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屬於類芽孢桿菌屬的新菌株和通過使用這些菌株或其培養物防治植物病害的方法

2023-05-07 00:00:11

專利名稱:屬於類芽孢桿菌屬的新菌株和通過使用這些菌株或其培養物防治植物病害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屬於類芽孢桿菌屬的新菌株和使用這些菌株或其培養物防治植物病害。更具體地說,本發明涉及屬於類芽孢桿菌屬的菌株,其可以通過表現出在植物中誘導抗病性的活性而表現出對植物病害的防治作用,其中表現出在植物中誘導抗病性的活性是通過產生能夠在植物中誘導抗病性的物質產生的;並且更具體地說,本發明涉及屬於類芽孢桿菌屬的新菌株,諸如類芽孢桿菌屬BS-0048、類芽孢桿菌屬BS-0074、多粘類芽孢桿菌BS-0105和類芽孢桿菌屬BS-0277等;使用這些屬於類芽孢桿菌屬的菌株防治植物病害;和利用獲自屬於類芽孢桿菌屬的這些菌株的培養物的化合物的在植物中誘導抗病性的新活性防治植物病害。
背景技術:
在農業領域中,每種植物病害的發生均導致作物產量的顯著下降且因此防治植物病害是用於農業技術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作為防治病害的手段,例如有防治栽培環境、栽培抗病性栽培品種、通過施用農業和園藝殺真菌劑或殺細菌劑防治病害和通過使用有機物等對病害進行生物防治。其中,使用農業和園藝殺真菌劑或殺細菌劑防治病害是直接和最有效的。然而,對包括通過施用大量殺真菌劑或殺細菌劑直接防治病害的手段的巨大依賴性因諸如環境汙染和對環境生物的影響等問題而顯然不理想。
在這種情況下,已經研發了分別對致病性真菌和細菌具有特異性有效性,並且從選擇性毒性的角度來看具有極佳的殺真菌或殺細菌作用的農業和園藝殺真菌劑和殺細菌劑。然而,這類化學藥品的缺陷在於它們傾向於使致病性真菌或細菌產生化學藥品耐受性。就針對這一問題的對策而言,將多種在作用上不同的化學藥品作為其混合物或交替施用。
為了解決對這類農藥的過度依賴性的問題,通過使用一般存在於自然界中的微生物或天敵防治各種作物的植物病害或蟲害的方法近年來已經付諸實際應用並且防治系統已經得到改善。例如,專利文獻1中提出了應將諸如枯草芽孢桿菌(Bacillus subtilis)FR-2、多粘芽孢桿菌(Bacillus polymyxa)KT-8等的微生物細胞用作植物真菌感染的防治劑。這類防治劑的功效和種類還不充足並且需要優良的生物防治劑。
為了解決耐化學藥品的真菌和細菌出現的問題,認為最有效的是使用可以在植物中誘導抗病性的物質或微生物。
儘管迄今為止已經了解了能夠在植物中誘導抗病性的一定數量的物質,諸如水楊酸,但是其中僅有一些可以實際用作防治植物病害的化學藥品,諸如1,2,3-苯並噻唑-7-甲酸S-甲酯(通用名稱噻二唑素-S-甲基)和3-(2-丙烯氧基)-1,2-苯並異噻唑-1,1-二氧化物(通用名稱烯丙異噻唑)(非專利文獻3)。因此,這類物質並不令人滿意。
專利文獻2中描述了通過使用能夠在植物中誘導抗病性的細菌和有機質土壤改良劑賦予對植物病害的抗性。然而,這種方法並不令人滿意。
另一方面,專利文獻3中已經報導了由芽孢桿菌屬(Bacillus)KB-291產生的抗微生物活性物質KT-6291A(Fusaricidin A)防治各種植物病害。然而,已經揭示出專利文獻3中所述的抗微生物活性物質KT-6291A不僅對黃瓜細菌性黑枯病細菌(革蘭氏陰性菌)無活性,而且對其它革蘭氏陰性菌也沒有活性。專利文獻3沒有描述防治由革蘭氏陰性菌導致的植物病害的方法。此外,已經揭示出物質KT-6291A對黃瓜枯萎病真菌,即屬於鐮孢屬(Fusarium)的菌株無抗微生物活性。專利文獻3中描述了對幾種微生物具有抗微生物活性的其它物質,但未給出有關在植物中誘導抗病性的活性的任何信息。
類似地,非專利文獻4中揭示出抗微生物活性物質Fusaricidin A由多粘芽孢桿菌KT-8產生,但該物質對革蘭氏陰性菌無活性。
此外,非專利文獻5中揭示出Fusaricidin B等與Fusaricidin A共同由多粘芽孢桿菌KT-8產生,但對革蘭氏陰性菌也無活性。
專利文獻1JP-A-253827專利文獻2JP-A-2003-529539專利文獻3JP-A-2-275898非專利文獻1Plant Physiol.117,p.1333-1339(1998)非專利文獻2Brighton crop protection conference-pest disease-1996,8A-4,CGA2455704非專利文獻3Annu.Rev.Phytopathol.32,p.439-59(1994)非專利文獻4The Journal of Antibiotics VOL.49,No.2,p.129-135(1996)非專利文獻5The Journal of Antibiotics VOL.50,No.3,p.220-228(1997)發明內容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因此,本發明所要解決的問題在於提供可以表現出在植物中誘導抗病性的活性的屬於類芽孢桿菌屬的菌株,並且還提供能夠在植物中誘導抗病性的物質。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另一個問題在於提供用於植物病害的防治劑和使用上述菌株或物質防治植物病害的方法。
解決問題的手段鑑於上述情況,本發明人認真地研究以便找到用於防治植物病害的優良方法且由此發現某些細菌對植物病害具有極佳的防治作用,經對菌株進行形態和生理特徵試驗鑑定時,這些細菌屬於芽孢桿菌屬,而在對16S rDNA的核苷酸序列進行分析鑑定時,這些細菌屬於類芽孢桿菌屬。此外,顯而易見具有在植物中誘導抗病性的活性的化合物存在於上述屬於芽孢桿菌屬或類芽孢桿菌屬的某些細菌的培養物中。基於這些發現,實現了本發明。
因此,本發明涉及對植物病害具有防治作用的屬於類芽孢桿菌屬的新菌株。
此外,本發明涉及屬於類芽孢桿菌屬的菌株,它可以通過表現出在植物中誘導抗病性的活性而表現出對植物病害的防治作用,其中表現出在植物中誘導抗病性的活性是通過產生能夠在植物中誘導抗病性的物質產生的。
此外,本發明涉及含有上述屬於類芽孢桿菌屬的菌株的組合物。
此外,本發明涉及組合物,其含有獲自上述屬於類芽孢桿菌屬菌株的培養物的能夠在植物中誘導抗病性的物質之一或兩種或多種物質的組合。
此外,本發明涉及包括上述組合物的用於植物病害的防治劑。
此外,本發明涉及用於植物病害的防治劑,它含有至少一種選自具有如下結構的化合物1(Fusaricidin A)、化合物2(FusaricidinB)、化合物3和化合物4的化合物[式1] 化合物1(Fusaricidin A)[式2]
化合物2(Fusaricidin B)[式3] 化合物3[式4] 化合物4此外,本發明涉及用於防治植物病害的方法,其特徵在於通過將上述屬於類芽孢桿菌屬的菌株或用於植物病害的組合物或防治劑施用給植物來防止植物受到植物病原體的感染。
此外,本發明涉及具有上述結構式的新化合物3和4。
在本說明書中,術語「屬於類芽孢桿菌屬的菌株」意指在通過對菌株進行形態和生理特徵試驗鑑定時屬於芽孢桿菌屬而在對16S rDNA的核苷酸序列進行分析鑑定時屬於類芽孢桿菌屬的菌株。
本發明的優點本發明的屬於類芽孢桿菌屬的菌株可以通過表現出在植物中誘導抗病性的活性來防治由革蘭氏陰性菌(例如屬於假單胞菌屬的菌株)和屬於鐮孢屬(Fusarium)的菌株導致的植物病害。
此外,本發明發現的新微生物,即類芽孢桿菌屬BS-0048、類芽孢桿菌屬BS-0074、多粘類芽孢桿菌BS-0105和類芽孢桿菌屬BS-0277可以防治由革蘭氏陰性菌和屬於鐮孢屬的菌株導致的植物病害,而且還可以防治由常見的植物致病真菌,例如諸如屬於毛盤孢屬(Colletotrichum)的菌株和屬於病黴屬(Glomerella)的菌株這類各種致病真菌導致的植物病害。例如,在本文中,術語「類芽孢桿菌屬BS-0048」意指在通過對菌株進行形態和生理特徵試驗鑑定時可以稱作芽孢桿菌屬BS-0048而在對16S rDNA的鹼基序列進行分析鑑定時可以稱作類芽孢桿菌屬BS-0048的同一個菌株。術語「多粘類芽孢桿菌BS-0105」意指在通過對菌株進行形態和生理特徵試驗鑑定時屬於芽孢桿菌屬的可以稱作芽孢桿菌屬BS-0105而在對16S rDNA的鹼基序列進行分析鑑定時屬於類芽孢桿菌屬的多粘種的可以稱作多粘類芽孢桿菌BS-0105的同一個菌株。
此外,由屬於類芽孢桿菌屬的菌株產生的化合物1(FusaricidinA)、化合物2(Fusaricidin B)、化合物3和化合物4具有在植物中誘導抗病性的活性且因此具有防止植物受到植物病原體感染的能力,從而它們可以有效地防治植物病害。


