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含有氟烯線碸和五氟蟲腙的殺蟲組合物的製作方法
2023-12-02 00:36:26
本發明涉及農化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含有氟烯線碸和五氟蟲腙的殺蟲組合物。
背景技術:
線蟲屬於線形動物門線蟲綱,體形微小,藉助顯微鏡才能觀察到。在中國發生普遍,危害嚴重,對植物有害的線蟲約3000種,大多生活在土壤中,有的也寄生在植物體內。線蟲通過土壤或種子傳播,能破壞植物的根系;直接採食植物,可大幅減少植物對營養和水分的吸收,線蟲採食植物造成傷口,還給植物病原菌入侵提供了便利,間接地傳播由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真菌和細菌性病害,如枯萎病、猝倒病、根腐病、軟腐病等根部病害。
氟烯線碸(fluensulfone)屬於非燻蒸新型殺線蟲劑,對各個生 長階段的線蟲均有不錯的防治效果。通常非燻蒸殺線蟲劑的作用方式 是使線蟲喪失行動能力,但一段時間後線蟲會復甦,而氟烯線碸則是 將線蟲徹底殺死。氟烯線碸進入土壤的時間僅為12小時,而其他殺 線蟲劑進入土壤的時間一般約為5天。
五氟蟲腙為新型殺蟲劑,可以用於防治農作物上的害蟲,對環 境和作物安全,耐雨淋。
長期使用單一的殺蟲劑,害蟲很容易產生抗藥性,使農藥用量增加,導致高毒、用 量大、殘留多、藥效差等不良後果,且作用領域比較單一。而研發顯得農藥化合物,則研發周 期長,篩選化合物結構工作非常繁雜,非一般研發機構能夠承擔。然而不同作用機理的且無 交互抗性的殺蟲劑按一定比例合理混配,可提高作物防病效果,減少用藥量,殘留少,減少 環境汙染,有效降低作物的抗藥性,是目前中小研發機構的研究熱點。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旨在。
為了實現上述任務,本發明提供一種含有氟烯線碸和五氟蟲腙的殺蟲組合物。
本發明是通過下列方案來實現的。
一種殺蟲組合物,它含有氟烯線碸和五氟蟲腙,其中氟烯線碸和五氟蟲腙的重量比為1:20~30:1。
所述的殺蟲組合物,其中氟烯線碸和五氟蟲腙的較優重量比為1:5~10:1。
所述的殺蟲組合物,其中氟烯線碸和五氟蟲腙的較優的重量比為1:1~5:1。
所述的殺蟲組合物,其中氟烯線碸和五氟蟲腙兩種有效組分累積所佔製劑的重量比為1~71%。
所述的殺蟲組合物,氟烯線碸和五氟蟲腙累積所佔製劑的較優重量百分比為5~21%。
所述的殺蟲組合物,氟烯線碸和五氟蟲腙累積所佔製劑的較優重量百分比為5~11%。
所述的殺蟲組合物,氟烯線碸和五氟蟲腙與助劑、載體等加工成農藥上允許的任意一種劑型。
所述的殺蟲組合物,其特徵在於可加工成的劑型是懸浮劑、水乳劑、微乳劑、可溼性粉劑、可溶性粉劑、水分散粒劑和微膠囊劑等。
所述的殺蟲組合物用於防治多種作物上的刺吸式害蟲,如盲椿象、飛蝨、蚜蟲、介殼蟲、薊馬等刺吸式害蟲以及稻縱卷葉螟、玉米根腐線蟲等鱗翅目害蟲。
具有增效作用的殺蟲劑組合物是採取以下措施實現的: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之一,所述的殺蟲組合物為懸浮劑,組分的重量百分比為:
氟烯線碸 1~60%
五氟蟲腙 1~50%
分散劑 5~20%
防凍劑 0.5~3%
增稠劑 0.1~2%
消泡劑 0.1~0.8%
水 餘量
該殺蟲組合物懸浮劑的具體生產步驟為先將其他助劑混合,經高速剪切混合均勻,加入氟烯線碸和五氟蟲腙,在磨球機中磨球2~3小時,使粒直徑均在5mm以下,製得本發明所述的含有氟烯線碸和五氟蟲腙的殺蟲組合物的懸浮劑製劑。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之二,所述的殺蟲組合物為水乳劑,組分的重量百分比為:
