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片類介質輸送機構及薄片類介質處理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2-09 10:10:11 1

本實用新型涉及薄片類介質處理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薄片類介質輸送機構及薄片類介質處理裝置。
背景技術:
印表機、掃描儀、自動檢票機、紙幣清分機等薄片類介質處理裝置通常需要設置薄片類介質輸送機構,文檔、票據、紙幣等薄片類介質(以下簡稱介質)在薄片類介質輸送機構的驅動下移動,同時印表機構、讀磁機構或者掃描機構等處理機構對介質進行列印、讀磁或者掃描等處理操作。相關技術提供了一種薄片類介質輸送機構,如圖1所示,該薄片類介質輸送機構包括沿介質輸送方向依次設置的第一通道板11'、輸送輥2',以及第二通道板12',其中,輸送輥2'與驅動機構傳動連接,在驅動機構的驅動下可以繞自身軸線轉動,從而驅動介質移動。
這種薄片類介質輸送機構的問題在於,輸送輥2'與第一通道板11'和第二通道板22'之間存在縫隙,介質容易卡塞在該縫隙中,從而造成塞紙故障。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薄片類介質輸送機構,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薄片類介質輸送機構易塞紙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薄片類介質輸送機構,包括引導件、第一通道板和輸送輥;其中,第一通道板設置在輸送輥的一側;輸送輥包括沿輸送輥軸向間隔設置的多個輥輪,相鄰的兩個輥輪之間形成空擋,沿輸送輥軸向,輸送輥包括多個空擋;引導件包括插接板,至少一個空擋內插接有插接板,且插接板同時與第一通道板插接。
進一步地,插接板包括過渡板和與過渡板連接的第一插板;其中,過渡板與空擋插接,第一插板與第一通道板插接。
進一步地,第一通道板的鄰近輸送輥的一端設置有第一插槽,在第一插槽中設置有卡臺,第一插板的端部設置有卡槽,第一插板與第一插槽插接,卡臺插接在卡槽中。
進一步地,第一插板的上表面與第一通道板的上表面平齊。
進一步地,薄片類介質輸送機構還包括第二通道板,第二通道板相對於第一通道板設置在輸送輥的另一側;
插接板還包括與過渡板連接的第二插板,第二插板與第二通道板插接。
進一步地,引導件包括多個插接板,多個插接板與多個空擋一一對應插接。
進一步地,引導件還包括基礎板和多個連接板;多個連接板與多個插接板位置一一對應,連接板的第一端與插接板連接,連接板的第二端與基礎板連接。
進一步地,薄片類介質輸送機構還包括機架;基礎板與機架固定連接。
進一步地,機架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側壁、第二側壁,以及位於第一側壁和第二側壁之間的支撐架,基礎板與支撐架通過緊固件可拆卸地連接。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薄片類介質處理裝置,包括根據本實用新型的薄片類介質輸送機構。
在使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薄片類介質輸送機構過程中,當薄片類介質經過第一通道板和輸送輥之間的縫隙時,由於引導件中包括插接板,且至少一個空擋內插接有插接板,且該插接板同時與第一通道板插接,因此,插接板能夠將第一通道板與輸送輥之間的縫隙遮擋,避免了介質在輸送過程中卡入第一通道板與輸送輥之間的縫隙中,同時插接板還能引導介質向輸送輥的另一側運動,提高了介質的輸送效率,防止發生塞紙故障,方便使用。
附圖說明
圖1是相關技術提供的薄片類介質輸送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薄片類介質輸送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薄片類介質輸送機構的結構剖面圖;
圖4是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薄片類介質輸送機構的局部結構分解示意圖;
圖5是使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薄片類介質輸送機構的薄片類介質處理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第一通道板;2-第二通道板;3-輸送輥;4-引導件;11-第一插槽;12-卡臺;21-第二插槽;31-支撐軸;32-輥輪;33-空擋;41-基礎板;42-插接板;43-連接板;44-固定孔;421-過渡板;422-第一插板;423-第二插板;81-第一側壁;82-第二側壁;83-支撐架;100-薄片類介質輸送機構;101-第一輸送機構;102-第二輸送機構;200-紙幣厚度檢測機構;300-磁檢測機構;400-圖像檢測機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為基於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僅是為了便於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於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其中,術語「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為兩個不同的位置。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在本申請中,除非特別限定,術語「介質輸送方向」是指圖2中ab箭頭所指的方向,術語「輸送通道的寬度方向」是指圖2中cd箭頭所指的方向,術語「輸送通道的高度方向」是指圖2中ef箭頭所示的方向,其餘方向,均以上述方向作為參考基準。
