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壓力鍋的鍋蓋和具有其的壓力鍋的製作方法
2023-12-01 12:28:11

本發明涉及家用電器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於壓力鍋的鍋蓋和具有其的壓力鍋。
背景技術:
相關技術中,壓力鍋的排氣結構主要包括兩種:一種為撥動排氣閥排氣,一種為利用按鍵帶動槓桿實現排氣。然而,撥動排氣閥排氣後用戶極容易忘記復位,下一次烹飪時會引起溢出、烹飪不良等諸多問題。而按鍵帶動槓桿排氣雖然沒有忘記復位問題,但在排氣過程中則需要一直按住按鍵,且誤操作排氣按鍵或在排氣過程中想提前結束排氣也無法實現,用戶體驗差。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旨在至少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發明的一個目的在於提出一種用於壓力鍋的鍋蓋,所述鍋蓋具有可持續排氣、排氣閥便於復位以及控制排氣時間等優點。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在於提出一種具有上述鍋蓋的壓力鍋。
根據本發明第一方面實施例的用於壓力鍋的鍋蓋,所述壓力鍋包括鍋體,鍋體的外周壁上設有適於與鍋蓋配合的鍋牙,所述鍋蓋包括:蓋體、排氣閥、驅動件和控制組件,蓋體上形成有排氣通道,排氣閥設在蓋體上,排氣閥在打開排氣通道的打開位置和關閉排氣通道的關閉位置之間可運動,驅動件設在蓋體上,驅動驅動件排氣閥從關閉位置運動至打開位置,控制組件設在蓋體上,控制組件被構造成當控制組件與驅動件配合時使排氣閥保持在打開位置、當打開或關閉蓋體時適於與鍋牙配合或旋轉驅動件時與驅動件脫離配合以使排氣閥從打開位置向關閉位置運動。根據本發明的用於壓力鍋的鍋蓋,具有可持續排氣、排氣閥便於復位以及控制排氣時間等優點。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用於壓力鍋的鍋蓋,通過驅動驅動件使排氣閥從關閉位置運動至打開位置,控制組件與驅動件配合以使排氣閥保持在打開位置,可實現壓力鍋的持續排氣,通過控制組件被構造成當打開或關閉蓋體時或旋轉驅動件時,控制組件與驅 動件脫離配合以使排氣閥從打開位置向關閉位置運動,一方面可實現排氣閥的復位,防止下次烹飪時排氣閥未復位而引起溢出、烹煮不良等相關問題,另一方面在用戶誤操作驅動件或在排氣過程中想提前結束排氣也可手動旋轉驅動件以結束排氣,從而達到控制排氣時間的目的。
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所述控制組件可移動地設在所述蓋體上,所述控制組件被構造成當打開或關閉所述蓋體或旋轉所述驅動件時朝向遠離所述驅動件的方向移動以與所述驅動件脫離配合。
具體地,所述驅動件包括配合部,驅動所述驅動件後所述控制組件的一端伸入所述配合部的頂部以使所述排氣閥保持在所述打開位置,當打開或關閉所述蓋體或旋轉所述驅動件時所述配合部與所述控制組件分離。
進一步地,所述配合部具有適於與所述控制組件的所述一端止抵的止抵面。
可選地,所述止抵面形成為從下到上傾斜朝向所述控制組件的中心傾斜延伸的斜面。
具體地,所述驅動件包括:驅動本體;和驅動柱,所述驅動柱設在所述驅動本體內,其中所述配合部設在所述驅動柱上。
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所述驅動件上設有第一扭簧。
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所述蓋體上設有槓桿,所述槓桿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適於與所述驅動件配合且所述第二端適於與所述排氣閥配合。
進一步地,所述驅動件上形成有配合槽,所述槓桿的所述第一端伸入所述配合槽內。
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所述驅動件和所述蓋體之間設有第二彈簧。
具體地,驅動件為按鍵或旋鈕。
根據本發明第二方面實施例的壓力鍋,包括根據本發明上述第一方面實施例的用於壓力鍋的鍋蓋。
本發明的附加方面和優點將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給出,部分將從下面的描述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發明的實踐了解到。
附圖說明
圖1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用於壓力鍋的鍋蓋的爆炸圖;
圖2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用於壓力鍋的鍋蓋的剖面圖;
圖3是圖2中圈示的A部的放大圖;
圖4是圖2中所示的用於壓力鍋的鍋蓋的俯視圖;
圖5是圖4中圈示的B部的放大圖;
圖6是圖2中所示的用於壓力鍋的鍋蓋的仰視圖;
圖7是圖6中圈示的C部的放大圖;
圖8是圖2中所示的用於壓力鍋的鍋蓋的另一個俯視圖;
圖9是圖8中圈示的D部的放大圖;
圖10是圖1中所示的配合部與控制組件的示意圖;
