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菜機的製作方法
2023-11-09 05:08:27 3
專利名稱:炒菜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炊事烹飪設備,是一種炒制中餐菜餚的機械。
背景技術:
中餐菜餚使用小鍋快炒做出的菜味道好,但需依靠廚師的技藝和經驗,無法標準化、機械化、規模化生產,而且各項衛生要求也較難達到;而快餐業和團體食堂製做的大鍋菜,雖然生產率高一些,但味道較差。因此長期以來很多人探索用機械炒制中餐菜餚的方法,試圖解決菜餚味道和生產效率的矛盾。但目前未見有實用的機械研製成功。特別是文獻中未見記載有配套完善、使用靈活、炒製品種多樣的機械設備系統。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餐飲業提供一種能夠機械化、標準化、規模化、潔淨化、多品種地大量炒制中餐菜餚的機械,利用機械設備實現廚師的技藝,達到中餐菜餚製作過程中味道、衛生、多品種、高效率的統一。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該機由若干個主料定量加料罐、芡汁定量加料罐,醬類輔料定量加料罐、固體輔料定量加料罐、液體輔料定量加料罐、移動翻轉炒鍋、翻炒機、刷鍋機、火力控制機構組成。移動翻轉炒鍋兩側固定著一對軸線同心的鍋軸,鍋軸支撐在一對輪架上,可以在輪架上的軸承孔中轉動;輪架上裝有車輪;輪架上還裝有移動動力裝置和翻轉動力裝置,其中移動動力裝置上裝有齒輪,齒輪與固定在機架上的齒條嚙合,翻轉動力裝置的輸出軸與一端的鍋軸連接。翻炒機由翻炒機座和機座上的大錐齒輪、帶動力驅動的迴轉架、迴轉架上的小錐齒輪、迴轉架上的翻炒臂及其上的翻炒勺、將小錐齒輪轉動傳遞給翻炒臂的傳動機構組成;大錐齒輪固定在翻炒機座上,其軸線與迴轉架的軸線同軸;迴轉架由固定在翻炒機座上的動力裝置驅動旋轉,迴轉架上端裝有一根上橫軸,小錐齒輪套裝在該軸上,與大錐齒輪嚙合,迴轉架下端裝有下橫軸,下橫軸通過傳動裝置與小錐齒輪同步轉動,下橫軸的軸線位置在炒鍋球心平面上;下橫軸上固定著翻炒臂,翻炒臂前端活動地絞接著翻炒勺,翻炒勺前邊緣距下橫軸軸線的距離等於炒鍋的球半徑,迴轉架和翻炒臂的轉動合成了翻炒勺的球面螺旋運動。刷鍋機由帶動力驅動旋轉的刷軸及其上的刷子組成;刷軸兩端支撐在固定在機架上的兩個支座軸承孔中,刷軸的軸線與鍋軸的軸線平行,刷子有一個刷子架,刷子架通過刷子座固定在刷軸上,刷子架及其上的刷毛的輪廓與炒鍋內表面的軸截面母線形狀相同。火力控制機構由燃氣灶進氣管路上並聯的通徑大小不同的兩個電磁控制閥組成。
該機工作時,各定量加料罐按菜餚配方向炒鍋中添加主料、輔料,然後翻炒機啟動,將菜餚翻炒均勻。菜餚成熟後,機架上的氣缸拉動翻炒機的機座,迴轉架擺動升起後,輪架帶動炒鍋向機架前部移動,並停在預定位置,輪架上的轉動裝置啟動,使炒鍋翻轉將菜餚倒出。菜餚倒出後炒鍋轉回原位,輪架帶動炒鍋移動到機架後部預定位置停下,輪架上的轉動裝置再次啟動,使炒鍋翻轉朝向刷子,刷子啟動將炒鍋刷淨後,停在原位。炒鍋再翻轉回原位,輪架接著帶動炒鍋移動回機架中部炒菜位置,這樣就可以炒下一道菜了。
