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堅守紀律底線培養高尚發言稿最新
2023-12-09 09:43:21 2
堅守紀律底線要勤內省,自覺拒腐防變。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黨員堅守紀律底線培養高尚發言稿,歡迎大家參考!
【1】黨員堅守紀律底線培養高尚發言稿
嚴明政治紀律,核心是堅持黨的領導。要強化黨章意識,自覺維護黨的形象、維護中央權威,規範政治言行,堅決做到政令暢通、令行禁止。要增強執行力,把中央的決策部署落到實處,並切實推動省委重大部署貫徹執行。2月1日,省紀委十屆二次全會在成都召開,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東明出席會議並講話時如是說。
我們都知道,黨的紀律是黨的各級組織和全體黨員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是維護黨的團結統一、完成黨的任務的保證,也是黨生存、鞏固、發展的必要條件。黨的政治紀律是黨的紀律中最重要、最根本、最關鍵的紀律。嚴明黨的政治紀律,最核心的是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基本要求,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堅持政治信仰不變、政治立場不移、政治方向不偏。
試想,一個黨員如果不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就可能滑向違法犯罪的深淵,一個政黨如果不嚴守政治紀律就會動搖黨的執政基礎,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執政黨嚴明的政治紀律作保證就難以富強。所以,黨的歷史實踐早已證明,沒有黨的政治紀律約束,黨和人民的利益就會受到極大危害;沒有與破壞黨的政治紀律行為長期不懈的鬥爭,就沒有革命和建設事業的不斷勝利。
在這個意義上說,嚴明黨的政治紀律是我們黨事業興旺發達的生命線,是立黨之綱、治黨之需、強黨之要,必須始終強調,常講常新。尤其是在黨的紀律面前沒有特殊的組織、沒有特殊的黨員。這是執行黨的政治紀律、維護黨的權威的根本保證。
正因如此,「決不允許『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決不允許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決不允許在貫徹執行中央決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選擇、搞變通。」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的告誡,表明了我們黨的鮮明態度,表達了全黨同志的共同心願。
當前,四川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向經濟強省跨越,朝著全面小康目標堅定前行,方向明確,目標清晰,關鍵在於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形成整體合力,確保政令暢通,促進公平正義,心無旁騖抓好工作落實。
所以,筆者認為,王東明書記在省紀委十屆二次全會上突出強調「嚴明政治紀律」,既是提醒,更是告誡。對於黨員幹部來說,政治紀律猶如立在懸崖壁上的一道護欄,是一種關愛和保護;政治紀律的堤防一旦決口,就必然會出問題、受懲罰。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如此說來,每一名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都要強化紀律姓「鐵」的意識,強化按制度規定辦事的意識,常懷如履薄冰、如臨深淵之感,時刻警示和告誡自己,國有國法,黨有黨規,法律面前沒有特殊公民,黨紀面前沒有特殊黨員,要把嚴守政治紀律貫穿於履行職責的全過程,使其真正內化於心、外化於形,切實提高執行力,做到不踩「黃線」、不越「紅線」,以過硬的紀律保障各項工作見成效,書寫四川科學發展的歷史新篇。
【2】黨員堅守紀律底線培養高尚發言稿
同志們:
根據局黨委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安排,今天由我給大家做專題輔導,題目是《堅持根本宗旨,自覺堅守底線,努力爭做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主要談三個方面內容。
一、正確認識宗旨,就要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崇高信仰來追求
我黨自成立之日起,就鮮明地提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一根本宗旨,科學地解決和回答了什麼是無產階級的人生觀、世界觀這一根本問題,精闢地闡明了無產階級的人生目的,成為中國共產黨立黨宗旨的高度概括。站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再看宗旨、再談宗旨,意義更加重大深遠。這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
(一)依靠人民、服務人民是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觀在黨的建設上的具體運用。早在100多年前,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就指出:「無產階級的運動是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的獨立的運動。」毛澤東同志1939年2月在給張聞天的信中,最早提出「為人民服務」的概念。1945年4月他在《論聯合政府》中第一次把為人民服務作為「宗旨」提出。1945年黨的七大,第一次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寫進黨章並作為黨員應盡義務。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鄧小平同志要求全黨同志在工作中自覺地把「人民高興不高興、滿意不滿意、贊成不贊成、答應不答應」作為出發點和歸宿。改革開放新時期,江澤民同志鮮明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對宗旨進行了豐富和發展。胡錦濤同志把「以熱愛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作為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要內容,告誡全黨「密切聯繫群眾是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脫離群眾是我們黨執政後的最大危險」,要求「每一名黨員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習近平同志擔任總書記以來,在很多場合都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提出新要求,反覆告誡全黨,要堅持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作為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他在接受俄羅斯電視臺專訪時指出,中國共產黨堅持執政為民,我的執政理念概括起來就是:為人民服務,擔當起該擔當的責任。這些基本原理的提出,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人生觀理論的豐富和發展,是唯物史觀在黨的建設上的具體實踐和運用,有著深刻的理論淵源,是依據黨的性質作出的科學論斷。
