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邊加強型無內胎車輪的製作方法
2023-12-02 06:55:56 2
專利名稱:護邊加強型無內胎車輪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車輪,特別是一種護邊加強型無內胎車輪。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無內胎車輪,其車輪包括輪輞和輪輻,輪輻固定於輪輞的胎圈座上,無內胎車輪可以直接通過車輪散熱,散熱效果好,不易發生爆胎,但是,無內胎車輪的輪輞其精度要求較高,通常採用冷軋加工,而冷軋加工一般要求材料的厚度應均勻,這樣才能達到較高的精度,因此,冷軋成型的輪輞,其各部分厚度一致,而輪胎對輪輞的作用力集中在胎圈座上,導致胎圈座極易發生變形,甚至斷裂,輪輞承載能力較低,從而使得無內胎車輪無法應用於載重型的車輛。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提供一種車輪的輪輞強度增強,並能應用於各種車輛的護邊加強型無內胎車輪。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途徑來實現的。
護邊加強型無內胎車輪,包括輪輞和輪輻,輪輞具有輪緣、胎圈座和輪輞槽,輪輻具有輻板和輪輻緣,其結構要點為還包括沿輪輞圓周分布的第一支撐體,第一支撐體固定於輪輞上的連接有輪輻的一側的胎圈座上,而輪輻則固定於該第一支撐體上,通過該第一支撐體與輪輞連接。
這樣,在無內胎車輪輪輞的胎圈座上固定第一支撐體,且該第一支撐體為一種剛性支撐體,從而增強輪輞強度,使輪輞即使承受較大的作用力也不會被破壞,因此,通過增強無內胎車輪局部強度,使得無內胎車輪能夠廣泛應用於各種類型的車輛,甚至應用於載重型的車輛上也能夠具有足夠的強度。
車輪的輪輻可以分為兩部分,與車軸連接的圓盤狀輻板和連接輪輞與輻板的輪輻緣。
無內胎車輪又可稱為真空車輪或真空鋼圈,是指介於輪胎的車橋之間承受負荷的旋轉件,通常由兩個主要部件組成輪輞和輪輻。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護邊加強型無內胎車輪因而又可稱為護邊加強型真空車輪或護邊加強型真空鋼圈。
本實用新型的第一支撐體的結構可以具體為第一種是第一支撐體或者為一種貼附於胎圈座上的加強板,輪輻固定於該加強板上。
這樣,通過增大輪輞的局部的厚度,使輪輞局部的剛性增強,從而能夠承受較大的作用力。
加強板表面上具有一凸起,該凸起位於加強板的靠近輪輞槽的一側,固定在加強板上的輪輻的輪輻緣的頂端頂靠在該凸起上。
輪輻通過固定在加強板上而與輪輞連接,這樣,輪輻的輪輻緣的頂端頂靠在加強板的表面上凸起,從而在生產加工時能夠通過該凸起限定輪輻的固定位置,便於生產加工。
第一支撐體的第二種結構形式為第一支撐體或者為一種兩端固定於胎圈座上,而中間懸空的支撐腳。
這樣,第一支撐體的結構為兩端固定而中間為懸空,從而使第一支撐體沒有完全貼附在胎圈座上,便於輪輞熱量的散發。
支撐腳的結構又可以進一步具體為支撐腳或者為一種直角形的支撐腳,其一直角邊的頂端垂直固定在胎圈座上,另一直角邊貼附在胎圈座上,輪輻固定於支撐腳的貼附在胎圈座上的直角邊上。該貼附在胎圈座上的直角邊的表面上具有一凸起,輪輻的輪輻緣的頂端頂靠在該凸起上。
支撐腳或者為一種具有兩個拱形凸起的波浪形,其兩端點及兩端點之間的頂點均固定在胎圈座上,輪輻固定在其中一個拱形凸起上,輪輻的輪輻緣的頂端則頂靠在另一拱形凸起上。
這樣,輪輻固定在其中一個拱形的凸起上,而輪輻緣的頂端則頂靠在另一個拱形的凸起上,該另一個拱形凸起就起到限位的作用,便於輪輞的生產加工。
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可以進一步具體為分布於胎圈座上的第一支撐體的一端位於輪緣的與胎圈座連接處的附近,另一端位於胎圈座與輪輞槽連接處的附近。
這樣,將第一支撐體向胎圈座的兩側延伸,使第一支撐體不但能夠對輪輞的胎圈座起到加強的作用,而且,能夠增強胎圈座與輪緣連接處的強度,及胎圈座與輪輞槽之間的連接的強度,進一步增強輪輞的強度。
本實用新型的護邊加強型無內胎車輪的結構還可以進一步具體為還包括第二支撐體,該第二支撐體位於輪輞上與第一支撐體相對的另一側的胎圈座上。
這樣,在輪輞兩端的胎圈座上通過支撐體以加強輪輞的強度,從而使車輪強度增強,延長車輪的使用壽命,並使無內胎車輪能夠應用於載重型車輛。
第二支撐體的結構可以具體為第二支撐體或者為一種貼附於胎圈座上的加強板,或者為一種兩端固定於胎圈座上,而中間懸空的支撐腳。
第二支撐體的結構與第一支撐體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支撐腳的兩腳的形狀或者為直狀,或者為弧狀,或者為波浪狀。