圖1本發明新化合物3的質子核磁共振波譜(DMSO-d6)。
圖2本發明新化合物4的質子核磁共振波譜(DMSO-d6)。
實施本發明的最佳方式本發明提供了對植物病害具有防治作用的類芽孢桿菌屬的新菌株,並且本發明提供了屬於類芽孢桿菌屬的菌株,它們可以通過表現出在植物中誘導抗病性的活性而表現出對植物病害的防治作用,其中表現出在植物中誘導抗病性的活性是通過產生能夠在植物中誘導抗病性的物質產生的。作為本發明的能夠在植物中誘導抗病性的物質,例子為上述化合物1(Fusaricidin A)、化合物2(Fusaricidin B)、化合物3和化合物4。
本文所用的術語「在植物中誘導抗病性的活性」意指將所謂的「誘導的抗病性」賦予植物的活性。屬於類芽孢桿菌屬並且能夠產生具有這種活性的菌株和能夠誘導對植物病害的抗性的物質,諸如化合物1(Fusaricidin A)、化合物2(Fusaricidin B)、化合物3和化合物4可以防止植物受到植物病原體的感染。因此,它們通過表現出在植物中誘導抗病性的活性,而不表現出直接的抗微生物活性來防止植物受到植物病原體的感染,由此它們可以防治植物病害。
屬於類芽孢桿菌屬的這類菌株的具體實例為本發明發現的新菌株類芽孢桿菌屬BS-0048、類芽孢桿菌屬BS-0074、多粘類芽孢桿菌BS-0105和類芽孢桿菌屬BS-0277及其變體。作為變體,可以使用任何變體,只要它可以例如通過自發突變、物理原因(例如紫外線)或化學誘變劑(例如鹼性化合物)誘導,並且可以通過表現出本發明預期的功能,即通過產生能夠在植物中誘導抗病性的物質,例如至少一種選自化合物1(Fusaricidin A)、化合物2(Fusaricidin B)、化合物3和化合物4的化合物產生的在植物中誘導抗病性的活性而表現出對植物病害的防治作用。
作為用於本發明的屬於類芽孢桿菌屬的菌株,甚至可以使用在通過對菌株進行形態和生理特徵試驗鑑定時可以認為屬於芽孢桿菌屬的菌株,只要它們在通過對16S rDNA的鹼基序列進行分析鑑定時屬於類芽孢桿菌屬。
本發明的屬於類芽孢桿菌屬的菌株可以防治由革蘭氏陰性菌和屬於鐮孢屬的菌株導致的植物病害,通過經產生能夠在植物中誘導抗病性的物質而表現出在植物中誘導抗病性的活性來進行。此外,這類能夠在植物中誘導抗病性的物質,諸如上述化合物1(Fusaricidin A)、化合物2(Fusaricidin B)、化合物3和化合物4自身也可以通過表現出在植物中誘導抗病性的活性來防治由革蘭氏陰性菌和屬於鐮孢屬的菌株導致的植物病害。
作為由革蘭氏陰性菌導致的植物病害,例子為由屬於假單胞菌屬的菌株導致的植物病害。該植物病害的具體實例為葫蘆科植物的細菌性黑枯病,諸如甜瓜和黃瓜的細菌性黑枯病(丁香假單胞菌黃瓜致病變種(Pseudomonas syringae pv.lachrymans))和水稻葉鞘褐腐病(褐鞘假單胞菌(Pseudomonas fuscovaginae))。作為由屬於鐮孢屬的菌株導致的植物病害,例子為大麥、小麥、燕麥和黑麥的赤黴病(禾穀鐮孢(Fusarium graminearum)、燕麥鐮孢(Fusariumavenaceum)、大刀鐮孢(Fusarium culmorum));黃瓜枯萎病(Fusariumoxysporum f.sp.cucumerium);甜瓜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f.sp.melonis);和番茄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 f.sp.lycopersici)。
本發明的屬於類芽孢桿菌屬的菌株,諸如新菌株類芽孢桿菌屬BS-0048、類芽孢桿菌屬BS-0074、多粘類芽孢桿菌BS-0105和類芽孢桿菌屬BS-0277可以防治由革蘭氏陰性菌和屬於鐮孢屬的菌株導致的以上舉例說明的植物病害,並且還可以防治由常見的植物致病真菌,例如諸如屬於毛盤孢屬的菌株或屬於病黴屬的菌株這類各種致病真菌導致的植物病害。由屬於毛盤孢屬的菌株導致的植物病害包括例如葫蘆科植物的炭疽病,諸如黃瓜炭疽病(Colletotrichum orbiculare)和草莓炭疽病(Colletotrichum acutatum)。由屬於病黴屬的菌株導致的植物病害包括例如葡萄炭疽病(蘋果枯腐病黴(Glomerellacingulata))和草莓炭疽病(蘋果枯腐病黴)。
本發明的屬於類芽孢桿菌屬的菌株還可以有效地對抗除以上舉例說明的植物病害以外的植物病害,諸如各種作物的灰黴病(灰色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和菌核病)(油菜核盤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稻瘟病(Puricularia oryzae)、水稻紋枯病(Thanatephorus cucumeris)和水稻胡麻斑病(宮部旋孢黴(cochilobolus miyabeanus));蘋果黑星病(蘋果黑星菌(Venturiainaequalis))、蘋果輪斑病(蘋果火星病鏈格孢(Alternaria mali))和蘋果腐爛病(Valsa ceratosperma);梨黑斑病(菊池鏈格孢(Alternaria kikuchiana))和梨黑星病(Venturia nashicola);柑桔樹脂病(Diaporthe citri)、柑桔青黴病(義大利青黴(Penicillium italicum))和柑桔潰瘍(野油菜黃單胞菌柑橘病原變種(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itri));桃擬莖點黴病(擬莖點黴屬菌種)和桃褐腐病(Monilina fructicola);日本柿子的炭疽病(柿盤圓孢(Gloeosporium kaki))和角斑病(柿尾孢(Cerosporakaki));大麥、小麥、燕麥和黑麥的白粉病(禾白粉菌(Erysiphegraminis))、銹病(Pucciniagraminis,P.striformis,P.recondita)、散黑穗病(裸黑粉菌(Ustilago nuda))和赤黴病(玉蜀赤黴(Gibberella zeae)、Monographella nivalis);黃瓜的白粉病(Sphaerotheca cucurbitae)、蔓枯病(Dihymella bryoniae)和霜黴病(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番茄葉黴病(FulVia Fulva);茄子的黃萎病(大麗花輪枝孢(Verticillium dahliae))、褐腐病(辣椒疫黴(Phytophthora capsici))和青枯病(Ralstoniasolanacearum);菸草褐斑病(互格鏈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甜菜葉斑病(甜菜尾孢(Cercospora beticola));馬鈴薯晚疫(蔓延疫黴(Phytophthora infestans));大豆紫斑病(Cercosporakikuchii);大白蘿蔔霜黴病(芸苔霜黴(Pernospora brassicae));菠菜霜黴病(菠菜霜黴(Peronospora spinaciae));萵苣的細菌性黑枯病(野油菜黃單胞菌葡萄蔓致病變種(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vitians))和軟腐病(胡蘿蔔軟腐歐文氏菌胡蘿蔔軟腐軟腐變種(Erwinia 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甘藍黑腐病(野油菜黃單胞菌野油菜致病變種(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ampestris));十字花科(cruciferae)蔬菜的根腫病(甘藍根腫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各種作物的白絹病(腐黴屬菌種);果樹的紫紋羽病(Helicobasidium mompa);草坪的大斑點(largepatch)(茄屬絲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和彎孢葉枯病(彎孢屬菌種)等。
此外,本發明的屬於類芽孢桿菌屬的菌株和本發明的能夠在植物中誘導抗病性的物質,諸如上述化合物1(Fusaricidin A)、化合物2(Fusaricidin B)、化合物3和化合物4自身也可以表現出在植物中誘導抗病性的活性且因此防止植物受到植物病原體的感染。作為植物病原體,不僅以上舉例說明的各種細菌和真菌,而且病毒都可以作為例子。
作為真菌,有能夠導致如下植物病害的真菌各種作物的灰黴病(灰色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和菌核病(油菜核盤菌);稻瘟病(Puricularia oryzae)、水稻紋枯病(Thanatephorus cucumeris)和水稻胡麻斑病(宮部旋孢黴);蘋果的黑星病(蘋果黑星菌)、輪斑病(蘋果火星病鏈格孢)和腐爛病(Valsa ceratosperma);梨的黑斑病(菊池鏈格孢)和黑星病(Venturia nashicola);柑桔的樹脂病(Diaporthe citri)和青黴病(義大利青黴);桃的擬莖點黴病(擬莖點黴屬菌種)和褐腐病(Monilina fructicola);日本柿子的炭疽病(柿盤圓孢)和角斑病(柿尾孢);葡萄炭疽病(蘋果枯腐病黴);大麥、小麥、燕麥和黑麥的白粉病(禾白粉菌)、銹病(禾柄鏽菌(Pucciniagraminis),條形柄鏽菌(P.striformis),隱匿柄鏽菌(P.recondita))、散黑穗病(裸黑粉菌)和赤黴病(Monographellanivalis);黃瓜的白粉病(Sphaerotheca cucurbitae)、蔓枯病(Dihymella bryoniae)、炭疽病(Colletotrichum orbiculare)和霜黴病(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番茄葉黴病(Fulvia Fulva);茄子的黃萎病(大麗花輪枝孢)和褐腐病(辣椒疫黴);菸草褐斑病(互格鏈格孢);甜菜葉斑病(甜菜尾孢);馬鈴薯晚疫(蔓延疫黴);大豆紫斑病(Cercospora kikuchii);大白蘿蔔霜黴病(芸苔霜黴);菠菜霜黴病(菠菜霜黴);十字花科蔬菜的根腫病(甘藍根腫菌);各種作物的白絹病(腐黴屬菌種);果樹的紫紋羽病(桑卷旋擔子菌(Helicobasidium mompa));草坪的大斑點(茄屬絲核菌(Rhizoctoniasolani))和彎孢葉枯病(彎孢屬菌種)等。
除以上舉例說明的真菌外,作為細菌,例子還有能夠導致如下植物病害的細菌柑桔潰瘍(野油菜黃單胞菌柑橘病原變種;茄青枯病(Ralstonia Solanacearum);萵苣的細菌性黑枯病(野油菜黃單胞菌葡萄蔓致病變種(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vitians)和軟腐病(胡蘿蔔軟腐歐文氏菌胡蘿蔔軟腐軟腐變種;和甘藍黑腐病(野油菜黃單胞菌野油菜致病變種)。
作為病毒,例子有能夠導致如下植物病害的病毒黃瓜花葉病(黃瓜花葉病毒、西瓜花葉病2馬鈴薯Y病毒、西葫蘆黃色花葉病馬鈴薯Y病毒);番茄病毒病(菸草壞死病毒);草莓病毒病(草莓皺葉病質型彈狀病毒、草莓潛伏C病毒、大豆矮縮黃症病毒、草莓假輕度黃邊病香石竹潛病毒、草莓沿脈變色花椰菜花葉病毒、菸草花葉病毒、菸草壞死病毒);甘藍花葉病(花椰菜花葉病毒、黃瓜花葉病毒、蘿蔔花葉病馬鈴薯Y病毒);大豆病毒病(南方豆花葉病毒、花生矮化黃瓜花葉病毒、豆花葉病馬鈴薯Y病毒、蠶豆萎蔫病毒)和馬鈴薯卷葉病(馬鈴薯卷葉病大麥黃矮病毒)。
當將本發明的屬於類芽孢桿菌屬的菌株用於防治植物病害時,通常可以使用屬於類芽孢桿菌屬的菌株的孢子、營養細胞、完整培養物等。可以由通過用常規方法培養屬於類芽孢桿菌屬的菌株獲得的培養物製備它們。例如,通過對完整培養物按照原狀進行冷凍乾燥可以將所得完整培養物製備成完整培養物的粉末。例如,可以通過下列步驟將營養細胞製備成細胞沉澱在培養後離心整個培養物以除去汙染物,進一步離心所得上清液且然後洗滌沉澱的細胞。此外,例如,可以通過將以上獲得的細胞沉澱懸浮於蒸餾水中並且冷凍乾燥所得混懸液將孢子製備成凍幹孢子粉。
儘管用於本發明的屬於類芽孢桿菌屬的菌株通常為活細胞,但是它們可以是通過熱處理等殺死的細胞。如上所述,在本文中提及的活細胞包括獲自培養物的活細胞、獲自活細胞的乾燥細胞、通過常規方法,諸如過濾、離心等從培養物中分離的細胞和在分離和收集後乾燥的細胞。
通過用於常見細菌的常規培養方法培養屬於類芽孢桿菌屬的菌株,諸如類芽孢桿菌屬BS-0048、類芽孢桿菌屬BS-0074、多粘類芽孢桿菌BS-0105和類芽孢桿菌屬BS-0277。可以使用每種可能的方法培養它們,諸如固體培養或液體培養(例如試管振搖培養、往復式振搖培養、旋轉式振搖培養、小型發酵罐培養或罐培養)。作為培養基,可以使用各種碳源、氮源、有機鹽和無機鹽的適當組合。一般而言,碳源包括例如葡萄糖、澱粉、甘油、糊精、蔗糖和動物和植物油。有機氮源包括例如酵母提取物、大豆粉、玉米漿、小麥胚、肉膏和腖。無機氮源包括例如硝酸鈉、硝酸銨、硫酸銨和乙酸銨。有機鹽和無機鹽包括例如乙酸鹽,諸如乙酸鈉等;碳酸鹽,諸如碳酸鈣、碳酸鈉等;氯化物,諸如氯化鈉、氯化鉀等;磷酸鹽,諸如磷酸二氫鉀、磷酸氫二鈉等;和硫酸鹽,諸如硫酸亞鐵、硫酸鋅、硫酸銅等。儘管培養溫度可以根據微生物生長的情況而適當改變,但是優選在20℃-40℃的範圍。通常在需氧條件下進行培養。特別地,當在小型發酵罐或培養罐中進行時,在導入無菌氣體的同時進行培養。對用於培養的方法和條件並無特別限制,只要可以使微生物生長即可。
作為能夠在植物中誘導抗病性的物質用於本發明的化合物1(Fusaricidin A)和化合物2(Fusaricidin B)可以獲自本發明所發現的屬於類芽孢桿菌屬的新菌株(例如類芽孢桿菌屬BS-0048、類芽孢桿菌屬BS-0074、多粘類芽孢桿菌BS-0105和類芽孢桿菌屬BS-0277)或屬於芽孢桿菌屬的已知產生上述化合物的菌株,諸如芽孢桿菌屬KB-291(JP-A-2-275898)或多粘芽孢桿菌KT-8(The Journalof Antibiotics VOL.49,No.2,p.129-135(1996);The Journal ofAntibiotics VOL.50,No.3,p.220-228(1997))的培養物。化合物3和化合物4可以獲自本發明所發現的屬於類芽孢桿菌屬的新菌株的培養物。具體地,這類菌株通過常規方法培養並且可以通過上述參考文獻中所述的方法或常規純化方法的組合從所得培養肉湯中獲得上述化合物。例如,可以通過用丁醇、乙酸乙酯等提取培養肉湯並且對提取溶液進行高效液相色譜獲得上述化合物。
可以在不添加任何其它成分的情況下按照原狀使用用於防治本發明中的植物病害的屬於類芽孢桿菌屬的菌株或能夠誘導對植物病害的抗性的物質,諸如化合物1(Fusaricidin A)、化合物2(FusaricidinB)、化合物3和化合物4。如果必要,可以使用通過將上述菌株或物質與各種載體之任一種,諸如固體載體或液體載體混合製備的組合物或通過經添加製劑用輔助劑,諸如添加劑將所述的菌株或物質製備成可溼性粉末、可溶性濃縮物、混懸液、粒劑、粉劑、微囊、糊劑等獲得的製劑。
這類製劑含有本發明的屬於類芽孢桿菌屬的菌株,其含量通常約為0.1%-99%重量(細菌重量為溼重)。該製劑優選含有約103-約1011個菌落形成單位(下文簡稱為CFU)/g製劑的量的本發明的類芽孢桿菌屬的菌株。當使用類芽孢桿菌屬的菌株的孢子、營養細胞或完整培養物時,該製劑優選含有約103-1011CFU/g製劑的量或通常約為0.1%-99%重量(溼重)的量的孢子、營養細胞或完整培養物。就能夠在植物中誘導抗病性的物質而言,所述的製劑優選含有0.1%-99%重量的至少一種選自化合物1(Fusaricidin A)、化合物2(FusaricidinB)、化合物3和化合物4的化合物。
用於製劑中的固體載體包括例如礦物粉(例如高嶺土、粘土、膨潤土、硅藻土、合成水合二氧化矽、滑石粉、石英、蛭石和珍珠巖)、無機鹽(例如硫酸銨、磷酸銨、硝酸銨、尿素和氯化銨)、有機粉(小麥粉、大豆粉、麥麩、幾丁質、米糠、脫脂奶粉和全脂奶粉)、活性炭和碳酸鈣。液體載體包括例如水、甘油、植物油(例如大豆油和菜籽油)、液體動物油(例如魚油)、乙二醇、聚(乙二醇)類、丙二醇和聚(丙二醇)類。
用於製劑的輔助劑包括例如防凍劑,諸如酪蛋白、明膠;多糖類(例如澱粉、阿拉伯樹膠、纖維素衍生物和藻酸);木質素衍生物;膨潤土;糖類;植物油;礦物油;合成水溶性聚合物(例如聚(乙烯醇)類、聚(丙烯酸)類)、丙二醇、乙二醇等;消泡劑,諸如矽氧烷類化合物;和增稠劑,諸如天然多糖類(例如黃原膠);無機物質(例如鋁和膨潤土);合成水溶性聚合物(例如聚(丙烯酸)類)。
製劑可以與殺蟲劑、殺線蟲劑、殺蟎劑、殺真菌劑、殺細菌劑、除草劑、植物生長調節劑、展著劑、肥料、微生物材料、土壤改良劑等混合使用或可以不與它們混合而與它們一起使用。
在按照本發明防治植物病害的過程中,所用的類芽孢桿菌屬的菌株的活性組分的施用劑量(溼重)通常約為0.1g-約10000g,優選約10g-約1000g/10公畝。當在用水稀釋後使用可溼性粉末、混懸液、微囊等時,施用時的細胞濃度通常為約103CFU/mL-約1011CFU/mL,優選約105CFU/mL-約109CFU/mL。可以按照原狀施用粒劑、粉劑、糊劑等,此時它們為不經稀釋的這類製劑的形式。
當使用類芽孢桿菌屬的菌株的孢子、營養細胞或完整培養物時,其施用劑量優選為約0.1g-約10000g(溼重)/10公畝。當在用水稀釋後使用孢子或營養細胞時,其施用時的細胞濃度優選為約103CFU/mL-約1010CFU/mL。能夠在植物中誘導抗病性的物質的施用劑量優選約為0.001g-10000g/10公畝。當在用水稀釋後使用至少一種選自化合物1(Fusaricidin A)、化合物2(Fusaricidin B)、化合物3和化合物4的化合物時,其施用時的濃度優選為0.1-1000μg/mL。
在按照本發明防治植物病害的過程中,優選將本發明的類芽孢桿菌屬的菌株或能夠在植物中誘導抗病性的物質施用於植物的柄和葉、生根區和/或種子。為了實際施用所述的菌株或物質,例如,存在常規的方法,諸如將粒劑施用於植物基部或土壤的方法和將稀釋液體或未稀釋的液體施用於植物基部或土壤的方法。除這些方法外,例如,還可以採用與用於防治地面以上的部分中的病害相同的噴霧方法;用本發明的類芽孢桿菌屬的菌株或能夠在植物中誘導抗病性的物質各自或其與固體載體、稱作粘合劑的膠粘劑等的混合物塗漬植物種子或將植物種子浸入其中的方法;與肥料、土壤改良劑、堆肥等混合或與它們一起,但不與之混合施用所述菌株或物質的方法;和使用通過使本發明類芽孢桿菌屬的菌株或能夠在植物中誘導抗病性的物質吸附在固體載體上和不向其中添加有機營養物(例如米糠、麥芽汁和胺基酸)、肥料成分等獲得的微生物材料的方法。
這類製劑的施用劑量和施用濃度均根據諸如製劑的種類、施用時間、施用部位、施用方法、耕種法、作物的種類、植物病害的種類、損害的程度等條件的不同而改變,並且可以增加或降低,而與上述範圍無關。
具體實施例方式
使用下列的細菌分離實施例、生產實施例、製劑實施例、試驗實施例、培養實施例、提取實施例、純化實施例、製備實施例和評價實施例來更詳細地解釋按照本發明對植物病害的防治,但本發明並不限於這些操作實施例。
細菌分離實施例1新菌株類芽孢桿菌屬BS-0048、類芽孢桿菌屬BS-0074、多粘類芽孢桿菌BS-0105和類芽孢桿菌屬BS-0277的分離和鑑定(1)菌株的分離從整個日本的不同地點的耕作用地中採集番茄、茄子、青椒、黃瓜、甜瓜、菠菜、草莓、大白蘿蔔、山藥的生根區土壤和根。在含有90mL滅菌水的加蓋玻璃瓶中放入10g生根區土壤和根並且進行超聲處理或搖動處理。適當稀釋所得混懸液並且將1mL稀釋液與清蛋白瓊脂培養基(卵清蛋白0.25g、D-葡萄糖1g、磷酸二鉀0.5g、硫酸鎂0.2、微量硫酸鐵(III)、蒸餾水1L,pH6.8-7.0)混合併稀釋,隨後在30℃下培養5-10天。分離由此形成的菌落。
(2)通過形態和生理特徵試驗鑑定菌株本文例示的菌株為分離自番茄耕種土壤、山藥耕種土壤和有機連續施用土壤的微生物並且命名為BS-0048菌株、BS-0074菌株、BS-0105菌株和BS-0277菌株作為菌株代碼。下表1中顯示了對BS-0048菌株、BS-0074菌株、BS-0105菌株和BS-0277菌株的形態和生理特徵試驗的結果。
表1對BS-0048菌株、BS-0074菌株、BS-0105菌株和BS-0277菌株的形態和生理特徵試驗的結果