氟烯線碸 1~60%
五氟蟲腙 1~50%
乳化劑 3~30%
溶劑 5~15%
穩定劑 2~15%
防凍劑 1~5%
消泡劑 0.1~8%
增稠劑 0.2~2%
水 餘量
該殺蟲組合物水乳劑的具體生產步驟為:首先將原藥氟烯線碸和五氟蟲腙、溶劑和乳化劑、助溶劑加在一起,使溶解成均勻的油相;將部分水,抗凍劑,抗微生物劑等其他的農藥助劑混合在一起成均勻的水相;在反應釜中高速攪拌的同時將油相加入水相,緩緩加水直至達到轉相點,開啟剪切機進行高速剪切,並加入剩餘的水,剪切約半小時,形成水包油型的水乳劑。即製得含有氟烯線碸和五氟蟲腙的殺蟲組合物的水乳劑。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之三,所述的殺蟲組合物為微乳劑,組分的重量百分比為:
氟烯線碸 1~60%
五氟蟲腙 1~50%
溶劑 1~30%
乳化劑 3~30%
穩定劑 2~15%
增效劑 2~10%
水 10~78%
該殺蟲組合物微乳劑的具體加工步驟為:將氟烯線碸和五氟蟲腙原藥加入溶劑中,邊攪拌邊加入乳化劑、穩定劑和增效劑等助劑,最後將其加入水中攪拌,形成均一透明液體,即得本發明組合物的微乳劑。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之四,所述的殺蟲組合物為可溼性粉劑,組分的重量百分比為:
氟烯線碸 1~60%
五氟蟲腙 1~50%
分散劑 3~20%
潤溼劑 3~10%
填料 10~70%
該殺蟲組合物可溼性粉劑具體加工步驟為:按上述配方將氟烯線碸和五氟蟲腙以及分散劑、潤溼劑和填料混合,在攪拌釜中均勻攪拌,經氣流粉碎機後在混合均勻,即可製成本發明組合物的可溼性粉劑。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之五,所述的殺蟲組合物為可溶性粉劑,組分的重量百分比為:
氟烯線碸 1~60%
五氟蟲腙 1~50%
分散劑 3~20%
穩定劑 3~10%
黏著劑 1~5%
填料 10~70%
該除草組合物可溶性粉劑具體加工步驟為:按上述配方將氟烯線碸和五氟蟲腙以及分散劑、穩定劑、黏著劑和填料混合,在攪拌釜中均勻攪拌,經氣流粉碎機後在混合均勻,即可製成本發明組合物的可溶性粉劑。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之六,所述的殺蟲組合物為水分散粒劑,組分的重量百分比為:
氟烯線碸 1~60%
五氟蟲腙 1~50%
分散劑 3~20%
潤溼劑 3~10%
崩解劑 2~5%
填料 10~70%
該殺蟲組合物水分散粒劑具體加工步驟為:按上述配方將氟烯線碸、五氟蟲腙和分散劑、潤溼劑、崩解劑以及填料混合均勻,用超微氣流粉碎機粉碎,經捏合,然後加入流化床造粒乾燥機中進行造粒、乾燥、篩分後經取樣分析,製得本發明所述的含有氟烯線碸和五氟蟲腙的殺蟲組合物的水分散粒劑。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之七,所述的殺蟲組合物為微膠囊劑,組分的重量百分比為:
氟烯線碸 1~60%
五氟蟲腙 1~50%
尿素 5~20%
甲醛 5~20%
乳化分散劑 5~20%
防凍劑 1~5%
增稠劑 0.1~2%
消泡劑 0.1~0.8%
水 餘量
該殺蟲組合物微膠囊劑加工步驟為:在裝有攪拌裝置的三口燒瓶中加入尿素和甲醛(物質的量比約為l:1.5~2.0),用氫氧化鈉溶液調節溶液的pH值到8~9左右,然後升溫至70~80℃,反應得到穩定的脲醛樹脂預聚體。取一定量的氟烯線碸與五氟蟲腙的原藥溶於環己烷中,並在溶液中加入乳化分散劑,伴隨劇烈攪拌,配成以含乳化分散劑的水溶液為水相的O/W型穩定乳液。將上述的脲醛樹脂預聚體加入乳液中,調節pH值,在酸催化條件下發生聚合反應,使油相物質被包裹起來,形成微膠囊顆粒。緩慢升溫,固化,溫度控制在40~50℃,固化時間1h。選擇加入適量的助劑,即可得穩定的微囊懸浮劑。