這樣,不但具有增強車輪強度的作用,而且也使車輪外形更加美觀。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相比現有技術具有以下優點在車輪的輪輞的胎圈座上分布支撐體,從而增強無內胎車輪局部強度,使無內胎車輪的輪輞既能夠通過冷軋加工而獲得較高的精度,又能夠增強車輪的強度,延長車輪的使用壽命,因此無內胎車輪能夠廣泛應用於各種類型的車輛,甚至應用於載重型的車輛上也能夠具有足夠的強度。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之一。
圖2是圖1的俯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之二。
圖4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之三。
圖5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之四。
其中,1輪輞 11輪緣 12胎圈座 13輪輞槽 2輪輻 21輻板 22輪輻緣 3第一支撐體 31凸起 4第二支撐體。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參照圖1、圖2,護邊加強型無內胎車輪,包括輪輞1和輪輻2,輪輞1具有輪緣11、胎圈座12和輪輞槽13,輪輻2具有輻板21和輪輻緣22,還包括沿輪輞圓周分布的第一支撐體3,第一支撐體3固定於輪輞1上的連接有輪輻2的一側的胎圈座11上,而輪輻2則固定於該第一支撐體3上,通過該第一支撐體3與輪輞1連接。第一支撐體3為一種焊接固定貼附於胎圈座11上的加強板,輪輻2固定於該加強板上。該加強板表面上具有一凸起31,該凸起31位於加強板的靠近輪輞槽的一側,固定在加強板上的輪輻2的輪輻緣22的頂端頂靠在該凸起31上。
本實施例未述部分與現有技術相同。
實施例2參照圖3,護邊加強型無內胎車輪,包括輪輞1和輪輻2,輪輞1具有輪緣11、胎圈座12和輪輞槽13,輪輻2具有輻板21和輪輻緣22,還包括沿輪輞圓周分布的第一支撐體3,第一支撐體3固定於輪輞1上的連接有輪輻2的一側的胎圈座11上,而輪輻2則固定於該第一支撐體3上,通過該第一支撐體3與輪輞1連接。第一支撐體3為一種焊接固定貼附於胎圈座11上的加強板,輪輻2固定於該加強板上。本實用新型的護邊加強型無內胎車輪還包括第二支撐體4,該第二支撐體4位於輪輞1上與第一支撐體3相對的另一側的胎圈座11上。第二支撐體4為一種兩端固定於胎圈座11上,而中間懸空的支撐腳,支撐腳的兩腳為直狀,該支撐腳而為一種角鋼。第二支撐體4也為焊接固定在輪輞1上。
本實施例未述部分與現有技術相同。
實施例3參照圖5,護邊加強型無內胎車輪,包括輪輞1和輪輻2,輪輞1具有輪緣11、胎圈座12和輪輞槽13,輪輻2具有輻板21和輪輻緣22,還包括沿輪輞圓周分布的第一支撐體3,第一支撐體3固定於輪輞1上的連接有輪輻2的一側的胎圈座11上,而輪輻2則固定於該第一支撐體3上,通過該第一支撐體3與輪輞1連接。第一支撐體3為一種兩端焊接固定於胎圈座11上,而中間懸空的支撐腳。支撐腳具體為一種具有兩個拱形凸起的波浪形,其兩端點及兩端點之間的頂點均固定在胎圈座11上,輪輻2固定在其中一個拱形凸起上,輪輻2的輪輻緣22的頂端則頂靠在另一拱形凸起上。本實用新型的護邊加強型無內胎車輪還包括第二支撐體4,該第二支撐體4位於輪輞1上與第一支撐體3相對的另一側的胎圈座11上。第二支撐體4為一種兩端固定於胎圈座11上,而中間懸空的支撐腳,支撐腳的兩腳為直狀,該支撐腳而為一種角鋼。第二支撐體4也為焊接固定在輪輞1上。
本實施例未述部分與現有技術相同。
最佳實施例參照圖4,護邊加強型無內胎車輪,包括輪輞1和輪輻2,輪輞1具有輪緣11、胎圈座12和輪輞槽13,輪輻2具有輻板21和輪輻緣22,還包括沿輪輞圓周分布的第一支撐體3,第一支撐體3固定於輪輞1上的連接有輪輻2的一側的胎圈座11上,而輪輻2則固定於該第一支撐體3上,通過該第一支撐體3與輪輞1連接。第一支撐體3為一種兩端焊接固定於胎圈座11上,而中間懸空的支撐腳。該支撐腳為一種直角形的支撐腳,其一直角邊的頂端垂直焊接固定在胎圈座11上,另一直角邊焊接固定貼附在胎圈座11上,輪輻2焊接固定於支撐腳的貼附在胎圈座11上的直角邊上。該貼附在胎圈座11上的直角邊的表面上具有一凸起31,輪輻2的輪輻緣22的頂端頂靠在該凸起31上。本實用新型的護邊加強型無內胎車輪還包括第二支撐體4,該第二支撐體4位於輪輞1上與第一支撐體3相對的另一例的胎圈座11上。第二支撐體4為一種兩端固定於胎圈座11上,而中間懸空的支撐腳,支撐腳的兩腳為直狀,該支撐腳而為一種角鋼。第二支撐體4也為焊接固定在輪輞1上。