儘管BS-0048菌株和BS-0277菌株與多粘芽孢桿菌具有最高相似性,但是將它們各自判斷為新的菌株,因為它們在V-P反應性方面不同於多粘類芽孢桿菌。儘管BS-0105菌株與多粘芽孢桿菌或浸麻芽孢桿菌(B.macerans)相似,但是它在V-P反應性和酪蛋白利用方面不同於這些菌株。使用BioLOG鑑定儀器鑑定的結果表明BS-0105菌株相當於浸麻芽孢桿菌和多粘芽孢桿菌,但是將BS-0105菌株判斷為新的菌株,因為它與浸麻芽孢桿菌和多粘芽孢桿菌具有低相似性。儘管BS-0074菌株與Bacillus halodurans具有稍高的相似性,但是將其判斷為新的菌株,因為在BS-0074與B.halodurans之間在利用方面存在幾種差異。
作為上述形態和生理特徵試驗的結果,將所有分離自番茄耕種土壤、山藥耕種土壤或有機連續施用耕種土壤的所有BS-0048菌株、BS-0074菌株、BS-0105菌株和BS-0277菌株鑑定為芽孢桿菌屬菌種,並且將它們保藏在如下的用於專利目的的生物保藏中心(PatentedOrganism Deposition Center)(IPOD),Industrial TechnologyGeneral Reasearch Institute(Independent AdministrationCorporation)將BS-0048菌株保藏為芽孢桿菌屬BS-0048(保藏日期2004年6月18日;保藏號FERM P-20085);將BS-0074菌株保藏為芽孢桿菌屬BS-0074(保藏日期2004年6月18日;保藏號FERM P-20086);將BS-0105菌株保藏為芽孢桿菌屬BS-0105(保藏日期2004年6月18日;保藏號FERM P-20087);並且將BS-0277菌株保藏為芽孢桿菌屬BS-0277(保藏日期2004年6月18日;保藏號FERM P-20088)。
(3)通過16S rDNA鹼基序列分析的鑑定測定芽孢桿菌屬BS-0105菌株的16S rDNA(16S rDNA基因)的鹼基序列(約1500bp)並且在細菌模式菌株資料庫和GenBank/DDBJ/EMBL中查詢測定的鹼基序列的同源性。作為結果,芽孢桿菌屬BS-0105菌株的16S rDNA的鹼基序列與多粘類芽孢桿菌的16S rDNA具有最高同源性,同源性百分比為98.7%。通過製備分子種系發育樹進行分子種系發育分析,且作為結果,認為BS-0105菌株極為可能與多粘類芽孢桿菌密切相關。此外,通過使用雜交將BS-0105菌株和多粘類芽孢桿菌的模式菌株進行DNA-DNA同源性值比較,發現BS-0105菌株與所述模式菌株具有的同源性百分比為70%或70%以上。
基於上述事實,將芽孢桿菌屬BS-0105菌株鑑定為多粘類芽孢桿菌,不過,使用BioLOG鑑定儀器鑑定的結果僅表現出低同源性。因此,將芽孢桿菌屬BS-0105菌株命名為多粘類芽孢桿菌BS-0105。
測定芽孢桿菌屬BS-0048菌株、BS-0074菌株和BS-0277菌株各自的16S rDNA(16S rDNA基因)的鹼基序列(約500bp)並且在細菌模式菌株資料庫和GenBank/DDBJ/EMBL中查詢測定的鹼基序列的同源性。作為結果,芽孢桿菌屬BS-0048菌株和BS-0277菌株各自的16SrDNA的鹼基序列與多粘類芽孢桿菌的16S rDNA具有最高同源性,同源性百分比分別為98.5%和97.5%。芽孢桿菌屬BS-0074菌株的16SrDNA的鹼基序列與多粘類芽孢桿菌的16S rDNA具有最高同源性,同源性百分比為98.4%。無論用哪個資料庫檢索同源性,與芽孢桿菌屬BS-0048菌株、BS-0074菌株和BS-0277菌株各自具有較高同源性的30種高等級菌株的16S rDNA均來源於類芽孢桿菌屬。通過製備分子種系發育樹進行分子種系發育分析,發現芽孢桿菌屬BS-0048菌株和BS-0277菌株包括在包含作為主要角色的多粘類芽孢桿菌的菌群中,並且芽孢桿菌屬BS-0048菌株表現出與P.elgii相同的種系發育分支。
基於上述事實,將芽孢桿菌屬BS-0048菌株、BS-0074菌株和BS-0277菌株鑑定為類芽孢桿菌屬的菌株。因此,將它們分別命名為類芽孢桿菌屬BS-0048、類芽孢桿菌屬BS-0074和類芽孢桿菌屬BS-0277。
按照上述新的命名,將保藏在日本的用於專利目的的生物保藏中心(IPOD),IPOD(Independent Administration Corporation)Industrial Technology General Reasearch Institute,Chuo-dairoku,Higashi 1-1-1,Tshukuba City,Ibaraki,Prefecture,Japan 305-8566的菌株名稱變更為新的名稱,並且根據布達佩斯條約將這些菌株的內部保藏變更為國際保藏。作為結果,如下將BS-0048菌株、BS-0074菌株、BS-0105菌株和BS-0277菌株保藏在用於專利目的的生物保藏中心(IPOD),IPOD(IndependentAdministration Corporation) Industrial Technology GeneralReasearch Institute,Chuo-dairoku,Higashi 1-1-1,TshukubaCity,Ibaraki,Prefecture,Japan 305-8566將BS-0048菌株保藏為類芽孢桿菌屬BS-0048(對照轉移日期2005年7月22日(22.07.2005);保藏號IPOD FREM BP-10377);將BS-0074菌株保藏為類芽孢桿菌屬BS-0074(對照轉移日期2005年7月22日(22.07.2005);保藏號IPOD FREM BP-10378);將BS-0105菌株保藏為多粘類芽孢桿菌BS-0105(對照轉移日期2005年7月22日(22.07.2005);保藏號IPOD FREM BP-10379);並且將BS-0277菌株保藏為類芽孢桿菌屬BS-0277(對照轉移日期2005年7月22日(22.07.2005);保藏號IPOD FREM BP-10380)。
生產實施例1類芽孢桿菌屬BS-0048、類芽孢桿菌屬BS-0074、多粘類芽孢桿菌BS-0105和類芽孢桿菌屬BS-0277的培養將菌環量本發明的菌株BS-0048、BS-0074、BS-0105和BS-0277各自的貯藏細胞接種入含有10mL YPMG培養基(D-葡萄糖10g、肉膏1g、酵母提取物3g、腖5g、蒸餾水1L,pH7.0)的50-mL試管中且然後在25℃下的暗處和以100次振搖/分鐘的振搖次數培養3天。給含有10mL培養基(D-葡萄糖20g、可溶性澱粉10g、腖10g、酵母提取物10g、麥芽汁10g、大豆粉15g、蒸餾水1L)的100-mL錐形瓶中接種0.1mL通過上述預培養獲得的菌株BS-0048、BS-0074、BS-0105和BS-0277各自的培養物。另一方面,給含有10mLYPMG培養基的錐形瓶中接種0.1mL菌株BS-0074的培養物。然後,將所有上述培養物在200rpm的轉數和25℃的條件下孵育4天。
生產方法2多粘類芽孢桿菌BS-0105的培養將菌環量的本發明的菌株BS-0105的貯藏細胞接種入含有100mLYPMG培養基的250-mL錐形瓶中,且然後在30℃下的暗處和以100次振搖/分鐘的振搖次數培養7天。
生產實施例3多粘類芽孢桿菌BS-0105的完整培養物的製備以1500rpm將約1L按照生產實施例1獲得的菌株BS-0105的完整培養物離心5分鐘以便除去來源於培養基的汙染物,且然後以8000rpm將上清液離心20分鐘以沉澱細胞。用0.8%生理鹽水洗滌沉澱並且以8000rpm再離心20分鐘。重複兩次上述操作步驟而獲得細胞沉澱。
生產實施例4多粘類芽孢桿菌BS-0105的凍幹細胞(孢子)粉的製備將獲自300mL如上述生產實施例3中所述的相同培養物的洗滌的細胞沉澱懸浮於50mL蒸餾水中並且將所得混懸液加入到冷凍乾燥機中而獲得2.13g含有8.8×109CFU/g的量的細胞的凍幹的細胞(孢子)粉。
生產實施例5多粘類芽孢桿菌BS-0105的凍幹細胞(孢子)粉的製備將獲自300mL如上述生產實施例3中所述的相同培養物的洗滌的細胞沉澱懸浮於50mL 20%的脫脂乳中並且將所得混懸液加入到冷凍乾燥機中而獲得11.08g含有3.5×109CFU/g的量的細胞的凍幹的細胞(孢子)粉。
生產實施例6多粘類芽孢桿菌BS-0105的凍幹細胞(孢子)粉的製備將獲自300mL如上述生產實施例3中所述的相同培養物的洗滌的細胞沉澱懸浮於50mL 5%的硫酸銨溶液中並且將所得混懸液加入到冷凍乾燥機中而獲得4.67g含有4.3×109CFU/g的量的凍幹的細胞(孢子)粉。
生產實施例7多粘類芽孢桿菌BS-0105的完整培養物粉的製備通過冷凍乾燥100mL按照生產實施例2獲得的完整培養物,獲得了3.56g含有4.1×109CFU/g的量的細胞的完整培養物粉。
製劑實施例如下所述。術語「份」按重量計。
製劑實施例1可溼性粉末的製備將約60份(乾重)按照生產實施例4、5、6和7各自獲得的本發明的細菌與20份大豆粉、10份腖和10份D-葡萄糖混合而得到含有細胞的可溼性粉末。
製劑實施例2可溼性粉末的製備將約80份(乾重)按照生產實施例4和5各自獲得的本發明的細菌與20份大豆粉混合而得到含有細胞的可溼性粉末。
製劑實施例3培養物材料的製備將菌環量的本發明的菌株BS-0105的貯藏細胞接種入含有50mLYPMG培養基的250-mL錐形瓶中,且然後在30℃下和以100次振搖/分鐘的振搖次數培養6天。隨後,將沸石和大豆粉按照9∶1的比例混合併且將200g該混合物放入蛋黃醬瓶中,隨後向其中加入50ml水,並且將所得混合物在121℃下滅菌30分鐘。向由此獲得的該物質中加入1mL通過上述預培養獲得的培養物,並且在30℃下孵育10天以獲得含有109CFU/g的量的菌株BS-0105細胞的培養物材料。
本發明的用於防治植物病害的方法對植物病害具有防治作用這一事實在如下試驗實施例中得到證實。
試驗實施例1各菌株的培養物對黃瓜炭疽病的防治作用的試驗給塑料盆中各自填加園藝堆肥並且播種黃瓜(栽培品種Suyo),隨後使其在溫室內生長20天。給具有發育的第一真葉的黃瓜幼苗的子葉上塗漬0.1mL通過生產實施例1中所述的方法製備的菌株BS-0048、BS-0074、BS-0105和BS-0277各自完整的培養物。在使盆在25℃下的溫室內靜置3天後,通過噴霧給植物接種黃瓜炭疽病真菌分生孢子在蒸餾水中的混懸液(Colletotrichum orbiculare,1×106個孢子/ml)。使盆在25℃下的黑暗的保溼室內靜置24小時且然後在25℃下的溫室中靜置7天以便發生病害。對各幼苗的第一真葉上的病斑進行計數並且通過下列等式根據病斑數量計算保護值,以便在防治作用方面進行比較。結果如表2中所示。
保護值={1-(處理的試驗區上的病斑數量)/未處理的試驗區上的病斑數量}×100[表2]表2各菌株的培養物對黃瓜炭疽病的防治作用的試驗