圖11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鍋蓋與鍋體的示意圖。
附圖標記:
鍋蓋100;
蓋體1;
排氣閥2;
驅動件3;配合部31;止抵面311;配合槽312;
驅動本體32;驅動柱33;
控制組件4;
槓桿5;槓桿的第一端51;槓桿的第二端52;
第一扭簧6;
第二彈簧7;
固定銷8;
鍋體200;鍋牙201。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詳細描述本發明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於解釋本發明,而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
下文的公開提供了許多不同的實施例或例子用來實現本發明的不同結構。為了簡化本發明的公開,下文中對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設置進行描述。當然,它們僅僅為示例,並且目的不在於限制本發明。此外,本發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複參考數字和/或字母。這種重複是為了簡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討論各種實施例和/或設置之間的關係。此外,本發明提供了的各種特定的工藝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以意識到其他 工藝的可應用於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參考圖1-圖11描述根據本發明第一方面實施例的用於壓力鍋(圖未示出)的鍋蓋100。鍋蓋100可以應用於壓力鍋例如電壓力鍋。在本申請下面的描述中,以鍋蓋100用於電壓力鍋為例進行說明。當然,本領域內的技術人員可以理解,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鍋蓋100還可以應用於其他類型的壓力鍋,而不限於電壓力鍋。
參考圖11,壓力鍋包括鍋體200,鍋體200的外周壁上設有適於與鍋蓋100配合的鍋牙201。如圖1所示,根據本發明第一方面實施例的用於壓力鍋例如電壓力鍋的鍋蓋100,包括蓋體1、排氣閥2、驅動件3、控制組件4。
具體地,蓋體1上形成有排氣通道,排氣閥2設在蓋體1上,排氣閥2在打開排氣通道的打開位置和關閉排氣通道的關閉位置之間可運動。具體而言,例如,壓力鍋在烹煮工作時,排氣閥2處在關閉排氣通道的關閉位置,從而壓力鍋內形成密閉的空間,在烹煮的過程中,壓力鍋內的壓力就會不斷增大,進而加快烹煮速度,減少烹煮時間,壓力鍋在烹煮結束時,則需要通過將壓力鍋內的蒸汽排出,此時,排氣閥2處在打開排氣通道的打開位置,從而壓力鍋內部通過排氣通道與外界大氣連通,壓力鍋內的蒸汽會通過排氣通道排放到壓力鍋外部,使得壓力鍋內的壓力與外界大氣的壓力保持一致,進而便於鍋蓋100的打開。
例如在圖2和圖3的示例中,壓力鍋在烹煮(非排氣)工作時,排氣閥2向下運動至關閉位置以封堵住排氣通道,壓力鍋在烹煮結束時,排氣閥2向上運動至打開位置以使得壓力鍋內部與外界大氣連通。當然,本發明不限於此,排氣閥2也可構造為在旋轉的過程中上升而實現排氣閥2打開和關閉排氣通道。
參考圖2,驅動件3和控制組件4均設在蓋體1上,驅動驅動件3排氣閥2從關閉位置運動至打開位置,控制組件4被構造成當控制組件4與驅動件3配合時使排氣閥2保持在打開位置。具體而言,壓力鍋在烹煮結束時,用戶可驅動驅動件3,此時,排氣閥2從關閉位置運動至打開位置,隨後壓力鍋內的蒸汽會從通過排氣通道排出,且由於控制組件4與驅動件3的配合,排氣閥2保持在打開排氣通道的打開位置,從而用戶不需要一直按住驅動件3,壓力鍋可持續排氣,進而方便操作,提高用戶體驗。
可以理解的是,驅動件3可以是按鍵,通過按下按鍵以驅動控排氣閥2從關閉位置運動至打開位置;驅動件3也可以是旋鈕,通過旋鈕旋轉以驅動排氣閥3從關閉位置運動至打開位置。
例如,旋鈕可以繞旋轉軸線可旋轉地設在蓋體1上,當旋鈕繞旋轉軸線沿第一旋 轉方向(例如逆時針的方向)旋轉時,旋鈕從關閉位置運動至打開位置,當旋鈕沿著與第一旋轉方向相反的第二旋轉方向(例如順時針的方向)旋轉以使旋鈕從打開位置向關閉位置運動。由此,可以通過旋轉旋鈕使旋鈕在打開位置與關閉位置之間切換,不但便於用戶使用,而且可以簡化鍋蓋100的排氣結構,便於加工及裝配,節約生產周期,降低生產成本,同時還可以使鍋蓋100更加美觀。這裡,需要說明的是,「旋轉軸線」可以為旋鈕自身的中心軸線,也可以同時為排氣通道的中心軸線。
當打開或關閉蓋體1時適於與鍋牙201配合或旋轉驅動件3時控制組件4與驅動件3脫離配合以使排氣閥2從打開位置向關閉位置運動。在壓力鍋內的壓力與外界壓力一致時,用戶可通過打開蓋體1取出烹煮的食物,在打開蓋體1的同時,控制組件4適於與鍋牙201配合以與驅動件3脫離使排氣閥2從打開位置向關閉位置運動,從而使得排氣閥2關閉排氣通道,解決了用戶忘記將排氣閥2調整到關閉排氣通道的問題,防止下次烹飪時排氣閥2未復位(排氣閥2未關閉排氣通道)而引起溢出、烹煮不良等問題。
當然,在打開蓋體1之後,如果用戶誤操作驅動了驅動件3使得排氣閥2處於打開排氣通道的打開位置,在下次烹飪關閉蓋體1時,驅動件鍋牙201會再次與控制組件4配合以使排氣閥2從打開位置向關閉位置運動,從而關閉排氣通道,由此,保證了壓力鍋工作的可靠性。