圖2是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薄片類介質輸送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薄片類介質輸送機構的結構剖面圖。如圖2和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薄片類輸送機構包括引導件4、第一通道板1和輸送輥3;其中,第一通道板1設置在輸送輥3的一側;輸送輥3包括沿輸送輥3軸向間隔設置的多個輥輪32,相鄰的兩個輥輪32之間形成空擋33,沿輸送輥3軸向,輸送輥3包括多個空擋33;引導件4包括插接板42,至少一個空擋33內插接有插接板42,且插接板42同時與第一通道板1插接。
其中,插接板42和第一通道板1採用插接的連接方式,則在裝配過程中,可減少找準過程,方便安裝,從而提高加工效率,降低成產成本。
在使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薄片類介質輸送機構過程中,當薄片類介質經過第一通道板1和輸送輥3之間的縫隙時,由於引導件4中包括插接板42,且至少一個空擋33內插接有插接板42,且該插接板42同時與第一通道板1插接,因此,插接板42能夠將第一通道板1與輸送輥3之間的縫隙遮擋,避免了介質在輸送過程中卡入第一通道板1與輸送輥3之間的縫隙中,同時插接板42還能引導介質向輸送輥3的另一側運動,提高了介質的輸送效率,防止發生塞紙故障,方便使用。
圖4是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薄片類介質輸送機構的局部結構分解示意圖。如圖3和圖4所示,在上述實施例基礎之上,進一步地,插接板42包括過渡板421和與過渡板421連接的第一插板422;其中,過渡板421與空擋33插接,第一插板422與第一通道板1插接。
其中,第一插板422與第一通道板1實現插接的方式有多種,例如:在第一插板422的第一端設置凸臺,在第一通道板1上設置與凸臺相配合的插槽;或者,在第一通道板1上設置凸臺,在第一插板422的第一端上設置與凸臺相配合的插槽;又或者,在第一插板422的第一端上沿著輸送通道的高度方向間隔設置第一凸臺和第一卡槽,在第一通道板1上設置與第一凸臺相配合的第二卡槽,與第一卡槽相配合的第二凸臺,第一插板422和第一通道板1相互插合。
過渡板421與第一插板422的連接方式有多種,例如:焊接、插接;或者在過渡板421與第一插板422的連接處相對第一插板422設置螺杆,在第一插板422設置與螺紋杆相應的螺紋孔,通過將螺紋杆擰緊在螺紋孔內將過渡板421與第一插板422連接。
插接板42包括過渡板421和第一插板422,其中,過渡板421和第一插板422可以形成一體式結構,也可以分開獨立加工。其中,一體式結構能夠提高插接板42的牢固性,並且沒有縫隙便於介質順暢輸送。
優選地,第一插板422的上表面不高於第一通道板1的上表面。將第一插板422插設在第一插槽11內,可避免第一插板422的上表面凸出第一通道板1的上表面,從而避免阻擋介質輸送。
如圖3所示,更優選地,第一插板422的上表面與第一通道板1的上表面平齊。第一插板422的上表面與第一通道板1的上表面平齊,則避免了當第一插板422的上表面高出第一通道板1的上表面時,易阻擋介質輸送問題,又避免了當第一插板422的上表面低於第一通道板1的上表面時,易造成紙屑積存問題。兩者平齊使該薄片類介質輸送機構的結構規整,連接處平整,使介質輸送順暢。
如圖4所示,在上述實施例基礎之上,進一步地,第一通道板1的鄰近輸送輥3的一端設置有第一插槽11,在第一插槽11中設置有卡臺12,第一插板422的端部設置有卡槽,第一插板422與第一插槽11插接,卡臺12插接在卡槽中。
本實施例通過第一插板422插接在第一插槽11內,卡臺12插接在第一插板422的卡槽內,從而限制了第一插板422沿輸送通道的高度方向和寬度方向移動,使第一插板422在介質輸送過程中保持穩定,保障介質輸送的正常進行。
如圖2和圖3所示,在上述實施例基礎之上,進一步地,薄片類介質輸送機構還包括第二通道板2,第二通道板2相對於第一通道板1設置在輸送輥3的另一側;插接板42還包括與過渡板421連接的第二插板423,第二插板423與第二通道板2插接。
其中,介質輸送方向可以是由第一通道板1向第二通道板2的方向,也可以是由第二通道板2向第一通道板1的方向。在輸送輥3遠離第一通道板1的一側設置第二通道板2,則當介質到達輸送輥3遠離第一通道板1的一側後,還可以得到第二通道板2的支撐和引導,從而使輸送介質更加順暢。
過渡板421與第二插板423的連接方式有多種,例如:一體式連接、焊接、插接或者螺紋連接等。
第二插板423與第二通道板2的插接方式有多種,例如:在第二插板423上設置凸臺,在第二通道板2上設置與凸臺相配合的插槽;或者,在第二通道板2上設置凸臺,在第二插板423上設置與凸臺相配合的插槽;又或者,在第二插板423上沿著輸送通道的高度方向間隔設置第一凸臺和第一卡槽,在第二通道板2上設置與第一凸臺相配合的第二卡槽,與第一卡槽相配合的第二凸臺,第二插板423和第二通道板2相互插合。