正如從表2中所示結果中顯而易見的,當用本發明的各細菌的培養物處理子葉時,該培養物與一種眾所周知的防治劑噻二唑素-S-甲基類似地顯著防治了第一真葉的感染。
試驗實施例2純化孢子對黃瓜炭疽病的防治作用的試驗給塑料盆中各自填加園藝堆肥並且播種黃瓜(栽培品種Suyo),隨後使其在溫室內生長20天。對具有發育的第二真葉的黃瓜幼苗用菌株BS-0105的孢子製備樣品進行莖葉撒布處理所述的孢子製備樣品是通過用製劑實施例1中所述方法配製經生產實施例4、5、6和7各自中所述方法生產的本發明的細菌獲得的,使得細胞的比例可以為2×107CFU/ml。在使盆在25℃下的黑暗的保溼室內靜置24小時且然後在25℃下的溫室中靜置4天後,通過噴霧給植物接種黃瓜炭疽病真菌分生孢子在蒸餾水中的混懸液(Colletotrichum orbiculare,1×106個孢子/ml)。使盆在25℃下的黑暗的保溼室內靜置24小時且然後在25℃下的溫室中靜置7天以便發生病害。d對各葉中的病斑進行計數並且通過下列等式根據病斑數量計算保護值,以便在防治作用方面進行比較。結果如表3中所示。
保護值={1-(處理的試驗區上的病斑數量/未處理的試驗區上的病斑數量)}×100 表3菌株BS-0105菌株對黃瓜炭疽病的防治作用