所述的乳化劑選自十二烷基苯磺酸鈣與脂肪酸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磺基琥珀酸酯、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蓖麻油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基酯、聚氧乙烯脂肪醇醚中的任一種或一種以上以任意比例組成的混合物。
所述的分散劑選自聚羧酸鹽、木質素磺酸鈉、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縮合物硫酸鹽、烷基苯磺酸鈣鹽、萘磺酸甲醛縮合物鈉鹽、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酯、甘油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種或多種。
所述溶劑為二甲苯或生物柴油、甲苯、柴油、甲醇、乙醇、正丁醇、異丙醇、松節油、溶劑油、二甲基甲醯胺、二甲基亞碸、水等溶劑中的任一種或一種以上以任意比例組成的混合溶劑。
所述的潤溼劑選自:十二烷基硫酸鈉、十二烷基苯磺酸鈣、拉開粉BX、潤溼滲透劑F、烷基萘磺酸鹽、烷基酚乙氧基化物、聚氧乙烯三苯乙烯苯基磷酸鹽、皂角粉、蠶沙、無患子粉中的一種或多種。
所述增效劑是指具有增強藥劑滲透力,潤溼擴展能力,擊倒害蟲速度,提高農藥的耐雨水衝刷力,從而提高農藥殺蟲效果的一類安全、環保、無毒、無殘留的新型助劑,可選自有機矽農藥增效劑ZC-650或有機矽農藥滲透劑擴展劑Agrowet810c、農用有機矽農藥增效劑Silwet408、氮酮中的任一種。
所述的崩解劑選自:膨潤土、尿素、硫酸銨、氯化鋁、檸檬酸、丁二酸、碳酸氫鈉中的一種或多種。
所述的增稠劑選自:黃原膠、羥甲基纖維素、羥乙基纖維素、甲基纖維素、矽酸鋁鎂、聚乙烯醇中的一種或多種。
所述的抗微生物劑選自:苯甲酸鈉、水楊酸鈉、山梨酸鈉中的一種或兩種。
所述的穩定劑選自:檸檬酸鈉、間苯二酚、環氧乙烷中的一種。
所述的抗凍劑選自: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二甘醇、三甘醇中的一種或多種。
所述的消泡劑選自:矽油、矽酮類化合物、C10-20飽和脂肪酸類化合物、C8-10脂肪醇類化合物和聚氧乙烯甘油醚中的一種或多種。
所述的乳化分散劑包括:潤溼劑、分散劑、穩定劑、增稠劑、消泡劑和防凍劑等。
所述的填料選自:高嶺土、硅藻土、膨潤土、凹凸棒土、白炭黑、澱粉、輕質碳酸鈣中的一種或多種。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發明所用的氟烯線碸是新化學殺線蟲劑,屬於非燻蒸新型殺線蟲劑,與殺蟲劑五氟蟲腙作用機理差異較大,且無交互抗性。
2、復配的兩種殺蟲劑雙重作用機理,能夠延緩害蟲抗藥性的產生。
3、降低了農藥使用量,增強了對環境的友好性。
具體實施方式:五氟蟲腙與氟烯線碸不同配比聯合毒力
1.1 供試藥劑
95.7%五氟蟲腙原藥、95%氟烯線碸原藥。
1.2 供試蟲源
室內連續飼養3-5代且其個體大小和生理狀態一致的番茄根結線蟲。
1.3 兩個單劑室內毒力測定
採用浸蟲法 將兩個原藥都用少量丙酮溶解,再用0.1%的吐溫水溶液稀釋成成等差的5個濃度的溶液,稀釋在燒杯裡以備用,並以清水作為對照。將大小一致的番茄根結線蟲在浸蟲籠的藥液中浸漬5S , 吸去多餘藥液後將其置於直徑為12cm的培養皿中,皿中放有新鮮番茄根加蓋。每濃度處理10頭,重複4次。設空白對照。於( 27±1 )oC光照培養箱中保持48 h後檢查死亡率,用撥針輕觸蟲體無反應者為死亡。死亡率用Abbott公式校正,再根據濃度對數——死亡率機率值分析(Bliss)法,求出毒力回歸方程和置死中量LC50的值。