本實施例未述部分與現有技術相同。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各實施例中的分布於胎圈座上的第一支撐體和第二支撐體還可以分別向胎圈座的兩側延伸,即,第一支撐體和第二支撐體的一端位於輪緣的與胎圈座連接處的附近,另一端位於胎圈座與輪輞槽連接處的附近,從而使第一支撐體不但能夠對輪輞的胎圈座起加強的作用,而且,能夠增強胎圈座與輪連接處的強度,及胎圈座與輪輞槽之間的連接的強度,進一步增強輪輞的強度。
權利要求1.護邊加強型無內胎車輪,包括輪輞(1)和輪輻(2),輪輞(1)具有輪緣(11),胎圈座(12)和輪輞槽(13),輪輻(2)具有輻板(21)和輪輻緣(22),其特徵在於,還包括沿輪輞(1)圓周分布的第一支撐體(3),第一支撐體(3)固定於輪輞(1)上的連接有輪輻(2)的一側的胎圈座(12)上,而輪輻(2)則固定於該第一支撐體(3)上,通過該第一支撐體(3)與輪輞(1)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護邊加強型無內胎車輪,其特徵在於,第一支撐體(3)或者為一種貼附於胎圈座(12)上的加強板,輪輻(2)固定於該加強板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護邊加強型無內胎車輪,其特徵在於,加強板表面上具有一凸起(31),該凸起(31)位於加強板的靠近輪輞槽(13)的一側,固定在加強板上的輪輻(2)的輪輻緣(22)的頂端頂靠在該凸起(31)上。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護邊加強型無內胎車輪,其特徵在於,第一支撐體(3)或者為一種兩端固定於胎圈座(12)上,而中間懸空的支撐腳。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護邊加強型無內胎車輪,其特徵在於,支撐腳或者為一種直角形的支撐腳,其一直角邊的頂端垂直固定在胎圈座(12)上,另一直角邊貼附在胎圈座(12)上,輪輻(2)固定於支撐腳的貼附在胎圈座(12)上的直角邊上。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護邊加強型無內胎車輪,其特徵在於,支撐腳的貼附在胎圈座(12)上的直角邊的表面上具有一凸起(31),輪輻(2)的輪輻緣(22)的頂端頂靠在該凸起(31)上。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護邊加強型無內胎車輪,其特徵在於,支撐腳或者為一種具有兩個拱形凸起的波浪形,其兩端點及兩端點之間的頂點均固定在胎圈座(12)上,輪輻(2)固定在其中一個拱形凸起上,輪輻(2)的輪輻緣(22)的頂端則頂靠在另一拱形凸起上。
8.根據權利要求1至7其中任一項所述的護邊加強型無內胎車輪,其特徵在於,分布於胎圈座(12)上的第一支撐體(3)的一端位於輪緣(11)的與胎圈座(12)連接處的附近,另一端位於胎圈座(12)與輪輞槽(13)連接處的附近。
9.根據權利要求1至7其中任一項所述的護邊加強型無內胎車輪,其特徵在於,還包括第二支撐體(4),該第二支撐體(4)位於輪輞(1)上與第一支撐體(3)相對的另一側的胎圈座(12)上。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護邊加強型無內胎車輪,其特徵在於,第二支撐體(4)或者為一種貼附於胎圈座(12)上的加強板,或者為一種兩端固定於胎圈座(12)上,而中間懸空的支撐腳。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護邊加強型無內胎車輪,其特徵在於,支撐腳的兩腳的形狀或者為直狀,或者為弧狀,或者為波浪狀。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車輪,特別是一種護邊加強型無內胎車輪,包括輪輞和輪輻,輪輞具有輪緣、胎圈座和輪輞槽,輪輻具有輻板和輪輻緣,其結構要點為還包括沿輪輞圓周分布的第一支撐體,第一支撐體固定於輪輞上的連接有輪輻的一側的胎圈座上,而輪輻則固定於該第一支撐體上,通過該第一支撐體與輪輞連接。在車輪的輪輞的胎圈座上分布支撐體,從而增強無內胎車輪局部強度,使無內胎車輪的輪輞既能夠通過冷軋加工而獲得較高的精度,又能夠增強車輪的強度,延長車輪的使用壽命,因此無內胎車輪能夠廣泛應用於各種類型的車輛,甚至應用於載重型的車輛上也能夠具有足夠的強度。
文檔編號B60B23/04GK2900207SQ20062007075
公開日2007年5月16日 申請日期2006年3月20日 優先權日2006年3月20日
發明者賴建輝 申請人:賴建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