在表3中,相同字母表示無顯著性差異(顯著性水平0.05)。
正如從表3中所示結果中顯而易見的,所有主要由本發明的細菌組成的製劑均表現出與眾所周知的防治劑Impression可溼性粉末和噻二唑素-S-甲基相等或優於它們的防治作用。
試驗實施例3純化孢子對黃瓜細菌性黑枯病防治作用的試驗給塑料盆中各自填加園藝堆肥並且播種黃瓜(栽培品種Suyo),隨後使其在溫室內生長20天。對具有發育的第二真葉的黃瓜幼苗進行用菌株BS-0105的孢子製備樣品的莖葉撒布處理,所述的孢子製備樣品是通過用製劑實施例1中所述方法配製經生產實施例5中所述方法生產的本發明的細菌獲得的使得細胞的比例可以為2×107CFU/ml。在使盆在25℃下的黑暗保溼室內靜置24小時且然後在25℃下的溫室中靜置4天後,通過噴霧給植物接種黃瓜細菌性黑枯病細菌(丁香假單胞菌黃瓜致病變種)在蒸餾水中的混懸液(1×108CFU/ml)。使盆在25℃下的黑暗保溼室內靜置24小時且然後在25℃下的溫室中靜置7天以便發生病害。對各幼苗第二真葉的病斑進行計數並且通過下列等式根據病斑數量計算保護值,以便在防治作用方面進行比較。結果如表4中所示。
保護值={1-(處理的試驗區上的病斑數量/未處理的試驗區上的病斑數量)}×100[表4]表4菌株BS-0105菌株對黃瓜細菌性黑枯病的防治作用

在表4中,相同字母表示無顯著性差異(顯著性水平0.05)。正如從表4中所示結果中顯而易見的,所有主要由本發明的細菌組成的製劑均表現出與眾所周知的防治劑Impression可溼性粉末和噻二唑素-S-甲基相等或優於它們的防治作用。
試驗實施例4純化孢子對草莓炭疽病的防治作用的試驗對塑料盆中栽培的並且具有約10片發育的小葉的草莓幼苗(栽培品種Akighime)進行用菌株BS-0105的孢子製備樣品的莖葉撒布處理,所述的孢子製備樣品是通過用製劑實施例2中所述方法配製經生產實施例5中所述方法獲得的本發明的細菌獲得的,使得細胞的比例可以為2×107CFU/ml。在使盆在25℃下的黑暗保溼室內靜置24小時且然後在25℃下的溫室中靜置3天(或就可流動的Amister 20而言為1天)後,通過噴霧給植物接種草莓炭疽病真菌分生孢子在蒸餾水中的混懸液(蘋果枯腐病黴,1×106個孢子/ml)。使盆在25℃下的黑暗保溼室內靜置24小時且然後在25℃下的溫室中靜置14天以便發生病害。通過下列等式計算病害嚴重程度並且通過下列等式根據病害嚴重程度值計算保護值,以便在防治作用方面進行比較。結果如表5中所示。
病害嚴重程度=(∑病害嚴重程度指數×相關幼苗數量/4×已經檢查的幼苗數量)×100病害嚴重程度指數0無感染;病害嚴重程度指數1在小葉上觀察到幾個小斑點;病害嚴重程度指數2在柄和葉上觀察到大量的小斑點;病害嚴重程度指數3在柄和葉上存在明顯的大斑點;病害嚴重程度指數4萎蔫和枯萎至死亡。
保護值={1-(處理的試驗區上的病害嚴重程度/未處理的試驗區上的病害嚴重程度)}×100 表5菌株BS-0105菌株對草莓炭疽病的防治作用

在表5中,相同字母表示無顯著性差異(顯著性水平0.05)。
正如從表5中所示結果中顯而易見的,主要由本發明的細菌組成的製劑表現出低於眾所周知的可流動的Amister 20和噻二唑素-S-甲基的病害嚴重程度和高於它們的防治作用。
試驗實施例5培養肉湯對甜瓜細菌性黑枯病的防治作用的試驗給各苗圃槽中填加1k Aisai No.1(Katakura Chikkarin Co.,Ltd.生產)並且在各槽中載培甜瓜(栽培品種Arles)幼苗。在這種情況下,通過將甜瓜種子浸入含有10mL(1×108個孢子/mL)生產實施例2中製備的菌株BS-0105的培養物肉湯的培養皿中,隨後在30℃下進行種子拌菌2小時來準備種子處理試驗區。在子葉發育後,將幼苗栽入填加了Aisai No.1的12-cm聚乙烯盆。當三種真葉完全發育後,準備下列試驗區分別用1mL(1×108個孢子/ml)生產實施例2中製備的菌株BS-0105的培養物肉湯對試驗區進行浸透或莖葉噴霧處理和對試驗區進行2mL的2ppm噻二唑素-S-甲基溶液的莖葉噴霧。就致病菌(丁香假單胞菌黃瓜致病變種)的接種而言,在處理後5天,通過噴霧在各完整葉上接種含有預先在馬鈴薯半合成培養基(由300g馬鈴薯和1L蒸餾水、硝酸鈣四水合物0.5g、磷酸氫二鈉十二水合物2g、腖5g、蔗糖20g、瓊脂粉15g組成的浸汁)上培養的細菌性黑枯病細菌的液體,以便可以主要處理各葉的反面。通過在用致病菌接種後8天對第二到第四葉的各葉上的病斑進行計數進行感染檢查。通過下列等式根據第四的數量計算保護值,以便在防治作用方面進行比較。結果如表6中所示。
保護值={1-(處理的試驗區上的病斑數量/未處理的試驗區上的病斑數量)}×100[表6]表6菌株BS-0105菌株對甜瓜細菌性黑枯病的防治作用