同時,用戶在烹煮的過程中誤操作了驅動件3,可通過旋轉(例如圖5中的e方向旋轉)驅動件3以使控制組件4與驅動件3脫離配合使排氣閥2從打開位置向關閉位置運動,從而實現繼續烹煮,提高操作便捷性。
此外,在壓力鍋持續排氣的過程中,可通過旋轉(例如圖5中的e方向旋轉)驅動件驅動件3以使得控制組件4與驅動件3脫離配合使排氣閥2從打開位置向關閉位置運動,從而實現手動提前結束排氣,進而達到控制排氣時間的目的。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用於壓力鍋例如電壓力鍋的鍋蓋100,通過設置驅動件3與控制組件4,可以實現壓力鍋的持續排氣,便於用戶操作,提高用戶體驗,且在打開或關閉蓋體1或旋轉驅動件3時可以實現排氣閥2的復位,防止下次烹飪時排氣閥2未復位而引起溢出、烹煮不良等問題,以及可控制排氣時間。
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中,控制組件4可移動地設在蓋體1上(例如圖9中所示的控制組件4可沿著g方向來回移動),控制組件4被構造成當打開或關閉蓋體1或旋轉驅動件3時朝向遠離驅動件3的方向移動以與驅動件3脫離配合。
如圖9和圖10所示,當打開或關閉蓋體1時,控制組件4會沿著g方向朝向遠離驅動件3的方向移動,從而控制組件4與驅動件3脫離配合,以實現打開或關閉蓋體1的同時,排氣閥2從打開位置移動到關閉位置,防止下次烹飪時排氣閥2未復位而引起溢出、烹煮不良等問題。
如圖4-圖7所示,當旋轉驅動件3(如圖4中所示的e方向旋轉)時,驅動件3會沿著f方向移動以遠離控制組件4以脫離配合,從而排氣閥2從打開位置移動到關閉位置,防止下次烹飪時排氣閥2未復位而引起溢出、烹煮不良等問題,也可在用戶誤操作驅動件3或在排氣過程中想提前結束排氣也可手動旋轉驅動件3以結束排氣,從而達到控制排氣時間的目的。
具體地,驅動件3包括配合部31,參考圖10,驅動驅動件3後控制組件4的一端(如圖10中所示的左端)伸入配合部31的頂部(如圖10中所示的配合部31的上方)以使排氣閥2保持在打開位置,從而達到驅動驅動件3,實現壓力鍋持續排氣的目的。
當打開或關閉蓋體1或旋轉驅動件3時配合部31與控制組件4分離,具體而言,如圖9和圖10所示,當打開或關閉蓋體1時,控制組件4會沿著g方向朝向遠離配合部31的方向移動,從而控制組件4與配合部31脫離配合,以實現打開或關閉蓋體1的同時,排氣閥2從打開位置移動到關閉位置,防止下次烹飪時排氣閥2未復位而引起溢出、烹煮不良等問題,如圖4-圖7所示,當旋轉驅動件3(如圖4中所示的e方向旋轉)時,配合部31會沿著f方向移動以遠離控制組件4並與控制組件4脫離配合,從而排氣閥2從打開位置移動到關閉位置。
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中,參考圖10,配合部31具有適於與控制組件4的一端(圖10中所示的控制組件4的左端)止抵的止抵面311,從而便於配合部31與控制組件4在配合和脫離配合之間移動,提高壓力鍋的工作穩定性。可選地,參考圖10,止抵面311形成為從下到上傾斜朝向控制組件4的中心傾斜延伸的斜面(例如圖10中所示的上方與右方之間的斜面)。
在本發明的一些具體實施例中,參考圖3,驅動件3包括:驅動本體32和驅動柱33,驅動柱33設在驅動本體32內,其中配合部31設在驅動柱33上,從而使得配合部31與驅動件3連接穩定,進而提高壓力鍋的操作穩定性。
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中,驅動件3上設有第一扭簧6,例如,參考圖3,在旋轉驅動件3使得驅動件3與控制組件4脫離配合後,驅動件3可在第一扭簧6的作用下復位,減少了用戶的操作,提高了用戶體驗。
具體地,蓋體1上設有槓桿5,例如在圖3的示例中,槓桿5可通過固定銷8可樞轉地連接在蓋體1上,槓桿5具有第一端51和第二端52,第一端51適於與驅動件3配合且第二端52適於與排氣閥2配合。在向下驅動驅動件3後,驅動件3會帶動槓桿5的第一端51向下運動,此時,槓桿5繞固定銷8的中心軸線旋轉,槓桿5的第二端52向上運動將排氣閥2頂起,從而使得排氣通道與外界大氣連通,達到排氣的目的。。
當打開或關閉蓋體1或旋轉驅動件3時,驅動件3與控制組件4脫離配合,此時,驅動件3和蓋體1之間可以設有第二彈簧7,在第二彈簧7向上的彈力的作用下,驅動件3向上移動,進而帶動槓桿5的第一端51向上移動,此時,槓桿5的第二端52會向下移動,這樣,排氣閥2在重力的作用下,排氣閥2從打開排氣通道的打開位置移動到關閉排氣通道的關閉位置,以實現壓力鍋的排氣閥2的復位。
參考圖3,驅動件3上可以形成有配合槽312,槓桿5的第一端51伸入配合槽312內,由此,槓桿5的第一端51可以隨著驅動件3的上下移動而移動,從而可有效地提高驅動件3和槓桿5之間的配合穩定性,進而有效地提高壓力鍋的操作穩定性和工作穩定性。
