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途島戰役算不算二戰轉折點(7.6分決戰中途島科普二戰)
2023-11-09 18:41:11
11月8日,《決戰中途島》在內地上映,導演過《2012》、《後天》、《獨立日》的羅蘭·艾默裡奇被稱為「好萊塢拆遷專業戶」,這次他拍出了一部美軍抗日的硬核二戰片。
說是《決戰中途島》,其實這部電影講述了從1941年12月日軍偷襲珍珠港到1942年6月中途島海戰期間的故事,美軍空襲東京、突襲馬紹爾群島也重點呈現了。
有小夥伴調侃這是「買一看四」,一張電影票可以回顧4個二戰大事件,是不是很值?
即使是不了解那段二戰歷史的小夥伴,去看電影也沒有什麼障礙,電影的科普效果非常好。
《決戰中途島》沒有《珍珠港》那種糾結三角戀,也沒有過分渲染殘忍血腥的場面,甚至連煽情都很克制,很多年沒有看過那麼硬核不狗血的戰爭片了。
羅蘭·艾默裡奇選擇用群像來再現那段歷史,採用了多線敘事。【下文的劇情分析包含劇透,還沒有看過電影的小夥伴可以暫時離開,等看片之後我們再來交流。】
電影裡戲份最多、人物塑造最飽滿的當屬飛行員貝斯特。
珍珠港遇襲的時候,貝斯特的妻女住在那裡,他的好友也在遇襲時犧牲。
懷著復仇的血性,貝斯特參加了突襲馬紹爾群島的戰鬥,華麗又危險的俯衝轟炸初露崢嶸。
電影完整呈現了貝斯特失去一個個戰友的心理變化,中途島海戰也成為了他的高光時刻。
貝斯特第一視角的空戰看起來實在太爽,特別是自殺式的俯衝轟炸更讓人腎上腺素飆升。
貝斯特是真實存在的戰鬥英雄,他在中途島海戰裡扔了3枚炸彈,其中1枚炸彈直接砸進了日軍「赤城號」航母的機庫,引爆了炸彈和魚雷,毀掉了整艘航母。
因為氧氣瓶裡含有雜質,吸入了大量鹼性氣體,貝斯特肺部受損,從此再也沒能重返藍天。
電影裡沒有再現這個情節——貝斯特被禁飛之後吼了一句:「我是海軍最優秀的飛行員,少了我,戰爭要多打兩年。」
飛行員這條故事線,還再現了大隊長麥克拉斯基在中途島海戰中發現日本艦隊的歷史瞬間,後來,美國海軍每年頒發的優秀攻擊機中隊獎就叫「麥克拉斯基獎」。
被日軍綁著鐵錨沉入海底的飛行員布魯諾,在歷史上也確有其人。
《決戰中途島》的第二條故事線,由美國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尼米茲和負責情報工作的萊頓領銜。
珍珠港被偷襲,負責情報的萊頓難辭其咎,但尼米茲還是決定繼續相信他的團隊。
萊頓和同事們日以繼夜破譯,終於推測出日軍準備襲擊中途島的計劃。
情報員羅徹福特用一句話道出了美軍背水一戰的壓力:「如果你不相信(日軍要襲擊的)是中途島,我們以後都要說日語了。」
同樣的焦慮貝斯特也和妻子表達過,如果前哨陣地和交通樞紐中途島失守,唇亡齒寒,珍珠港很可能不保,日軍佔領了整個太平洋,之後就要去轟炸美國西海岸的城市……
當時日本海軍的實力強於美國(日軍有9艘航母,美軍只有3艘航母,約克城號還在珊瑚海受到重創),又在偷襲珍珠港之後佔了先手,美軍確實壓力山大。
《決戰中途島》的第三條故事線,是杜立特帶隊去轟炸東京,提振美軍低落的士氣。
因為燃油不夠返航,除了一架飛機在蘇聯降落,其餘15架飛機不得不在中國浙江、江西、安徽等地迫降、跳傘。參與這次行動的80名機組人員,最後有73個人活了下來。
電影裡出現了一句中文臺詞,杜立特和倖存的戰友在中國軍民的全力救助下突破日軍封鎖線,安全撤離。日軍當時對浙贛兩地瘋狂報復,中國有20多萬軍民犧牲。
對於日本海軍,《決戰中途島》並沒有做簡單粗暴的反派處理,山口多聞與艦同沉的一幕十分悲壯。
山本五十六的那句二戰名言「我恐怕已喚醒了一個沉睡的巨人」在電影中出現,他被塑造成了老謀深算、沉穩內斂的形象。
在南雲忠一的指揮下,沉沒的日軍航母最多,所以他也被後世調侃是「抗日名將」、「一將無能,累死千軍」,他在片中的形象是負面的,比較臉譜化。
中途島海戰是二戰太平洋戰場的轉折點——美軍損失了1艘航母、1艘驅逐艦和147架飛機,陣亡307人;日軍損失了4艘航母、1艘巡洋艦、332架飛機,數百名飛行員和3700名艦員陣亡——日本海軍就此走向失敗的不歸路。
電影《決戰中途島》完整地呈現了史實,但它在內地和美國卻得到了截然不同的評價。
豆瓣評分高達7.6,內地觀眾對於這部復古的戰爭群像大片還是認可的。
然而,美國影迷對這部得到美國海軍全力支持的主旋律大片卻不買帳,《決戰中途島》的IMDb評分只有6.5,爛番茄新鮮度只有35%。
美國影評人對於《決戰中途島》的吐槽主要包括「用21世紀的CGI技術拍出了20世紀中期的戰爭片」、「平鋪直敘,人物扁平」、「這類戰爭片已經被拍過一萬遍了,大都比它拍的好。這是部過度使用CGI的電影,我們更希望看到用人性代替特效的電影」……
對於64歲的羅蘭·艾默裡奇來說,聽到這樣的評價,會不會感慨一句「我太難了」?
羅蘭·艾默裡奇是好萊塢的「感官系導演」、「災難片大師」。
他最傑出的作品是講述世界末日的《後天》和《2012》。
2009年上映的《2012》是《後天》的升級版,投資超過2億美元。
雖然被詬病「把災難片拍成家庭冒險片」,但無論是《後天》還是《2012》都稱得上是視覺盛宴,艾默裡奇更被調侃是「好萊塢拆遷專業戶」。
在1996年上映的《獨立日》中,艾默裡奇講述了人類對抗外星人入侵的故事,也是那個時代的科幻片標杆。今年上映的國產科幻片《上海堡壘》,不少劇情還在致敬《獨立日》。
但是這幾年艾默裡奇確實不太行,《獨立日2:捲土重來》非常令人失望,豆瓣評分5.6,IMDb評分5.2,中國觀眾只記住了飛行員Angelababy的微笑唇。
其實艾默裡奇也拍過成功的戰爭片,但那已經是19年前的事了,《愛國者》講述的是美國獨立戰爭的故事,獲得了3項奧斯卡獎提名。
《決戰中途島》的製作成本是7500萬美元,對於一部戰爭片來說投資並不算大。
看慣了超級英雄大片裡的超強特效,觀眾很難對《決戰中途島》裡的特效感冒。
相對克制的表達和分散的劇情導致影片對人性的挖掘、戰爭的反思並不深刻,很難討喜。
即使影片有缺憾,影小妹仍舊覺得《決戰中途島》是一部記錄歷史的好電影,那段中國、美國抗擊日軍的歷史是不該被遺忘的!
本文由「獨家影視」作者「雲影」原創,未經作者授權同意,任何其他平臺號不得轉載本文,違者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各位訂閱「獨家影視」,感謝大家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