正如從表6中所示結果中顯而易見的,在使用上述培養物進行種子、莖葉噴霧和浸透處理之任一種時,本發明的細菌培養物表現出與眾所周知的防護劑噻二唑素-S-甲基等同或優於它的防治作用。
試驗實施例6培養物肉湯對甜瓜枯萎病的防治作用的試驗給各苗圃槽中填加Aisai No.1並且在各槽中栽培甜瓜(栽培品種Prince)幼苗。在這種情況下,將甜瓜種子浸入含有10mL(1×108個孢子/ml)生產實施例2中製備的菌株BS-0105的培養物肉湯的培養皿中,隨後在30℃下進行種子拌菌2小時。在子葉發育後,將幼苗栽入填加了具有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 f.sp.melonis)的感染土壤的10.5-cm聚乙烯盆,隨後用在生產實施例2中製備的芽孢桿菌屬BS-0105的培養物肉湯以1mL/盆(1×108個孢子/ml)的比例浸透。就苯菌靈可溼性粉末而言,使用2mL 1000-倍稀釋(濃度500ppm)的可溼性粉末進行浸透處理。通過下列等式計算病害嚴重程度並且通過下列等式根據病害嚴重程度計算保護值,以便在防治作用方面進行比較。結果如表7中所示。
病害嚴重程度=(∑病害嚴重程度指數×幼苗數量/4×幼苗數量)×100
病害嚴重程度指數按照下列0-4的等級進行分級0(健康);1(輕度);2(中度);3(嚴重);4(枯萎至死亡)保護值={1-(各處理的試驗區上的病害嚴重程度/未處理的試驗區上的病害嚴重程度)}×100[表7]表7菌株BS-0105菌株對甜瓜枯萎病的防治作用

正如從表7中所示結果中顯而易見的,在用於種子和浸透處理時,本發明的細菌培養物表現出與眾所周知的防護劑苯菌靈可溼性粉末等同的防治作用。
給出下列實施例作為用於從類芽孢桿菌屬BS-0048、類芽孢桿菌屬BS-0074、多粘類芽孢桿菌BS-0105或類芽孢桿菌屬BS-0277的培養物中獲得化合物1(Fusaricidin A)和化合物2(Fusaricidin B)的方法。
培養實施例1多粘類芽孢桿菌BS-0105的培養將菌環量的本發明的菌株BS-0105的貯藏細胞接種入含有10mLYPMG培養基(D-葡萄糖10g、肉膏1g、酵母提取物3g、腖5g、蒸餾水1L,pH7.0)的100-mL錐形瓶中且然後在25℃下的暗處和以200rpm的轉數培養3天。給含有10mL生產培養基(D-葡萄糖20g、大豆粉10g、玉米漿5g、甘油2.5g、玉米澱粉2.5g、酵母提取物1g、NaCl1g、CaCO31g、蒸餾水1L,pH7.0)的100-mL錐形瓶中接種0.5mL通過上述預培養獲得的培養物,隨後在25℃下和以200rpm的轉數將培養物振搖4天。
提取實施例1
從多粘類芽孢桿菌BS-0105的培養物肉湯中的提取在通過與等體積的丁醇一起振搖將300ml培養物肉湯提取過夜後,在旋轉蒸發器中濃縮所得的丁醇提取溶液。用乙酸乙酯/蒸餾水萃取該提取物且然後用丁醇/蒸餾水萃取水層。回收丁醇層且然後濃縮至幹。
純化實施例1化合物1(Fusaricidin A)和化合物2(Fusaricidin B)的混合物的純化將粗提取物溶於4mL二甲亞碸並且通過HPLC純化。HPLC條件如下。即,將乙腈-0.1%(v/v)TFA(35∶65)用作流動相併且將Senshu PakPEGASLL ODS2 20×250mm用作柱,在下列條件下進行HPLC分離每次的注射體積為0.1ml,柱溫為40℃且流速為9mL/分鐘。回收在23分鐘的保留時間時的成分且然後濃縮至幹,獲得60.7mg的含有比例為3∶2的化合物1和化合物2的混合物。
化合物1(Fusaricidin A)和化合物2(Fusaricidin B)的鑑定將含有比例為3∶2的化合物1和化合物2的混合物溶於DMSO-D6,隨後進行13C-NMR測定。作為結果,發現由此獲得的13C-NMR測定值與非專利文獻4和5中所述的Fusaricidin A和Fusaricidin B的13C-NMR測定值一致。表8中顯示了化合物1(Fusaricidin A)和化合物2(Fusaricidin B)的化學位移數據。
表8化合物1(Fusaricidin A)和化合物2(Fusaricidin B)的化學位移數據

GHPD15-胍基-3-羥基十五酸純化實施例2由類芽孢桿菌屬BS-0048、類芽孢桿菌屬BS-0074和類芽孢桿菌屬BS-0277生產化合物1(Fusaricidin A)和化合物2(FusaricidinB)的方法按照上述培養實施例1培養菌株BS-0048、BS-0074、BS-0105和BS-0277。在通過與等體積的丁醇一起振搖將10ml由此獲得的各菌株的培養物肉湯提取過夜後,在旋轉蒸發器中濃縮所得的丁醇提取溶液。將提取物溶於1mL二甲亞碸,隨後進行LC/MC分析(LC和MS分析儀為NANOSPACE SI-2(Shiseido)和FINIGAN LCQDUO(Thermo Quest))。就HPLC分析條件而言,將含有0.1%TFA(三氟乙酸)的27%乙腈水溶液用作流動相併且將CAPCELL PAK C18UG120 3μm 2.0×100mm(Shiseido)用作柱,在下列條件下進行HPLC分離每次的注射體積為3μl,柱溫為40℃且流速為0.2mL/分鐘,且然後在下列條件下進行分子量測定。即,在下列條件下進行測定毛細管溫度245℃,毛細管電壓10V,夾套氣體流速95arb,輔助氣體流速10arb,噴霧電壓5kV和電子倍增器電壓700V。作為結果,就菌株BS-0048、BS-0074、BS-0105和BS-0277的任一種的培養物提取物而言,在18.5分鐘的保留時間時檢測到883(M+H)+的相當於分子量的分子離子峰,而在17.8分鐘的保留時間時檢測到897(M+H)+的相當於分子量的分子離子峰。此外,就純化實施例1中所述化合物1和化合物2的混合物而言,如上所述,分別在相同的保留時間時檢測到與上述相同的分子離子峰。通過這些結果和上述13C-NMR測定的結果,證實了在18.5分鐘保留時間時檢測到的物質為Fusaricidin A,而在17.8分鐘保留時間時檢測到的物質為Fusaricidin B。
製備實施例1可溶性濃縮物的製備將化合物1與化合物2的3∶2比例的混合物溶於二甲亞碸並且用蒸餾水將所得溶液稀釋至靶濃度。
評價實施例1
誘導對植物病害的抗性的活性評價Siegrist,J等(Physiological and 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53,223-2381998)已經揭示出在用於研究在植物中誘導抗病性的活性的模型實驗系統中,用能夠誘導對植物病害的抗性的物質噻二唑素-S-甲基,通過採取一種方法來改善引發劑反應性,在所述的方法中,通過使用螢光檢測植物抗毒素來測定歐芹培養細胞的引發劑反應性。還按照Siegrist,J等的方法評價了本發明的化合物1和化合物2在植物中誘導抗病性的活性。結果如表9中所示。
表9植物抗毒素的檢測結果

NT未處理的從表9中所示結果顯而易見,如同具有在植物中誘導抗病性的活性的現存物質,化合物1和化合物2改善了歐芹培養細胞的引發劑反應性且因此具有在植物中誘導抗病性的活性。
評價實施例2對黃瓜細菌性黑枯病細菌的抗微生物活性的試驗研究了化合物1和化合物2是否表現出對黃瓜細菌性黑枯病細菌(丁香假單胞菌黃瓜致病變種)的直接抗微生物活性。即,按1×108CFu/mL的比例,將黃瓜細菌性黑枯病細菌與維持在45℃下的馬鈴薯半合成培養基(由300g馬鈴薯和1L蒸餾水、硝酸鈣四水合物0.5g、磷酸氫二鈉十二水合物2g、腖5g、蔗糖20g、瓊脂粉15g組成的浸汁)混合,並且將所得混合物以20mL等分部分分配到滅菌培養皿中。在培養基固化後,使通過將化合物1和化合物2的3∶2混合物溶解在二甲亞碸中至100μg/mL的濃度獲得的50μL溶液滲透入具有8mm直徑的紙盤,且然後使紙盤在培養基上靜置。在25℃下的暗處培養48小時後,基於環繞紙盤周圍的抑制區的存在評價活性。結果如表10中所示。
表10對黃瓜細菌性黑枯病細菌的直接抗微生物活性

從表10中所示結果顯而易見,化合物1和化合物2對黃瓜細菌性黑枯病細菌未顯示出直接的抗微生物活性。
評價實施例3對黃瓜細菌性黑枯病防治作用的試驗給塑料盆中各自填加園藝堆肥並且播種黃瓜(栽培品種Suyo),隨後使其在溫室內生長20天。以每個幼苗5ml的比例,用上述製備實施例中獲得的製劑對具有發育的第二真葉的黃瓜幼苗進行植物基部浸透處理。在使盆在25℃下的溫室內靜置3天後,通過噴霧給植物接種黃瓜細菌性黑枯病細菌(丁香假單胞菌黃瓜致病變種)在蒸餾水中的混懸液(1×108CFU/mL)。使盆在25℃下的黑暗保溼室內靜置24小時且然後在25℃下的溫室中靜置7天以便發生病害。對各葉中的病斑進行計數並且通過下列等式根據病斑數量計算保護值,以便在防治作用方面進行比較。結果如表11中所示。
保護值={1-(處理的試驗區上的病斑數量/未處理的試驗區上的病斑數量)}×100 表11化合物1和化合物2對黃瓜細菌性黑枯病的防治作用