2最佳配比篩選
按比例混合(Crafte)法進行混配尋優,篩選出五氟蟲腙與氟烯線碸混配的最佳配比。設五氟蟲腙和氟烯線碸對番茄根結線蟲48小時的室內毒力 LC50分別為a和b,兩藥劑混配時按下列比例混配成11個配方,即為 a+0、0.9a+0.1b、0.8a+0.2b、0.7a+0.3b、0.6a+0.4b、0.5a+0.5b、 0.4a+0.6b、 0.3a+0.7b、0.2a+0.8b、0.1a+0.9b、0+b。每個配比的藥液按上述方法進行毒力測定,24小時後檢查番茄根結線蟲的死亡結果,求出各配比的毒性比率表1。
表1LC50 劑量的五氟蟲腙與LC50劑量的氟烯線碸不同配比對番茄根結線蟲的室內毒力測定結果
根據表 1 結果,以兩個單劑的 LC50為基礎,組成不同配比對番茄根結線蟲的毒力測定,從表初步可以看出,不同配比的混劑均有增效作用,它們的實際抑制率均大於或接近50%,毒性比率均大於 1。其中以 0.5a+0.5b 的混劑實際死亡率最高。
因此,混劑的最佳配比為五氟蟲腙 LC50 值的 50%加氟烯線碸 LC50 值的50%,折算成兩單劑有效成分的比例則為1∶4.56。參照最佳配比結果,實際以五氟蟲腙∶氟烯線碸=1∶4.56(有效成分)進行混配,混配製劑用丙酮稀釋成一定梯度的系列濃度,再進行室內毒力測定,混劑測定的毒力回歸方程、LC50以及共毒係數並按孫雲沛方法計算共毒係數(CTC)。共毒係數 CTC, 計算公式如下: (以五氟蟲腙為標準藥劑, 其毒力指數為100):
氟烯線碸的毒力指數 (TI) =五氟蟲腙的 LC50/氟烯線碸的 LC50×100
M 的實際毒力指數 ( ATI) =五氟蟲腙的 LC50/M的 LC50×100
M的理論毒力指數 (TTI) =五氟蟲腙的TI×P 五氟蟲腙+氟烯線碸的TI×P 氟烯線碸
M的共毒係數 (CTC) =M的 ATI/M的 TTI×100
式中:
M為氟烯線碸與五氟蟲腙不同配比的混合物
P氟烯線碸 為氟烯線碸在混劑中所佔的比例
P 五氟蟲腙為五氟蟲腙在混劑中所佔的比例見表 2。
表 2 五氟蟲腙、氟烯線碸及其混劑對番茄根結線蟲的室內毒力測定結果
表2表明,實際以五氟蟲腙∶氟烯線碸=1∶4.56(有效成分)進行混配,再進行室內毒力測定,共毒係數為196.0131,其增效作用明顯。
3.1田間實驗防治玉米根腐線蟲
3.1試驗方法
3.1.1施藥方法
該試驗噴藥1次,施藥日期為6月23日。此時玉米尚未結球。施藥時天氣多雲無風。用灌根方法施藥,每小區用藥液1.8 kg。
3.1.2調查方法
調查每個小區固定15株玉米作為調查株.記錄全部葉片上的幼蟲數量。噴藥前調查蟲口基數,分別在噴藥後3、7天和10天調查活蟲數。本試驗共調查4次。
3.1.3藥效計算方法
蟲口減退率(%)= (施藥前活蟲數一施藥後活蟲數)/施藥前活蟲數xl00
防效(%)=(處理區蟲口減退率-對照區蟲口減退率)/(100-照區蟲口減退率)*100
3.1.4藥害調查方法
施藥後連續10d目測藥劑對作物沒有藥害產生,玉米生長良好。
3.1.5田間藥效試驗試驗結果
表3 處理藥劑防治玉米根腐線蟲田間藥效試驗結果
從表3可以看出,不同比例的混配藥劑,按不同的用量進行大田試驗,藥後其對玉米玉米根腐線蟲的防治效果均優於對照藥劑,27.8%(腙∶碸=1:4.56)在藥後15天,殺蟲效果分別為89.38 %、91.40%和95.79%,殺蟲效果隨著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各用量處理殺蟲效果之間差異達到極顯著。根據田間目測,在試驗劑量範圍內,作物生長正常,各處理藥劑均未出現對玉米的藥害現象,說明其對玉米是安全的。在試驗過程中,試驗人員發現其對玉米螟等害蟲也有較好防效。建議與作用機理不同的殺蟲劑混合使用以延緩害蟲抗藥性的產生。
