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丹和秦始皇有什麼關係 嬴政為何對燕太子丹發下毒誓
2023-11-09 01:36:02 1
提到太子丹,我們會想到這個命運稍顯得悲劇的燕國太子。他是燕國的太子,一生卻幾經坎坷,淪落在趙國、秦國等地做人質,他被父王利用,是國家之間較量的一顆棋子,又被父王出賣,作為討好秦國的一件物品。總之,他的一生十分坎坷。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悲涼的歌聲經過千百年的傳誦,依舊迴蕩在人們的耳邊,荊軻刺秦的故事一直為人們所津津樂道,荊軻雖說是個刺客,用現在的眼光來看,荊軻很顯然不是個好人,因為他奉命去殺一個與自己毫無瓜葛的人,於道義和道德上都是要受譴責的,但是在當時荊軻的所作所為無一不是在向人昭示著,作為春秋時期的一個士人,他用自己的行為完美地詮釋了春秋的大義。
這齣刺秦的大戲,背後的指使者就是太子丹。太子丹,出生的年月不詳,姬姓,名丹,燕王喜的兒子,戰國末期燕國太子。當時秦已攻滅韓、趙等國,次將及燕。燕國沒有辦法只有將太子丹送到秦國做人質。不知道是燕王喜不怎麼喜歡這個太子,還是別的什麼原因,太子丹不是特別受到燕王喜的喜歡,燕王喜在早期時候,將太子丹派到了趙國做人質。也就在這個時候,太子丹遇到了嬴政。
此時的太子丹和嬴政還是連個年少無知又懵懂的少年。秦皇曾經滯留趙國,燕丹也作為燕國的人質而滯留在趙國,幾乎一樣的境遇,拉近了他們的心理距離,他們在少年時期的經歷是如此相似,一見如故的兩人有說不完的話,聊不完的天,他們討論趙國有趣的事情,講述自己的有意思的經歷,甚至還會談到國家之間的爭鬥,國家之間的勢力,將每個國家的實力和當今各個諸侯國之間的關係,強弱對比,分析得頭頭是道。他們甚至還憧憬著有一天能夠一統天下,揮斥方遒。少年時期的夢想,總是單純又美好的,他們的天真的笑聲迴蕩在趙國的山水之間,轉眼間兩人又因為各自的使命而不得不分開。
再見面時,已經物是人非。秦始皇和太子丹就是在趙國相識的,這樣看來兩個人還算是知己,但是當太子丹在後來又來到秦國時,一切都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嬴政再也不是當初與自己談天說地的夥伴了,他此刻正坐在君王的寶座上,實現了他當初的諾言,他看自己的眼神裡多有幾分疏遠,好像從未見過太子丹一樣,此時他已經是高高在上的君王,而再看看燕太子丹,自己雖說是太子,但是自己的身份跟地位實在是太低了。久別重逢,很多話不知道該怎麼開口,好友之間也因為距離的原因,而變得疏遠了。嬴政不再是當初那個懵懂地和太子丹談天說地的少年了,一統天下,這個兩位少年曾經做過的夢,在嬴政身上已經實現,而太子丹站在秦國的宮殿上,他永遠只能看著高高在上的嬴政,但是到了現在,他們之間的關係不再是朋友,而是君臣甚至是敵人。
在沒有到秦國做人質之前,太子丹還對兩人的關係有所憧憬和期待,他期盼著趕緊見到這個令他高興的夥伴,或許他們可以有更多的話題去聊,或許還能夠一起逐鹿中原。當年相處得十分要好的嬴政,此時已經是秦國的國君,自己和燕國也應該一起沾點光。他這樣想著,卻不知道,物是人非,時過境遷,很多事情都會改變,特別是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和關係。再見面,嬴政已經不叫嬴政,而是被稱為秦始皇。眾人口中的他,無情又冷酷,太子丹來到這裡,不僅沒有受到禮遇,還形同囚禁,太子丹無法忍受嬴政這樣對待自己,他對秦始皇提出了要回國的要求。但是被嬴政無情拒絕了,秦皇發出毒誓說,除非「天雨慄,馬生角」。
除非天上下慄,馬兒長出犄角,否則太子丹就別想回去。嬴政發的毒誓,無論如何也實現不了,燕太子丹從此就對秦始皇心懷怨恨,由此才有了後來「荊軻刺秦」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