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防盜標籤的下蓋自動放蓋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04-22 18:13:26 1

本實用新型涉及防盜標籤裝配設備,特別涉及一種防盜標籤的下蓋自動放蓋機構。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的防盜標籤一般包括上下蓋體,釘帽和防盜組件。如在2008年11月19日公開的中國專利號為CN201153000Y的實用新型專利公開的商品防盜扣,包括上下殼體、防盜報警組件和鎖緊裝置,通過將防盜報警組件和鎖緊裝置放置在上下扣合的殼體內,組成完整的防盜標籤。
但是,目前在防盜標籤的組裝中,由於受到蓋體的結構形態所制約,使用成型機組裝時,在防盜標籤各配件輸送的過程中,需要先人工將蓋體以固定方向排列,才能進行後續的組裝工序。這種組裝方式工作效率較低,在組裝時需要耗費較多人力,成本較高。一般的防盜標籤下蓋的外側面前端具有凸筋,下蓋內側面前端開有用於安裝釘帽的槽體,下蓋邊緣具有一圈凸起,凸起設有淺槽,使得上蓋和下蓋可以相互套合,槽體高度低於邊緣凸起高度。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防盜標籤的下蓋自動放蓋機構,這種防盜標籤的下蓋自動放蓋機構能夠對下蓋進行整理,確保在進行後續組裝工序時下蓋位置的正確,並將整理好的下蓋轉移到組裝模具上。採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防盜標籤的下蓋自動放蓋機構,包括轉移裝置、振動盤和至少一條出料軌,所述轉移裝置位於出料軌上方,所述出料軌連接振動盤,其特徵在於:所述轉移裝置包括安裝架、水平往復機構和至少一個吸取單元,所述吸取單元包括升降機構、吸取驅動機構、吸盤和頂針,所述水平往復機構安裝在安裝架上,所述升降機構安裝在水平往復機構上,所述吸取驅動機構安裝在升降機構上,所述吸盤和頂針分別安裝在吸取驅動機構上,並且吸盤和頂針均位於吸取驅動機構的下方、出料軌末端的上方。
上述結構,振動盤通過振動將下蓋送入出料軌中,吸取驅動機構驅動吸盤,吸住位於出料軌末端的下蓋,頂針支撐住下蓋內側面槽體,使下蓋保持平衡,經過水平往復機構和升降機構的運動,將下蓋放置在防盜標籤的組裝模具上。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所述振動盤與出料軌連接處設有檢測控制機構和移動機構,所述檢測控制機構位于振動盤末端上方,所述移動機構位於出料軌前端下方,所述檢測控制機構和出料軌分別連接移動機構,檢測控制機構檢測從振動盤進入出料軌的下蓋,同時控制移動機構移動出料軌,使得不同的出料軌分別與導軌對接,下蓋分別進入不同的出料軌中。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優選方案,所述移動機構為氣缸、液壓缸或者電機絲杆螺母驅動機構。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所述升降機構為氣缸、液壓缸或者電機絲杆螺母驅動機構。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優選方案,所述水平往復機構為氣缸、液壓缸或者電機絲杆螺母驅動機構。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優選方案,所述吸取驅動機構為氣缸、液壓缸或者電機絲杆螺母驅動機構。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所述振動盤包括振動盤體、螺旋臺階和導軌,所述螺旋臺階設置在振動盤體內部並自下至上延伸,所述導軌前端與螺旋臺階末端連接並延螺旋臺階外側壁延伸,所述出料軌的前端與導軌末端相連。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優選方案,所述導軌前部設有自內向外傾斜的斜面,所述斜面外側邊設有邊軌,所述邊軌寬度小於下蓋高度並大於下蓋邊緣凸起高度。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優選方案,所述導軌中部設有豎直面和卡位條,所述豎直面前端連接斜面後端,所述卡位條前端連接邊軌後端並沿豎直面延伸,並且卡位條位於豎直面外側,所述卡位條與豎直面的垂直距離小於下蓋高度並大於下蓋邊緣凸起高度。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優選方案,所述導軌中部設有傾斜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位於豎直面末端下方。
工作原理:振動盤體將下蓋沿螺旋臺階輸送到導軌上,由於導軌前部設有自內向外逐漸傾斜的斜面,斜面外側邊設有邊軌,在振動的作用下,下蓋經過導軌前部時,由於邊軌寬度小於下蓋高度並大於下蓋邊緣凸起高度,當下蓋內側面緊貼斜面時,下蓋輕易通過邊軌往前輸送;當下蓋外側面緊貼斜面時,下蓋由於存在凸筋導致無法穩定通過邊軌,掉落回振動盤體中,這樣,就使得沿導軌前部向前輸送的下蓋全部按內側面緊貼斜面排列;導軌中部設有豎直面和卡位條,卡位條與豎直面的垂直距離小於下蓋高度並大於下蓋邊緣凸起高度,使得下蓋在經過導軌中部時,下蓋能夠卡入卡位條與豎直面的空隙中,保持向前輸送的下蓋全部為前端朝上,當下蓋輸送到豎直面末端時,由於延伸部的作用,下蓋由前端朝上輸送逐漸變為前端朝前輸送;下蓋由導軌中部輸送到導軌後部時,由於失去了卡位條的支撐,下蓋由外側面朝外變為外側面朝下向前輸送。這樣,使得沿導軌後部向前輸送的下蓋全部按外側面朝下同時前端朝前排列。