3.2田間實驗防治辣椒線蟲
3.2試驗方法
3.2.1施藥方法
試驗於2008年8月20~2 7日在廣州市白雲區江高鎮蔬菜田中進行。菜田地勢平坦,壤土,有機質含量較高,pH 6.7,微酸性,面積2.7hm。土壤肥力中等偏上,灌溉便利。常年種植小白菜、玉米、菜心、黃瓜、辣椒等各類蔬菜。試驗地佔地面積 2668m ,小區間設保護行。試驗栽培作物為玉米 ,種植密度為10cmxl4cm。菜地內菜青蟲、番茄根結線蟲、玉米根腐線蟲等害蟲常年發生且危害嚴重。該試驗灌溉施藥1次,每小區用藥液1.8 kg。
3.2.2調查方法
試驗共調查 3次 ,其中8月2 0日進行施藥前的基數調查,8月21日(藥後1d)、24日( 藥後3d ) 和27日(藥後7 d )進行藥效調查。採用對角線五點取法調查,每點調查 6株,統計整株辣椒線蟲不同齡期的活幼蟲數。根據調查結果,按《 農藥田間藥效試驗準則》計算各處理五個重複的蟲口減退率和防治效果,同時採用統計軟體SPSS13.0對數據進行差異性分析。
計算公式如下 :
蟲口減退率(%)= (施藥前活蟲數一施藥後活蟲數)/施藥前活蟲數xl00
防效(%)=(處理區蟲口減退率-對照區蟲口減退率)/(100-照區蟲口減退率)*100
3.2.3試驗藥劑安全性觀察
試驗過程中同時觀察試驗藥劑對試驗作物辣椒無藥害 , 以及對其他非靶標生物無影響。
3.2.4田間藥效試驗試驗結果
表4處理藥劑防治辣椒線蟲田間藥效試驗結果
從表4可以看出,不同比例的混配藥劑,按不同的用量進行大田試驗,藥後其對玉米辣椒線蟲的防治效果均優於對照藥劑,27.8%(腙∶碸=1:4.56)在藥後15天,殺蟲效果分別為83.80759%、86.50307%和86.71329%,殺蟲效果隨著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各用量處理殺蟲效果之間差異達到極顯著。根據田間目測,在試驗劑量範圍內,作物生長正常,各處理藥劑均未出現對辣椒的藥害現象,說明其對辣椒是安全的。在試驗過程中,試驗人員發現其對蚜蟲等害蟲也有較好防效。建議與作用機理不同的殺蟲劑混合使用以延緩害蟲抗藥性的產生。
綜上所述,本發明對玉米根腐線蟲和辣椒線蟲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且其對靶標作物安全,與單劑相比,本發明組合物具有速效性好、持效期長的優點,易於運輸及使用,對環境汙染少,不易產生藥害。所以,本發明的研發及推廣對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以上所述的實施例僅為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思想及特點,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其目的在於使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能夠了解本發明的內容並據以實施,並且並不僅限於實施例內容。因此不能僅以此來限定本發明的專利範圍,應當指出的是,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即凡依據本發明實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於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的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