本實用新型的獨特功能和優越性是顯而易見的,由於採用既可移動又可翻轉的炒鍋,使出菜和刷鍋實現了連續的機械化操作,節約了時間,降低了人員勞動強度;特殊設計的翻炒機構使菜料在鍋中處於類似手工小鍋快炒的狀態,且整個炒制工藝過程都是在遵循廚師操作要點的基礎上,用標準化的程序控制的,炒出的菜餚能夠有好的口味,而且又能達到高的生產效率。本實用新型的實施將為餐飲業提供一種新型實用設備,實現中餐的工廠化生產,在保證菜餚質量前提下,滿足大量人群集中用餐的需要,改善烹飪過程的食品衛生條件,降低餐飲業經營成本。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作詳細說明附
圖1是炒菜機整體配置軸側示意圖。
附圖2是炒鍋移動、翻轉結構示意圖。
附圖3是翻炒機構結構示意圖。
附圖4是刷鍋機構結構示意圖。
附圖5是燃氣灶火力控制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在這些圖中,主料定量加料罐2、芡汁定量加料罐3,醬類輔料定量加料罐4、固體輔料定量加料罐6、液體輔料定量加料罐7,安裝在機架1的頂部,這些加料罐可按菜餚的配方向炒鍋中加入各種主料、配料。炒鍋12兩側固定裝有一對炒鍋軸11,炒鍋軸11的另一端支撐在輪架5的軸承孔中,輪架5上裝有移動動力裝置14,該裝置可使齒輪13旋轉,齒輪13和固定在機架1上的齒條15嚙合,當齒輪13旋轉時,將推動輪架5,使其上的車輪16在機架1中部的橫梁滾動,從而實現炒鍋12的移動。輪架5上還裝有翻轉動力裝置10,該裝置的輸出軸與炒鍋軸11連接可帶動炒鍋軸11轉動,從而實現炒鍋12的翻轉。機架1中部橫梁後部裝有一個刷鍋裝置8,該裝置由兩個支座36固定在機架1上,支座36的軸承孔支撐著刷軸34,刷軸34可由動力裝置35驅動旋轉,刷軸34的軸線與炒鍋12的軸線平行,刷軸34上固定著刷子座33,刷子座33上固定著刷子架32,刷子架32及其上的刷毛31的輪廓與炒鍋12內表面的軸截面形狀相同,當炒鍋12移動到機架1後部預定位置,且翻轉朝向刷鍋裝置8時,動力裝置35驅動刷軸34旋轉將炒鍋12內部刷淨。翻炒機構9也安裝在機架1上,其結構詳見圖3。圖3中機架4上裝有軸23,軸23支撐著翻炒機的機座17,機座17由機架上的氣缸25拉動下可繞軸23擺動。機座17上固定著一個帶有電動機的減速箱18,減速箱18的輸出軸可以帶動迴轉架24轉動,迴轉架24上端裝有上橫軸21,上橫軸21上套裝著小錐齒輪20,上鏈輪22與小錐齒輪20固定在一起。在機座17上固定著一個與小錐齒輪20嚙合的大錐齒輪19,大錐齒輪19的軸線與減速箱18輸出軸的軸線同軸。當減速箱18的輸出軸帶動迴轉架24轉動時,迴轉架24上的小錐齒輪20繞固定的大錐齒輪19公轉,同時兩個齒輪的嚙合又使小錐齒輪20及其上的上鏈輪23自轉。迴轉架24下端還裝有一根下橫軸27,該軸上固定著下鏈輪28和翻炒臂29,下鏈輪28通過鏈條26與上鏈輪22聯結,在翻炒臂29的下端鉸接著炒勺30。這樣,當迴轉架24轉動時翻炒臂29既隨同迴轉架24繞迴轉架24的軸線轉動,又繞迴轉架24上的下橫軸27轉動。由於下橫軸27的軸線位置設計在炒鍋12球心平面上,且炒勺30的前端到下橫軸27的軸線的距離等於炒鍋12的球半徑,在翻炒臂29轉動時炒勺30就貼著炒鍋12內壁做球面螺旋運動,對鍋內的菜逐次翻炒。起到可靠的翻炒功能。圖6是燃氣灶火力控制原理圖。氣源38經過管路41和並聯在一起的大通徑電磁閥39、小通徑電磁閥40向燃氣灶37供氣。當兩個電磁閥都斷開時,燃氣灶37熄滅;當大通徑電磁閥39斷開,小通徑電磁閥40開啟時,燃氣灶37為小火;當大通徑電磁閥39開啟,小通徑電磁閥40斷開時,燃氣灶37為中火;當兩個電磁閥都開啟時,燃氣灶37為大火。