在表11中,相同字母表示無顯著性差異(顯著性水平0.05)。
正如從表11中所示結果中顯而易見的,主要由本發明的化合物1和化合物2組成的製劑表現出對黃瓜細菌性黑枯病的極佳防治作用,但該製劑對所述病害未表現出直接的抗微生物活性。
評價實施例4對黃瓜枯萎病的抗微生物活性的試驗研究了化合物1和化合物2是否表現出對黃瓜枯萎屬真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merium)的直接抗微生物活性。即,按1×107個孢子/mL的比例,將黃瓜枯萎病真菌的分生孢子與維持在45℃下的馬鈴薯·葡萄糖瓊脂培養基(Nissui Fharmaceutical)混合,並且將所得混合物以20mL等分部分分配到滅菌培養皿中。在培養基固化後,使通過將化合物1和化合物2的3∶2混合物溶解在二甲亞碸中至各預定濃度獲得的50μL溶液滲透入具有8mm直徑的紙盤,且然後使紙盤在培養基上靜置。在25℃下的暗處培養48小時後,基於環繞紙盤周圍的抑制區的存在評價活性。結果如表12中所示。
表12.對黃瓜萎蔫病真菌的直接抗微生物活性

+存在清楚的抑制區;-不存在抑制區。
從表12中所示結果顯而易見,甚至當將化合物1和化合物2混合使其濃度可以分別為30ppm和20ppm時,化合物1和化合物2的3∶2混合物對黃瓜枯萎病真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merium)也未顯示出直接的抗微生物活性。
評價實施例5對黃瓜枯萎病防治作用的試驗給塑料盆中各自填加園藝堆肥並且播種黃瓜(栽培品種Sagamihanjiro),隨後使其在溫室內生長12天。用上述製備實施例中獲得的製劑對具有發育的子葉的黃瓜幼苗以1mL/幼苗的比例進行莖葉噴霧處理。在使盆在25℃下的溫室內靜置3天後,通過浸透給各植物的植物基部接種2mL黃瓜枯萎病真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merium)的分生孢子在蒸餾水中的混懸液(3×107個孢子/mL)。使盆在25℃下的溫室中靜置14天以便發生病害。根據感染程度計算病害嚴重程度且然後通過下列等式根據病害嚴重程度值計算保護值,以便在防治作用方面進行比較。結果如表13中所示。
病害嚴重程度=(∑病害嚴重程度指數×相關幼苗數量/4×已經檢查的幼苗數量)×100病害嚴重程度指數0無感染;病害嚴重程度指數1在接近地面的部分中輕度變黃;病害嚴重程度指數2在接近地面的部分中有明顯的褐變;病害嚴重程度指數3在莖上有相當明顯的褐變並且在地面以上的部分中生長不令人滿意;病害嚴重程度指數4不能治療的枯萎病和植物枯萎至死亡。
保護值={1-(處理的試驗區上的病害嚴重程度/未處理的試驗區上的病害嚴重程度)}×100 表13對黃瓜枯萎病的防治作用

在表13中,相同字母表示無顯著性差異(顯著性水平0.05)。
正如從表13中所示結果中顯而易見的,主要由本發明的化合物1和化合物2組成的製劑可以在對地面以上的部分進行噴霧處理的情況下防治黃瓜枯萎病(土壤病害)。該製劑在分別用12ppm和8ppm濃度的化合物1和化合物2的混合物處理的情況下表現出極佳防治作用,但在所述濃度下該製劑未表現出直接的抗微生物活性。
純化實施例3化合物1(Fusaricidin A)和化合物2(Fusaricidin B)的分離和純化將133.7g化合物1和化合物2的混合物溶於3mL二甲亞碸,並且通過HPLC純化這些化合物。HPLC條件如下。即,將乙腈-0.1%(v/v)TFA(29∶71)用作流動相併且將CAPCELL PAK C18SG120 5μm4.6×250mm用作柱,在下列條件下進行HPLC分離每次的注射體積為0.25mL,柱溫為40℃且流速為1mL/分鐘。以30秒的時間間隔回收在20分鐘-35分鐘的保留時間時的洗脫液並且通過LC/MC分析各級分。HPLC分析條件如下。即,將含有TFA(0.1%)的乙腈-0.1%(v/v)TFA(27∶73)用作流動相併且將Shiseido CAPCELL PAK C18UG120 3μm 2.0×100mm用作柱,在下列條件下進行分離每次的注射體積為0.01mL,柱溫為40℃且流速為0.2mL/分鐘,並且在下列條件下進行分子量測定。即,在下列條件下進行測定毛細管溫度245℃,毛細管電壓10V,夾套氣體流速95arb,輔助氣體流速10arb,噴霧電壓5kV和電子倍增器電壓700V。
合併含有化合物1的級分且然後濃縮至幹而得到44.7mg化合物1。合併含有化合物2的級分且然後濃縮至幹而得到24.8mg化合物2。
評價實施例6化合物1和化合物2各自在植物中誘導抗病性的活性評價按照與評價實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通過採取評價實施例1中實施的方法評價化合物1和化合物2各自在植物中誘導抗病性的活性,即,在該方法中,通過使用螢光檢測植物抗毒素來測定歐芹培養細胞的引發劑反應性。結果如表14中所示。
表14植物抗毒素檢測結果

從表14中所示的結果顯而易見,如同具有在植物中誘導抗病性的活性的現存物質,化合物1和化合物2改善了歐芹培養細胞的引發劑反應性且因此具有誘導對植物病害的抗性的活性。
培養實施例2多粘類芽孢桿菌BS-0105的培養給含有100mL YPMG培養基(D-葡萄糖10g、肉膏1g、酵母提取物3g、腖5g、蒸餾水1L,pH7.0)的400-mL錐形瓶中接種100μL通過冷凍本發明的菌株BS-0105貯藏的細胞混懸液,隨後在25℃下和以210rpm的轉數培養1天。轉入含有20L生產培養基(D-葡萄糖200g、澱粉600g、硫酸銨50g、大豆粉50g、磷酸二氫鉀10g、氯化鈉5g、硫酸鎂5g、碳酸鈣120g)的小型發酵罐中並且接種200mL通過上述預培養獲得的培養物,隨後在25℃,通氣速率10L/分鐘和400rpm轉數下培養3天。
提取實施例2化合物3和化合物4的提取向5L上述培養實施例2中獲得的培養物肉湯中加入5L異丙醇和1L的1mol/L氯化鈣並且過濾所得混合物以便獲得約10L提取溶液。在將5L該提取溶液濃縮至500mL後,用500mL丁醇萃取濃縮物並且用200mL蒸餾水萃取丁醇層3次而得到600mL水層。在旋轉蒸發器中濃縮水層並且將所得水層加入到十八烷基矽膠柱上。用水洗滌柱,隨後用10-25%乙腈水溶液洗脫。濃縮洗脫液而得到粗提取物。
純化實施例4化合物3和化合物4的分離和純化將上述提取實施例2中獲得的粗提取物溶於4mL 50%的甲醇並且通過HPLC純化。HPLC條件如下。即,將乙腈-0.1%(V/V)TFA(32∶68)用作流動相併且將Inertsil ODS 20×250mm用作柱,在下列條件下進行HPLC分離每次的注射體積為1.5mL,柱溫為30℃且流速為10mL/分鐘。通過LC/MC(流動相含有TFA(0.1%)的乙腈-0.1%(v/v)TFA(27∶73),柱Shiseido CAPCELL PAK C18UG120 3μm2.0×100mm)分析各級分,合併各自相當於954m/z(M+H)+和968m/z(M+H)+的級分並且濃縮至幹而得到14mg化合物3和3.1mg化合物4。
化合物3的理化特性分子量954.16分子式C44H79N11O12溶解性易溶於甲醇、丁醇、異丙醇和二甲亞碸;且不溶於乙酸乙酯、氯仿和己烷。
酸水解性當使用6N鹽酸在110℃下水解24小時時,化合物3產生摩爾比為1∶2∶1∶1∶2的天冬氨酸、纈氨酸、蘇氨酸、別蘇氨酸和丙氨酸。
質子核磁共振波譜如圖1中所示。
C-13核磁共振波譜如表15中所示。
根據上述理化特性和波譜分析結果,將新化合物3的化學結構鑑定如下[式5] 化合物4的理化特性分子量968.19分子式C45H81N11O12溶解性易溶於甲醇、丁醇、異丙醇和二甲亞碸;且不溶於乙酸乙酯、氯仿和己烷。
酸水解性當使用6N鹽酸在110℃下水解24小時時,化合物4產生摩爾比為1∶2∶1∶1∶2的穀氨酸、纈氨酸、蘇氨酸、別蘇氨酸和丙氨酸。
質子核磁共振波譜(DMSO-d6)如圖2中所示。
C-13核磁共振波譜(DMSO-d6)如表15中所示。
根據上述理化特性和波譜分析結果,將新化合物4的化學結構鑑定如下[式6] 表15化合物3和化合物4的C-13核磁共振化學位移數據

GHPD15-胍基-3-羥基十五酸評價實施例7化合物3和化合物4各自在植物中誘導抗病性的活性評價按照與評價實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通過採取評價實施例1中實施的方法評價化合物3和化合物4各自誘導對植物病害的抗性的活性,即,在該方法中,通過使用螢光檢測植物抗毒素來測定歐芹培養細胞的引發劑反應性。結果如表16中所示。
表16植物抗毒素檢測結果