本實用新型對照現有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產品能夠對防盜標籤下蓋進行整理,確保在進行後續組裝工序時下蓋位置的正確,並將整理好的下蓋依次吸取到組裝模具上,提升了防盜標籤組裝的工作效率,同時避免耗費較多的人力,降低了成本。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振動盤與出料軌連接處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下蓋正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下蓋後視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下蓋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本優選實施例中的一種防盜標籤的下蓋自動放蓋機構,包括轉移裝置1、振動盤2和三條出料軌3,所述轉移裝置1位於出料軌3上方,所述出料軌3連接振動盤2,所述轉移裝置1包括安裝架101、水平往復機構102和三個吸取單元103,所述吸取單元103包括升降機構1031、吸取驅動機構1032、吸盤1033和頂針1034,所述水平往復機構102、升降機構1031和吸取驅動機構1032分別為氣缸,所述水平往復機構102安裝在安裝架101上,所述升降機構1031安裝在水平往復機構102上,所述吸取驅動機構1032安裝在升降機構1031上,所述吸盤1033和頂針1034分別安裝在吸取驅動機構1032上,並且吸盤1033和頂針1034均位於吸取驅動機構1032的下方、出料軌3末端的上方。
如圖2所示,所述振動盤2和出料軌3連接處設有檢測控制機構4和移動機構5,所述移動機構5為氣缸,所述檢測控制機構4位于振動盤2末端上方,所述移動機構5位於出料軌3前端下方,所述檢測控制機構4和出料軌3分別連接移動機構5。
如圖3、圖4和圖5所示,下蓋的外側面前端具有凸筋6,下蓋內側面前端開有槽體7,下蓋邊緣具有一圈凸起8,槽體7高度低於邊緣凸起8高度。
如圖1所示,所述振動盤2包括振動盤體201、螺旋臺階202和導軌203,所述螺旋臺階202設置在振動盤體201內部並自下至上延伸,所述導軌203前端與螺旋臺階202末端連接並延螺旋臺階202外側壁延伸,所述出料軌3前端與導軌203末端相連。
所述導軌203前部設有自內向外傾斜的斜面2031,所述斜面2031外側邊設有邊軌2032,所述邊軌2032寬度小於下蓋高度並大於下蓋邊緣凸起8高度。
所述導軌203中部設有豎直面2033和卡位條2034,所述豎直面2033前端連接斜面2031,豎直面2033後端連接導軌後部前端,所述卡位條2034前端連接邊軌2032後端並沿導軌203中部延伸,卡位條2034位於豎直面2033外側,所述卡位條2034與豎直面2033的垂直距離小於下蓋高度並大於下蓋邊緣凸起8高度。
所述導軌203中部設有延伸部2035,所述延伸部2035位於豎直面2033末端下方,延伸部2035寬度略大於下蓋邊緣凸起8高度。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分為三個步驟:
首先,下蓋通過振動盤進行整理:振動盤體201將下蓋沿螺旋臺階202輸送至導軌203,下蓋在經過導軌前部的斜面2031時,內側面緊貼斜面2031時,下蓋輕易通過邊軌2032往前輸送;當下蓋外側面緊貼斜面2031時,下蓋由於存在凸筋6導致無法穩定通過邊軌2032,掉落回振動盤體201中;導軌中部設有豎直面2033和卡位條2034,卡位條2034與豎直面2033的垂直距離小於下蓋高度並大於下蓋邊緣凸起8高度,下蓋在經過導軌中部時,能夠卡入卡位條2034與豎直面2033的空隙中,保持向前輸送的下蓋全部為前端朝上,當下蓋輸送到豎直面2033末端時,由於延伸部2035的作用,下蓋由前端朝上輸送逐漸變為前端朝前輸送;下蓋由導軌中部輸送到導軌後部時,由於失去了卡位條2035的支撐,下蓋由外側面朝外變為外側面朝下向前輸送。
然後,下蓋由振動盤分別進入三條出料軌:檢測控制機構4通過檢測從振動盤進入出料軌3的下蓋,控制移動機構5移動出料軌3,使得下蓋分別進入三條出料軌3中。
最後,將整理好的下蓋轉移到組裝模具上:吸取驅動機構1032驅動吸盤1033,吸住位於出料軌3末端的下蓋,頂針1034支撐住下蓋內側面槽體7,使下蓋保持平衡,經過水平往復機構102和升降機構1031的運動,將下蓋放置在防盜標籤的組裝模具上。
實施例2
本實施例中的一種防盜標籤的下蓋自動放蓋機構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於:
所述水平往復機構102、升降機構1031、吸取驅動機構1032和移動機構5分別採用液壓缸。
實施例3
本實施例中的一種防盜標籤的下蓋自動放蓋機構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於:
所述水平往復機構102、升降機構1031、吸取驅動機構1032和移動機構5分別採用電機絲杆螺母驅動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