根據本發明第二方面實施例的壓力鍋,包括根據本發明上述第一方面實施例的用於壓力鍋的鍋蓋100。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壓力鍋的其他構成例如鍋體200等以及操作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而言都是已知的,這裡不再詳細描述。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壓力鍋,通過設置上述第一方面實施例的用於壓力鍋的鍋蓋100,通過驅動驅動件3使排氣閥2從關閉位置運動至打開位置,控制組件4與驅動件3配合以使排氣閥2保持在打開位置,可實現壓力鍋的持續排氣,通過控制組件4被構造成當打開或關閉蓋體1時或旋轉驅動件3時,控制組件4與驅動件3脫離配合以使排氣閥2從打開位置向關閉位置運動,一方面可實現排氣閥2的復位,防止下次烹飪時排氣閥2未復位而引起溢出、烹煮不良等問題,另一方面在用戶誤操作驅動件3或在排氣過程中想提前結束排氣也可手動旋轉驅動件3以結束排氣,從而達到控制排氣時間的目的。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前」、「後」、「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軸向」、「徑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為基於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僅是為了便於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
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於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徵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徵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徵。在本發明的描述中,「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定。
在本發明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固定」等術語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成一體;可以是機械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或兩個元件的相互作用關係。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明中的具體含義。
在本發明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第一特徵在第二特徵「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徵直接接觸,或第一和第二特徵通過中間媒介間接接觸。而且,第一特徵在第二特徵「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徵在第二特徵正上方或斜上方,或僅僅表示第一特徵水平高度高於第二特徵。第一特徵在第二特徵「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徵在第二特徵正下方或斜下方,或僅僅表示第一特徵水平高度小於第二特徵。
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參考術語「一個實施例」、「一些實施例」、「示例」、「具體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結合該實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徵、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包含於本發明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上述術語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須針對的是相同的實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徵、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可以在任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況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將本說明書中描述的不同實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實施例或示例的特徵進行結合和組合。
儘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實施例,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發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發明的範圍由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