從表16中所示的結果顯而易見,如同具有誘導對植物病害的抗性的活性的現存物質,化合物3和化合物4改善了歐芹培養細胞的引發劑反應性且因此具有在植物中誘導抗病性的活性。
工業實用性如上詳細描述的,本發明的類芽孢桿菌屬的菌株,諸如新的類芽孢桿菌屬BS-0048、類芽孢桿菌屬BS-0074、多粘類芽孢桿菌BS-0105和類芽孢桿菌屬BS-0277可極為有效地防治各種植物病害且因此可用作防治劑。此外,顯而易見這些類芽孢桿菌屬的菌株、為眾所周知物質的化合物1(Fusaricidin A)和化合物2(Fusaricidin B)以及新的化合物3和4都具有誘導對植物病害的抗性的活性並且還對已經認為無法防治的植物病害表現出防治作用。此外,已經揭示出由於這些類芽孢桿菌屬的菌株和這些化合物具有在植物中誘導抗病性的活性,所以它們可以防止植物受到植物病原體的感染。
權利要求
1.屬於類芽孢桿菌屬並且對植物病害具有防治作用的新菌株。
2.屬於類芽孢桿菌屬的菌株,它可以通過表現出在植物中誘導抗病性的活性而表現出對植物病害的防治作用,其中表現出在植物中誘導抗病性的活性是通過產生能夠在植物中誘導抗病性的物質產生的。
3.權利要求2的屬於類芽孢桿菌屬的菌株,它產生至少一種化合物作為能夠在植物中誘導抗病性的物質,該化合物選自具有如下結構的化合物1(Fusaricidin A)、化合物2(Fusaricidin B)、化合物3和化合物4[式1] 化合物1(Fusaricidin A)[式2] 化合物2(Fusaricidin B)[式3] 化合物3[式4] 化合物4
4.權利要求1-3中任意一項的屬於類芽孢桿菌屬的菌株,它可以通過表現出在植物中誘導抗病性的活性防治由革蘭氏陰性菌導致的疾病。
5.權利要求1-4中任意一項的屬於類芽孢桿菌屬的菌株,它可以通過表現出在植物中誘導抗病性的活性防治由屬於鐮孢屬的菌株導致的疾病。
6.權利要求1-5中任意一項的屬於類芽孢桿菌屬的菌株,其為新的類芽孢桿菌屬BS-0048、類芽孢桿菌屬BS-0074、多粘類芽孢桿菌BS-0105、類芽孢桿菌屬BS-0277或其變體。
7.組合物,包括權利要求1-6中任意一項的屬於類芽孢桿菌屬的菌株。
8.權利要求7的組合物,包括屬於類芽孢桿菌屬菌株的孢子、營養細胞或完整培養物。
9.組合物,包括獲自權利要求1-6中任意一項的屬於類芽孢桿菌屬菌株的培養物的能夠誘導抗病性的物質之一或兩種或多種物質的組合。
10.植物病害防治劑,包括權利要求7-9中任意一項的組合物。
11.權利要求7、或8或9的組合物或權利要求10的植物病害防治劑,其防治由屬於毛盤孢屬的菌株或屬於病黴屬的菌株導致的植物病害。
12.權利要求7、或8或9的組合物或權利要求10的植物病害防治劑,其防治葫蘆科植物的炭疽病或草莓炭疽病。
13.權利要求7、或8或9的組合物或權利要求10的植物病害防治劑,其通過表現出在植物中誘導抗病性的活性防治由革蘭氏陰性菌導致的植物病害。
14.權利要求13的組合物或植物病害防治劑,其中革蘭氏陰性菌為屬於假單胞菌屬的菌株。
15.權利要求14的組合物或植物病害防治劑,其防治由屬於假單胞菌的菌株導致的葫蘆科植物的細菌性黑枯病。
16.權利要求7、8或9的組合物或權利要求10的植物病害防治劑,其通過表現出在植物中誘導抗病性的活性防治由屬於鐮孢屬的菌株導致的植物病害。
17.權利要求7、8或9的組合物或權利要求10的植物病害防治劑,它在用於葉、生根區和/或種子處理時防治植物病害。
18.植物病害防治劑,包括至少一種選自化合物1(Fusaricidin A)、化合物2(Fusaricidin B)、化合物3和化合物4的化合物作為誘導對植物病害的抗性的物質。
19.權利要求18的植物病害防治劑,其防治植物病害,是由至少一種選自化合物1(Fusaricidin A)、化合物2(Fusaricidin B)、化合物3和化合物4的化合物表現出在植物中誘導抗病性的活性的結果。
20.權利要求18或19的植物病害防治劑,其防治植物病害,是由至少一種選自化合物1(Fusaricidin A)、化合物2(Fusaricidin B)、化合物3和化合物4的化合物表現出在植物中誘導抗病性的活性,但不表現出直接的抗微生物活性的結果。
21.權利要求18-20中任意一項的植物病害防治劑,其防治由革蘭氏陰性菌導致的植物病害。
22.權利要求21的植物病害防治劑,其中革蘭氏陰性菌為屬於假單胞菌屬的菌株。
23.權利要求22的植物病害防治劑,其防治由屬於假單胞菌屬的菌株導致的葫蘆科植物的細菌性黑枯病。
24.權利要求18-20中任意一項的植物病害防治劑,其防治由屬於鐮孢屬的菌株導致的植物病害。
25.權利要求18-24中任意一項的植物病害防治劑,它在用於葉、生根區和/或種子處理時防治植物病害。
26.防治植物病害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將權利要求1-6中任意一項的屬於類芽孢桿菌屬的菌株或權利要求7-25中任意一項的組合物或植物病害防治劑施用給植物以便防止植物受到植物病原體的感染。
27.權利要求26的防治植物病害的方法,其中權利要求1-6中任意一項的屬於類芽孢桿菌屬的菌株或權利要求7-25中任意一項的組合物或植物病害防治劑表現出在植物中誘導抗病性的活性,以便防止植物受到植物病原體的感染。
28.權利要求27的防治植物病害的方法,其中權利要求1-6中任意一項的屬於類芽孢桿菌屬的菌株或權利要求7-25中任意一項的組合物或植物病害防治劑表現出在植物中誘導抗病性的活性,但不表現出直接的微生物活性,並且作為結果可防治植物病害。
29.具有如下結構通式的新化合物3[式5] 化合物3
30.具有如下結構式的新化合物4[式6] 化合物全文摘要
新菌株類芽孢桿菌屬(Paenibacillus)BS-0048、類芽孢桿菌屬BS-0074、多粘類芽孢桿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BS-0105和類芽孢桿菌屬BS-0277和由此產生的Fusaricidin A、Fusaricidin B和新化合物3和4具有誘導植物病害抗性的活性。因此,它們可以防止植物受到真菌、細菌、病毒等的感染,並且結果是可以有效防治植物病害。
文檔編號A01N47/44GK101018854SQ200580030670
公開日2007年8月15日 申請日期2005年8月8日 優先權日2004年8月9日
發明者河內真一郎, 藤牧司, 金井芳則, 二又克之, 紀岡雄三, 野口勝憲 申請人:科研製藥株式會社

同类文章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包括敞開式箱體和前攝影蓋,在箱體頂部設有移動式光源盒,在箱體底部設有LED脫影板,LED脫影板放置在底板上;移動式光源盒包括上蓋,上蓋內設有光源,上蓋部設有磨沙透光片,磨沙透光片將光源封閉在上蓋內;所述LED脫影

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與流程

本發明涉及通信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背景技術:在寬帶碼分多址(WCDMA,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系統頻分復用(FDD,FrequencyDivisionDuplex)模式下,為了進行異頻硬切換、FDD到時分復用(TDD,Ti

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檯曆,尤其涉及一種既顯示月曆、又能插入照片的個性化檯曆,屬於生活文化藝術用品領域。背景技術::公知的立式檯曆每頁皆由月曆和畫面兩部分構成,這兩部分都是事先印刷好,固定而不能更換的。畫面或為風景,或為模特、明星。功能單一局限性較大。特別是畫

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視頻信號處理領域,特別是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背景技術: Mpeg標準是由運動圖像專家組(Moving Picture Expert Group,MPEG)開發的用於視頻和音頻壓縮的一系列演進的標準。按照Mpeg標準,視頻圖像壓縮編碼後包

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的製作方法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背景技術:熱塑性複合材料與傳統熱固性複合材料相比其具有較好的韌性和抗衝擊性能,此外其還具有可回收利用等優點。熱塑性塑料在液態時流動能力差,使得其與纖維結合浸潤困難。環狀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bt)是一種環狀預聚物,該材料力學性能差不適合做纖

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一種PE滾塑儲槽一、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PE滾塑儲槽,主要用於化工、染料、醫藥、農藥、冶金、稀土、機械、電子、電力、環保、紡織、釀造、釀造、食品、給水、排水等行業儲存液體使用。二、 背景技術 目前,化工液體耐腐蝕貯運設備,普遍使用傳統的玻璃鋼容

釘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釘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釘,尤其涉及一種可提供方便拔除的鐵(鋼)釘。背景技術:考慮到廢木材回收後再加工利用作業的方便性與安全性,根據環保規定,廢木材的回收是必須將釘於廢木材上的鐵(鋼)釘拔除。如圖1、圖2所示,目前用以釘入木材的鐵(鋼)釘10主要是在一釘體11的一端形成一尖

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醫療器械,具體地說是ー種直流氧噴裝置。背景技術:臨床上的放療過程極易造成患者的局部皮膚損傷和炎症,被稱為「放射性皮炎」。目前對於放射性皮炎的主要治療措施是塗抹藥膏,而放射性皮炎患者多伴有局部疼痛,對於止痛,多是通過ロ服或靜脈注射進行止痛治療

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屬於機械領域。背景技術::閥門作為流體控制裝置應用廣泛,手輪傳動的閥門使用比例佔90%以上。國家標準中提及手輪所起作用為傳動功能,不作為閥門的運輸、起吊裝置,不承受軸向力。現有閥門

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背景技術:1-本發明所屬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其中的管狀容器被放在循環於配送鏈上的文檔匣或託架裝置中。本發明特別適用於,然而並非僅僅專用於,對引入自動分析系統的血液樣本試管之類的自動識別。本發明還涉及專為實現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