權利要求1.一種機械化炒菜機,其特徵在於該機由若干個主料定量加料罐、芡汁定量加料罐,醬類輔料定量加料罐、固體輔料定量加料罐、液體輔料定量加料罐、移動翻轉炒鍋、翻炒機、刷鍋機、火力控制機構組成。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械化炒菜機,其特徵在於移動翻轉炒鍋兩側固定著一對軸線同心的鍋軸,鍋軸支撐在一對輪架上,可以在輪架上的軸承孔中轉動;輪架上裝有車輪;輪架上還裝有移動動力裝置和翻轉動力裝置,其中移動動力裝置上裝有齒輪,齒輪與固定在機架上的齒條嚙合,翻轉動力裝置的輸出軸與一端的鍋軸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械化炒菜機,其特徵在於翻炒機由翻炒機座和機座上的大錐齒輪、帶動力驅動的迴轉架、迴轉架上的小錐齒輪、迴轉架上的翻炒臂及其上的翻炒勺、將小錐齒輪轉動傳遞給翻炒臂的傳動機構組成;大錐齒輪固定在翻炒機座上,其軸線與迴轉架的軸線同軸;迴轉架由固定在翻炒機座上的動力裝置驅動旋轉,迴轉架上端裝有一根上橫軸,小錐齒輪套裝在該軸上,與大錐齒輪嚙合,迴轉架下端裝有下橫軸,下橫軸通過傳動裝置與小錐齒輪同步轉動,下橫軸的軸線位置在炒鍋球心平面上;下橫軸上固定著翻炒臂,翻炒臂前端活動地絞接著翻炒勺,翻炒勺前邊緣距下橫軸軸線的距離等於炒鍋的球半徑,迴轉架和翻炒臂的轉動合成了翻炒勺的球面螺旋運動。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械化炒菜機,其特徵在於刷鍋機由帶動力驅動旋轉的刷軸及其上的刷子組成;刷軸兩端支撐在固定在機架上的兩個支座軸承孔中,刷軸的軸線與鍋軸的軸線平行,刷子有一個刷子架,刷子架通過刷子座固定在刷軸上,刷子架及其上的刷毛的輪廓與炒鍋內表面的軸截面母線形狀相同。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械化炒菜機,其特徵在於火力控制機構由燃氣灶進氣管路上並聯的通徑大小不同的兩個電磁控制閥組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機械化炒菜機。該機由一套加料機構,移動翻轉炒鍋、翻炒機、刷鍋機、火力控制機構組成。其中,移動翻轉炒鍋支撐在輪架上,可以翻轉並在機架移動,鍋在機架中部炒熟菜餚後,移動到機架前部翻轉倒出菜餚,再移動到機架後部刷鍋,再翻轉回直立位置並移動回機架中部,重新加料炒下一道菜。翻炒機通過錐齒輪傳動機構帶動翻炒勺做球面螺旋運動,對鍋中的菜料進行翻炒。刷鍋機由動力驅動,刷子架及其上的刷毛的輪廓與炒鍋內表面的軸截面母線形狀相同,實現自動刷鍋。火力控制機構由燃氣灶進氣管路上並聯的通徑大小不同的兩個電磁控制閥組成,打開不同的電磁控制閥,燃氣流量不同以改變火力大小。
文檔編號A47J36/24GK2688181SQ20042000754
公開日2005年3月30日 申請日期2004年3月30日 優先權日2004年3月30日
發明者王春光, 馬建群, 張春才, 王志全 申請人:北京新聯鐵科貿有限公司