石油醚∶乙酸乙酯(8∶1)洗脫及Sephadex LH-20(氯仿∶甲醇=1∶1)純化得化合物II、III、IV;Fr.11-14經矽膠(200-300目)柱層析,氯仿∶甲醇(10∶1)洗脫得化合物V;Fr.16-19經矽膠(200-300目)柱層析,氯仿∶甲醇(8.5∶1)洗脫及Sephadex LH-20(丙酮)純化得化合物VI、VII。
表1Table 113CNMR spectral data of compounds I-VII(125MHz)碳序號III IIIIV V VI VII1 22.3t38.2t 22.2t 38.4t 39.5t 38.6t 21.0t2 41.5t27.5t 41.5t 27.2t 28.3t 27.3t 37.4t3 213.1s 79.5d 213.1s 79.0d 78.1d 78.9d 179.1s4 58.2d39.4s 58.2d 38.7s 37.6s 38.8s 29.7t5 42.1s55.9d 42.1s 55.2d 56.8d 55.2d 39.1s6 41.3t19.2t 41.3t 18.3t 18.8t 18.2t 39.6t7 18.2t35.5t 18.2t 32.6t 34.8t 34.2t 18.1t8 53.1d39.2s 53.4d 38.8s 41.1s 40.6s 53.0d9 37.4s49.2d 37.4s 47.7d 51.9d 50.3d 37.4s1059.5d38.0s 59.5d 37.1s 37.5s 37.2s 59.8d1135.6t17.9t 35.6t 22.9t 21.2t 20.8t 35.3t1230.5t30.1t 30.6t 122.6d 26.1t 27.2t 30.2t1339.7s36.3s 39.9s 143.6s 39.5d 37.5d 38.9s1438.3s158.5s 38.2s 41.6s 42.9s 42.2s 37.8s1532.4t117.3d 32.7t 27.7t 31.2d 29.7t 32.3t1636.0t37.1t 35.8t 23.4t 32.9d 31.4t 36.0t1730.0s38.5s 30.5s 46.5s 47.8s 56.2s 30.0s1842.8d49.7d 41.9d 41.0d 50.7d 49.2d 42.8d1935.3t41.7t 29.7t 45.9t 48.7d 51.2d 35.2t2028.2s29.3s 33.1s 30.7s 151.4s 212.0s 28.2s2132.8t34.0t 27.8t 33.8t 30.3t 28.2t 32.9t2239.3t33.5t 39.9t 32.4t 38.6t 36.7t 39.3t236.8q 28.4q 6.8q 28.1q 26.1q 15.3q 7.6q2414.7q15.9q 14.7q 15.5q 16.4q 28.0q 19.4q2517.9q15.8q 17.9q 15.3q 16.4q 16.0q 17.9q2620.2q30.2q 20.8q 17.1q 16.3q 15.9q 20.2q2718.7q26.3q 18.2q 25.9q 14.9q 14.7q 18.8q2832.1q30.3q 32.1q 183.4s 179.0s 181.2q 32.1q2935.0q33.8q 74.7t 33.1q 109.9t 30.0q 35.0q3031.8q21.7q 25.8q 23.6q 19.5q 31.9q注化合物V(C5D5N),化合物I-IV、VI-VII(CDCl3)
權利要求
1.一種銀葉樹的三萜類活性部位,是從梧桐科銀葉樹屬真紅樹植物銀葉樹.中提取得到的三萜類活性部位,這個活性部位由7個三萜類化合物組成,這7個化合物分別是木栓酮,無色針晶,分子式為C30H50O;蒲公英萜醇,無色晶體,分子式為C30H50O;29-羥甲基-木栓酮,無色針晶,分子式為C30H50O2;齊墩果酸,無色針晶,分子式為C30H50O3;樺木酸,白色粉末,分子式為C30H51O3;3-羥基-30-去甲基-20-酮基-28-羽扇豆酸,白色粉末,分子式為C29H46O4;3,4-開環木栓酮白色粉末,分子式為C30H52O2,其特徵在於該活性部位,包括由其中化合物III-VII的化合物組成,化合物III-VII的結構式如下 IIIIV V R=CH2VI R=0 VII
2.一種製備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銀葉樹的三萜類活性部位的方法,其特徵在於該製法是利用色譜分離技術從梧桐科銀葉樹屬植物銀葉樹樹皮中,分離提取得到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三萜類活性部位,具體製法包括如下步驟以銀葉樹樹皮為原料,粉碎後用95%和50%乙醇各熱提取3次,減壓濃縮後得乙醇提取物;乙醇提取物用蒸餾水混懸,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減壓濃縮得各萃取部位;乙酸乙酯部位經矽膠柱層析、Sephadex LH-20柱層析得到各三萜類化合物。
3.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銀葉樹的三萜類活性部位的用途,其特徵在於該活性部位有抗老年痴呆、抗腫瘤及抗肝炎的作用。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從梧桐科(Sterculiaceae)銀葉樹屬(Heritiera)植物銀葉樹(Heritiera littoralis D.)中分離得到一個三萜類活性部位,及其製法和用途。本發明利用色譜分離技術從梧桐科銀葉樹屬植物銀葉樹中分離得到一個三萜類活性部位,該活性部位包括7個三萜類化合物,這7個化合物分別是木栓酮,蒲公英萜醇;29-羥甲基-木栓酮;齊墩果酸;樺木酸;3-羥基-30-去甲基-20-酮基-28-羽扇豆酸;3,4-開環木栓酮。其中化合物III-VII為首次從銀葉樹屬植物中分離得到。提供化合物III-VII的結構式。本發明所述的活性部位有抗老年痴呆症、抗腫瘤及抗肝炎的作用。
文檔編號A61P35/00GK1580071SQ20041002723
公開日2005年2月16日 申請日期2004年5月19日 優先權日2004年5月19日
發明者田豔, 張偲, 吳軍, 黃建設 申請人: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