通過將第二插板423與第二通道板2連接,則將第二通道板2與輸送輥3之間的縫隙遮擋,使介質在通過第二通道板2與輸送輥3之間的縫隙時得到引導,避免進入該縫隙中,防止發生塞紙現象。
通過將插接板42分別與第一通道板1和第二通道板2連接,使第一通道板1與輸送輥3之間的縫隙以及第二通道板2與輸送輥3之間的縫隙均被遮擋,則不論介質從那側開始輸送,均可在介質通過輸送輥3時對其進行引導,避免介質進入任何一側的縫隙中,從而使得介質的輸送更加順暢,進一步避免介質堵塞,進一步提高了介質的輸送效率,進一步方便使用。
如圖2和圖4所示,在上述實施例基礎之上,進一步地,引導件4包括多個插接板42,多個插接板42與多個空擋33一一對應插接。
較佳地,每個空擋33中均設置一個插接板42,每個插接板42均能夠對介質起到引導作用,則可對第一通道板1和輸送輥3之間的縫隙的遮擋比較均勻密集,避免介質進入縫隙中而造成卡滯堵塞。
如圖4所示,在上述實施例基礎之上,進一步地,引導件4還包括基礎板41和多個連接板43;多個連接板43與多個插接板42一一對應,各連接板43的一端與對應的插接板42連接,另一端與基礎板41連接。
較佳地,插接板42通過與其一一對應連接的連接板43與基礎板41連接固定,從而使多個插接板42連接成一體,可通過一次操作將多個插接板42安裝固定,便於裝配,從而提高了安裝效率。
如圖4所示,在上述實施例基礎之上,進一步地,還包括機架;基礎板41與機架固定連接。
其中,基礎板41與機架的連接方式有多種,例如:卡接、焊接或者螺紋連接等。將基礎板41與機架連接固定,避免了插接板42在介質輸送過程中發生晃動,保障了介質輸送的平穩。
如圖2和圖4所示,在上述實施例基礎之上,進一步地,機架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側壁81、第二側壁82,以及位於第一側壁81和第二側壁82之間的支撐架83,基礎板41與支撐架83通過緊固件可拆卸地連接。
較佳地,基礎板41上可設置有至少兩個固定孔44,在支撐架83上對應地設置有螺紋孔,使用螺釘、螺栓等緊固件穿過固定孔44後與支撐架83上的螺紋孔螺紋連接,從而方便安裝。
較佳地,第一通道板1、輸送輥3以及第二通道板2三者位於第一側壁81和第二側壁82之間。介質從第一通道板1的上表面、輸送輥3的上表面以及第二通道板2的上表面通過時,第一側壁81和第二側壁82可以給介質以引導,避免其在傳送過程中發生傾斜。
各輥輪32可以繞支撐軸31的軸線轉動,支撐軸31可以是一體軸,也可以是分體軸。其中,當支撐軸31為一體軸時,支撐軸31的兩端由第一側壁81和第二側壁82支撐;當支撐軸31為分體軸時,機架還包括支撐架83,支撐架83位於第一側壁81和第二側壁82之間,並與第一側壁81和第二側壁82連接,多個支撐軸31同軸且沿輸送通道的寬度方向間隔排布在支撐架83上。
圖5是使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薄片類介質輸送機構的薄片類介質處理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如圖5所示,在上述實施例基礎之上,本實施例提供的薄片類介質處理裝置,包括根據本實用新型的薄片類介質輸送機構100。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薄片類介質處理裝置,其薄片類介質輸送機構中的輸送輥3與通道板之間通過引導件4過渡連接,避免了介質卡塞在輸送輥3與通道板之間的縫隙內,因此提高了設備的可靠性。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薄片類介質處理裝置可避免產生介質堵塞的情況,介質輸送效率高,從而減少了該處理裝置的維護,降低了使用成本。
本實施例中,薄片類介質處理裝置為紙幣清分機。如圖5所示,紙幣清分機包括兩個薄片類介質輸送機構100、以及紙幣厚度檢測機構200和紙幣鑑別機構。
兩個薄片類介質輸送機構100中一個為第一輸送機構101,另一個為第二輸送機構102,第一輸送機構101和第二輸送機構102沿輸送通道的高度方向相對間隔設置,第一輸送機構101的輸送輥與第二輸送機構102的輸送輥兩者相切配合,介質由兩者之間穿過,第一輸送機構101的輸送輥與第二輸送機構102的輸送輥兩個中的一個與薄片類介質處理裝置的驅動機構傳動連接,在驅動機構的驅動下可繞自身軸線轉動,從而帶動紙幣移動。紙幣厚度檢測機構200用於檢測紙幣是否為單張紙幣,當檢測到該紙幣為單張紙幣時,將其送至紙幣鑑別機構,當紙幣厚度檢測機構200檢測到該紙幣為不是單張紙幣,比如為多張紙幣或紙幣上粘連有異物時,紙幣清分機的控制器控制紙幣清分機的提示裝置(如報警燈或蜂鳴器等)發出警示信息,提示用戶處理。
紙幣鑑別機構包括磁檢測機構300和圖像檢測機構400,其中,磁檢測機構300用來檢測紙幣上的磁信息;圖像檢測機構400包括兩個相對設置的圖像傳感器,用於獲取紙幣表面的圖像信息。
最後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儘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徵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並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