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熱理療帶的製作方法
2023-12-09 07:37:21 2
專利名稱:加熱理療帶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保健器械,尤其涉及一種用於人體局部加熱的理療帶。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用於人體局部加熱各類理療帶的帶體主要採用隔離層(直接與人體接 觸的表層)內置電熱絲的結構,但缺點是電熱絲長期使用、捲曲後容易折斷,設置刺破隔離 層導致使用者觸電,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另外,理療帶一般都帶有溫控裝置,長期使用後溫控裝置的感溫元件靈敏度下降, 也會影響加熱效果。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使用安全、方便控溫的加熱理療帶。一種加熱理療帶,包括由隔離層以及封裝在隔離層內部的加熱元件構成的帶體, 所述的加熱元件由碳纖維導電膜和包裹在碳纖維導電膜外部的絕緣層構成。所述的隔離層可以選用適合與人體皮膚直接接觸的纖維織成,如通用的棉布或其 他合成纖維等。帶體外表面兩端設有可相互粘附的粘附條,理療帶繞置在人體局部後通過 粘附條的相互粘附便於理療帶的定位。所述的絕緣層的材質可選用聚丙烯、耐熱橡膠等多種材質,由於加熱理療帶使用 時溫度一般不會高於80°C,所以對絕緣層的材質的耐熱性要求並不是很高,主要是考慮理 療帶經常需要捲曲,所以要求絕緣層的材質的柔韌性要好,可以採用現有技術各種具有良 好柔韌性的絕緣材料包裹在碳纖維導電膜外部。兼顧絕緣與散熱,一般絕緣層的厚度為0. 5 2毫米。碳纖維材料是一種應用領域極其廣泛的功能性材料,它具有金屬的導電和導熱 性、陶瓷材料的耐熱性、耐腐蝕性等特點。本實用新型選用的碳纖維導電膜既可以是單獨由 碳纖維壓製成模也可以與其他纖維混合後壓製成模,具體可選用各類市售商品。為了便於碳纖維導電膜與導線的銜接,在所述的碳纖維導電膜的兩側邊分別設有 金屬片,金屬片為雙層結構,將碳纖維導電膜的側邊夾持,導線一端與金屬片連接,另一端 穿出絕緣層及隔離層,通過電源接口與外部電源相接。所述的電源接口可以是普通的電器電源插頭,也可以使USB接口,擴展了理療帶 接口類型,使之使用場合更加廣泛。所述的金屬片一般採用銅片,沿其中線對摺形成雙層結構將碳纖維導電膜的側邊 夾緊。為了便於控溫可以利用現有技術設置溫控器,但本實用新型理療帶由於採用碳纖 維導電膜作為發熱元件,通電時其溫度與碳纖維導電膜的面積厚度的等有關,所以規格尺 寸一定的碳纖維導電膜通電時其溫度波動很小,這樣可以直接加工成固定溫度的理療帶, 而省去溫控器,簡化了結構,也提高了安全性能。[0014]由於碳纖維導電膜耐曲折性優異,所以本實用新型加熱理療帶使用壽命長,安全 性能更佳。
圖1為本實用新型加熱理療帶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加熱理療帶斷面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加熱理療帶除去隔離層後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本實用新型加熱理療帶包括由隔離層以及封裝在隔離層內部的加熱元 件構成的帶體1,隔離層選用適合與人體皮膚直接接觸的棉布。帶體1外表面兩端設有可相互粘附的粘附條2和粘附條3,理療帶繞置在人體局部 後通過粘附條2和粘附條3的相互粘附便於理療帶的定位。導線4 一端穿進帶體1與加熱元件連接,另一端帶有USB接口用於與外部電源連 接。參見圖2,最外層的為隔離層6,內部的加熱元件碳纖維導電膜8和包裹在碳纖維 導電膜8外部的絕緣層7構成。絕緣層的為厚度0. 5毫米的聚丙烯膜。參見圖3,為了便於碳纖維導電膜8與導線4的銜接,在碳纖維導電膜8的兩側邊 分別設有金屬片9a和金屬片%,金屬片9a和金屬片9b採用銅片,沿其中線對摺形成雙層 結構將碳纖維導電膜8的側邊夾緊。本實用新型加熱理療帶接入電源時,在導線4、金屬片9a、碳纖維導電膜8和金屬 片9b之間形成迴路,碳纖維導電膜8發熱升溫,起到了對人體局部加熱的保健理療作用。
權利要求一種加熱理療帶,包括由隔離層以及封裝在隔離層內部的加熱元件構成的帶體,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加熱元件由碳纖維導電膜和包裹在碳纖維導電膜外部的絕緣層構成。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加熱理療帶,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帶體外表面兩端設有可相互 粘附的粘附條。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加熱理療帶,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絕緣層的厚度為0.5 2毫米。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加熱理療帶,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碳纖維導電膜的兩側邊分別 設有金屬片,金屬片為雙層結構,將碳纖維導電膜的側邊夾持,導線一端與金屬片連接,另 一端穿出絕緣層及隔離層,通過電源接口與外部電源相接。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加熱理療帶,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電源接口為USB接口。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加熱理療帶,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金屬片為銅片,沿其中線對摺 形成雙層結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加熱理療帶,包括隔離層以及封裝在隔離層內部的加熱元件,所述的加熱元件由碳纖維導電膜和包裹在碳纖維導電膜外部的絕緣層構成。由於碳纖維導電膜具有耐曲折性優異等優點,本實用新型加熱理療帶使用壽命長,安全性能更佳。
文檔編號A61F7/08GK201768073SQ20102052452
公開日2011年3月23日 申請日期2010年9月9日 優先權日2010年9月9日
發明者李罡 申請人:李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