(二)依靠人民、服務人民是我們黨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點。我們黨建立之初,就莊嚴地宣布:中國共產黨唯一目的,就是為了無產階級和一切勞動人民的解放。黨的一大制定的《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就規定黨的目標是推翻資本家階級的政權,最終消除階級區分,消滅私有制。抗戰初期美國駐華使館的外交官戴維斯和謝偉思,看到全黨開展的轟轟烈烈的精兵簡政和大生產運動後,在寫給美國國務院的報告中說:國民黨統治集團「為了自己的目的而在犧牲著中國的利益」;而「共產黨的政府和軍隊,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受到有積極的廣大人民支持的政府和軍隊」。據此,他們認為,「中國之命運不屬於蔣而屬於他們」。中國革命的發展證明他們的預測是非常正確的。我們黨緊緊依靠和帶領全國人民,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反動統治,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改革開放30年來,我們黨相繼提出了「領導就是服務」「三個代表」「以人為本」等一系列重大理論觀點,把維護好和實現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體現在黨的各項方針政策中,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使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從溫飽不足發展到總體小康,並向全面小康邁進。特別是從2006年起,黨中央更加關注民生,在全國徹底取消了存在幾千年的農業稅,大大減輕了農民負擔;全國基本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的參保人數達六億人,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健全。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始終注重民生、保障民生,奮力鑄就大國民生改革的新篇章。「小康路上,不讓一個困難群眾掉隊」、「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習總書記的一系列指示,充分體現了把13億多人全部帶入全面小康的堅定決心。從2011年到20xx年,中國農村貧困人口從1.22億人減少到7017萬人,累積減貧5221萬人,相當於一個中等國家的人口總量。去年底,《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正式發布,明確到2020年7000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三年多來,即使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中國民生保障力度不減反增,城鄉居民養老、醫療、低保等保障水平不斷提高,一張保基本、兜底線、廣覆蓋的民生保障網不斷織密織牢:20xx年,中國城鎮新增就業131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參保人數超過13億;參保覆蓋率穩定在95%以上;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超過8.42億人。城鄉居民基本醫保財政補助標準由2008年人均80元提高到20xx年的380元,全國96%縣城實現二級以上等級公路連通。應該說,中國共產黨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全部工作和活動都是為人民服務的歷史。
(三)依靠人民、服務人民是我們黨生存發展的動力源泉和根本保證。古人云:「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任何政權和政黨,其前途與命運最終取決於民心向背。我們黨之所以能夠經受住各種考驗,永遠立於不敗之地,重要原因在於找到了黨和人民緊密聯繫的契合點,那就是始終把黨的建設定位在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這一崇高而務實的基點上。黨在長期鬥爭中創造和發展起來的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是實現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的根本工作路線,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毛主席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觀」、鄧小平領導就是服務的「服務觀」、江澤民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代表觀」、胡錦濤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的「群眾觀」,習總書記深入基層「摘柚子、買包子,坐火炕、贈雨傘,話家長、問冷暖」的「親民觀」,都是緊緊地和人民站在一起的集中體現。歷史經驗反覆證明,什麼時候黨的群眾路線執行得好,黨群關係密切,我們的事業就順利發展;什麼時候黨的群眾路線執行得不好,黨群關係受到損害,我們的事業就遭受挫折。」蘇聯、東歐執政的共產黨先後失去政權,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失掉民心、脫離群眾卻是共同的、根本的。蘇共在史達林後期就存在高高在上、脫離實際的官僚主義,特別是大搞「個人崇拜」,使黨和國家的政治生活受到嚴重損害。赫魯雪夫時期,黨風進一步敗壞,並且逐步形成了一個特權階層。勃列日涅夫繼承赫魯雪夫衣缽,黨風惡化加劇,他熱衷於追求表面榮譽和獎賞,在執政期間竟然得到200多枚各種勳章,他死後的送葬行列中,為他抬各種勳章、獎章的軍官達44人之多。戈巴契夫時期黨內腐敗更加嚴重,已是病入膏肓。蘇共倒臺前不久,當時的蘇聯科學院在全國範圍內做了一個關於黨的威信的調查。被調查者認為蘇共能夠代表工人利益的佔4%,能夠代表全體人民利益的只有7%,能夠代表全體黨員利益的也僅有11%,而認為蘇共代表黨的官僚、幹部、機關工作人員利益的高達85%!印尼的專業集團(實際上是一個政黨),因為在亞洲「金融風暴」中經濟上出現了一些大的失誤,經濟全面混亂,失去人民的信任,最後也下臺了。從實踐上看,雖然時代發展了,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仍然是根本要求,多的只是內容上的豐富和發展。進入新的世紀,尤其在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一方面使我們服務人民有了更有利條件,但同時也因為利益格局深刻調整,利益主體更加多元,出現了一些不和諧因素。有的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看成是過時的東西;有的感到人民主體發生了重大變化,不再是單純的無產階級大眾,對為誰服務產生困惑;有的認為現在奉行的是物質利益原則和等價交換原則,無私奉獻與社會現實不相適應,難以做到;有的感到為人民服務吃虧,不如眼前利益和個人利益來得實惠。對此,可以從以下「四變四沒變」來理解:一是無論社會如何變遷,人民群眾是推動歷史發展的動力沒有變;二是無論主體如何變化,黨為大多數人民謀利益的原則沒有變;三是無論為人民服務的形式內容如何變換,服務人民本色沒有變;四是無論如何變革,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地位沒有變。所以說,時代越發展,對宗旨的呼喚越強勁。
二、時刻牢記宗旨,就要把黨和人民的利益作為最高責任來堅守
習總書記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能不能把黨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高於一切,是對每名黨員最現實的考驗和檢驗。值得警惕的是,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的變革,在黨員隊伍特別是部分領導幹部中,一部分人滋生了享樂主義、拜金主義思想,淡忘了宗旨意識。「為人民服務」這5個原本耀眼奪目的大字,被束之高閣,甚至被調侃成「為人民幣服務」。解決好這個問題,從當前的情況看,需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